第一讲 会计学基础(大纲)

合集下载

会计学基础复习大纲.doc

会计学基础复习大纲.doc

会计学基础复习大纲.doc《会计学基础》学习重点第一章总论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了解会计是什么,会计干什么,理解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组成了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会计核算的基木方法有哪些。

教学内容:一、会计的内容和特点1、会计的内容(1)会计的内容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2)会计的具体内容;(3)会计内容的抽象。

2、会计的特点会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方面,冇三个棊木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会计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二、会计的职能和作用1、会计的基本职能(1)核算职自(2)监督职能2、会计的作用三、会计的含义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和综合核算, 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的投资、信贷决策服务,为内部强化管理和提鬲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四、会计方法1、会计方法概述会计方法是指实现会计职能所采用的手段,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监禅的方法和会计分析的方法。

2、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一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含义。

3、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主要方法冇:设置会计科冃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理解会计要索和会计等式的含义及具内容,并具有在以后学习会计核算方法时运用这些理论概念的初步能力。

教学内容:一、企业的经营资金和财务报告1、金业的类空及其经营活动2、企业的经营资金3、企业的财务报告二、会计要素1、会计要素的含义2、《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是会计的六要素。

三、会计等式1、会计等式的含义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称为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表示为:资产二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2、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一资产和权益变动対会计等式的影响和结果3、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一一收入和费用的变动及其结果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和结果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学习目标:通过本帝学习,你应该掌握会计核算前提以及会计原则的含义及其内容,并在以后学习中体会起重耍作用,并能够举出体现会计原则的事例。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高级会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适合初学者,特别是那些没有会计学背景的学生。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会计恒等式。

2、让学生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

3、让学生掌握会计循环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4、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方法和技巧。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会计概述 1.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1.2 会计的对象和任务1.3 会计的职能 1.4 会计的方法第二章会计恒等式与会计要素 2.1 会计恒等式 2.2 会计要素 2.3 会计科目第三章会计循环 3.1 会计凭证 3.2 会计账簿 3.3 财务报表 3.4 会计循环第四章会计方法和技巧 4.1 填制会计凭证的方法和技巧 4.2 登记会计账簿的方法和技巧 4.3 编制财务报表的方法和技巧 4.4 基本会计方法和技巧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分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会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会计技能和方法。

五、教学评估1、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以检验学生的课后学习效果。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教材:使用权威的教材作为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目。

2、教辅资料:提供相关的教辅资料,如习题集、案例分析等。

3、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如会计网站、学术论文等。

七、教学进度1、第一周: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和职能。

2、第二周:介绍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

3、第三周:介绍会计循环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4、第四周:介绍基本的会计方法和技巧。

5、第五周:进行课堂测试和作业检查。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7章会计账簿 教学内容:
7.1 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7.2 会计账簿的设置 7.3 会计账簿的启用和登记 能力要求: ①知道会计账簿的概念与分类、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及启用原则; ②理解会计账簿的更换和保管方法、会计内账簿的设置; ③运用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登记方法,对账、结账及错账的更正方法处理业务。 教学重点: 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的登记 错账的更正 第8章账户分类 教学内容: 8.1 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8.2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能力要求: ①知道账户分类; ②正确运用账户登记经济业务。 教学重点: 账户的分类 第9章财产清查 教学内容: 9.1 财产清查的意义 9.2 财产清查的方法 9.3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能力要求: ① 知道财产清查的意义和分类; ②理解财产清查的内容和方法; ③运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未达账项,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财产清查结果。 教学重点: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第10章财务会计报告 教学内容: 10.1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10.2 资产负债表 10.3 利润表 10.4 现金流量表 10.5会计报表附注 能力要求: ①知道编制财务报告的意义、会计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财务报告的内容及分类、财务报告的报送内
3.2 账户 能力要求:
①知道会计科目的名称、会计科目的分类; ②理解会计账户的结构。 教学重点: 会计科目 第4章复式记账法 教学内容: 4.1 会计等式 4.2 借贷记账法 能力要求: ①知道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 ②理解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 教学重点: 借贷记账法 第5章企业主要经济活动的核算和成本计算 教学内容: 5.1 资金筹集和资金退出 5.2 存货 5.3 生产成本 5.4 期间费用 5.5 收入和利润 能力要求: ①知道制造业经济业务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主要经济业务核算所设置的核算账户的结构; ③运用“借贷记账法”对筹资、供应、生产、收入、利润及资金退出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教学重点: 主要会计核算账户 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利润的会计核算 第6章会计凭证 教学内容: 6.1 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6.2 原始凭证 6.3 记账凭证 6.4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能力要求: ①知道会计凭证的概念及分类、会计凭证的内容、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方法; ②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 ③运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方法填制、审核凭证。 教学重点: 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会计学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会计学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会计学基础》课程考试大纲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基础会计学》(林斌主编,江西高校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会计学基础》(刘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3版)2、参考书:《基础会计》(孙铮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3版)《基础会计》(陈国辉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3版)第一章:总论基本内容:会计的含义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基础,会计的对象,会计的任务和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会计的含义和特点;熟悉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基础、会计的对象、会计的任务和方法。

