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实施方案的技术探讨

合集下载

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

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

地热资源地热资源是指能够为人类经济开发和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

地热资源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矿产,合理开发利用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医疗、旅游、化工资源。

浅层地热能是地
热资源的一部份
热泵的工作原理应用冷凝器排出的热量进行供热
应用蒸发器吸收的热量进行制冷
北京市城区地源热泵项目分布
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换热系统适宜性分区
北京市平原区地埋管换热系统适宜性分区
现场热传导试验:对回路中循环流动水连续加热,测量加热功率、水的流量和温度及其所对应的时间,推算钻孔周围岩土的平均岩土导热系数。

计算评价地埋管单位换热量
抽水井回灌井。

地热资源评价浅层地温能

地热资源评价浅层地温能

工提供埋管工艺和埋管材料热
传导性能等。 砂质粉土
土壤的传热性能取决于土
细砂
壤的热导率、密度、比热容等。 粘土
土壤的含水量对其密度和导热
性有决定性影响,潮湿土壤的
热导率高于干燥土壤。
F
场地浅层地热资源调查
2. 热响应试验
取得换热孔的有 效传热系数、岩 土体平均导热系 数、地层初始温 度等参数,计算 确定换热孔的合 理间距
D 提出可持续开发利用
E 提出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案建议
浅层地热能勘查的目的与分区
需要解决的问题: 1、特定水文地质条件和气候特征下,地
下含水层的流动和传热机制; 2、地下含水层储能与水热调蓄的能力。
由于各地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导 致各地区岩(土)层的导热性和水文地质参数差异巨大,在 一个地区能成功应用的地下换热系统,在另一地区往往并不 适用。
勘查要求:
• 勘察井深度一般宜小于200m,当有多个含水层组 且无水质分析资料时,应进行分层勘查,取得各 层水化学资料;
• 勘察井工作量按下表确定。
地下水换热方式浅层地热能调查
勘察井工作量
工程热负荷q/ kW
q<500
勘察井数量数量/ 个
1~2
500≤q<2000
2~3
q≥2000
≥3
注:工程热负荷取冷、热负荷中较大者。
地热资源与浅层地热能区别
温度 (℃)
深度 (m)
利用性
建筑中 利用
平面 分布
垂向 分布
地热
>25
n×102 ~n×103
发电、 直接利 用
供暖、 供热水
地热田
热储中
浅层 地温

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及综合利用方案(五)

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及综合利用方案(五)

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及综合利用方案产业结构改革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效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种改革方式。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提出一个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及综合利用方案。

一、实施背景当前,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燃煤供暖方式存在着燃煤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推进清洁能源的利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工作原理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及综合利用是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能源进行供暖、制冷和其他能源利用的一种方式。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地热能采集:通过地下管道系统将地下浅层地热能采集到地面。

2. 能源转换:将采集到的地热能通过换热器转换为供暖或制冷所需的热能或冷能。

3. 能源利用:将转换后的热能或冷能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端进行供暖或制冷。

4. 综合利用:将未被完全利用的热能或冷能通过回收再利用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前期调研:对目标区域的地热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可行性。

2. 设计规划:根据调研结果,制定供暖、制冷及综合利用的设计方案,包括地热能采集系统、能源转换设备、输送管道等。

3. 建设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设备采购、工程施工等实施工作。

4. 运营管理: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包括设备运行监测、维护保养等。

5. 完善政策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及综合利用的发展。

四、适用范围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及综合利用适用于地下地热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如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平原地区、温泉地区等。

五、创新要点1. 浅层地热能采集:采用先进的地下管道系统和地热能采集技术,提高地热能的采集效率。

2. 能源转换:采用高效的换热器和热泵等设备,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3. 综合利用:通过回收再利用等方式,充分利用未被完全利用的热能或冷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六、预期效果1. 环保效果:减少燃煤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研究

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研究

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研究简介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是一种利用浅层地壳热能的技术,在减轻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优缺点。

浅层地热能概述浅层地热能指的是地球表层10-500米之间的热能资源,通常通过地源热泵(GSHP)技术进行利用。

GSHP技术使用地下热能进行供暖、制冷和热水加热,其通过地下热交换器中的导热液循环换热的原理,将地下热能转化为适合生活的温度。

GSHP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家庭或建筑物的碳排放量,而且可以显著降低供暖和制冷成本。

此外,由于该技术可以完全使用自然能源,因此它在减少传统能源消耗和维持室内温度方面具有极高的可持续性。

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GSHP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欧洲北部和北美地区,其中德国是其最大的市场之一。

由于欧盟的减排计划,以及消费者对环保和经济效益的日益重视,GSHP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部署也在迅速加速。

在近年来,GSHP技术也在中国大规模向市场推广。

GSHP系统可以用于新建房屋、商铺和办公室,也可以用于旧房屋的改造。

一般来说,使用GSHP技术的新建筑物会显著降低能量成本,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物对设备的依赖程度。

对于已经建成的建筑物,GSHP技术可以与传统供暖、制冷系统相结合使用,同时降低使用面积的成本。

此外,GSHP技术还可以通过地下热交换器提供热水供应,并且可以被用于游泳池或热水浴缸加热。

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的优缺点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的优点包括:1. 不依赖化石燃料:GSHP系统主要依赖地下热能,因此不需要使用化石燃料。

