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题目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习题答案
5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真误差为观测值减去真值。
2、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粗差、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三类。
3、测量误差是由于仪器误差、观测者(人的因素)、外界条件(或环境)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4、距离测量的精度高低是用_相对中误差___来衡量的。
5、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中误差、相对误差和极限误差和容许误差。
6、独立观测值的中误差和函数的中误差之间的关系,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7、权等于1的观测量称单位权观测。
8、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
9、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误差为1/7488。
10、用经纬仪对某角观测4次,由观测结果算得观测值中误差为±20″,则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为___10″__.11、某线段长度为300m,相对误差为1/3200,则该线段中误差为__9.4 mm ___。
12、设观测一个角度的中误差为±8″,则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差应为±13.856″。
13、水准测量时,设每站高差观测中误差为±3mm,若1km观测了15个测站,则1km的高差观测中误差为11.6mm,1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为11.6 mm二、名词解释:1、观测条件----测量是观测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
观测者视觉鉴别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工具的精密程度;观测时外界条件的好坏,通常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2、相对误差K----是误差m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D的比值。
它是一个不名数,常用分子为1的分式表示。
3、等精度观测----是指观测条件(仪器、人、外界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
4、非等精度观测---- 是指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
5、权----是非等精度观测时衡量观测结果可靠程度的相对数值,权越大,观测结果越可靠。
三、选择题:1、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ABC)。
A、人的原因B、仪器原因C、外界条件原因D、以上都不是2、系统误差具有的性质是( ABCD )。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总结学习试题答案
.测量偏差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真偏差为观察值减去真值。
2、观察偏差按性质可分为粗差、和系统偏差、和有时偏差三类。
3、测量偏差是因为仪器偏差、观察者(人的要素)、外界条件(或环境)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4、距离测量的精度高低是用_相对中偏差___来权衡的。
5、权衡观察值精度的指标是中偏差、相对偏差和极限偏差和允许偏差。
6、独立观察值的中偏差和函数的中偏差之间的关系,称为偏差流传定律。
7、权等于1的观察量称单位权观察。
8、权与中偏差的平方成反比。
9、用钢尺测量某段距离,往测为,返测为,则相对偏差为1/7488。
10、用经纬仪对某角观察4次,由观察结果算得观察值中偏差为±20″,则该角的算术均匀值中偏差为___10″__.11、某线段长度为300m,相对偏差为1/3200,则该线段中偏差为mm___。
12、设观察一个角度的中偏差为±8″,则三角形内角和的中偏差应为±″。
13、水平测量时,设每站高差观察中偏差为±3mm,若1km观察了15个测站,则1km的高差观察中偏差为,1公里的高差中偏差为mm二、名词解说:1、观察条件---- 测量是观察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在必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
观察者视觉鉴识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工具的精细程度;观察时外界条件的利害,往常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察条件。
2、相对偏差K----是偏差m的绝对值与相应观察值D的比值。
它是一个不名数,常用分子为1的分式表示。
3、等精度观察---- 是指观察条件(仪器、人、外界条件)同样的各次观察。
4、非等精度观察---- 是指观察条件不一样的各次观察。
5、权---- 是非等精度观察时权衡观察结果靠谱程度的相对数值,权越大,观察结果越靠谱。
三、选择题:1、产生测量偏差的原由有(ABC )。
A、人的原由B、仪器原由C、外界条件原由D、以上都不是2、系统偏差拥有的性质是(ABCD)。
A、累积性B、抵消性C、可除去或减弱性D、规律性..3、权衡精度高低的标准有(ABC )。
(完整版)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简答题及答案
基本概念题1.误差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为什么测量误差不可避免?答:误差=测得值-真值。
误差的性质有:(1)误差永远不等于零;(2)误差具有随机性;(3)误差具有不确定性;(4)误差是未知的。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受人们认识能力所限,测量或实验所得数据和被测量真值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因此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什么叫真值?什么叫修正值?修正后能否得到真值?为什么?答:真值:在观测一个量时,该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大小。
修正值:为消除系统误差用代数法加到测量结果上的值,它等于负的误差值。
修正后一般情况下难以得到真值。
因为修正值本身也有误差,修正后只能得到较测得值更为准确的结果。
3.测量误差有几种常见的表示方法?它们各用于何种场合?答: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绝对误差——对于相同的被测量,用绝对误差评定其测量精度的高低。
相对误差——对于不同的被测俩量以及不同的物理量,采用相对误差来评定其测量精度的高低。
引用误差——简化和实用的仪器仪表示值的相对误差(常用在多档和连续分度的仪表中)。
