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解读
圆融并进:落实语文要素,培养核心素养
圆融并进:落实语文要素,培养核心素养作者:钟丽玲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 2021年第2期钟丽玲王崧舟老师指出:“一个单元的语文核心素养,取决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要让语文核心素养牢牢落地,要紧紧抓住语文要素,站在核心素养的角度审视和把握语文要素。
”换言之,落实好单元语文要素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前提和抓手,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下面阐述两者“圆融并进”的几点举措。
一、自我追问,深化认知准确、到位地把握单元语文要素并非易事,很有必要开展头脑风暴,在自我追问中加深理解,促进教学。
比如面对六上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追问求索:1.关联意义:教材为什么要设置这两个要素,对教学有什么作用?2.关联方法:怎样引导学生“想开去”?单元课文中蕴含了哪些“想开去”的方法?怎样引领学生感悟,怎样精准呈现?怎样架构读写桥梁,进行习作铺垫?3.关联设计:怎样以学习“想开去”为主线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怎样处理好习得“想开去”的方法与达成课文常规性目标、个性化目标之间的关系?单元教材中有哪些资源可供利用,怎样有效整合?4.关联学情:学生之前会不会“想开去”?可能会有哪些“想开去”的方法?哪种“想开去”的方法可能是学生阅读和习作中最为薄弱的?5.关联结果:指导学生“想开去”、学生运用“想开去”要到怎样的程度?习作重点部分怎样才算写详细?二、梳理线索,把准定位语文要素置身于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致力构建的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中,按照一定的梯度,螺旋式发展。
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要在教材整体的背景下,弄清它与前后相关要素的区别与联系,做到定位准确,教学得当。
比如解读五下第一单元的习作要素——“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时,要梳理出整套教材中与之相关的要素,了解它的发展线索,弄清它在整套教材写事类习作的具体位置。
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什么是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是这么说“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1)“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
“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建构语言运用机制,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语言的运用,能够获得几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另外,还有思维品质的提升,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
语文“新课标”要求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这里应当关注的是“审美情趣”和“鉴赏品位”的提法。
我们的语文教学其实已经久违了“情趣”,很少顾及和尊重学生个人的“情趣”。
“新课标”的提示应当给一线教学提个醒:“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是语文教育中的应有之义。
4)“文化传承与理解”。
“课标”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这里值得关注的是,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关注当代文化,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小学阶段如何落实语文的核心素养呢?一、说读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语感具备了良好的语文语感,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对课文主旨的表达也会掌握得更加透彻,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学生对文字的运用能力。
而且,语文不仅是一门教学课程,更是一门语言,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很高,良好语感的形成也有助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与发散思维的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说读结合教学的方式创造学生的练习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1年版)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1年版)解读关于作学段的教学目标,第一学段主要以句子训练为主,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想象事物,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写话教学随机穿插在语文课堂各个环节的教学之中,学生可以从写一句话到写几句话,再到写一段话,最终学会写简单的日记和短文。
第二学段以构段训练为主,引导学生热爱、关注生活,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三年级是作教学的起始年级,小练笔以片断练为主,大作文写实、想象、日记并重。
第三学段以谋篇训练为主,要求学生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以及写常见的应用文。
作教学的重点在于激发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低段要求学生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研究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慨号四种标点符号。
中段的作要求增加学生的自信心,研究观察和修改等。
2021年版课标增加了表达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高段的作要求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等。
2021年版课标在高段作中增加了作要有一定速度的要求。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作教学历来是与阅读教学平分秋色的教学任务。
学生在研究生涯中研究写作文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市场上充满着各种作文秘籍和培训班。
无论是实验稿还是202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方面的改革力度都是非常大的。
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这也是将作与学生未来的人生相结合的体现。
学生在写作中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未来规划,让作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部分。
注重写作教学的多样性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不拘形式〞、“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等要求,这都是在注重写作教学的多样性。
202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最新修订版
202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最新修订版202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最新修订版202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激发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理解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核心素养
理解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核心素养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
理解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核心素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核心素养之一。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包括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书面表达能力包括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应通过写作和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其次,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另一个核心素养。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文字和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分析能力。
学生应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同时,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另外,文化素养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学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
学生应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以提高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文化修养的公民。
此外,情感态度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文关怀。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摘要:小学阶段是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语文是小学主要学科,做好教学质量提升十分重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逐渐构成,其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全面能力,注重就传统应试教育理念进行改变,强调采用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机制,系统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学生的健康持续发展。