这不仅可以降低价格,而且可以减少碳排放,提高清洁能源比例。

2. 可持续性:地下热能是可以被再生的资源,使用GSHP技术意味着你不会用尽这些资源。

3. 适用性广泛:GSHP技术可以被应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建筑物。

4. 维护成本低:GSHP系统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长期来看可以降低能源费用和与其他供暖、制冷系统的维护成本。

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及勘查评价方法

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及勘查评价方法
功率 温度 (kw) (℃)
循环液 平均温 度
(℃)
地埋管 回填料 周围岩 换热功率
材料热 热导率 土体平 (KW)
导率 (W/m·℃)
(W/m·℃)
均热导 率 (W/m·℃)
现场 测试
理论 计算
12 13.4 41.7 0.42
1.8
1.65
8
6.89
立水桥 121 12 16.5 43.6 0.42
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砂土透水性好。
粉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
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
粘性土: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防水性能好,不易被水冲蚀
流失,具有较大粘聚力。
松散沉积物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固体颗粒 构成土的骨架,其间布满相互贯通的孔隙。孔隙中被水和 空气充填。
(孔隙水)
3—分选不良的,含泥、砂的砾石; 4—经过部分胶结的砂岩;
(孔隙水)
5—具有结构性孔隙的粘土; 6—经过压缩的粘土;
(束缚水)
7、8—具有溶隙及溶穴的可溶岩 (裂隙水)
地下水是一种重要 的地质营力,其主要作 用是应力的传递者与热 量及化学组分的传输者。
2、地下水分类 地壳表层十余公里范围内,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空隙,
山西太原市西部某工地(双U)K=6.3 w/(m℃),R=0.16,热阻小是因为105 米内砂卵石层厚32米。(单U)测得K=5.5 w/(m℃),现场换热试验拟合得的地层 平均热导率是2.6w/(m ℃)。
北 京 立 水 桥 试 验 孔
试验孔基本情况: (1)120m双U。分别在钻孔内的30~123m处安装温度传感器6个。 (2)4月份空载循环8天,温度下降0.4 ℃,日变幅度±0.1 ℃,末期稳定在17.9 ℃。 (3)加热8天,加热电功率是8kw,实际加热量6.8kw,末期的平均温度稳定在34.9℃, 温升了17 ℃,每延米换热量56.7w/m,K=3.3w/ (m ℃),每延米的总热阻R= 0.303m℃/w

广东省开展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应注重的关键问题

广东省开展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应注重的关键问题

广东省开展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应注重的关键问题摘要:根据广东省的水文地质特点及地源热泵技术适用条件,提出在广东开展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需要重视的问题,期望广东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地源热泵技术、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重点勘查区、广东特色。

1、前言目前,地源热泵技术在广东省的推广应用未成气候,浅层地温能的勘查评价工作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广东省有关部门正在编制相关规划,全省范围的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之中。

浅层地温能的勘查评价及开发利用,是由热泵技术进步催生的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外延学科范畴,尽管国内北方多个省市已研究应用多年,但总体上仍属探索阶段。

对广东的地质工作者来说,则完全属于陌生领域。

笔者近年一直进行地源热泵技术在广东应用方面的研究,并于2009年成功完成了我省首例地温能开发利用案例--边防总队广州市花都教导大队营区地下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的策划、设计、施工工程。

通过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对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技术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在全省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工作即将展开之时,将需要注重的关键问题加于论述,供同行参考,以期广东的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及开发利用事业健康发展。

2、技术培训问题地源热泵空调技术是以浅层地温、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地源热泵机组、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传送系统组成的空调系统,是一种跨行业多学科组合的空调新技术,被国际上列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节能减排新技术之一,也是我国正在大力推广的新能源技术。

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空调分为地下水源热泵、地表水源热泵、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三种类型。

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的目的是为地源热泵工程提供规划设计依据[1],是一项针对性极强的基础地质工作。

如果单纯从《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规范》(DZ/T0225-2009〕(以下简称《规范》)的技术要求看,工作难度并不高。