4.测量误差分哪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随机误差: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
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粗大误差: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误差值较大,明显歪曲测量结果。
5.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的涵义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答: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
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
6.将下列各个数据保留四位有效数字:答: 3.14159 _ 3.142 2.71729 _ 2.717 4.51050 _ 4.5103.21550 _ 3.216 6.378501 _ 6.3797.简述测量的定义及测量结果的表现形式?答:测量:通过物理实验把一个量(被测量)和作为比较单位的另一个量(标准)相比较的过程。
第6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答案
第六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一、选择题1、B2、C3、C4、B5、A6、A7、B8、B9、C 10、C11、D 12、B 13、A 14、C 15、B 16、C 17、A 18、B 19、B 20、B 21、C 22、A 23、C 24、B 25、A 26、A 27、C二、填空题1、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2、 仪器本身误差 观测误差 外界自然条件影响3、 相对误差4、 读m 25、 中误差 容许误差 相对误差6、n17、 相同 8、[]nlnm9、 提高仪器的等级 10、相对误差 11、极限误差 12、±10″ 13、±0.2m 14、101-''±n 15、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16、Nmm x =三、问答计算题1、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特点:误差在符号和数值上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
如果规律性能够被到,则系统误差对观测值的影响可以改正,或者用一定的测量方法加以抵消或者削弱。
偶然误差特点: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多次观测和平均可以抵消一些偶然误差。
2、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仪器原因 人的原因 外界环境的影响偶然误差具有四个基本特性,即:(1) 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有界性) (2) 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密集性)(3)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对称性);(4) 在相同条件下同一量的等精度观测,其偶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大而趋于零(抵偿性)。
3、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满足规定误差要求,工作中可以采取措施加以减弱或处理。
粗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工作中的粗心大意或观测方法不当造成的,错误是可以也是必须避免的,含有粗差的观测成果是不合格的,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剔除粗差或重新进行观测。
4、这两种误差主要在含义上不同,另外系统误差具有累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但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确定其大小和符号,利用计算公式改正系统误差对观测值的影响,或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提高测量仪器的精度加以消除或削弱。
测量学 习题和答案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
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1、在角度测量中采用正倒镜观测、水准测量中前后视距相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消除什么误差?答:在角度测量中采用正倒镜观测、水准测量中前后视距相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消除仪器误差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
2、在水准测量中,有下列各种情况使水准尺读数带有误差,试判别误差的性质:①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②仪器下沉;③读数不正确;④水准尺下沉。
答:①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仪器误差。
②仪器下沉;外界条件的影响。
③读数不正确;人为误差。
④水准尺下沉。
外界条件的影响。
3、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有什么不同?偶然误差具有哪些特性?答: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的一系列观测中,数值大小和正负符号固定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偶然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的一系列观测中,单个误差的出现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数值的大小和符号都不固定,表现出偶然性的误差。
偶然误差具有以下统计特性(1)有界性(2)单峰性(3)对称性(4)补偿性4、什么是中误差?为什么中误差能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答:中误差是指同一组中的每一个观测值都具有这个值的精度5、函数z=z1+z2,其中z1=x+2y,z2=2x-y,x和y相互独立,其m x=m y=m,求m z。
m m m m yx y x y x z z z y x z 1093222221=+±=+=-++=+=6、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按h=Dtan α计算高差,已知α=20°,m α=±1′,D=250m ,m D =±0.13m ,求高差中误差m h 。
m m D m m D h 094.0)20626560()20sec 250(13.0)20(tan )sec ()(tan 2222222222±=⨯⨯+⨯±=+±=ααα 7、用经纬仪观测某角共8个测回,结果如下:56°32′13″,56°32′21″,56°32′17″,56°32′14″,56°32′19″,56°32′23″,56°32′21″,56°32′18″,试求该角最或是值及其中误差。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第6章课后答案
