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参考样:660-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4年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范文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不仅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还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因此,对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发展1. 理论框架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创业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
其中,创业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教育目标则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领导力的复合型人才;教育内容则涵盖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心理和创业伦理等方面。
2. 理论特点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三是注重国际视野的拓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三、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1. 实践模式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企合作、创业竞赛等。
其中,课堂教学是传授创业知识的基础,实践活动则是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则为学生提供了与企业接触、了解行业动态的机会;创业竞赛则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学习他人的平台。
2. 实践成果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方面,培养了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和产业升级。
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创业企业和创业者,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挑战与对策1. 面临的挑战尽管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主要包括教育资源的不足、师资力量的匮乏、实践平台的缺乏等。
《2024年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范文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还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背景1. 理论框架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创新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
这些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 教育目标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其具备发现和抓住机会的能力,以及创新、创造价值的能力。
同时,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三、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现状1. 课程设置我国大学创业教育课程涵盖了创业理论、创业实践、创新思维、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教学方法我国大学创业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模拟演练、项目实践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平台我国大学积极建设创业园、孵化器等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业的场所。
同时,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四、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尽管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及挑战。
首先,部分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
其次,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此外,实践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资金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
最后,社会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
五、改进措施与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及挑战,本文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与建议:1. 完善课程设置大学应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丰富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业教育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作用。
1. 创业教育的定义和背景创业教育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方式。
近年来,创业教育受到了广泛关注,主要原因有技术进步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
创业教育能够提供学生创新的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在面对风险和挑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2. 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理论。
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创办新企业或推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实践教育则注重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实践操作和经验积累。
3. 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使他们能够成为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和敢于冒险的人才。
创业教育的内容包括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案例研究分析、创业项目的策划和实践等。
4. 大学创业教育实践的方法与途径大学创业教育实践通常采用创业讲座、创业沙龙、创业竞赛和创业实习等方式。
其中,创业实习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它能够使学生在真实创业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5. 创业教育的评估与反馈创业教育的评估与反馈是判断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学生创业项目的策划和实践进行评估,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创新创业的能力,并对创业教育的效果进行反馈和改进。
6.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挑战与问题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对实践的需求。
其次,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创业环境的不断变化。
此外,创业教育还需要与产业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实际参与创业项目。
7. 创业教育的效果与影响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 研究问题及背景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存在着理论研究与实践之间脱节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2. 研究方案与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包括创业教育的概念、目标、内容和方法等;然后通过对国内外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创业教育模式的优缺点及其效果。
3.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1) 理论综述: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阐述不同理论对创业教育的解释和指导作用。
(2) 案例分析:选取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创业教育实践案例,从不同角度探讨其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性和实施效果。
(3) 数据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数据,梳理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4. 结论与讨论(1) 结论:通过对多个案例的分析,总结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要素和影响因素,明确提出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2) 讨论:针对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间脱节的问题,探讨如何构建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相结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不同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和总结,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更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从而推动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需要更多样本和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此外,由于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各异,本研究的结论和建议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完善。
结论:本研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理论综述和案例分析,明确了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并提出了改进创业教育的相关建议。
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创业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经验。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和创业的意识在高校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未来职业所需的技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1.1 创新创业教育概述创新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创新和创业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
它既可以是一门课程,也可以是整个学校的文化,甚至可以贯穿教育的各个领域。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在提供高水准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动力和发展趋势。
正因为如此,创新创业教育变得愈加重要。
随着本科教育的发展,高校不再仅仅是提供知识技能的地方,而是逐步转变为发掘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引领者和创造者。
通过高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迈向未来职业生涯。
1.3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和创业能力,以及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这一目标需要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方案、政策和市场营销等途径,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2.1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案例在全球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一种流行的现象。
不同的高校都在尝试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他们的教学体系中。
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就推出了一系列实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创业公司案例分析”、“产品创新管理”等。
同样的,我国的清华大学也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下了很大的努力。
该校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课程。
2.2 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案例在中国,清华大学是一家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做得非常成功的高校。
该校在2009年设立了清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案。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分析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风险评估能力等。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如创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等。
(3)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包括校内外实习、创业孵化器、创新创业竞赛等。
(4)教师队伍建设:分析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构成,如专职教师、企业导师、成功创业者等。
(5)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讨如何通过实践活动、项目孵化、实习经历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6)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评估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如学生创业成功率、企业存活率、就业竞争力等。
