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三五”发展新理念之共享:共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课后测试
•1、根据我国国情,在继续增加公共服务的同时,要改变国家现代基本公共服务()性供给的局面。
(6.67 分)A均衡歧视C分散D统一正确答案:B•2、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呈现明显的高龄少子特征,适龄人口生育意愿明显()。
(6.67 分)A平稳B升高减低D波动正确答案:C•3、()实验室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载体。
(6.67 分)A政府国家C地方D企业正确答案:B•4、“十三五”规划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6.67 分)AB绿色C开放共享正确答案:D•5、“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6.67 分)A劳动效率B劳动人口劳动报酬D劳动技能正确答案:C•6、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能力上。
(6.67 分)创新B改革C发展D法治正确答案:A•7、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6.67 分)创新B改革CD法治正确答案:A•8、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以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
现行标准下,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有()。
(6.67 分)A700万B7000万C万5000万正确答案:B•9、“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阶段。
(6.67 分)决胜B中间C关键D以上皆是正确答案:A多选题•1、根据“十三五”规划,缩小收入差距具体有()做法。
(6.67 分)A扶低B扩中C调高D正确答案:A B C D•2、中国现行民生制度存在的问题有()。
(6.67 分)A碎片化B公平性C可持续D无法确定正确答案:A B C•3、“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发展理念包括()等。
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课件六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课件六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课件六、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既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的重要考察内容。
而时政热点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中学生来说更应该关注。
本次课件将介绍最新的六个时政热点,围绕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主题展开。
二、背景介绍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生活,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力求实现共同富裕。
2. 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 区域协调发展为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致力于促进各地区均衡发展。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旨在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5. 环境治理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家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6. 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提高生产力、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三、时政热点解析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的历史阶段的总任务。
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中,应着力解决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把实现乡村振兴同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产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进步。
3. 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为了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通过加强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间资源要素流动,推动地区间协同发展。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适应供给侧发展的新特点,通过淘汰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专题六 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备时政热点专题解读与押题预测
享的新发展理念 ③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让人民群众平均共享发展成果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甘肃省自2022年7月1日起,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甘肃省60周岁以上的330多万城乡居民可按月领取中央财政补贴的基础养
老金。甘肃省此举说明(
4.“建成全世界最大、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有什么现 实意义? (1)有利于人民群众及时就医,保障生命健康。 (2)有利于人民群众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 (3)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4)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5.请你就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1)继续深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努力推进医疗公平。 (2)加大对乡村医疗单位的扶持,共享优质医疗服务。 (3)加大医保政策宣传,鼓励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保就保。 (4)简化工作手续,提高异地就医和住院费用报销工作效率。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5%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
式,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居世界前列。这说明( )
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彻底改变了生活方式,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④到203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繁荣
富强 A.①②
√B.①③
高频热点二 揭露骗局套路 防范涉老诈骗
2021年7月21日,《人民日报》专版报道:从提供“养老服务”到投 资“养老项目”、从销售“养老产品”到宣称“以房养老”、从代办 “养老保险”到开展“养老帮扶”……这些案件暴露出针对老年人群 体的诈骗套路,严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 骗专项行动正在深入开展,各地公检法单位依法快侦快破快审一批影响 大、关注度高的典型案件。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锋绘2019年第6(下)期122㊀㊀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陈㊀洪(中共重庆市武隆区委党校,重庆408500)摘㊀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结40年来的发展经验,其中一点就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 十四个坚持 之一,为推进新时代民生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关键词:民生发展;坚持方针1㊀为什么要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1.1㊀是我们党性质宗旨的具体体现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就是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民生方面取得一系列开创性成就,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㊁幸福感㊁安全感,正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1.2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须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虽然当前民生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许多短板和弱项.只有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切实解决好民生领域的各种现实难题,补齐这些短板,才能提高人民的认可程度,进而更好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也能充分激发大家共创美好生活的热情斗志,汇聚形成共筑小康梦的磅礴力量.1.3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不仅使民生与社会治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而且也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如果不能及时回应群众利益诉求,有效解决各种民生问题,营造形成公平的社会环境,群众就会有意见㊁就会有怨气.只有从源头上通过做好民生工作来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才能更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㊀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逻辑关系2.1㊀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以发展为基础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的物质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建立在稳固的经济基础和现实的国力财力之上,必须有一定的财力㊁物力㊁人力来支撑和保证,必须通过发展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来实现.我国经过长期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民收入超8000美元,财政收入㊁居民收入都在稳步增长,这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2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和重要的衡量标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根本的内涵和要义,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为发展就是为了惠民生,发展就是为了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就是为了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3㊀抓民生也是抓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目的,是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同时保障和改善民生本身就可以促发展.辩证地看,抓发展就要抓民生,抓民生也是抓发展.两者相辅相成㊁互为补充㊁良性循环.