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公共管理,论文]关于地方性高校公共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学论文(精品)
公共管理学论文(精品)树立全人的理念篇一“完人”培养理念的提出,昭示着一个新的教育时代的到来。
所谓完人,即把学生看做“完整的人”,是指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生理发展、社会价值、情感世界、精神智能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给予全面的重视。
英国在对高等教育的育人任务进行诠释的过程总也明确提出了相关要求,“高校应通过技能获得、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贡献社会等教育,教育他们的学生更加完整地度过人生”。
香港职业教育学院在其九所分校大力推行全人发展计划,旨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及情绪智商,教导他们一些可于不同工作岗位上应用的关键技能,并培养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工作态度,引导他们拓展潜能,迈向成功。
“全人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处世成论文联盟整理熟,关心社会,对社会有贡献的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
在“全人教育”的工作理念驱使下,高校教育者应该接受和欣赏学生的不同个性,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和多元化需求,支持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促进学生自由民主化发展。
在“全人教育”工作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更加强调围绕学生的学习、技能、生活等发展提供更广泛的支持。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的中心工作应该是“育人”。
“育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应该贯穿于、学生工作等各个方面,高校应努力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育人的机制和文化氛围,将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逐渐融合,将专业教学与素质培养逐渐融合,将学生学习与自我发展逐渐融合,避免教学环节与学生工作脱节。
三、总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高校学生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新公共管理理念进行有效的借鉴和创新,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现阶段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必要措施。
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站在学生的发展角度去看待一些问题,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工作宗旨,争取全面促进现阶段高校的课程教育进度,为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作者:余代洪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作重复性高,缺乏创新。
公共管理学论文
公共管理学论文公共管理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旨在研究公共组织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和管理公共事务。
在当今社会,公共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公共管理的范畴广泛,涵盖了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以及公共企业等多个领域。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承担着制定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秩序等重要职责。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政府在履行职能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例如,政府机构的臃肿和效率低下,公共资源的分配不均,政策执行的偏差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也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以社会公益为宗旨,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
与政府部门相比,非营利组织具有灵活性高、贴近基层、反应迅速等优势。
在教育、医疗、环保、扶贫等领域,非营利组织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管理不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
公共企业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重要职责。
例如,电力、通信、交通等公共企业,对于保障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公共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效率提升、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挑战。
公共管理中的政策制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利益的平衡以及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
然而,现实中政策制定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利益集团的干扰、信息不对称、决策机制不完善等,导致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受到质疑。
公共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承担着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公共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公共管理论文2篇
公共管理论文第一篇:公共管理的概念、特征与作用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执行公共事务的过程。
公共管理的出发点是公共利益,通过制定政策、规划,管理资源和行政行为,以达成公众需求的满足和社会目标的实现。
本文将从公共管理的概念、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公共管理是一种社会科学,其概念包括较广泛的内涵。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范围涉及政府各级机构、政府员工和与政府相关的公共组织。
其研究内容包括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实践。
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合了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其次,公共管理具有一些特征。
首先,公共管理的目标是公共利益的实现。
公共事务的处理和管理必须基于社会公平、公正和公众需求的满足。
其次,公共管理面临着政治性和复杂性的挑战。
政府机构需要在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和政治力量之间进行协调和抉择。
再次,公共管理需要科学和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政府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和素质,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