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出发,深挖核心素养培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价值,多角度剖析核心素养视阈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策略,以此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效指导,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水平,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引言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艺术性极强的学科,是小学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其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有重要影响。
教师要不断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改善课堂教学现状,科学、合理地为小学生打造有趣、生动的课堂。
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丰富他们的视野,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每一个环节,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做好铺垫。
1当前我国小学教学课堂上普遍存在的问题1.1缺乏对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视很多人认为语文这门科目是最简单的,认为“只要会说中文,就会学好语文”。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想法。
语文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情操的语言教学活动,通过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当前,语文这门科目在高考中地位逐渐提升,但是在小学教学中,语文依旧处于劣势地位。
家长、学校等方面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依旧停留在考高分、演讲好、表达清晰的实用层面,忽视语文内在的价值。
1.2施教形式过于单一以往小学语文课堂施教形式过于传统、单一,填鸭式教学导致课堂氛围枯燥,阻碍学生发展。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认知特点,忽视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没有进行针对性、个性化教学。
教师长期占据主导位置,教学手法不够与时俱进,缺乏灵活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解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解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和品质,是评价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进行解读,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小学语文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对汉字的认识、书写、阅读和理解等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并能够正确书写、使用汉字进行表达和交流。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读懂各种类型的文本,理解其中的内容、思想和情感。
2思维品质的培养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教学,更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从而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思维品质。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3文学素养的熏陶小学语文教育中还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学习。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人物形象等,提升自己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素质。
4文化传承与理解小学语文教育还具有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重要功能。
通过学习汉字、阅读文本等,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等,从而培养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习惯等,增强自己的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
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1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训练,包括汉字的认识、书写、阅读和理解等方面。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培养和发展的一系列重
要能力和素质。
这些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语文学科学习和个人成长都具有
重要的意义。
以下从阅读素养、写作素养、交流素养和思维素养四个方面来浅析小学语文
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首先是阅读素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
的核心任务之一。
阅读素养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批判能力、鉴赏能力等。
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当通过阅读不同体裁的文本,理解作者的意图,抓住文章的主旨,理解并分析
文章中的细节,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还应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使其
从中感受美的力量,培养审美情操。
其次是写作素养。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有助于提高他们
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培养他们捕捉事物的细节,并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还
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写作形式和风格,培养他们对于文字的审美
意识。
最后是思维素养。
思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
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
和批判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使他们能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思考,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可以使他们能
够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摘要:新课标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标准,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新课标为指导,对于小学教育的改革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的工作,而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确保能够以核心素养为中心明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以保障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引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道路上的重要创新理念,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并且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念,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要积极将核心素养培养理念融入到课堂当中,以确保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利用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先进的教学模式,让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1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其一,加强民族自信心,让文化成为语文教学重要推动力量。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中华优秀的文化,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要充分认识文化自信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
古诗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
其二,掌握语言运用,提高语言文字灵活应用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有扎实的语文基础,有一定的民族文化意识。
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注重识字写字,汉字书写要准确,注重书写基本功的培养。
在语言教学中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阅读和审美素养,感受语言之美。
新课标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重视。
阅读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其三,激发积极思维,鼓励独立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遇到问题能应变,积极探索,寻求答案。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2021年3期84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高梅媛(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目前,教育领域对核心素养的关注度愈来愈高,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大关键学科,也必须要担起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大责任。
在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中,又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这些内容有一个深入地了解与把握,在此基础上将核心素养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保障学生的健康、顺利成长及发展。
一、核心素养基本概念解读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看出,语文课程开展的主要目标即是增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促使其积累更加丰富的语言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水平。