(7)政策与环境:分析政府、学校和社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的政策支持和环境条件。
2.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查阅相关的政策文件、研究报告、最佳实践案例等,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2)问卷调查:向大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3)访谈:邀请大学生创业者、创新创业教育专家、企业代表等进行访谈,收集他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看法和实践经验。
(4)案例分析:选取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启示。
(5)数据分析:收集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的数据,如创业率、企业存活率、就业率等,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以上研究内容和方法,可以全面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效果,为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依据。
《2024年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范文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一项重要课题。
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然而,要真正实现创业教育的理论指导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就需要深入研究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其内涵、目标及方法,进而完善我国的创业教育体系。
二、理论探索1. 理论框架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及教育模式。
首先,教育理念方面,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教育内容方面,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教育模式方面,应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2. 理论应用在理论应用方面,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关注全球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二是要结合我国国情和文化背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三是要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研究1. 实践模式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主要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
校内实践主要包括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竞赛等;校外实践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
这些实践模式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其创业能力。
2. 成功案例分析以某大学为例,该校通过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竞赛等方式,培养了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
其中,某位毕业生创立的科技公司已发展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该案例的成功得益于学校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丰富的实践资源和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
四、问题与挑战在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部分学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其次,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最后,创业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创业教育资源。
《2024年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范文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与创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创新者的摇篮,我国大学在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然而,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理论与应用层面的探索与实践还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当前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与对策。
二、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框架(一)理论基础创业教育理论源于西方国家,其核心思想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及实践能力。
我国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
其中包括创新驱动发展理论、创业生态系统理论等。
(二)教育目标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应对挑战,勇于创新。
三、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一)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为了培养创业人才,我国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
如增加创业相关课程、开展跨学科教育等。
同时,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课程中通过项目实践、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与平台建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业实践,我国大学积极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和孵化器。
如与企业合作建立实验室、实训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同时,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创业沙龙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四、我国大学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一)师资力量不足当前,我国大学在创业教育方面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资源投入不足尽管我国大学在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资源投入方面还存在不足。
如实验室设备、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此外,对创新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五、对策与建议(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高校应加强教师培训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中尤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因此,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创新和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学生在职业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1. 前言创新创业教育的出现,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掌握自主创造和创新项目的能力。
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也在不断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可是现实中,创新创业教育却遭遇了一些困难。
在学校中,许多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缺乏实践性、与当下社会现实脱节、教育教学模式不够灵活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学生们无法真正感受到创新创业的魅力,无法变得具备创新和创业能力。
为此,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需要开拓新途径。
2. 理论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以实践为基础,培养创造、创新和创业能力,并可通过技术柿板开展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推进学生培养基于"产品"以及"商业模式"的实践发展能力。
此外,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课题——即如何创新创业教育适应市场的需求。
如今,市场经济下的需求瞬息万变,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应该能够及时把握社会需求,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另一方面,创新创业理论的研究也需不断发展与更新,这将以着未来的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方向。
3. 实践在拥有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之后,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首先,应该以“理论指导,实践前行”的理念为基础,让学生践行捕捉社会热点、运用科技手段创新、挖掘市场需求创业、学以致用、技能双提升。
现在,许多学校已经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创新和创业的理论后,还需要让他们在实践中进行尝试,例如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业务咨询、创业计划等项目。
通过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学到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技能,同时还能促进跨学科的学习。
4.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需要走出校园,与有实力的企业合作,让学生有机会站在创新创业的前线。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开设的相关课程和活动。
这是基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他们具备在社会中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能力和素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方式,并提出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创新教育理论和创业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素养和创新精神。
创业教育理论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他们具备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创业的心理素质和创业的实践经验。
其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方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设置创业实践项目,组织创业讲座和创业比赛等方式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
同时,高校还可以与社会各界合作,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提供学生实践创新创业的机会和资源,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也应注重对教育效果的评估和调研。
通过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的测量,可以了解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并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依据。
同时,还需要对不同高校、不同学科以及不同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育模式和方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还需要关注社会环境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
当前社会经济变革迅速,互联网与科技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创新创业的浪潮。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使之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最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培训机会,鼓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本文旨在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
一、理论探索1. 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传统的求职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帮助他们主动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要求。
2.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创新理论和创业理论两个方面。
创新理论强调变革与发展的动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业理论则关注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方面,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案例的引入,让学生深入了解创新和创业的过程。
同时,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进行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探索1. 创新创业项目的培养大学可以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培养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