最后,公共管理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公共管理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
公共管理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管理资源,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公共管理对于提高政府效能、服务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是政府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公共管理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并且具有公共利益导向、政治性与复杂性挑战、科学性与专业性需求等特征。
公共管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实现公共利益和促进社会进步具备重要意义。
第二篇:公共管理的发展与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公共管理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挑战。
本文将从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和当前面临的挑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公共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转变过程。
关于公共管理学的优秀论文
关于公共管理学的优秀论文摘要政府绩效管理是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政府绩效管理对我国地方政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绩效管理是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自我国开始实行政府绩效管理以来,有了初步的成果,但依然处于探索与改进阶段。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实践的检验。
因此,分析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索改善绩效管理的对策,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政府管理改革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定义、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1 前言绩效原本是管理学家德鲁克用来表示企业成本-收益的经济学概念,而后被广泛应用。
学界对政府绩效的外延有基本一致的看法,但是,对其内涵的表达却多种多样,美国国家绩效评估小组认为,绩效管理就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者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在《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研究报告》中指出,政府绩效也称为“政府生产力”、“国家生产力”、“公共组织绩效”、“政府业绩”等,不仅指字面解读出来的政府的成绩和效益,而且包括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表现,以及政府在行使其职能过程中的表现[1]。
总之,政府绩效就是政府的行为结果以及行动过程的表现,一般包括绩效评估、绩效衡量和绩效追踪三个阶段,也就是政府及部门根据其价值选择,确定治理工具和行为选择,并对行为结果按照既定标准进行衡量并促使其做出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改变的整个过程。
结果导向、顾客导向、市场化导向成为政府绩效感绩效管理的价值追求;关于绩效测量指标有3E,即经济(Economic)、效率(Efficiency)以及效果(Effectiveness)和4E,外加公平(Equity)之说[2]。
由此看来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都可以看成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公共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通用7篇)公共管理毕业论文篇1一、“公忠”思想在公共责任中的表现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列主义传入中国,特别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中国的社会历史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政治、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下,各种新思想,新技术都从四面八方传进我国,因此,我们不能只把目光锁定在光鲜亮丽,迅猛发展的一面,更要看到这些新的东西给我们带来的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共管理部门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公共管理伦理是产生于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并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上层建筑,他一经产生便对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起到能动的反作用。
公共管理伦理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巨大的,2000年以前亚里士多德就说过,它是“国家中人们的粘合剂”,现代英国学者沃拉斯声称,它“能够影响政治力量的倾向”。
从而公共管理伦理具有引导、规范、维系以及选择的功能。
这些功能要想实现,最重要的莫过于“公忠”所起到的作用。
在公共责任上,“公忠”思想主要体现为:1、引导国家公共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利主体负责,提高自身职责,为国家谋利益。
“公忠”精神的原则和基本精神具有社会普遍性,行政行为具有公共性。
又因为行政系统掌握着一定的社会政治资源并处于特殊地位,其行为和风貌不经为大众所关注,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巨大的影响,直接对社会大众起示范效应和导向作用。
2、以“公忠”为标准来认识、评价和把握行政过程中担任行政角色的行政行为,通过外在的舆论评价和内心信念的体验以及一定的制约制度,形成强大的规范场,引导和约束行政系统的运行和行政管理者的行政行为,即通过伦理规范限定行政活动范围、行为模式,是行政过程趋于程序化、规范化。
3、“公忠”从某种角度上它直接影响着统治的稳固和国家的治乱兴衰。
行政人员是否具有这种思想,势必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果行政官员都能克以奉公,秉公办事,秉承“公忠”思想,也许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能的到根本性改变。
公共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公共管理是指对公共事务和公共资源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监督的过程。
公共管理涉及政府、公共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机构的管理活动,旨在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社会发展和改善公众福祉的目标。
公共管理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公共政策制定、公共组织管理、公共财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领导力和决策等。
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可以为政府和公共组织提供指导和支持,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