夏热冬冷地区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评价

夏热冬冷地区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评价


<300
<50%
>1.5
任一项符合
表2.2 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分区标准
2.2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适宜性指标的确定
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指标-专家咨询问卷
表2.3 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评价的各个指标
水文地质因素
地下水因素 场地施工 因素
E地下水温 F地下水矿 化度 G地下水位 年下降量 H地下水位 埋深 I地形 地貌 J回灌 条件
1.绪论
1.5研究内容
浅层地热能资源与地源热泵系统相关文献的阅读, 为地源热泵系统的适宜性评价做了的理论基础。 通过与省建科院的合作,对夏热冬冷地区各省市的 水文地质方面的数据有了比较全面的掌握, 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合对比前人适宜性评 价中评价因子的异同, 并结合专家意见,最终确定地源热 泵系统的适宜性评价指标
确定评分体系 专家组打分
绘制研究区各评价指标分区图
属性值输入 空间叠加分析
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分表
土壤源热泵适宜性分区表
2.地源热泵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选取
2.1浅层地热能资源的概述
2.1.1浅层地热能的概念及其特点
浅层地热能是指蕴藏在 地表以下一定深度
分布广泛、储量巨大 清洁环保高效节能
安全性强、可就地利用
1.绪论
1.2.1地源热泵的评价方法
国内
王贵玲、刘云、蔺文静,对我国地下水源地源热泵应 用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 纪轶群、叶超,对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空间信息系 统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 王亚斌、张海涛、郭淑娟,刘雪松,对天津市水源热 泵系统水文地质条件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徐伟、王贵玲等,对中国地下水源热泵技术的适宜性 进行了研究;
2.1
9.刘建霞,原晓军,索立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 地下水系统划分、地层结构、含水层 潜水地下水流场、承压地下水流场、地下 地面沉降及地裂缝、水 鲁东地区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评价[J].海洋地 出水能力、含水层回灌能力; 水热传导速率、水热影响范围、下水水质 源地保护区 质前沿.2012,10 10. 贾惠艳,孙雨,张军 . 基于模糊层次分 单井涌水量、含水层结构、含水层厚 含水层埋深及渗透性、补给能力、地下水 水源地保护区 析法的沈阳市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分区[J]. 度、含水层回灌量; 温及矿化度、含沙量及浑浊度、水化学成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10(4) 分

浅层地温能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

浅层地温能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

浅层地温能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摘要介绍浅层地温能的概念与利用原理和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广东省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潜力,并提出调查、区别和开发示范工作建议。

关键词浅层地温能地源热泵调查区划开发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资源,既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也经济实惠。

中北部的一些省市(如天津、北京、沈阳、成都等)正在开展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

据最新调查,应用浅层地热能进行供暖和制冷的地源热泵项目在我国已经超过2 500个,建筑面积已超过1亿m2。

而我们广东省无论是浅层地温能的调查评价还是地源热泵的开发利用均远远落后于全国其他省市。

究其原因,除了政策的支持力度和引导不够外,人们对浅层地温能的认识存在偏差与不足也是制约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原因。

本文试图就浅层地温能的概念与利用原理、调查评价、开发利用,以及浅层地温能资源在广东省开发利用前景进行阐述和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为促进我省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所帮助。

1 浅层地温能的概念与利用原理1.1 概念浅层地温能是指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 m)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低于25℃的热能。

也可以理解为:赋存于地表以下200 m岩土体和地下水中,因该范围内温度与地表气温存在常年温差而形成的能量,可以理解为一种势能或位能。

正是由于这一温度差的存在,我们才能把它变成供暧、制冷的热冷源。

浅层地温能与传统地热能的区别在于温度、空间分布和利用方式等方面的不同。

由于浅层地温能的温度大大低于传统地热的温度,所以不能直接利用,它需要热泵来提温(供暧)或降温(制冷),而传统地热能可以直接利用于供热或发电等,传统地热能只本文2011年3月收到,4月改回。

分布于地热田中,而浅层地温能分布于广大地区。

1.2 利用原理浅层地温能被利用的实质是冬、夏两季地层中比较恒定的温度与外界空气的温度存在较大的反向温差。

地源热泵是利用地球表面的浅层地温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从而为建筑物进行供暧和制冷的机械设备。

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评价体系探讨——以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为例

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评价体系探讨——以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为例

资源 利用率不 高和 工程 经济浪 费等 问题 ,部 分工程 还
出现 了环 境 安全 隐 患 。
2基 本思路及体 系
浅层地 温能 资源 与传统 矿产 资源都 具有 相同 的特
北京地 区地 质调 查研 究工作 已有百 余年 历史取 得 了众 多研究成果 ,但 是对有关地温 能资源 的地 质勘查、 评 价和 监测工 作都 比较薄 弱 。为 了减 少开 发风险 ,科
2 0 0l
2 0 01
V0 . No 1 15 .
卫万顺 等 :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评价体 系 探讨
第5 卷
第1 期
浅层 地温能资源 地质勘查 评价体 系探讨
— —
以北 京 平 原 区浅 层 地 温 能 资 源地 质 勘 查 为例
_
Y7 -YI ,郑桂 森 J b  ̄ , ,栾 英波 ,王新 娟 ,李 文伟 ,冉 伟彦 ,王 泽龙
而且 开采 强度 与地质 结构 、岩性、地 下水 赋存特 征和 岩土体 的物 理性 质密切 相关 。为合理 评价 浅层地温 能
基 金 项 目:I 平 原 区 浅 层 地 温 能 资 源 地 质 勘 查 项 目 ( x 0 60 00 3 8 )资 助 。 -京 I : p m2 0 —0 -42 9 作者简介 : 卫万 l( 9 4) i 1 6 -,男,博士研 究生 ,教授级高 工 ,主要 从事城市 地质调查 、矿产地 质 、浅 层地温能 资源研 究  ̄
com o
2 0 01

