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模拟试卷答案

合集下载

全国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66

全国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66

全国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66(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

在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B}}(总题数:25,分数:50.00)1.贯穿于人生历程的始终,持续地激励和引导着个人不断前行,构成人生观核心的是( )(分数:2.00)A.人生目的√B.人生价值C.人生理想D.人生态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生目的。

古往今来,人们对人生有着多种多样的理解和主张。

不同的理解和主张,构成不同的人生观。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贯穿于人生历程的始终,持续地激励和引导着个人不断前行。

2.我们应当确立的科学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分数:2.00)A.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B.为自己而奋斗的人生目的C.为家庭幸福而奋斗的人生目的D.为个人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而奋斗的人生目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尽管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涌现出来的人生目的五花八门,但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当代大学生终生尊奉、矢志践行。

3.全国劳动模范徐虎说过:“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这句话的意思是,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奉献,只有有奉献才能有索取。

这种观点认为,人生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个人的社会存在B.个人需要的最大满足C.个人对他人、社会所做的贡献√D.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解析:4.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是( )(分数:2.00)A.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B.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C.提高自身素质D.提高自身的能力解析:5.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应当协调好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关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协调好( )的要求。

(分数:2.00)A.人与自然的关系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C.个人与他人的关系D.个人生理与心理的关系√解析:6.在人生道路上,任何人都要面对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2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2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2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 2. 民法学3. 单项选择题 4. 多项选择题 5. 简答题 6. 辨析题7. 法条分析题8. 案例分析题9. 论述题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我国法律规定,债权的撤销权,自债权人5年内不行使而消灭。

该5年期间属于( )。

A.除斥期间B.取得时效期间C.期日D.长期诉讼时效期间正确答案:A解析:除斥期间跟诉讼时效的区别如下:(1)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适用于形成权。

(2)法律效力不同:诉讼时效的法律效力表现为胜诉权之丧失,权利本身并不消灭,除斥期间的法律效力表现为形成权的消灭。

(3)价值取向不同:设置诉讼时效的价值在于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加速财产的流转,消灭原有法律关系;设置除斥期间的价值在于消除当事人关系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原有法律关系。

(4)期间和计算不同:诉讼时效一般长于除斥期间,而且诉讼时效可能中止、中断甚至延长,而除斥期间固定不变。

(5)适用的主动性不同:法官不能自行适用诉讼时效,只在义务入主张时效利益时,法官才能适用,但是,法官可以依职权主动适用除斥期间。

2.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体现了在溯及力问题上的( )。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正确答案:C解析: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体现的就是刑法溯及力问题上的从旧兼从轻原则。

刑法的溯及力,又称刑法的溯及效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立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如果适用,即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则没有溯及力。

3.张某与李某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由张某的儿子张小某将货物交付给李某。

张小某在送货途中与刘某驾驶的卡车相撞,货物损坏。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6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6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6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下列哪些案件不构成过失犯罪?A.老师因学生不守课堂纪律,将其赶出教室,学生跳楼自杀B.汽车修理工恶作剧,将高压气泵塞入同事肛门充气,致其肠道、内脏严重破损C.路人见义勇为追赶小偷,小偷跳河游往对岸,路人见状离去,小偷突然抽筋溺毙D.邻居看见6楼儿童马上要从阳台摔下,遂伸手去接,因未能接牢,儿童摔成重伤正确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点为犯罪过失。

犯罪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对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对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负刑事责任。

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具有希望的态度也不具有放任的态度。

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轻于故意犯罪。

A选项属于意外事件,老师根本无法预见学生跳楼自杀,跳楼是自主行为。

B选项中,汽车修理工的行为属于间接故意。

C选项路人不构成犯罪,小偷抽筋溺毙只能是由他自己负责。

D选项中,邻居并未有法定的救助义务,不构成犯罪,反而社会应当对这种救助行为大加褒奖。

故本题全选。

知识模块:犯罪构成2.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别刑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B.《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C.《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D.环境保护法中关于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正确答案:C,D解析:刑法的形式又称刑法的存在形式,或者表现形式、形式渊源。

刑法分为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

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它既包括刑法典,还包括单行刑法以及附属刑法。

狭义刑法即指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

与广义刑法、狭义刑法相联系的一对概念是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

普通刑法就是指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属于刑法典的组成部分,是狭义刑法、普通刑法,因此A错误。