第六章思考题6.1某平差问题有12个同精度观测值,必要观测数t = 6,现选取2个独立的参数参与平差,应列出多少个条件方程?6.2 有水准网如图,A 为已知点,高程为10.000A H m =,同精度观测了5条水准路线,观测值为17.251h m =,20.312h m =,30.097h m =-,4 1.654h m =,50.400h m =,若设AC 间高差平差值ˆˆACh X 为参数,试按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 (1)列出条件方程(2)列出法方程(3)求出待定点C 的最或是高程6.3 下图水准网中,A 为已知点,P1,P2,P3为待定点,观测了高差15~h h ,观测路线长度相等,现选择P3点的高程平差值为参数,求P3点平差后高程的权。
6.4 下图水准网中,A 为已知点,高程为10.000A H m =,P 1~P 4为为待定点,观测高差及路线长度为:h 1=1.270m, S1=2;h 2=-3.380m, S2=2;h 3=2.114m, S3=1;h 4=1.613m, S4=2;h 5=-3.721m, S5=1;h 6=2.931m, S6=2;h 7=0.782m, S7=2;若设P2点高程平差值为参数,求:(1)列出条件方程;(2)列出法方程;(3)求出观测值的改正数及平差值;(4)平差后单位权方差及P2点高程平差值中误差。
6.5 如图测角网中,A 、B 为已知点,C 、D 为待定点,观测了6个角度,观测值为: L1=40。
23’58”, L2=37。
11’36”,L3=53。
49’02”, L4=57。
00’05”L5=31。
59’00”, L4=36。
25’56”若按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1)需要设哪些量为参数;(2)列出条件方程;(3)求出观测值的改正数及平差值。
思考题参考答案6.2n=5 t=3 r=2 u=1 c=3 6.3n=5 t=3 r=2 u=1 c=3v 1+v 4+v 5+w 1=0v 2+v 3-v 5+w 2=0v 1+v 2-ˆX+w 3=0 ˆˆ11X X Q P ==,6.4(1)v 1+v 2+v 3+4=0v 3+v 4+v 5+6=0v 5+v 6+v 7+8=0v 1+v 7-ˆX=0 (2)123455102041410060015208202410000100K K K K K ⎡⎤⎡⎤⎡⎤⎢⎥⎢⎥⎢⎥⎢⎥⎢⎥⎢⎥⎢⎥⎢⎥⎢⎥+=-⎢⎥⎢⎥⎢⎥-⎢⎥⎢⎥⎢⎥⎢⎥⎢⎥⎢⎥-⎣⎦⎣⎦⎣⎦ (3)[]1124044()T v mm =----[]ˆ 1.269 3.381 2.112 1.609 3.721 2.9350.786()T L mm =--(4)22034.7()mm σ=ˆ0.5X Q =,22ˆ17.3()X Q mm =,ˆ 4.2()Xmm σ=6.5 (1)设0ˆ,10310'06"X ADB X =∠=(2)v 1+v 6=0v 2+v 3+v 4+ v 5-17”=0 -0.955 v 1+ 0.220 v 2-0.731 v 3+0.649 v 4-0.396 v 5+ 0.959 v 6+2”=0(3)法方程:123200.00410040.25801700.0040.258 2.9902ˆ10000K K K x ⎡⎤⎡⎤⎡⎤⎢⎥⎢⎥⎢⎥--⎢⎥⎢⎥⎢⎥+=⎢⎥⎢⎥⎢⎥-⎢⎥⎢⎥⎢⎥⎣⎦⎣⎦⎣⎦ []0 4.230.3T K =- ˆx =0 []0.3 4.2 4.44 4.30.3(")T V =- ˆ4023'58.3"3711'40.2"5349'06.4"5700'09"3159'04.3"3625'55.7"L ⎡⎤=⎣⎦。
误差理论考试试题
误差理论考试试题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测量次数的增加,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向于零,这称为误差的性。
A.单峰性 B. 相关性 C. 抵偿性 D. 对称性2、单位权化的实质是使任何一个变量乘以,得到的新变量权数为1。
A.测量次数 B.变量自身对应的权的平方根C. 变量自身对应的权D.单位权3、标准差是反映测量数据的。
A.分布范围 B. 分布规律C. 互相抵偿的能力D. 分散的疏密程度4、剔除粗大误差的原则中用能够迅速作出判断。
A.格罗布斯准则 B. 莱以特准则C.罗曼诺夫斯基准则 D. 狄克逊准则5、等精度测量数据的最小二乘法原理是基于原则而推导出的。
A.残差的平方和为最小 B. 算术平均值原理C.残差的和趋向于零 D. 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的性质二、填空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1、量限为300V的电压表在100V出现最大示值误差为1.2V,则这个电压表的准确度等级S为级。
2、正确写出结果:4.319+1.38-0.453=3、按照有效数字的书写规则,数据6.08cm的误差在 cm以内。
4、在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中,误差更适合于用来衡量测量的效果好坏。
5、不等精度测量中,可靠程度愈高的数据其相应权的值愈(大/小)三、计算题:(共70分)1、某一角度进行六组不等精度测量,各组测量结果如下:测12次得α1=60°30′26″,测20次得α2=60°30′12″, 测24次得α3=60°30′08″,测20次得α4=60°30′14″ 测28次得α5=60°30′36″,测40次得α6=60°30′18″, 求加权平均值及加权平均值标准差。
(10分) 2、已知不等精度测量方程分别为13l x y=-,24l x y=+,32l x y=-,测量数据1 5.8l =,14p =;28.4l =,26p =;30.6l =,32p =,试求最小二乘法处理的x 、y 的值是多少( 3、15分) 4、3、某一量等精度测量了16次,得到下面的数据,20.60, 20.57, 20.56, 20.6220.61, 20.58, 20.57, 20.96, 20.61, 20.59, 20.60, 20.58, 20.57, 20.61, 20.57, 20.56 若都已经消除了系统误差。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习题参考答案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习题参考答案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5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真误差为观测值减去真值。
2、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粗差、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三类。
3、测量误差是由于仪器误差、观测者(人的因素)、外界条件(或环境)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4、距离测量的精度高低是用_相对中误差___来衡量的。
5、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中误差、相对误差和极限误差和容许误差。
6、独立观测值的中误差和函数的中误差之间的关系,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7、权等于1的观测量称单位权观测。
8、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
