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密度
浙江农林大学测树学知识

1. 胸高形数具有随 树高 增大而减小并随 胸径 增大而减小的特性。
2.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 胸径 、 树高 、 胸高行数 。
3. 伐倒木材积测定时,区分段个数越多, 误差 越小。
5. 使用布鲁莱测高器需要量测者至树木之间的 距离 。
6. 胸高形数的公式为hd V h g V f 23.13.13.14π==,式中 V 为树干材积,g1.3为断面积,h 为树高 。
7.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 增大 。
8. 调查林分时, 8cm 为起测径阶,径阶大小为4cm,则实测的最小直径为 6 cm 。
1. 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 天然林 和 人工林 ,又根据组成林分的树木的年龄,可把林分划分为 同龄林 和 异龄林 。
2. 地位指数是根据 林分年龄 和 优势木平均高 而确定的3.森林调查的最小测定单位是 林分 。
4. 标准地的种类分为 临时标准地 、 固定标准地 。
5. 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和指标很多,通常有依据 土壤因子 、 指示植物 、 林木材积 或 树高 等划分立地质量的指标。
1. 异龄林分中,最小径阶的林木株数最多,随着直径的 增大 ,林木株数开始 减少 ,达到一定直径后,株数减少幅度渐趋平缓,而呈现为 近似双曲线形式的反J形 曲线。
3. 在同龄纯林中,林木的形数和形率依胸径、树高的 增加 而 减小 ,分别形成 反J 型 曲线变化规律。
4. 在材积三要素中,形数与树高之乘积称作 形高 ,林分中林木的形高随胸径的变化规律是随着胸径的增大而 增加 。
5. 胸高形数受 干形 和 树高 双重影响,而实验形数则只受 干形 影响,因此,实验形数比胸高形数相对稳定。
6. 材积按径阶的分布序列与林木株数按直径的分布序列一样,具有 近似正态分布 曲线的特征。
1. 地位指数是根据 林分年龄 和 优势木平均高 而确定的。
2. 地位级表是依据 林分平均高 与 林分平均年龄 关系编制的,其编制原理、方法及过程基本上与编制地位指数表相同。
森林调查6~12章名词解释

信息系统:指能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再现,并能回答用户一系列的问题的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一种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以采集、储存、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与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呃空间信息系统。
生长率:指某项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该因子原有总量之百分比,又叫做连年生长率。
林分生长量:一定时间内活立木蓄积量、枯立木蓄积量、抚育间伐蓄积量的总和。
自然稀疏:在林分生长过程中的某个时刻,开始出现的林分株数随着林龄增加而减的现象。
毛生长量:林分中全部林木在调查间隔期内生长的总材积。
平均标准木:林分中胸径、树高、形数与林分的平均直径、平均高、平均形数都相同的树木。
立木材积表:根据立木材积与胸径、树高和干形三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而编制的,载有各种大小树干平均单株材积的数表。
第七章 角规测树
角规测树:利用一定视角设置半径可变的圆形标准地来进行林分测定的一种测树技术。
投影差:在垂直摄影的航空像片上,高于或低于基平面的地物点在像片上的像点与基平面像点比较所产生的位移。判读因子:光谱反射特性、各种地物的影像特征和林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地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森林判读的主要依据,这些不同的特征因子叫做判读因子。
轮廓判读:按照森林经营和调查统计的要求把林区各类土地和有林地各类森林小班在像片上勾绘出轮廓,作为调查和经营的最小单位。
总生长量:指树木第一年生长开始到调查时止的生长总量。
平均生长量:是指平均每年生长的数量,按时间长短又可分为总生长量、定期生长量、连年生长量3种。
定期生长量:指一定间隔期内树木的生长量。
定期平均生长量:指树木在某一间隔期的生长量除以间隔的年限所得的商。
连年生长量:指一年间的生长量。
测树学资料