法院、检察院招录公务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含答案

法院、检察院招录公务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含答案

D .某单位向经销商发出订购 50 台最新配置的某品牌电脑的订货单 27 .公民甲拒付公民乙房租案件的诉讼时效为( C )。 A .3 个月 B .6 个月 C .1 年 D .2 年 28 .在公民甲窃取公民乙钱包的犯罪中,犯罪客体是( D )。 A .公民甲 B .公民乙 C .公民乙的钱包 D .公民乙对钱包的所有权 29 .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刑罚执行完毕或才赦免以后,在 5 年内再犯应 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 D )。 A .可以假释 B .可以缓刑 C .应当从轻处罚 D .应当从重处罚 30 .甲因盗窃被公安机关逮捕。在审讯期间,甲主动交代出曾实施过抢劫犯罪。甲交代抢劫犯 罪的行为属于( A )。 A .自首 B .坦白 C .立功 D .悔过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在机读答题卡上将 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多答、漏答或错答均不得分。本部分共 20 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 .根据我国刑法分则的规定,持有型犯罪的犯罪对象有( ACD )。 A .假币 B .爆炸物 C .枪支、弹药 D .毒品 2 .我国的刑法规范由哪些组成( ABC )。 A .刑法典 B .单行刑事法律 C .附属刑法 D .国际刑法规范 3 .依据宪法规定,下列情况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的有( BD )。 A .遵守宪法和法律 B .劳动 C .获得物质帮助 D .受教育 E .获得人格尊严 4 .我国的主刑包括( ACE )。 A .拘役 B .罚金 C .管制 D .剥夺政治权利 E .死刑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由何种机关制定颁布,属何种规范性文件( BC )。 A .全国人大常委会 B .全国人大 C .基本法律 D .行政法规 6 .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败诉从而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条件是( ABC )。 A .必须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驶职权的行为 B .必须是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 C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受到损害的事实 D .必须是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 7 .侵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包括( ABCD )。 A .正当防卫 B .紧急避险 C .受害人的同意 D .不可抗力 8 .下列民事权利中,属于财产权的是( ABC )。 A .债权 B .所有权 C .继承权 D .肖像权 9 .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其基本特征包括( ABCD )。 A .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 B .法是由国家创制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C .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D .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10 .下列分类属于法的一般分类的有( ACD )。 A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 .公法和私法 C .实体法和程序法 D .根本法和普通法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关于抢夺罪的正确说法包括( )。

A.犯罪对象只能是动产B.如果被害人有所觉察,行为人将其财物夺走的,不构成抢夺罪C.抢夺财物犯罪不可能对被害人造成伤害D.主体为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正确答案:A,D解析:抢夺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决定了其犯罪对象只能是动产,而不可能是不动产。

该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6周岁。

行为人在实施抢夺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造成他人的人身伤害,例如在抢夺的过程中造成用力过猛,造成他人摔伤。

是否构成抢夺罪和被害人是否察觉是没有关系的。

该因素不影响抢夺罪的定罪。

知识模块:侵犯财产罪2.伪造货币罪可能判处死刑的情形有( )。

A.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B.具有特别严重的情节C.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D.境内外勾结伪造巨额货币的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3.下列犯罪中,属于行为犯的是( )A.绑架罪B.拐卖妇女儿童罪C.故意杀人罪D.破坏交通设施罪正确答案:A,B解析:犯罪既遂的形态在理论上争议较大,建议考生以考试分析观点为准,并记住考试分析列举出的常见的类型。

狭义的行为犯,是以法定行为的实施到一定程度作为既遂的标志。

法硕考试中的行为犯的概念是广义的行为犯的概念,包括狭义的行为犯和举动犯。

举动犯,是指行为人着手实施犯罪实行行为就是既遂的犯罪。

常见的行为犯包括: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诬告陷害罪、刑讯逼供罪、煽动分裂国家罪、脱逃罪、传播性病罪、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

AB选项正确。

实害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才构成犯罪。

常见的实害犯有: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交通肇事罪、抢劫罪、抢夺罪、盗窃罪、诈骗罪等。

C选项错误。

危险犯,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足以造成某种严重后果发生的危险的程度为犯罪的既遂。

常见的危险犯有:放火罪、爆炸罪、决水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等。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模拟试卷28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模拟试卷28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模拟试卷28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甲将相机借与乙使用,借用期间,丙看到乙使用,便觉得相机很好用,于是向甲提出购买,甲表示同意,并且让丙在借用期间届满后向乙索要。

本案属于何种交付方式?( )A.现实交付B.指示交付C.简易交付D.占有改定正确答案:B解析:所谓指示交付,是指让与人的动产被他人直接占有期间,让与人与受让人合意移转动产的所有权,并且对受让人移转让与人对动产直接占有人的返还原物请求权。

