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满江红赏析300字_0

合集下载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秋瑾(1871年-1907年),清末民主女性活动家。

她的音容笑貌,嫣然一笑,便能吸引人眼球。

但她不仅仅是美丽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她的家国情怀,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推动了她一生的奋斗事业。

秋瑾曾经写下许多反清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满江红》。

《满江红》原文塞上黄沙百战地,天下谋定而后动。

战士神舟去长安,万里长征人未还。

更闻坠泪辞九重,剑外忽传收蓟北。

都下文武昭红霄,祖宗遗诏训后人:中华思――千载一时――终忍泪下沾衣!《满江红》译文地势险峻的边疆上,黄沙漫天飞舞,百战不殆。

天下事宜谋定然后作为,士兵们乘着神舟踏上去长安的征途,千里长记,人们盼他们无论胜败都快快归来。

可是后来我们听见了战士哭泣的声音,哭泣着要告别九重天,他们忽然接到了收复蓟北的消息。

都下的文官武将,他们清楚它们的责任是什么:为了凝聚祖宗辈出的梦想,为了满足后代的心愿,他们必须不断地思考往事,思考未来!中华民族啊,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在此刻,我们要忍住悲伤,把我们梦中想过的圆梦变为现实吧!《满江红》赏析秋瑾的《满江红》感性地表达了自己对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悠久传统的千年的感情认同,深深地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情感。

她用精巧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充分地表现出了中国民族的忧患与衷肠。

文章充满爆发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动人的倾向性。

诗歌第一句“塞上黄沙百战地,天下谋定而后动。

”,语气庄重,是对中国传统智慧的回归,饱含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抗击奴隶主、封建主、帝国主义一切侵略者的革命传统和民族奋斗精神。

第二句“战士神舟去长安,万里长征人未还。

”,突显出了中国人的理性与阅历。

在这里,长征是用理性的方式来表现人的历程。

长征本身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体现了对未来的无限信任与期望。

第三句“更闻坠泪辞九重,剑外忽传收蓟北。

”,深表对民族深情厚爱。

秋瑾通过耐心的讲述,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强烈的动情态度。

第四句“都下文武昭红霄,祖宗遗诏训后人:中华思――千载一时――终忍泪下沾衣!”则余音袅袅。

秋瑾的形象在满江红中的表现与意义

秋瑾的形象在满江红中的表现与意义

秋瑾的形象在满江红中的表现与意义秋瑾的形象在《满江红》中的表现与意义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革命家,她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而《满江红》是一首歌曲,通过歌词的描绘,展现了秋瑾飒爽英姿,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及对民族解放的执着追求。

本文将探讨秋瑾在《满江红》中的形象表现与意义。

一、秋瑾的形象表现1. 刚毅坚定:秋瑾作为一位女性革命家,具备勇毅的品质。

歌词中的“她握紧了拳头”、“她砸碎了镜子”等片段,展示了秋瑾拥有坚定的意志和与时代抗争的决心。

2. 细腻温婉:秋瑾不仅有着坚毅的一面,还具备温婉细腻的特点。

歌词中的“她握满了花朵”、“她眼中有我,眼中有国”等描述,透露出秋瑾对人民的爱与关怀。

3. 推动社会变革:秋瑾不满于封建社会的压迫和剥削,积极参与了辛亥革命,为推翻满清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歌词中的“她只手撕破了长城”、“她梦爬上巅峰,梦到了蓝天”等描绘,展现了秋瑾的奋发图强和对社会变革的追求。

二、秋瑾形象在《满江红》中的意义1. 唤醒历史记忆:秋瑾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她是中国近代史上女性解放运动的代表之一。

通过歌曲《满江红》中对秋瑾形象的描绘,可以唤起人们对这位杰出女性的记忆,让她的事迹得以重现和传承。

2. 塑造革命典范:秋瑾作为一位积极参与革命运动的革命家,她的形象成为人们追求革命精神的楷模。

《满江红》通过突出秋瑾的形象,使她成为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3. 引发思考与反思:通过对秋瑾形象的描绘,《满江红》将人们的思维引向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

秋瑾代表了中国近代史上众多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女性,她的形象激励着人们对历史的深思与反思,进而思考今日的社会环境与发展。

四、结语通过对秋瑾的形象在《满江红》中的表现与意义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她作为一位女性革命家,不仅以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勇气赢得了人们的敬佩,同时也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满江红》赏析(精选5篇)

《满江红》赏析(精选5篇)

《满江红》赏析(精选5篇)《满江红》赏析篇1《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⑴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

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⑵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⑶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⑷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⑸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⑹等闲:轻易,随便。

⑺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⑻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⑼朝天阙:朝见皇帝。

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译文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

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

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

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

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

壮志同仇俄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

我要从头再来重新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参考赏析创作背景第一种说法: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

第二种说法: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

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

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

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第三种说法:《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参考解读岳飞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鉴赏及译文参考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鉴赏及译文参考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鉴赏及译文参考《满江红·小住京华》是由秋瑾所创作的,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满江红·小住京华》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满江红·小住京华》近现代: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一作:独思浙,蛾眉一作:娥眉)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俗子一作:俗夫,磨折一作:折磨)《满江红·小住京华》译文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满江红·小住京华》注释满江红:词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

徒,空,徒然。

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

殊,还,仍然。

未,不。

屑,顾惜,介意。

烈:刚正,不轻易屈服。

秋瑾《满江红》赏析

秋瑾《满江红》赏析

秋瑾《满江红》赏析秋瑾是我国近代优秀的民主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前驱。

自费留学日本,踊跃参加反对清代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联盟会,创立《白话报》,倡导男女平权。

