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明清文学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06元明清文学分解

06元明清文学分解

11/10/2018
《汉宫秋》
• 汉元帝性情孤僻多疑,任用宦官石显为中书令。石显与五鹿充宗及宫 廷画师毛延寿等谄媚小人把持朝政,狼狈为奸,建议在全国采选美女 入宫。秭归美女王嫱,天生丽质,被征选入宫。毛延寿色欲熏心,想 趁机占为己有,遭王嫱拒绝。毛延寿怀恨在心,故意将王嫱的图形画 得丑陋不堪。因而王嫱入宫三年,无缘得见君王之面。汉元帝偶与王 嫱相遇,惊为天人,遂生爱意。这才知道,毛延寿索贿不成竟然将王 嫱图丑。盛怒之下,元帝下旨查抄毛府。毛延寿在同党的帮助下,逃 出长安,投奔匈奴。而后,毛延寿挑动呼韩邪单于,大举内侵,向汉 朝廷所要王嫱做匈奴阏氏。匈奴军队直逼长安,朝廷上下,一片恐惧。 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敢主动请缨,反以女性败国为由,众口一词, 把责任全推到王嫱身上。王嫱为国家大计着想,勉强上路,可她心中 不愿离开故土,在随匈奴使者来到胡汉交界黑江边时,投江自尽,以 全忠贞。

那风风流流的姐姐,似这等女子,张珙死也得着了。
11/10/2018
散曲
•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进入戏剧的唱词,是戏曲,或称剧 曲;另一种是散曲,或称为"清曲"、"今乐府"。就是元代 的流行歌曲。 • 散曲的兴起和词的衰退几乎是同时的。金元时期,起源于 北方,故而散曲又称北曲。它包括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 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主要形式。散曲从结构上可分为:小 令,中调,长调。 • 散曲没有动作、宾白,只供清唱吟咏用。 • 套曲如《一枝花· 不伏老》,含四支曲子。 • 雎景臣《高祖还乡》
• •
11/10/2018
西厢记-张生见红娘
• [红出科][末迎红娘祗揖科]小娘子拜揖![红云]先生万福! [末云]小娘子莫非莺莺小姐的侍妾么?[红云]我便是,何 劳先生动问?[末云]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 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 妻……。[红云]谁问你来?[末云]敢问小姐常出来么? [红怒云]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 也。”君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道不得个“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元明清文学思潮流变过程

元明清文学思潮流变过程

元明清文学思潮流变过程
元明清文学思潮流变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元代文学思潮流变:
元代文学斥候以散曲为主,鲁迅称之为“似骗子之呼声不断,而又似叹息之悲凉哀怨。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元白话小说的创作兴起。

白话小说的主要特点是语言质朴流畅,讲求故事性和情感深度,以满足人们在生活中对普通故事的需求为主。

同时,兴起的传奇小说和戏曲深受人们喜爱,并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明代文学思潮流变:
明代文学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文学的规范化、文学的繁荣、文学的民主化,形成了文学变革的基础。

其主要特点是注重形式规范化、推崇现实主义、强调人性的问题等。

3、清代文学思潮流变:
清代文学思潮流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文学从“思想起主导”到“事物起主导”,即从文人主题和文人情调转向了文化大众主题和文化大众情感;二是文学走向了“实用主义”,即强调文学的实际意义和教化作用,这也是文学在清代
的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以上是元明清文学思潮流变过程的简要介绍。

在这几个时期中,文学表现形式和主体内容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文学的需求和要求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和阅读,也对后来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最后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文学的大众化和通俗化,而促成文学普及的则是戏曲与小说,戏曲和小说取代诗文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

一、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自1234年蒙古帝国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1368年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义军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止,其间约133年。

和前代文学相比,元代文学中最突出的成就在戏曲方面,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

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则相对衰微。

(一)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文学最为突出的成就首推元杂剧,元杂剧是在原有戏曲基础上的突破、创新与发展。

我国的戏剧,其起源、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先秦歌舞,汉魏百戏,唐参军戏,发展到宋代院本,金之诸宫调表演要素日臻完善。

发展到金末元初,戏曲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找到了适合于表演故事的载体,并与舞蹈,说唱,伎艺,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戏剧,作一门独立的艺术,脱颖而出。

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家创作活动最兴盛的年代是元世祖至元到元成宗元贞、大德时期。

这时期产生了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他的杂剧《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压迫和反侵略的思想倾向。