名词解释1. 实验形数:)3(3.1+=∂h g V f ,式中:V —树干材积,g1.3—断面积,H —树高。
2. 形高:形数与树高的乘积。
3. 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form factor )。
4. 正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十分之一树高处直径(d0.1)之比称作正形率。
1. 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2. 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称为郁闭度。
3. 立地质量:(又称地位质量)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4. 地位级:地位级是依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D H )及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等级。
5. 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简称标准地。
6. 林分平均高:从树高曲线上按照林分平均直径确定的树高。
1. 林分直径结构: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按径阶的分配状态称林分直径分布。
2. 林分树高结构:在林分中不同树高的林木按树高组的分配状态,称作林分树高结构,亦称林分树高分布。
3. 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树冠层次称作林层。
4. 单层林:只有一个树冠层组成的林分称作单层林。
5. 复层林:林分中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次林分,称复层林。
6. 纯林: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作纯林。
7. 混交林: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作混交林。
8.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最大的树种称作优势树种。
9. 主要树种:在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林分中最适合经营目的树种称作主要树种。
10. 同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别在一个龄级以内,这样的林分可称作同龄林。
11. 异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这样的林分称作异龄林。
1. 立地:立地在生态学上又称作“生境”,指的是“林地环境和由该环境所决定的林地上的植被类型及质量”。
测树学-复习题-FXT332022-12

测树学-复习题-FXT332022-12林学专科《测树学》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2、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
3、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4、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5、连年生长量:树木调查因子某一年的生长量。
6、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7、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8、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9、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10、树种组成:组成林分树种的成分称作树种组成。
11、林分平均高:与林分平均胸径相对应的树高。
12、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称为胸高形率用q2表示。
13、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二、单项选择题1、胸高直径是位于根颈的(B)处。
A、1.2mB、1.3mC、1.4mD、1.5m2、伐倒木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为(C)A、V=1/6(g0+1/4g1/2+gn)LB、V=π/4某d1/22L本试卷第1页共9页C、V=1/2(g0+gn)LD、V=1/3g’l’3、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称作(D)。
A、实验形数B、绝对形数C、正形数D、胸高形率4、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B、1/2胸径C、1/3树干中央直径D、1/3胸径5.某围尺径阶为2、4、6、8、10…。
某树直径为3.8cm,则应该记录为(C)A、2.8B、2C、4D、16、根据林分(D),林分可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
林分10大调查因子

林分10大调查因子1.起源。
靠自然力成林的为天然林,靠人为力量成林的为人工林。
当天然林或人工林被采伐或遭火灾后,有许多阔叶树种(栎类、杨树等)及少数针叶树(杉木等)可以由根部萌芽更新,称萌生林;由种子起源更新的称实生林。
萌生林比实生林生长发育与成熟得快,衰老也较早。
这两种森林的经营管理不同,需要划成不同林分。
划分林分起源的依据,除访问或查阅经营档案外,可根据森林的某些特征来分辨,如人工林一般树种较单一、混交时株行距较整齐、年龄很少差异,萌生林的树干基部常有疙瘩等。
2.林相。
林分中乔木树冠形成林冠层次的外貌。
又称林层。
单层林有较为整齐的一层林冠。
复层林有两层以上较为明显的林冠层,其中经济价值最高、蓄积量最大的林冠层称主林层,其余的称次林层。
热带雨林的林冠呈垂直郁闭,无法分层。
若不分别林冠层次进行调查与经营,则不必划分林层。
3.树种组成。
区分纯林与混交林的树种数量标志,用十分数法按树种在林分总蓄积或总断面积中所占比重写成树种组成式来表示。
例如马尾松纯林的组成式为“10马”;7成马尾松与3成麻栎混交的为“7马3麻”;组成树种比重相等时,把经济价值大的写在前边。
组成树种比重小于5%而大于2%者,在组成式后和树种简称间打加号;小于2%时打减号;如上述松栎混交林中还有4%的枫香混交,则记作“7马3麻+枫”。
4.年龄。
有同龄林与异龄林之分。
除较少林分的树木年龄完全相同的绝对同龄林之外,林分年龄用龄级(也称龄阶)表示。
分别树种生长速度的快慢,用5年或10年或20年为龄级单位。
特别速生树种可用2年或3年为一龄级。
林分中树木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为相对同龄林,即一般所说的同龄林。
树木年龄相差两个龄级以上的为异龄林。
人工林的年龄可通过访问、查经营档案以及查数具有每年出生一轮枝特性的针叶树种轮生枝的办法求得;对于天然林,则采用计数伐根年轮或用生长锥取出木芯计数年轮法求得。
对于异龄林或相对同龄林,可用调查平均木的年龄或调查随机样木的年龄求平均年龄作为林分年龄;对于复层林与混交林,则分别林冠层与混交树种求年龄。
对园林树木种植疏密度的分析——以北京地区代表性乔木为例