2 0 0l
第5 卷 第1 期
理论探讨
V015 . No 1 .
● i

L——T—— I
地 质勘 查

阜新城区地段浅层地热能调查与评价浅谈

阜新城区地段浅层地热能调查与评价浅谈
应用 技 术
●l
阜 新 城 区地 段 浅 层 地 热 能调 查 与评 价 浅 谈
宋 波
( 辽 宁 省第 一水 文地 质 工程 地质 大 队 1 2 1 0 0 0 ) [ 摘 要] 阜新 主城 区位 于 阜新 盆地 中部 , 通过 钻 孔抽 ( 注) 水试 验 、 现 场 热响应 试 验 、 室 内试验 , 综 合地质 、 水 文地 质 、 环境 与 灾害地 质 调查 成果 , 对调 查 区地 下水 ( 地表 水 ) 热泵 、 地 埋 管热泵 两种 浅层 地热 能开 采方 式进行 了 适宜性 评价分 区。 综 合分 析论 证 了与集 中锅 炉供暖 , 节能3 7 %~6 6 %, 运 行费用 为 其它供 暖方 式 的 5 0 %以下 , 且减 排环 境效 益 可观 。 [ 关键 词] 阜 新 城 区地 段 浅层 地 热 能 赋 存条件 热 能均 衡评 价 中图分 类号 : T U4 7 2 . 3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 1 0 0 9 - 9 1 4 X( 2 0 1 3 ) 1 2 - 0 2 6温度 , 将对 土壤 的性 质产生 影 响, 对 区域生 态环 境造 成
不可挽 回 的危害 。
五, 浅层 地热 能 应用经 济 效益分 析
浅层 地热 能资源 具有 节能 、 环保 、 可再生性 , 靠 热泵 技术 的应用 , 它 得 以实
现利 用 。 热泵 技术具有 运行 稳定 、 安全 、 占地 面积小等特 点 , 与燃煤 、 燃 油等传统 技术相 比 , 有广 阔的开 发利 用前景 。 目前 , 北京 、 上 海等 经济 发达地 区及 国家 重
速、 水 力坡 度 、 水温 及其 水质 、 地 下水动 态变 化等 因素影 响和控 制 , 还 与城市 规 划、 地 质 灾害 、 环 境保 护 、 水 源地 保护 等 因素密 切相 关 。

对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探讨

对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探讨

对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探讨浅层地温地源热泵系统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欧洲和北美等国家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传热模型理论,主要应用于乡村无其它能源供应的独立别墅区。

为促进我国浅层地温能资源高效合理开发利用,应尽快加强开发研究工作。

本文主要探讨了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标签:浅层地温能原理开发利用解决措施1浅层地温能概述与利用原理1.1浅层地温能概述浅层地温能是指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 m)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低于25℃的热能。

该范围内温度与地表气温存在常年温差而形成的能量,正是由于这一温度差的存在,我们才能把它变成供暧、制冷的热冷源。

由于浅层地温能的温度大大低于传统地热的温度,所以不能直接利用,它需要热泵来提温(供暧)或降温(制冷),而传统地热能可以直接利用于供热或发电等,传统地热能只分布于地热田中,而浅层地温能分布于广大地区。

1.2利用原理浅层地温能被利用的实质是冬、夏两季地层中比较恒定的温度与外界空气的温度存在较大的反向温差。

地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水与地温能进行冷热交换,冬季把地温能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此时地温能为“热源”;夏季把室内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此时地温能为“冷源”。

热泵系统按照室外换热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类:(1)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图1);(2)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图2);(3)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2浅层地温热能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浅层地热能利用较传统地热资源利用发展晚,且涉及多领域、多行业,开发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2.1工程前期未进行浅层地热能资源勘查评价《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强制要求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现状调查,并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场地勘察。

然而,很多工程设计前都没有进行勘察工作,一方面在地下水地源热泵不适宜区采用了此换热方式,造成系统建成后产生耗电量大、系统COP低、运行不稳定、回灌困难,甚至系统报废等问题;另一方面根据其经验布设换热孔,导致大量浪费。

对浅层地温能的认识

对浅层地温能的认识

对浅层地温能的认识10050931班张小明学号:1005093128 摘要:随着近年来全国城市地区对浅层地温能的逐渐深入的研究,浅层地温能已经在城市生活中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

浅层地温能资源是一种分布广泛、储量巨大、清洁环保、可以再生的新型能源,它的利用和开发已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但现在大部分城市关注浅层地温能,更多的是关注其中的热泵技术,而不是浅层地温能资源本身,而且有很多从事浅层地温能利用的公司对浅层地温能的认识也不够,这直接导致浅层地温能的利用效果受到影响。

用浅层地温能来取暖制冷,在全国范围内刚刚兴起,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对浅层地温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浅层地温能取暖制冷新型能源热泵技术引言:浅层地温能是赋存在地球表层岩土体中的低温地热资源,是一种新型的优质清洁能源,具有可再生、分布广、储量大、清洁环保、经济实惠、安全性强和可用性强等特点。

浅层地温能是指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的岩土体内(一般为恒温带至200 m埋深),温度低于25℃,其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主要采用热泵系统(包括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两种)进行开发利用。

浅层地温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温度稳定,开发技术臻于成熟,在我国城市地区正逐步应用于供暖和制冷及生活热水供应。

浅层地温能是地热资源的一部。

随着地源热泵技术逐步推广,浅层地温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目前城市地区地热能利用新的途径。

浅层地温能可持续利用,可以作为化石能源的替代资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浅层地温能利用系统具有绿色环保、运行成本低、技术成熟、不消耗地下水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等优点。