保障和改善民生,能有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调动人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又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㊁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发展㊁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内生动力.3㊀怎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3.1㊀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 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他明确要求,民生工作要抓重点,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一是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二是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三是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㊁更有序;四是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是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3.2㊀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而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一项长期㊁系统㊁艰巨㊁复杂的工程,必须通盘考量与协调解决.尽力而为就是在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下,守住民生底线,尽心尽力为之.同时,又要量力而行.民生改善有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㊁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善民生不能脱离这个最大实际提出过高目标,要吸取一些国家过度福利化和过度承诺导致影响民生的教训.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所遇到的问题,应当通过发展的手段加以解决,在发展中解决矛盾,在解决矛盾中得到发展.3.3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但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居住在艰苦边远地区,处于深度贫困状态.距离2020年还有不到1年时间,中国能否兑现承诺,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因此,要坚持精准扶贫㊁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一是要解决好 扶持谁 的问题;二是要解决好 谁来扶 的问题;三是要解决好 怎么扶 的问题;四是要解决好 如何退 的问题.3.4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实现公平正义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既要做大 蛋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公平正义的物质基础;也要分好 蛋糕 ,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各项制度,完善社会政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十三五”发展新理念之共享:共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时
1. ()是“十三五”规划期间,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的问题。
√A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B 依法治国C 反腐败建设D 无法确定正确答案: A2. 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呈现明显的高龄少子特征,适龄人口生育意愿明显()。
√A 平稳B 升高C 减低D 波动正确答案: C3. ()实验室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载体。
√A 政府B 国家C 地方D 企业正确答案: B4. “十三五”规划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A 协调B 绿色C 开放D 共享正确答案: D5. “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A 劳动效率B 劳动人口C 劳动报酬D 劳动技能正确答案: C6. 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A 创新B 改革C 发展D 法治正确答案: A7.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以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
现行标准下,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有()。
×A 700万B 7000万C 500万D 5000万正确答案: B8. 现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公共产品的需要与公共产品()之间的矛盾。
√A 供给B 总量C 生产目标D 使用量正确答案: A多选题9. 中国现行民生制度存在的问题有()。
√A 碎片化B 公平性C 可持续D 无法确定正确答案: A B C10. 改善民生共享发展的基本原则有()。
×A 坚守底线B 突出重点C 完善制度D 引导预期正确答案: A B C D11. “十三五”规划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联动。
√A 医院B 医疗C 医保D 医药正确答案: B C D判断题12. “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心得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摘要:一、引言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1.关系国家长治久安2.关系社会公平正义3.关系人民幸福生活三、我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2.提高全民健康水平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4.推进脱贫攻坚战5.促进就业和创业四、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义1.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3.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五、结论正文:一、引言民生问题始终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本文将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我国在此方面的举措以及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1.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只有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国家才能实现繁荣昌盛。
2.关系社会公平正义。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发展的成果应该由全体人民共享,我们要努力缩小贫富差距,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国家发展的红利。
3.关系人民幸福生活。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提升人民幸福生活指数的关键。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得到满足。
三、我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我国近年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教育政策,努力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
2.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健康是人民生活幸福的基础。
我国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是民生福祉的保障线。
我国不断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努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需求。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
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帮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赢得人民群众广泛支持和拥护,夺取了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摆脱贫困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组织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重整山河,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施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持续推动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这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党的根本宗旨,充分彰显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和方式。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1. 引言1.1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民生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构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社会格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障和改善民生可以有效增强国家的社会稳定。
民生是国家的基础,只有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民的权益,才能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过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助于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只有人民的生活得到保障和改善,社会才会充满活力,人民才有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工作和创造中去。
通过加强民生改善,激发人民的创造力和活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只有充分认识到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1.2 政府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责任政府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责任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和服务者,政府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责任。
在现代社会,政府的责任不仅仅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更需要注重民生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结合。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教育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础。
政府应该制定教育政策,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升民众受教育的机会和水平。
政府应该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提高医疗水平,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降低医疗费用,让人民享有健康的权利。