造 成 了前 期苗木和 投资的浪 费 ,增加 了后期 养护管理 ,如
问苗带来的额 外成 本 ( 见图 1 ) 。
节能 4个 方面 。其 中 ,节地 的含义 是在保证 规划绿 地的 基
础上 ,提 高土 地利用率 。节材 包括节约 材料和 资源 。节 能
指在 园林 的建设和管 理中最大 限度 的减 少能量 的输入 ,包
应结论 。
2 研 究内容
2 . 1 地点 的选取
目前针 对北京地 区植物种 植疏密 度的研 究还甚 少 ,因
第一作 者简介 :刘玮琪( 1 9 9 1 一) ,女,本科生:就读于北京林
业 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 。
此我们将样 本地 点选为北 京。由于客观 条件的 限制性 ,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保证 生态 因子 及栽 培养 护管理 力度 对单 个样 本的影 响 。
CH I N E SE H0R T I CUL T URE AB S T R AC T S
对 园林树木种植疏密度 的分析
以北京地 区代表性乔木为例
刘玮琪 ,任 慧 。 , 李茵茵 ,王佳悦 ,邓力文 ,李湛 东
( 1 .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 ,北京 1 0 0 0 8 5 ;2 北京理 工大学 数 学学院,北京 1 0 0 0 8 1 )
学院李湛 东教授的悉心指导 ,在此表示感谢 。
致 。主要取样 地点有 :皇城根 遗址 公园、北 海公 园、奥
林 匹克森林 公园 、双秀 公园 、柳 荫公 园、 日坛公 园、马甸
一
1 0 一
中国园艺文摘
公 园 、海 淀 公 园 等 。
2 0 1 3 年第7 期
2 . 2 对 象的选 取
林业基础知识期末考试重点

《林业基础知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章概述1.森林: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据相当大的空间(或面积),具有一定的结构,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2。
郁闭度: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3.森林的组成:植物、动物、微生物、林地。
4。
森林的特点: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
5。
林学: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发展、管理以及资源再生和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6.传统林学:营造、抚育和利用森林的科学。
7。
森工学科:以木材采运和加工工艺为中心。
8。
营林学科:以培育和经营管理森林为中心。
9。
现代林学:以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以及科研等多种功能和多种效益为目的,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的科学。
10.林业:林业就是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
11.传统林业:开发利用森林,以取得木材、燃料和其他林产品。
12.现代林业:和谐地利用森林资源,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目标综合经营森林,高效深度利用森林,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
13.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郁闭度≥0。
2)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14。
林业的地位: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15.社会对林业的需求: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16.林业三定工作: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目的是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17。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决定从2000年开始在今后一定时期内,集中力量实施6大林业工程:(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退耕还林工程;(4)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5)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测树学 六

测树学六1. 胸高形数具有随树高增大而减小并随胸径增大而减小的特性。
2.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胸径、树高、胸高行数。
3. 伐倒木材积测定时,区分段个数越多,误差越小。
5. 使用布鲁莱测高器需要量测者至树木之间的距离。
7. 当树高相同时,f1.3随q2的增大而增大。
8. 调查林分时, 8cm 为起测径阶,径阶大小为4cm,则实测的最小直径为6 cm。
2. 形高:形数与树高的乘积。
3. 行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form factor)。
2、一、填空题1. 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又根据组成林分的树木的年龄,可把林分划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2. 地位指数是根据林分年龄和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的。
3.森林调查的最小测定单位是林分。
4. 标准地的种类分为临时标准地、固定标准地。
5. 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和指标很多,通常有依据土壤因子、指示植物、林木材积或树高等划分立地质量的指标。
二、概念题1. 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2. 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称为郁闭度。
3. 立地质量:(又称地位质量)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4. 地位级:地位级(site class)是依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3、一、填空题1. 异龄林分中,最小径阶的林木株数最多,随着直径的增大,林木株数开始减少,达到一定直径后,株数减少幅度渐趋平缓,而呈现为近似双曲线形式的反J形曲线。
2. 在同龄纯林中林木株数按树高分布也具有明显的结构及变化规律,一般呈现出接近于该林分平均高的林木株数最多的非对称性的山状曲线。
3. 在同龄纯林中,林木的形数和形率依胸径、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分别形成反J型曲线变化规律。
4. 在材积三要素中,形数与树高之乘积称作形高,林分中林木的形高随胸径的变化规律是随着胸径的增大而增加。
测树学总结资料

