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交市供水问题研究报告
供水调研报告

供水调研报告供水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目前供水情况和问题,为制定改善供水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及样本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00份,涵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居民。
调研内容包括供水质量、供水稳定性、用水价格等相关问题。
三、调研结果分析1.供水质量针对供水质量问题,调查显示约有60%的受访居民对供水质量感到满意,25%的受访居民对供水质量表示一般,15%的受访居民对供水质量不满意。
其中,农村地区的不满意度较高,约占比的25%。
2.供水稳定性关于供水的稳定性问题,大约有70%的受访居民表示供水基本稳定,20%的受访居民表示供水不稳定,10%的受访居民表示供水非常不稳定。
相较而言,农村地区的供水稳定性问题更为突出,供水不稳定的比例达到35%。
3.用水价格就用水价格方面,45%的受访居民认为用水价格合理,40%的受访居民认为用水价格偏高,15%的受访居民认为用水价格偏低。
在农村地区,对用水价格偏高的不满意度较高,占比达到60%。
四、问题分析根据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供水质量、供水稳定性和用水价格是当前供水面临的主要问题。
1.供水质量问题供水质量不达标,可能对居民的生活、健康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农村地区的供水质量问题较为突出,可能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有关。
2.供水稳定性问题供水不稳定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用水需求,尤其是农村地区,可能与供水网络的覆盖率和建设水平有关。
3.用水价格问题用水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成本。
农村地区的用水价格普遍偏高,可能与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成本有关。
五、改善措施和政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善措施和政策建议:1.加强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改善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地区,提高供水质量和供水稳定性。
2.完善供水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供水管理机制,加强供水管网的维护和管理,确保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制定合理的用水价格政策在考虑居民实际经济能力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的供水成本制定合理的用水价格政策,降低农村地区用水价格,减轻居民经济负担。
供水方面调研报告

供水方面调研报告供水方面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次调研对供水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
二、调研目的1.了解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情况及供水能力;2.掌握供水管网的维护和管理情况;3.了解居民对城市供水服务的满意度;4.发现供水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设计问卷,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同时,我们还走访了相关的供水公司、居民小区和一些供水设施。
四、调研结果和分析1.供水设施及供水能力通过调查发现,供水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供水水平无法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
供水设施建设需要加快步伐,提升供水能力。
2.供水管网的维护和管理情况大部分城市的供水管网存在老化和渗漏的问题,管网维护不及时、管理不规范。
需要加强对供水管网的维护和管理,确保供水管网的正常运行。
3.居民对城市供水服务的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居民对城市供水服务较为满意。
但也有一部分居民对供水质量和供水时间有所不满。
需要改进供水质量,提升供水服务水平。
4.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1)供水设施建设需要加快,提高供水能力;(2)供水管网维护和管理要加强,及时处理管网问题;(3)加强供水质量监管,确保供水安全;(4)提升供水服务水平,满足居民需求;(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供水政策的了解。
五、建议1.加大对供水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供水能力;2.加强供水管网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及时处理管网问题;3.加强对供水质量的监管,确保供水安全;4.提升供水服务水平,加大供水设施的更新升级力度;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供水政策的了解。
六、结论本次调研对城市供水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城市供水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城市供水问题将会有所改善。
供水问题调研报告

供水问题调研报告
《供水问题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供水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全面了解供水问题的实际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收集各地供水情况,了解供水设施运行状况,探讨供水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改善供水条件提供参考。
二、调研结果
1.各地供水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城市供水普遍情况良好,供水质量较高,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供水条件相对较差,缺水问题严重。
2.供水设施运行状况
调研发现,大部分城市的供水设施设备相对完善,设施运行稳定,但在一些老旧地区,供水管网老化严重,设施维护不及时,导致供水质量下降。
3.供水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供水问题,调研发现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加强设施维护和更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供水条件等。
三、调研结论
供水问题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大部分城市的供水条件相对较好,然而在农村地区和一些偏远地区,供水问题依然存在,需
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供水条件的改善。
四、建议
1.加强设施维护和更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供水设施建设和改善力度,缓解农村地区的供水问题。
3.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利用,保护水资源,保障供水质量。
五、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相信供水问题会得到逐步改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解决供水问题而不懈努力。
关于城市供水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3篇)

关于城市供水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3篇)近期,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市主城区出现供水紧张和水压偏低现象,给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些不便,城市运转和管理也受到了影响,为增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回应群众诉月初,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作委员会组织部分工委委员组成调研组,对我市城市供水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听取了市水务局、中法供水公司、天涯水业集团相关情况的汇报,实地察看了中法供水公司信息调度中心和金鸡岭水厂,详细了解了我市城市供水的现状以及现阶段供水紧张的主要原因。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一)蓄水情况。
据统计,我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4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3452 立方米,高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 立方米的水平,全市依地形地势自然形成了东部、西部和中部三个相对独立的水系,主要集中供水水源有大隆水库、半岭水库、福万-水源池水库和赤田水库等五座水库。
水资源呈现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全年80%的降雨量集中在6~10 月,雨季充裕、旱季紧张。
三大水系,东西部丰富,中部相对匮乏。
具体为:东部29.6%的人口、22.5%GDP,占有39%的水资源;西部10.4%的人口、7.5%GDP,占有42.5%的水资源;中部60%的人口、70%GDP,仅占有18.5%的水资源。
截止2014 日,大隆水库、赤田水库、半岭水库、福万-水源池水库等5 座主要原水水库有效蓄水量为17586 万m3。
在不考虑降雨的情况下,大隆水库水量充沛,可保证2014 年全年供水;赤田水库、福万-水源池水库预计可供水至8 月下旬;半岭水库预计可供水至7 月下旬。
(二)供水情况。
我市东西中主要有五个水厂。
其中,东部海棠湾水厂由海棠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运营,供水范围涉及青田水厂以东的海棠湾区域,服务人口2 万多,约200 平方公里,原水水源为赤田水库,设计供水能力5 万吨。
西部崖城水厂由天涯水业运营,原水水源为大隆水库,设计供水能力10 万吨,供水范围涉及崖城镇(崖城、保港、梅山)、天涯镇、南山旅游景区、南山创意新城、天涯海角景区, 服务人口12 万,约150 平方公里。
供水调研报告

