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对立与统一
地球科学知识:理解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矛盾的本质及其解决办法
地球科学知识:理解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矛盾的本质及其解决办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经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即生态环境矛盾。
这种矛盾不仅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对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就生态环境矛盾的本质及其解决办法进行探讨。
一、生态环境矛盾的本质在理解生态环境矛盾的本质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不同理论。
生态环境矛盾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断侵蚀和破坏。
这种侵蚀和破坏表现在多个方面:工业污染、城镇化、森林砍伐、气候变化等。
在这些活动中,实际上有一条统一的主线,就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消费。
自然环境的消费在一定范围内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了这个限制,自然就会进行反击。
我们可以将生态环境矛盾的本质总结如下:1.消费与保护的对立以工业污染为例,我们既需要工业生产带来的物质和利益,但又需要保护自然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抛开任何一方都是不可行的。
但是,解析这种对立价值后,我们应该发现有限的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消费欲望是不可调和的。
即便是必要的消费和保护之间也会发生冲突。
2.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矛盾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不加控制地发展经济和消费,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点本质上是对不同的发展观念的争论。
3.时间和空间的冲突重要的还有环境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
例如,我们决定建造某个工业设施,但是我们却没有意识到它可能会对周围的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何种影响。
同时,一些消费活动还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的影响。
二.解决生态环境矛盾的办法1.相互监管的重要性对于保护环境的行动,它需要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公民层面多方合力。
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建立一种健康的社会监督体系,推进社会化信任和环境保护的发展。
人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
人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摘要: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观的演进可以大致分为“天定胜天”、“人定胜天”、“人天和谐”三种形态。
本文以人与自然关系的现状为出发点,用自然辩证正反两方面具体分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对立方面与统一方面。
关键词:人与自然、关系观、对立、统一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现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观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受到了关注。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观的演进可以大致分为一下三个阶段:(一)“天定胜人”:古代人与自然的关系观。
远古时期,人类是自然界中的弱者。
人类不仅对自然界的奥秘无法理解,而且也无法抗拒强大的自然力。
其生活必需品直接地依赖于自然界,生存与生命时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这个阶段人类对自然产生了敬畏和崇拜感。
原始社会基本没有科学技术,但由于生存的需要,人类把最常见的自然物稍加改变使之成为捕猎食物、建筑巢穴的工具和手段。
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人类学会了使用火。
火的使用是人类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初级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人终于超出其他动物,开始有目的地改造并利用自然为自己服务的斗争。
然而,原始科学技术毕竟还处于萌芽状态,远不足以武装人类与强大的自然相抗衡。
在热带地区,生存方式以采集为主。
在寒冷地区,由于植被稀少,生存主要依靠狩猎和捕鱼。
从人对自然的关系来看,自然界处于一种非常重要的主导方面,而人只是处于一个顺从、被动的方面,人类依然保持着对自然母体的直接依附,靠自然界的恩赐而生活。
由此,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和谐。
(二)“人定胜天”:近现代人与自然的关系观。
在由“天定胜人”到“人定胜天”的观念的转变过程中, 基督教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辩证统一关系的基本特点
第14卷 第2期 福建地理vol.14,No.2 1999年12月 FU JIAN GEO GRAPHY Dec,1999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辩证统一关系的基本特点傅祖德(福建师范大学)以人类社会的总体为一方,以自然环境的整体为另一方,在历史的长过程中来考察二者的辩证的统一关系,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人类是从古猿演化而来的,是动物演化的最高产物。
人的生理属性与动物的生理属性有共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
不仅如此,人类还具有其独特的社会属性,成为与动物区别开的本质差异。
这样,人类既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又能以人类社会的独特身份同自然对立起来。
人类社会对于它所从属的自然环境,有着既对立又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
由于人类并未摆脱其动物的生理属性,这就使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存在什么相互依存的关系,而是和其他动物一样依附于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却不依附于人类。
没有人类以前,自然环境早已存在了几十亿年了,人类的存在仅是300万年或更长时间的事。
假如有一天人类全部消灭了,自然环境也照样存在下去。
即使说地球也有毁灭的一天,也不会是因人类的毁灭而毁灭的。
在整个宇宙中,地球显得十分渺小,连 沧海一粟都够不上。
但跟人类对比,地球便是一个庞然大物,而人类只不过是 一小撮而已。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附和其他动物一样,就是要从自然环境中获取食物、水、空气、阳光,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
用哲学语言来表达,人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一刻也脱离不了与自然环境进行物质和能的交换过程,直至机体死亡把整个机体还给自然环境,交换过程才算终结。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叫做 人贵有自知之明。
对全人类来说,也应当有一个自知之明,就是对自然环境的依附关系。
当然,人类对自然的依附关系,同其他动物对自然的依附关系有不同之处。
一切动物都是凭本能式的劳动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唯独人类能够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从动物本能式的劳动发展为人的劳动。
这就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辩证统一关系的第一个基本特点。
现代科技与人类自然常规的冲突和治理
现代科技与人类自然常规的冲突和治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的日常生活也变得更加便利和舒适。
然而,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却同时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和矛盾,如何治理和缓解这些冲突和矛盾,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例如,我们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所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料、排放物、垃圾等都严重污染了我们的土壤、空气和水源,许多动植物种类数量大幅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高速公路、开采、房地产等基建浪潮不断蔓延,不仅破坏了许多自然原始的景色,也导致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进一步破坏。
甚至连虚拟世界也对我们的自然环境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比如,制造游戏、平台的大量耗能,物流的依赖性和根据虚拟的值换取真实的钱等等,这些对环境的消耗在不知不觉中又增加了。
另一方面,我们的生存也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持和维护。
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水源、空气、食物、能源等必需品,我们也建立起了一个和自然的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关系。
如果我们破坏了自然环境,就会影响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最终威胁到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健康。
因此,我们需要实现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以平衡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目标,以科技与自然的有机结合来面对现代社会的问题。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我们需要采取环保治理措施。