本案当中,乙在借用期间,相机被乙直接占有,此时丙提出购买,甲表示同意,并且让丙在借用期间届满后向乙索要。

此即甲向丙让与对乙的返还原物请求权,此时即视为甲已经将相机交付与丙.交付方式为指示交付。

因而,A、C、D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符合题意。

知识模块:民法2.甲有相机一部,乙看到甲使用,便觉得相机很好用,于是向甲提出购买,甲表示同意,但是希望乙能借其使用一周,乙表示同意。

本案属于何种交付方式?( )A.现实交付B.指示交付C.简易交付D.占有改定正确答案:D解析:所谓占有改定,是指让与人与受让人通过达成两个合意的方式完成交付,让与人与受让人合意移转动产的所有权之后,让与人和受让人达成借用、保管、租赁等合意,依照第二次的合意让与人取得直接占有,受让人取得间接占有。

本案当中,甲、乙二人达成两个合意。

一是甲将相机转让给乙的合意,即移转动产的所有权的合意,二是乙将相机借与甲的合意。

其中第二个合意达成时,即视为甲已经将相机交付与乙,交付方式为占有改定。

因而,A、B、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符合题意。

知识模块:民法3.甲有房屋一套,乙作为甲唯一的继承人,在甲死后继承了该房屋,但是并未登记到自己的名下。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3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3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3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的乙正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上强脱其衣。

乙惊醒后大声喝问,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

甲的行为属于( )A.实行终了的未遂B.未实行终了的未遂C.能犯未遂D.不能犯未遂正确答案:B,D解析: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把意图实现的行为全部实行完毕的未遂。

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意图实现的行为并未完全实行完毕的未遂。

本题中甲没有将其意图实现的强奸行为全部实行完毕,在中途即被迫停止,因此属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能犯未遂,是指有可能既遂的未遂。

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产生了事实错误而不可能既遂的未遂。

主要有工具不能犯的未遂和对象不能犯的未遂。

甲将男人当成女人产生了对象错误,这种错误导致其不可能达到强奸的既遂状态,因此属于不能犯未遂。

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需要注意区分不能犯与迷信犯。

迷信犯,又称愚昧犯,是指用迷信或愚昧的方式犯罪,而不可能对法律利益造成任何危害。

另外,还需注意法硕考试中不能犯属于未遂犯中的一种情形,这一点与司法考试不同。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共同犯罪的有( )。

A.张三与李四相约到商场抢劫首饰,但李四到商场后没有实施抢劫,而是强奸了女店员B.甲和乙碰巧同一时间到所在乡政府办公楼盗窃财物C.刘某与蔡某商议“收拾”被害人张某,但刘某以杀人的故意、蔡某以伤害的故意对张某进行殴击D.敬某步行中巧遇朋友路某在非法殴打李某,在路某的请求下,敬某上前帮助路某将李某打成重伤正确答案:A,B,C解析: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因此,下列几种情况均不能成立共同犯罪:(1)同时犯不是共同犯罪;(2)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不构成共同犯罪;(3)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