同时期的王实甫、康进之、马致远、白朴等作家也为我们留下许多优秀的作品。

他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斗争。

后期是从大德以后直到元朝灭亡,这时期杂剧中心逐渐南移,虽然也产生过郑光祖等著名剧作家,但杂剧已日趋衰微,脱离现实和宣扬封建道德的倾向日益严重。

(二)元散曲元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的新的诗歌样式。

曲作为新依声填词;但用韵不像词那样严格,平仄自由,通常是一曲一韵,并且句句押韵且一韵到底,同时,它在定句、定字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适当地增加字数,这些所增之字,称为“衬词”。

元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

元明清文学

元明清文学

六、元明清文学1﹑元代文学(1234 —1368)元朝统一中国后疆域比汉、唐时代更为广阔,这种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

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为元代文学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

但另一方面元代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非常突出,蒙古统治对汉人实行高压政策,元代文人地位空前的低下,科举形同虚设,杜绝了许多知识分子的进身之路,将文人们逼进普通平民的生活,而且他们只能用一种非严肃的文学形式等来反映社会。

元曲就是这个时候突出的代表。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分别代表元代叙事性文学与抒情性文学的最高成就。

元杂剧是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作的。

当时姓名可考的元代作家80多人,作品500余种,可谓英才辈出,硕果累累。

因此可以说元代是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期。

从杂剧创作的发展看,大抵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大抵是指从金朝灭亡至元成宗大德年间。

这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

此期创作成就突出,大都(今北京)是前期杂剧创作的中心,剧作家也主要是北方人。

出现了一大批成就卓著的名家和一系列深刻反映时代、社会本质矛盾,表现人民的反抗精神的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的作品,作品思想性、艺术性并重。

关汉卿是中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的领袖。

他一生创作了60余种杂剧,保存至今的有18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如《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

被称为杂剧之冠的《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剧本批判了封建礼教对男女自由爱情的摧残,鼓舞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主而抗争,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元前期的杂剧作家还有马致远、白朴,纪君祥、石君宝等。

他们创作出了《李逵负荆》、《墙头马上》、《汉宫秋》、《赵氏孤儿》、《秋胡戏妻》等优秀的剧作。

元杂剧的后期,是指从大德以后至元朝灭亡。

这是元杂剧由鼎盛逐步走向衰微的时期。

后期杂剧创作的中心由大都南移到临安(今杭州),其中重要作家多是流寓在南方的文人,也有部分作家是南方人。

古代文学史 元明清

古代文学史 元明清

元代文学元代文学绪论元代历史:1279(1271)——1368元代文学:1234——1368元代文学概述1、叙事文学(俗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戏曲、小说得到长足发展。

2、抒情文学(雅文学)诗、词、散文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并有新变。

元曲:元杂剧散曲元代戏曲:南戏元杂剧元杂剧繁荣的原因1、城市经济及通俗文艺的发展繁荣与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商业化,成为元杂剧繁盛的物质文化土壤。

2、剧作家队伍的形成及杂剧创作活动的高度自觉,是元杂剧迅速进入繁盛阶段的根本保证。

3、才人作家与杂剧艺人的联袂结合,是元杂剧进入繁盛阶段的重要条件。

4、元代社会稳定、思想宽松局面为杂剧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5、从戏剧史的角度看,元杂剧的兴盛是杂剧自身发展成熟的必然结果。

戏曲的起源与形成(1)原始歌舞与俳优优孟衣冠(2)汉魏百戏角抵戏《东海黄公》(3)隋唐戏弄《拨头》《大面》《踏摇娘》参军戏(参军—苍鹘)(5)诸宫调①代言体叙事方式的出现②北曲联套体的确立。

代言体:即叙述描写是剧中人以第一人称展开,而不是作者的第三人称叙述。

王国维对“戏曲”的定义“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王国维《戏曲考原》)“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元杂剧的分期据钟嗣成《录鬼簿》分两期说与三期说。

两期说:以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作为分界线,前期繁荣,后期衰落。

前期以大都(北京)为中心。

后期以杭州为中心。

元杂剧的流派以关汉卿、石君宝、康进之、高文秀为代表的本色派,以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代表的文采派。