环保治理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此提供了机会。
例如,通过科技手段控制污染,研发污水净化、废弃物处理技术;建立起环境监测平台、防污染法规等,使环保治理更为精准和有效。
然而,技术的发展和启用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和财力,这就需要政府和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协作。
其次,我们需要推进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长期的发展方向,以生态文明为基础,通过节能降耗、资源回收再利用、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等措施,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促进社会的绿色发展。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平衡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平衡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完全依赖于自然界,依靠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一切必要的生存条件,使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生存和发展至今,与自然界处于平衡的发展过程中。
人类与自然界的平衡主要表现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对地球矿产资源的利用,以及人类同其它生物系统的协调发展。
自然界是人类的母亲,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山、川、河、岳,风、雨、雷、电。
以及其它生物系统(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这些物质系统的共同作用,造就了人类,并使人类这个物质系统有了运动和发展的生存空间,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一致性,就是一种物质运动的平衡,这也是其他生物系统的共同特点,地球有大气层,水源和陆地,自然界造化地球生命的时候,定有空气、水分和土地及一定的温度(太阳提供)等诸多因素的参加,这些物质因素必然同地球生命系统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为了实现这种联系,大自然为生命形式造就了同这些物质系统进行质量交换和能量转化的器官,以人类为例,要呼吸空气,就有了鼻子,气管和肺,等呼吸器官,要喝水、进食就有了嘴、牙齿、食道和胃肠、肛门等消化器官,还有维持生命的其它器官,如血液循环、神经、生殖、免疫系统,这些系统无不以平衡的形式存在,同时显示着生命运动的平衡,如呼吸,必一呼一吸才能平衡。
如吃饭而后排泄才能平衡,其它的器官也是如此,都是一种平衡的运动,人类同构成其生存环境的诸物质系统,和谐、统一,是一种平衡关系,这也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系统能够生存和发展到今天的主要原因。
人类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对自然界的矿产资源的需求是很少的,古代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主要取之于树木和植物的秸秆,后来发现了煤和石油.,但利用和开发还是初步的,矿产资源还不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条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生存质量的提高,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人类利用在矿产资源中获取的技术装备,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并不断地扩展生存空间,人类几乎能涉足地球的任何地方,而且向外层空间发展,各种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必需的物质条件。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平衡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平衡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环境提供的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而自然环境也受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
这种互动关系的平衡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环境的资源。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水、土地、矿产资源等,这些资源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迅速增加,但是自然水资源的供应是有限的。
如果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就会导致水资源的匮乏,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土地资源也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
人类社会需要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和建设,但过度使用土地会导致土地的退化和资源的枯竭。
此外,矿产资源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能源来源和原材料。
人类需要采掘矿产资源来满足能源需求和生产需求。
然而,过度开采会导致资源的枯竭,破坏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自然环境也受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
人类的工业生产、城市化进程和农业活动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工业活动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了空气、水源和土壤,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退化。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建筑、道路、工厂等占用了大量的自然土地资源,破坏了生态系统。
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污染了土壤和水源,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过度捕捞、滥猎和森林砍伐等活动也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平衡破裂。
为了保持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大对污染排放的处罚力度,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人类社会应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倡导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推广循环经济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此外,人们应当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的普及,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参与度。
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看似一直是阻碍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要障碍,而实际上,它也正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
自然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们的生活需要依赖于自然的恩赐,同时,我们也要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双赢关系。
从历史上看,人们一直以著眼于自然,并不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社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占用越来越频繁,这种对立的体现越来越明显。
然而长期的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也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促使各方加速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统一关系。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凡事都应以尊重自然为重要基础,并以共同发展为核心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立共生共融的社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尊重自然,加强自然保护意识。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供应的作用,尊重大自然的统一,分清人和自然的界限,真正与自然平衡发展。
二是提高节约资源意识。
人们应当积极采取各种科学技术手段,管理好自然资源,减少它们的消耗,以便维护地球的环境稳定。
三是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发挥自然物质作为新能源的重要作用,保护并延续人类生存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有了以上的努力,人们才能真正发挥自然的完整和恢复的能力,形成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立统一规律在生活中的体现
对立统一规律在生活中的体现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它通过揭示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一规律无处不在,影响着个人的生活、社会的发展以及自然界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探讨对立统一规律如何在生活中体现。
一、自我发展的矛盾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内心的矛盾与斗争。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选择,可能是职业发展、学业进步,或是生活方式的选择。
比如,我们渴望追求自由,过上无拘无束的生活,但是社会的责任感、家庭的期望又让我们感到压力。