浅层地温能开发工程技术,按冷热源工程分类可分为土壤源热泵系统和地下水源热泵系统。

其中,土壤源热泵系统是在浅层地层中设置人工管道,通过循环水在管道中的运行来实现同地层的冷热源转换,土壤源热泵系统又分为水平盘管系统、桩中深管系统和竖埋管系统;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即是利用井孔开采地下水,冬灌夏用,夏灌冬用,实现同地层冷、热源交换和反季节储能。

浅层地温能资源参数测试及高效采集、转化技术

浅层地温能资源参数测试及高效采集、转化技术

浅层地温能资源参数测试及高效采集、转化技术一、背景和意义地温能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其具有资源丰富、利用效率高、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替代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能源。

浅层地温能是指地表到100米深度之间的地热能,具有成本低、可持续、绿色环保等特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能源类型。

浅层地温能的目的主要用于供暖、供水、制冷、发电等领域。

无论是地源热泵还是直接利用地温能的发电,都需要对地温能的参数进行测试,以确定地温能资源的可利用性和开采方式。

本文主要介绍浅层地温能资源参数测试及高效采集、转化技术。

二、浅层地温能资源参数测试浅层地温能资源参数测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测温点选取和布设测温点选取和布设是测量地温能资源的重要前提,应注意以下要点:•选取合适的孔径和深度•布设测点的间距和密度要适中•测点位置应尽量避免影响建筑物、树木等因素2.温度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热传导法•热阻法•热膨胀法•热电偶法•红外线测温法3.温度数据处理和分析对于采集到的温度数据,需要按照时间、深度等条件进行分类、筛选和统计,分析地下温度场的分布规律,为地温能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三、浅层地温能高效采集、转化技术浅层地温能高效采集、转化技术是指将地温能转化为热能或电能,以满足供暖、制冷、供水、发电等用途。

1.地源热泵地源热泵是利用地下温度稳定、分布均匀、资源可再生的优势,通过地下热交换器将地温能转化为热能或冷能,可以应用于集中供暖、空调、热水等领域。

2.地下水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是利用地下水温度稳定、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等优势,通过井孔将地下水引入热交换器,从而将地下水温度提高或降低,越过滤池后作为热源或冷源,以满足建筑物的供暖、制冷、热水等领域。

3.地热发电地热发电是指利用地下高温热水或蒸汽直接驱动涡轮机,将地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在进行地热发电之前,需要对地下地层的热水或蒸汽进行探测和测试,以保证地热发电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损害。

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技术要求(王贵玲)

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技术要求(王贵玲)

温度 (℃)
深度 (m)
利用性
建筑中 利用
平面 分布
垂向 分布
地热 >25
n×102 ~n×103
发电、 直接利 用
供暖、 供热水
地热田
热储中
浅层 地温
5~25
1~2×102
需热泵 供暖、
提高品 空调、

供热水
广大 地区
盖层中
地热资源与浅层温能区别
热物性测试(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test) 采用人工或天然热源对岩土体样品的热物理参数
浅层地温能评价应划分换热方式适宜区,计算换热功率、 浅层地温容量,论证采暖期取热量和制冷期排热量的保证 程度,评价浅层地温能热均衡,并进行浅层地温能开发利 用环境影响预测。
(三)基本调查内容 气象、水文 区域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
(四)专门调查内容
1、岩土体物理、热物性参数 (1)岩土体物理性质,包括比重、含水率、密度、干密度和孔隙率 (或裂隙率)。 (2)岩土体热物理性质,包括比热容、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单位 深度钻孔总热阻。 2、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 (1)制热期的进口平均温度、出口平均温度、循环水量或流体量、制 热时间、制热量、制热面积。 (2)制冷期的进口平均温度、出口平均温度、循环水量或流体量、制 冷时间、制冷量、制冷面积。 (3)水平地埋管热泵的埋管面积、制热期/制冷期单位面积换热功率。 (4)垂直地埋管热泵的钻孔数量、钻孔密度、钻孔深度和制热期/制冷 期单位长度换热功率。 (5)地下水源热泵的平均井深、抽水井数量、回灌井数量和灌采比。
调查技术方法及要求
/10
(3)收集钻孔应具备完整或较完整的地质、水文 地质测试数据和观测数据。
(4)在系统收集钻孔资料的基础上,每100km2调 查区应部署不少于2个勘查孔,每个勘查孔分别进 行现场采样、热响应试验和地温观测等。

武汉市浅层地温能地质勘查评价方法探讨

武汉市浅层地温能地质勘查评价方法探讨

状况 ; 查明地下水水位、 水量、 水质情况及其动态变化
等 。根 据 已有 实测 数 据 或 经 验数 据 , 行 必 要 的调 查 进 取样 、 探 、 探 、 探工 作 , 岩 土体 的热 物理 参 数 钻 坑 槽 确定 ( 导率 和 比热 ) 热 。通 过 地 温 调 查 , 明地 温 分 布 、 查 水 温分 布及 其 动态 , 定恒 温带 的温度 和深 度 、 确 大地 热 流 值 。选 择代 表 性 地 段 进 行 原 位 热 传 导 试 验 和 回灌 试 验 。评 价含水 层 的 回灌 能力并 求取 渗透 系数 。基 本 查 明浅层 地温能 的热来 源 和热成 因机 制¨ 。 J 武 汉市浅 层地 温 能 的 勘查 评 价 , 根 据 武 汉 市 经 要 济 发展规 划 和社会需 求 , 针对武 汉市 地质 环 境条 件 , 查 清 浅层 地温能 资 源 量 和开 发 利 用条 件 , 为开 发 利 用 浅 层地 温规 划提 供技术 支撑 和服 务 。勘 查评 价 工作 采 用 分 阶段 、 分层 次进行 , 开展 如下调查 内容 j 应 :
李 伟 ,聂 邦亮 ,康俊 杰
( 湖北省地质环境 总站, 湖北 武汉 4 03 ) 30 4