政府还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民生条件。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更多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提高民众生活的质量和便利度。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W+时政试题任你刷,精准、面广、新鲜。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A.幼有所育
B.劳有所得
C.学有所教
D.病有所医
参考答案:ABCD
【解析】: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来源:365时事政治网。
365时事政治网,让您时政不再丢分。
加入会员,给我们更好服务您的机会,就是给您增加上岸的保障。
学时政,就上365时事政治网。
丹东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在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方案的通知-丹政发
丹东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在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方案的通知-丹政发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丹东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1.08•【字号】丹政发〔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丹东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在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方案的通知丹政发〔2024〕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关于在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丹东市人民政府2024年1月8日关于在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施意见》精神,在实施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丹东实践中奋力实现民生保障新突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振兴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努力把丹东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美丽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市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扎实成效,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城市更加美丽文明,幸福宜居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意蕴解析
2.1 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
出,“剩下的总产品中的其他部分是 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把这部分进行 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第一, 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和 现代社会比起来,这一部分将会立即 极为显著地缩减,并将随着新社会的 发展而日益减少。第二,用来满足共 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 和现代社会比起来,这一部分将会立 即显著地增加,并将随着新社会的发 展而日益增加。第三,为丧失劳动能 力的人等设立基金,总之,就是现在 属 于 所 谓 官 办 济 贫 事 业 的 部 分。”[1]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不仅指明了 社会保障的救济群体,也指出了社会 保障的本质是通过对剩余产品的分配 增加救济群体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 获得感。 2.2 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我 国 自 古 就 有 将“ 民 生 ” 与“ 国 计”相联系的思想。《尚书》指出,“民 惟邦本,本固邦宁。”智者先贤认为保 障和改善民生与国家的长治久安紧密联 系,民生是治国理政的核心内容之一。 但是,中国古代的“民生”内涵是有局 限性的。东汉典籍《说文解字》中将“民” 解读为“民,众萌也。”其中,对“萌” 的释义为“各种草木的芽。”古代封建
3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 理论意蕴
3.1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发
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 发展的根本目的。”马克思在《德意志 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 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 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 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 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而且,这是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 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 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2] 社会的进步是历史,要推动社会进步就 要改善群众的生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 我国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的底线依据。 只有托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基本需要 的底,即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 社会才能稳定,改革发展才具备民意基 础。正如列宁同志指出,“在人民群众 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 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 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 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 散架。”[3] 3.2 民生改善为推动经济提供发展动力
2018版毛概 五位一体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2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
—
如果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的期 待,不能让群众得到实际利益, 这样的发展就失去意义,也不可 能持续。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语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 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 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实现更高质量 和更充分就业
健全社会保 障体系建设
优先发展 教育事业
收入分配 更合理更有序
实施健康 中国战略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2.1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
1 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2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树立法治思维强化道德约束觃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劤力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劥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不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共共享享目标目标共共建建基础基础共共治治关键关键使社会治理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丌断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并福感安全感树立大社会观大治理观打造全民参不的开放治理体系突出制度和体系建设在社会治理格局中的基础性戓略性地位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治理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维稳与维权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正确理解和处理好维稳与维权的关系维权是维稳的基础维稳的实质是维权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如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如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省第十次党代会指出,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必须以实现人民富裕幸福为根本目标,更好地为各族人民谋福祉。
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民生政府。
这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必然要求。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基本职责,坚持实施民生工程,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注重发展民生经济,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主要投向,加大民生投入。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取向,完善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一、民生及其意义民生是什么?“民生”就是老百姓的基本生计,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孙中山先生对民生有过精辟的解释,他认为“民生就是人们的生活—社会的生活,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是政治的中心,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现代社会,民生更多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
因而,民生问题不仅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之需要。
“得民心者得天下,重民生者安天下”是亘古未变的真理,“百姓需求为大,民生之事无小”。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民众拥护,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重视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
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必须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与实惠,必须大幅度地改善民生,才能巩固执政基础。
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的目的绝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改善民生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对拉动内需具有重要影响。
事实一再证明,中低收入群体是边际消费倾向最高的群体,一个收入结构合理的社会是内需拉动力最强的社会,而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的社会是内需拉动力最弱的社会。