这种内部对立的存在促使我们不断权衡,寻找折中与平衡。
通过与内心矛盾的斗争,我们不仅能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而且也能促使自身不断成长。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统一规律同样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一方面,人的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导致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另一方面,自然界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都提醒着我们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因此,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对立和统一让我们意识到,只有在和谐共生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矛盾的表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与冲突层出不穷。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权力与制衡等都是对立统一的表现。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的进步往往是通过解决这些矛盾而实现的。
例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促使科技进步,催生了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的出现。
通过创新与制度建设,社会能够在对立中寻求统一,从而推动更高层次的发展。
四、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样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原则。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形成了一种多元文化的现象。
这种多样性的背后,其实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对立与统一。
比如,东西方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看似是两个对立的文化体系,然而在实际的交融过程中,双方都可以从对方的文化中汲取养分,互相影响,实现文化的共同发展。
人与自然对立统一
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摘要: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所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
人类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人类必须要从自然界中获得人类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因此人类也在自然界中留下人类的足迹,促进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对立的,人类在向自然界汲取的同时也必然改造了自然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界。
关键词:人、自然、对立统一、和谐发展一、人与自然相互联系自然及其演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首先,自然界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创造了人,也改造了人。
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人类的出现,都是自然发展、演化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环境适宜与否,是人类祖先得以生存的决定性因素。
正是自然界在数千万年前的变迁,给古猿向人的进化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当然,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人类能生存发展到今天,并创造了许多超越自然的奇迹,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对人类社会发展并不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人类决不应该因此而忽视自然的作用,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发展将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并且对自然有相当的依赖性。
人离不开自然,人类社会与一定的自然环境相联系,自然影响着人,人也在适应与改造自然。
第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为人类提供必需的自然资源和活动空间,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要受到自然的影响。
地表自然界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要的空气、水、食物、温度等,还为人类提供了赖以发展的土地、草原、地下矿藏以及风力、水力、地热、太阳能等能源资源,人类通过劳动直接利用这些资源,建设道路、房屋、城市和乡村,为自己创造更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哪个出现问题都会对对方造成极大的影响。
下面我来说一些,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具有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
第二、自然界的存在及其规律制约着人的活动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可以在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合理的改造自然,同时改造自己。
第三、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社会发展的经济专业化、社会复杂程度、政治组织以及物质产品方面都是有着重大的影响。
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作为生物进化的最高阶段,是自然演化的产物,人的生命活动归根结底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
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矛盾突出自从上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态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虽然人们已经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但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人类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动手改造自然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
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开展,科学技术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类对科学技术越来越依靠,种环境下人们对于人与自然的思考也变得越来越少。
科学技术的丰富让人类的精神变得比较空虚,对于自然资源的认识出现误解,人类陷入了唯利可图的怪圈,这种思想加剧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程度。
今天在我们高度文明的社会里,全球人口已经膨胀到70多亿,而且还在继续增长。
我们人类使用着各种先进的工具在开山打洞,挖矿修坝,地球上数不清的一道道疤痕,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态环境。
可是经济要发展,人总要过上舒适的生活,不可避免的产生海洋垃圾。
如今海洋垃圾已成为人类抛弃的工业废弃物的垃圾场。
我们该怎么办?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所难免。
人类社会的将来发展方向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社会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人类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福利,但也不可避免地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在追求社会进步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成为了当今重要的挑战之一。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破坏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经济繁荣、科技创新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然而,这些进步却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生态破坏和污染排放。
工业化进程中的排放废水、废气、废弃物等对空气、水源和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同时,大规模的森林砍伐、水域的填塞和草原的过度放牧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碎和退化。
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健康的环境不仅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还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和提高全球气候的稳定性。
如果不加以保护,环境问题将进一步恶化,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三、实现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
以下是几个可行的措施:1. 加强环境意识的培养: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认识。
只有每个人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形成合力推动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2. 推动绿色发展:鼓励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发展清洁能源、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建设绿色建筑等,可以有效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政府应该起到引导和监管的作用,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并加强对其执行的监督和检查。