《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模拟试卷及答案

《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模拟试卷及答案

《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模拟试卷(A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西方法学所称的两大法系是(D )A 资本主义法系和社会主义法系B 英美法系和中华法系C 民法法系和大陆法系D 民法法系和判例法系2、按照适用的范围不同,可以划分为(B )A 实体法和程序法B 一般法和特殊法C 国际法和国内法D 成文法和习惯法3、法律的溯及力的问题,我国刑法采取的原则是(C )A 从旧原则B 从新原则C 从旧兼从轻原则D 从新兼从轻原则4、国体是指(D)A 政权组织形式B 社会经济结构C 国家结构形式D 社会各阶级和各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5、国务院实行(A )A 总理负责制B 主席负责制C 国务委员负责制D 秘书长负责制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哪一种规范性法律文件设定(C)A 宪法B 政府规章C 法律D 法规7、行政行为是指国家机关的()A 内部行为B 民事行为C 政治行为D 对其外部行使公共权利并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8、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8人以上的盈利性的(B )A 政治组织B 经济组织C 学术组织D 宗教组织9、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最少为(C )A 2人B 3人C 5人D 10人10、《劳动法》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采用的形式是(A)A 书面B 口头C 书面或口头D 默示11、公民丧失民事权利能力的原因有()A 自然死亡B 残疾C 宣告失踪D 丧失行为能力12、对于民事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民事责任实际上就是赔偿责任B 当事人必须有过错才能承担民事责任C 公民只要侵害了他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就必须承担民事责任D 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了自己的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13、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下落不明(A ),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A 2年B 3年C 4年D 3年或4年14、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针对我国国家犯罪,若欲适用我国刑法,则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应为(A)A 3年B 4年C 5年D 6年15、一般来说,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物或具体人,是(D)A 社会关系B 犯罪客体C 危害结果D 犯罪对象16、在处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B)A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B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C 合理的利己主义D 有时为自己,有时为他人17、人生的价值在于(C)A 索取B 自我实现C 贡献D 光宗耀祖18、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这是(A)A 职业理想B 社会理想C 生活理想D 道德理想19、信念既具有理智上的坚信不移,还得到了情感上的强烈支持,因此信念(B)A 是绝对不可改变的B 是难以改变的C 有时可改变,有时不可改变的D 也可迅速改变20、所谓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什么样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B)A 没有实现可能性B 具有实现可能性C 目前没有实现的可能性D 实现可能性不大21、对少数先进分子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A)A 社会主义道德B 五爱C 共产主义道德D 四项基本原则22、集体主义主张集体利益()个人利益A 高于B 低于C 等于D 无关于23、千百年来凝结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A)A 爱祖国B 爱人民C 爱社会主义D 热爱传统24、爱情是男女双方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之上的(B)A 被动选择B 自主选择C 契约D 规则25、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依赖于个人的(D)A 努力学习B 社会实践C 受教育程度D 道德规范26、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是(D)A 爱岗敬业B 诚实守信C 办事公道D 奉献社会27、人们在社会生活之中因情趣相投而建立的人际关系是(D)A 血缘关系B 地缘关系C 业缘关系D 趣缘关系28、“仁者爱人”体现了()A 友爱原则B 互助原则C 真诚原则D 平等原则29、人的各种道德情感、情绪的总和,是道德情感、情绪在意识中的内在统一是()A 道德意志B 道德信念C 良心D 道德判断30、道德修养的内驱力来源于个人内在的(D)A 道德意志B 道德情感C 道德尺度D 道德需要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西方所谓私法,一般包括(BD)A 行政法B 民法C 刑法D 商法E 宪法2、与一般法律相比,宪法具有下列特征(BC)A 权威性B 效力最高C 具有特别的修改程序D 任何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都必须遵守E 拘束力3、行政行为的效力有()A 法定力B 确定力C 拘束力D 执行力E 正确力4、合同法的原则包括(ABCD)A 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B 当事人自愿的原则C 公平的原则D 诚实信用的原则E 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5、我国刑法规定,刑法分为()A 主刑B 独立刑C 自由刑D 附加刑E 耻辱刑6、下列有关人生观的正确说法是(ABCDE)A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B 人生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 永远具有阶级性D 人生观的独立性说明它完全是由自我意识决定的E 是世界观的一部分7、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价值包括(ACD)A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B 个人对社会的索取和要求C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 个人的权力的获得和运用E社会赋予个人的权力和权利8、“金钱就是一切”是一种()A信念B信仰C世界观D人生观E评判事物的标准9、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包括(ABE)A 恋爱应是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B 恋爱应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平等履行道德义务C 恋爱应以感情为中心,想爱谁就爱谁D 恋爱必须从一而终,终身不变E 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10、竞争对人生的意义有(ABCDE)A 竞争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培养人的进取心B 竞争能增强人的智力C 集体间的竞争能增强集体成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的凝聚力D 竞争还能起到鉴别人才、保护人才的作用E 竞争还能锻炼人的坚韧力和发扬人的首创精神三、简答题、(共40分,每小题8分)1、简述法律的本质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律根源于物质生活关系3)上层建筑中的其他现象对法律的影响2、什么是知识产权?它具有哪些特征?是指智力成果的创造人和工商业生产经营标记的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的总称1)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即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工商业信誉2)它是具有双重的内容,既有人身权,又有财产权3)这必须经国家主管机关依法确认才能产生4)它具有专业性,法律规定这种权利只授予智力成果的创造者5)它具有地域性,是一种受地域限制的权利6)它具有时间性,只在法定期限内有效3、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

全国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好法学基础理论)模拟试卷1

全国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好法学基础理论)模拟试卷1

全国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好法学基础理论)模拟试卷1(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简答题。

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B}}(总题数:8,分数:16.00)1.简答法的特征。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的特征。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2)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解析:2.简答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在人们之间形成的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它具有以下特征:(1)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解析:3.简答法律权利的概念和特点。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律权利的概念和特点。

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主体为了满足某种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法律手段。