此外还要确保学生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树立起合作创新的精神,并强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把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继续传承下去。
总体而言,语文课程属于人文学科领域中一门十分基础的课程,必须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培育其核心素养,保证其能够形成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关键品质。
在将来,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更加需要充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体现人才观、语文教育质量观,并从理解、运用、思维和审美四大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
首先,“理解”即语言理解能力,需确保学生可以读懂并掌握文本具体内容,并在知晓文本表述特征的基础上,自主积累优质的语言材料,形成初步语感。
其次,“运用”即语言运用能力,要让学生按照实际语境及任务要求,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的形式来进行流畅的语言运用,保证交流无碍。
再次,“思维”即思维能力,要鼓励学生在阅读和表达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和分析,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逐步构成对事物及语言文学形象的初步认知,树立起基本的评判意识。
最后,“审美”即初步审美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感知汉字之美,培养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学会感悟人性中的真善美,建立基础审美体验。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便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逐步形成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
它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研究方法和惯、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等。
新课程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
语文研究不能局限于教材,而应该是广泛、多样、大量的。
大语文教学的研究不仅是课堂上的研究,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
比如,在教学写景的文章时,可以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关注旅游广告语,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和父母游览了哪些旅游胜地,以亲近自然的形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进行一次对话,把想对大自然说的话无拘无束地说出来,把收集到的一些有景点特色的广告语进行交流。
这样,学生在语文的研究中自然而然地就和家庭、社会、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进入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问题,是老师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注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更多地注意字词句段篇的训练,相对而言,语文自身的人文性特征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然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在语文的研究中感受到文化的内涵和人文精神的力量。
近年来,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
虽然课程改革已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人文性,轻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使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
因此,我们需要解决如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问题,让二者有机统一起来。
一些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削弱了基础,淡化了知识。
他们在课堂上过于注重挖掘语文人文精神,而忽略了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训练。
探析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2021年05期59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本文相关信息引 言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做好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把握和落实,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发展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学习的方法,促进小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和进步。
本文立足于部编版教材的特点,提出教师要将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强化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及理解,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同时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涵,提升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发展及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小学生的必备人格及能力,以及促进小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思维能力和基本的审美能力[1]。
加强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一)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效学习,使小学生能够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文章表达特点,并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为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引导小学生结合具体语境,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尝试应用自己积累的语言,实现流畅的沟通和交流,实现文从字顺的目标。
(三)语文思维能力语文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在小学生在言语活动中能够结合所学语文知识进行主动思考,并利用联想及想象对客观事物进行有效的探究和分析,具有初步的评判意识。
(四)基本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语文知识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使小学生具有基本的审美能力。
“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解读
教学设计|聚焦热点文|周一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是中国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件大事。
新课标体现的改革幅度比较大,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接受上的困惑。
毛泽东主席的《矛盾论》告诉我们:有许多矛盾存在的情况下,我们应当抓住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矛盾也就可以迎刃而解。
正是从这样的角度看,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与“学习任务群”这两个大概念,是解读新课标的重中之重。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围绕对“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这两大概念的解读,走进新课标呢?我想从四个方面说说个人浅见,供大家参考:一是要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现实格局的存在问题;二是要抓准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三是要分析新课标两大特点的历史发展轨迹;四是要认识“大概念”这一语文课程时代发展态势的基本精神。
下面分开来说。
一、充分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现实格局的存在问题应当看到,我们在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就是“旧课标”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重大进步,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对照国际形势的多变和国内新时期对语文教育改革的要求来看,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少的。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对“量”的过度关注,遮蔽了“质”的突破:教学目标的知识化问题依然突出。
这从2021年7月国家提出的“减负·优质”战略中已有充分的体现。
(二)以课文教学为中心的问题,仍然突出,违背了教学的丰富性和生动性,造成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同质化问题。
(三)偏重于所谓知识点的训练,带来了教学目标、内容的狭隘化问题。
(四)“浅问题”充斥课堂,课文的情节式分析提问造成了思辨能力培养的浅表化问题。
我认为以上四个存在的问题,即“教学目标的知识化”“教学方式的同质化”“教学目标、内容的狭隘化”和“思辨能力培养的浅表化”,应当是我们解读新课标的逻辑起点和认识基础。
二、深入分析新课标两大特点的历史发展轨迹“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上提出的两个最重要的新内容。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四个维度分析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四个维度分析作者:梁晓露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1年第02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之中,屡次表现出了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问题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指出了语文学科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基本特点,所以实践能力如何,越来越被认为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这个部分的教学目标得到突显,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语文材料、生活实践、艺术享受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进步,而非用专业性和系统性的语文知识束缚学生。