供水调研报告
根据对供水情况的调研和分析,以下是供水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
1. 调研背景和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供水系统的运行状况、水源可靠性、供水质量问题以及用户满意度等相关情况,为改善供水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2. 调研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群体和地区开展调研工作,并结合相关文献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3. 供水系统运行状况:
调研结果显示,供水系统整体运行较稳定,基本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
供水管网的老化和漏水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加强维护和更新。
4. 水源可靠性:
供水水源主要依赖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调研发现,地表水来源的可靠性较高,但对水质要求较高;地下水资源存在开采量超过补给能力的情况,须进行合理开发和保护。
5. 供水质量问题:
调研发现,供水质量整体上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但部分地区存在水质异味、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
需要加强水质监测,采
取相应措施提高供水质量。
6. 用户满意度: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用户对供水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较为满意,但仍有一部分用户对供水的压力和水质提出了不满意见。
加强用户反馈渠道的建设,提高用户满意度至关重要。
7. 建议和改进建议:
综合调研结果,为改善供水系统的运行和用户体验,建议加强供水管网的维护和更新、加强水源保护、完善水质监测和处理措施、加强用户教育和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以上是对供水调研的主要内容,供相关部门参考和决策使用。
关于城市供水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供水情况的调研报告城市供水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城市供水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保障居民的生活需求、促进城市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城市供水情况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选择了10个城市作为调研对象,包括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以保证调研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三、供水设施建设1.水源据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城市的供水源主要来自于附近水库或河流,其中一线城市则以引黄水等外部供水为主。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水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导致供水量下降和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供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调配管线供水调配管线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水资源的平衡供应和消防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城市的供水调配管线老化严重,存在漏水、积水等问题,导致水压降低,部分地区甚至无法正常供水。
因此,需要加大投入,对供水调配管线进行维护和更新。
四、供水管理1.管理体制供水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层级,调研结果显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机制,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建议建立统一的城市供水管理机构,以协调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
2.水价制度调研显示,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的水价设置不科学,供水企业利润较低,难以进行设施更新和运维,且水价负担过重给部分居民带来了经济困扰。
建议通过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提高供水企业的盈利能力,保证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转,同时也要考虑到弱势群体的利益,提供适当的补贴和救助措施。
五、应对措施1.加强水源保护加大投入,对供水源进行保护和治理,减少水源污染和破坏,提高水质和供水量,保障居民的生活需求。
2.加大管线更新和维护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供水调配管线的维护和更新,解决漏水、积水等问题,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建立统一管理机构建立统一的城市供水管理机构,协调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制定统一的管理政策,提高供水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供水的调研报告

供水的调研报告供水的调研报告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供水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解城市供水现状、问题与发展方向,本次调研对供水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本报告将总结调研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总共调查了1000名居民和10个供水单位。
三、调研结果1. 供水源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城市的供水主要依赖于水库、河流和地下水。
然而,由于水资源的不足和水质的污染,许多城市面临着供水困难。
2. 供水设施供水设施的现状各地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城市的供水设施比较完善,运行稳定,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然而,仍有一些城市的供水设施老化、损坏严重,供水不稳定,造成居民生活不便。
3. 居民对供水的满意度多数居民对供水质量和供水服务表示满意,认为供水能够满足生活需求。
然而,仍有少数居民对供水质量和供水服务表示不满意,主要原因包括供水不稳定、水质不佳和供水价格高昂等。
4. 供水问题根据调查,供水问题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短缺: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一些城市长期面临供水不足的问题。
(2) 水质污染:部分城市的供水水质存在问题,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
(3) 供水设施老化:一些城市供水设施陈旧、老化,造成供水不稳定。
(4) 供水服务问题:供水单位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的差异较大,一些城市的供水服务存在不足。
四、对策建议基于调研结果,本报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提高城市供水的可持续性发展。
2. 提升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更新老化设施,提高供水设施的运行效率和供水质量。
3. 强化水质监测和治理,加强水质检测工作,提高水质监管的水平。
4. 提高供水单位的服务水平,加强供水单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5. 将供水问题纳入城市规划和发展计划中,统筹规划城市的供水设施和水资源利用。
五、结论供水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居民日常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
城市供水调研报告 供水情况调研报告