法律权利具有以下特点:它来自于法律规范的规定;它是保障权利人实现某种利益的法律手段;它以义务人的法律义务为保证,否则权利人的权利无法行使;它有明确的范围,超出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就不再受法律保护。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2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2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2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

乙穿此鞋运动时,果真摔成重伤。

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B.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为危害行为。

危害行为,是指在行为人在意识支配之下实施的危害社会并被刑法禁止的身体活动。

其特征是:(1)危害行为是人的身体活动或动作,包括积极的活动与消极的活动。

(2)危害行为是人的意识支配的产物和表现,如果没有人的意识支配,则不能认为是危害行为。

人的无意识动作、身体受外力强制形成的动作、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形成的动作等,都不是危害行为。

(3)危害行为侵犯的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这是它的实质内容。

现代刑法禁止对思想定罪处罚,所以,任何犯罪都不能缺少危害行为,无行为即无犯罪,无行为即无刑罚。

本题中,甲虽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甲送乙一双滚轴早冰鞋的行为本身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也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故本题选C。

知识模块:犯罪构成2.甲与素不相识的崔某发生口角,推了他肩部一下,踢了他屁股一脚。

崔某忽觉胸部不适继而倒地,在医院就医时死亡。

经鉴定,崔某因患冠状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致急性心力衰竭死亡。

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成立故意伤害罪,属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B.甲的行为既不能认定为故意犯罪,也不能认定为意外事件C.甲的行为与崔某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这是客观事实D.甲主观上对崔某死亡具有预见可能性,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为犯罪故意、犯罪过失、意外事件,第三节中的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甲与崔某素不相识,不可能预见到崔某患冠状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甲的行为只能被认定为意外事件。

但由于刑法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客观的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因此甲的行为与崔某死亡结果之间还是有因果关系的。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的基本特征?• A. 以维护社会秩序为目标• B. 具有强制性• C. 源于人民意志• D. 行为规范性答案:C2.法律的效力具有以下哪种特点?• A. 条兴奋灌注法则• B. 有别于寻常的自然现象• C. 与情感无关• D. 对人类行为具有普遍规律性答案:D3.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的基本功能?• A. 维护社会秩序• B. 保障社会公平• C. 保护人民权益• 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D4.法律权威来源于哪个方面?• A. 立法机关的制定• B. 司法机关的解释• C. 行政机关的执行• D. 科学研究答案:A5.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A. 公平原则• B. 即时原则• C. 确定性原则• D. 一贯原则答案:B二、判断题1.法律规定可以强制性执行,并由国家强制力支持,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法律基本特征。

答案:正确2.法律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答案:正确3.法律的效力是一种行为规范性的效力,与人的自由意志无关。

答案:正确4.法律的权威来源于立法机关的制定,司法机关的解释,以及行政机关的执行。

答案:正确5.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原则、确定性原则和即时原则。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解释法律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法律的基本特征包括:以维护社会秩序为目标,具有强制性,源于人民意志,以及行为规范性。

其中,以维护社会秩序为目标是指法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公共利益;具有强制性是指法律规定可以强制性执行,并由国家强制力支持;源于人民意志是指法律的形成和制定需要反映和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为规范性是指法律规定适用于人类行为,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

法律的基本功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等。

维护社会秩序是法律的最基本功能,通过法律规范和制度来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公共利益;保障社会公平是指法律通过制定公正的规则和原则,保障每个人的平等权利和机会;保护人民权益是指法律通过规定人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保护措施,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是指法律通过制定经济法律规范,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创新活力。

法律基础学习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法律基础学习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法律基础学习考试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 以宪法为核心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职权答案:D2. 下列哪个机构负责全国立法工作?A. 最高人民法院B. 最高人民检察院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国务院答案:C3. 我国法律效力的层级关系中,位于最顶层的是?A. 法律B. 行政法规C. 地方性法规D. 宪法答案:D4. 哪个文件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石?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答案:A5. 下列哪项不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A.B. 宗教自由C. 劳动权D. 耕地权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正确)2.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正确)3. 我国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

(正确)4. 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依法纳税、服兵役、保守国家秘密等。

(正确)5. 法律救济是指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通过法律手段寻求保护。

(正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

答案: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基础,以宪法为核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职权等。

