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十篇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6f071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8.png)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十篇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付出足够的努力,事情自然会有结果。
【故事】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最后他终于成为一名着名诗人。
【相关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中国谚语。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相关出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磨针溪地址:在眉州象耳山下主要涉及:人物世传李太白2、释义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坚持不懈,再难的事也能够成功。
3、出处<原文>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
”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
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李白)路过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为什么在磨铁杵),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4cb76ce7e21af45b207a837.png)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传说李白年轻时学没有功,缺乏毅力。
一天,他读了一半书,他不耐烦了:这么厚的书,什么时候能读啊!过了一会儿,干脆把书扔出去玩。
李白在奔跑,突然听到砰的一声,砰的一声,一声响。
谁在磨东西?他寻找他的声音,看见一个奶奶坐在一个小长凳上,瞄准磨石,用力磨一根铁棒。
李白的好奇心被勾搭上了。
他蹲下来,双手放在下巴上,看了一会。
奶奶不理他,但被吸收了。
李白不自禁问: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
磨针。
老奶奶头也不拾。
磨针?李白更奇,这么厚的铁棒能磨成针?奶奶这个刚抬头说:孩子,铁棒再粗,忍不住我天天磨!只要我不断磨,那么厚铁棒也可以磨成刺绣针。
李白听了,心里像打开了两扇窗:是的,只要有毅力,那么困难的事情就能做到成功。
他转过身跑回家,拿起他扔在地上的书,专心地读。
经过长期的学习,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李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的意思
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
他的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绚(xuàn)丽夺目的明珠。
天才出于勤奋。
李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跟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
人的天资不完全一样,有的聪明一些,有的迟钝一些,但学业上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精选7篇)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bfa47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2.png)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精选7篇)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篇1铁杵磨成针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
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但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
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
”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
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
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
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
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最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这句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成语】:铁杵磨成针【拼音】:tiěchǔmóchéngzhēn【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
将铁棒磨成细针。
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篇2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
将铁棒磨成细针。
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来源: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铁杵成针的简短故事
![铁杵成针的简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7fe8f3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8.png)
铁杵成针铁杵成针的简短故事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大诗人。
据传,他小时候读书很不刻苦,学习成绩也不够好。
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他,要他刻苦学习,他 总是说:“读书学习太难了,我不行啊! 后来,他就干脆弃学了。
然而,就在李白弃学回家的路上,碰见一位姓武的老奶奶。
这位老奶奶正蹲在小溪边,拿着一根铁杵在石头上磨着。
李白好奇地走过去问这位老奶奶:“奶奶,您磨这铁杵干吗?”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