测树学总结一、名词解释★测树学:测树学是以森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测算树木、材分、材产品的材积(蓄积)、生长量、重量以及收获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误差: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会区分,可能会出选择根径:贴着地面的树干的直径。
地径:距根径10cm处的直径。
胸径:距根径1.3m处的直径。
伐倒木(felled tree) :立木伐倒后打去枝桠所剩余的主干。
树干材积:指根径(伐根)以上树干的体积。
树高:树干的根颈处到主干梢顶的长度称为树高。
枝下高分为活枝下高和死枝下高。
冠幅:根幅:树干直径:指垂直于树干轴的横断面上的直径(Diameter)。
用D或d表示胸高直径:位于距根颈1.3m处的直径,简称为胸径(DBH,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树高(tree height):树干的根颈处至主干梢顶的高度。
胸高断面积(basal area of breast-height) :树干 1.3m处的断面积。
树干材积:指根颈以上树干的体积(volume),记为V。
树干直径随从根颈至树梢其树干直径呈现出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变化多样。
影响因子:1)内因:遗传特性、生物学特性、年龄和枝条着生情况;2)外因(环境条件):立地条件、气候因素、林分密度和经营措施等任何规则的几何体,若要计算其体积必须先知其形状。
树干形状是由树干的横断面形状和纵断面形状综合构成。
树干横断面:假设过树干中心有一条纵轴线(称为干轴),与干轴垂直的切面。
树干横断面形状近似圆形,更接近椭圆形。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视其为圆形,平均误差不超过±3%。
树干横断面的计算公式为:纵断面:沿树干中心假想的干轴将其纵向剖,所得纵剖面的形状。
干曲线:围绕纵剖面的那条曲线干曲线方程-将干曲线用数学公式予以表达。
干曲线自基部向梢端的变化大致可归纳为:凹曲线、平行于x轴的直线、抛物线和相交于y轴的直线这4种曲线类型。
测树学_复习题_FXT332020_1112

林学专科《测树学》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2、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
3、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4、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5、连年生长量:树木调查因子某一年的生长量。
6、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7、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8、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9、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10、树种组成:组成林分树种的成分称作树种组成。
11、林分平均高:与林分平均胸径相对应的树高。
12、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称为胸高形率用q2表示。
13、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二、单项选择题1、胸高直径是位于根颈的(B)处。
A、1.2mB、1.3mC、1.4mD、1.5m2、伐倒木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为(C)A、V=1/6(g0+1/4g1/2+g n)LB、V=π/4*d1/22LC、V=1/2(g0+g n)LD、V=1/3g’l’3、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称作(D)。
A、实验形数B、绝对形数C、正形数D、胸高形率4、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B、1/2胸径C、1/3树干中央直径D、1/3胸径5.某围尺径阶为2、4、6、8、10…。
某树直径为3.8cm,则应该记录为(C)A、2.8B、2C、4D、16、根据林分(D),林分可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
测量放线质量保证措施

测量放线质量保证措施测量放线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工作,对于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放线质量保证措施:1.检查工具:在进行放线之前,需要确保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的质量良好,包括测量尺、铅垂线、放线轴等。
仪器仪表应经过校准并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
2.放线前检查:在放线之前,应对测量区域进行仔细的勘测,确保地面平整、没有障碍物,并清理废弃物。
这可以减少误差和干扰,提高放线的准确性。
3.放线角度:在放线时,应确保角度测量准确。
使用角度测量工具,例如角度尺或测斜仪,确保放线的角度合适,避免施工时出现偏差。
4.放线疏密度:放线的疏密度也需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疏密度过大容易导致放线出现间隔不均匀的情况,而疏密度过小则可能导致放线过于拥挤。
施工前应进行布点设计,确保放线疏密度合理。
5.固定放线:在进行放线时,应确保放线线材稳定固定。
使用夹子或者钉子将放线线材固定在地面上,避免其移动或者变形。
这样可以确保放线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6.监控和调整:在放线的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控测量结果,以确保其准确性和一致性。
如果测量结果出现偏差,应及时对放线进行调整,确保误差最小化。
7.记录和备份:放线工作完成后,应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并进行备份。
这对于后续工作的质量控制和问题解决至关重要。
记录和备份包括测量结果、施工图纸、仪器校准记录等信息。
8.培训和资质:为了能够保证放线工作的质量,需要培训和资质要求。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测量工具,并了解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9.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放线工具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这包括清洁工具、更换损坏部件、校准仪器等。
定期维护可以延长工具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0.质量验收:在放线工作完成后,应进行质量验收。
这包括对放线结果进行检查和比对,确保与施工图纸及要求一致。
如果有偏差或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
综上所述,放线质量保证措施包括检查工具、放线前检查、放线角度、放线疏密度、固定放线、监控和调整、记录和备份、培训和资质、定期检查和维护,以及质量验收。
林业基础知识