2. 请简述法律的基本特征。

答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3. 请简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答案: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宗教自由、劳动权等;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依法纳税、服兵役、保守国家秘密等。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1. 案例一:甲在某商场购物时,商场保安因怀疑甲偷窃对其进行非法搜身。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对于犯罪既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把实现犯罪意图必要的行为全部实施完毕B.只有犯罪的既遂形态才对客体造成实际的侵害C.刑法分则规定的各犯罪构成要件,都是既遂形态,因此,只要满足了这些要件,就是犯罪既遂D.对危险犯来说,只要行为足以造成某种严重后果发生的危险,就是该罪的既遂正确答案:B,C,D解析:犯罪既遂指犯罪人的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事实,而行为人把实现犯罪意图必要的行为全部实施完毕,并不一定到达犯罪既遂,因为还存在实施终了的未遂,也存在实施终了的犯罪中止,A选项错误。

犯罪既遂的实质标准是对客体造成实际侵害,只有犯罪的既遂形态才对客体造成实际的侵害,B选项正确。

刑法分则各条以犯罪既遂为基准设置法定刑。

如果完全从形式上理解既遂,也可以认为既遂就是达到了分则各条设置的处罚基准状态,C选项正确。

刑法分则规定了上百种的犯罪,犯罪构成的既遂形态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对危险犯来说,只要行为足以造成某种严重后果发生的危险,就是该罪的既遂,D选项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情形属于以消灭处理方式承担刑事责任的是( )。

A.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B.犯罪人死亡C.经特赦予以释放D.享有外交特权或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正确答案:A,B,C解析:消灭处理方式作为解决刑事责任的方式之一,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但由于法律规定的阻却刑事责任事由的存在,使刑事责任归于消灭。

这时国家不再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行为人也不负刑事责任。

例如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犯罪人死亡或经特赦予以释放,基于上述事实,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均归于消灭。

可见,选A、B、C项。

D项表述的情形不是消灭处理方式,而是转移处理方式,故不选D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3.甲深夜回家时,发现路边行走的女子乙身材窈窕,遂起歹意。

河南省专升本(法学基础)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河南省专升本(法学基础)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河南省专升本(法学基础)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填空题 4. 名词解释 5. 简答题 6.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法律解释的种类不属于根据解释尺度不同而分类的是( )A.限制解释B.扩充解释C.字面解释D.正式解释正确答案:D解析: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是按照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不同而进行的分类。

正式解释是指由有权解释法律的国家机关对法律所作的解释,又称“有权解释”。

2.具有中国公民资格的法定条件是( )A.出生在中国B.具有中国国籍C.年满18周岁D.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正确答案:B解析:《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3.在中国,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机关是( )A.外交部B.国务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确答案:C解析:《宪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

第8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第89条规定:国务院行使管理对外事务,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的职权。

4.积极意义的守法是指( )A.不违法B.行使权利(力)C.超越权力D.履行生效判决正确答案:B解析:守法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

在通常人们所讲的“奉公守法”中,守法的含义大多限于不违法,不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或做法律所要求做的事情,这是消极的、被动的。

但这里所说的守法,不仅包括这种消极、被动的守法,还包括根据授权性法律规范积极主动地去行使自己的权利,实施法律。

所以积极意义的守法应该是行使权利和实施法律。

5.下列属于法律关系的是( )A.张某和姜某按照民间习俗订婚所形成的关系B.陈某聘请律师李某为诉讼代理人所形成的关系C.某法院党组成员赵某与该院党员孙某所形成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D.钱某与吴某赌博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正确答案:B解析:法律关系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有A.平等保护原则B.物权客体特定原则C.物权法定原则D.公示、公信原则正确答案:A,B,C,D解析:备选项表述的都属于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其中,物权客体特定原则又称为一物一权原则。

知识模块:民法学2.刘某是某运输公司卡车司机,一日清晨去东郊拉货。

中途遇到他的朋友赵某要求搭他的车去东郊。

刘叫赵坐到驾驶室,然后继续开车。

当车行至一条大街拐弯处时,刘突然发现对面驶来一辆吉普车。

刘平日驾驶技术欠佳,经验不足,遇事容易慌乱。

这时如果刹车制动,就不会出任何问题。

但刘生怕两辆车相撞,遂不顾一切地突然向右打轮。

由于车速较快,打舵突然,赵某身体失衡将车门撞开摔到车下,造成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关于刘某的行为是否紧急避险和对赵某的死亡应否负刑事责任的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属于紧急避险B.属于避险过当C.属于假想避险D.应负刑事责任正确答案:C,D解析:紧急避险的两个重要条件是:(1)危险必须正在发生;(2)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排除危险,即不得已而为之。

本题中并不存在迫在眉睫的危险,如果刘某能够减速或制动,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事故的。