元杂剧衰落原因研究综述(一)社会原因:杂剧创作中心的南移,北曲方言曲调不适应南方观众要求。

(二)政治原因(1)思想控制严密(2)士子地位的变化,使得作家缺乏前期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3)明初杂剧的宫廷化(三)艺术原因(1)艺术内容的蜕化,宣扬封建思想的内容增多(2)审美观念的变迁(文人情趣取代民间本色)(3)艺术形式的僵死➀形式的凝固➁语言的雕琢➂唱腔的僵化➃剧曲的散套化➄“北曲不谐南耳”(4)新兴南戏的竞争。

《元明清文学》课件

《元明清文学》课件

明代戏曲
总结词
繁荣发展,影响深远
详细描述
明代戏曲在继承元代杂剧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南戏为主的多种戏曲形式,如传奇、杂剧等。这些戏曲作品题材广 泛,风格多样,语言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们在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对后世的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小说
总结词
通俗易懂,影响广泛
深远的影响。
04
清代文学
清代戏曲
总结词
地方戏曲的繁荣
清代戏曲在继承前代戏曲传统的基础上,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
清代地方戏曲蓬勃发展,如京剧、昆曲、 秦腔等,这些戏曲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特 色和民族风格。
剧目内容的丰富
艺术形式的创新
清代戏曲在内容上涵盖了历史故事、民间 传说、社会现实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多元面貌。
元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影响 ,如《一千零一夜》等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翻译与改编
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学家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了翻译和改编,如《 古兰经》的翻译和《圣经》的改编等。
借鉴与创新
元明清文学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进行了借鉴和创新,如小说、戏曲 等形式的发展和变革。
详细描述
明代小说以章回体形式为主,题材广泛,包括历史、传奇、志怪、言情等。这些小说语言通俗易懂, 情节曲折离奇,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作品更是成 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诗歌
总结词
清新自然,风格多样
详细描述
明代诗歌在唐宋元三朝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七言、五言为主的诗歌形式。这些诗歌作品 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风格,也有婉约柔情的风格。明代著名的诗人有杨慎、杨维 桢、高启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

元明清文学

元明清文学
第六篇 元明清文学
一、元明清代文学概说
1. 时间:1279年 –1840年 2. 社会背景:元 明 清 • 社会稳定,经济发达,文化受到严格的控制,与外 国交流频繁 • 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并迅速发展。 3. 文学发展情况: • 虽经济发达,交流频繁,但文学或被统治者轻视, 或被严格控制,所以文学新成就较小 • 元代文学以元曲和明清以章回小说为主。
.
18
• 吴承恩在历史真实与传说故事的面前最终写定 了—百回本《西游记》。 • 吴承恩(1510?——1582?),字汝忠,号射 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生性聪明, 长于诗文、小说,但个性倔强,一生仕途不得志, 晚年纵情诗酒,终老于家。 • 《西游记》现存最早的是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 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二十卷一百回,原刊于 明万历二十年(1592)。
15
• 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一种认为 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一种认为是施耐庵;一种认为 是罗贯中。 • 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人们了解很少。从王道生的 《施耐庵墓志》等资料来看,说他生于元贞二年 (1296),死于洪武三年(1370),兴化人,原名 耳。元至顺辛未进士,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
16
2.2.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 宣扬忠义思想。 • 表现反抗复仇精神。 • 崇尚暴力与对妇女的偏见。 2.3.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 塑造人物。 • 善于安排情节。 • 运用白话。
பைடு நூலகம்17
3.《西游记》 3.1.《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僧人玄奘赴天竺取经, 历时十七年,归国后,奉诏口述所见,由玄奘的 弟子辩机写成了《大唐西域记》。 • 后来慧立、彦琮写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 传》。 • 南宋出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 到金元时期,有关玄奘取经的传说及各种戏剧, 越来越多了。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元代文学一元代文学的背景:元朝是少数名族统治的时代,政治上实行民族压迫政治、经济上农业逐渐恢复并且重视商业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程朱理学影响下降,儒生失去仕进机会地位下降,这些背景造成了正统文学的衰退,非正统文学的发展。

二元代文学的特点:由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以及文学本身的种种原因,传统的诗词古文创作局限于少数文人的范围,新起来的戏曲小说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好,流行南北。

特别是杂剧成了元代趺学创作中最受欢迎的剧艺。

前人把它和唐诗、宋词并称,作为一个朝代文学艺术的代表,许多作家也享受很高的荣誉。

三元代文学的表现:1作为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文,这时与前代相比处于低谷时期。