城市供水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城市供水情况,包括供水来源、供水质量、供水设施、供水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为城市供水的改善提供参考和建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以全面了解城市供水的实际情况。
调研团队分为多个小组,各小组负责不同的任务,通过合作完成整个调研过程。
3. 调研结果3.1 供水来源根据我们的调研,本城市的供水来源主要是地下水和江河水。
地下水被广泛用于居民生活和农业用水,而江河水则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城市绿化。
3.2 供水质量通过对供水质量的调查,我们发现本城市的供水质量整体上较好。
供水公司对水源进行严格管理和监测,确保供水符合国家的饮用水标准。
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供水管网老化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供水质量存在一些隐患。
3.3 供水设施本城市的供水设施较为完善,包括水处理厂、供水管网等。
水处理厂采用现代化的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广泛,但在一些老旧小区和农村地区,供水管网存在老化和渗漏的问题,需要加强维护和改造。
3.4 供水管理供水管理方面,本城市的供水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供水计划、供水管网维护等,确保供水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但是,在高峰时段和极端天气情况下,供水紧张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调控。
4. 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本城市的供水来源主要是地下水和江河水,供水质量整体上较好。
•供水设施较为完善,但在老旧小区和农村地区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维护和改造。
•供水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供水紧张和极端天气情况下仍然存在问题。
5. 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大对供水设施的维护和改造力度,特别是针对老旧小区和农村地区的供水管网。
•进一步加强供水管理,优化供水计划,做好供水紧张时段和极端天气的应对措施。
•加强对供水质量的监测,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监测,加大对水源的保护力度。
关于城市供水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供水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城市供水情况研究一、引言城市供水是保障城市正常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并总结目前城市供水情况,以便于更好地了解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在市区随机选取了100户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同时对当地供水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
三、调研结果分析1.供水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居民对供水质量表示满意,认为供水水质良好,符合国家标准。
然而,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部分居民小区仍存在管道老化、阀门破损等问题,可能会对供水质量造成隐患。
2.供水压力:约70%的居民表示满意供水压力可满足生活需求,但也有约20%的居民呼吁提高供水压力。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老旧小区的供水管网存在问题,导致居民供水压力较低,尤其在高峰时段更为明显。
3.供水稳定性:超过90%的居民表示供水稳定,没有停水现象。
这主要得益于供水公司的不懈努力和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
然而,在问卷调查中,约有10%的居民反映在特殊天气条件下(如大雨、暴风等)还会出现停水情况。
4.供水费用:约60%的居民认为供水费用适中,公平合理,与供水质量相符,20%的居民认为费用略高。
另外20%的居民认为供水费用过低,希望加大投入提升供水质量。
四、问题及解决方案1.管道老化和损坏问题:解决方案:加大对供水管道的维修和改造力度,特别是针对老旧小区的供水管道。
提前做好管道的检修和更换计划,确保供水管网正常运行。
2.供水压力不足问题:解决方案:加大对供水设施的投资,提高供水压力。
通过优化供水管网布局、增加供水设施数量等方式,提高供水压力,确保居民正常使用水。
3.特殊天气条件下停水问题:解决方案:加强供水公司的应急预案和紧急修复能力,在特殊天气条件下,加大对供水设施的维护力度,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保障供水稳定性。
供水调研报告

供水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经过调研,我向您汇报供水情况。
一、供水现状我市供水主要依靠自来水厂供应,供水管网覆盖城市主要区域,但在某些偏远地区供水不全面。
自来水厂的设施也比较老旧,供水能力较弱。
二、供水问题1. 供水量不足:由于自来水厂供水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炎热夏季供水紧张情况比较严重。
2. 供水质量下降:由于水源受到污染,供水质量下降,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
3. 供水管网老化:由于供水管网的老化,供水管道容易破裂,造成供水中断的情况。
4. 偏远地区供水不足:偏远地区供水基础设施薄弱,导致供水不足问题比较突出。
三、改进措施1. 建设新的自来水厂:新建一座现代化的自来水厂,提高供水能力,确保供水量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并且提高供水质量。
2. 水源保护工作:加大水源保护力度,优化供水水源,减少水源受到污染的可能性。
3. 更新供水管网:对老化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和更新,提高管网的稳定性和抗破裂能力,减少供水中断的情况。
4. 加强偏远地区供水建设:加大对偏远地区供水建设的投入,优化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偏远地区居民的正常供水。
四、预算和计划1. 建设新自来水厂需要资金约5000万元,预计工期为2年。
2. 加大水源保护力度需要资金约1000万元,预计工期为1年。
3. 更新供水管网需要资金约2000万元,预计工期为3年。
4. 加强偏远地区供水建设需要资金约3000万元,预计工期为4年。
根据以上情况,我向您提出以下建议:1. 确保供水需求:加大对供水建设项目的投入,尤其是新自来水厂建设,提高供水能力。
2. 提高供水质量:加强水源保护工作,提高供水质量,保障居民健康。
3. 更新供水管网:加大对供水管网改造和更新的投入,减少供水中断的情况。
4. 关注偏远地区:注重偏远地区供水建设,确保偏远地区居民的正常供水。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供水调研报告