在公共管理的论文中,可以选择以下几个研究主题:1. 公共政策制定:研究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和决策原则,探讨公共政策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公共组织管理:研究公共组织的机构设置、管理模式和绩效评估,探讨如何提高公共组织的效率和透明度。
3. 公共财政管理:研究政府的财政管理政策和方法,分析财政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效率,探讨公共财政改革的策略和措施。
4.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机制,探讨如何提高公共服务的人力资源能力和素质。
5. 公共领导力和决策:研究公共领导力的特征和效能,探讨公共决策的过程和决策者的角色。
在撰写公共管理论文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1. 研究选题并建立研究问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主题,并建立明确的研究问题。
2. 文献综述:对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框架。
3. 数据收集与分析:根据研究问题,收集相关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4. 论证与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研究问题进行论证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结论。
5. 论文撰写:在完成研究分析后,撰写论文的各个部分,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6. 修改与完善:对论文进行修改和改进,确保逻辑清晰、思路连贯,以及语言表达准确。
最后,要注意公共管理论文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尽量结合实践案例和政策建议,使研究成果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浅谈公共管理论文
浅谈公共管理论文在公共管理中,真正维护公共利益,能够体现真善美,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公共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公共管理论文范文一:公共管理下我国管理模式的改进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主张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生活逐渐变得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受这些因素影响,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经济危机、信贷危机。
人们开始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以经济学管理和企业管理为导向,信息技术为推动力的新公共管理运动逐渐兴起。
新公共管理强调以下几个问题:(1)的作用更应该是一个舵手而不是划桨者;(2)管理应参考市场管理模式,增强岗位竞争;(3)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应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引进企业成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4)防止权力集中,合理分权;(5)坚持服务理念,管理应以人为本,服务于大众;(6)有以前的注重工作过程转变为注重工作结果;(7)融合电子信息技术,建立网络管理平台,加强管理。
二、我国目前管理模式的弊端管理模式是长期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由管理理念、体制、方式等组成的可以与社会互动的一个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经济转型,大力发展市场化经济,推动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改变,因此,管理的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略显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暴露出了种种弊端,制约了管理工作的推进。
1.管理理念落后。
管理念是在管理工作中坚持的原则与指导思想,是行为的大体规范。
我国在社会转型中也在同时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寻求管理模式的改进,提高效能的发挥。
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一些工作人员存有“官就是管”、“权力最大”等封建社会的糟粕思想,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把管制看得比服务重要;把权利看得比责任重要;只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等一些列有损国家形象的行为,降低了效能。
2.管理体制不合理。
管理体制是对工作内容的规定。
十七大召开以来,管理体制得到了进一步改革,是管理体制能够适应我国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但是由于发展时间段,新的管理体制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完善。
公共管理领域的毕业论文
公共管理领域的毕业论文引言公共管理领域的毕业论文旨在探讨公共管理领域内的各种问题,如政府政策、公共政策分析、公共部门改革、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
本论文将结合理论与实践,对公共管理领域内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文献综述在公共管理领域的毕业论文中,首先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这包括对国内外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动态、理论体系、实践案例等进行全面梳理。
通过对文献的深入分析,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借鉴。
研究方法公共管理领域的毕业论文可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实证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
本论文将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研究内容公共管理领域的毕业论文应围绕公共管理领域的核心问题展开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可包括:1. 政府政策分析:对某一具体政策进行深入剖析,分析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估和调整过程。
2. 公共部门改革:研究公共部门的组织结构、运作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等,探讨如何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3.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分析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监管等方面的互动关系,探讨政府如何有效引导和调控市场。
4. 公共项目管理:研究公共项目的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价,以提高公共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应。
5. 公共管理创新能力:探讨公共管理领域的创新理念、方法和技术,分析如何提高公共管理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结论与建议在公共管理领域的毕业论文中,应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结论部分应对论文的主要观点、发现和创新点进行梳理,以期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公共管理领域的毕业论文应注重引用权威、可靠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包括书籍、期刊文章、政策文件、报告、论文集等,其中应以国内外学术期刊为主。