9、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误差为1/7488。
10、用经纬仪对某角观测4次,由观测结果算得观测值中误差为±20″,则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为___10″__.11、某线段长度为300m,相对误差为1/3200,则该线段中误差为__9.4 mm___。
12、设观测一个角度的中误差为±8″,则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差应为±13.856″。
13、水准测量时,设每站高差观测中误差为±3mm,若1km观测了15个测站,则1km的高差观测中误差为11.6mm,1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为11.6 mm二、名词解释:1、观测条件----测量是观测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
观测者视觉鉴别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工具的精密程度;观测时外界条件的好坏,通常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2、相对误差K----是误差m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D的比值。
它是一个不名数,常用分子为1的分式表示。
3、等精度观测----是指观测条件(仪器、人、外界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
4、非等精度观测----是指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
5、权----是非等精度观测时衡量观测结果可靠程度的相对数值,权越大,观测结果越可靠。
误差理论试题及答案
误差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误差的来源主要包括()。
A. 测量仪器的精度B. 测量方法C. 环境条件D. 所有以上答案:D2.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主要区别在于()。
A. 系统误差是可预测的,随机误差是不可预测的B. 系统误差是不可预测的,随机误差是可预测的C.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是可预测的D.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是不可预测的答案:A3. 测量误差的估计方法不包括()。
A. 标准差B. 均方根误差C. 绝对误差D. 误差传递答案:D二、填空题1.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答案:系统误差;随机误差2. 误差的绝对值越小,表示测量结果的________越高。
答案:准确性三、简答题1. 简述如何减少测量误差。
答案: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包括: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控制环境条件,以及采用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取平均值等。
2. 描述误差传播的基本原理。
答案:误差传播的基本原理是,当一个量是由多个变量通过某种函数关系计算得到时,这些变量的测量误差会通过该函数关系传播到最终结果上。
误差传播的计算可以通过误差传播公式来进行,该公式考虑了各变量误差与函数关系之间的影响。
四、计算题1. 已知测量长度的仪器误差为±0.05cm,测量时间的仪器误差为±0.02s,计算速度的测量误差。
答案:假设长度为L,时间为T,速度为V=L/T,速度的相对误差可以通过误差传播公式计算得到。
速度的误差ΔV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V = V * sqrt((ΔL/L)^2 + (ΔT/T)^2)其中ΔL = 0.05cm,ΔT = 0.02s。
将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到速度的测量误差。
2. 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为50,标准差为5,求这组数据的相对误差。
答案:相对误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相对误差 = (标准差 / 平均值) * 100%将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到相对误差的百分比。
第6章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题目
第六章偏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观察条件与精度的关系是B。
A.观察条件好,观察偏差小,观察精度小。
反之观察条件差,观察偏差大,观察精度大B.观察条件好,观察偏差小,观察精度高。
反之观察条件差,观察偏差大,观察精度低C.观察条件差,观察偏差大,观察精度差。
反之观察条件好,观察偏差小,观察精度小2、防备系统偏差影响应当C。
A.严格查验仪器工具;对观察值进行更正;观察中削弱或补偿系统偏差影响B.采纳合格仪器工具;查验获得系统偏差大小和函数关系;应用可行的预防举措等C.严格查验并采纳合格仪器工具;对观察值进行更正;以正确观察方法削弱系统偏差影响3、系统偏差拥有的特色为(A.有时性B.统计性C)。
C.积累性D.补偿性4、水平角测量时视准轴不垂直于水平轴惹起的偏差属于(A.中偏差B.系统偏差C.有时偏差B)。
D.相对偏差5、以下偏差中(A)为有时偏差A .照准偏差和估读偏差B .横轴偏差和指标差C .水平管轴不平行与视准轴的偏差6、经纬仪对中偏差属(A)A.有时偏差B.系统偏差C.中偏差7、尺长偏差和温度偏差属(B)A.有时偏差B.系统偏差C.中偏差8、测量的算术均匀值是B。
A. n 次测量结果之和的均匀值B. n 次等精度测量结果之和的均匀值C.是观察量的真值9、算术均匀值中偏差按C计算获得。
A.白塞尔公式B.真偏差△。
C. 观察值中偏差除以测量次数n 的开方根10 、角度测量读数时的估读偏差属于( C )。
A.中偏差B.系统偏差C.有时偏差D.相对偏差11 、边长测量来回测差值的绝对值与边长均匀值的比值称为( D )。
A.系统偏差B.均匀中偏差C.有时偏差D.相对偏差12、距离测量中的相对偏差经过用(B )来计算。
A .来回测距离的均匀值B .来回测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与均匀值之比值C .来回测距离的比值D .来回测距离之差13、权衡一组观察值的精度的指标是( A ) A .中偏差B .同意偏差 C .算术均匀值中偏差14、对某一量进行观察后获得一组观察值,则该量的最或是值为这组观察值的( C)。
误差基本概念试题及答案
误差基本概念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误差是指()。
A.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B. 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C. 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D. 真实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答案:A2. 绝对误差是指()。