同时,加强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推动生态保护和环境恢复。
4. 支持环保科研和创新:加大对环境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促进环境保护技术的升级和应用。
通过科技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5. 鼓励全球合作: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引言: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它贯穿于事物的始终,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规律之一、本文将从对立统一的概念及内涵、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对立统一的概念及内涵对立是指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互为对立的两个方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相互斗争、相互排斥。
统一是指对立双方的斗争与排斥过程中,由量变引起的质变,两个互为对立的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融合、相互转化,形成新的事物。
所以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对立双方在斗争与排斥中相互融合、相互转化的过程。
对立统一的内涵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事物发展的本质是矛盾的斗争和统一、第二,对立与统一是事物发展的两个基本方面,缺一不可。
第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第四,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质变而形成新的事物。
二、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1.自然界的对立统一规律体现在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中。
例如,昼夜的交替、四季的更迭、风力的大小等都是由太阳光的作用和地球的自转、公转的双重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
2.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界的物质运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各种物质运动都是由对立双方的斗争和统一所引起的,例如物体的行进速度由自身的力量与阻力的斗争和统一所决定,水的流动速度由水流的压力与摩擦阻力的斗争和统一所决定。
3.对立统一规律也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进化过程中。
生物进化是由物种内部的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的斗争和统一所推动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表现。
三、对立统一规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对立统一规律在社会生活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1.社会领域的事物也存在着对立双方。
例如,阶级之间、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冲突,两个互为对立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之间的斗争等,都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2.社会发展的进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平衡问题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平衡问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平衡问题是一个深层次的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加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却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平衡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了许多不可逆的影响。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导致大量的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同时,大量的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土壤侵蚀。
此外,过度捕捞和过度放牧也破坏了海洋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所有这些问题都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解决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平衡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
首先,需要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
人们应该认识到自然是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和宣传是提高环境意识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该将环境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环境责任心。
其次,政府的角色也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政策,鼓励并支持绿色技术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环境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打击非法猎捕、非法采矿和非法排放等行为。
此外,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环保活动,并提供相关的奖励政策,以促进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和实践。
另外,国际合作也是解决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平衡问题的关键。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来解决。
国际组织和国际法律应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推动各国共同努力,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同时,发达国家应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环境保护能力,确保环境问题不会成为发展中国家的负担。
最后,作为个人,我们也应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减少用水、节约能源、垃圾分类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支持环保组织,参与环保活动,倡导环保理念。
每个人的努力都能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平衡。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协调与改变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协调与改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着紧密的联系。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人类都在不断地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建立了自己的社会系统和文明。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的不断进步,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对自然界的过度掠夺的行为,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因此,协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首先,人类社会需要意识到自然界的有限性。
自然界中的可再生资源有限,而人类的需求是无穷的。
例如,我们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但化石燃料的储量是有限的。
如果我们继续以现在的速度使用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之类的化石燃料,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能源危机。
因此,我们需要转向可再生能源,并且要节约能源的使用,以减少对自然界的压力。
其次,人类社会需要关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许多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威胁。
例如,森林的砍伐和水域的过度捕捞都导致了许多动植物种群的衰退。
这不仅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会对人类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如温室效应、自然灾害的增多等。
因此,人类社会应该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并采取可持续的农业和渔业发展模式。
另外,人类社会也需注意自然界的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各种有害物质被排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举例而言,空气污染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如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的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发展清洁能源技术,以降低对自然界的负面影响。