下边为你整理了秋瑾《满江红》赏析,希望能帮到你!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周歌残终破楚①,八年风味独思浙②。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 算一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怀谁识我英豪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哪处觅知己,青衫湿!秋瑾 (1875-1907),浙江绍兴人,别署鉴湖女侠。

自费留学日本,踊跃参加反对清代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联盟会。

归国后创立《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收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刚毅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说明】①四周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打破家庭牢笼。

②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

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1)满江红:詞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2)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小住,临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3)四周歌残终破楚:列强迫近,中国前程危殆。

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周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4)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幻想着故土浙江的风味。

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成婚,到作詞时恰巧八年。

徒,空,陡然。

(5)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6)殊未屑:仍旧不放在心上。

殊,还,仍旧。

未,不。

屑,顾惜,介怀。

(7)烈:刚直,不轻易折服。

(8)因人常热:为他人而每每激动。

热,激动。

(9)末路:路程的终点,比喻失落落魄或没有前程的境地。

(10)莽:广大。

(11)青衫湿:失落悲伤。

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

秋瑾《满江红》赏析(多名作家)

秋瑾《满江红》赏析(多名作家)

秋瑾《满江红》赏析(多名作家)导读: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诗歌鉴赏及译文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诗歌鉴赏及译文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诗歌鉴赏及译文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满江红·小住京华》近现代: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一作:独思浙,蛾眉一作:娥眉)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俗子一作:俗夫,磨折一作:折磨)《满江红·小住京华》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满江红·小住京华》注释满江红:词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

徒,空,徒然。

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译⽂及赏析 1、满江红·⼩住京华-【作者简介】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命志⼠,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称“鉴湖⼥侠”,笔名秋千,曾⽤笔名⽩萍,祖籍浙江⼭阴(今绍兴),⽣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平等,常以花⽊兰、秦良⽟⾃喻,性豪侠,习⽂练武,曾⾃费东渡⽇本留学。

积极投⾝⾰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6⽇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15⽇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

秋瑾出⽣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王⼦芳。

王⼦芳,名⼦芳,字廷钧,是⼀个暴发户的浮荡⼦弟。

1898年前后王⼦芳⽤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化,并在当时的⾰命形势影响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独⽴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芳发⽣冲突,从家出⾛,寓居北京⾩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冲破家庭牢笼,投⾝⾰命,不久即东渡⽇本留学。

这⾸《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不得男⼉列,⼼却⽐男⼉烈。

”这年秋瑾三⼗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扮男装,东渡⽇本,去追求另样的⼈⽣,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向⾰命道路前⼣的苦闷彷徨和雄⼼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住京华原⽂ ⼩住京华,早⼜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歌残终破楚,⼋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不得,男⼉列;⼼却⽐,男⼉烈!算平⽣肝胆,因⼈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满江红》诗词赏析

《满江红》诗词赏析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注释】
①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④娥眉:漂亮的女人,美女。指作者当时的贵妇人身份。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致秋誉章书》),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首先写中秋佳节暂住北京的情景,菊花盛开,秋色明净。“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愁苦的心理。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要冲破家庭牢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并不过分。“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应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作者却寓居客栈,不免有“人比黄花瘦”的冷落之感。但想到八年奴仆不如的生活,而今破楚自立,又不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喜悦之情。把陶渊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秋瑾满江红赏析300字(精选五篇)

秋瑾满江红赏析300字(精选五篇)

秋瑾满江红赏析300字(精选五篇)第一篇:秋瑾满江红赏析300字秋瑾的这首《满江红》词,一方面写出自己挣脱家庭束缚,另一方面表现自己胸怀保家卫国的志向,又恐知音难觅的担忧,即便无奈为“峨眉”,也有着一颗强大的“男儿心”,崇高的志向指引着她,即便有所顾虑也坚定的摆脱世俗,走向革命路的决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瑾满江红赏析300字,欢迎阅读。

篇一:秋瑾满江红赏析300字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

“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

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

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

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

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

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篇二:秋瑾满江红赏析300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紧接着表明她是一个“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的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她为了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竟遭丈夫的辱打,不由她不发出“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样的浩叹!本来她还想得到丈夫的谅解,志同道合,做一番事业的。

《满江红》秋瑾句子赏析

《满江红》秋瑾句子赏析

《满江红》秋瑾句子赏析第一篇:《满江红》秋瑾句子赏析导语:《满江红》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作于1903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满江红》秋瑾句子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赏析这首词的上部分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是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

“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下部分写词人自己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

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

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

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

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

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满江红秋瑾原文及其赏析

满江红秋瑾原文及其赏析

满江红秋瑾原文及其赏析该词作于1903年。

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满江红秋瑾原文及其赏析,我们来看看。

第一:满江红·小住京华- 作者简介秋瑾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第二: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瑾满江红赏析300字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

“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

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

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

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

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

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紧接着表明她是一个“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的富有感
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她为了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竟遭丈夫的辱打,不由她不发出“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样的浩叹!本来她还想得到丈夫的谅解,志同道合,做一番事业的。

但这一打,却打醒了她的痴梦,她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封建囚笼的生活,于是她下决心于1904年春,离开了共同生活8年的丈夫,把儿女送回绍兴她娘家母亲照养,她自己只身独自东渡日本,在日本她结识了陈天华等进步人士,并参加了同盟会,得到孙中山的器重,后来派她回国策动推翻满清封建王朝的革命工作。

她和安庆徐锡林等人共谋武装*动,不幸失败,惨遭满清政府的逮捕杀害,死时年仅33岁,她是我国辛亥革命最杰出的一位女革命家。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
雄的本色。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