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_郭子良

合集下载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Principle for categories and grades of nature reserves GB/T 14529-93( 1994-01-01实施)(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3-07-19发布 1994-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4529-93)为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标淮。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的划分。

1.2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内的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的确定。

2 名词解释自然保护区--本标准所称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一定面积的陆地和水体划分出来,并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而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生物气候带--本标准所称生物气候带,是指生物与气候相适应而形成的大致与纬度平行的带状地域(地理景观带)。

生物气候带在山地海拔高度上的表现,则为垂直生物气候带。

生物地理界--本标准所称生物地理界,是指在地理学、动物区系、植物区系和植被上具有一致特点的地区,它的面积相当于大陆或次大陆。

生物地理省--本标准所称生物地理省,是指生物地理界的生态系统或生物的亚区,是一个相当大而连续的地理分布区。

生物群落--本标准所称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个地段或水域内,相互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动植物的总体。

3 自然保护区的分类3.1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将自然保护区分为三个类别九个类型(表1)表1 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表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别类型自然生态系统类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野生生物类野生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自然遗迹类地质遗迹类型古生物遗迹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3.2 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是指以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下分5个类型。

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

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

物多样性 Bi o d i ve r s it y S c i e nc e 生物多样性 2017, 25 (3): 312–324 doi: 10.17520/biods.2016350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 收稿日期: 2016-12-11; 接受日期: 2017-02-07基金项目: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4029)和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科学研究中长期项目(2015ZCQ-BH-02)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fa6716@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郭子良1, 2 邢韶华1 崔国发1*1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北京 100083)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 北京 100091)摘要: 如何客观地确定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优先性, 为自然保护区的晋级和确定管理类型提供科学依据, 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已有评价指标和方法的对比、专家咨询、评价指标量化处理, 提出了量化评价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的方法。

此评价方法包括了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野生动物、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等量化模型。

同时我们应用此方法对华北暖温带区域的39个自然保护区和东北温带区域的67个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位于华北暖温带区域的河北南大港湿地和辽河源及北京雾灵山, 以及位于东北温带区域的黑龙江镜泊湖、大佳河和翠北湿地等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较高, 可推荐优先晋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自然保护区之间物种及各类群多样性保护价值的差异, 确定自然保护区保护优先序列。

此外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在不同自然保护地理区和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别。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5—
二、区划方法与依据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在生态现状调查、生态敏感性与生态服务 功能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确定不同区域的生态功 能,提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1.生态系统空间特征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位于北纬4°15'~53°31',东经 73°34'~135°5',自北向南有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 热带5个气候带。地貌类型十分复杂,由西向东形成三大阶梯,第 一阶梯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第二阶梯从青藏高原的北缘和东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雪峰山一线之间,海拔在1000~2000米;第三阶梯为我国东部地 区,海拔在500米以下。我国独特的气候和地貌特征是我国森林、 草原、湿地、荒漠、农田和城市等各类陆地生态系统发育与演变 的自然基础。我国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见附图1。 森林生态系统:我国森林面积为174.8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 为18.2%,森林蓄积量为124.56亿立方米。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主要 分布在东部地区,受热量的影响,从北到南依次分布的典型森林生 态系统类型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 林和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等。
1. 指导思想 ...................................................... 4 2. 基本原则 ...................................................... 4 3. 目标 .......................................................... 5 二、区划方法与依据 ................................................... 6 1. 生态系统空间特征 .............................................. 6 2. 生态敏感性评价 ................................................ 8 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评价 ............................... 11 三、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 15 1. 分区方法 ..................................................... 15 2. 区划方案 ..................................................... 15 四、生态功能区类型及概述 ............................................ 17 1. 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 18 2. 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 19 3. 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 ........................................... 20 4.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 20 5. 洪水调蓄生态功能区 ........................................... 21 6. 农产品提供生态功能区 ......................................... 22 7. 林产品提供生态功能区 ......................................... 23 8. 大都市群 ..................................................... 24 9. 重点城镇群 ................................................... 24 五、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域 ............................................ 26 六、生态功能区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 29 附一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 31 附二 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域 .......................................... 42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附件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 境 保 护 部中 国 科 学 院二〇一五年十一月—3—目录前言 (6)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8)1.指导思想 (8)2.基本原则 (8)3.目标 (9)二、区划方法与依据 (9)1.生态系统空间特征 (9)2.生态敏感性评价 (12)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评价 (13)4.全国生态保护重要性综合特征 (16)三、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17)1.分区方法 (17)2.区划方案 (17)四、生态功能区类型及概述 (18)1.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19)2.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20)3.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21)4.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 (22)5.洪水调蓄生态功能区 (23)6.农产品提供功能区 (23)—4—7.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24)8.大都市群 (25)9.重点城镇群 (25)五、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 (26)六、生态功能区划的实施 (29)附1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31)附2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 (43)—5—前言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的地区。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以全国生态调查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制定全国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分区管理、构建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生态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积极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低,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

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研究综述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研究综述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研究综述摘要: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成就之一是我国地理学家对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环境采用区划的方法进行的研究。

我国首次发布完整的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方案至今已有50年历史。

在这期间,产生了7个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主要方案,建立了经典的区划方法论。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目的将由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转向资源、环境、生态综合考虑.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全球对地观测系统.特别是中尺度对地观测系统数据资源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必将对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时代特点的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新方法论的产生和体系的建立起到划时代意义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方法论;对地观测系统1. 引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成就之一是我国地理学家对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环境采用区划的方法进行的研究。

本文采用“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这一术语原由赵松乔1983年提出[1]。

该术语的采用与林超于1954年提出的“中国自然地理区划”[2]、黄秉维于1958年提出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3]两个术语相关。

据此,可以认为,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方案诞生于1954年,该方案当时命名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大纲(草案)”[2]。

从发表至今已经有50年历史。

在回顾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发展史。

综观不同历史时期区划方案,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经典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2.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经典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1954年两个区划方案建立了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方法论的基本框架,林超、冯绳武等为综合大学地理系教学需要,提出了一个以干、湿、温度、地貌等指标划分的东西2部分、4地方、10地区、31区、105亚区的五级区划方案[2]。