A.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B. 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C. 真实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值D. 测量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值答案:A3. 相对误差是指()。
A. 绝对误差与测量值的比值B. 绝对误差与真实值的比值C. 测量值与真实值的比值D. 真实值与测量值的比值答案:B4.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
A. 随机变化B. 可消除C. 不可消除D. 可预测答案:C5. 随机误差的特点是()。
A. 可消除B. 不可消除C. 可预测D. 随机变化答案:D二、填空题1. 误差的分类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______。
答案:粗大误差2. 误差的表示方法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______。
答案:标准误差3. 误差的来源可能包括测量仪器的不精确、测量方法的不完善以及______。
答案:人为因素4. 误差的消除方法包括改进测量方法、使用更精确的仪器以及______。
答案:多次测量取平均值5. 误差的分析方法包括误差的分类、误差的估计以及______。
答案:误差的控制三、简答题1. 请简述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答案:误差产生的原因可能包括测量仪器的不精确、测量方法的不完善、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
2. 如何减少测量误差?答案: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包括使用更精确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控制环境条件等。
3. 什么是系统误差?请举例说明。
答案:系统误差是指在重复测量中,误差值保持恒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例如,使用一个未经校准的天平进行称重,每次测量都会偏轻或偏重,这就是系统误差。
四、计算题1. 某测量值的绝对误差为0.5,测量值为10,请计算相对误差。
答案:相对误差 = (绝对误差 / 测量值)× 100% = (0.5 / 10) × 100% = 5%2. 如果一个测量值的相对误差为2%,真实值为100,请计算测量值。
误差理论练习题解答
误差理论部分常见题型一.填空1.根据测量结果的不同方法,测量可以分为 直接 测量和 间接 测量。
根据测量的条件不同,可分为 等精度 测量和 非等精度 测量。
2.测量的四要素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
3. 误差按其来源可以分为 设备 误差、 环境 误差、 人员 误差和 方法 误差。
4. 在测量中,绝对误差等于___测量值____ 减去___真值______ 。
5. 对于不连续读数的仪器,如数字秒表、分光计等,就以 最小分度 作为仪器误差。
6. 偶然误差的分布具有三个性质,即 单峰 性, 对称 性, 有界 性。
7. 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由 被测量的大小 和 测量仪器 共同决定。
8. 表示测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精密度 ,它属于 偶然 误差,用 标准 误差( 偏差 )来描述它比较合适。
二.选择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C ) A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值之差B .偏差是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C .通过一次测量即可求出标准偏差S x ,所以称之为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D .我们在实验中是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来作为随机误差的估算值 2.两个直接测量值为0.5136mm 和10.0mm ,它们的商是( B ) A .0.05136 B .0.0514 C .0.051 D .0.1 3.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 D ) A .用空载时没有调平衡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B .千分尺零点读数不为零,又未作修正.C .利用单摆公式测重力加速度时,单摆摆角的影响.D .测量钢丝直径时,测量结果的起伏 4.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 )A .多次测量可以减小偶然误差B .多次测量可以消除系统误差C .多次测量可以减小系统误差D .多次测量可以消除偶然误差 5. 下列数字中,哪个是三位有效数字? (A )A .0.0235B .2.350C . 0.2350D . 2350 6.选出消除系统误差的测量方法( D )A .镜像法B .放大法C .模拟法D .代替法 7.请选出下列说法中的正确者 ( B )A .一般来说,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多少与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无关B .可用仪器最小分值度或最小分度值的一半作为该仪器的单次测量误差C .直接测量一个约1 mm 的钢球,要求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应选用最小分度为1mm 的米尺来测量D .实验结果应尽可能保留多的运算位数,以表示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8. 某螺旋测微计的示值误差为mm 004.0±,下列测量结果中正确的( B ) A .用它进行多次测量,其偶然误差为mm 004.0 B .用它作单次测量,可用mm 004.0±估算其误差 C .用它测量时的相对误差为mm 004.0±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9. 多次测量可以( C )A .消除偶然误差B .消除系统误差C .减小偶然误差D .减小系统误差 10. 某同学计算得某一体积的最佳值为3415678.3cm V=(通过某一关系式计算得到),不确定度为3064352.0cm V =∆,则应将结果表述为 ( D )A .V=3.415678±0.64352cm 3B .V=3.415678±0.6cm 3C .V=3.41568±0.64352cm 3D .V=3.42±0.07cm 311. 在计算数据时,当有效数字位数确定以后,应将多余的数字舍去。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习题答案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习题答案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真误差为观测值减去真值。
2、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粗差、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三类。