在引用参考文献时,应遵循相应的引用规范和格式要求。
---以上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毕业论文的提纲和基本要求。
公共管理的论文
公共管理的论文从某种意义上说,21世纪中国公共管理面对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区域公共管理的挑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公共管理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公共管理的论文范文一:新公共管理理念下契约管理模式分析[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传统高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契约管理比制度管理更加符合高校管理的服务宗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能够更加全面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关键词]公共管理;契约管理;高校管理新公共管理运动最初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英国由胡德提出,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对二十世纪以来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该理论着重强调了公民为本、结果导向、民户参与、分权协作等理念和指导原则。
在高等教育改革转型时期,改进高校管理模式,积极落实高校自主办学主权等策略对当前高校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的多样化管理模式中,可以选取契约管理、董事会管理、政府购买管理、中介管理等模式进一步深化我国政校分开的高校管理改革,其中契约管理模式是当前最受公众青睐的管理模式之一。
一、基于高校契约管理模式的探究(一)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契约管理契约在法律上通常是指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合同,但是随着法律不断完善,民事合同与行政合同的差别也逐渐明显。
一般来说,民事合同是指处于平等主体之间设立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相同,并自愿遵从诚实守信的原则履行义务和权利。
而行政合同是指行政机关以行政职能为目标,与公民和法人代表共同协商的权利义务协议。
由此可见,为了进一步深化政府对高校管理改革的整体规划、推动高校自主办学权的实现,高校契约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契约与责任关系是建立在《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并由政府实施宏观指导和经济支撑,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也就是说,在契约性质上,政府与高校的契约关系属于行政契约关系,包含着行政的公务性和契约的履行性。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2)
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管理毕业论文(2)
10篇公共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管理成为一项需要技能的职能,这就意味着需要对管理工作进行明确分工,确定工作范围,这样才能提升部门绩效,对所工作事务负有个人责任;同时也意味着,要选拔、聘任和培训具有专业能力的管理者,来从事这项工作。
公共管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公共治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一、行政治理学的基本概念1从治理或功能的角度。
在科学治理行政研究时期,科学治理运动蓬勃兴起,要求政府同样实行科学治理,改进行政方法。
在这一时期,治理过程研究学者法约尔,他首先提出了治理是经营一部分,并提出治理的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操纵。
在同一时期行政学家怀特也对行政进行了研究。
也就是说,行政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治理,都是为实现治理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通过怀特的研究,他将行政学的研究重点转向了行政治理内部,转向技术性细节,满足了行政治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要求。
2.从三权分立的角度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是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核心,通过权力的分立制衡,来达到GJ权力的平衡运行。
从三权分立角度来理解行政,GJ的立法权、行政权及司法权,分别由议会、政府及法院分别行使。
那么行政就是与立法、司法并立的三权之一,是GJ行政组织(除立法、司法组织以外)所从事的政务治理活动。
由此,从三权分立的角度,确定了行政活动的范围。
由此,行政本身就是治理,行政治理就是GJ行政组织依法对GJ和社会公共事务及其自身事物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治理活动。
二、行政学、公共行政学、行政治理学学科名词之间的关系“行政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学者斯坦因提出,而行政学真正开始成为一门学科,则始于威尔逊。
19世纪末,伴随着西方主要资本主义GJ向城市化、工业化的迈进,尤其是在美国,为了反对政治腐败、政XX分赃制带来的弊端,要求改革政府体制,扩大政府行政职能。
现行的政府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公共事务。
“公共行政学”一词则出现在科学治理理论产生之后,根据治理学研究的不同侧重点,有以企业研究为主要对象的企业治理,也有以政府研究为主要对象的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是GJ行政机关行使政治权力的政治性治理活动,具有强制性,治理的是GJ社会的公共事务以及自身事物。
当时治理学在我国刚刚兴起,人们通常把政府机关的治理活动习惯的称为行政治理。
公共管理教学论文
公共管理教学论文公共管理教学论文论文1:公共管理教学方法改进探讨0引言公共管理学科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它与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学科有很大的差别。
公共管理学科的教育目的是为了提升领导人员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其中包含着众多的元素:领导人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等等,所以,公共管理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应用太过于死板、僵硬的教学方式,需要不断的找寻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领导人员对于学科知识的领悟和促进领导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1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树立公共管理教学新观念1.1以领导人员为教学根本,充分展现领导人员的能动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会改变的。
公共管理教学也是如此,领导人员是专业知识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实践锻炼的主体。