例如,可以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提供学生自主选择项目的机会。
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从项目的立项到实施过程中积累经验,锻炼实践能力。
2. 创新创业实训的开展创新创业实训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组织创新创业实训,学生可以参与到真实的商业环境中,体验创业的整个过程。
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市场需求、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创新创业导师的指导大学可以请业界专业人士担任创新创业导师,给予学生专业指导和实践经验分享。
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和建议。
这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创新创业领域,并获得具体的实践指导。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就业;创业;培养体系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发布的教育统计,2014年普通本专科招生699.8万人,毕业生638.7万人,全年研究生招生61.1万人,在学研究生179.4万人,毕业生51.4万人,中国在校大学生有2468.1万人。
预计201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更是将达到749万。
因此,在每年有大量大学生毕业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历来就是个不小的话题,这是因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与否直接关系到民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大局。
高职院校既是作为承担着培养大量接受职业教育院校生的摇篮,也是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教育范畴的院校,对于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前学生毕业后遇到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如下几点:(1)毕业后就业难的困境主要是难以找到符合自己心愿的工作;(2)毕业后对自己所获得的薪水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较大;(3)毕业后对自己在工作中的上升通道在哪里感到迷茫;(4)毕业后就业的行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给在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带来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工作者亟需要建立对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有一个比较行之有效的培养体系,对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进行有效指导。
2、课题界定本课题主要是在对往届毕业生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们长期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经验,对建立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理论与实践培养体系进行的研究。
(1)课题的涵义与内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培养体系。
包含几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就业与创业的基本条件;二是培养就业与创业的基本手段;三是建立将就业与创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一体的培养体系。
研究的目的主要解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得到与高职院校的教育宗旨相符合的高等职业教育难的问题,用于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得到就业与创业的指导,属于应用型的研究。
《2024年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范文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篇一一、引言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了个人发展、企业创新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中国的高等教育一直致力于为社会输送创新型的人才,其中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与技能的新型教育模式,在我国高校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实践。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旨在揭示其内涵与意义,以期对今后的研究与实践有所启发。
二、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1. 概念定义:大学创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在校学生及校友的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目标,致力于帮助学生通过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创业。
2. 理论基础:大学创业教育以创新理论、创业理论、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业实践的体验。
三、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现状1. 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如设立创新创业学院、提供资金支持等。
2. 教育模式:我国大学创业教育模式多样,包括课程教育、实践项目、校企合作等。
其中,课程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项目则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 实践成果:许多高校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出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他们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四、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案例分析本文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大学创业教育实践案例进行分析。
例如,某高校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项目;另一所高校则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些案例展示了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成功实践和经验。
五、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挑战与对策1. 挑战:虽然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
此外,部分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实践经验。
2. 对策:针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强政策支持,提高教育资源投入;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三是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四是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024年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范文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实施,不仅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提供了平台,也推动了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框架1. 理论基础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创新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素质教育理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终身教育理论则强调教育的持续性和终身性,为学生的创业发展提供持续支持。
2. 目标定位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创业教育,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1. 课程设置我国大学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涵盖了创业基础、创新思维、市场分析、团队协作、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
同时,各高校还根据自身特色和行业需求,开设了具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大学通过开展创业竞赛、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园区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3. 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
我国大学积极引进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和企业家,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四、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挑战1. 教育理念滞后部分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时,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导致教育理念滞后,难以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2.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但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资源方面存在不足,如实习基地、实训设备、师资力量等。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变革,创新与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旨在为相关教育机构提供参考。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基础是传承和发展经典的创业理论,同时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特点。
其中,创新教育的理论包括克里斯坦森的创新理论、多重智能理论、创新评价体系等;创业教育的理论包括创业教育阶段理论、创业生命周期理论、创业心理理论等。
1. 克里斯坦森的创新理论克里斯坦森的创新理论强调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注重培养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2. 多重智能理论多重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智能,包括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等。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和全方位的创新能力。
3. 创新评价体系创新评价体系旨在通过多角度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准确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
评价体系应综合考虑学术成果、创新产品、团队协作等因素,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持续创新。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需要根据不同的实践环境和学科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以下将提出几个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供教育机构参考。
1. 学科实践学科实践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大学教育机构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创新实验室创新实验室是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的重要手段。
教育机构可以建立与学科相关的创新实验室,提供学生创新实践的平台和资源支持,例如3D打印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
3. 创新竞赛创新竞赛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和团队合作的有效途径。
教育机构可以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如商业计划比赛、设计竞赛等,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
导向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定量与 定性相结合
方法
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案例分析、 参与式评估等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课程的数量、质量、实践性、 与专业的融合程度等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活动的 数量和质量、学生参与度等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特点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前瞻性
注重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引领,培养学生具备前瞻性 思维。
实践性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创新创业 能力。
综合性
涉及多学科知识融合,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综 合素质。
个性化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和服务。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研究问题
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模式是什 么?(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哪些问题与挑战?(3) 如何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 育的改革与发展?