1、蓄积(蓄积量):林分中所有活立木材积的总和。
2、林木密度(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
3、株行距:行距:栽植行与栽植行间的距离。
又称行间距离。
株距:行内植株与植株间的距离。
又称株间距离。
例:株行距2×2m等距,4×5m或5×4m大的为行距,小的为株距。
由株行距换算造林密度:株/亩,株行距为4×5m,每株占地面积4m×5m=20㎡,666㎡/20㎡=33株,为每亩的初植密度。
4、胸径:胸高直径,距根茎1.3m处的树木直径,叫胸高直径,简称胸径(厘米)。
5、根茎:树干与树根交换处的直径,从接近地表处测定(厘米)。
6、树高:从根茎到树干顶梢的长度(米)。
7、一元材积表: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表。
8、二元材积表:根据材积与胸径、树高两个因子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表。
也叫标准材积表。
9、原条:树木伐倒后,经过打枝,剥皮还没有加工造材的原木。
即截去直径不足6厘米的梢头部分。
10、原木:将原条按不同用材的需要,截成各种不同规格的木段。
11、经济材:材质符合各种标准的各种原木、板方材等材种。
12、薪材:不含符合经济材标准的,但仍可作为燃料或木炭原料的木段。
13、商品材:在木材生产和销售中,把经济材和薪材统称为商品材。
14、削度:树干自下而上,直径逐渐缩小,由根茎往梢部逐渐减小的程度。
其单位长度(1米)直径减少的程度。
又叫尖削度。
15、树龄:根茎处树干的年轮数。
16、林龄:林木的平均年龄。
17、立地条件: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如地形、土壤、水分等)统称为它的立地条件。
A地形: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平坦。
B土壤:种类、土层厚度、腐殖质含量、酸碱度(ph值)。
碱性过强,会使土壤变坏,微生物活动减少,肥力降低,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
C水文:地下水位深度、盐分、被水淹没的可能性。
D人类活动:土地利用的历史及现状,人类活动的作用。
测树学章节学习重点

章节学习重点:(按照题型总结的各章节重点)一、名词解释第一章:测树学: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林木、林分等木材产品的材积、蓄积、生长量及非林地自然资源的测算、分析和收获预估的理论与技术。
立木:生长着的树木成为立木。
伐倒木:立木伐倒后打去枝桠所剩余的主干成为伐倒木。
胸径:位于距跟颈1.3m处的树干直径为胸径。
径阶:在森林调查时,用于大量树木直径的测定,为了便于读数和统计,一般是按1、2、4cm分组,所分的直径组称为径阶。
纵断面:沿树干中心假想的干轴将其纵向剖开,即可得树干的纵断面。
干曲线:以干轴为直角坐标系的x轴,以横断面的半径为y轴,以树梢为原点,按适当的比例作图即可得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这条曲线成为干曲线。
区分求积: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
梢头:在树干的区分求积中,梢段不足一个区分段的部分成为梢头。
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上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为胸高形数。
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望点: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称为望点。
望高:自地面到望点的高度叫做望高。
层积:将一定长度的枝材,用几根木桩支撑堆积成一定宽度和高度的木材堆。
实积系数:层积中的实积与层积的体积的比值成为实积系数。
第二章:林分: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
林相或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
纯林: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或混有其他树种但材积都分别占不到10%的林分称为纯林。
混交林: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其中每种树木在林分内所占成数均不少于10%的林分称作混交林。
园林树木历年考题