了解企业会计制度的实质和基本精神;熟悉会计基本前提;掌握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要求和核算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会计的概念,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要求和核算基础。

第二章:会计要素、会计基本等式、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1、基本内容:会计要素,会计基本等式,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分类及及其相互关系。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会计要素定义、特征和具体内容,掌握会计等式的含义、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和会计等式的作用,掌握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账户的设置原理和基本结构。

3、教学重点难点:会计等式的含义、会计基本等式的恒等关系、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会计账户的应用。

第三章:复式记账1、基本内容: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

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会计分录。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记账方法;熟悉复式记账原理;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方法、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

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方法、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第四章: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1、主要内容: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的内容;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投入资本的核算,借入资本的核算);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固定资产购入业务的核算,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与结转);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材料费用的核算,工资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和结转);销售业务核算(产品销售的核算,其他销售业务的核算);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利润的构成,利润形成的核算,利润分配的核算)。

会计学基础第一讲

会计学基础第一讲

会计萌 芽时期
公元前11世 纪至15世纪
近代会计
古代会计
◆所处年代: 20世纪30年代至今。
会计学科的发展
• 既然会计是因为信任问题而产生的, 那么,有关会计史的研究就可以追溯 到人类历史的早期;
– 早期人类的“结绳记事”、“刻木记 事”:就是与信任有关;
• 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会计又是不断发 展的;
★奠定了现代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石 《簿记论》所体现的会计目的、会计假 设和会计要素等基本思想仍然是现代会计 学者致力于探讨的核心问题。 复式记账(簿记)方法诞生500余年来 一直沿用至今,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 迹!
3.现代会 计
公元前11 世纪前
15世纪至20 世纪30年代
现代会计
20世纪30 年代至今
• 实际上,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与外部资本市场的环境紧密相连;
会计学科的发展
• 关于信任危机问题
– 资本市场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企业所有权充分分散; – 众多小股东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但是,他们又不可能 去监督管理者; – 管理者提供的会计数据:
– 最高境界:圣人;
• 所谓内圣外王的修齐治平;
– 劝人向善与迫人向善;
• 如果说修齐治平是在“引诱”人们向善,那么,轮回、因果报应就是 “恫吓”;
– 道德诉求一直是中国儒家文化以及明清小说的核心内容;
关于人
•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从道德人概念出发,衍生了多种概念; – 经济人;
• 经济利益最大化与风险规避(risk aversion)
●把官吏的贪欲与会计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互为因 果关系 ●会计应廉洁理财、记录计算准确,不给贪利人 以机会
2.近代会 计 公元前11世纪 公元前11

会计学基础大纲(精品课程)

会计学基础大纲(精品课程)

会计学基础Accounting Bases课程代码:0200002总学时:68学时(讲课58、实验10)先修课程:无开课对象: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会计学基础》是财经类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主要讲述会计基础知识,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目的和任务就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实务性较强,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以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会计学基础》教学基本内容是介绍借贷记账法,账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表达方式——会计报表。

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生通过《会计学基础》的学习后,能明确会计是什么,是怎样进行核算和监督的,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达到会计学入门应具备的理论和做账准备。

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在讲授的同时,学生应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用以巩固所学知识,再有就是要认真做好实验,用以对所学知识不仅有理性认识,而且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具体内容安排以表格体现)(教学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四、建议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1.练习编制记账凭证 4学时2.练习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学时3.练习登记总账 4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这门课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和实验手段.六、建议教材与参考书目1.朱继民、魏朱宝:《会计学基础》,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教材)2.陈国辉、迟旭升:《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 葛家澍、余绪缨:《会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刘峰:《会计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6.《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人民出版社,20077. 李海波:《会计学原理》(新版),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8. 王建刚、周萍华:《会计学基础》,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9. 娄尔行:《基础会计》,中国财政出版社,200310.陈少华:《会计学原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七、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1.本大纲依据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会计学基础》(朱继民、魏朱宝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编写而成。