1957年,教育部在此分区方案基础上,修订为8区、36副区的综合区划方案。

1954年,罗开富发表了为编撰中华地理志分区自然地理方案,提出了2部分、7个基本区、23个副区的三级区划方案[4]。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2004)京10 松山延庆县4660 温带森林和野生动植物森林生态1986-7-9 林业津04 古海岸与湿地宁河、大港、津南区99000贝壳堤、牡蛎滩古海岸遗迹、滨海湿地海洋海岸1984-12-1 海洋津07 蓟县中上元古界蓟县900 中上元古界地质层剖面地质遗迹1984-10-18 环保津08 八仙山蓟县1049 次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84-12-1 林业冀07 黄金海岸昌黎县30000 海滩及近海生态系统海洋海岸1990-9-30 海洋冀11 小五台山蔚县21833 褐马鸡及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83-11-1 林业冀12 泥河湾阳原县1015 新生代沉积地层地质遗迹1997-2-1 国土冀13 大海陀赤城县11205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99-7-1 环保冀15 雾灵山兴隆县14247 温带森林、猕猴北限森林生态1988-5-9 林业冀19 红松洼草原围场县7300 草原生态系统草原草甸1994-8-1 农业冀24 衡水湖衡水市18787 湿地生态系统及鸟类内陆湿地2000-7-1 林业晋12 阳城莽河阳城县5600 猕猴、娃娃鱼及暖温带亚热带森林植被野生动物1983-12-1 林业晋27 芦芽山宁武、岢岚、五寨21453 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野生动物1980-12-1 林业晋30 庞泉沟交城县、方山县10466 褐马鸡及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986-7-9 林业晋39 历山垣曲、沁水、翼城等24800森林及金钱豹、金雕等野生动物森林生态1988-5-9 林业蒙23 赛罕乌拉巴林左旗100400 森林及马鹿等野生动物森林生态1997-4-1 林业蒙26 达里诺尔鸟类克什克腾旗119413 珍稀鸟类野生动物1987-9-8 环保蒙27 白音熬包云杉林克什克腾旗13862 沙地云杉林森林生态1979-10-4 林业蒙35 黑里河宁城县27638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96-12-31 林业蒙37 大黑山敖汉旗86799 天然阔叶林森林生态1996-9-1 环保蒙49 汗玛根河市107348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96-11-29 林业蒙61 红花尔基额温克旗20085 樟子松林森林生态1998-5-1 林业蒙62 辉河鄂温克族自治旗346848 湿地、珍禽、草原内陆湿地1997-12-1 环保蒙65 达赉湖新巴尔虎右旗740000 湖泊、湿地、草原生态系统内陆湿地1987-1-1 林业蒙74 科尔沁科尔沁右翼中旗126987 湿地珍禽、灌丛及疏林草原野生动物1986-6-1 环保249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续1)蒙77 图牧吉扎赉特旗94830及大鸨等珍禽草原草甸1996-8-1 环保蒙91 大青沟科尔沁左翼后旗8183 针阔混交林森林生态1988-5-9 林业蒙132 锡林郭勒草原锡林浩特市1078600 草甸草原、沙地疏林草原草甸1985-8-8 环保蒙153 鄂尔多斯遗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14770 遗鸥及其生境野生动物1991-1-1 林业蒙157 西鄂尔多斯鄂托克旗、乌海市555849 古老残遗濒危植物野生植物1986-12-1 环保蒙170 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乌拉特后旗68000梭梭林、蒙古野驴及荒漠生态系统荒漠生态1985-10-1 林业蒙173 内蒙古贺兰山阿拉善左旗67710 水源涵养林、野生动植物森林生态1992-10-27 林业蒙180 额济纳胡杨林额济纳旗26253 胡杨林荒漠生态1968-6-1 林业辽10 大连斑海豹大连市909000 斑海豹及其生境野生动物1992-9-1 农业辽15 城山头金洲区1350 地质遗迹、古生物化石及海滨喀斯特地貌地质遗迹1989-4-1 环保辽17 蛇岛-老铁山旅顺口区17073 蝮蛇、东北候鸟及蛇岛特殊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980-8-6 环保辽19 仙人洞庄河市3574 赤松原生系统森林生态1981-9-1 林业辽34 老秃顶子桓仁、新宾县15219 长白植物区系原生型森林及紫杉、人参等珍稀物种森林生态1981-9-18 林业辽39 白石砬子宽甸县7467 原生型红松阔叶混交林森林生态1981-9-9 林业辽42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东港市108057 沿海滩涂湿地及水禽候鸟海洋海岸1997-12-8 环保辽49 医巫闾山义县11459 天然油松林、华北植物区系针阔混交林森林生态1981-9-9 林业辽58 双台河口盘锦市兴隆台区80000 珍稀水禽及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985-9-9 林业辽71 北票鸟化石群北票市4630 中生代晚期中鸟化石等古生物化石群古生物遗迹1997-5-18 国土吉05 伊通火山群伊通自治县765 火山地质遗迹地质遗迹1984-6-27 环保吉10 龙湾辉南县15061 湿地、森林、火山湖库群内陆湿地1990-9-29 林业吉16 鸭绿江上游长白县20306 冷水性鱼类野生动物1996-10-1 农业吉21 莫莫格镇赉县144000 珍稀水禽、动植物野生动物1981-3-8 林业吉22 向海通榆县105467 湿地及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内陆湿地1981-3-9 林业吉29 天佛指山松茸龙井市77317 松茸及森林生态系统野生植物1996-8-22 林业吉31 长白山安图县196465 森林及野生动物森林生态1960-4-1 林业黑22 扎龙齐齐哈尔市210000 丹顶鹤等珍禽及其生境野生动物1979-1-18 林业黑38 兴凯湖密山市222488 动植物及湿地内陆湿地1986-4-5 林业250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续2)黑49 七星河宝清县20000 内陆湿地及水域生态系统内陆湿地1991-10-4 环保黑50 东北黑蜂饶河县270000 蜂种及密源植物野生动物1980-5-1 农业黑63 丰林伊春市18400 红松母树林森林生态1958-10-9 林业黑64 凉水伊春市12133 红松母树林森林生态1980-7-8 林业黑82 三江抚远县198100湿地生态系统及丹顶鹤等珍禽内陆湿地1994-9-4 林业黑84 洪河同江市21836 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内陆湿地1984-12-1 环保黑85 八岔岛同江市32014 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动物内陆湿地1999-9-1 环保黑89 挠力河富锦市160595 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内陆湿地1998-11-1 环保黑97 牡丹峰牡丹江市19648 原始森林森林生态1981-5-5 林业黑124 五大连池火山五大连池市100800 火山地质遗迹、矿泉水地质遗迹1980-3-29 国土黑149 呼中加格达奇167213 寒温带针叶林及野生动植物森林生态1984-5-9 林业黑150 南瓮河大兴安岭地区229523 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内陆湿地1999-12-1 林业苏17 盐城盐城市沿海453000丹顶鹤等珍禽及海涂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983-2-27 环保苏20 大丰麋鹿大丰县2667 麋鹿及其生境野生动物1986-2-8 林业浙02 清凉峰临安县10800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98-8-18 林业浙03 天目山临安县4284 银杏、连香树、金钱松等珍稀植物野生植物1986-5-1 林业浙08 南麂列岛平阳县19600 海洋贝藻类及生境海洋海岸1990-9-30 海洋浙09 乌岩岭泰顺县18862 黄腹角雉、猕猴等珍稀动植物森林生态1994-4-5 林业浙30 大盘山磐安县4558 珍稀野生动植物野生植物1993-4-23 环保浙41 古田山开化县8107 常绿阔叶林、白颈长尾雉森林生态2001-6-1 林业浙48 凤阳山-百山祖龙泉庆元县24713 中亚热带温湿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92-10-27 林业浙49 九龙山遂昌县5525 连香树、马褂木、黑熊等珍稀动植物野生植物1983-1-1 林业皖06 鹞落坪岳西县12300 森林生态、水源涵养林、珍稀动植物森林生态1991-12-5 环保皖14 牯牛降石台、祁门县14817 森林及珍稀动植物森林生态1982-1-1 林业皖21 宣城扬子鳄宣城地区43333 扬子鳄及其生境野生动物1982-1-1 林业皖24 金寨天马金寨县28914森林生态系统和珍贵野生动植物森林生态1990-4-1 林业25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续3)皖30 升金湖东至县33400等珍稀鸟类野生动物1986-2-8 林业闽07 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厦门33088 中华白海豚、白鹭、文昌鱼野生动物2000-4-1 环保闽19 龙栖山将乐县15693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84-6-18 林业闽22 天宝岩永安市11015 长苞铁杉、猴头杜鹃等野生植物1988-12-1 林业闽27 深沪海底古森林晋江市3100 海底古森林遗迹和牡蛎海滩岩及地质地貌古生物遗迹1992-11-27 海洋闽28 漳江口红树林云霄县2360 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海洋海岸1992-7-1 林业闽34 虎伯寮南靖县2650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80-5-1 林业闽50 武夷山建阳市56527 亚热带自然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79-7-1 林业闽52 梁野山武平县14365南方红豆杉及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95-1-1 林业闽53 梅花山连城县22168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85-4-25 林业赣27 鄱阳湖候鸟永修县22400 白鹤等越冬珍禽及其栖息地野生动物1988-5-9 林业赣44 桃红岭梅花鹿彭泽县12500 南方梅花鹿及其栖息地野生动物1981-8-16 林业赣61 九连山龙南县13411.6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81-3-1 林业赣90 江西武夷山铅山县16007 中亚热带高山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81-5-1 林业赣98 井冈山井冈山市17217 亚热带常绿阔叶原始林及珍稀动物森林生态1981-6-4 林业鲁07 马山即墨市774 柱状节理石柱、硅化木地质遗迹1993-1-13 环保鲁12 黄河三角州东营市153000 原生性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禽海洋海岸 1990-12-27 林业鲁16 长岛长岛县5300 鹰、隼等猛禽及候鸟栖息地野生动物1988-5-9 林业鲁27 山旺古生物化石临朐县120 古生物化石古生物遗迹1980-1-17 国土豫02 黄河湿地吉利区68000 湿地生态、珍稀鸟类内陆湿地1995-8-1 林业豫06 豫北黄河故道新乡市24780 天鹅鹤类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内陆湿地 1996-11-29 环保豫07 太行山猕猴济源、焦作、新乡56600 猕猴及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998-8-18 林业豫11 南阳恐龙蛋化石群南阳市92667 恐龙蛋化石群古生物遗迹古生物遗迹2000-12-1 国土豫13 伏牛山西峡、内乡、南召等县56024 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97-12-8 林业豫15 内乡宝天曼内乡县5413 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森林生态1988-5-9 林业25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续4)豫18 鸡公山信阳市2917 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森林生态1988-5-9 林业豫22 董寨鸟类罗山县46800 鸟类野生动植物野生动物1982-6-16 林业鄂03 青龙山郧县205 恐龙蛋化石古生物遗迹1996-5-16 国土鄂08 神农架房县、兴山、巴东70467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物金丝猴等森林生态1986-7-9 林业鄂15 后河五峰自治县10340 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森林生态2000-4-1 林业鄂22 天鹅洲糜鹿石首市1567 糜鹿及其生境野生动物1998-8-18 环保鄂23 长江天鹅洲白暨豚石首市2000 白暨豚及其生境野生动物1992-10-27 农业鄂24 长江新螺段白暨豚洪湖、蒲圻、嘉鱼交界13500 白暨豚、江豚、中华鲟野生动物1992-10-27 农业鄂29 星斗山利川、咸丰、恩施县 68339 水杉、珙桐及森林植被野生植物1988-1-1 林业湘03 桃源洞炎陵县23786 原始森林、次生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82-1-1 林业湘19 东洞庭湖岳阳市190000 珍稀水禽及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984-11-1 林业湘26 石门壶瓶山石门县40847 森林及华南虎、金钱豹、云豹等珍稀动物森林生态1982-4-5 林业湘27 张家界大鲵张家界市武陵源区14285 大鲵及其栖息生境野生动物1996-11-29 农业湘32 八大公山桑植县20000 亚热带森林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森林生态1986-7-9 林业湘40 莽山宜章县19833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森林生态1994-4-5 林业湘59 都庞岭道县20066 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森林生态1997-1-4 林业湘79 小溪永顺县24800 原始次生林森林生态1985-7-16 林业粤07 南岭韶关市58924 中亚热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1984-4-1 林业粤11 车八岭始兴县7545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森林生态1988-5-9 林业粤13 丹霞山仁化县29000 丹霞地貌地质遗迹1995-11-6 国土粤23 