3、测量误差是由于仪器误差、观测者(人的因素)、外界条件(或环境)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4、距离测量的精度高低是用—相对中误差—来衡量的。
5、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中误差、相对误差和极限误差和容许误差。
6、独立观测值的中误差和函数的中误差之间的关系,称为_误差传播定律。
7、权等于1的观测量称单位权观测。
8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
9、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误差为1/7488。
10、用经纬仪对某角观测4次,由观测结果算得观测值中误差为土20〃,则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为—10”11、某线段长度为300m,相对误差为1/3200,则该线段中误差为_9.4 mm _。
12、设观测一个角度的中误差为土8〃,则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差应为±13.856 〃。
13、水准测量时,设每站高差观测中误差为土3mm若1km观测了15个测站,则1km的高差观测中误差为11.6mm 1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为11.6 mm二、名词解释:1、观测条件----测量是观测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
观测者视觉鉴别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工具的精密程度;观测时外界条件的好坏,通常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2、相对误差K----是误差m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D的比值。
它是一个不名数,常用分子为1的分式表示3、等精度观测----是指观测条件(仪器、人、外界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
4、非等精度观测----是指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
5、权----是非等精度观测时衡量观测结果可靠程度的相对数值,权越大,观测结果越可靠。
三、选择题:1、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ABC )。
A、人的原因B、仪器原因C、外界条件原因D、以上都不是2、系统误差具有的性质是(ABCD )。
第6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题目
第六章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观测条件与精度的关系是 B 。
A.观测条件好,观测误差小,观测精度小。
反之观测条件差,观测误差大,观测精度大B.观测条件好,观测误差小,观测精度高。
反之观测条件差,观测误差大,观测精度低C.观测条件差,观测误差大,观测精度差。
反之观测条件好,观测误差小,观测精度小2、防止系统误差影响应该 C 。
A.严格检验仪器工具;对观测值进行改正;观测中削弱或抵偿系统误差影响B.选用合格仪器工具;检验得到系统误差大小和函数关系;应用可行的预防措施等C.严格检验并选用合格仪器工具;对观测值进行改正;以正确观测方法削弱系统误差影响3、系统误差具有的特点为( C )。
A.偶然性 B.统计性 C.累积性 D.抵偿性4、水平角测量时视准轴不垂直于水平轴引起的误差属于( B )。
A.中误差 B.系统误差 C.偶然误差 D.相对误差5、下列误差中( A )为偶然误差A.照准误差和估读误差B.横轴误差和指标差C.水准管轴不平行与视准轴的误差6、经纬仪对中误差属( A )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中误差7、尺长误差和温度误差属( B )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中误差8、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是 B 。
A. n次测量结果之和的平均值B. n次等精度测量结果之和的平均值C.是观测量的真值9、算术平均值中误差按 C 计算得到。
A. 白塞尔公式B. 真误差△。
C. 观测值中误差除以测量次数n的开方根10、角度测量读数时的估读误差属于( C )。
A.中误差 B.系统误差 C.偶然误差 D.相对误差11、边长测量往返测差值的绝对值与边长平均值的比值称为( D )。
A.系统误差 B.平均中误差 C.偶然误差 D.相对误差12、距离测量中的相对误差通过用( B )来计算。
A.往返测距离的平均值B.往返测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与平均值之比值C.往返测距离的比值D.往返测距离之差13、衡量一组观测值的精度的指标是( A )A.中误差B.允许误差C.算术平均值中误差14、对某一量进行观测后得到一组观测值,则该量的最或是值为这组观测值的( C )。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习题答案
5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真误差为观测值减去真值。
2、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粗差、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三类。
3、测量误差是由于仪器误差、观测者(人的因素)、外界条件(或环境)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4、距离测量的精度高低是用_相对中误差___来衡量的。
5、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中误差、相对误差和极限误差和容许误差。
6、独立观测值的中误差和函数的中误差之间的关系,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7、权等于1的观测量称单位权观测。
8、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
9、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误差为1/7488。
10、用经纬仪对某角观测4次,由观测结果算得观测值中误差为±20″,则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为___10″__.11、某线段长度为300m,相对误差为1/3200,则该线段中误差为__9.4 mm ___。
12、设观测一个角度的中误差为±8″,则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差应为±13.856″。
13、水准测量时,设每站高差观测中误差为±3mm,若1km观测了15个测站,则1km 的高差观测中误差为11.6mm,1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为11.6 mm二、名词解释:1、观测条件----测量是观测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