此外,人类社会也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资源,并将其合理利用。
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改进自然资源的开发方式。
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正在逐渐代替传统的能源来源。
此外,循环经济的理念也被提出,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界的资源,人类社会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减少对自然界的依赖。
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平衡
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平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科技的进步、城市化的推进、经济的增长,都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进步。
然而,这种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
自然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
自然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水源、空气、药物等物质资源,还提供了生存环境、观赏环境、科研环境等精神资源。
一旦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将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
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污染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的工业废弃物、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等被排放到环境中,导致环境质量的恶化。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
2.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大规模的开采、砍伐、填湖造地等活动破坏了生物的栖息地。
此外,入侵物种的引入、过度捕猎、非法贸易等也使得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使得人类失去了许多宝贵的遗传资源。
3. 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了支持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了过度开发。
耕地面积的减少、草原的退化、森林的砍伐等问题,使得土地资源的质量下降,土地沙漠化、盐碱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这不仅影响了食物安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4.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过度的碳排放、森林砍伐、湿地开发等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给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压力,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实现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平衡的和谐。
对立与统一的规律
对立与统一的规律对立与统一是一种常见的规律,在自然界、社会领域以及人类思维中都有体现。
通常来说,对立与统一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两种力量,在不同的情形下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此规律的探讨。
一、在自然界中的体现在自然界中,对立与统一的规律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环境中。
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有时表现为对立关系,有时则表现为统一关系。
例如,猎物和掠食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对立关系,但是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关系,却表现出了一定的统一性。
因为掠食者需要猎物来维持生命,而猎物它们也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来避免被掠食者捕食。
同时,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其他形式的对立与统一关系,例如阴阳、质量与能量等等。
阴阳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们之间被视为对立且相互依存的两个力量,相互嬗变,相互转化,也构成了自然界中的一种统一规律。
质量和能量在自然界中也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同时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一种统一且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在社会领域中的体现在社会领域中,对立与统一的规律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例如,在政治制度方面,民主与专制、自由与束缚等都是对立关系。
然而,在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都可能会同时存在这些观念或者制度,从而表现出一定的统一性。
类似的,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这两种制度的协调、统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也有着类似的对立与统一关系,例如爱与恨、合作与对抗等。
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意见分歧和冲突,但是正是通过这些分歧和冲突的化解,才能使双方之间更好的相互理解、合作,最终达到共赢的目标。
因此,对立与统一也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
三、在人类思维中的体现对立与统一不仅仅只是在自然界和社会领域中体现出来,它也在人类思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地理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冲突与协调
初中地理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冲突与协调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和协调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实现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一、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冲突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破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大量的开采和利用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例如,能源产业的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和核能的使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核废料,对大气和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 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破坏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大量的土地被占用,湿地和森林的消失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城市污染也让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了威胁。
3. 工业化与环境污染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了污染,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二、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了实现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 推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为未来的发展留下资源和空间。
我们应该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促进循环经济等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推动环境审批制度的改革,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 弘扬环保意识环保意识的强化是实现人类活动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
我们应该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从个人行为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4. 加强国际合作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发展与环境问题
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发展与环境问题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解决环境问题,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课题。
社会的发展已不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的增长,而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哲学,来研究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指导我们解决其在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矛盾双方又同时存在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环境与发展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