内伶仃-福田深圳市815 猕猴、鸟类、红树林等海洋海岸1984-4-9 林业粤24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珠海市46000 中华白海豚及其生境野生动物1991-1-1 农业粤47 湛江红树林湛江市20279 红树林生态系统海洋海岸1990-1-8 林业粤58 鼎湖山肇庆市1133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稀动植物森林生态1956-1-1 其他粤70 象头山博罗县10697 森林及野生动植物森林生态1998-12-1 林业粤73 惠东港口海龟惠东县800 海龟及产卵繁殖地野生动物1992-10-27 农业桂01 大明山武鸣、马山、上林县 16994 季风常绿阔叶林、水源涵养林及自然景观森林生态1981-8-1 林业桂11 花坪龙胜、临桂县17400 银杉及典型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野生植物1961-11-1 林业25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续5)桂13 猫儿山资源、兴安县17009水源涵养林森林生态1976-5-1 林业桂18 山口红树林合浦县8000 红树林生态系统海洋海岸1990-9-30 海洋桂19 合浦儒艮合浦县35000 儒艮及海洋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986-4-27 环保桂20 北仑河口海洋防城市防城区3000 红树林生态系统海洋海岸1990-3-4 海洋桂21 防城上岳金花茶防城市防城区9195 金花茶及森林生态系统野生植物1986-4-5 环保桂23 十万大山上思、钦州、防城58277.1 水源涵养林森林生态1982-6-1 林业桂34 弄岗龙州、宁明县10080 石灰岩季节雨林生态系统、白头叶猴、黑叶猴等森林生态1978-1-1 林业桂41 大瑶山金秀自治县24907 水源林及瑶山鳄蜥、银杉森林生态1982-6-1 林业桂64 木论环江自治县8969 中亚热带石灰岩、常绿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91-8-18 林业琼03 三亚珊瑚礁三亚市4000 珊瑚礁及其生态系统海洋海岸1990-9-30 海洋琼32 东寨港海口市美兰区3337 红树林生态系统海洋海岸1980-4-9 林业琼34 铜鼓岭文昌市4400 珊瑚礁、地质地貌、热带季雨矮林、野生动物等海洋海岸1983-5-24 环保琼36 大洲岛万宁市7000 金丝燕及生境、海洋生态系海洋海岸1987-8-1 海洋琼44 大田坡鹿东方市1314 海南坡鹿及生境野生动物1976-10-9 林业琼59 尖峰岭乐东自治县20170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76-10-1 林业琼61 五指山琼中自治县13435.9 热带原始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85-11-1 林业琼66 霸王岭昌江自治县29980 黑冠长臂猿及生境野生动物1980-4-9 林业渝06 缙云山北碚区7600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1979-4-1 林业渝22 大巴山城口县136017 崖柏等植物森林生态1998-11-1 林业渝46 金佛山南川市41850 银杉、珙桐、白颊黑叶猴等野生植物1979-7-1 林业川02 龙溪-虹口都江堰市34000 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森林生态1993-4-8 林业川03 白水河彭州市30150 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森林生态1996-1-1 林业川07 攀枝花苏铁攀枝花市市辖区1400 攀枝花苏铁野生植物1983-1-1 林业川13 画稿溪叙永县23827 植被、地质遗迹野生植物1999-1-1 环保川22 王朗平武县32297 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963-1-1 林业川28 唐家河青川县40000 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978-12-1 林业川34 马边大风顶马边自治县30164 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977-5-1 林业川38 长宁竹海长宁县35800 竹类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96-10-1 环保川48 蜂桶寨宝兴县39039 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975-1-1 林业川50 卧龙汶川县200000 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975-1-1 林业川58 九寨沟九寨沟县64297 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978-1-1 林业254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续6)川60 四姑娘山小金县48500 野生动物及高山生态系统野生动物 1996-11-29 环保川67 若尔盖湿地若尔盖县166571 高寒沼泽湿地及黑颈鹤等野生动物内陆湿地1994-8-18 林业川70 贡嘎山康定、泸定县400000珍稀动物及高山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1997-12-8 林业川87 察青松多白玉县143682.6 白唇鹿、金钱豹等野生动物野生动物1995-1-1 林业川93 亚丁稻城县134400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冰川森林生态 1997-12-16 环保川107 美姑大风顶美姑县15950 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982-1-1 林业川108 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雷波-合江18052 珍稀鱼类野生动物1987-12-4 农业黔31 习水中亚热带森林习水县48666 森林及野生动植物森林生态1994-9-8 林业黔35 赤水桫椤赤水市13300 桫椤群落、小黄花茶等野生植物野生植物 1992-10-27 环保黔36 梵净山江口、印江、松涛41900 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森林生态1986-7-9 林业黔41 麻阳河黑叶猴沿河自治县31113 黑叶猴等珍稀动物及生境野生动物1987-8-1 林业黔76 草海威宁自治县12000 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及黑颈鹤等内陆湿地1985-1-1 环保黔79 雷公山黔东南自治州47300 中亚热带森林及秃杉等珍稀植物森林生态1982-6-1 林业黔103 茂兰荔波县20000 喀斯特地貌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86-4-9 林业滇44 哀牢山新平县67700 原始森林、黑长臂猿等珍稀动植物森林生态1986-3-1 林业滇48 高黎贡山保山市404600生物气候垂直带谱、自然景观、多种植被类型及多种珍稀濒危植物森林生态1983-1-1 林业滇51 大山包黑颈鹤昭通市19200 高原湿地、黑颈鹤及其他水禽野生动物1994-3-1 林业滇86 大围山屏边自治县43993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物森林生态1986-6-1 林业滇93 金平分水岭金平自治县42027 热带半山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以及珍稀动植物森林生态1986-6-1 林业滇94 绿春黄连山绿春县65058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森林生态1983-4-1 林业滇104 文山老君山文山县26867 原始阔叶林森林生态1958-10-8 林业滇126 无量山景东、南涧县30938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长臂猿等森林生态1988-3-1 林业255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续7)滇133 西双版纳西双版纳自治州241776 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森林生态1958-10-9 林业滇134 纳板河景洪县26100 森林和野生动植物森林生态1992-7-1 环保滇137 苍山洱海大理市79700 断层湖泊、古代冰川遗迹、弓鱼、苍山冷杉、杜鹃林内陆湿地1981-11-5 环保滇181 白马雪山德钦县276432 高山针叶林、滇金丝猴森林生态1984-1-1 林业滇186 南滚河沧源自治县50887 亚洲象及其栖息的热带季雨林野生动物1980-1-1 林业藏02 雅鲁藏布江中游黑颈鹤林周县614350 黑颈鹤及其越冬生境野生动物1993-1-1 林业藏05 芒康滇金丝猴芒康县185300 滇金丝猴及其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993-1-1 林业藏06 珠穆朗玛峰日喀则地区3381000 高山森林及荒漠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88-4-5 林业藏09 色林错申扎县2032380 黑颈鹤繁殖地、高原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993-1-1 林业藏11 羌塘双湖、文南、改则等29800000藏羚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及高原荒漠生态系统荒漠生态1993-4-4 林业藏14 雅鲁藏布大峡谷墨脱县916800 热带山地垂直带植被及珍贵动植物森林生态1985-7-9 林业藏15 察隅慈巴沟察隅县101400 羚羊、山地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85-1-1 林业陕02 周至金丝猴周至县56393 金丝猴等野生动物及其生境野生动物1988-5-9 林业陕05 太白山太白、眉县、周至县56325森林生态系统、自然历史遗迹森林生态1965-9-9 林业陕20 长青洋县29906 大熊猫、羚羊、林麝等珍稀动物及其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995-12-22 林业陕22 佛坪佛坪县29240 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979-1-1 林业陕28 牛背梁柞水、长安、宁陕县6031 羚羊等珍稀动物野生动物1988-5-9 林业甘03 兴隆山榆中县33301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88-10-1 林业甘13 祁连山酒泉地区、张掖地区2653023 水源涵养林及珍稀动物森林生态1988-5-9 林业甘16 敦煌西湖敦煌市660000 荒漠湿地、野生动物野生动物1992-1-1 林业256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续8)甘23 安西极旱荒漠安西县800000 极旱植被、珍稀、濒危动植物、名胜古迹荒漠生态1987-6-1 环保甘29 连古城民勤县389883 天然沙生树种及黄羊等野生动物荒漠生态1982-1-1 林业甘37 白水江文县、武都县213750 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等野生动物野生动物1990-6-1 林业甘45 莲花山卓尼、康乐县11691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82-12-1 林业甘47 尕海-则岔碌曲县247431 候鸟等野生动物、森林生态、石林等野生动物1995-10-1 林业青01 孟达循化自治县17290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生物物种森林生态1980-4-1 林业青02 青海湖刚察县495200 斑头雁、棕头鸥等水禽及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975-8-8 林业青03 可可西里玉树自治州4500000 藏羚羊、野驴、野牦牛等有蹄类动物及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995-10-8 林业青04 隆宝玉树县10000 黑颈鹤、天鹅等水禽及草甸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986-8-9 林业青05 三江源玉树县15230000 珍稀动物、湿地、森林、高寒草甸、冰川等生态系统内陆湿地2000-5-1 林业宁01 贺兰山银川市206266 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资源森林生态1982-7-1 林业宁03 沙坡头中卫县13722自然沙生植被及人工植被、野生动物荒漠生态1984-9-1 环保宁06 罗山同心县33710 水源涵养林森林生态1982-7-1 林业宁09 白芨滩灵武市81800 天然柠条母树林及沙生植被荒漠生态1985-1-4 林业宁10 六盘山固原县26667 野生动物及水源涵养林森林生态1982-5-9 林业新08 阿尔金山若羌县4500000 三大有蹄类野生动物荒漠生态1983-1-1 环保新09 罗布泊野骆驼若羌县7800000 野骆驼及其生境野生动物1986-1-1 环保新11 巴音布鲁克和静县100000 天鹅等珍稀水禽、沼泽野生动物1980-5-9 林业新12 托木尔峰温宿县237600 野生动植物森林生态1980-1-1 林业新17 西天山巩留县31217 雪岭云杉林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1983-1-2 林业新20 甘家湖梭梭林乌苏县54667 梭梭林及生境荒漠生态1983-10-1 林业新24 哈纳斯布尔津、哈巴河县220162 西伯利亚动植物区系及自然景观森林生态1980-5-1 林业257全国行政区划(2004年底)单位:个全国333 283 2862 374 842 1464北京市18 16 2天津市18 15 3河北省11 11 172 22 36 108山西省11 11 119 11 23 85 内蒙古自治区12 9 101 11 21 17 辽宁省14 14 100 17 56 19吉林省9 8 60 20 19 18黑龙江省13 12 130 19 65 45上海市19 18 1江苏省13 13 106 27 54 25浙江省11 11 90 22 32 35安徽省17 17 105 5 44 56福建省9 9 85 14 26 45江西省11 11 99 10 19 70山东省17 17 140 31 49 60河南省17 17 159 21 50 88湖北省13 12 102 24 38 37湖南省14 13 122 16 34 65广东省21 21 121 23 54 41 广西壮族自治区14 14 109 7 34 56 海南省 2 2 20 6 4 4重庆市40 4 15 17四川省21 18 181 14 43 120贵州省9 4 88 9 10 56云南省16 8 129 9 12 79西藏自治区7 1 73 1 1 71陕西省10 10 107 3 24 80甘肃省14 12 86 4 17 58青海省8 1 43 2 4 30 宁夏回族自治区 5 5 21 2 8 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 2 99 20 11 62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注:数据摘自《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出版社),以下同。