供水调研报告
《供水调研报告》
为了解某地区供水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供水调研。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该地区供水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改进空间。
首先,在供水设施方面,我们发现部分地区的供水管网老化严重,存在着漏水和爆管等问题。
此外,部分地区的水质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质监测和提升水质处理设施。
此外,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也需要加强,以确保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其次,在供水服务方面,我们发现部分地区存在着供水不稳定、水压不足和断水等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加强供水服务,提高供水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在供水管理方面,我们发现部分地区的供水管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和不完善,需要相关部门加强供水管理,健全供水管理制度,提高供水管理效率和水平。
综上所述,供水调研报告显示出该地区在供水设施、供水服务和供水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改进空间。
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高供水服务水平,健全供水管理制度,以改善供水情况,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供水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供水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供水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一) 随着**市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市城市系统供水压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这一情况**圣泉水务有限公司结合**现状和地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市城市供水压力现状**供水设施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到目前已形成生产能力6万m3/d,输配水管网总长118km(dn≥80mm),用水普及率98%,基本上满足了城市用水需要。
但按“城市给水系统应满足城市的水量、水质、水压及城市消防、安全给水的要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来衡量,还有较大差距。
当前市民反映最普遍也是制约**供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给水管网水压不足,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现有供水系统起点低,城市扩展后显得先天不足。
主要制水厂江北水厂是建市前按原县城总规选址、征用地和确定最终规模的,至今未能突破单水源、小水厂、以树枝状为主的供水管网,供水水压为低压制的格局。
供水范围原来主是要巴河两岸较平坦的低洼区(高位山坡地带尚未开发),且在上世纪80-90年代,城区多层建筑大部分都设有屋顶水箱和加压设备,对昼夜用水量和水压不均匀情况自行调节,所以江北水厂建成初期,供大于求,市民满意,政府高兴,很多潜在问题尚未显现。
撤县建市后,**总规几经修编,城市地位升级,供水范围迅速向下游及高位区扩展,且建筑层数普遍增加,小高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原有低压制的供水系统,就显得起点太低,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向中等城市的供水和安全性提高上的转变。
表现在: 1、应有多水源、多水厂及应急水源;2、低压制管网的中远端也应增设补压设施;3、城市呈梯级开发后,地形起伏变大,应采用分区、分压供水方式;4、重新合理布局生产、生活与消防合一的大的环状管网建设;5、小高层、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等等诸多问题日显突出,原有供水系统先天不足的缺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扩展后新出现的供用水矛盾。
2、管网建设滞后,供水系统未能全面配套。
供水调研报告

供水调研报告供水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供水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当前供水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我单位对某市的供水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涵盖了居民、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各个群体。
同时,我们还前往供水厂、水源地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供水问题。
三、调研结果1. 供水质量问题:调查显示,约有30%的居民对供水质量提出了较大的质疑,主要集中在水质是否达标、水味是否异味等方面。
2. 供水设施问题:有部分企事业单位反映供水设施老化严重、供水压力不稳定等问题,影响了工作效率。
3. 水资源保护问题:实地观察发现,供水厂周边的水源地多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这对供水质量和水资源持续性造成了威胁。
4. 管理问题:部分政府部门反映供水管网管理不足,存在管网老化、漏水率高等问题。
四、问题原因分析1. 投资不足:供水问题与投入密切相关,当前供水投资相对不足,导致供水设施建设和维护不到位。
2. 环境污染:水源地的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供水质量,需要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3. 管理不到位:供水管网管理问题暴露出政府管理力度不够、执法不严的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力度。
五、建议措施1. 增加投入:政府应加大对供水行业的投资力度,确保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2. 环境保护:政府应加强对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工作,严查污染源,保障供水质量。
3. 加强管理:政府应加强对供水管网的管理和维护,提高管网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减少漏水等损失。
六、结论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了当前供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供水问题能够得到逐步解决,为居民的生活提供更加可靠、安全的供水服务。
供水风险研判总结报告

供水风险研判总结报告根据我们对供水风险的研判,以下是我们的总结报告:1. 污染风险:供水系统受到污染的风险是非常严重的。
可能的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地下水污染等。
这些污染物可能对供水系统造成直接的危害,包括破坏水质、引发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污染源监测和控制措施,确保供水系统的水质安全。
2. 缺水风险: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的风险日益加剧。
供水系统可能面临供水不足的问题,导致居民和企业用水困难。
为了应对这一风险,我们需要优化水资源管理,包括提高供水系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居民和企业节约用水、探索替代水资源等措施。
3. 基础设施风险:供水系统的基础设施老化和不完善可能会带来潜在的风险。
漏水、管道破裂和设备故障等问题可能导致供水中断或质量下降。
为了减少这些风险,我们需要加强供水系统的维护和修复工作,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4. 自然灾害风险:地震、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可能对供水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这些灾害可能导致供水中断、水源污染或供水系统结构损坏。
为了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我们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加强供水系统的韧性和适应能力,以及改善供水系统的抗灾能力。
5. 社会经济风险:供水系统可能面临的社会经济风险包括居民支付能力不足、供水价格波动、供水不公平等问题。
这些风险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不满情绪,影响供水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公平合理的供水价格政策、提高供水系统的服务质量,以及加强社会参与和沟通。
综上所述,供水系统面临着多种风险,包括污染风险、缺水风险、基础设施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和社会经济风险。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和预防措施,确保供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水质安全。
城市供水调研报告