党校教师如果不想自己的公共管理教学课堂死气沉沉,那么,就需要尊重领导人员的主体地位,将其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公共管理教学方法还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所以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侧重于培养学习人员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意识和增强学习人员的创新意识。
1.2注重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学习效率是公共管理课堂教学的必要保证,提升课堂效率也是教学方法改进的必然要求。
教学效率的评价与行政效率相类似,所关注的内容都大致的相同那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值。
现如今,在我国公共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效率很低的情况普遍存在,很多党校对于教学效率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填鸭式不良教学现象普遍存在。
教师在整个课堂中都是单一的、死板的讲述理论知识,这种高投入低收益的教学方式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也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公共管理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教学效率更多的重视,不断的找寻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1.3具有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
在公共管理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理论和实际情况的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相融合,对于公共管理的改革、发展等信息要及时的掌握,将公共管理实际工作与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实际联系。
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范文.docx
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范文1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应用性性较强的专业。
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然而大多数的地方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理论课偏多,应用性课程较少,将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因此,学生学完后通常感到“通而不专”,找不到自己的专业核心竞争力。
正如社会上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评价——“万金油”,虽然具有了一定的综合管理能力,但却没有自己的专业特长[3]。
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应用性课程设置偏少;二是建立实践基地,需要购置相关设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对地方院校是一笔不小的资金花费;三是虽然建立一些实践教学基地,但或资源不足或是输送人数有限,或是联系互动较少,实践基地建设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四是部分专业学生未能够意识到实践环节的重要意义,在实践教学中缺乏动力与热情,敷衍了事,如在社会调查实践中存在普遍的“搭便车”现象,实践环节未能够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同时,由于事业单位日益强调成本收益的背景,能够提供给学生实习的机会越来越少,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进入这些单位实习更加难了。
加上地方院校对于学生实习的支持力度不足,实习方案缺乏可行性和针对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师生对于实习积极性并不高,实践性强的实习环节沦为“学生填表、老师盖章”的表面功夫。
总之,这样流于形式的实践环节难以真正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通而专”的复合型人才。
2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困境的原因2.1社会景况方面的原因德国思想家恩格斯曾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可见,现实社会的需要是学科发展的根源所在。
有了现实成熟的土壤,专业学科才能够汲取所需养分,茁壮成长。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市场力量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发展,政F不能、无力如计划体制时那般包揽一切社会事物,支配绝大部分社会资源。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领域广泛,涉及政府、非营利组织以及企业中的公共事务管理。
本文旨在探讨公共管理领域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通过对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分析,本文试图为公共管理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见解。
首先,公共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现有的公共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
在分析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政策制定、资源分配、服务提供等多个方面。
此外,公共管理的有效性也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研究中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其次,技术创新在公共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公共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公共管理的透明度,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也为公民参与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然而,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再次,公共管理的民主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应当鼓励公民参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公众意见,使政策制定更加贴近民众需求。
同时,公共管理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度也是保障民主化的关键。
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和监督机制,可以提高公共管理的公信力和效率。
最后,公共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未来的重要议题。
在全球化和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公共管理需要考虑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这要求公共管理者在制定政策和实施管理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利益,还要考虑长远的影响。
通过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有效的资源管理,可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领域,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利用技术创新、推进民主化进程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公共管理的水平,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公共管理论文范文两篇