最新全国各省区自然保护区分布图

最新全国各省区自然保护区分布图

中国各省区自然保护区分布图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建立了2750个自然保护区。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474个。

全国自然保护区分布图请看详细分布图:一、北京市1.北京松山2.百花山二、天津市1.八仙山2.古海岸与湿地3.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三、河北省1.大海陀、2.小五台山、3.围场红松洼、4.昌黎黄金海岸、5.泥河湾、6.茅荆坝、7.青崖寨、8、驼梁、9.柳江盆地地质遗迹、10.塞罕坝、11.滦河上游、12.雾灵山、13.衡水湖四、山西省1.五鹿山、2.历山、3太宽河、4.阳城莽河猕猴、5.灵空山、6.芦芽山、7.庞泉沟、8.黑茶山五、内蒙古自治区1.大兴安岭汗马、2.大青山、3.大青沟、4.大黑山、5.乌兰坝、6.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7.内蒙古贺兰山、8.古日格斯台、9.白音敖包、10.毕拉河、11.红花尔基樟子松林、12.西鄂尔多斯、13.达里诺尔、14.达赉湖、15.罕山、16.阿鲁科尔沁、17.图牧吉、18青山、19哈腾套海、20.科尔沁、21.高格斯台罕乌拉、22.鄂尔多斯遗鸥、23.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24.辉河、25.黑里河、26.锡林郭勒草原、27.赛罕乌拉、28.额尔古纳、29.额济纳胡杨林六、辽宁省1.大连斑海豹、2.大黑山、3.丹东鸭绿江口湿地、4.五花顶、5.双台河口、6.北票鸟化石、7.白石砬子、8.白狼山、9.辽宁仙人洞、10.成山头海滨地貌、11.努鲁儿虎山、12.医巫闾山、13.青龙河、14.恒仁老秃顶子、15.海棠山、16.章古台、17.蛇岛老铁山、18.葫芦岛虹螺山、19.楼子山七、吉林省1.大布苏、2.天佛指山、3.长白山、4.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5.头道松花江上游、6.白山原麝、7.龙湾、8.伊通火山群、9.向海、10.园池湿地、11.汪清、12.松花江三湖、13.波罗湖、14.哈泥、15.查干湖、16.珲春东北虎、17.莫莫格、18.通化石湖、19.鸭绿江上游、20.黄泥河、21.雁鸣湖、22.集安、23.靖宇、24.甑峰岭八、黑龙江省1.七星砬子东北虎、2.八岔岛、3.三江、4.三环泡、5.大沾河湿地、6.大峡谷、7.小北湖、8.中央站黑嘴松鸡、9.丰林、10.乌马河紫貂、11.乌伊岭、12.乌裕尔河、13.五大连池、14.公别拉河、15.凤凰山、16.友好、17.太平沟、18.扎龙、19.东方红湿地、20.仙洞山梅花鹿、21.北极村、22.平顶山、23.兴凯湖、24.多布库尔、25.红星湿地、26.老爷岭东北虎、27.牡丹峰、28.呼中、29.宝清七星河、30.岭峰、31.明水、32.细鳞河、33.茅兰沟、34.南瓮河、35.挠力河、36.洪河、37.珍宝岛湿地、38.胜山、39.饶河东北黑蜂、40.凉水、41.朗乡、42.盘中区、43.绰纳河、44.黑龙江双河、45.黑瞎子岛、46.新青白头鹤、47.碧水中华秋沙鸭、48.翠北湿地、49.穆棱东北红豆杉九、上海市1.九段沙湿地2.崇明东滩鸟类十、江苏省1.大丰麋鹿2.泗洪洪泽湖湿地3.盐城湿地珍禽十一、浙江省1.大盘山、2.乌岩岭、3.凤阳山-百山祖、4.天目山、5.长兴地质遗迹、6.古田山、7.安吉小鲵、8.临安清凉峰、9.南麂列岛、10.浙江九龙山、11.象山韭山列岛十二、安徽省1.升金湖、2.古井园、3.古牛绛、4.安徽扬子鳄、5.安徽清凉峰、6.金寨天马、7.铜陵淡水豚、8.鹞落坪十三、福建省1.天宝岩、2.汀江源、3.龙栖山、4.君子峰、5.虎伯寮、6.茫荡山、7.闽江河口湿地、8.闽江源、9.峨嵋峰、10.梁野山、11.梅花山、12.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13.厦门珍稀海洋物种、14.雄江黄楮林、15.福建武夷山、16.漳江口红树林、17.戴云山十四、江西省1.九连山、2.马头山、3.井冈山、4.江西九岭山、5.阳际峰、6.齐云山、7.庐山、8.官山、9.武夷山、10.南风面、11.桃红岭、12.铜钹山、13.婺源森林鸟类、14.鄱阳湖南矶湿地、15.鄱阳湖候鸟、16.赣江源十五、山东省1.山旺古生物化石、2.马山、3.长岛、4.昆嵛山、5.荣成大天鹅、6.黄河三角洲、7.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十六、河南省1.大别山、2.小秦岭、3.丹江湿地、4.太行山猕猴、5.伏牛山、6.连康山、7.鸡公山、8.宝天曼、9.河南黄河湿地、10.南阳恐龙蛋化石群、11.高乐山、12.董寨、13.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十七、湖北省1.七姊妹山、2.九宫山、3.十八里长峡、4.大老岭、5.大别山、6.五峰后河、7.五道峡、8.巴东金丝猴、9.木林子、10.长江天鹅洲白鱀豚、11.长江新螺段白鱀豚、12.长阳崩尖子、13.石首麋鹿、14.龙感湖、15.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16.南河、17.咸丰忠建河大鲵、18.星斗山、19.洪湖、20.神农架、21.堵河源、22.赛武当十八、湖南省1.九嶷山、2.八大公山、3.八面山、4.小溪、5.乌云界、6.六步溪、7.东安舜皇山、8.东洞庭湖、9.永州都庞岭、10.白云山、11.西洞庭湖、12.阳明山、13.张家界大鲵、14.炎陵桃源洞、15.金童山、16.南岳衡山、17.借母溪、18.壶瓶山、19.莽山、20.高望界、21.黄桑、22.湖南舜皇山、23.鹰嘴界十九、广东省1.丹霞山、2.云开山、3.内伶仃岛-福田、4.车八岭、5.石门台、6.罗坑鳄蜥、7.南岭、8.南澎列岛、9.徐闻珊瑚礁、10.珠江口中华白海豚、11.象头山、12.惠东港口海龟、13.湛江红树林、14.鼎湖山、15.雷州珍稀海洋生物二十、广西自治区1.七冲、2.九万山、3.十万大山、4.千家洞、5.大明山、6.大桂山鳄蜥、7.大瑶山、8.山口红树林、9.元宝山、10.木论、11.北仑河口、12.合浦营盘港-英罗港儒艮、13.邦亮长臂猿、14.防城金花茶、15.岑王老山、16.弄岗、17.花坪、18.金钟山黑颈长尾雉、19.恩城、20.崇左白头叶猴、21.猫儿山、22.银竹老山资源冷杉、23.雅长兰科植物二十一、海南省1.三亚珊瑚礁、2.大田、3.大洲岛、4.五指山、5.东寨港、6.吊罗山、7.尖峰岭、8.铜鼓岭、9.鹦哥岭、10.霸王岭1.大巴山、2.五里坡、3.阴条岭、4.金佛山、5.雪宝山、6.缙云山二十三、四川省1.九寨沟、2.千佛山、3.小金四姑娘山、4.小寨子沟、5.马边大风顶、6.王朗、7.长宁竹海、8.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9.长沙贡玛、10.白水河、11.白河、12.龙溪-虹口、13.亚丁、14.米仓山、15.老君山、16.花萼山、17.贡嘎山、18.卧龙、19.画稿溪、20.若尔盖湿地、21.南莫且湿地、22.美姑大风顶、23.唐家河、24.栗子坪、25.格西沟、26.海子山、27.诺水河珍稀水生动物、28.雪宝顶、29.黑竹沟、30.蜂桶寨、31.察青松白唇鹿、32.攀枝花苏铁二十四、贵州省1.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大沙河、3.佛顶山、4.赤水桫椤、5.茂兰、6.威宁草海、7.宽阔水、8.梵净山、9.麻阳河、10.雷公山二十五、云南省1.大山包黑颈鹤、2.乌蒙山、3.云龙天池、4.云南大围山、5.元江、6.文山、7.无量山、8.永德大雪山、9.白马雪山、10.会泽黑颈鹤、11.西双版纳、12.纳板河流域、13.苍山洱海、14.金平分水岭、15.南滚河、16.哀牢山、17.药山、18.轿子山、19.高黎贡山、20.黄连山二十六、西藏自治区1.色林错、2.芒康滇金丝猴、3.玛旁雍错湿地、4.羌塘、5.麦地卡湿地、6.拉鲁湿地、7.类乌齐马鹿、8.珠穆朗玛峰、9.雅鲁藏布大峡谷、10.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11察隅慈巴沟二十七、陕西省1.丹凤武关河珍稀水生动物、2.化龙山、3.天华山、4.太白山、5.太白湑水河珍稀水生生物、6.牛背梁、7.长青、8.平河梁、9.汉中朱鹮、10.延安黄龙山褐马鸡、11.红碱淖、12.老县城、13.观音山、14.佛坪、15.陇县秦岭细鳞鲑、16.周至、17.陕西子午岭、18.陕西米仓山、19.青木川、20.桑园、21.略阳珍稀水生动物、22.黄柏塬、23.紫柏山、24.韩城黄龙山褐马鸡、25.黑河珍稀水生野生动物、26.摩天岭二十八、甘肃省1.小陇山、2.太子山、3.太统-崆峒山、4.尕海-则岔、5.民勤连古城、6.甘肃祁连山、7.甘肃莲花山、8.白水江、9.兴隆山、10.多儿、11.安西极旱荒漠、12.安南坝野骆驼、13.张掖黑河湿地、14.连城、15.洮河、16.盐池湾、17.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18.黄河首曲、19.敦煌西湖、20.敦煌阳关、21.漳县珍稀水生动物二十九、青海省1.三江源、2.大通北川河源区、3.可可西里、4.青海湖、5.柴达木梭梭林、6.隆宝、7.循化孟达三十、宁夏自治区1.云雾山、2.六盘山、3.火石寨丹霞地貌、4.宁夏罗山、5.宁夏贺兰山、6.沙坡头、7.灵武白芨滩、8.南华山、9.哈巴湖三十一、新疆自治区1.巴尔鲁克山、2.巴音布鲁克、3.布尔根河狸、4.甘家湖梭梭林、5.艾比湖湿地、6.伊犁小叶白蜡、7.托木尔峰、8.西天山、9.阿尔金山、10.阿勒泰科克苏湿地、11.罗布泊野骆驼、12.哈纳斯、13.塔里木胡杨、14.温泉新疆北鲵、15.霍城四爪陆龟三十二、台湾省。

34个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图

34个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图

15 广东石门台 16 广东南澎列岛
17 广西崇左白头叶猴
1பைடு நூலகம் 重庆阴条岭
19 四川格西沟
20
四川诺水河珍稀水生动 物
21 四川黑竹沟
所在行政区域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
面积(公 顷)
15164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
24415.4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 穆沁旗
98931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
10200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 区 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
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扶绥 县 重庆市巫溪县
35679 25578 22423.1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
22896.8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
9220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29643
序 号
自然保护区名称
22 云南云龙天池
23 云南元江
24 陕西屋梁山
25
陕西太白湑水河珍稀水 生动物
18861. 5
9195.1
33174. 2
1886 1.5 909 8.6 3171 3.8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200000
2000 00
6 云南白马雪山 7 宁夏白芨滩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维西 县
281640
2821 06
宁夏银川市灵武市
74843
7064 3
26 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
27 甘肃太子山
所在行政区域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 族自治县 陕西省宝鸡市凤县
面积(公 顷) 14475
22378.9

国家自然保护地分类和管控要求

国家自然保护地分类和管控要求

国家自然保护地分类和管控要求国家自然保护地分类及管控要求我国的自然保护地,根据两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我国自然保护地分三级(按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三种类型。

先说说这个文件出台的原因,我国经过60多年的努力,已建立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层面出台意见,对现有各种保护地进行优化调整,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

第一级第一种国家公园:是指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

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9月两办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并设立10个试点分别是三江源、东北虎、大熊猫、祁连山、湖北神农架、福建武夷山、浙江钱江源、湖南南山、北京长城和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2020年试点建设即将结束,总结评估,正式设立。

第二级第二种自然保护区:是指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区域。

具有较大面积,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安全,维持和恢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第三级第三种自然公园:是指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

确保森林、海洋、湿地、水域、冰川、草原、生物等珍贵自然资源,以及所承载的景观、地质地貌和文化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第44卷第2期2021年2月Vol.44,No.2Feb., 2021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祁黄雄1,曹胜利1,荣 浩1,王 尧2,莫如聪-徐 娟1(1.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江门529020;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摘 要: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丰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对其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参考Costanza 等人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系统价值进行整体 的估算和评价。

研究表明:1)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约134.12千亿元,就保护地生态系统而言,自然保护区提供的总服务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64.06% ;2)就生态功能类别而言,各类保护地均在娱乐休闲和文化等方面呈现出较高经济价值;3)就地理空间分布而言,中国国家级保护地生态系统效益空间分布体现为从西北向东南逐步增高,大体呈现高、中、低3个层次。

与以往文献相比,本文从研究范围上做了扩展,构建 了自然保护区生态价值计量数据库,估算了全国31个省市不同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价值。