CHAPTER
0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 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它强调通过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使学生具备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中应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
鼓励校内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同时聘 请校外专家和企业高管担任兼职教师。
教师培训与激励机制
产学研合作
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 育教学能力;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 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加强高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产 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大学教科研课题:“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学生课题申报\大学生课题申报“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报告本项研究以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课题《学习化社会策略型学习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依托,经过我校教育科学学院部分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关院系本科生的教学实践,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已取得了一系列从理论到实践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一、“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方式,要帮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使其形成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获取、分析、判断、选择,并重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是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就是寻求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新的增长点,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大学生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本项目研究目标、内容、已解决的问题1.研究的目标(1 )通过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明高等院校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特点及功能等问题,进一步完善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体系。
(2 )通过开展大学生研究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充分挖掘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社会价值和研究性学习课程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价值。
(3 )通过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深入探究,构建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途径、方法体系。
2.研究的内容(1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定位问题。
即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模式。
(2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价值及特点。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和创业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
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1.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和特点创新创业教育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创业训练等形式,培养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方式。
其特点包括:注重实践,强调创新精神,重视个性和自主性,关注市场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等。
2.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框架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框架包括教育理论、创新理论、创业教育理论等。
其中,教育理论涉及到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创新理论涉及到创新的来源、类型和过程等方面;创业教育理论则关注创业过程、创业环境、创业能力等方面。
3.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方面。
评价对象应包括学生、教师、课程等方面;评价指标应包括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课程设计的应用性等方面;评价方法应包括问卷调查、面试、学习成果等方面。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1.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应包括内容设计、教学方式设计、评价设计等方面。
内容设计应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注重市场与社会的需求;教学方式设计应多样化,同时加强实践活动;评价设计应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2.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应包括实践项目、竞赛、校外学习等形式。
实践项目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校外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实际操作经验。
3.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效果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效果评价应包括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课程的实际应用效果等方面。
可采用问卷调查、面试等形式,对评价指标进行测评,并进一步分析其关联性和影响因素。
三、结语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仅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探析(全文)
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探析收稿日期:20XX-06-06,一方面制造了社会财富,推动了社会的产业水平、服务水平升级;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实现了自身价值。
2.创业教育推动并完善了高校素养教育在国外,创业教育被称之为继文化教育、技能教育之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被给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对于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而言,创业教育是一个超前的概念,是高等教育改革进展的进一步提升,是对学生素养的全面塑造。
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型人才素养的培养。
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创新、创意的素养和能力。