在这种情况下,刘某的行为并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造成灾难的原因是刘某驾驶技术欠佳,遇事慌乱,想象有撞车的危险,处理不当。

所以,刘某的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应对赵某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

知识模块:刑法学3.关于行贿罪的正确说法是( )。

A.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B.行为人被勒索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C.行为人构成行贿罪,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D.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人员财物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构成行贿罪正确答案:A,B解析: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人员财物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和单位一起构成单位行贿罪,而不是行贿罪。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1.公安机关依法对部门治安事件和交通事故的调解属于(B )A.司法调解B.行政调解C.人民调解D.自行和解2.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社会主义道德(A )A.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B.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C.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D.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重大影响3.法律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全过程,称为(D )A.法律程序B.法律适用C.法律执行D.法律运行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刑事诉讼当事人的是(A )A.犯罪嫌疑人B.被告C.受害人D.原告5.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抓住(A )中心,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

A.经济建设B.道德建设C.民主建设D.城市建设6.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各级人民法院属于(C )A.立法机关.执法机关C.司法机关D.法律监督机关7.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中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是社会主义(B )的重要组成部分。

A.道德B.核心价值体系C.法律体系D.政策8.依法治国的主体是(B)A.立法机关B人民群众C.执法机关D.司法机关9.古代先贤主张“仁者爱人”,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C )A.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B.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C.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D.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10.个人通过辛勤的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也是自己事业有成,这说明了(D )A.不实现个人抱负,就不会创造社会价值B.实现自我价值是因,创造社会价值是果C.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不相关的D.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11.时代精神的核心是(A )A.改革创新B.理论创新C.制度创新D.科技创新12.下列哪项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D )A.“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B.“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C.“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D.“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13.行政机关依法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行为属于(C )A.非行政行为B.具体行政行为C.抽象行政行为D.行政执法行为14.在下列各种规范中,体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靠社会舆论.人的内心良知保障实施的规范是(C )A.法律规范B.政策规范C.道德规范D.宗教规范15.协调自我身心关系正确的是(B )A.只要有健康的心理就是一个健康的人B.一个人自觉的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C.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期,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外因D.社会环境的影响,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因16.渴望充裕平安的物质生活,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部题型 3. 单项选择题4. 多项选择题5. 简答题8. 案例分析题9.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甲、乙因生活琐事互相斗殴,乙感到不是甲的对手而逃跑。

甲紧追不舍,乙逃出500米后被甲赶上。

甲用木棍劈头盖脸地打来。

情急之下,乙抽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朝甲刺去,致甲重伤。

乙的行为( )。

A.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B.构成故意伤害罪C.构成寻衅滋事罪D.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D解析:对于相互斗殴或者互相伤害行为,均不构成正当防卫,但是如果一个人求饶的,或者一方穷追不舍,不依不饶的,另一方迫不得已反击的,属于正当防卫。

本题中,甲对乙穷追不舍,并用木棍打乙,乙在逃跑途中用水果刀朝甲刺去,致甲重伤,符合正当防卫的起因、时间、对象、主观及限度条件,属于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

故选D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2.甲正在劫持一女乘客作为人质以抗拒警方拘捕,乘客乙为救人质,乘甲不备将其杀死。

乙的行为属于( )。

A.故意杀人罪B.防卫过当C.偶然防.D.正当防卫正确答案:D解析:《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据此,乙的行为是行使无限防卫权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故选D项,不选A、B项。

偶然防卫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表面上符合正当防卫的特征,但实际上并无防卫的意图,本题表述中,乙明显有防卫意图,故不选C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3.甲与乙发生争执后,甲扬言要把乙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匕首。

乙害怕甲杀死自己,就在甲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将甲打死。

乙的行为属于( )。

A.正当防B.故意犯罪C.防卫过当D.假想防卫正确答案:B解析:防卫不适时包括事前防卫和事后防卫两种情况。

防卫不适时构成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本题表述中,乙的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而属于事前防卫,对于事前防卫造成损害的,符合具体犯罪构成的,按照犯罪处理。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模拟试卷4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模拟试卷4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模拟试卷4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单项选择题4. 多项选择题6. 辨析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请求权的是( )。

A.债权B.物权C.人身权D.知识产权正确答案:A解析:债权是典型的请求权,而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和继承权都是支配权。

知识模块:民法学2.下列法律事实中,属于事件范围的是( )。

A.订合同B.物的灭失C.立遗嘱D.违反合同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事件与行为的界定。