在这种认知前提下,我们非常有必要做好语言、文化、思维等维度的教学思路调整。
一、语言基础是保证核心素养形成的前提语言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先行内容,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生应当得到语言及文字方面的科学系统训练,像在低年级时,基本的字词基础教学便必不可少,从而满足语言建构的初步要求。
而在小学的整个教育阶段内,教师同样需要以大量的精力应对这部分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深度感受及体验要求。
例如在学习至《台湾的蝴蝶谷》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便需要让学生注意到本文的生字,且使之首先得以利用这部分生字组词,在此基础上尝试理解气候温暖、花草茂盛、水源充足等短语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这些可以说均属于语文核心素养之中的语言基础应用内容。
在此过程中,应当引起留意的一点在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里面的语言基础应用目标是分层次提升的,而并非保持不变的状态,像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拼音及简单汉字是其掌握的目标,在中高学段借助工具理解文本,对词汇和句子的感情色彩加以分析等目标则需要提到日程上来,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知识接受能力给予区别对待。
二、思维调整是确保核心素养巩固的要点出于完善学生核心素养的考虑,教师理应注意到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发展之间的关系,通常来讲,语文教学以文章为载体,而学生核心素养之下的思维发展即要看其在文本阅读方面的体会效果。
为此,教师应当注意到学生联想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借助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互动,以及有效的情境对话等表现方式,带动学生由已知走向未知,提升核心素养之下思维能力的建构速度。
2021年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解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解读按一般的理解,“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也指“学识、造诣、技艺、才能的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状况。
《课程标准》中采用了“素养”一词,还有这么两层意思:一是将“素养”理解为“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认为基础教育中各个阶段的“素养目标”是有层次差别的。
至于大家 ___不用“素质”而用“素养”,可能是因为“素养”一词,较之“素质”更具有“后天的教养效果”的意味。
以前,我们常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然而,从“能力”到“素养”也一定不是简单的词语更换,而是我国语文教育界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地位、目标和方法进行全面反思后的自然结果,标志着语文教学研究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知识、语文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为素养等。
”鉴于“语文素养”的这几项内容,我们也可以把它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
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
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
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 ___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施途径
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期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核心素养本身入手,理清小学语文学科基本素养的内涵。
一般情况下,只有最基础、最关键、最普遍,同时也是最本质的素养才能称之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同既定的素质,以及通用的能力都有不同之处,呈现出一种动态的,能够不断增长、丰富,并且优化的教育和学习立体式的素养。
核心素养的含义一方面强调知识与能力,另一方面强调态度的重要性,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结构。
从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角度来看,专家学者给予了一个有概括性的定义,涉及到了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比较稳定、比较基础,同时也比较主要的语言素养还有思维素养,有时还包括一定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这些都包含在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当中,比如说语言、文学、文化,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二、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在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学观念是指导其工作最重要的指南。
基于新时期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一定要第一时间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
首先,教师一定要对语文学习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还有教育价值进行深入的学习,并在自己的头脑当中形成培养核心素养的意识,并把此当作未来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南。
其次,教师一定要对最新的教学理念还有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在课堂上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及引领者,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核心素养。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性,结合学生的能力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共同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再次,教师还应该不断强化自己的素质建设工作,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作为教师的道德建设还有专业素质,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发展。
最后,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有反思能力,不断改进并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自己能够更加匹配新时期对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同时也能够更加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脚步。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评价与学业质量检测解析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评价与学业质量检测解析摘要:伴随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及实施,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已经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核心素养的评价以及学业质量检测也都成为了日常教学的重中之重。
对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而言,其属于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通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但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同时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有巨大作用,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因此核心素养评价的有效开展对于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当下,对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每一门教学科目的教学目的,同时,小学语文学业质量检测水平的提升对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有着积极重要作用。
基于此,针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评价与学业质量检测展开探究极为有必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评价;学业质量;检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和提升的最有效方式便是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同时这也能帮助学生以更加优异的状态去进行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所以能够了解到,与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比较而言,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但重视知识的传输,对于深入发掘语文内容的深层含义也更为重视。
基于此,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不但要重视知识的教导和思想及能力的培育,同时也要使这些内容真正有效的被学生所有效吸收,从而有效触及学生人格素养和个性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树立综合评价理念对于以往的小学语文评价方式而言,大多数都是针对学生成绩的总结式评价,这种以成绩为评价内容的评价方式丝毫不能体现出一名学生的实际状态,并且还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压力以及心理负担,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很难尽如人意。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落实,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实现了新的改变,小学语文课堂已将核心素养的培育当成教学的主要目标,这也使得教学评价有了新的要素加入,从而生成了全新的评价体系。