关键词:中国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867( 2021) 02-0013-06E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of National NatureConservation Land System in ChinaQI Huangxiong ' , CAO Shengli 1 , RONG Hao ' , WANG Yao 2, MO Rucong ' , XU Juan '(1.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 Wuyi University , Jiangmen 529020, China ;2.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 Beijing 100037, China )Abstract :China's natural conservation land system is rich ,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s high ,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significance for its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equivalent table of Costanza and others , the ecosystem value ofnatural conservation land is estimated and evaluat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 ( 1) The economic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 in China's national nature conservation area is about 134.12 hundred billion yuan. In terms of protected ecosystem , nature reserves provide the highest value of total services , accounting for 64.06% of the total value. (2) In terms of ecological functions , all types of protected are ­as are entertaining in terms o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 3)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system benefits in China's national protectedareas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 and generally presents three levels : high, medium and low.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 this paper expands the research scope , constructs the ecological value measurement database of nature re ­serves, and estimates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different types of national nature conservation sites in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Key words : China nature conservation land ; ecosystem ; service value0引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 地共有3 526个。

基于碳收支的三峡库区生态补偿分区及测度研究

基于碳收支的三峡库区生态补偿分区及测度研究

第30卷第4期2023年8月水土保持研究R e s e a r c h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 .30,N o .4A u g.,2023收稿日期:2022-05-30 修回日期:2022-07-24资助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 s t c 2020j c y j -m s x m X 0493);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点研发项(c s t c 2018j s z x -z d yf x m X 0021);重庆市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c s t c 2018j c y j A X 0497);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基金(y js c x x 2022-112-41) 第一作者:王陶(1997 ),女,重庆沙坪坝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划与管理㊂E -m a i l :1034368199@q q .c o m 通信作者:周启刚(1976 ),男,重庆铜梁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㊂E -m a i l :827055619@q q.c o m h t t p :ʊs t b c y j .p a p e r o n c e .o r gD O I :10.13869/j.c n k i .r s w c .2023.04.017.王陶,周启刚,毛永发,等.基于碳收支的三峡库区生态补偿分区及测度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4):394-403.WA N G T a o ,Z H O U Q i g a n g ,MA O Y o n g f a ,e t a l .S t u d y o nE c o l o g i c a lC o m p e n s a t i o nZ o n i n g a n d M e a s u r e m e n t i nt h eT h r e eG o r ge sR e s e r v o i r A r e aB a s e do nC a r b o nR e v e n u e a n dE x pe n d i t u r e [J ].R e s e a r c ho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 ,2023,30(4):394-403.基于碳收支的三峡库区生态补偿分区及测度研究王陶1,3,周启刚2,3,毛永发1,3,伍龙江1,3,罗泓然1,3,向宇峰4(1.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重庆400067;2.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067;3.生态环境空间信息数据挖掘与大数据集成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20;4.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精绘勘测有限公司,重庆409100)摘 要:[目的]揭示三峡库区碳收支的动态变化规律,划定碳收支的生态补偿分区,丰富生态补偿量化测度依据,完善生态补偿标准,进而为三峡库区相关部门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理论参考㊂[方法]以三峡库区26个区县为研究尺度,运用标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法㊁K -m e a n s 聚类分析法和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基于三峡库区碳收支核算差异和库区地理位置,划分生态支付区和受偿区,测算了三峡库区生态补偿额度㊂[结果](1)2010 2017年三峡库区碳收支量总体结果均为正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 ɿ 型波动上升趋势㊂(2)将三峡库区生态补偿分区重构为8种类型,分为4个一般受偿区㊁11个重点受偿区㊁10个一般支付区和1个重点支付区㊂(3)2010年㊁2012年㊁2014年和2017年三峡库区生态补偿总额度为20.26亿元㊁16.74亿元㊁21.17亿元和25.20亿元,总体呈现上涨的趋势,其中生态补偿以区内补偿为主,区内补偿占比为80%以上㊂[结论]2010 2017年三峡库区碳收支量均为正值且呈现上涨趋势,研究以碳收支为依据,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因素构建生态补偿体系,实现生态补偿分区,为库区各区县的横向生态补偿提供量化依据,对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㊂关键词:生态补偿;碳收支;补偿分区;补偿测度;三峡库区中图分类号:X 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09(2023)04-0394-10S t u d y o nE c o l o g i c a l C o m p e n s a t i o nZ o n i n g an dM e a s u r e m e n t i n t h eT h r e e G o r g e sR e s e r v o i rA r e aB a s e do nC a r b o nR e v e n u e a n dE x pe n d i t u r e WA N G T a o 1,3,Z HO U Q i g a n g 2,3,MA O Y o n gf a 1,3,WU L o n g j i a n g 1,3,L U O H o n g r a n 1,3,X I A N G Y u f e n g4(1.C o l l e g e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R e s o u r c e s ,C h o n g q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B u s i n e s sU n i v e r s i t y ,C h o n g q i n g 400067,C h i n a ;2.C o l l e g e o f T o u r i s ma n dL a n dR e s o u r c e s ,C h o n g q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B u s i n e s sU n i v e r s i t y ,C h o n g q i n g 400067,C h i n a ;3.C h o n g q i n g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S p a t i a lD a t a M i n i n g a n dB i g D a t aI n t e g r a t i o n f o rE c o l o g y a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C h o n g q i n g 401320,C h i n a ;4.S h i z h uT u j i aA u t o n o m o u sC o u n t y P r e c i s i o nS u r v e y C o r p o r a t i o n ,C h o n g q i n g 4091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h e a i m s o f t h i s s t u d y a r e t o r e v e a l t h e d y n a m i c c h a n g e s o f c a r b o n r e v e n u e a n d e x pe n d -i t u r e i n t h eT h r e eG o r g e sR e s e r v o i rA r e a ,d e l i n e a t e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c o m pe n s a t i o n z o n e s of c a r b o n r e v e n u e a n d e x p e n d i t u r e ,e n r i c ht h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m e a s u r e m e n tb a s i so f e c o l og i c a l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i m p r o v e th ee c o l o gi c a l c o m p e n s a t i o ns t a n d a r d ,a n dt h e n p r o v i d et h e o r e t i c a l r e f e r e n c ef o rt h er e l e v a n td e p a r t m e n t s i nt h e T h r e e G o r g e sR e s e r v o i rA r e a t o f o r m u l a t e e c o l o g i c a l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p o l i c i e s .[M e t h o d s ]T h i s s t u d yt a k e s 26d i s t r i c t s a n d c o u n t i e s i nt h eT h r e eG o r g e sR e s e r v o i ra r e aa s t h er e s e a r c hs a m pl e s ,a n du s e s t h es t a n d a r dd o m i n a n t c o m p a r a t i v e a d v a n t a g e i n d e xm e t h o d ,K -m e a n s c l u s t e r a n a l y s i s a n d s p a t i a l o v e r l a y a n a l y s i s t o d i v i d e e c o l o g i -c a l p a y m e n ta r e a sa n dc o m p e n s a t i o n a r e a sb a s e d o n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i nc a r b o nr e v e n u ea n de x pe n d i t u r e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a c c o u n t i n g i n t h eT h r e eG o r g e sR e s e r v o i ra r e aa n dt h e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l o c a t i o no f t h er e s e r v o i ra r e a,a n dt o m e a s u r e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c o m p e n s a t i o na m o u n t i n t h eT h r e eG o r g e sR e s e r v o i r a r e a.[R e s u l t s](1)T h eo v e r a l l r e s u l t s o f c a rb o nr e v e n u ea n de x p e n d i t u r e i nt h eT h r e eG o r g e sR e s e r v o i ra r e af r o m2010t o2017w e r ea l l p o s i t i v e,s h o w i n g a ɿ t y p e f l uc t u a t i n g u p w a rd t re n dof f i r s t d e c r e a s i ng a n d th e ni n c r e a s i n g.(2)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z o n i n g o f t h eT h r e eG o r g e s R e s e r v o i rA r e aw a s r e c o n s t r u c t e d i n t o e i g h t t y p e s,d i v i d e d i n t o f o u r g e n e r a l c o m p e n s a t i o n-r e c e i v i n g z o n e s,11k e y c o m p e n s a t i o n-r e c e i v i n g z o n e s,10g e n e r a l p a y m e n tz o n e sa n d o n e k e y p a y m e n t z o n e.