浅谈如何坚持党建引领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150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是我国共产党发展的核心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党校老师应重视党建的引领,努力做好党建工作,重视“两个坚持、三个注重”,促使工作与新时代发展背景相符合,进一步提升民生水平,保障民生生活[1]。
在进行党建工作时,党校老师还要努力抓住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能帮就帮,坚持尽力但有保证量力而行,一件一件解决民生问题,始终坚持底线思想,重视弱势群体的慰问,始终坚持共治共建共享,尽职、尽责、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牢记使命,通过党建加强业务能力首先,需强化组织建设。
党校老师应不断完善和健全工作机制,将党建主体责任也纳入绩效考核中,不断提升党员的业务工作,促使其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
同时,党校老师还需积极分析建党工作的任务与形式,努力做到业务与党建工作“一体抓、双落实”,全面保障民生的生活。
其次,不断加强宣传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党校老师应合理应用信息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多元化宣传,线上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网等,实时更新惠民政策,积极宣传党建工作和党的政治理念,让基层群众正确认识党建政策,促使其积极配合工作。
线下则包括讲座宣传、宣传册分发等,并鼓励党员职工和群众参与,让群众获得更多民主保障。
二、完善机制的同时优化服务党建工作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本”的核心宗旨,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围绕其服务需求,便民利民,才能全面推动民生发展,保障群众利益[2]。
首先,可以制定一体化的服务机制,通过互联网了解党员职工和群众基础的真实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党建工作计划,优化服务,带领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通过走访努力了解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人民的生活问题,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分好蛋糕,保障民生利益。
三、始终坚持在发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转变,我国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着“以经济为中心”的理念。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与此我们也要认识到,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区和群体的民生保障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所在。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只有在发展中不断改善民生,才能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的责任。
政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应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让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共享更多发展成果。
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本民生保障。
财政是政府的主要收入和支出渠道,政府应该增加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民生需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民生的重要保障。
应该加大对贫困人口、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确保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积极推动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均等化。
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投入,提高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地区间的差距,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加均等的公共服务。
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扶贫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帮扶力度,精准施策,确保他们能够早日脱贫致富。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创新和改革,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提高民生保障的实效性。
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也标志着民生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提升到了崭新高度。
宝鸡审慎把握现阶段民生发展特征,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及时调整工作重心,进一步探索民生改善的新理念、新机制和新路径。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随着宝鸡经济形势深刻变化、全面改革持续深化、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诸多新趋势新特征,必须站在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民生工作的重大意义。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民生保障托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宝鸡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工业城市,经过“十二五”发展,经济总量和质量取得长足进步,但经济结构仍不合理,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较慢,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
而经济下行压力越是持续加大,“民生标杆”越要不断拉高,只有统筹安排好民生保障,把基本民生保住,把底线兜住,才能充分发挥民生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有效释放和扩大消费需求,为宝鸡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民生任务的落实越来越紧迫。
从宝鸡目前的情况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最难啃的骨头、最紧迫的任务就在民生领域。
宝鸡还有33.1万农村贫困人口、19万低保人群、0.74万五保人群,实现到2017年整体脱贫,不让一户家庭受困、不让一个群众受穷的目标,任务重、时间紧。
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不仅是民生任务,更是政治任务。
城镇化发展到了关键时刻,民生改善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近年来,宝鸡围绕“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目标,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全市“一主三副一带两翼”市域空间布局已经形成,五级城镇体系初具规模,64万农民进城落户,城镇化率预计达到49%。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分读后感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分读后感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人们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的丰富和生活的便利,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能够保障和改善民生。
而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个人角度出发,就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共享个人的心得体会。
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1. 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
通过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2.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仅是眼前利益的追求,更是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只有让每个人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3. 促进经济繁荣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可以激发人民的消费需求,推动经济的繁荣。
只有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才能形成良好的消费市场,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
三、个人心得体会在我的个人成长和观察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
我所身处的社会,政府通过不断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使得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教育、养老等权益,从而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为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从身边的人们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这一点。
在经济不断增长的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政府不断加大对民生工作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改善教育医疗条件等,使得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这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刺激了消费需求,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四、回顾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
这不仅是为了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也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经济的繁荣。
个人的成长和观察也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将继续关注并支持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执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持在共同奋斗中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方针
坚持在共同奋斗中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方针在我国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复杂的国内发展局面,我国提出了坚持在共同奋斗中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方针。
这一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坚持在共同奋斗中发展的重要意义1.1 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坚持在共同奋斗中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因为在共同奋斗中,能够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国家合力,更好地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宏伟目标。