要 :初步阐述武汉市开展 浅层地温能地质勘 查评价的 必要 性、资 源量的评价 方法、开发利 用方式适 宜
区划 的 划 分 和 对 地 质 环 境 影 响 的 评 价 。
关 键 词 :浅 层 地 温 能 ;评 价 方 法 ;适 宜 区 划 ;地 质 环 境
续 开发利 用 。本文 将武汉 市 浅层地 温 能资 源地 质 勘查 评 价与程 序 简介如 图 1 。 1 1 浅 层地 温能勘 查评 价方 法 . 浅层 地 温能评 价 的基 础是 地 质勘 查 , 现 有 的水 在

浅层地热能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浅层地热能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浅层地热能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浅层地热能是指地下500米以内的地热资源,其开发利用可以为能源供应提供可持续、清洁的解决方案。

高效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与示范:1. 地热资源评估:通过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测试等方法,对地下地热资源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预测,确定地热资源的分布、温度、储量等参数,为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2. 地热能钻探技术:开展浅层地热能钻探技术研究,提高钻探效率和成功率。

包括钻探机构的设计优化、钻探方法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3. 热储层开发技术:通过注入热媒体以及人工刺激等方式,提高地下热储层的渗透性和导热性能,增加地热能的开采量和有效利用。

4. 地热井技术:开展地热井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维技术研究,提高地热井的热交换效率和可靠性。

包括井筒设计、封堵材料的选择、井壁绝热材料的应用等方面。

5. 热泵技术:开展地热能与热泵技术的融合研究,提高热泵系统的能效,实现地热能的高效利用。

包括热泵系统优化设计、热能回收利用等方面。

6. 地热能供热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地热能供热系统的集成优化技术,提高整个供热系统的能效。

包括热网设计、能量管理技术、运行控制策略等方面。

在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验证这些关键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和运营模式。

同时,示范项目还可以推动地热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参与者,推进浅层地热能的高效开发利用。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张凌鹏来源:《西部资源》2020年第06期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对于资源消耗速度也在与日俱增,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了我国城市化建设重点内容。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新型能源,具备可再生性,加上储量巨大、分布广泛、埋藏深度较浅的特点,成了当前我国经济生产重要清洁能源之一,并且具备较好发展态势。

然而,在实际开发与利用浅层地温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从而制约了其开发与利用的效果。

为此,本文对我国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对相关发展策略进行了有效探讨,希望能够为推动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对策浅层地温能是近年来新兴发展的一种可再生的绿色环保能源,并且具备储量大、分布广、埋藏浅的特点,借助热泵技术对浅层地温能进行收集能够有效利用于日常供暖与制冷方面。

发展浅层地温能是当前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重要能源利用结构,并且加强对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效率是降低化石能源应用比例,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1.我国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状在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研究方面,我国起步相对较晚,首次对浅层地温能进行系统研究始于1989年。

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现了对地源热泵技术进一步研究,逐渐兴起了热泵技术在我国能源领域发展热潮,并相继在热泵模型仿真、试验装置、能耗评价、系统材质等方面获得较大进步。

我国“十一五”正式将地源热泵技术列为科技攻关重要内容,浅层地温能系统关注与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国家相关部门重视与支持下,浅层地温能技术实现了较快发展速度。

2005年至2010年間,我国相关部门相继组织多次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出台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规范》等文件,以及出版了相关论文集进行支持、宣传。

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方法分析①

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方法分析①

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方法分析①作者:陈功懋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9年第25期摘 ; 要:目前我国对于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应用力度较大,重视程度较高,发展前景广阔。

就全国大部分省市来说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浅层地热能事业。

本文将针对浅层地热能的调查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主要从浅层地热能的相关概念以及自身特点和发展现状出发分析进行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的必要性,并作出方法分析。

关键词:浅层地热能 ;调查评价 ;方法分析中图分类号:TK521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文章編号:1674-098X(2019)09(a)-0112-021 ;浅层地热能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分析浅层地热能是地热能源的一部分,主要是在地下200m以上的深度存在其温度较为稳定略高于当地平均气温的3℃~5℃,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储量丰富。

浅层地热能具有以下特点:(1)分布范围广。

浅层地热能是在地表范围内接近于均匀分布的,也就是说基本上每块区域都蕴藏着浅层地热能。

在地下水,地下土壤以及大江大河中都可以采集到浅层地热能资源。

因此在进行调查评价时可以就周边地区进行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勘探,不需要跨地区进行调查,也不需要大规模的开采调查在小范围内查验即可。