会计学基础大纲整理

会计学基础大纲整理

第一章1.理解会计发展的历史:古代会计阶段:原始计量记录、单式簿记法和初创形态的复式记帐法近代会计阶段:复式记帐法的完善和推广;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现代会计阶段: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融合产生会计电算化;会计发展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

会计发展和分化为财务会计(外部)和管理会计(内部)两个分支。

2会计法的体系:P33 什么是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4.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通过核算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反映职能(会计核算职能)监督职能(控制职能)5会计核算前提:会计主体:会计服务的对象,是独立主体,但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所有经营法人都是会计主体,但有些会计主体就不一定是法人。

持续经营:又称营业继续性假设,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期间:为及时提供会计信息,人为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进行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补充:一个基础权责发生制6.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明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可比性:纵向可比(一贯性)要求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横向可比:要求不同企业对于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基础会计学》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基础会计学课程是电大财经科类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学好这门课程,是进一步学习《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企业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主要是根据"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需要设计的,其他专业必修本课程的内容,仅仅是为进一步了解财务会计知识打下一个初步的基础,如需要较详细的了解财务会计学科的知识体系,尚应必修或选修《企业财务会计》课程。

二、课程的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为其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基本技能培养,符合电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的学时和学分课内学时为7 2课时,共4学分。

四、课程教学学时和教学媒体分配本课程的教学媒体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电视录像。

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学习指导书除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掌握进行方法性的指导外,还配备大量的习题,以强化学生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电视录像主要是讲述该课程的重点、难点、思路和方法及运用,而不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全面的讲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一、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会计的对象;一般掌握会计的概念、职能和方法体系;一般了解会计的任务。

(一)会计的概念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人类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会计的发展。

会计是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由单式簿记发展为复式簿记,会计方法也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

2、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专门的方法,对企业、事业和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或称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系统。

会计学基础大纲

会计学基础大纲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Accounting)课程类型:专业拓展模块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先修课程:经济学基础后续课程:财务管理学分:2分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16 ,实训学时:16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会计学基础》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阐述了会计基本概念、账户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账簿、账户分类、会计报表、会计工作组织与财务管理等相关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对象、任务,认识做好会计工作对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掌握会计要素、科目和帐户的相关理论和记账方法及具体应用;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和实物操作中的要求;明确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和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特点和执行程序;能够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要求:1、知识:掌握会计基础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职能与目标,掌握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与财务分析的方法;熟悉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后的账务处理,熟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等;了解企业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方法,了解一般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2、技能: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掌握企业在不同经济业务中具体核算方法。

3、能力:培养学生核算能力、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能力。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

建议采用开卷笔试形式考核,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第一章会计概述第一节会计的含义一、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2、对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的核算;3、核算与监督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4、采用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基本职能1、核算职能(最基本的职能)2、监督职能其中,核算职能是基础,监督职能是保证。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会计学基础》是电子商务类一门基础课程。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熟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组织的基本内容及程序。

深入理解复式记账原理,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成本计算方法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

为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

课程总学时51学时,周学时3学时3.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总论 3学时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账户 3学时第三章复式记账原理 6学时第四章账户及复式记账的应用 18学时第五章成本计算 3学时第六章会计凭证 3学时第七章会计账簿 3学时第八章财产清查 3学时第九章会计报表 3学时第十章会计核算程序 6学时4.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略)5.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会计要素、复式记账法(借贷记帐法)的应用、成本的计算、会计报表的编制。

教学难点: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案例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会计实务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对会计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平时考核包括出勤情况、听课情况、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验操作等方面。

占课程总评分的30%。

期中考试占15%。

期未采取闭卷考核方式,侧重于考核学生对会计学原理和会计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考核学生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

占课程总评分的55%。

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从第六章开始,安排学生随着教学进程,针对某企业某时期发生的经济业务,采用借贷记账法,完成从填制会计凭证开始到登记账簿,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会计核算的综合模拟实验。

9.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的学科基础课,应在专业基础课之前开课。

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个基本的认识,要求学生深入理解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会计学基础讲稿

会计学基础讲稿

“会计学基础”讲稿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会计的产生1、生产的重要性和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为什么要管理)(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2)物质资料生产还必须与分配、交换、消费有机地结合,共同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

这个过程中的经济活动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规模扩大,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这种复杂性与日俱增。