然而,元代的诗文作家和作品的数量相当多如“元诗四大家”以及杨维桢,并且他还开创了“铁崖体”。

这时还出现了许多擅长诗文的少数民族作家,如耶律楚材,其存诗七百多首。

元代散文则沿着唐宋古文的道路发展并下启明代文风。

2作为非正统文学的杂剧和散曲得到很好的发展。

这时出现了杂剧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

他们的代表作《窦娥冤》、《西厢记》、《梧桐雨》、《汉宫秋》。

他们的文采繁富,意境深远,具有浓厚的诗味。

元代的散曲与杂剧的创作基本相似,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北方后来移到南方。

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和卿,以及被誉为“曲壮元”的马致远、卢挚。

3重要作家作品关汉卿是元代文坛上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最具代表的作品是《窦娥冤》。

该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

艺术特色1、从人物的形象塑造看,他在杂剧里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元杂剧的人物画廊增添了色彩。

2、关汉卿善于通过尖锐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情操。

3、关汉卿善于扣紧人物的身份、地位、遭遇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并在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4、从结构布局看,关汉卿善于紧扣作品的主题,采用环环紧扣和步步进逼的结构手法设计场面和安排人物。

中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中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中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中国文学起源于约公元前1000年的古代文字,其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古代文学、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三个阶段。

古代文学始于商周时期,这一时期主要以神话、祭祀文学和歌颂君主的歌辞为主。

在《尚书》和《易经》中可以见到一些早期的文学作品,如《乾坤》和《诗经》。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唐宋之前各个时期的民间诗歌,以其形式简洁、言辞深刻的特点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

这一时期古代文学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秦代虽然统一文字,但推行焚书坑儒政策,大量的经典和古籍被毁,因此古代文学遭受了严重压抑。

到了西汉时期文学逐渐出现复苏,以史籍为主的史学文学开始兴起。

西汉时期诗歌以《楚辞》为代表,楚辞以其热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意象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列女传》、《史记》等作品是西汉时期史籍的代表,它们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国时期至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学创作更加丰富多样。

魏晋时期,文人雅士推崇清虚之道,产生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

《世说新语》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散文集,以魏晋文化的繁荣为背景,以描写人物为主线,展示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

南北朝时期文学形式多样,主题较为宽泛,文学作品涉及到诗词、散文、小说等各个方面。

进入唐代,古典文学迎来了不朽的黄金时代。

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其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李白、杜甫等众多诗人被誉为唐诗的巨星。

他们的作品表现了时代的激荡和人民的悲喜,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散文也是唐代的重要文学形式,李贺、韩愈等散文家以其章法严密、语言简练的风格成为大家。

宋代文学呈现出绚烂多样的特点。

宋代诗歌追求咏物写景的真实性和感情的真诚性,以陶渊明、杜牧、杨万里等诗人为代表,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宋代散文流派繁多,其中以欧阳修、苏洵、苏轼等文人的作品最为杰出。

5-1 元明清文学概述

5-1 元明清文学概述

好几支小令按一定的宫调组织成一个套曲,就是 好几支小令按一定的宫调组织成一个套曲, 散套,散套又叫套数, 散套,散套又叫套数,是统属于一个宫调的成 套的散曲.如马致远的散套 般涉调耍孩儿 如马致远的散套《 耍孩儿借 套的散曲 如马致远的散套《般涉调 耍孩儿 借 马》: 近来时买得匹蒲梢骑,气命儿般看承爱惜。 近来时买得匹蒲梢骑,气命儿般看承爱惜。 逐宵上草料数十番,喂饲得膘息胖肥。 逐宵上草料数十番,喂饲得膘息胖肥。但有些 秽污却早忙刷洗,微有些辛勤便下骑。 秽污却早忙刷洗,微有些辛勤便下骑。有那等 无知辈,出言要借,对面难推. 无知辈,出言要借,对面难推
• 所以元散曲的题目有三部分组成:宫调、曲牌、 所以元散曲的题目有三部分组成:宫调、曲牌、 内容提示。 般涉调耍孩儿 借马》 耍孩儿借马 内容提示。《般涉调 耍孩儿 借马》就是用 般涉调”的调式,第一支曲的曲牌是“ “般涉调”的调式,第一支曲的曲牌是“耍孩 内容是“借马” 儿”,内容是“借马”。又比如马致远的一套 散套《双调夜行船 秋思》 夜行船秋思 双调”是调式, 散套《双调 夜行船 秋思》,“双调”是调式, “夜行船”是第一支曲子的曲牌,“秋思”是 夜行船”是第一支曲子的曲牌, 秋思” 内容提示。马致远还有一支小令《越调天净 内容提示。马致远还有一支小令《越调 天净 秋思》 越调”是调式,曲牌是“ 沙秋思》,“越调”是调式,曲牌是“天净 秋思 秋思”是咏唱内容的标题。 沙”,“秋思”是咏唱内容的标题。
• 〈三〉有汗时休去檐下拴,渲时休教侵 有汗时休去檐下拴, 著颓,软煮料草铡底细。 著颓,软煮料草铡底细。上坡时款把身 来耸,下坡时休教走得疾。 来耸,下坡时休教走得疾。休道人忒寒 休教鞭颩着马眼,休教鞭擦损毛衣。 碎,休教鞭颩着马眼,休教鞭擦损毛衣。 不借时恶了弟兄, 〈二〉不借时恶了弟兄,不借时反了面 马儿行嘱咐叮咛记: 皮。马儿行嘱咐叮咛记:鞍心马户将伊 刷子去刀莫作疑。 打,刷子去刀莫作疑。只叹的一声长吁 哀哀怨怨,切切悲悲。 气,哀哀怨怨,切切悲悲。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三代(袁行霈版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三代(袁行霈版本)