”李白一听,便哈哈大笑起来,说:“奶奶,您这不是开玩笑吧? ”李白以为这位老奶奶是同他逗乐玩,但心里又有些疑惑,便继续说:“这么粗的一根大铁杵,要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这能行吗?” 老奶奶却没有笑,而是严肃地对李白说:“怎么不行?只要坚持不断地磨下去,就能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功到自然成嘛!”李白听了老奶奶的话、反复琢磨这:是呀,功到自然成!老奶奶竟然能将一根粗粗的铁杵磨成绣花针,我学习中的那点困难又有什么理由克服不了呢?”他一边往家中走一边思忖。
走着走着,他突然掉转屁股,一口气跑回了学校。
他回到学校后,找到老师,说:“我错了,老师,我要继续学习。
”老师听了特别高兴,摸着李白的头说:“这就对了!”打这以后,老师对李白更加关心了。
李白从此,学习特别用功。
每当他遇到困难时,“铁杵磨针”的事就浮现在他脑子里。
由于李白苦学不懈,终干成了杰出的大诗人。
“铁杵成针”即从这个故事里来。
杵:春米或捶衣用的棒。
意思是:将铁杵磨成细针。
比喻只要有恒心告努力,就必有成果。
亦作:“铁杵磨针”或“磨杵成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谚语也来自这个故事。
例:做事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就会有成果。
这就是古人说的“铁杵成针”的道理。
铁杵成针的故事
![铁杵成针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3eb0f0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8.png)
铁杵成针的故事铁杵成针的故事铁杵成针的故事1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李白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李白的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小李杜则是李商隐、杜牧)。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铁杵成针的典故:有一天,李白在做功课,外面来了一群小朋友,李白想:“反正做不完,出去玩一会儿再说。
”于是,他就从窗户爬出去了。
师父发现了,叹息道:“哎,孺子怎么不可教也!尽管聪明,一点就通,可惜心不在学习上面啊。
”于是,有一位师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练武的时间到了,李白依旧心不在焉。
趁师父不注意,李白朝伙伴们做了一个鬼脸,伙伴们忍不住笑起来了,师父见了,一掌就把李白打倒在地,不容李白解释,师父就撵走了这恨铁不成钢的徒弟。
李白想:“我也不想学,师父也不喜欢我,算了回家。
”伙伴们都在挽留他,你一句我一句,可是李白两耳如同生锈根本听不进去,眼睁睁地看着李白收拾行李走了。
其实这一切都在师父的安排之中。
师父把这一切的后果都交给了一个老奶奶去处理了。
李白在回家的路上,口渴了,看到前面有个亭子,就绕进去了,问:“老奶奶,可不可以给我一碗水喝。
”老奶奶说:“可以,在桌上。
”李白这时发现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杵。
天生的好奇心让李白停住了脚步,就上前问:“老奶奶,您为什么要磨铁杵?”老奶奶答到:“我想要一枚针。
”李白就更不明白了,铁杵那么粗,针那么细,这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啊!李白问老奶奶:“值得吗?”老奶奶答道:“当你把铁杵磨成针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了。
”李白的好奇心来了,说:“能给我磨一下吗?”老奶奶答道:“你这细皮嫩肉的恐怕做不了!”李白气匆匆地走了,当他走到门口时,老奶奶又说到:“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李白顿了一下,琢磨了一下这句话,懂得了老奶奶的用意。
这时,师父也正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
铁杵磨成针典故
![铁杵磨成针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0f4bfac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7.png)
铁杵磨成针典故
摘要:
1.典故背景
2.典故内容
3.寓意及启示
4.实际应用
正文:
【典故背景】
铁杵磨成针是一则古老的中国典故,源于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散文家韩愈的《进学解》。
这篇文章通过寓言的形式,表达了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典故内容】
故事讲述了一个老妇人,用铁杵磨成绣花针的过程。
开始时,铁杵非常粗大,老妇人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磨。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磨了三年,最终将铁杵磨成了一根细小的绣花针。
【寓意及启示】
这个典故的寓意是: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不断努力,才能最终实现我们的目标。
【实际应用】
铁杵磨成针的典故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在学习上,我们要有
“水滴石穿”的精神,不断积累知识,才能取得好成绩;在工作上,我们要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事业的成功。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71d6ec327d3240c8547ef0a.png)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李白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年轻的时候很聪明,但他不喜欢读书。
他经常不上学,却偷偷跑出去玩。
一天,李白趁老师不注意,跑出学校,在街上闲逛。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人们都很暖和。
李白想:“这么好的天气,我们应该多玩玩,享受阳光。
整天在家里看书多无聊啊?”
后来,李白来到一条小河边。
突然,他看见一个白发的老妇人用铁棒在石头上磨。
李白很好奇,就走过去问:“奶奶,你在干什么?”老太婆回答说:“我想绣,但是家里没有绣花针,我就把这个铁杵磨成绣花针。
”等老太婆说完,低下头继续磨针。
李白听了这话以后大吃一惊,“铁杵这么粗,怎么可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却说: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只要我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老婆婆的这番话,让李白很惭愧,他恍然大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不也应该如此吗?