(3)生产过程要以最少的劳动耗费取得最大的劳动成果,不仅需要技术方法,还需要管理方法。

2、必须采取有效方法,运用特定的手段管理生产过程(会计是方法之一)(1)对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观察、推测。

(2)运用一定方式观察、记录,经过计算、整理、分析,为管理提供资料。

3、会计的初步概念:会计就是通过记帐、算帐、报帐、用帐等活动,来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提供数据,对生产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是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

【1、物资生产的需要;2、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3、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需要】(二)会计的发展【过去未来,事后事前,职能的拓展】1、反映(客观反映)、监督(合理、合法)【事后反映、监督:财务会计】2、参与决策【事前预测、决策、预算:管理会计】二、会计的职能(一)定义: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

(二)会计的具体职能1、反映职能(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管理提供经济信息。

(1)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货币计量)上反映单位的经济状况。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内容、时间、有序)(3)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

(事前、事中、事后)2、监督职能(控制职能):利用反映职能所提供的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

(1)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

(2)会计监督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事前、事中、事后)3、参与决策:利用各种预测数据,参与制定经济决策。

《会计学基础》大纲(doc 15页)

《会计学基础》大纲(doc 15页)

《会计学基础》大纲(doc 15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会计学基础》第一章总论三、章节练习:(一)名词解释:1、会计p15(二)简答:1、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答:反映,控制2、会计的作用是什么?答: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供其经济决策使用。

如:国家宏观管理部门、投资者(股东)、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与企业有相关利益的集团(如职工、客户、供应商等)3、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答: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

(三)选择题1、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反映,主要是利用( B)。

A、实物量度B、货币量度C、劳动量度D、工时量度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C )。

A、计算和分析B、计划和考核C、反映和控制D、预测和决策3、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是(C )。

A、单式记账法的问世B、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C、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D、出现了专职会计人员第二章会计循环Ⅰ:会计恒等式与复式记账三、章节练习:(一)名词解释:1、会计循环p222、资产p293、负债p304、所有者权益p305、收入p306、费用p307、利润p308、账户p329、会计科目P36 10、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就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11、会计分录p44 12、原始凭证P78(二)简答:什么是会计循环?它包括哪些具体步骤?P232、什么是会计恒等式?经济业务的发生对它有什么影响?3、什么是复式记账法?它有什么优点?4、什么是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包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

它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科学复式记账法。

主要内容包括: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

会计学基础复习大纲.doc

会计学基础复习大纲.doc

《会计学基础》学习重点第一章总论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了解会计是什么,会计干什么,理解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组成了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会计核算的基木方法有哪些。

教学内容:一、会计的内容和特点1、会计的内容(1)会计的内容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2)会计的具体内容;(3)会计内容的抽象。

2、会计的特点会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方面,冇三个棊木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会计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二、会计的职能和作用1、会计的基本职能(1)核算职自(2)监督职能2、会计的作用三、会计的含义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和综合核算, 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的投资、信贷决策服务,为内部强化管理和提鬲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四、会计方法1、会计方法概述会计方法是指实现会计职能所采用的手段,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监禅的方法和会计分析的方法。

2、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一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含义。

3、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主要方法冇:设置会计科冃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理解会计要索和会计等式的含义及具内容,并具有在以后学习会计核算方法时运用这些理论概念的初步能力。

教学内容:一、企业的经营资金和财务报告1、金业的类空及其经营活动2、企业的经营资金3、企业的财务报告二、会计要素1、会计要素的含义2、《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是会计的六要素。

三、会计等式1、会计等式的含义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称为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表示为:资产二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2、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一资产和权益变动対会计等式的影响和结果3、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一一收入和费用的变动及其结果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和结果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学习目标:通过本帝学习,你应该掌握会计核算前提以及会计原则的含义及其内容,并在以后学习中体会起重耍作用,并能够举出体现会计原则的事例。

《会计学基础》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

《会计学基础》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 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即是对会计 要素的具体内容所做的进一步分类。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合法性及 统一性
科学性及 全面性
会计科目 的设置原则
实用性 及稳定性
相关性及 明晰性
(一)科学性及全面性原则
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科学反映会计对象的 具体项目,科学地划分各项资产和权益的内容。 首先,要反映会计对象的全部内容,并按照每 类会计要素所发生经济业务的先后顺序排列和 记录,不能遗漏,也不能混乱。同时,还要根 据不同企业的行业特点和业务特点确定应设置 的会计科目。
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其他资产
第一节 会计要素
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 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如果 把资产理解为企业的权利,那么负债就可以理 解为企业所承担的义务。
负债的特点
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第五节 会计核算的方法
一 设置会计科目 二 复式记账 三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四 登记账簿 五 成本计算 六 财产清查 七 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学基础》
第二章 会计要素及会计恒等式
会计要素的内容 会计等式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会计要素的内容
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 内容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 化,也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 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资产类 负债类 所有者权益类 成本类 损益类
(二)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可分为两大类:
总分类科目(总账科目、一级科目) 子目(二级明细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 细目(三级明细科目)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会计学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之一,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会计学原理与方法,掌握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的基本技能,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会计账户的建立方法。