第六编元代文学一、元代文学概述(一)元朝及元朝文学的时间界限元代:从通史讲,指忽必烈灭南宋的1279年到元顺帝从大都北逃的1368年。

从断代史讲,包括1206年-1271年的蒙古时期,1279年-1368年的元朝时期和1371年-1570年的“后元”时期。

元朝文学: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年)到元顺帝逃离大都(1368年),约134年时间。

(二)元朝的社会发展情况1.经济上:农业和手工业不断发展,城市商业经济日益繁荣。

2.政治上:社会黑暗,吏治腐败,冤狱遍野,对被征服地区肆意掠夺,弄得民不聊生。

3.推行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人分四等、十类。

4.思想上:呈现出活跃松动的态势。

5.文化上,一是广泛吸纳各民族的的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文化的大融合;二是轻视学术文化,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低下。

(三)元代社会对文学发展的影响1.经济的发展,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催生了庞大而密集的市民群体,为元曲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受众和土壤等物质条件。

2.社会的黑暗,腐败的吏治,深重的民族压迫、阶级压迫和人民群众此起彼伏的反抗斗争,以及信仰的多元化,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3.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下降,沦为书会才人,成为市民文学的编撰者、整理者和倡导者。

4.信仰的多样化,松动了封建礼教的磐石,使元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众多违背封建礼教的人物。

5.文化的大融合,使元代的文坛更加多姿多彩。

(四)元代文学发展概况1.抒情文学退居次要位置2.叙事文学兴盛,并成为元代文学的主流3.元曲是元代文学的辉煌代表(五)元曲1.曲的概念:曲是继词之后产生的一种新诗体,与词一样是可以按一定乐谱而唱的歌词。