2008、2009学年园林树木学考试试题汇总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5分,共15分)1、植物群体——2、植被型——3、疏密度——4、季相——5、色相——6、中性植物——7、抗盐植物——8、耐盐植物——9、酸性植物——10、喜盐植物——1、层间植物——2、群系——3、群系组——4、群丛——5、短日照植物——6、合轴分枝式——7、自然群体——8、优势种——9、植被型组——10、分层现象——1. 中性植物——2.耐盐植物3.喜盐植物4.自然群体5.植被型组6.植物群体7.疏密度8. 色相9. 群系10. 群丛1. 抗盐植物2. 酸性植物3. 合轴分枝式4. 优势种5. 分层现象6. 植被型7.季相8. 层间植物9. 群系组10. 短日照植物三、正误题: (每小题0.5分,共10分)1.雪松,常绿乔木,叶针状,在短枝上聚生20—60枚,雌雄同株。
2.华山松,叶五针一束,树脂道多为3,中生或背面2个边生,腹面1个中生。
3.湿地松,叶3针与2针1束并存,树脂道2—9(11),多内生。
4.三尖杉,常绿乔木,小枝互生,基部有宿存呀鳞。
5.红豆杉,常绿乔木,叶条形,螺旋状互生,雌雄同株。
6.以缠绕性、吸附性、攀缘性、钩搭性等器官攀缘他物而不能自行直立的木本植物称藤木。
7.凡能覆盖地面的植被均称地被植物。
8.在园林中具有特殊情趣的景观效果的植株体称绿雕塑。
9.胚珠裸露,不为子房包被的木本植物称裸子植物。
10.胚珠包被于由心皮封闭而成的子房中的木本植物称被子植物。
11.将新稍扭转但不使断离母枝的措施称屈枝。
12.对树干或粗大的主枝用刀横砍数处,深达木质部的措施称环剥.13.在芽或枝的附近施行刻伤的措施称纵伤。
14.在枝干上用刀纵伤深达木质部的措施称纵伤。
15.对植株进行一定的整形措施而形成某种树体结构形态,这类技术措施称修剪.16.将植株从土中连根起出称起苗。
17.在栽植的过程中,仅是临时埋栽性质的种植称种植。
18.将被移来的植株按要求栽植于新地的操作称移植。
疏密度名词解释

疏密度名词解释疏密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网页或文本中像素或字符之间的空隙或空白数量。
它是通过计算文本或网页的像素密度(即每英寸中的像素数)来衡量的。
疏密度可以用来描述网页设计的质量,以及文本或图像是否能够产生清晰的视觉吸引力。
如果网页中的文本和图像没有足够的空隙,那么它们可能会看起来拥挤和难以阅读。
另一方面,如果网页中的空隙过多,可能会使文本和图像看起来模糊和不清晰。
除了用于网页设计外,疏密度还可以在其他领域得到应用,例如排版、书籍设计、海报设计等。
在这些领域中,疏密度可以用来描述不同元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并帮助设计师做出更好的设计决策。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疏密度的概念,我们可以查看相关的学术论文、书籍或在线教程。
例如,以下是一些关于疏密度的参考资料:- "The Visual Display of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by B. A. Olmedilla-Alonso (2006)- "疏密度和语义信息" by J. D. W. MacKay (2001)- "排版设计中的文本和图像空隙" by L. F. Johnson (1999)- "Web 排版中的图像和文本空隙" by G. E. Smith (2000)拓展:除了用于网页设计外,疏密度还可以在其他领域得到应用,例如排版、书籍设计、海报设计等。
在这些领域中,疏密度可以用来描述不同元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并帮助设计师做出更好的设计决策。
例如,在书籍设计中,疏密度可以用来描述不同章节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不同元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通过计算书籍的疏密度,可以确定哪些章节需要更多的空白,哪些元素需要更多的空间。
在海报设计中,疏密度可以用来描述海报中不同元素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海报中图像和文字之间的空间关系。
通过计算海报的疏密度,可以确定哪些图像和文字需要更多的空白,哪些元素需要更多的空间。
林分的特征结构