观测者视觉鉴别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工具的精密程度;观测时外界条件的好坏,通常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2、相对误差K----是误差m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D的比值。
它是一个不名数,常用分子为1的分式表示。
3、等精度观测----是指观测条件(仪器、人、外界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
4、非等精度观测---- 是指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
5、权----是非等精度观测时衡量观测结果可靠程度的相对数值,权越大,观测结果越可靠。
三、选择题:1、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 ABC )。
A、人的原因B、仪器原因C、外界条件原因D、以上都不是2、系统误差具有的性质是( ABCD )。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习题答案(2)
5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真误差为观测值减去真值。
2、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粗差、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三类。
3、测量误差是由于仪器误差、观测者(人的因素)、外界条件(或环境)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4、距离测量的精度高低是用_相对中误差_来衡量的。
5、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中误差、相对误差和极限误差和容许误差。
6、独立观测值的中误差和函数的中误差之间的关系,称为_误差传播定律。
7、权等于1的观测量称单位权观测。
8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
9、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误差为1/7488。
10、用经纬仪对某角观测4次,由观测结果算得观测值中误差为土20〃,则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为10〃•11、某线段长度为300m,相对误差为1/3200,则该线段中误差为9.4 mm 。
12、设观测一个角度的中误差为土8〃,则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差应为土13.856 〃。
13、水准测量时,设每站高差观测中误差为土3mm若1km观测了15个测站,则1km的高差观测中误差为11.6mm 1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为11.6 mm二、名词解释:1、观测条件----测量是观测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
观测者视觉鉴别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工具的精密程度;观测时外界条件的好坏,通常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2、相对误差K----是误差m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D的比值。
它是一个不名数,常用分子为1的分式表示。
3、等精度观测----是指观测条件(仪器、人、外界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
4、非等精度观测----是指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
5、权----是非等精度观测时衡量观测结果可靠程度的相对数值,权越大,观测结果越可靠。
三、选择题:1、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ABC )。
A、人的原因B、仪器原因C、外界条件原因D、以上都不是2、系统误差具有的性质是(ABC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观测条件与精度的关系是 B 。
A.观测条件好,观测误差小,观测精度小。
反之观测条件差,观测误差大,观测精度大B.观测条件好,观测误差小,观测精度高。
反之观测条件差,观测误差大,观测精度低C.观测条件差,观测误差大,观测精度差。
反之观测条件好,观测误差小,观测精度小2、防止系统误差影响应该 C 。
A.严格检验仪器工具;对观测值进行改正;观测中削弱或抵偿系统误差影响B.选用合格仪器工具;检验得到系统误差大小和函数关系;应用可行的预防措施等C.严格检验并选用合格仪器工具;对观测值进行改正;以正确观测方法削弱系统误差影响3、系统误差具有的特点为( C )。
A.偶然性 B.统计性 C.累积性 D.抵偿性4、水平角测量时视准轴不垂直于水平轴引起的误差属于( B )。
A.中误差 B.系统误差 C.偶然误差 D.相对误差5、下列误差中( A )为偶然误差A.照准误差和估读误差B.横轴误差和指标差C.水准管轴不平行与视准轴的误差6、经纬仪对中误差属( A )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中误差7、尺长误差和温度误差属( B )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中误差8、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是 B 。
A. n次测量结果之和的平均值B. n次等精度测量结果之和的平均值C.是观测量的真值9、算术平均值中误差按 C 计算得到。
A. 白塞尔公式B. 真误差△。
C. 观测值中误差除以测量次数n的开方根10、角度测量读数时的估读误差属于( C )。
A.中误差 B.系统误差 C.偶然误差 D.相对误差11、边长测量往返测差值的绝对值与边长平均值的比值称为( D )。
A.系统误差 B.平均中误差 C.偶然误差 D.相对误差12、距离测量中的相对误差通过用( B )来计算。
A .往返测距离的平均值B .往返测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与平均值之比值C .往返测距离的比值D .往返测距离之差13、 衡量一组观测值的精度的指标是( A )A.中误差 B.允许误差 C.算术平均值中误差14、对某一量进行观测后得到一组观测值,则该量的最或是值为这组观测值的( C )。
A .最大值 B .最小值 C .算术平均值 D .中间值15、观测三角形三个内角后,将它们求和并减去180°所得的三角形闭合差为( B )。