(3)T h e t o t a l a m o u n t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i n t h eT h r e eG o r g e sR e s e r v o i rA r e a i n2010, 2012,2014a n d2017w a sR M B2.026b i l l i o n,R M B1.674b i l l i o n,R M B2.117b i l l i o n a n dR M B2.520b i l l i o n, r e s p e c t i v e l y,s h o w i n g a no v e r a l l u p w a r d t r e n d,w i t he c o l o g i c a l c o m p e n s a t i o nb e i n g d o m i n a t e db y c o m p e n s a-t i o nw i t h i n t h e a r e a,w i t h c o m p e n s a t i o nw i t h i n t h e a r e a a c c o u n t i n g f o r o v e r80%.[C o n c l u s i o n]F r o m2010t o 2017,t h e c a r b o n r e v e n u e a n de x p e n d i t u r e i nt h eT h r e eG o r g e sR e s e r v o i r a r e aw e r e p o s i t i v ea n ds h o w e da n u p w a r d t r e n d.T h e s t u d y t a k e s c a r b o nr e v e n u e a n de x p e n d i t u r e a s t h eb a s i s,c o m b i n e s a l l-r o u n da n d m u l t i-f a c e t e d f a c t o r s t o c o n s t r u c t a ne c o l o g i c a l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s y s t e m,r e a l i z e s e c o l o g i c a l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z o n i n g,a n d p r o v i d e s a q u a n t i t a t i v eb a s i s f o rh o r i z o n t a l e c o l o g i c a l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i ne a c hd i s t r i c t a n dc o u n t y o f t h es t u d y a r e a,w h i c h i s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p r o m o t i n g c o o r d i n a t e d a n d s u s t a i n a b l e r e g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K e y w o r d s:e c o l o g i c a lc o m p e n s a t i o n;c a r b o nr e v e n u ea n de x p e n d i t u r e;c o m p e n s a t i o nz o n i n g;c o m p e n s a t i o n m e a s u r e m e n t;T h r e eG o r g e sR e s e r v o i rA r e a生态补偿以保护和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1],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2]㊂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资源匮乏的尖锐矛盾背景下,生态补偿是国内乃至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㊂国内外学者使用了影子工程法[3]㊁机会成本法[4]㊁费用分析法[5]等研究方法,对中国[6]㊁城市群[7]㊁省市[8]和区县[9]等大小尺度的区域进行研究,并针对农田[10]㊁流域[11]㊁矿山[12]等要素进行生态补偿测度,其中碳补偿是低碳背景下提出的热点领域㊂在当前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碳补偿研究在实现 碳中和㊁碳达峰 中起重要的协调和推动作用,具有特殊性和紧迫性㊂目前的碳补偿多为纵向补偿,它由国家政府直接将定额补偿拨款下达至各个地区[13]㊂但纵向碳补偿难以解决区域的总体补偿额度问题,为了完善生态补偿理论,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国内外学者从生态学[14]㊁地理学[15]㊁经济学[16]等多学科多领域多视角探究碳补偿的横向补偿问题㊂近年来,大量学者运用土地利用碳排放[17]㊁能源碳排放量[18]㊁农业碳汇总量[18]㊁农业修正碳排放量[19]和碳汇/碳源[20]等作为依据展开碳补偿额度计算研究㊂基于主体功能区划视角[21]㊁碳平衡视角[22]开展碳补偿分区研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湿地[23]㊁森林[24]和耕地[25]等领域,也有学者以中国[26]㊁省级[27]和城市群[21]等较大的地区作为研究区展开碳补偿研究,鲜有研究针对特殊研究区而展开㊂在目前的研究中,碳排放量是碳补偿量化的主要依据,鲜有学者从碳供给和碳供需方面考量碳补偿量化依据㊂且目前碳补偿分区研究中缺少对区域碳排放位置㊁碳的经济贡献程度㊁碳的生态承载能力和单位面积碳吸收情况等碳补偿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属性的区分㊂三峡库区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其环境优越,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㊂同时又是生态敏感脆弱区,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间的矛盾突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空间差异明显[28]㊂基于此,本研究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碳供需差异,基于区域碳收支量,测定库区各区县生态补偿额度㊂以库区地理位置划分的库首㊁库腹㊁库尾部区域,从地理空间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碳排放经济贡献度㊁碳排放生态承载力㊁碳收支规模和生态资源结构等因素,划分生态补偿区域㊂为三峡库区节能减排㊁低碳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为相关部门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㊂1研究区概况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屏障和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位于29ʎ16' 31ʎ25'N,106ʎ 110ʎ50'E,海拔33.6~3105m,面积5.9ˑ104k m2,包含湖北省和重庆市所辖的26个区县(图1)㊂依据‘三峡库区近㊁中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可将三峡库区按照地理位置分为库首㊁库腹和库尾㊂其中库首包含湖北省宜昌市所辖的秭归县㊁兴山县㊁夷陵区,恩施州所辖的巴东县,其生态环境较好,但属于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库腹包含重庆市所辖的巫山县㊁巫溪县㊁奉节县和云阳县等11个区县,其自然地理状况较好,但经济基础薄弱[29];库尾593第4期王陶等:基于碳收支的三峡库区生态补偿分区及测度研究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包含长寿区㊁江津区和重庆核心城区,其经济发达,人口密度较大㊂三峡库区作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㊁丰富自然资源和优渥的固碳功能㊂库区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增加了碳排放量,也加重了区域碳吸收压力㊂因此本研究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区,研究其碳收支变化情况,实行生态补偿分区和测度,以控制区域碳排放量,平衡区域碳收支与经济发展差异,实现区域低碳背景下可持续发展㊂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 数据来源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是碳排放㊁碳吸收㊁土地利用和G D P 等统计数据和栅格数据,数据具体信息和来源见表1㊂图1 研究区位置示意图表1 数据来源数据名称数据类型数据来源及预处理碳排放/吸收数据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 E A D s (h t t p s :ʊw w w.c e a d s .n e t .c n /),采用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P S O -B P )算法统一D M S P /O L S 和N P P /ⅦR S 卫星图像的规模,估算了1997 2017年中国2735个县的C O 2排放量和相应的县级陆地植被碳汇值G D P统计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 D P )来自重庆统计年鉴和湖北统计年鉴土地利用栅格数据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类型遥感监测空间分布数据是基于美国陆地卫星L a n d s a tTM 影像,经过系统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使用E N V I 5.3进行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使用E R -D A S 9.3进行镶嵌处理,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生成㊂以中科院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为解译标准,将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耕地㊁林地㊁草地㊁建设用地㊁水域㊁未利用地6类,数据检验精度超过85%,满足数据精度要求2.2 研究方法2.2.1 碳收支计算方法 碳收支是指碳汇吸收量和碳源排放量的差值[31],碳收支总量计算公式如下:Q =C s -C t (1)式中:Q 为碳收支量(t );C s 为碳吸收量(t );C t 为碳吸收量(t )㊂2.2.2 生态补偿分区方法 本研究采用S P S S M o d -e l e r 中的K -m e a n s 聚类模型,基于标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N o r m a l i z e dR e v e a l e dC o m p a r a t i v eA d v a n t a ge I n d e x ,N R C A I n d e x )划分三峡库区生态补偿类型㊂K -m e a n s 聚类模型是一种迭代求解的聚类分析算法,将具有相近特征的数据成员进行分类组织,被称为无监督学习[32]㊂显性标准比较优势指数是在总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 C A )的基础上衍生提出的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最具说服力的指标[33-34]㊂它现已广泛应用于能源利用㊁空间优势功能识别等方面,本研究将其运用于三峡库区碳收支各类优势属性识别上,其计算公式如下:N R C A i j =X ij/X -X j X i /X X (2)式中:X i j 为i 地区j 属性的指标值;X j 为所有地区j 属性的总指标值;X i 为i 地区所有属性的总指标值;X 为所有地区及属性的总指标值,所选指标见表2㊂2.2.3 生态补偿测度方法 根据研究区2010年㊁2012年㊁2014年㊁2017年内碳收支的计算结果,基于重庆市㊁湖北省碳排放交易试点市场价格,计算三峡库区各区县的生态补偿金额[35]㊂具体公式如下:E C C O 2=Q P (3)式中:E C C O 2为生态补偿金额(元);Q 为各区县碳收支量(t );P 为重庆市㊁湖北省碳排放交易试点市场价格,重庆市碳排放交易试点市场价格平均值为30.10元/t ,湖北省碳排放交易试点市场价格为30.51元/t㊂3 结果与分析3.1 三峡库区碳收支核算分析3.1.1 碳排放时空特征 根据碳排放量核算结果,得到2010 2017年三峡库区碳排放总量值,借助A r c G I S软件绘制三峡库区碳排放的县域级空间分布图(图2㊁图3)㊂不同区域的碳排放量在空间上差异明显,为明确碳排放量空间分布状况,采用自然断点法将碳排放量划分为4类以表示三峡库区各区县碳排放量的高低,包括高值区(>8.7)㊁较高值区(3.4~8.7)㊁较低值区(1.8~3.4)㊁低值区(<1.8)㊂总体上看(图2),2010年㊁2012年㊁2014年㊁2017年的碳排放量总量分别为1.13ˑ108t ,1.21ˑ108t ,1.19ˑ108t 和1.18ˑ108t,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693 水土保持研究 第30卷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降的波动趋势㊂从空间分布上看,三峡库区碳排放量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库尾碳排放量高,库首和库腹碳排放量低㊂其中碳排放高值区位于沙坪坝区和渝北区,全部位于库首,这些地区人类生活水平较高,工业企业蓬勃发展,能源消耗较高㊂碳排放低值区位于库腹和库首,这些区域能源碳消耗低㊂表2 标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指标值指标名称计算方式指标含义碳收支总量指标Q =C s -C t 选取碳收支总量作为反映区域碳补偿总量规模属性㊂C s 为碳吸收量;C t 为碳排放量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指标E C C =G i G /C iC 选取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E c o n o m y C o n t r i b u t i v eC o e f f i c i e n t ,E C C )表示区域碳补偿社会经济属性㊂G i ,G 分别为各县级单元和全区的GD P ;C i ,C 分别为各县级单元和全区的碳排放量碳的生态承载系数指标E S C =C A i C A /C iC碳排放生态承载系数(E c o l o g i c a l S u p p o r tC o e f f i c i e n t ,E S C )表示区域生态环境属性㊂C i ,C 分别为各县级单元和全区的碳排放量;C A i ,C A 分别为各县级单元和全区的固碳量土地利用指数指标L U i =S iS土地利用指数指标反映国土空间开发程度㊂S i 为区域建设用地面积;S 为区域总面积图2 2010-2017年碳排放、碳吸收和碳收支总量3.1.2 碳吸收时空特征 根据碳吸收量核算结果,得到2010 2017年三峡库区碳吸收总量值,借助A r c G I S 软件绘制三峡库区碳吸收的县域级空间分布图(图4)㊂不同区域的碳吸收量在空间上差异明显,为明确碳吸收空间分布状况,采用自然断点法将碳吸收量划分为4类以表示三峡库区各区县碳吸收量的高低,包括高值区(>7.06),较高值区(4.20~7.06),较低值区(1.19~4.20),低值区(<1.19)㊂总体上看(图2),2010年㊁2012年㊁2014年㊁2017年的碳吸收总量分别为1.22ˑ108t ,1.22ˑ108t ,1.30ˑ108t ,1.31ˑ108t ,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㊂从空间上看,三峡库区库首碳吸收量高,库腹靠近库首的区县吸收量也较高,库腹靠近库首的区县碳吸收量下降,库尾碳吸收量低,总体碳吸收量呈现由库首至库尾的下降趋势㊂其中碳吸收低值区和较低值区集中于重庆市主城九区内长寿区和忠县,大部分位于库尾区,该地区森林㊁农业资源稀缺,碳吸收能力不足;碳吸收量由低值区向四周逐渐增大,库腹的较高值区紧邻高值区㊂而库首区域的碳吸收量全部处于高值区和较高值区,该地区植物资源丰富,碳汇吸收能力较强㊂3.1.3 碳收支时空特征 根据碳吸收量和碳排放量的核算结果差值,得到2010 2017年三峡库区碳收支量,借助A r c G I S 软件绘制三峡库区碳收支的空间分布图(图5)㊂总体上看(图2),2010年㊁2012年㊁2014年㊁2017年的碳收支总量分别为9.38ˑ106t ,1.66ˑ106t ,1.02ˑ107t ,1.36ˑ107t ,总体结果均为正值,碳吸收量大于碳排放量,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上涨趋势,20102017年三峡库区整体碳收支增大㊂2012年重庆出台‘重庆能源工业三年振兴规划“,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迅速增加,导致区域2012年碳排放量迅猛增加,碳收支量骤减㊂从空间上看,以巴东县和夷陵区为首的库首具有较高的碳收支量,该区域以西的库腹区县碳收支量也较高,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较好,森林面积范围广㊁植被覆盖率高,人类活动较少,工业发展较为不发达㊂碳收支的负值区域大多在库首的主城九区内,这些区域基本都是重庆市经济较为发达㊁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㊂从时间上看,巫溪县㊁奉节县㊁巴东县㊁云阳县㊁石柱县㊁巫山县㊁开州区㊁武隆区㊁兴山县㊁丰都县㊁秭归县和忠县的碳收支量较高且趋于稳定㊂江津区和万州区碳收支量为正值但较低㊂夷陵区的2010 2017年碳收支量由正值下降为负值又上涨为正值,正负值都较低,巴南区㊁渝中区和涪陵区为负值且较低,这些区域碳排放量大于碳收支量,但碳收支量处于逐年上升的向好趋势㊂北碚区㊁长寿区㊁大渡口区㊁江北区㊁九龙坡区㊁南岸区沙坪坝区和渝北区,碳收支量较低且趋于稳定㊂3.2 三峡库区碳补偿分区及补偿测度3.2.1 碳补偿分区各属性比较优势指数 本研究引入生态补偿分区的优势判别因素,充分考虑碳收支规模㊁碳补偿社会属性㊁碳补偿生态属性㊁国土空间开发程度4个方面,选取碳收支量指标㊁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指标㊁碳的生态承载系数指标和土地利用指数指标,运用标准显性比较指数(N R C AI n d e x )比793第4期 王陶等:基于碳收支的三峡库区生态补偿分区及测度研究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较三峡库区各区县属性的比较优势,为生态补偿分区提供依据㊂若N R C A>0,表示该区县此属性具有比较优势;若N R C A<0,表示该区县此属性不具有比较优势㊂图32010-2017年三峡库区碳排放空间分布图42010-2017年三峡库区碳吸收空间分布由表3可知,生态补偿总体规模优势区主要是武隆区㊁石柱县㊁开州区㊁丰都县㊁云阳区㊁秭归县㊁兴山县和巴东县等15个区县,这些地区能源消耗规模小,植物茂密,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生态补偿经济属性优势区是除巫山县㊁巫溪县和渝中区外的所有区县,这些地区碳的经济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碳补偿生893水土保持研究第30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态环境属性的优势区包含除渝中区㊁大渡口区㊁江北区㊁沙坪坝区㊁九龙坡区和南岸区外的所有区县,这些地区提供了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资源;碳补偿空间结构优势区包含渝中区㊁大渡口区㊁江北区㊁沙坪坝区㊁九龙坡区㊁南岸区㊁北碚区㊁渝北区㊁巴南区和长寿区,这些地区土地利用程度较大㊂图5 2010-2017年三峡库区碳收支空间分布表3 三峡库区生态补偿各属性比较优势指数地区碳收支E C CE S CL U武隆区0.00920.00030.0042-0.0137石柱县0.01050.00060.0063-0.0174万州区0.00320.00210.0012-0.0066开州区0.01070.00100.0029-0.0146丰都县0.00830.00060.0039-0.0128忠县0.00550.00190.0034-0.0108云阳县0.01280.00040.0045-0.0176奉节县0.01430.00020.0043-0.0188巫山县0.0101-0.00020.0040-0.0140巫溪县0.0165-0.00070.0107-0.0265涪陵区-0.00190.00210.0010-0.0012渝中区-0.0199-0.0228-0.06230.1050大渡口区-0.00580.0002-0.00160.0073江北区-0.01150.0004-0.00380.0148沙坪坝区-0.01780.0010-0.00080.0175九龙坡区-0.01530.0015-0.00160.0154南岸区-0.01430.0006-0.00220.0158北碚区-0.01030.00150.00050.0083渝北区-0.02350.00230.00140.0197巴南区-0.00500.00190.00090.0022长寿区-0.00760.00150.00090.0052江津区0.00180.00190.0013-0.0049秭归县0.00800.00080.0061-0.0148兴山县0.00850.00050.0073-0.0163夷陵区0.00090.00080.0014-0.0031巴东县0.0124-0.00030.0059-0.01803.2.2 碳补偿分区空间分析 本研究采用K -m e a n 聚类模型,在区分支付区和受偿区的基础上,对4个标准显性优势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三峡库区各区县划分为重要受偿区㊁一般受偿区㊁一般支付区和重点支付区4类,分区依据及各区域特点如下:(1)重要受偿区㊂碳收支量为正值,属于需要生态补偿的区域,且碳收支量高,生态承载力强,碳排放经济贡献程度低㊂(2)一般受偿区㊂碳收支量为正值,属于需要生态补偿的区域,生态承载力水平较高,碳排放经济贡献程度较低㊂(3)一般支付区㊂碳收支量为负值,属于需要支付补偿的区域,且生态承载力水平较低㊂(4)重点支付区㊂碳收支量为负值,属于需要支付补偿的区域,且生态承载力水平低,碳排放经济贡献程度低㊂然后将生态补偿分区和库区地理位置划分的库首㊁库腹㊁库尾部区域进行叠加,最终将地理位置区域划分视角下的2017年三峡库区生态补偿分区重构为 重点受偿区-库腹区 一般受偿区-库腹区 一般支付区-库腹区 重点支付区-库尾区 一般支付区-库尾区 一般受偿区-库尾区 一般受偿区-库首区 重点受偿区-库首区 8种类型(图6,表4)㊂(1)支付区㊂重点支付区为重点支付区-库尾区,位于三峡库区库尾的渝中区,其经济发展水平高,G D P 位993第4期 王陶等:基于碳收支的三峡库区生态补偿分区及测度研究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居全市首位,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占比23.51%,占比极高㊂同时区域碳的生态承载力系数占比0.04%,占比极低,贡献系数与承载系数处于严重不匹配的状态,通过补偿支付手段可以有效缓解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并提高支付区对保护碳汇资源㊁降低碳排放的积极性㊂图6 三峡库区生态补偿分区空间分布表4 三峡库区碳补偿类型区主要指标%生态补偿分区(区县数)G D P 占比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占比碳的生态承载系数占比国土空间开发程度占比重点受偿区-库腹区(8)11.7220.7158.280.46一般受偿区-库腹区(2)9.309.547.220.43一般支付区-库腹区(1)7.364.241.580.39一般支付区-库尾区(9)52.0828.193.1622.44重点支付区-库尾区(1)8.2623.510.0475.74一般受偿区-库尾区(1)5.544.102.140.27一般受偿区-库首区(1)3.211.881.940.14重点受偿区-库首区(3)2.547.8325.640.13 一般支付区包含一般支付区-库腹区和一般支付区-库尾区两类共10个区县㊂一般支付区-库腹区为涪陵区,该地区G D P 占比较高,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占比一般,碳的生态承载系数和国土空间开发程度占比较低㊂一般支付区-库尾区包含大渡口区㊁江北区㊁沙坪坝区㊁九龙坡区㊁渝北区和长寿区等9个区县㊂区域碳的生态承载系数相对较低,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占比一般,G D P 占比和国土开发程度占比较高㊂这些地区应增大工业生产效率,可积极创建新型低碳环保友好型企业,以降低能源碳排放,增加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以增强碳汇功能和碳的生态承载力㊂(2)受偿区㊂重点受偿区包含重点受偿区-库腹区和重点受偿区-库首区,受偿区-库腹区包含武隆区㊁石柱县㊁开州区㊁丰都县㊁云阳县㊁奉节县㊁巫山县和巫溪县㊂这些区域G D P 占比和国土开发程度较低,碳的生态承载系数极高(占比58.28%),是三峡库区重要的碳汇吸收地区㊂重点受偿区-库首区包含秭归县㊁巴东县和兴山区3个区县㊂其经济发展水平低(G D P 占比为2.54%),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低(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占比为7.83%),生态承载力较强(碳的生态承载系数占比为25.64%),是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地区㊂一般受偿区包含一般受偿区-库腹区㊁一般受偿区-库尾区和一般受偿区-库首区,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落后(G D P 占比为9.30%,5.54%,3.21%),国土开发程度较低,碳汇资源较丰富㊂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占比较低㊂一般受偿区-库腹区碳的生态承载系数占比较高,一般受偿区-库尾区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占比较高,一般受偿区-库首区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占比较低㊂这些地区生态承载力状态良好,应在保护区域碳汇资源的前提下,加大开发,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同时避免能源过度利用对环境的破坏㊂3.2.3 生态补偿核算分析 本研究2010 2017年生态补偿额度见表5,三峡库区区内补偿额度和区外补偿额度及占比见表67㊂总体上看三峡库区生态补偿总额度增加,2010年㊁2012年㊁2014年和2017年三峡库区生态补偿总额度为20.26亿元㊁16.74亿元㊁21.17亿元㊁25.20亿元,总体呈现上涨的趋势㊂其中区外补偿总额度分别为2.88亿元㊁0.50亿元㊁3.09亿元㊁4.10亿元,补偿总体呈现逐年上涨趋势㊂由表5可知,2010 2017年涪陵区㊁渝中区㊁大渡口区和江北区等11个区县生态补偿额度均为负值,这些区域均需要支付生态补偿,这些地区是重庆市经济发展中心,承载着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碳汇能力较弱;夷陵区2010年生态补偿额度为672万元,属于生态补偿获补的区域,到2012年和2014年生态补偿额度变为-2.73ˑ103万元和-1.22ˑ102万元,变为支付区,而2017年生态补偿额度上升为1.53ˑ103万元,又回到生态补偿获补区,且碳收支量有一定上升,该区域碳收支额度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巴东县㊁兴山县㊁秭归县和江津区等14个区县生态补偿额度为正值,这些区域是生态补偿的区域,其森林㊁草原㊁湿地面积广阔,碳汇资源丰富,固碳能力比较强㊂为了对比三峡库区区内外生态补偿额度关系,本研究统计了区内外2010 2017年的额度并计算其占生态补偿总额度比例(表6)㊂总体上看,三峡库区区外生态补偿额度低于区内生态补偿额度,且区内和区外补偿额度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㊂2010年㊁2012年㊁2014年和2017年区外生态补偿额度占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上升趋势,占比分别为14.23%,2.99%,14.60%,16.26%㊂2010年㊁2012年㊁2014年和2017年区内生态补偿额度占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占比分别为85.77%,97.01%,85.40%,83.74%㊂004 水土保持研究 第30卷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5 三峡库区生态补偿价值106t/元地区2010年碳收支碳补偿2012年碳收支碳补偿2014年碳收支碳补偿2017年碳收支碳补偿武隆区4.67140.554.01120.814.63139.224.83145.51石柱县5.39162.274.94148.555.33160.375.55166.99万州区0.8726.300.8324.911.4042.011.7653.10开州区4.73142.304.84145.595.32160.195.63169.32丰都县3.96119.153.76113.324.20126.294.40132.46忠县2.4573.872.4974.802.7783.292.9688.96云阳县6.09183.305.70171.726.27188.766.69201.37奉节县7.11214.036.50195.647.15215.147.47224.93巫山县4.93148.304.67140.615.01150.745.30159.53巫溪县8.49255.538.11243.998.60258.828.70262.01涪陵区-0.63-19.10-0.94-28.32-0.61-18.42-0.90-27.06渝中区-1.56-46.99-1.54-46.39-1.49-44.78-1.39-41.83大渡口区-2.59-77.91-2.57-77.44-2.54-76.33-2.67-80.49江北区-4.71-141.81-4.95-148.96-4.88-147.03-5.21-156.93沙坪坝区-8.11-244.08-8.75-263.51-8.81-265.19-8.76-263.82九龙坡区-7.20-216.58-7.38-222.22-7.43-223.51-7.40-222.75南岸区-6.84-205.95-6.93-208.52-6.85-206.26-6.83-205.47北碚区-4.58-137.93-5.20-156.62-5.29-159.12-5.15-155.08渝北区-11.63-350.02-12.18-366.71-11.80-355.19-11.91-358.36巴南区-2.62-78.73-2.52-75.94-2.36-70.90-2.48-74.63长寿区-3.88-116.65-4.30-129.46-4.01-120.83-3.81-114.53江津区0.5315.930.051.490.9127.401.0230.62秭归县3.89118.813.80114.314.09123.224.25127.86兴山县4.28130.724.27128.654.42133.024.55137.07夷陵区0.226.72-0.91-27.29-0.04-1.220.5115.30巴东县6.11186.395.88177.026.30189.506.50195.63表6 三峡库区区内外生态补偿额度及占比类型2010年补偿额度/亿元占比/%2012年补偿额度/亿元占比/%2014年补偿额度/亿元占比/%2017年补偿额度/亿元占比/%区内补偿17.3885.7716.2497.0118.0985.4021.1083.74区外补偿2.8814.230.502.993.0914.604.1016.26为了分析三峡库区各类型区县碳收支情况,本研究统计了2017年的各区县生态补偿额度和生态支付额度并计算各个类型区域的占比(表7 8)㊂总体来看,重点受偿区受偿额度高于一般受偿区受偿额度㊂重点受偿区-库腹区各区县受偿额度占比较高,其中巫溪县受偿额度最高,占比为12.41%,主要是因为该区县的碳吸收量都较高而碳排放量较低㊂重点受偿区-库腹区的奉节县㊁云阳县和重点受偿区-库首区的巴东县受偿额度也较高,占比分别为10.66%,9.54%,9.27%㊂一般受偿区-库首区的夷陵区受偿额度最低,占比为0.72%,此区县的碳吸收量较低,而碳排放量较高㊂由表8可知,总体上看,重点支付区的支付额度较低,支付额度最高的区县在一般支付区-库尾区㊂重点支付区-库尾区的渝中区支付额度较低,占比为2.46%,碳的生态承载系数较低,占比为0.04%㊂支付额度最高的区县为一般支付区-库尾区的渝北区,支付额度最低的区县为重点支付区-库尾区的渝中区㊂渝中区属于城市化发展地区,经济发展较好,国土开发强度占比75.74%,G D P 高达1103亿元,但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却不具有优势㊂从经济角度来看,其能源利用效率低㊂但是此区域生态承载系数极低,占比仅0.04%,从生态角度看,此区域生态承载能力极差㊂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生态承载能力极度不协调,资源环境压力巨大,不仅对自生生态环境,也对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因此渝中区需对其他地区进行碳补偿,且被认定为重点支付区㊂一般支付区-库尾区的沙坪坝区㊁九龙坡区㊁南岸区和渝北区支付额度较高,占比都达到了10%以上㊂104第4期 王陶等:基于碳收支的三峡库区生态补偿分区及测度研究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34讲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34讲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第34讲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课程标准] 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3.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知识体系导学积 累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赢得良好开端一、建设主体功能区1.主体功能:一个区域最主要、最 的功能。