林分是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任何一个林区,都是由一个个林分组成的。
森林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林分是一个具体的森林地段,区别林分之间的差异,是通过下列内部特征来实现的。
一、林相林相: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层次状况,也称林层。
(1)单层林:只有一个林冠层的林分,如一般的人工纯林;(2)复层林:有2个或2个以上林冠层的林分,如天然林和某些人工纯林;(3)连层林:林冠层次不清,上下连接构成垂直郁闭的林分,如热带雨林;(4)在复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称为主林层,其余林层称为副林层。
二、林龄及其结构林龄通常是指林分的平均年龄。
对于组成林层的各树种,分别求其平均年龄,但一般情况下是以优势树种的平均年龄阶段代表林分的年龄。
表示林分的年龄通常用龄级,龄级是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划分的年龄等级。
不同树种,龄级的长短不同,龄级的产地主要是根据树种的生长速度和寿命确定的。
生长慢。
寿命长的树种,如云杉、红松、楠木等20年为一个龄级;生长速度中等的树种,如马尾松、油松等10年为一个龄级;生长迅速的树种,如杉木等5年为一个龄级;生长很迅速的树种,如泡桐、桉树等2~3年为一个龄级;毛竹一般1~2年为一个龄级。
龄级自幼林起,用Ⅰ、Ⅱ、Ⅲ……等表示。
林分年龄不同,林木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不同,通常也可用下列等级表示林分年龄:幼龄林,干材林,中龄林,近熟林,过熟林。
林分中林木的年龄结构状况也是林分的重要性质特征。
林分内林木之间的年龄相同或者彼此之间的差异不超过一个龄级,称为同龄林;同龄林多为人工林,异龄林多为天然林。
三、密度、郁闭度和疏密度(1)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的株数,用株/h㎡表示;(2)郁闭度:是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用0~1.0表示,郁闭度反映林冠的闭合程度,在较大程度上决定林分的外貌特征和生产力水平;(3)疏密度:是现实林分的胸高断面积与标准林分胸高断面积之比。
疏密度用0~1.0表示,标准林分的疏密度是现实林分生产力和经营水平高低的反映。
林分疏密度计算公式

林分疏密度计算公式林分疏密度是指林分内树木的分布密度和树木间的空隙程度。
它是衡量林分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评估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林分疏密度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林分疏密度的数学表达式,其计算结果可以直观地反映林分的疏密程度,为林业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林分疏密度计算公式通常包括两个主要参数:树木个体数和样地面积。
树木个体数是指林分内的树木数量,通常根据实地调查或遥感技术获取。
样地面积是指用于调查的林地样地的面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根据这两个参数,可以使用不同的公式来计算林分疏密度。
一种常见的林分疏密度计算公式是树木个体数除以样地面积。
这个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林分疏密度 = 树木个体数 / 样地面积其中,树木个体数是样地内的树木数量,样地面积是用于调查的林地样地的面积。
通过将树木个体数除以样地面积,可以得到林分疏密度的数值。
数值越大,表示林分越密集;数值越小,表示林分越稀疏。
除了树木个体数和样地面积,林分疏密度的计算公式还可以考虑树木的胸径或高度等因素。
例如,可以使用树木胸径的平均值来代表林分的疏密程度。
这个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林分疏密度 = 树木胸径平均值 / 样地面积其中,树木胸径平均值是样地内所有树木胸径的平均值。
通过将树木胸径平均值除以样地面积,可以得到林分疏密度的数值。
数值越大,表示林分越密集;数值越小,表示林分越稀疏。
林分疏密度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例如,可以根据不同树种或林分类型的特点,引入权重因子来考虑不同树种或林分类型对林分疏密度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指标,如树冠覆盖度、树木层次结构等,来综合评估林分的疏密程度。
林分疏密度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林分疏密度的数学表达式,通过树木个体数、样地面积和其他相关因素的计算,可以得到林分疏密度的数值。
这个数值可以直观地反映林分的疏密程度,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评估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以更好地了解和管理林分的疏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疏密度
又称林分疏密度,鉴定林分的一个重要因子。
说明林木对其所占空间利用程度的指标。
对林木结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用单位面积(一般为1ha)上林木实有的蓄积量, 或胸高总断面积对在相同条件下的标准林分(或称模式林分)的每公顷蓄积量, 或胸高总断面积的十分比表示。
最大的疏密度为 1.0, 依次为0.9、0.8等。
林分疏密度为1.0的林分称标准林分, 是衡量疏密度的标准。
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只要测得林分的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 同标准林分相比, 所得的比值即为所测林分的疏密度。
而标准林分的每公顷总断面积, 则可从当地相应树种的生长过程表或标准表查得。
在目测调查时, 根据郁闭度可以测定疏密度的近似值。
郁闭度
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
它是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以十分数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1。
简单的说,郁闭度就是指林冠覆盖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例。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0.70(含0.70)以上的郁闭林为密林,0.20-0.69为中度郁闭,大于等于
0.1-0.20(不含0.20)以下为疏林。
在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种植草坪降低郁闭度。
在一般情况下常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样点测定法,即在林分调查中,机械设置100个样点,在各样点位置上抬头垂直昂视的方法,判断该样点是否被树冠覆盖,统计被覆盖的样点数,利用下列公式计算林分的郁闭度:
郁闭度=被树冠覆盖的样点数╱样点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