城市供水调研报告城市供水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委托,我于近期对城市供水状况进行了一次调研。
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一、供水厂情况经调查发现,目前供水厂的设施大部分处于良好状态。
供水能力充足,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需求。
供水厂迎合需求,引入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质标准。
供水厂工作人员配备齐全,有较高技术素质,能够保障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城市供水管网情况调研发现,城市供水管网存在一定的老化和漏水问题。
部分管段存在渗漏、裂缝,影响了供水的稳定和质量。
此外,部分区域的管道容量小,满足不了城市发展和居民用水的需求。
建议采取措施,加强对管网的维护与改造,提高供水管道的整体运行效率。
三、供水服务情况供水服务方面,调研显示供水公司在客户服务方面表现较好。
供水公司积极与用户沟通,及时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
但同时也发现用户对水费水价有一定的不满意度,建议供水公司在涨价时,充分考虑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尽量减小用户的生活负担。
四、水资源利用情况城市水资源有限,调研显示,城市供水系统对水资源的浪费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建议通过推广节水设备、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措施来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五、应急处理能力供水系统在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方面表现良好。
根据调研发现,供水公司采取了应急预案,建立了完善的紧急救援机制,能够在自然灾害、供水设施故障等突发情况下迅速响应,保障居民的正常用水。
六、发展建议根据调研结果,建议继续加大对城市供水系统的投入,改善供水管网的设施和管理,以确保供水系统的稳定。
此外,应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应进一步改善供水服务,减少用户的不满意度,提高服务质量。
以上是对城市供水状况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对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谢谢!此致敬礼。
供水管理的调研报告

供水管理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供水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水平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目前供水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改进供水管理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1.问卷调查:我们向市民、供水公司和相关部门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供水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2.实地访谈:我们走访了供水管理部门和水源地,与相关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详细了解了他们的工作情况和困难。
三、调研结果1.供水管理的现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市民对供水管理的满意度较高,但也有一些市民对供水质量和供水稳定性提出了质疑。
供水公司普遍感受到了来自市民的压力,他们认为供水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供水设施的更新换代相对滞后。
2.存在的主要问题:a.水源保护不力:部分供水公司管理水源地不力,导致水源污染,对供水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
b.销售环节漏水严重:供水管网老化严重,漏水率高。
供水公司需要加大对管网的维修和更新力度,减少漏水量。
c.供水调度不科学:供水公司的供水调度不科学,导致一些时段供水紧张,对供水稳定性产生了不利影响。
d.价格不合理:一些市民反映供水价格过高,而供水质量与价格不成正比。
四、改进建议1.加强水源管理:供水公司应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建立完善的水源保护制度,确保供水质量。
2.加大投入,改善供水设施:加大对供水管网的维修和更新投入,减少漏水量,提升供水质量和稳定性。
3.科学调度,提升供水服务水平:供水公司应引入先进的供水调度技术,根据供水需求制定科学的供水方案,确保供水稳定性。
4.合理定价,提高市民满意度:供水公司应根据供水成本和市场需求合理定价,确保供水价格与供水质量成正比。
五、结论本次调研发现,供水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但供水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思路。
通过加强水源管理、改善供水设施、科学调度和合理定价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供水管理水平,满足市民对优质供水的需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供水保障调研报告

供水保障调研报告供水保障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调查当地供水保障情况,了解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现状,探讨供水保障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通过拜访供水厂、与供水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实地考察供水设施和水源状况。
2.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了解居民对供水质量和供水服务的满意度。
三、调研结果结果显示,供水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 供水设施老化:部分供水设施年限较长,存在使用寿命即将到期的问题,需要加强设施更新和维护工作。
2. 水源保护不到位:某些地区的水源受到污染或过度开发的影响,亟需加强对水源的保护措施,并加大水源的开发力度。
3. 水质监测不足:虽然供水企业进行了水质监测,但部分地区仍存在监测不足的情况,需要加强监测力度,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安全标准。
4. 供水服务不规范:部分居民反映供水企业在供水服务方面存在不规范、不及时的情况,需要加强服务意识和提升服务水平。
四、调研建议基于以上结果,针对供水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 加快供水设施更新和维护工作,确保设施的良好运行状态。
2. 建立健全水源保护制度,加大水源保护力度,确保水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加强水质监测工作,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安全标准。
4. 加强供水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及时解决居民的供水问题。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供水保障工作的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只有加强设施更新和维护、加大水源保护力度、加强水质监测工作,并加强管理和监督,才能确保供水的安全和可靠,满足居民的需求。
供水保障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供水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实现供水保障的目标。
永交市供水问题研究报告