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经过创业教育、体验创业实践的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对新事物的推断能力等都比一般学生有明显的提升。
3.创业教育是连接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培养的大学生是先学理论、多学理论,毕业后看似满腹经纶,实际上很难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园艺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很多理论知识,他们可以知道很多植物品种及其特性,但他们几乎没有种植治理过任何一种植物,很难成为优秀的园艺师;经过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的学生就不同了,他们要独立地完成从土壤施肥、育苗、栽培、病虫害防治、管护、收获、销售的全部过程,经过完整的创业实践,对从书本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汲取、消化和验证的过程,并在实践中学习、积存,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新。
二、创业教育平台的实践与探究自20XX年以来,河南农业大学在总结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基础上,探究出“四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经过多年的实践,这个体系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提高有较高的价值。
1.创业中心引领大学生创业河南农业大学从20XX年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中心挂靠招生就业处。
中心下设创业指导部、信息查询部、市场经营部、创业研究会、创业者沙龙等,现有办公场地1000m2。
中心每年邀请20名国内知名创业成功人士为学生作创业报告,直接受众在10000人次以上,公布适合大学生创业的信息100条以上,举办20~30场创业沙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1.1问题的提出随着近年大学生创业的呼声越来越高,从国家政策、学生意愿、学校态度等多方面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但是,作为一线指导学生创业的市场营销专业老师,发现学生在就业和创业时普遍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仅凭着一股热情创业成功率并不高;即便是学习了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创业工作中感觉到知识体系较为匮乏;非相关专业学生更是凭着灵感操作,毫无指导思想,工作盲目乱撞;同时在寻求指导老师帮助的时候,师资的经验至关重要;而且目前大学里创业指导老师的激励保障无法完善,也造成指导效果不佳;社会上会出现很多公司,以支持大学生创业为由推销自己的商业模式。
因此,急需构建适合学生创业的知识体系、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提供导师指导制度的保障、有效激励相关企业单位参与,建立审核监督项目进行过程的制度,多层面找出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并制定保障体系,这也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1.2课题界定(1)课题的内容:课题的界定为构造创业教育的知识体系、对实施途径和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
(2)课题研究的对象:湖北省一般大学本科和专科在校创业学生。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在欧美国家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但我国开展创业教育的时间不长,但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较多,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业动机和环境研究Mc Dougall和Oviatt(2005)建立了创业者机会认知的模型,这一模型以创业机会为起始点,以企业家认知为中介,将技术、竞争、网络和知识作为能动、驱动和调节因素,最后影响国际船业速度。
Zucchella和Scabini(2007)建立了基于资源和动态能力的模型。
Ghosh & Kwan针对新加坡及澳洲的创业者进行研究认为,创业有七大动因:个人想要向上成长、喜欢挑战、有跟多的自由、有使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机会、不喜欢为他人工作,受朋友或家庭的影响。
段利民,杜跃平(2012)年提出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并对GEM 模型再次检验,影响因子由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培养、研发转移、商业环境、市场开发、基础设施、文化规范9个要素构成。
郭德侠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高日光,孙健敏,周备进行了中国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模型构建与测量,分别就16个创业动机进行数量调查,以及他们跟性别、专业背景、家庭背景均行了测量。
(2)大学生创业素质研究苏益南,朱永跃,陈永清(2010)运用灰色模糊理论,建立了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了实例验证。
其在素质评价指标包括创业欲望、自信心、意志力、自我控制、冒险精神的心理素质;专业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的知识素质;以及识别机会能力、整合资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的能力素质。
彭正霞,陆根书(2013)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性别差异做了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男性大学生创业意愿远高于女性大学生的结论。
(3)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丁三青(2007)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通过评审标准、活动封闭性、企业对方案的评价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弊端。
韩新宝(2013)认为独立学院创业型人才培养尚处在起步阶段,尽管部分学校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依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创业课程缺失、创业平台较少、创业能力不足等原因。
虽然部分独立学院在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但大多停留在“创业计划大赛”等实务方面,没有上升到创业理念的指导方面,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时效性较差,而且创业教育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认识,系统性和长效性不强。
在创业课程设置方面理论性较强,缺少专业的实践应用,空洞的说教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独立学院创业平台的缺乏成为了制约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另一问题。
学校在资金上投入不足,产学研一体化推进缓慢。
谢志远(2008)通过温州地区的校企合作实践研究,构建了一个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温州模式。
高桂娟,苏洋(2014)针对学校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系研究,并做了大学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系模型,针对不同类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差异、不同学科大学生创业能力差异,得出学校教育与创业能力关系密切的结论。
(4)小结综合来看,国内外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内容较为广泛,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已有研究的基本特点是:影响因素统计学视角多,教育方法视角少;定性研究多,实证性研究较少;理论研究者多,介入创业活动辅导人员研究少,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指导的研究中不乏理论性和定量的研究,但是应用性不够,很难和实际操作相联系。