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便跑回学校,翻开书本,从此认真学习,再也不逃学了。
从表面上看,这个成语是值得称赞的。
但仔细想想,把铁杵磨成绣花针,显然不是浪费吗?这不仅是浪费铁杵,更是浪费宝贵的时间,何况对一个老太太来说?毅力是有价值和重要的。
但我们也要注意“效率”。
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d72116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1.png)
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故事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故事你听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关于坚持的名言警句吗?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传说李白小的时候学习不用功,缺乏毅力。
有一天,他读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了:这么厚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过了一会儿,干脆把书一扔,溜出门玩儿去了。
李白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嚓,嚓的声音。
这是谁在磨东西呢?他寻着声音走去,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对准磨刀石,正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
李白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
他蹲下来,两只手支着下巴,傻看了好一阵。
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
李自忍不住了,问道: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磨针。
老奶奶头也不拾。
磨针?李白更加奇怪了,这么粗一根铁棒能磨成针?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孩子,铁棒再粗,禁不住我天天磨呀!只要我不间断地磨下去,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
李白听了,心里象打开了两扇窗户:对呀,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他转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致志地读起来。
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他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
后来,李白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的意思: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
他的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绚(xuàn)丽夺目的.明珠。
天才出于勤奋。
李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跟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
人的天资不完全一样,有的聪明一些,有的迟钝一些,但学业上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铁杵磨成针的原文:李白少读书①,未成②,弃去③。
道逢老妪磨杵④。
白问其故⑤。
曰:欲作针⑥。
自感其言⑦,遂卒业⑧。
《潜确类书》铁杵磨成针的注释:①少(shào)少年时候。
②未成没有完成。
③弃抛弃。
④老妪(yù)年老的女人。
杵(chǔ)棒。
这里指铁棒。
⑤故原因,缘故。
⑥欲想要。
⑦感其言被她的话所感动。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2bbd3e826fff705cc170ad7.png)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一):铁杵磨成针铁杵磨针的故事视频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
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但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
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
”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
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
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
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
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最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这句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成语】:铁杵磨成针【拼音】:tiěchǔmóchéngzhēn【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
将铁棒磨成细针。
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二):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
将铁棒磨成细针。
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来源: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成语铁杵成针典故
![成语铁杵成针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427079a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0.png)
成语铁杵成针典故成语典故大家都知道吧,那成语都有哪些典故呢?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成语铁杵成针的典故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成语铁杵成针意思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成语铁杵成针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成语铁杵成针造句1.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 铁杵磨成针,经过五年的刻苦学习,他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4.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我们肯下功夫,没有办不到的事。
5. 我们常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6. 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通过了九级考试,真是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7.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所以,我想要我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学得好。
8.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谁都知道,可轮到自己头上,能否耐得住寂寞往往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9. 滴水穿石;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0.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11.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建议楼主在进行口型练习的同时也练一下"腹式呼吸法"!12. 有了时间和忍耐,桑叶也能变织锦。
铁杵成针的寓言故事
![铁杵成针的寓言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c52224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7.png)
铁杵成针的寓言故事
铁杵成针的寓言故事如下:
从前,有个叫李铁杵的人,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
他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磨一根铁杵,但是他总是不能像针一样细。
他为此感到非常苦恼,于是他去找一位老巫师寻求帮助。
老巫师告诉他:“你需要坚持不懈地磨那根铁杵,直到它变得足够细,这样才能磨成针。
”
李铁杵听了老巫师的话,便开始磨铁杵。
他每天都坚持磨,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
他磨了很久很久,但是铁杵还是没有变得很细。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问他:“你每天都在磨那根铁杵,但它为什么没有变得更细呢?”
李铁杵回答说:“我一直在努力,但是我始终找不到正确的方法。
”
老人告诉他:“当你磨铁杵的时候,你需要记住三件事:第一,你需要有耐心;第二,你需要有决心;第三,你需要有恒心。
如果你能够坚持磨铁杵,它早晚会磨成针。
”
李铁杵听了老人的话,恍然大悟。
他明白了自己的问题,也开始懂得了坚持的重要性。
他继续磨铁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那根铁杵终于变得非常细,就像一根针一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耐心、决心和恒心,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9ac7c1f3968011ca30091cf.png)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一):铁杵磨成针铁杵磨针的故事视频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
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但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
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
”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
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
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
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
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最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这句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成语】:铁杵磨成针【拼音】:tiěchǔmóchéngzhēn【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
将铁棒磨成细针。