曲被称为“词余”,词即所谓“诗余”。

2.元曲的兴起:与音乐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

3.元曲主要包括两部分:散曲与杂剧。

两者在音乐、文字性质属同源,但在文学性质上却是异体。

散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新诗体,多用于抒情,有韵,属于抒情性文学。

杂剧多叙事,属叙事性文学。

1、元明清文学发展概况

1、元明清文学发展概况

(元)陶宗仪《南 村辍耕录》:“今 蒙古、色目人之为 官者,多不能执笔 花押,例以象牙或 木刻而印之。”
2、帝王都有一种维持仁慈君主形象的期望值
《元史·刑法志》: “君臣之间,唯知轻典之
为尚。” (清)魏源《元史新编》:
“自塞外三帝,中原七帝,皆英武踵立,无 一童昏暴谬之主。而又内无宫闱阉宦之蛊,外无强 臣夷狄之扰,其肃清宽厚,亦过于汉唐。”
(元)孔齐《至正直记》 : 诬告:
(宋遗民梁栋作诗)讪谤朝廷,有思宋之心!
礼部判决:
诗人吟咏情性,不可诬以谤讪,倘使是谤讪, 亦非堂堂天朝所不能容者。
关汉卿写作、 上演《窦娥 冤》
未遭迫害
睢景臣《般 涉调·哨遍·高 祖还乡》
消解神圣、 粪土权威
Hale Waihona Puke 时代文化环 境宽容 ,没 有文字忌讳
原因:
1、元朝统治阶层文化水平低,不太 懂得意识形态控制对于巩固专制政权 的重要性,对文人通过文艺作品抨击 社会弊端讽刺政治黑暗等不太敏感。
汉人不准拥有刀剑武器,蒙古人打汉人汉 人不准还手;汉人打死蒙古人要抵命,蒙 古人打死汉人不需抵命,只要给“烧埋银” 就行。
元代选官 主要途径
怯薛(护卫军) 出仕、吏员出职、 荫叙承袭
文化水平 低,统治 水平不高
民族歧视
政府官吏贪腐,统治机制松 懈,社会流氓横行。
批判“有权势的 无赖”——“衙内”
3、文化政策特别宽松
5000
2,民族压迫
(人 分 四
万等 )
蒙古人 色目人 汉人
南人
200万
西北各族,各种西域的商人 长江以北原来处于金国统治下 的汉人和女真人、西夏人等 原南宋的汉人
《元史·刑法志四》:

元明清文学研究综述(1)

元明清文学研究综述(1)

元明清文学研究综述(1)2001年元明清文学的研究承续着近几年的强劲势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约达1200篇左右,这种繁荣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元明清文学研究正在酝酿一个新的高潮。

2001年元明清文学的研究呈现出三个比较鲜明的特点。

特点之一是“世纪回眸”之类的学术总结和反思之作较多。

这类作品既有总论,又有个论。

内容上既包括诗文研究,也有小说、戏曲的研究。

它们大多数不是纯粹的“回顾”,而是融入了论者较为深入的“思考”,有较强的理论特色。

比如邓绍基、史绍良合撰的《二十世纪明代文学研究之走向》⑴,指出“二十世纪的明代文学研究,是逐步现代化的演进过程。

由世纪初的从传统研究到现代研究的开始转型,到二三十年代为研究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尔后的十多年因战争原因而暂时停滞;到五六十年代的曲折发展,接着十年动乱,无学术研究可言;从七十年代末开始,明代文学研究突飞猛进。

”又如赵义山《二十世纪元散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⑵,在梳理了上世纪元散曲研究状况后,认为这一方面的研究成绩斐然,尤其是“散曲研究从笼统的元曲研究中分化出来,成为与剧曲研究平行的独立学科,并得到长期发展,更是本世纪曲学研究的重要成绩。

”在回顾过去的同时,他还展望了未来,指出今后的元散曲研究应注意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作家个案研究应进一步加强;第二,作家生平考订应努力进行;第三,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应不断更新;第四,研究领域应尽量拓宽;第五,研究信息和成果应及时交流;第六,一些重要的散曲研究资料亟待整理出版。

这些观点,无疑是深中肯綮的。

此类文章,还有张进德《20世纪金元词研究述评》(3)、陈文新《近二十年来明代诗学研究综述》(4)、沈伯俊《新时期〈三国演义〉研究论争述评》(5)、王平《二十世纪〈聊斋志异〉研究述评》⑹、人弋《世纪回眸:冯梦龙研究的历史和现状》⑺、朱伟明《20世纪的〈桃花扇〉研究》(8)、汪龙麟《纳兰词研究的世纪回顾》⑼等,这类文章的大量涌现,一方面反映了广大学者整理和反思的兴趣,另一方面,实际上是为今后的研究构筑了一个坚实的学术平台,因此,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元明清长篇小说创作与小说批评发展概况

元明清长篇小说创作与小说批评发展概况

元明清长篇小说创作与小说批评发展概况章回小说章回小说的产生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由民间说话艺术中“讲史”一家发展演变而来。

它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它的雏形时期。

其范本是唐末俗讲和宋元讲史话本。

这时的俗讲和讲史话本为了讲述方便,开始采用分卷分目的形式。

这种分章分节的做法就是后来章回体的滥觞。

2、第二阶段是它的初起期。

其范本是创作于元末明初、刊刻于明代中叶以后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忠义水浒传》等。

章回特征已经大致成形。

3、第三阶段是它的成熟期。

代表范本是明中叶以后的大批章回小说,如《西游记》、《金瓶梅》等。

至此,章回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章回体的文体特征1、艺术特征:严格的可叙述性。