2.建设主体功能区的意义(1)建设主体功能区是 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

(2)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 ,转向依据主体功能 、有序开发。

3.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地理背景 (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面积的 以上――→决定我国不适宜通过大规模扩展面积来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提高已开发区域的 ,缓解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呈现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需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4.我国主体功能区分类(1)划分标准:地理国情和开发状况。

(2)主体功能区分类及其功能【连线】将下面的区域与其所属的主体功能区连线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1.主要区域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战略等。

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地位: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具有独特和巨大发展潜力。

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在我国国土开发和保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概况: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充足,种类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密集,广阔。

(3)空间格局:“一轴、两翼、三极、多点”。

(4)主要措施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1.海洋的作用:“能量的源泉”“未来的粮仓”。

3.发展措施:立足于保护海洋,清晰规划利用格局,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提升海洋发展能力。

【思考】当前,大规模海洋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资源短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

浅谈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问题

浅谈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问题

浅谈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问题高明栋(广东省和山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河源517500)摘要:将以某县区为研究对象,阐述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过程中存在的空间重叠、管理难度大、无法实施挖洞作业等问题,并提出明确整体要求、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规范管理机制、创新建设发展机制、强化监督考核、落实保障措施等解决对策,以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关键词:空间重叠;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S75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23)24-0184-030引言自然保护地是指由各级政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及其承载的自然资源、文化价值实施保护的区域。

实现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不仅可以提高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效能,维持自然生态系统正常运作,还能保留物种与遗传多样性,保持自然与文化特征。

但根据实际调查显示,我国仍有部分地区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时存在不足。

1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调查显示,在前期成立保护地时,需要根据整合优化原则,对重叠区域进行划分。

严格依照整合优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展开详尽地落实工作。

以某县区为例,依据该县区地处的位置,本应所属县级的保护区中,但却要依据上述原则,被划分至市级的保护区中。

在具体落实工作期间,由于行政权属是镇村的范围划入市属林场,且划入林场的部分缺少相关矢量数据,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大管理难度。

并且保护地内有桉树林,位于核心区,其面积较大,若想在不实现挖洞开天窗的基础上,实现整合优化的目标,可行性较低,导致依靠采伐生产效益的相关企业,出现经营困难。

鉴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解决措施[1]。

2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2.1明确功能定位、完善自然保护体系首先,要明确自动保护地的功能定位,划分自然保护地的类型,根据管理目标以及生态价值,可将其划分为以下类别:①国家公园(图1),是指保护具有代表性自然生态系统的,用于实现自然资源科学利用的特定区域;自然保护区,是指保护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其特点在于面积较大,以保护对象安全以及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为目标。

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特征分析-杨亮亮修改

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特征分析-杨亮亮修改

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特征分析杨亮亮崔国发(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北京100083)摘要:本文介绍和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和时期,不同级别和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数量特征。

从数量特征角度,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发展、和管理上的特点。

同时分析讨论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在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字:自然保护区;数量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 Analysis of Nature Reserves In ChinaAbstract: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 in different region, period, grade and types of nature reserves in China are analyzed and narrated.Key words: Nature reserve; quantity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规模的持续扩大和人们对自然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对自然保护区的研究也日趋深入。

自1956年成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事业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

从最初的唯一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发展到现在的2531个自然保护区,数量上有了惊人的突破。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数量特征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特点。

1. 我国各地区自然保护区数量分析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数量可观,分布遍布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比例很大。

但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并不平均,存在着明显的地区性。

按南北方划分方法,我国南方包括海南、西藏、广东、四川、上海、重庆、云南、江苏、广西、湖北、江西、贵州、湖南、福建、安徽、浙江16个省区,这16的省区共有自然保护区1489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6895.84万公顷;我国北方包括青海、甘肃、辽宁、天津、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吉林、北京、宁夏、山西、山东、陕西、河南、河北15个省区,这15个省区共有自然保护区896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8495.74万公顷。

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简稿)11.30

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简稿)11.30

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简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10月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简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10月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报告编制人员名单组织编写单位: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规划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西安理工大学规划编制组:组长:席北斗研究员主要参加人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席北斗何连生夏训锋雷宏军张列宇丁京涛孟繁华王月余红陈凤先于会彬孙鹏杨茜姜磊王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何宏谋付新峰谷晓伟邓春蕾李恩宽张凤燃张文鸽章博蔡大应李昭悦西安理工大学:黄强李怀恩畅建霞孙晓丽万芳王义民张勇勇秦耀民李家科张亚丽协作单位:巴彦淖尔市河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参加人员:贾文春邬喜红贾宏伟张琴书赵忠杜晓文王建平杨浩前言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历史上是由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目前湖面面积293km2,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

乌梁素海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罕见的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环保多功能的大型草原湖泊,对维护中国西北地区乃至更广大区域的生态平衡,保护物种的多样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乌梁素海不仅蕴含着巨大的水生植物、渔业、鸟类和旅游业等资源,在我国北方地区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同时,还是确保黄河内蒙古河段枯水期不断流的重要水源补给库,也是黄河凌期以及当地局地暴雨洪水的滞洪库,对于维系黄河水系具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乌梁素海是河套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接纳了河套地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然后经过湖泊的生物生化作用后,排入黄河,客观上起到改善黄河水质、调控黄河水量、控制河套地区盐碱化等关键作用,减少了农业排水对黄河水质的直接影响。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带来的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退水的大量排放和湖泊自身因素的影响,导致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水域生态环境恶化。

这不仅影响湖泊整体功能发挥,还直接影响到区域粮食安全,并威胁到黄河中下游供水安全。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等关于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工作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等关于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工作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等关于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国土资源部(已撤销),水利部•【公布日期】2010.05.10•【文号】环办[2010]66号•【施行日期】2010.05.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局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66号)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省、自治区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水利(水务)、林业、海洋厅(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为提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推动自然保护区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组拟对河南等6省、自治区批建时间超过2年的6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评估。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估保护区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河南黄河湿地、小秦岭、南阳恐龙蛋化石群、伏牛山、宝天曼、丹江湿地、鸡公山、董寨、连康山、太行山猕猴等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五峰后河、石首麋鹿、长江天鹅洲白鱀豚、长江新螺段白鱀豚、九宫山、星斗山、七姊妹山、神农架等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炎陵桃源洞、南岳衡山、黄桑、东洞庭湖、乌云界、壶瓶山、张家界大鲵、八大公山、莽山、八面山、永州都庞岭、借母溪、鹰嘴界、小溪等1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南岭、车八岭、丹霞山、内伶仃岛-福田、珠江口中华白海豚、湛江红树林、徐闻珊瑚礁、雷州珍稀海洋生物、鼎湖山、象头山、惠东港口海龟等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大明山、千家洞、花坪、猫儿山、合浦营盘港-英罗港儒艮、山口红树林、北仑河口、防城金花茶、十万大山、岑王老山、金钟山黑颈长尾雉、九万山、木论、大瑶山、弄岗等1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东寨港、三亚珊瑚礁、铜鼓岭、大洲岛、大田、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五指山等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北师大精品课程中国地理第三章 中国土地退化与生态建设 3

北师大精品课程中国地理第三章 中国土地退化与生态建设 3

一、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1 .中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8)总体目标:50年基本实现中华大地山川秀美近期2001-2010中期2010-2030远期2030-2050全国生态环境建设总体布局z中国中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区域z分八种类型区黄河上中游长江上中游北方土石山区东北黑土漫岗区三北风沙综合防治区南方丘陵红壤区青藏高原冻融区草原区2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z总体目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环境近期目标:2010年基本遏制生态环境破坏趋势中期目标:2030年全面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远期目标:2050年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全国大部分地区实现秀美山川3.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国家需求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为有效遏制各种不合理人为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国务院于2000年颁布《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5年颁布《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抓紧编制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2006年)明确区域主要生态问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制定区域生态功能分区方案确定对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生态功能区生态高度敏感区国家要求土地利用规划要有生态保障措施全国生态功能类型区统计生态功能类型包含县域个数水源涵养388水土保持454防风固沙169生物多样性保护744洪水调蓄121农业发展552城镇建设201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统计重要生态功能区包含县域个数江河源头区25重要水源涵养区361生物多样性丰富区325水土保持重点区331防沙治沙区104江河洪水调蓄区220重要湿地区域42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建立水土保持产!(2)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3)太行山绿化工程(1)为了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1978年国务院批准程正式启动实施。

“三北”防护林建设范围:东西长4480 km,南北宽560~1460 k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