1.2 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共同奋斗实现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扩大社会财富总量,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标之一。
1.3 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在共同奋斗中发展,能够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因为在共同奋斗中,能够凝聚起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利益,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坚实基础。
二、坚持在共同奋斗中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2.1 促进社会公平在共同奋斗中改善民生,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
因为只有让每个人都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2.2 提高民生水平通过共同奋斗改善民生,能够更好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为民生改善是我国的初心所在,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2.3 增强人民获得感共同奋斗中改善民生,能够更好地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因为只有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发展的成果,才能够更好地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坚持在共同奋斗中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方针,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法宝,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只有坚持这一方针,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也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我们也要认识到,坚持这一方针需要长期艰苦奋斗,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践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共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摘要:“十一五”期间,临沧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在各级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所以,还应从多方面努力,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键词:民生成就;存在问题;改善措施
从2007年开始,临沧市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云南省关于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要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认真组织实施了民生工程,通过连续四年实施民生工程,人民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民生工程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我市改善民生的成效
1.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临沧市各级劳动部门围绕鼓励创业促就业,大力发展“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强化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监督管理等重点工作,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让就业再就业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2.社会保障事业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41.3亿元,惠及224万人(次)。
发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
险、生育保险等各类保险资金13.8亿元。
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连续6年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建立了高龄老人补贴制度,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切实得到保障。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率达71.4%。
3.教育事业基本实现均衡发展
(1)学前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2)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和巩固。
(3)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
(4)高等教育稳步发展。
4.医疗卫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0年,全市参合人数达188.5万人,参合率达96.2%,筹资标准从2003年的人均30元提高到14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由5000元提高到30000元。
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49607.64万元,累计减免补偿参合农民医药费1059.26万人次、39570.06万元,基金使用率为79.77%,个人最高补偿达8.2万元。
卫生应急处突能力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有序有效处置了11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人数和死亡率较“十五”期间分别下降48.94%和79.27%。
2005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近7亿元。
加强市、县、乡、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装备,新建或改扩建581个医疗卫生机构。
5.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临沧市不断探索和创新困难群体救助办法,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让每一个困难群众都能及时得到党和政
府的关心、帮助,促进社会和谐。
先后2次调整和公布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保障标准,做到了城乡低保“阳光救助”、农村五保生活有保障、城乡医疗救助顺民意、临时救助得民心。
自2007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以来,经过4次扩大保障覆盖面后,至2011年,全市有农村低保对象36万人。
与2007年相比,净增17万人;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的工作要求,保障人数从2008年的4.61万人增加到现在的4.8万人。
6.人居环境日益改善
“十一五”以来,我市确立了“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组织实施了“七彩云南·秘境临沧保护行动”,围绕“把临沧建成绿色园林大市”和“构建和谐新临沧”的战略目标,全面开展了以解决流域、区域和城镇环境问题为重点的污染防治工作;淘汰了一批技术落后、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企业,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另外,以“和谐平安、宜居家园”为主题,以“旧城、旧村、旧房、旧校舍”改造四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新家园行动计划得到了扎实推进。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民生问题
近年来,我市民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是: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全市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不均衡是制约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最主要因素,从全市就业总量上说,劳动力供大于求矛盾仍然存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失业人员数量持续上升。
失
地农民由于观念差异、自身素质等原因,就业十分困难;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日益增多;部队退役人员逐年增加。
今后几年,全市新增劳动力每年将在2万人左右,新开发的就业岗位难以满足失业人员的增长需求,就业压力还会持续增大。
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三、改善民生的建议及措施
1.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把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作为改善民生的核心任务,通过调整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持续扩大经济总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创业,大力发展微型企业,促进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提高城乡居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落实国家和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调节城乡收入分配,保护城乡居民利益;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2.积极促进就业
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完善和落实鼓励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
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
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坚持适度超前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做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扶持民办教育,协调各类教育发展和资源整合,
促进均衡发展。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促进公平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继续抓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被征地农民、农民工社会保障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工作,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加强工伤保险制度建设,积极推进生育保险制度,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5.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科学合理地布局和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继续推进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级医疗卫生机构重点项目建设,扶持中医、民族医药加快发展。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启动国门医院和口岸医院建设。
(作者单位云南省双江县第一完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