第一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设计第二节永交市供水问题研究第三节课程设计的目的第四节在学习供水水文地质学有关知识的根底上,通过阅读永交市水文地质图,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进展地下水资源评价、选择供水水源地及进展开采设计;以到达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节设计提纲及容要求第六节一、自然地理条件第七节1.地形:根据图中水文网的发育及所附剖面图上的地形变化分析本区地势特点及汇水条件.第八节2.水文:分析水文网的发育情况、水系发育与地形、岩性及构造的关系.利用水文站所测资料绘制河流流量历时曲线,根据曲线分析河流流量变化特点。
第九节3.气候:绘制该区气象要素曲线:分析降水及蒸发情况.第十节二、区域地质条件第十一节1.地层:分析各层的层序、岩性及分布规律.第十二节2.构造:分析区域构造特点、主要构造类型的展布规律及对地形和水文网的控制作用。
第十三节三、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第十四节1.地下水类型及埋藏分布规律:根据地层岩性、构造及钻孔、泉等资料划分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并分析各含水岩组的含水性及埋藏分布规律.第十五节2.地下水补给、径流情况与排泄方式,并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第十六节3.地下水化学特征,根据所附资料,总结本区地下水化学性质、水质类型及变化规律。
第十七节4.地下水动态:分别绘制14号孔,晋柏泉和兰村泉的水位或流量动态曲线,分析各曲线特点及影响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第十八节四、地下水资源评价第十九节1.地下水水质评价第二十节选择代表性水点分别按生活用水、工业锅炉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坪准进展评价,确定适宜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的含水层〔组〕及分布围。
第二十一节2.地下水水量评价第二十二节根据永交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按所划分的区域选择评价方案。
第二十三节(1)基岩山区地下水补给资料评价.第二十四节①根据水文站及泉的资料,计算基岩地区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径流模数;②根据径流模数计算地下水补给量;第二十五节③根据晋柏泉动态,采用相关分析法预测丰、平及枯水年的泉水流量;第二十六节〔2〕平原区地下水补给资源评价第二十七节①建立均衡方程式第二十八节②根据动态观测资料计算不同地区臃水入渗系数第二十九节③计算平原地区地下求补给量第三十节五、地下水开采设计第三十一节1.选择永交市供水水源地第三十二节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结果,选择永交市供水水源地(近期需水量为3万立方米/日,远期为5万立方米/日)。
供水研究报告

供水研究报告供水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于供水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以往的供水方式面临诸多问题,如用水量大、水质不佳等。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探索和研究新的供水方式和技术。
本报告将对供水研究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供水问题目前,供水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供水量不足。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供水量无法满足需求,尤其是在干旱季节。
这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其次,供水管网老化。
供水管网的老化使得水质不佳,甚至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此外,老旧的管网也容易发生破裂和泄漏,造成浪费和损失。
最后,供水方式不够灵活。
传统的供水方式以中心化供水为主,缺乏灵活性,无法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这导致了一些区域供水过剩,而另一些地区则供水不足。
三、供水研究和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供水研究涌现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
首先,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通过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分配水资源,提高供水效率。
这包括水资源的综合调度、水资源量化评价和系统优化等。
其次,管网改造和维护。
通过对供水管网的改造和维护,可以提高供水质量,减少损失。
现代化的管网采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具有耐用性和可靠性,能够更好地满足需求。
再次,分布式供水技术。
分布式供水技术将供水转移到更接近用户的地方,减少了输送损耗和浪费。
这种方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整,提高供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四、供水改进建议通过以上的供水研究和技术,可以提出以下的供水改进建议。
首先,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
水资源是有限的,必须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避免浪费和污染。
同时,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高供水效率。
其次,加大对供水设施的改造和维护投入。
供水管网的老化是造成供水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加大对供水设施的改造和维护投入,减少供水损失。
再次,推广分布式供水技术。
分布式供水可以提高供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减少供水压力。
供水专项调研报告