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二):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
将铁棒磨成细针。
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90abcda1a37f111f1855bcc.png)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本文是关于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传说李白小的时候学习不用功,缺乏毅力。
有一天,他读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了:“这么厚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过了一会儿,干脆把书一扔,溜出门玩儿去了。
李白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嚓,嚓”的声音。
”这是谁在磨东西呢?”他寻着声音走去,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对准磨刀石,正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
李白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
他蹲下来,两只手支着下巴,傻看了好一阵。
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
李自忍不住了,问道:“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磨针。
”老奶奶头也不拾。
“磨针?”李白更加奇怪了,“这么粗一根铁棒能磨成针?”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孩子,铁棒再粗,禁不住我天天磨呀!只要我不间断地磨下去,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
”李白听了,心里象打开了两扇窗户:“对呀,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他转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致志地读起来。
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他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
后来,李白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的意思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
他的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绚(xuàn)丽夺目的明珠。
天才出于勤奋。
李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跟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
人的天资不完全一样,有的聪明一些,有的迟钝一些,但学业上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天下第一松】岩石的缝隙里掉进一些松树种子,后来成活了八株小松树。
土地贫瘠,山风暴虐,八株小松树艰难地生长着。
三年后,一个农夫上山,看到了小松树,想把它们移回去,栽在房前屋后。
他只刨了五棵,因为另外三棵太瘦小,怕移回去活不过来,就没有要。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原文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675cee0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1.png)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原文
从前,有一个很穷的人家,家里连一根针都没有。
他妈妈对他说,“儿子,我们家真的一针都没有,你能不能去找一根针?”儿子答应了,他来到山上,找到了一根铁杵。
他把铁杵拿回家,对妈妈说,“妈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根针!”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她说,“好儿子,你一定能成功!”于是,儿子就开始了磨杵成针的工作。
他每天早上拿起磨刀,用力地磨着铁杵。
有人看到他这样做,都觉得他是在做无用功。
但是,儿子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他只是默默地磨着铁杵。
他磨啊磨,一天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终于,铁杵慢慢地被磨成了一根针。
儿子拿着这根针去找他妈妈,妈妈看到了非常高兴,她说,“好儿子,你真的把铁杵磨成了一根针!”儿子笑着说,“妈妈,我知道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把铁杵磨成针。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就像儿子磨铁杵成针一样,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只要相信自己,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正如磨铁杵成针一样,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因此,我们要学会坚持不懈,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我们要相信自己,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就像磨铁杵成针的故事一样,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a718b7576eeaeaad0f33037.png)
本文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因读书不顺,弃学了。
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
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
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
”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
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
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
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
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每天的学习都特别用功。
后来,他博览群书,勤奋苦读,终于有了一番成就。
他二十多岁起,为了增长见识,到各地游历。
他不仅到过长安、洛阳、金陵、江都许多大城,还到过洞庭、庐山、会稽等许多名山胜地。
由于他见识广博,加上才智过人,因此,他在诗歌写作上有了杰出的成就。
后世的人们因为他在诗歌方面的杰出成就,都称他为“诗仙”。
这句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铁杵成针》的故事
![《铁杵成针》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cf6707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d.png)
《铁杵成针》的故事
《铁杵成针》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老婆婆为了磨出一根绣花针,坚持不懈地用铁杵在石头上磨成针的过程。
这个故事传承至今,是因为它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只要有毅力和恒心,就可以克服任何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故事中的主人公老婆婆是一个贫穷的老人,她没有足够的钱购买针线,于是她决定用铁杵磨成一根针。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老婆婆每天清晨起床,拿着铁杵在石头上不停地磨,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她从不放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毅力和恒心。
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我们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耐心,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果遇到困难,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而是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除了这个故事的主题外,它还表达了一个更深的意义,即“铁杵成针”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磨练。
磨针需要很长时间,需要耐心和毅力,这与成功的过程非常相似。
只有在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坚持后,我们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因此,这个故事对我们有很强的启示作用,激励我们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并在长时间的磨练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磨成针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磨成针铁杵磨成针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c219dc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0.png)
磨成针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相传李白小时候不爱上学,喜欢四处游荡。
一天,他趁着晨读的时间跑出来,到深山里抓野兔。
可一不小心就迷路了。
慌乱间,忽然听到有打磨声传来,他急忙跑过去便发现一位老奶奶在打磨着什么。
“老奶奶,您在打磨什么呀?”李白好奇地走近。
“打磨一根可以缝衣服的绣花针”老奶奶说着,手上的工作也没有停。
“绣花针?”李白看了看足足有手臂那么粗的铁棒,惊讶地吐了吐舌头。
“那您要磨多长时间呀”“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每一天我都有所进步。
终有一天这看似粗粗的铁棒也会成为一根锋利的绣花针。
”老奶奶笑眯眯地说道。
李白听完老奶奶的话默默地回家了。
在之后的岁月里他也不逃学了。
最后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诗人。
铁杵磨成针这个成语故事
![铁杵磨成针这个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81f003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9.png)
铁杵磨成针这个成语故事
铁杵磨成针,这个中国最古老的谚语,以它来形容珍惜时间,一点一滴,也可以取得
成功。
相传,两千多年前,有个叫郑国公的人,他处处谋取利益,结节游说。
有一次,他来
到一个小乡村,听说这个村庄有一位年轻的手艺人吴大夫,他能制作一些优质的羊毛和锤
子钉子等,因此蜚声全国,深受各地欢迎。
郑公想起他以前在府上,为君主做大量的宫廷刺绣,想借此机会讨论宫廷刺绣的复杂
技法,因此便送礼物到吴家请求见面。
吴大夫把郑公请求的礼物当作平常对待,一点也没有放在心上。
郑公一听,便很不高兴,语重心长地责备他:“你怎能处处地谋取利益,却冷淡的对待我的好意!”