A .中误差 B .真误差 C .相对误差 D .系统误差16、在等精度观测的条件下,正方形一条边a 的观测中误差为m ,则正方形的周长(S=4a )中的误差为( C )A.m B.2m C.4m17、丈量某长方形的长为a=20±m 004.0,宽为b=15±m 003.0,它们的丈量精度( A ) A.相同 B.不同; C.不能进行比较18、 若一个测站高差的中误差为站m,单程为n个测站的支水准路线往返测高差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B )A.nm 站; B.m n 站2/ C. m n站19、在相同的观条件下,对某一目标进行n个测站的支水准路线往返测高差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B ) A.[]n m /∆∆=;B.[])(1/-=n m υυ; C. [])(1/-=n n m υυ20、对三角形进行5次等精度观测,其真误差(闭合差)为:+4″;-3″;+1″;-2″;+6″,则该组观测值的精度( B )A.不相等 B.相等 C.最高为+1″21、一条直线分两段丈量,它们的中误差分别为1m 和2m ,该直线丈量的中误差为( C )A.2221m m +; B. 2221m m ⋅C.()2221m m+22、一条附和水准路线共设n站,若每站水准测量中误差为m,则该路线水准测量中误差为( A ) A.mn⨯ B.nm/ C.nm⨯23、 对某量进行n次观测,若观测值的中误差为m,则该量的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C )A. mn⨯ B.m/n C.m/n24、对某一量进行观测后得到一组观测,则该量的最或是值为这组观测值的( B )。
A.最大值 B.算术平均值 C.最小值 D.任意一个值均可25、一组测量值的中误差越小,表明测量精度越( A )。
A.高 B.低 C.精度与中误差没有关系 D.无法确定26、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测得同一水平角角值为:173°58´58"、173°59´02"、173°59´04"、173°59´06"、173°59´10",则观测值的中误差为( A )。
A.±4.5" B.±4.0" C.±5.6" D.±6.3"27、对三角形三个内角等精度观测,已知测角中误差为10″,则三角形闭合差的中误差为( C )。
A.10″ B.30″ C.17.3″ D.5.78″二、填空题1、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类。
2、测量误差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3、直线丈量的精度是用_____来衡量的。
4、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一测站高差的中误差为_______。
5、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6、对某目标进行n次等精度观测,某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是观测值中误差的______倍。
7、在等精度观测中,对某一角度重复观测多次,观测值之间互有差异,其观测精度是______的。
8、同等条件下,对某一角度重复观测n次,观测值为1l、2l、…、n l,其误差均为m,则该量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分别为_____和_______。
9、在观测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其唯一方法是______。
10、测量误差大小与观测值大小有关时,衡量测量精度一般用______来表示。
11、测量误差大于______时,被认为是错误,必须重测。
12、用经纬仪对某角观测四次,由观测结果算得观测值中误差为±20″,则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为_____.13、线段长度为300m,相对误差为1/1500,则该线段中误差为______。
14、有一N边多边形,观测了N-1个角度,其中误差均为±10″,则第N个角度的中误差是_____。
15、对某一角度进行了一组观测,则该角的最或然值为。
16、对某一量等精度进行了N次观测,则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xm与单次观测值中误差m 的关系是: 。
三、问答计算题1、测量误差分哪两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测量中对它们的主要处理原则是什么?2、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偶然误差有哪些特性?3、怎样区分测量工作中的误差和粗差?4、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有什么不同?5、系统误差有哪些特点? 如何预防和减少系统误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6、为什么说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是最可靠值?7、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中误差衡量测量的精度?在什么情况下则用相对误差?8、指出中误差、相对误差的定义式,理解极限误差取值二倍中误差的理论根据。
9、试述权的含义,为什么不等精度观测需用权来衡量?10、为什么说观测次数越多,其平均值越接近真值?理论依据是什么?11、误差传播公式中Z m ,1m ,2m 等各代表什么?12、何谓标准差、中误差和极限误差? 13、对某个水平角以等精度观测4个测回,观测值列于下表(表6-1)。
计算其算术平均值x 、一测回的中误差m 及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x m 。
表6-114、对某一三角形(图6-1)的三个内角重复观测了九次,定义其闭合差∆=α+β+γ-180︒,其结果如下:∆1=+3",∆2=-5",∆3=+6",∆4=+1",∆5=-3",∆6=-4",∆7=+3",∆8=+7",∆9=-8";求此三角形闭合差的中误差m ∆以及三角形内角的测角中误差βm 。
图 6-115、在一个平面三角形中,观测其中两个水平角(内角)α和β,其测角中误差均为m=±20",根据角α和角β可以计算第三个水平角γ,试计算γ角的中误差γm 。
16、量得某一圆形地物直径为64.780m ,求其圆周的长S 。
设量测直径的中误差为±5㎜,求其周长的中误差s m 及其相对中误差S m s 。
17、对某正方形测量了一条边长a =100m ,a m =±25mm ;按a S 4=计算周长和2a P =计算面积,计算周长的中误差s m 和面积的中误差p m 。
18、某正方形测量了四条边长1004321====a a a a m ,254321±=+++a a a a m m m m mm ;按4321a a a a S ====,计算周长和()24321a a a a P ⨯+⨯=计算面积,求周长的中误差s m 和面积的中误差p m 。
19、误差传播定律应用(1)已知m a =m c =m ,h=a-b ,求h m 。
(2)已知a m =m =±6",β=a-c ,求βm 。
(3)已知m m m b a ==,S=100(a-b) ,求s m 。
(4)已知D=22h S -,s m =±5mm ,h m =±5mm ,求D m 。
(5)如图6-2,已知a x m =±40 mm ,a y m =±30 mm ;S=30.00m ,β=30︒ 15'10",s m =±5.0mm ,βm =±6"。
求P 点坐标的中误差p x m 、p y m 、M (M=22pp y x m m +)。
PA B图 6-2(6)如图6-3,已知xa m =±40 mm ,ya m =±30 mm ;S=130.00m ,β=130︒ 15'10",s m =±5.0mm ,βm =±6"。
求P 点坐标的中误差p x m 、p y m 、M 。
(7)如图6-4,已知xa m =±40 mm ,ya m =±30 mm ;S=30.00m , s m =±5.0mm ,P 点位于AB 的延长线上。
求P 点坐标的中误差p x m 、p y m 、M 。
A B S P图 6-4(8)如图6-5,已知xa m =±40 mm ,ya m =±30 mm ;AP 距离S=30.00m , s m =±5.0mm ,P点位于AB 的直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