供水专项调研报告供水专项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对安全可靠的供水需求逐渐增加。
为了解决城市供水的问题,本次调研主要针对水源保护、供水质量、供水设施和供水安全等方面展开调查分析。
二、调研过程1. 调查对象本次调研对象包括供水公司、水利部门、居民、工业企业等。
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通过收集大量的统计数据以及参观实地供水设施来获取相关信息。
三、调研结果1. 水源保护大部分供水公司和水利部门充分认识到水源保护的重要性,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来保护水资源,包括禁止污染源进入水源保护区、加强监测和执法力度等。
2. 供水质量调查显示,供水质量普遍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供水公司和水利部门对水源进行了严格监测,并对水进行适当的处理,确保出厂水质量符合标准。
同时,供水公司还加强了管网管理,提高了供水质量。
3. 供水设施供水设施的完善是保障供水的重要保证。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城市供水设施基本完备,且逐步实现了智能化管理。
新建城区的供水设施更新迅速,不少老旧设施也得到了改造和升级。
4. 供水安全供水安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
供水公司通过加强设施维护、加强应急预案和培训,确保供水安全。
同时,对于供水设备和水质问题,居民和企业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如加强供水设备的维护保养、优化管网布局等。
四、问题与建议1.水源保护还需加强。
尽管已经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建议增加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2.管网老旧设施仍然存在。
部分城市的供水管网设施老化严重,存在水漏、水浸等问题。
建议加大对老旧管网的维修和改造力度,优化管网布局,提高供水效率。
3.水费政策需要合理调整。
部分居民和企业反映,目前的水费标准过高,增加了生活和生产成本。
建议根据不同地区和用户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水费,提高水费的透明度。
五、总结本次供水专项调研主要对水源保护、供水质量、供水设施和供水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供水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设计第二节永交市供水问题研究第三节课程设计的目的第四节在学习供水水文地质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永交市水文地质图,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选择供水水源地及进行开采设计;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节设计提纲及容要求第六节一、自然地理条件第七节1.地形:根据图中水文网的发育及所附剖面图上的地形变化分析本区地势特点及汇水条件.第八节2.水文:分析水文网的发育情况、水系发育与地形、岩性及构造的关系.利用水文站所测资料绘制河流流量历时曲线,根据曲线分析河流流量变化特点。
第九节3.气候:绘制该区气象要素曲线:分析降水及蒸发情况.第十节二、区域地质条件第十一节1.地层:分析各层的层序、岩性及分布规律.第十二节2.构造:分析区域构造特点、主要构造类型的展布规律及对地形和水文网的控制作用。
第十三节三、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第十四节1.地下水类型及埋藏分布规律:根据地层岩性、结构及钻孔、泉等资料划分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并分析各含水岩组的含水性及埋藏分布规律.第十五节2.地下水补给、径流情况与排泄方式,并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第十六节3.地下水化学特征,根据所附资料,总结本区地下水化学性质、水质类型及变化规律。
第十七节4.地下水动态:分别绘制14号孔,晋柏泉和兰村泉的水位或流量动态曲线,分析各曲线特点及影响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第十八节四、地下水资源评价第十九节1.地下水水质评价第二十节选择代表性水点分别按生活用水、工业锅炉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坪准进行评价,确定适宜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的含水层(组)及分布围。
第二十一节2.地下水水量评价第二十二节根据永交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按所划分的区域选择评价方案。
第二十三节(1)基岩山区地下水补给资料评价.第二十四节①根据水文站及泉的资料,计算基岩地区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径流模数;②根据径流模数计算地下水补给量;第二十五节③根据晋柏泉动态,采用相关分析法预测丰、平及枯水年的泉水流量;第二十六节(2)平原区地下水补给资源评价第二十七节①建立均衡方程式第二十八节②根据动态观测资料计算不同地区臃水入渗系数第二十九节③计算平原地区地下求补给量第三十节五、地下水开采设计第三十一节1.选择永交市供水水源地第三十二节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结果,选择永交市供水水源地(近期需水量为3万立方米/日,远期为5万立方米/日)。
第三十三节2.农田灌溉开采设计第三十四节枣阳河冲积平原需进行农田灌溉,耕地面积为2万亩,进行开采设计.第三十五节(1)计算单井开采量,按6英寸深井泵(按抽水量50立方米/时计),每年5、6、7三个月用水,每天开机16小时计算;第三十六节(2)根据灌区地下水补给量,计算开采井数;第三十七节(3)根据灌区面积计算开采井井距及确定布井方案;第三十八节⑷按开采强度法检验中心区水位降深是否符合要求。
第三十九节六、结论及建议第四十节分析所得结论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
目录第一章自然地理条件1第一节地形1第二节水文1第三节气候2第二章区域地质条件2第一节地层2第二节构造4第三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4第一节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划分4第二节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6第三节地下水化学特征7第四节地下水动态特征9第四章地下水资源评价10第一节水质评价10第二节水量评价11第五章地下水开采设计14第一节选择永交市供水水源地14第六章结论14第一章自然地理条件第四十一节第一节地形研究区位于永交市,地貌上研究区北西部以冲积平原为主,南东部以丘陵地带为主,有庙山、石屏峰,紫阳山等低山丘陵分布,与东湖、黄河等天然水系的交相呼应,形成了总体上南东高,北西低的的地形特征。