要求情节连贯,故事完整,意向明朗,尽量避免头绪纷繁,尽量不使用倒叙手法,叙述角度基本是第三人称,不采用跳跃式表现手法,不采用多线索多重矛盾冲突结构等。

2、形式特征:韵散结合的方式。

其中散文是主体,韵文是过渡、装饰。

3、叙事特征:很注意说与听的关系。

一是绝大多数章回小说都有一个入话叫头回或楔子;二是注意保存讲说的痕迹;三是为了吸引读者兴趣,常常采用卖关子、吊胃口手法,在情节关键处嘎然而止。

四大奇书从清代开始,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

这四部小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这四种类型的小说,实际上又是南宋时期说话艺术中小说、讲史、说经、说铁骑儿四家的延续和发展,即《三国演义》是讲史小说的发展、《水浒传》是说铁骑儿的发展、《西游记》是说经小说的发展、《金瓶梅》则是小说家小说的发展。

明代小说创作发展概况明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呈两极分化:1、第一时期,是章回小说的初起期。

创作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标志着章回小说文体特征的大致形成,同时也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力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A、元代部分第一章、元散曲一、定义:⏹散曲,是在元代盛行起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式。

作为元人的“乐府”,它曾有过自己的鼎盛与辉煌,与唐诗、宋词共放异彩。

⏹可以说散曲是一种牢骚文学、说真话的性情中文学,中国诗歌的传统写法和审美风尚都被打破。

(赵义山《20世纪元散曲研究综论》)二、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一)散曲的兴起1.“散曲”名实辨元代有散曲一体,却并无“散曲”之名。

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明清以来,散曲之名称繁多,诸如词、曲、词余、乐府、乐章、清曲等。

最先论述“散曲”名称问题的是任中敏,他在《散曲概论·序说第一》中明确地说:“套数、小令,总名曰散曲。

”2.散曲兴起及兴盛的原因散曲后来居上,取代了诗词的地位,成元代韵文史上的主流。

兴盛的原因:词的雅化与衰落新声竟起与外乐影响时代精神的演变(二)散曲的体制:小令套数带过曲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三)散曲的风格⏹前期风格以豪放为主后期风格以清丽为主⏹1、散曲的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明人何良俊“蛤蜊”、“蒜酪”之味以味论文的传统审美方式其内涵应包括通俗自然、豪放洒脱、泼辣诙谐三方面。

20世纪初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

在20 世纪前期对曲体风格的论述中,以任中敏影响最大。

在《散曲概论·作法》中将词曲二体的风格特征作了很精练的概括与比较:“词静而曲动;词敛而曲放;词纵而曲横;词深而曲广;词内旋而曲外旋;词阴柔而曲阳刚;词以婉约为主,别体则为豪放;曲以豪放为主,别体则为婉约;词尚意内言外,曲竟为言外而意亦外。

”田守真《反传统:元散曲的艺术追求与精神实质》因为思想上的反传统,散曲作家们所表现的“是一种非正统的思想意绪,人生态度”,所以“非走上另一条审美追求的道路、选择新的艺术格局不可,……从而形成了以俗、谐、露为主要特征的新艺术格局”。

初中历史元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

初中历史元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

初中历史元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三个朝代,相继出现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成就。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三个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文学艺术、科技发展和思想学术等方面,以展示元明清时期在中华文明历史中的独特价值。

一、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元明清时期,文学艺术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和文学作品。

元代以诗词为代表,世界著名的元曲是元代文学艺术的重要成就。

著名的元曲剧作家关汉卿、白朴等人作品中充满了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引发了元曲的高度繁荣。

明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大家和重要的文学作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清代文学以小说为主要表现形式,小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

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二、科技发展方面的成就在元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元代炼铁技术的发展和冶炼技术的改进,使中国的铁器制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明代科技方面的最大成就是郭守敬的“宣德时疏星差”即还原历法纠正的成果。

在清代,郑和下西洋活动使得航海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三、思想学术方面的成就元明清时期的中国思想学术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元代朱熹是中国儒学思想的重要代表,其所倡导的“程朱理学”被后来称为朱子学派,对于后世的儒学影响深远。

明代,李时中、杨廷理等思想家主张参伍思想,为后来推动中国知识界的思考和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

清代,王夫之等人提出了“圣人弃言而创物”的思想,提倡自由思考,对杂种理论提出了质疑,为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播下了种子。

总结: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成就辉煌的时期。

在文学艺术、科技发展和思想学术等方面,元明清时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为中国历史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明清文学文稿