对于新的评价体系而言,其应该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科素养以及课堂表现等诸多内容展开综合性评价。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1年10期┆293课堂试论小学语文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张 莉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将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把核心素养目标落到实处。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去建设一个符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教学氛围,让环境发挥出它本有的积极作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语文教师要对教学方式不断地优化、不断地改革,让策略因为方式的转变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以顺利的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核心素养;培养 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要在语文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对语文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言语运用能力、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老师问、学生答,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比较少,教师的教学策略比较单一,忽视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以,我们应该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
同时,将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把核心素养目标落到实处,才能够真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小学语文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宽松的氛围,诱发学生的核心素养宽松的教学氛围更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进步,而这样一来才能保障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中包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更需要通过创设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关注,让学生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人性化之美,才能展现语文课程的教学优势和特色,成功的开启学生自主探索语文课程的大门,以不断的保障学生的深度学习,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比如说我们在进行书中文体知识的不断了解和引导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不同的语句进行不同的分析,让他们在感悟的同时首先了解作者自身写作以及用词的一系列手法,同时在提高学生更多表达以及理解能力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到作者本身所要表达的积极情感,让他们真正地将文章的学习发挥出本有地意义,给予他们个人文化素养的不断积淀。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所应该掌握和具有的基本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
小学语文教学是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以下核心素养:
1. 掌握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媒介,学习语文的基本目的是掌握语言运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能力,让他们能够自如地运用语言
进行交流和表达。
2. 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
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理解和分析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小学语
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学习,同时也要培养他们
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让他们在交流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同
时也要注重提高他们的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
5. 增强文化素养
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
历史文化和人文素养,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和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
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解读
按一般的理解,“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也指“学识、造诣、技艺、才能的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状况。
《课程标准》中采用了“素养”一词,还有这么两层意思:一是将“素养”理解为“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认为基础教育中各个阶段的“素养目标”是有层次差别的。
至于大家 ___不用“素质”而用“素养”,可能是因为“素养”一词,较之“素质”更具有“后天的教养效果”的意味。
以前,我们常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然而,从“能力”到“素养”也一定不是简单的词语更换,而是我国语文教育界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地位、目标和方法进行全面反思后的自然结果,标志着语文教学研究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知识、语文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为素养等。
”鉴于“语文素养”的这几项内容,我们也可以把它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
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
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
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
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 ___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
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
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
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
可见,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综上所述,我们既已明白什么是语文素养,那么,核心素养就是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
现摘录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先生提出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供大家参考研究。
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知道积累优美的、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语感。
能根据具体语境(语言情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
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的评判意识。
___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___到人性之美: ___,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
他同时谈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认为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素养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学得的过程,学得过程不是一次能够完成,而是经过多次培养、反复训练才能够具备。
这就需要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是训练?训练什么?怎么训练?
在我所执教的《揠苗助长》中,我主要训练的是孩子们对语言的理解、运用以及思维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口说为语,书面为文,合为语文”,其实质就是“运用语言”。
简而言之,语文是“运用语言”的学科,而不是“研究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培养的是运用语言说话与写话的人,而不是专门谈论语言的人。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学生“用”语言。
我在执教《揠苗助长》一课时,主要分四个板块:第一块是释题,重在积累语言;第二块是借助心理变化的词语把握故事内容及叙述层次;第三块是讲故事,把握课文内容,培养语言的表达能力;第四块是领悟说的能力与技巧,这是语言运用的交际知识。
第二、三、四板块的情境表演与对话,是模拟性实践,意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实,学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是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
言语能力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需要在言语实践中“练”出来的。
语文教学最关键的是创设适宜学生的言语活动,
___、领悟、积累、运用,在“学得”与“习得”的双重转化中,生长言语能力。
当然,一篇课文中适合学生的言语活动觉不止一个,只要设计有效,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必然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让我们沿着教改之路,为提高孩子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且行且思考!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