公共管理论文范文两篇(2)推荐文章基层团组织论文范文热度:金融管理论文范文热度:国际工程管理论文范文热度:最新的行政管理论文范文热度: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发表范文热度:公共管理论文范文篇二论公共管理中的目标不统一摘要:作为管理学独立为一门学科以来的开山之作,《管理的实践》一书将管理剖析为三项任务并作了整体的分析和细致的研究,本文旨在阐述个人对此书的读后感受。
全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管理的实践》一书的主要内容做出概括和简要评价;第二部分则主要结合读后感受提出对现在公共管理中与目标和责任相关的一些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公共管理目标公共部门目标新公共服务理论一、内容概括与评价《管理的实践》全书将管理看作三项任务: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
但是全书的特点又正在于并非单纯的分析每种管理任务,而是将管理作为一项整体进行思考的。
我们了解到,这三项任务贯穿管理工作的始终,任何一项管理行为都会同时影响到这三项任务。
所以,全书将管理分为三项任务只是全书的主轴。
在主轴的引导下,全书主要分为了几个部分对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得到了一系列的管理成果。
对于企业和管理者的管理,我们收获了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创造顾客和市场,我们明白了目标管理对企业和管理者自身的重要作用;在企业结构一部分我们知道了组织发展的不同时期需要怎样的组织结构;在员工管理部分,我们认识到了如何考评企业以及怎样设计合适的绩效标准等等。
全书在不经意间已经向我们展示了管理学中的种种成果。
在此基础上,让我们进一步其思考其管理理论的基础是什么?全书的三条主线下面各种管理思想互相交织,密不可分。
其管理都是建立在一种清晰的企业目标下的,即使在作者看来企业的目标有很多,包括:市场地位、创新、生产力、实物和财力资源、获利能力、管理者绩效、员工绩效和工作态度、社会责任。
[1]以上八点均可以说是企业的目标,但是其基础始终是建立在终极目标:创造顾客的细化之上的。
公共管理专科论文范文2篇
公共管理专科论文范文2篇公共管理专科论文范文一:公共管理者道德素质研究1.公共管理者权力价值观的迷失与公共管理中的道德1.1公共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为社会树立榜样公共管理者的行为时刻受到公众的关注,其言行对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管理者要从自身出发,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公众树立一个具有崇高理想,遵守道德,自尊自爱,具备各种美德的榜样。
同时,管理者必须学习和掌握政策理论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
1.2公共管理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公共管理者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的知识,掌握所从事职务的知识,技能。
专业知识是公共管理者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只有懂专业的管理者才能在管理过程中有的放矢,灵活机动,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避免官僚主义。
除了这些要求之外,公共管理者也需要一些个性修养,管理者的个性是影响管理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要谦虚,诚实,心胸开阔和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管理对象,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之处,所以在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应该谦虚的汲取各方面的意见,加强思想沟通,不能主观臆断。
不仅如此,对待管理者也要实事求是,以诚相待,心胸开阔不斤斤计较,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
更重要的是管理者必须做到服务认真,态度端正工作热情,在面对各种困难时都能够冷静自若,不急不躁。
创新是管理的灵魂,一尘不变的管理会让管理工作失去生机与活力,不管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管理中都需要创新,管理者的创新会让管理工作更有效率的进行以及完成。
2.公共管理者的身份冲突与公共管理中的道德风险公共管理者的身份冲突是要求公共管理者应该在其位而谋其政,不做越位的事。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公共管理者持有矛盾的观点:首先,人们认识到公共管理者在国家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的管理活动为社会提供了公共产品,体现了公共精神,对此,大家对公共管理者赞誉有加;而当意识形态发生变化,公共管理者的动机和作用却失去了它本应该拥有的意义,官僚的腐败,让人们对公共管理者又存在有偏见。
公共管理论文2000字(2)
公共管理论文2000字(2)公共管理论文2000字篇二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探析摘要:公共管理的历史源远流长。
公共管理在其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曾形成和出现过与特定经济、政治和文化相联系的几种具有鲜明特征的实践模式:早期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古代中国封建体制末端的基层自治,西欧中世纪的城市自治及近代欧美国家代议制下的公共行政。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公共管理有了迅速的发展。
为了应对财政危机和政府的信任赤字、绩效赤字,西方各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它们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用经济管理、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致力于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
在此情况下,政府管理的运作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官僚的、层级节制的、缺乏弹性的行政,转向市场导向的、因应变化的、深具弹性的公共管理。
从全球范围来看,公共管理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一、公共管理的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公共管理社会化,是指政府在实施对社会经济的管理时,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改变传统的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将一些政府职能通过向社会转移或委托代理等方式,转移出政府,以达到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财政开支的目的。
”①推进公共管理社会化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自身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政府在保持适度规模和有效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实施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就必须大力推行公共管理社会化。
公共管理社会化,要求运用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政府管理的现代化,使政府的能力和作用、政府规模和社会需要相适应。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高失业、通货膨胀等现象。