吴大夫冷静的望着郑公,轻略一笑,去到屋角拿来一只自行磨出的铁针:“有时间,
就要用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自从我高年级开始,我用这只铁杵每天磨细了一点,慢慢
的把它磨成了针”。
郑公知道自己言多必失,深感蒙受,彻底理解了“铁杵磨成针”这句成语,心转而增
进友情。
从此,郑公言行变得温和谦和,而吴大夫也因“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而声名大噪,他所创造的作品显赫着他的恒心和宝贵的技艺,令人尊敬。
智者安以坚忍,毅之既极须修其学。
这个古老的谚语说明了只有坚持不懈,铁杵就能
磨成针的道理。
每个人都要在生活中坚守这一原则,充分把握时间,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成语讲故事铁杵成针
![成语讲故事铁杵成针](https://img.taocdn.com/s3/m/355765a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f.png)
成语讲故事铁杵成针
铁杵磨成针的成语典故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形容坚持不懈,努力迎难而上,最终获得成功。
故事概述:
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陈光蕊的女子,她在一个贫苦的家庭长大。
由于家境贫寒,她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但她心灵手巧,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
陈光蕊的家里有一根很大的铁杵,她每天都会花上数小时,用石头在铁杵上磨来磨去。
尽管别人对她的行为感到费解,但她却默默地坚持下去。
有一天,一位过路的老者对陈光蕊说:“你这样磨铁杵,究竟图谋何事?”陈光蕊答道:“我要磨这铁杵成为一根针。
”
老者听后摇摇头,觉得陈光蕊是在做无谓之事,因为铁杵怎么可能磨成针呢?
然而,陈光蕊并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她依然每天坚持不懈地磨着铁杵。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铁杵逐渐在磨砺中变得尖锐。
经过多年的努力,陈光蕊终于成功地将那根坚硬的铁杵磨成了一根锋利的针。
她的毅力和坚持成为了一个传奇,人们从这个故事中领悟到了“铁杵成针”的深刻
哲理。
这个成语寓意着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即便任务艰巨似铁杵,也可以通过毅力和耐心最终实现。
铁杵成针成语故事
![铁杵成针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d1ce70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8.png)
铁杵成针成语故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叫李白,他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常常逃学。
有一天,李白又没去上学。
他在街上闲逛。
他对自己说:“天气这么好,整天在家里看书真无聊!”走着走着,李白看到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粗粗的铁棍子。
李白走过去问:“老太太,你在干什么?”老婆婆拾起头笑着回答:“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一根绣花针”“绣花针?”李白又问:“这是用来缝制衣服的绣花针吗?”“当然是啦!”“铁条这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李白不解地问。
老婆婆反问李白:“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铁棒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李白为老妇人的话感到羞愧。
手是他再也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后来,人们经常用铁杵进针来形容,只要你有毅力,只要你愿意努力,你就会成功。
一、教学目标1.学习故事中的生词,理解故事的内容2.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成语故事“杵成针”,理解成语的表层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程:1、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便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背诵下我们积累的成语。
)学生们开始背诵“纸牌”这个成语。
(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积累更多的成语。
我希望学生们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精神。
)3、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严肃,有的机智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有趣的成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铁杵成针。
(板书课题:铁杵成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去观看。
4.展示阅读技巧,并按姓名阅读要求(二)、学习成语“铁杵成针”1.享受这个故事2、小组讨论交流一旦你读完这个故事,请把它告诉我们的同学3、汇报① 这个故事是关于什么的?②李白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又是什么事情使他改变了对学习的态度?你对他了解吗?(指名背李白的诗,出示李白的资料的课件)③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铁杵成针”这个成语的意思呢?铁杵是什么意思?(学生说了之后,看课件,黑板成语意思是:把铁杵磨成细针,意思是只要你有毅力,努力工作,你就会有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有一个著名的大诗人叫李白,在他小的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为此,他的母亲没少训斥他。
有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闲逛着,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大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很奇怪地问:“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每天的学习都特别用功。
后来,他博览群书,勤奋苦读,终于有了一番成就。
他二十多岁起,为了增长见识,到各地游历。
他不仅到过长安、洛阳、金陵、江都许多大城,还到过洞庭、庐山、会稽等许多名山胜地。
由于他见识广博,加上才智过人,因此,他在诗歌写作上有了杰出的成就。
后世的人们因为他在诗歌方面的杰出成就,都称他为“诗仙”。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从表面上看,这个成语是褒义的。
但仔细想想,将一个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这不明显是浪费吗?既浪费了一根铁杵,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何况对于一个老太太来说?持之以恒的毅力固然可贵,重要。
但也要注重一个“效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