这种特点也免去了资源分布不均所带来的时间和效益上的损失。

减少大规模投资所进行的人力物力的支出。

(2)贮存量丰富。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的特点,我国浅层地热能的储藏量也是十分丰富是发电量的上千倍,因此对于浅层地热能进行调查评价可以有效节约电力资源的输出,减缓我国目前资源利用紧张的问题。

因此浅层地热能的调查利用可以开辟我国能源发展的新道路。

(3)能源稳定性好持续性较高。

由于浅层地热能分布在地下,因此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受到地表温度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导致能源供应的不稳定状态。

因此浅层地热能在冬季的能源温度要高于地表,夏季的能源温度要低于地表。

甘肃省天水市浅层地温能应用前景探讨

甘肃省天水市浅层地温能应用前景探讨

甘肃省天水市浅层地温能应用前景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天水市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应用范围较窄,开发技术仍有待提升。

了解浅层地温能在天水市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为天水市能源转型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策略。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浅层地温能具有环保性优势。

相比传统化石能源,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无需燃烧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浅层地温能资源丰富。

天水市地处地温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地热梯度适中,地温适宜,适合进行地源热泵系统的建设。

通过充分利用地下热量,可以为城市供暖、制冷等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支持。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引入浅层地温能项目,除了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还能够提升当地能源供应安全性,提高城市热电综合利用效率,为天水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研究浅层地温能在天水市的应用意义重大,既可以满足能源需求,又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其可持续发展路径和潜力。

【研究意义】的探讨对于引导相关研究的方向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甘肃省天水市浅层地温能的应用前景,分析其在当地能源发展中的作用和潜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浅层地温能的概述,了解其产生机制及特点,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分析浅层地温能在天水市的应用现状,掌握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通过潜力分析,揭示浅层地温能在天水市未来发展中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

对浅层地温能在天水市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探讨其在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为政府提供决策建议。

分析浅层地温能应用前景的影响因素,找出制约因素和推动因素,为未来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促进浅层地温能在天水市的应用和推广。

2. 正文2.1 浅层地温能概述浅层地温能是指利用地下浅层地温蕴含的热能资源进行供热、供冷和发电等利用方式的一种清洁能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实施方案的技术探讨
通过对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分析,结合惠州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实施过程中获取的经验,详细阐述从收集和整理已有资料、1:5万水文地质补充调查、钻探、样品采集、物探测井、动态观测和野外试验(包括:现场热响应试验、抽灌试验)等工作步骤的安排与布置,最终总结出实施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的一套比较合理、完善的方案。

标签:浅层地温能实施方案惠州地区
浅层地温能[1 ,2]是通过地源热泵技术[3]利用的蕴藏在地表以下200m以内,温度低于25℃的热能。

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也是一种特殊矿产资源,利用前景广阔。

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改善我国现有能源结构、促进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的总体目标任务是查明浅层地温能的分布特点和赋存条件,评价浅层地温能资源量及开发利用潜力,编制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区划,为地区浅层地温能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围绕总体目标任务来规划具体的工作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达到最优的调查评价效率和效果。

1工作方法和技术路线
在充分收集、分析本地区已有的气象温度、自然地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热地质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和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工程现状调查,开展勘探孔施工、取样和测试、物探测井、热响应试验、抽灌试验以及动态监测等工作,查明200m以浅第四系区域的岩土层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取得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区划的相关技术参数。

在此基础上进行地埋管换热方式和地下水换热方式适宜性分区,进行区域浅层地温能评价,并编制浅层地温能合理开发利用区划,最后提交综合成果资料。

2工作内容
2.1资料搜集
前期收集的资料要广,包括如下方面:①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②与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相关的标准、规划、规程等,重点是收集王贵玲编写的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详细列出了百公里工作量定额要求;③本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地下空间(地铁、防空、市政管道、商场等)规划、供暖规划、新能源利用规划等资料;
④本地区的地形地貌、河流、湖泊、气候、气象等资料,包括河川迳流量、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近十年的自然地理资料,一般可以通过当地的年鉴获取;⑤已经完成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热地质等勘查报告、论
证和研究;⑥搜集以往的钻孔资料,包括地层岩性、包气带结构、含水层结构、初始水位、抽水试验、钻孔涌水量、地下水位变化、开发利用情况、测温数据、岩石水理参数和热物理参数等;⑦本地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工程相关资料,含利用方式、供暖(制冷)面积、运行工况、运行成本等相关情况和产生的资源环境效应等。

2.2野外调查
以1:5万最新地形图为野外工作底图(手图),主要根据工作区分幅、村镇位置、收集到的可观测的孔(井)位置、存在的道路等来综合考虑调查的路线,采用定点描述与沿途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调查。

重点调查区,主要针对机(民)井、泉点及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工程现状进行调查,对调查点的GPS坐标或经纬度、平面位置示意图、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岩性、测量水温等信息进行调查记录,并对典型地点及调查工作过程进行数码照相,照片总数不低于调查点的2/3;非重点调查区则以搜集资料为主,辅以必要的工作手段。

2.3钻探
钻孔布设按照“统筹规划、一孔多用”的原则,依据已有资料的详细程度和本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布设适量钻孔,达到控制调查区地层分布、水文地质条件和岩土体物性、热物性的要求。