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在我们当今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作为一对矛盾体,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必是以特定的环境因素作为物质的依托,因为任何与经济发展有关的行为都不可能凭空进行;而另一方面,保护和改善环境也需要经济支持,经济发展大可以为环境的保护提供所必须的资金和更为先进的技术,不然我们在环境保护这一方面便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同时,矛盾双方之中的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既要反对离开重点谈两点的均衡论,又要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一点论。
这就要求我们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即环境因素可以促进或阻滞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行为也可以优化或恶化我们的环境。
所以我们要抓住环境问题中的主要方面,将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中的不好的方面向好的方面转化。
另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中存在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双方总有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在这里,发展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如今,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来说,发展的确在这当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
”也就是说,只有当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才能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环境质量才能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对立与统一
近来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每日飘红的空气污染指数不断地提示我们周围环境已经越来越不适宜人类居住了。
还记得四年前来到南京时这里的天还没有现在这么灰,在室外活动时也没感觉呼吸有什么不适,中午穿着白衣出门晚上也不会变成苍狗。
不禁想起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在不断提高的GDP下牺牲了多少东西。
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以来便处于对立与统一的状态,从总体上看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
人类社会早期,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还不发达,人们的生活受制于自然界,人们只能靠自然界提供的现有物资维持生存。
这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低水平的和谐,人以顺应自然为主。
进入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开始征服、利用自然资源,在对自然界知之甚少的情况下,甚至出现了过度耕种、过度放牧、过度渔猎。
这时的人类社会开始出现环境问题,不过这时的环境问题远远未危及到人类的生产,毕竟此时的生产力水平有限,自然界还是可以依靠自身的能力恢复。
到了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急速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开始突飞猛进,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类开始竭尽一切可能的利用、征服自然。
“人定胜天”是这一阶段的表征。
科学技术在给人们带来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助长了人类对物质财富的无穷追求。
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越来越厉害,很多东西超出了自然界能承受的限度,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出现了物种灭绝,资源枯竭等危机。
尤其是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这时候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的“和谐相处”是指一方面人类要尊重自然,珍惜自然界能够给予人类的一切,珍爱生命,保护资源;另一方面,要关心环境,减少污染,注重生态平衡,使得人与自然能够在这个星球上长期共存。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命题的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人类一直生在共处之中只是由于人类的认识水平的限制一直没有意识到。
早期人淹没于自然之中,随后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并产生了严重的异化现象,异化的后果使人类逐渐意识到共处的重要性并追求人与自然的共处。
缔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兴社会便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自然”是指自然界,即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包括非生命系统和生命系统两大类,是“环绕着人群的空间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和”。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当代人类面对生态危机的理性回归,是对以往人与自然关系伦理观的继承与发展。
指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与协调。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对立和依存的辨证统一,伦理道德的对象主体应该推演到自然界,但自然环境又是人的环境,是以人为中心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人类的幸福。
…人是自然的人,自然是人的自然‟。
人类应该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来重新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人类的行为模式和实践活动,促使人类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根源于、并服从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平衡的生态规律,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经济有序、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
“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和孤立的地点发展的。
”,“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决定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决定着他们对自然的狭隘关系。
”因此,在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自然经济中,人与自然处于混沌不分、浑然一体的状态,还没有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区分。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往,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
”在超越自然经济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人的“独立性”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被定位为主体与客
体的改造、认知关系。
当人与自然只是改造与被改造、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时,笼罩在自然之上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了,人的主体性的张扬和自然的客体性的隐退,造成了自然沦为人类认识的改造对象,自然遭遇人类的征服和践踏。
人成了自然界的主人,自然界成了征服改造的对象。
人们只关注自身的价值和利益欲求,而无视自然界价值和利益。
把自然界当成奴隶和牲畜,对它肆意鞭挞和奴役,而且认为人类无论怎样对待自然都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自然界只能默默忍受而不会做出任何反抗。
于是,人们便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开战,无休止地向自然索取。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的消解,只有在以产品经济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实现。
在这个概括中,“共产主义”表达的是自然高度发展的世界,是人高度发展的世界,是自然的人道主义和人的自然主义统一的世界,即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
只有当历史进程发展到这一时代,人类才能真正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人类来自自然并要回归自然,自然界孕育并哺育了人类,人与自然密切相连、密不可分,人是自然之子,不能存在其外,只能存在于自然之中。
所以,我们应该融入到自然界之中,保有一种谦虚理智的态度,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急功近利地损害大自然,不强行掠夺、过度开发大自然,要遵循自然界发展的规律,维护生态平衡与稳定。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也只有这一片国土,因此只有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山川、河流、空气、矿山、森林、草原和海洋,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我们自己更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开辟一片蓝天、留下一个持续发展的家园,构筑起诗意地栖居。
姓名:晏浩杰
学号:1103860137
班级:1103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