研究区平原地带的海拔高程在500~960m,丘陵地带峰顶海拔高程一般在890~1381m,海拔最高的为石屏峰(1381),最低位黄河(500)。
研究区水系分布密集,黄河在研究区西部呈南北走势,并有涞阳河、汾阳河两个支流位于两个地貌单元。
研究区北部有少量成因不明的黄土出露。
第四十二节第二节水文研究区的地表水资源十分丰富,河流湖泊在研究区纵横交错,主要的水系有黄河、涞阳河、汾阳河、东湖。
依据丘陵地貌划分的分水岭提供了天然的汇水条件,水系的总体流动方向为由南到北,由东向西,有丘陵到平原地带再集中汇入黄河。
区地下水的赋存于碳酸盐岩含水层中,赋存不均一,其中部分被第四系地层所覆盖。
在灰岩夹白云岩的地区以及构造活动强烈的区域: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岩溶水、裂隙水明显富集,地下水流动总体方向与地表水一致。
图1 河流泉流量历时曲线从水文站的观测资料上来看,兰村泉涞阳河与汾阳河流量季节性变化明显:7、8、9月份水量丰富,在8月份的水量最高,分别达到0.545m3/s、0.182m3/s、0.105m3/s,12、1、2月为枯水期。
第四十三节第三节气候研究区年平均降雨量为509.5mm,主要集中在6~9月,通常春夏多雨,秋冬少雨,日降雨量最大可达117.7mm,冬季降雨量少,时有干旱发生。
图2 气象要素随时间变化曲线一年中气温变化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25.2℃,冬季气温最低可达-3.9℃,年平均气温为11.8℃。
蒸发量在6月份达到最大,最大值为324.2mm,在十二月份的蒸发量为53.0mm,是全年中最小的,年均蒸发量为1866.6mm。
第二章区域地质条件第四十四节第一节地层研究区的地层横跨两个地貌单元,其中第四纪冲积、洪积物分布面积大,占总面积的45~50%,与下覆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丘陵地带出露的地层岩性由老到新分别为太古界片麻岩(Ar)、元古界砂岩及岩(Pt)、寒武系灰岩夹白云岩(∈)、下奥统灰岩夹白云岩(O1)、石炭系砂页岩夹煤层(C)、二叠系砂页岩夹煤层(P)、三叠系紫红色砂页岩(T)。
三叠系砂岩、二叠系砂页岩组成向斜核部地层。
由于构造活动和第四系覆盖的原因地层出露不全,没有泥盆统和志留统的地层,奥统的地层缺失中统和下统。
地层岩性分布简述如下:太古界片麻岩分布于研究区东部,且海拔较高,为基岩出露区。
元古界砂岩及岩沿分水岭分布,寒武系下奥系地层占研究区30%的面积,其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向。
二叠系、三叠系石炭系地层出露于庙山山顶一带,与下覆地层呈平行不整合的接触关系。
图3 永交市水文地质图第四十五节第二节构造研究区构造运动活跃,褶皱和断层方面均有发育。
在横弯褶皱作用下发育了以庙山为核部的向斜构造,在断层方面发育了一条NE-SW走向的覆盖研究区的大型正断层,正是该断裂的出现划分了两个不同的地貌单元,以及位于研究区南位一个NW-SE走向的逆断层。
1、褶皱庙山向斜:是研究区发育的规模最大,轴迹呈向NE向延伸较远的开阔褶皱。
该向斜核部由三叠系紫红色砂页岩,向斜两翼地层由二叠系砂页岩、石炭系砂页岩夹灰岩、下奥统灰岩夹白云岩、寒武系灰岩及页岩、元古界砂岩及岩组成。
岩层相向倾斜,南翼产状为330°∠30°,北翼被第四系堆积物覆盖,近核部岩层倾角较缓,在15°~25°。
褶皱发育改变了原始的局面,形成了高低不平的地形地貌,为地表水由南向北的汇集提供了地形条件,地层的倾斜、岩层破碎情况也改变了地下通道的发育条件,从而控制和影响了地下水流的方向。
2、断层本区域的断层是在褶皱形成之后发育的,有影响整个研究区的大型正断层,也有影响局部的小规模逆断层。
两断层相交,且正断层发育晚于逆断层。
正断层:发育于三叠系地层形成后,其标志有地层缺失,两个不同的地貌单元相连。
断层发育是造成南东高,北西低的根本原因,决定了研究区地表水汇集后的流动方向。
在断裂带上有泉出露,分别是兰村的溢流下降泉和晋柏的侵蚀上升泉。
逆断层:发育于研究区一角,切割向斜的转折端,在该断层处发育西冶接触下降泉。
第三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第四十六节第一节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划分研究区拥有平原、丘陵两种地貌特征,位于东南分水岭之。
研究区有基岩出露,如位于分水岭处的太古界片麻岩,以及庙山山顶处的三叠系紫红色砂页岩,二叠系砂页岩、石炭系页岩。
研究区还有碳酸盐岩地层,且分布面积较大。
在研究区有大面积第四系堆积物覆盖,堆积物为全新统冲积层,全新统湖积层,上更新统洪积层,上更新统冲积层,中更新统冲积层,这些洪积物、湖积物,冲积物的松散结构为地下水赋存提供了空间。
研究区的地下水类型按含水介质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根据其埋藏条件又可将岩溶水分为覆盖型岩溶水和裸露型岩溶水。
岩溶水和孔隙水为该研究区的主要地下水类型,个地下水含水层富水特性及埋藏分布规律如下:1 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水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大断裂构造以北,黄河以东地区,呈片状分布于河流冲积物和山前洪积物中,主要含水介质岩性为砂层、砂砾岩、亚粘土等。
根据钻孔资料来看,含水层的厚度在15-30m之间,渗透系数较小(8-20m/日),综合给水度不高(0.09-0.32)。
上更新统洪积物(Q3pl)的顶部,2号钻孔所在位置,堆积物颗粒粗大,含粘土亚粘土等给水度较低的成分少,所以给水度大。
粗大颗粒直接出露地表或仅覆盖薄土层,,有利于吸收降雨及汇流的地表水,主要为该孔隙潜水含水层的补给区,水位最高。
此处岩层透水性好,地形坡度较大,水文交替快速,故矿化度较低,为0.404。
涞阳岸,从洪积物到冲积物在汇入河谷地带,水位逐渐降低,矿化度依次升高。
2.1 裸露型岩溶水该地区的主要岩性为灰岩夹白云岩,含水岩组的岩溶发育,富水性极不均一。
由于向斜构造的发育,碳酸盐岩的水沿分布不均构造裂隙化学溶蚀,发育裂隙,溶洞,溶蚀通道等,岩溶水沿这裂隙溶洞岩溶通道流过,绕过庙山从三个方向汇聚起来,在正断层处,以泉的形式流出。
该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补给区沿分水岭附近,流经灰岩白云岩地区,矿化度逐渐变大,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Na,在断层处以泉的形式排泄出,兰村泉年均流量为0.449m3/s。
2.2 覆盖型岩溶水由于地层岩性的差异,所含碳酸盐岩成分的不同,岩溶现象发育的差异性更为明显,富水性更加不均一,下奥系的富水性大,而寒武系的富水性小。
向斜构造的南翼从O1-∈的地层均为该覆盖型岩溶含水层的补给区,该含水层贯通性的岩溶管道发育情况不强烈,所以晋柏泉的泉流量明显小于裸露新岩溶覆盖岩溶水的排泄量,多年均流量为0.182 m3/s。
3 基岩裂隙水在研究区基岩裂隙水分布较少,仅在分水岭附近和庙山山顶处有泉出露,且泉流量均不大,庙山上两个下降泉的流量为0.001 m3/s和0.0005 m3/s。
地下水分布水裂隙发育程度不同而定,石平峰和庙南面的裂隙发育较好,富水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