尚没有学者以大学生创业知识体系、大学生创业指导机制两大核心问题为对象,展开教育学视角的学理、实证与比较研究。
本课题以指导多支校内创业团队为基础,针对大学生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提出建议来完善大学生创业知识体系、大学提供创业指导机制,尚属于研究的空白领域。
1.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大学生创业现象越来越多,政府、学校都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但是如何有效进行创业教育,一直是个困扰教育者迫在眉睫的问题。
很普遍的情况是创业的大学生自主找项目、自己管理、创业知识缺乏时,自己摸索,造成很多创业行为有始无终的后果。
这些现象存在高校认识和重视不够,与当前高校相对应的理论研究缺乏,进而在实践中缺乏高校方向和指导有关。
因此,大学生创业的理论教育与实践研究从创业素质出发,研究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进而提出创业指导方案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1课题理论依据(1)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性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极上半叶时期很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思想与理论,它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有效教学”是一套教学策略,它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对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情景做出及时的决策。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J.S.Bruner)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教育者的任务是,把知识转化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形式,以表征系统发展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让学生发现学习。
所谓发现,当然不只限于发现人类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3)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最优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优化统一起来。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五个基本成分,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选择每个过程的最优化方案,发挥整个教学系统的最大可能性。
(4)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认为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2.2研究目标(1)打造大学生创业平台机制。
为了全面深入实施创业教育,现阶段各高校是摸索着建立创业平台或创业孵化器,但是需要建立成熟的机制来保障创业平台高效运作,既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达到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目标。
(2)提出创业指导老师的保障工作。
创业教育的开展,不能只在课堂完成,指导老师采取怎样的方式介入到创业项目中,介入的深度如何,如何激励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这都需要此课题深入研究。
(3)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合适的创业教育理论。
为了达到培养应用技术型、创业型人才。
创业素质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较高层次的素质,需要重新建立培养模式,以便达到培养自信力,培养强烈的市场开拓意识、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2.3研究内容(1)调研大学生创业现状、所遇到的障碍以及障碍原因分析了解大学生创业的类型、特征,从而为下文进一步的分析奠定基础。
通过抽样问卷调研广泛了解和跟踪创业团队深入调查两个方法,分析目前大学生创业发所存在的主要障碍、问题等。
(2)找到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素质要求与目前现有创业教育下培养素质的差距根据大学生创业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与创业所需要的素质找到差距,从而找到创业教育理论中需要调整的内容。
(3)大学生创业平台指导老师机制研究基于目前校内辅导创业团队指导老师的工作情况调查,以及其他院校创业团队指导老师的工作情况,研究指导机制构建。
基于目前校内辅导的多支创业团队,以及校内外其他创业平台或孵化器的运作方式,研究需要健康发展的创业平台的要素构建。
(4)大学生创业平台指导老师机制研大学生创业平台构建研究基于目前校内辅导的多支创业团队,以及校内外其他创业平台或孵化器的运作方式,研究需要健康发展的创业平台的要素构建。
2.4研究假设本课题认为大学生创业素质由若干素质构成,分别为创业欲望、自信心、意志力、自我控制、冒险精神的心理素质;专业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的知识素质;以及识别机会能力、整合资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的能力素质。
该假设下能叫全面而且准确的表现大学生创业素质,能够很好的揭示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差距问题。
2.5创新之处(1)研究环境创新:在大学生孵化器的运作下跟踪研究。
(2)研究问题深入应用层面:(a)优质合作企业的判断依据、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合作的可复制与推广性;(b)高管引进策略;(3)填补创业指导制度空白研究。
(3)课题还针对指导的不同专业背景的创业团队,进行大学生创业素质差距研究,为本科和专科创业教育理论提出修订思路。
3.1研究思路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以校内本科生和大专生创业型团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重点分析创业团队素质存在的障碍。
首先分析创业团队所需要的素质;其次,分析目前创业教育所培养的素质;然后,通过以上两者的差距分析找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调整的部分;其次,根据指导老师的工作情况,分析指导机制。
最后,根据校内创业平台运行情况分析创业平台所需要素,提出构建方案。
3.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研究文献获得资料,参考其他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情况进行综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构建适合独立院校的创业教育体系。
(2)问卷调查法围绕创业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针对一线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特别针对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进行深度访谈调查。
(3)案例研究法课题专门研究了几个独立学院毕业生成功创业的案例,力图发现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以期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相关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4)统计分析法对根据调查问卷得来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学生的表现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分析,针对调研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3.3技术路线(无法粘贴,详情请看课题申请评审书和活页)3.4实施步骤(1)理论上的研究以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的理论作为指导,对其概念、模式、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