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参考样:660-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

1.1问题的提出

随着近年大学生创业的呼声越来越高,从国家政策、学生意愿、学校态度等多方面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作为一线指导学生创业的市场营销专业老师,发现学生在就业和创业时普遍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仅凭着一股热情创业成功率并不高;即便是学习了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创业工作中感觉到知识体系较为匮乏;非相关专业学生更是凭着灵感操作,毫无指导思想,工作盲目乱撞;同时在寻求指导老师帮助的时候,师资的经验至关重要;而且目前大学里创业指导老师的激励保障无法完善,也造成指导效果不佳;社会上会出现很多公司,以支持大学生创业为由推销自己的商业模式。因此,急需构建适合学生创业的知识体系、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提供导师指导制度的保障、有效激励相关企业单位参与,建立审核监督项目进行过程的制度,多层面找出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并制定保障体系,这也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1.2课题界定

(1)课题的内容:课题的界定为构造创业教育的知识体系、对实施途径和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

(2)课题研究的对象:湖北省一般大学本科和专科在校创业学生。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在欧美国家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但我国开展创业教育的时间不长,但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较多,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业动机和环境研究

Mc Dougall和Oviatt(2005)建立了创业者机会认知的模型,这一模型以创业机会为起始点,以企业家认知为中介,将技术、竞争、网络和知识作为能动、驱动和调节因素,最后影响国际船业速度。Zucchella和Scabini(2007)建立了基于资源和动态能力的模型。Ghosh & Kwan针对新加坡及澳洲的创业者进行研究认为,创业有七大动因:个人想要向上成长、喜欢挑战、有跟多的自由、有使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机会、不喜欢为他人工作,受朋友或家庭的影响。段利民,杜跃平(2012)年提出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并对GEM 模型再次检验,影响因子由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培养、研发转移、商业环境、市场开发、基础设施、文化规范9个要素构成。郭德侠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进行了评价和分析。高日光,孙健敏,周备进行了中国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模型构建与测量,分别就16个创业动机进行数量调查,以及他们跟性别、专业背景、家庭背景均行了测量。

(2)大学生创业素质研究

苏益南,朱永跃,陈永清(2010)运用灰色模糊理论,建立了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了实例验证。其在素质评价指标包括创业欲望、自信心、意志力、自我控制、冒险精神的心理素质;专业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的知识素质;以及识别机会能力、整合资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的能力素质。彭正霞,陆根书(2013)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性别差异做了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男性大学生创业意愿远高于女性大学生的结论。

(3)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丁三青(2007)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通过评审标准、活动封闭性、

企业对方案的评价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弊端。韩新宝(2013)认为独立学院创业型人才培养尚处在起步阶段,尽管部分学校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依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创业课程缺失、创业平台较少、创业能力不足等原因。虽然部分独立学院在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但大多停留在“创业计划大赛”等实务方面,没有上升到创业理念的指导方面,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时效性较差,而且创业教育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认识,系统性和长效性不强。在创业课程设置方面理论性较强,缺少专业的实践应用,空洞的说教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独立学院创业平台的缺乏成为了制约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另一问题。学校在资金上投入不足,产学研一体化推进缓慢。谢志远(2008)通过温州地区的校企合作实践研究,构建了一个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温州模式。高桂娟,苏洋(2014)针对学校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系研究,并做了大学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系模型,针对不同类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差异、不同学科大学生创业能力差异,得出学校教育与创业能力关系密切的结论。(4)小结

综合来看,国内外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内容较为广泛,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已有研究的基本特点是:影响因素统计学视角多,教育方法视角少;定性研究多,实证性研究较少;理论研究者多,介入创业活动辅导人员研究少,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指导的研究中不乏理论性和定量的研究,但是应用性不够,很难和实际操作相联系。尚没有学者以大学生创业知识体系、大学生创业指导机制两大核心问题为对象,展开教育学视角的学理、实证与比较研究。本课题以指导多支校内创业团队为基础,针对大学生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提出建议来完善大学生创业知识体系、大学提供创业指导机制,尚属于研究的空白领域。

1.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大学生创业现象越来越多,政府、学校都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但是如何有效进行创业教育,一直是个困扰教育者迫在眉睫的问题。很普遍的情况是创业的大学生自主找项目、自己管理、创业知识缺乏时,自己摸索,造成很多创业行为有始无终的后果。这些现象存在高校认识和重视不够,与当前高校相对应的理论研究缺乏,进而在实践中缺乏高校方向和指导有关。因此,大学生创业的理论教育与实践研究从创业素质出发,研究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进而提出创业指导方案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1课题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性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极上半叶时期很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思想与理论,它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是一套教学策略,它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对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情景做出及时的决策。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J.S.Bruner)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育者的任务是,把知识转化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形式,以表征系统发展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让学生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当然不只限于发现人类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3)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最优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优化统一起来。教学过程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