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国家在行政改革中大力推进公共管理社会化,以期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从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职能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新的经济衰退和政府难有作为的情况下,不得不放弃新自由主义,再度强调政府的干预,大力推进公共管理社会化。
公共管理的参考论文
公共管理的参考论文公共管理的参考论文范文公共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
特别是现代社会,国家行政机构日益庞大,公共事务日趋复杂,公共管理人员不断增多。
民生是国本,公共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公共经济管理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公共经济管理与民生的关系非常紧密。
公共管理的参考论文篇1浅析公共经济管理与民生关系一、何为公共经济管理与民生关系就国际社会来看,公共经济管理是把人民生活紧密结合国家发展,为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把二者有针对性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理论学者的大量研究认为,公共经济管理是为人民谋福利,因此应当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进行分配,这其中的关键是其公正性。
具体而言,作为各级政府,应当对全部的社会成员承担责任,通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合理地运用公共权力,合理地分配公共资源。
随着民生概念的提出,普通民众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也从反面进一步推动了公共经济管理理论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通过各种惠民政策,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政府部门要合理分配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对所有社会成员要承担责任,制定详细明确的实行方案。
民生观念的提出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自己利益的重要性,从而推动了公共经济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公共经济管理的内涵。
公共经济管理对民生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的公共经济管理。
广义的公共经济管理包括社会人文学、金融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狭义的公共经济管理是一门学科。
两者是一种不可分支的二元理论,他们对民生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共同作用于经济管理。
公共经济管理拥有广阔的知识理论,具有非常广泛的涉及层面,能够满足人类对它的需求。
狭义经济管理和广义经济管理具有不同点,对民生关系也具有不同的作用。
(二)民生关系的内涵。
民生关系和公共经济管理一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主体是民生。
狭义的民生就是平常说的民生关系和民生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地方性高校公共管理论文
一、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实验室是学科发展的命脉。
学科发展规律表明,学科发展与实力的消长,主要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变化,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变化主要依赖于实验室。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开展实验教学无疑会将公共管理类学科的课程教学质量推向一个新高度。
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意义在于优化理论教学效果,其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度不如理工科实验教学这么高,所以在软硬件条件比较差的地方性院校通常通过理论讲解或其他教学途径(如视频资料等)替代了实验教学。
1.建设公共管理类实验室是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一部分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一般就不会有过高的要求。
地方性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具备在信息化条件下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要求的能力。
2.建立公共管理实验室是解决专业学生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弱的最佳途径
公共管理类学科的涉及面广,要求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兼备。
服务意识和决策能力是公共管理类学科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培养核心。
学科教育应该围绕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建立目标明确的公共管理实验中心,利用现代互联网科技与现代课堂信息技术,模拟公共管理部门运作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3.建设公共管理实验室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必然结果
为培养出能适应现代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的人才,现代教育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过程中应该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应用于教育领域中的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等。
其主要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代替了一些投影片、录像片的基本功能,并利用计算机的三维动画技术,详细地分解、展示微观机制和运动形式以及复杂过程,在突破教学难点、进行生动直观教学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公共管理实验室也应该适应科技发展的潮流。
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实验教学具有明显的效果。
二、地方性高校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目前设置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几百所大学中:全国近10所知名高校已经建立了人文管理实验室、公共管理实验室,这些实验室配备了计算机软硬件实施,开设实验课程,目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有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包括众多的地方性高校对公共管理类实验室跃跃欲试。
虽然近年来地方性高校在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体制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公共管理实验室研究工作也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与高标准的公共管理实验室要求相比,规模、数量、投入都远远落后
知名院校,总体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
目前地方性高校的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地方高校和专业教师对公共管理类学科的实验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