2. 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流程,能够编制企业的基本账户和报表。

3. 熟悉会计报表的内容和格式,能够分析并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4. 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教学内容
1. 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会计账户的建立方法
3.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4. 企业基本账户和报表的编制
5. 会计报表的内容和格式
6. 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分析和评估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结合教材,对会计学的概念、原则等基础知识进行讲解。

2. 案例分析法:以实际企业的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问题为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3. 课堂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包括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概念和原则的理解和掌握。

3. 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会计学基础第一讲总论

会计学基础第一讲总论

会计信息的特点与功能
准确性
会计信息应该准确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和运营 结果,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决策支持
会计信息是管理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够 帮助其评估风险和制定战略。
可比性
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方便彼此之间的比较和分析。
合规性
会计信息应该符合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确保财务报告的合规性。
4 税务会计
研究税收规定和税务筹划,确保企业在合法 的框架内减少税务负担。
会计学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复式记账
保守性原则
每个经济事务都需要同时记录借 方和贷方,保持资产与负债平衡。
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要格外 注重风险和损失,不夸大利润和 资产价值。
收入确认原则
在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后,应按 照实际取得的收入方式确认营业 收入。
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 进行资金预测、预算 编制和流动资金管理。
决策支持
会计分析和报告为管 理层决策提供重要的 参考和依据,帮助优 化经营策略。
税务筹划
通过合理的会计核算, 优化税务筹划方案, 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
3
当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学正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需求,开展数字化和智能化 的研究。
会计学的研究领域
1 财务会计
研究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为利益相 关者提供决策所需的财务信息。
2 管理会计
关注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和预算,为管理 层提供决策支持和绩效评估。
3 审计
评估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合规性,确认财务 报表是否真实和有效。
会计职业的要求与发展
1
教育背景
获得相关的会计学位或资格证书,掌握财务知识和技能。
2

第一讲会计学基础

第一讲会计学基础

第一讲会计学基础(一)基本概念1.会计目标(教学指导72页)、会计假设(教学指导74页)、会计要素(教学指导74页)、会计原则(教学指导74页)、会计方法(教学指导74页)2.权责发生制原则(教学指导88页)、谨慎性原则(教学指导教90页)、配比性原则(教材20页)3.会计等式(教材27页)、会计科目(教材29页)、会计账户(教材31页)4.借贷记账法(教材34页)(二)简答题1.简述财务会计的理论结构(教学指导74页)2.如何理解权则发生制原则?(教学指导88页)3.会计计量属性有哪些?(教学指导91页)4.会计要素的内容及特征是什么?(教学指导76页)5.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教材34页:概念+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6.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什么?(教学指导72页)(三)业务题1.借:银行存款250000贷:实收资本2500002.借:原材料80000应交税费13600贷:应付账款936003.借:固定资产3000000贷:在建工程30000004.借:其他应收款5000贷:现金50005.借:固定资产100000贷:资本公积1000006.借:无形资产50000贷:银行存款500007.(1)借:银行存款11700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应交税费1700(2)借:主营业务成本7000贷:库存成品70008.借:生产成本80000制造费用10000管理费用30000贷:应付职工薪酬1200009.借:利润分配100000贷:盈余公积50000应付利润5000010..借:所得税费用30000贷:银行存款30000第二讲财务会计报表阅读与分析(一)基本概念流动比率(教材66页)、速动比率(教材68页)、应收账款周转率(教材83页)、存货周转率(教材85页)、每股收益(教材79页)、市盈率(教材82页)(二)简答题1.财务报告有哪些组成部分?(教学指导94页)2.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各有什么作用?(教学指导98、99页)3.资产负债率是否越低越好?(教材71页)4.你认为会计报表信息有哪些局限性?(教学指导103页)5.杜邦分析法的概念及作用是什么?(教学指导111页)(三)业务题1.计算有关财务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8050/4000=2.0125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6500/23000=28.26%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12400/(5200+4000)/2=12400/4600=2.70存货周转天数=365/2.70=135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21200/(1300+1200)/2=21200/1250=16.96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16.96=22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100%=2520/21200×100%=11.89%2.把实际运算结果与同行业标准对比:从偿债能力看,流动比率略高于同行业标准财务比率,说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强;资产负债率远低于同行业标准财务比率,只有行业标准的一半,说明公司长期偿债能力也较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会计学基础一、会计的含义与作用1、会计的含义会计的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的作用P33、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P7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P101、如实反映和可靠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要求。