元明清文学文稿

《元明清文学》总论《元明清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后一部分。

从元代开始,中国文学就转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体裁方面,传统的诗文不再占主要位置,小说和戏曲的成就最为重要;在表达方式上,文学创作由直接的抒情转入间接的叙事和描写;在内容上,由表现作家的心灵感受转为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在审美情趣上,由高雅、含蓄、精致转入通俗、直接和热烈;文学创作接受的主体,也由士大夫阶层为主体转入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创造;文学的风格随之呈现出雅俗共赏,纷繁复杂的局面。

第一编元代文学首先清楚元代戏曲繁荣的最主要原因1、蒙元的民族等级制度,导致文化程度最高的汉人、南人在自尊上受到强烈冲击,不得不放下自尊混迹于勾栏瓦肆戏场。

2、科举制长期被取消,读书人出路受阻。

3、元代商品经济发达,娱乐需求旺盛。

4、中国戏曲发展体制日益走向成熟。

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论第一节元代文学的社会背景一、国家大一统,但政治局面混乱;民族矛盾严重,但融合与隔阂并存二、经济总体不断发展,与欧亚的交通道路发达,商品经济繁荣。

三、科举制长期废辍,文人地位下降四、思想多元化,儒学地位相对下降,封建礼教束缚有所松动,民族习俗混杂。

第二节元代文学的特征一、叙事文学成为主流1、元杂剧和南戏2、元代的小说(话本小说)(1)小说话本,主要是短篇小说,讲述烟粉、公案、灵怪等等。

(2)讲史话本,又称“平话”,主要讲前朝历史兴废故事。

(3)说经话本,主要是演说佛经故事。

二、抒情性文学退居次要位置。

1、散曲(1)散曲的来源:少数民族乐曲、汉民族民间小调、诸宫调以及词调。

(2)散曲的体制:小令与套数。

(3)散曲的特征①句式灵活多变,可以增加衬字。

②以俗为美,散文化、口语化的语言风格③活泼灵动,浅显坦露的总体风格④散曲题目构成:一般由三部分:宫牌、曲调、内容提示。

如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4)散曲的创作:作家很多,作品也很多,也非常好。

(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①平民胥吏作家:马致远、张可久②达官显宦作家:张养浩③元代后期的散曲由通俗转入典雅的原因:与词发展规律一样,文人逐渐脱离民间,曲逐渐成为文字游戏。

1元明清文学发展概况

1元明清文学发展概况

1元明清文学发展概况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杰出的文学家。

本文将从元明清文学的发展概况、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元明清文学的发展概况: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朝代,元明清文学的发展概况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元初文学受到元代政权的倡导,以宫廷词曲和元曲为主要表现形式。

元代的宫廷词曲注重音乐和舞蹈,多以描写花丛鸟兽为主题,曲调婉转动听。

代表作品有《如夜臛珠》和《阳关三叠》,这些作品成为后世文人的学习对象。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文人士大夫得到一定社会地位的提升。

明代文学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代表作品以诗、散文和戏剧为主。

明代散文是发展最为迅猛的文学体裁之一,明朝有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如唐寅、黄宗羲等,他们的散文作品以朴实自然、笔触细腻而著称。

明代诗以张居正的《赤壁赋》、谢脁的《西江月》等闻名,这些诗作在形式上更加自由灵活。

明代戏曲的代表作有《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文人风采的朝代。

清代文学的发展较为保守,在形式上延续了明代的传统,代表作品以诗、散文、小说为主。

清代诗以袁枚的《世说新语》、姜夔的《湖山杂记》等为代表,这些作品在题材上多以骈文形式表达感情。

清代散文以柴宜军的《东溪亭记》、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代表,这些作品在形式上更加自由开放、情感丰富。

清代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代表作品有金瓶梅、水浒传等,这些小说以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人性的刻画而著称。

元明清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元代宫廷词曲的代表作品有《如夜臛珠》和《阳关三叠》,元曲以《西华山》、《汉宫秋》等为代表。

明代散文的代表作有唐寅的《饮酒》、黄宗羲的《明儒学案》。

明代诗的代表作有山水诗、抒情诗等,其中张居正的《酬郭沫洲诗》是一部传世之作。

明代戏曲的代表作有《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在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垅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

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

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已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

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

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

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本文以明清小说的题材开拓和艺术探索为视点,试图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描画出明清小说的梗概面貌。

一、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

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