我国大部分文科类人才培养都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公共管理类学科的教学方式也基本上延续了传统的文科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由于缺乏实践训练的机会和平台,结果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
尽管不少地方性高校都在强调实验教学地位无比重要,可是在实际层面实验室只是一个摆设,学校对实验室建设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例如场地、资金、设备。
教师也对实验教学缺乏积极性,大多地方高校的公共管理实验室利用率非常低,更多是作为学生的机房来使用。
2.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体系不健全。
实践课程在公共管理类学科的课程设置中所占比重通常较小而且缺乏系统性,存在随意开设实验教学学时与内容之嫌,所使用实验教材也不具备较好的实践性和指导性,而且不能很好地落实人员配备、经费使用等具体环节,导致学生的实践时间受限,无法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实践操作,所掌握的实践能力通常是不完整的,与实际的工作要求相去甚远。
3.实验教学梯队的建设滞后。
在地方高校的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过程中,普遍重理论轻实验,进而出现了重教师,轻实验人员;重仪器引进,轻实验人员培养提高等问题。
许多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兼任实验教学人员,他们虽然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却相对欠缺实验技能。
与此同时,学校考核体制也导致教师们较看重理论研究而忽视了实验研究,这也限制了公共管理类学科的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外,实验室管理人员进修机会少,使其知识的更新受阻,进而影响其从事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三、地方性高校促进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的对策
当前地方高校所开设的公共管理类实验课程很大程度上是传统理论教学的陪衬,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只占很小的比重,并没有发挥较高水平的教学功效与质量。
要加强公共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必须科学定位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人才培养方向。
同时,制订并实施促进实验室建设的支持性策略,通过引进实验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备,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并且在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上制订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以达到实验室功能发挥的最大化,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进行实践教学,大幅度提高整体教学工作中实验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进而发挥公共管理实验室的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合理的公共管理服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技术途径,它具有催生管理革命和服务模式创新的效果,从而真正引领公共管理大变革,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带来新的气象。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地方高校应该顺应时代要求,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公共管理学科的实验室建
设。
然而,地方院校的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还不够完善,实验室设备、人员、财政不能满足该学科的发展和竞争要求。
主要表现在:没有明确实验教学的主体地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联系不密切,理论与实践没有从根本上融合起来,严重缺乏自主创新的实验成果;行政化现象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表现明显,导致实验室的使用出现严重的重复低效、分散封闭的问题;实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地方性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
2.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明确实验教学模式的方向与层次
统筹公共管理学科的理论创新、知识创新、实验技术创新,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紧密结合、协调发展机制。
努力探索公共管理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
公共管理实验室普遍是以软件为主的软件实验室,使用的软件种类繁多,如电子政务实践平台、公务员考试模拟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平台、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系统、公共管理定量分析系统、社会调查实践平台、公共政策分析系统、公共管理绩效考核系统、SPSS社会统计软件等。
一般将公共管理实验的教学模式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培养学生做实验的基础技能和从实际出发的务实态度,主要通过模拟操作、演示验证来完成实验;第二层次旨在提高学生的设计技巧和独立判断能力,实验以设计性为主;第三层次是以学生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为基础,开设综合性实验项目;第四层次的实验课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进而具备辅助老师完成相关科研课题的能力。
3.深入展开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公共管理实验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体系、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以及实验室管理体制等方面都是改革的重点。
要有明确的实验教学思路及目标,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和实验项目的设置要合理。
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现状,把实验课从理论课中独立出来,重新设计成自成体系的课程并独立进行考核。
通过引进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软件,设置多门实验课程和项目,形成融合型实验教学体系,从而有效发挥交叉专业的优势,同时也让学生能够系统地认识公共管理这门学科。
4.努力打造理论功底扎实,实验素养过硬的实验教学队伍
要构建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体系,关键是要拥有富有奉献精神且结构合理、层次高的实验教学队伍。
明确规划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团队。
大力引进实验教学人才,促进实验教学队伍结构的优化。
提供参加各种研讨、考察、培训和交流活动的机会,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营造一种研究和学习新技术、新实验教学方法以及新知识的积极氛围,同时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公共管理实验室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