有些孔可以适当一孔多用,按照从地质勘查孔→水文孔→热响应试验孔的顺序利用。

2.4物探测井
所有施工水文孔進行综合测井,包括视电阻率、井温和自然电位测量项目,而其他孔全部只进行测温,点距间隔2m。

根据井温测量勾画不同深度埋深的温度等值线,从而认识工作区背景温度及其平面变化规律;计算地温梯度,掌握不同地层结构的地温梯度变化规律,为研究浅层地温能分布特征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了解工作区变温带和恒温带的深度以及增温带的地温梯度等。

根据视电阻率、自然电位资料,进一步分析工作区的岩性特征,划定不同地层岩性界面、含水层位置、厚度等,指导滤水管、温度传感器安装等工作。

2.5样品采集与室内测试
岩、土原状样视现场各土层厚薄情况分别采取,岩土层单层厚度大于1m的,每层间隔5m连续取代表性原状土样2件(砂、砾石层除外),为常规物理性质和热物性测试样。

常规物理性质测试指标包括孔隙率、含水率和密度等;热物性参数测试指标包括热导率和比热容。

为研究工作区地下水化学场分布规律,圈定适合地下水地源热泵适用范围,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对全区适当采集统测简分析水样和全分析水样。

水质全分析项目包括:K+、Na+、Ca2+、Mg2+、Fe2+、Fe3+、Al3+、NH4+、Cu2+、Pb2+、Zn2+、HCO3-、SO42-、Cl-、NO3-、NO2-、CO32-、F-、Br-、I-、游离CO2、可溶性SiO2、pH值、耗氧量、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总碱度等;在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区、较适宜区增加分析项目:
含砂量、浊度、游离氯、CaO、H2S、油污等。

统测水质简分析项目在全分析项目的基础上,酌情删减一些项目。

2.6野外试验
抽水试验可按稳定流规程进行,有条件的可按非稳定流规程,延续时间按水位下降与时间[s(或△h2)~lgt]关系曲线确定:s(△h2)~lgt关系曲线有拐点时,则延续时间宜至拐点后的线段趋于水平。

(△h2)~lgt关系曲线没有拐点时,则延续时间宜根据试验目的来确定。

抽水时,抽水井水位、流量的观测和水位恢复时的水位观测,按稳定流要求进行。

宜在开始抽水后第1、2、3、5、10、15、20、30分钟[4]各观测一次,以后每隔30分钟观测一次,至抽水结束,水位读数精确到厘米,观测孔水位读数应精确到毫米。

恢复水位的观测,在抽水停泵后立即进行,观测频率与抽水时相同,观测到水位静止为止。

抽水、回灌试验主要是获取影响半径、给水度(或储水系数)、渗透系数、导水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了解含水层富水性、单井涌水量,结合该井回灌量,求得灌采比,确定合理的布局方式,为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现场热响应试验应在地埋管换热适宜区和较适宜区进行。

目的是通过野外试验和室内测试查明岩土体的热物理性质参数,试验过程中记录进/出仪器的温度、流量和换热功率,进而分析计算换热孔的综合传热系数和每延米的换热量。

在相同水文地质条件的区域建立热响应试验场,做不同深度(60m、80m、100m)单U和双U两种现场热响应对比试验,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研究不同埋管方式的换热效率、不同深度对换热量的影响等。

采用DN32的PE管,安装后进行打压试验确认无泄漏后,12小时内用石英中砂回填,表层不透水层段用粘土粉末回填;安装完毕至少48小时后才能试验。

首先做无负荷的循环测试,获取地层初始平均温度,温度稳定后,进行两次观测时间不少于24小时制冷(热)工况负荷试验,大的6~10kW,小的3~5kW,温度稳定(变化幅度小于1℃)后观测不少于24小时。

每次加热(冷)负荷停止后,继续观测时间不少于12小时。

利用地埋管换热系统采用人工冷(热)源向岩土体连续加热(冷)并记录传热介质的温度变化和循环量来测定岩土体的热传导性能的试验。

通过该试验确定每延米的换热量,为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2.7动态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水量、水质、水位及地温的动态变化,在施工钻孔、水井和泉点处对水量、水位及水质进行每月的观测。

最好对现场热响应试验孔进行地温动态观测,观测竖向间隔为2m,观测周期为一年。

地下水水位的监测频率为每5日监测一次,日期定为每月的5、10、15、20、25、30日(2月为月末日);地温、水量的监测频率为每月监测一次;地下水水质的监测频率为一年2次,在每年的丰、枯季各采一次水样,作水质常规分析。

3结论
目前,我国各大、中城市陆续都在开展浅层地温能的前期调查工作,相关的经验都在摸索、学习。

本文介绍了从资料搜集、野外调查、钻探、物探测井、样
品采集与室内测试、野外试验、动态监测7方面的工作步骤和方法。

上述7个方面的实物工作是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过程中最值得关注和落实的环节,前面的环节是后面工作的基础,只有按顺序把所有的工作依次做好才是高质量的完成野外作业。

明确和处理好上述几方面,不论是从细节,还是从整体,都能使评价工作更符合本地的客观实际情况,也能提高整个评价工作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浅层地温能勘查开发技术规程[S]. 北京: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规范[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9.
[3]蔺文静,吴庆华,王贵玲. 我国浅层地温能潜力评价及其环境效应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3):57~61.
[4]河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四大队,水文地质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8.352~3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