会计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仅无助于决策,而且还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

因此,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根据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企业会计的目标是为决策人提供有用的信息,相关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最重要的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的价值就在于其与决策者的决策需要相关。

根据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3、可理解性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有效使用会计信息,必须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根据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具体包括以下两层含义:(1)为了便于会计信息在同一企业前后时期进行纵向比较,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根据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2)为了便于会计信息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根据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之间的会计政策具有相同的基础,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也应基本一致。

当经济情况相同时,会计信息应能显示相同的情况;当经济情况不同时,会计信息亦能反映其差异。

5、实质重于形式在某些情况下,交易或者事项的实质可能与其外在法律形式所反映的内容不尽相同。

为了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防止可能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具有重要性的会计信息对决策产生影响。

根据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一项信息是否应该单独提供或揭示,应当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重要性在具体应用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过多的信息和过少的信息都会产生误导,而且在信息太多时,可能会掩盖真正相关的信息,从而影响预测和决策。

7、谨慎性为了对面临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损失作出合理预计,避免损失发生时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根据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计提秘密准备。

8、及时性会计信息的及时提供,应在信息失去影响决策的能力之前提供给决策者。

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否则,信息失去影响决策的能力,相关的信息就会变得不相关。

根据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三、会计计量属性及构成P13会计计量,是指运用一定的计量标准(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对经过会计确认后应当进入会计系统进行处理的各项经济业务加以衡量、计算和确定的过程。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对象要素可计量的经济属性,即采用何种标准来进行会计记录、计算和报告。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人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会计要素在计量时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四、会计基本假设P18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其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

明确会计主体假设的重要意义在于:明确了会计主体的范围,即明确了为谁记账、算账、报账。

在此前提下,会计才能划定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明确了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的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会计主体并不等同法律主体。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并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按照正常的经营方针、规模和既定的经营目标继续经营下去。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明确持续经营前提的重要意义在于:会计核算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可以使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等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为资产计价、债务清偿以及收益确认提供了基础。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如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等。

会计期间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明确会计分期前提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以便于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通过按期编报财务报告,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4、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

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明确货币计量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确认了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使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并同其他基本假设一起,为各项会计核算原则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5、权责发生制假设由于会计核算是分期进行的,有些收入和费用在相邻的会计期间是相互交错的。

根据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所谓权责发生制,就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根据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者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人账;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五、会计要素P14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它是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是确定财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基础。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其中,资产是资金的占用形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与资产相对应的资金来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则是企业资金运用的成果,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资产(1)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特征(3)确认条件(4)分类:2、负债(1)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特点(3)确认(4)分类:3、所有者权益(1)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2)特征(3)来源构成(4)确认4、收入(1)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特点(3)确认5、费用(1)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特点(3)确认6、利润(1)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2)构成(3)确认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P21六、会计等式P12表明会计要素之间关系的会计等式,表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关系的会计等式称为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七、会计方法体系及会计循环P231、会计方法体系(1)会计核算方法(2)会计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方法、预测分析方法(3)会计检查方法(审计)凭证检查方法、账簿检查方法、报表检查方法、财产检查方法2、会计循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1)设置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会计报表八、借贷记账法P25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通常又全称为借贷复式记账法。

它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理论依据,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1、记账符号“借”:表示资产、费用、支出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收益的减少。

“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收益的增加;资产、费用、支出的减少。

2、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具体表现在:①任何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然同时导致至少两个账户发生变化。

或者说,经济业务发生后,同时至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进行联系地记录。

②在记人有关账户时,会记入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同时会记入另一个或另几个账户的贷方。

不能全部记人借方或全部记人贷方,即有借必有贷。

③记入借方账户的金额与记入贷方账户的金额必须相等,即借贷必相等。

3、账户结构账户分为左方(记账符号为“借”)、右方(记账符号为“贷”)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

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

借方账户名称贷方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其基本关系如下: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对于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账户的内容具体包括账户名称、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