事件,是指与民事主体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如人的死亡、物的灭失等。

行为,是指受民事主体意志支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活动。

知识模块:民法学3.相对法律关系是指( )。

A.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的法律关系B.权利、义务不确定的法律关系C.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具体、特定的法律关系D.代理人根据委托授权与相对人建立的法律关系正确答案:C解析:相对法律关系是指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具体、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在相对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

债权关系是典型的相对法律关系。

不选D项,因为委托授权是单方法律行为,而相对法律关系只能由双方法律行为产生,单方法律行为不可能产生相对法律关系,如果将D项修改为“代理人基于委托合同与相对人建立的法律关系”,才是相对法律关系。

知识模块:民法学4.甲殴打乙导致乙死亡,为此甲赔偿乙家属2万元。

乙家属料理后事后,分割了乙的财产。

引起上述侵权赔偿关系和财产继承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分别是( )。

A.事件、行为B.行为、事件C.事件、事件D.行为、行为正确答案:B解析:事件是与人的意志无关的事实,而行为则反映了人的意志。

本题中,甲殴打乙致其死亡出于甲的行为意志,而继承人继承乙的遗产,对于继承人而言,属于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要素,故为事件。

知识模块:民法学5.下列民事权利救济方式中,属于公力救济的是( )。

A.依法向保证人提出承担保证责任的请求B.依法实行正当防卫C.依法实行自助行为D.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正确答案:D解析:民事权利的救济方式包括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两种方式。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8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8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8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根据犯罪主客观要件、犯罪形态的理论分析,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 )A.甲预谋杀害乙,于是准备了杀人的刀具,并且跟踪乙的日常行踪。

在决定采取杀人行动之前,甲妻发现甲的杀人计划,力劝甲放弃,而后甲听从其妻劝告,没有依计划采取杀人行动。

甲不成立犯罪中止B.甲、乙两人预谋杀害丙,甲负责准备杀人的刀具,乙负责踩点,收集丙的日常行踪。

在决定采取杀人行动之前,甲妻发现甲、乙的杀人计划,力劝甲放弃,而后甲听从其妻劝告,没有依计划参加杀人行动,乙单独执行计划,用甲提供的杀人工具把丙杀了。

甲成立犯罪中止C.甲基于杀害的意图对乙实施暴力,乙跪地求饶,并且拿出2万元钱,恳求甲放过他。

甲见钱眼开,遂放弃了继续加害行为。

甲成立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中止D.甲基于杀害的意图对乙实施暴力,乙一边抵抗,一边告诉甲,如果甲杀害了他要判死刑的。

甲害怕受到法律的惩罚,于是放弃了继续加害行为。

甲不成立犯罪中止正确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犯罪中止的认定。

选项A中,甲在犯罪预备阶段放弃了犯罪计划,成立犯罪中止。

选项B中,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共犯(既遂),因为甲虽然放弃了杀人计划,但是甲没有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依照共同犯罪理论的“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原则,甲也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选项C中,就故意杀人行为而言,甲成立犯罪中止。

选项D中,甲也成立犯罪中止,不管甲是出于畏惧法律惩罚还是怜悯被害人,只要主动放弃犯罪,就应当认定为犯罪中止。

A、B、D表述错误,应选。

知识模块:刑法学2.关于刑事管辖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国外雇用阴某到中国境内实施杀人行为,我国对甲的行为没有管辖权B.隶属于中国某边境城市旅游公司的长途汽车在从中国进入越南境内之后,因争抢座位,美国的甲一怒之下杀死了伊朗的乙。

对甲的杀人行为不适用中国刑法C.丙将英国航空器劫持到日本,我国对丙的行为没有管辖权D.外国人丁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即使按照中国刑法的规定,该罪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可能不适用中国刑法正确答案:B,D解析:在A项中,甲和阴某是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一个整体,既然实行行为发生在我国境内,那么我国对甲的行为就具有管辖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模拟试卷
年考(模拟卷)
-------------------------------------------------------------------------------------
请保持卷面整洁,答题字迹工整。

一、简答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我国法律效力的内涵什么?
法律效力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生效范围,即对人的效力、对空间的效力以及对时间的效力。

对人的效力:法律适用于哪些自然人和组织。

对空间的效力:法律在哪些地域范围内生效。

对时间的效力: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生效以及法律的溯及力问题。

2、简述法治的含义。

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法治是一种法制模式;
法治是一种法律精神;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结构。

3、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有哪些?
普遍选举原则;平等选举原则;秘密投票原则;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
差额选举原则;选举权利的物质和法律保障原则。

4、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有哪些?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设定要求: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设定等。

5、当事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6、简述我国著作权保护的客体。

著作权的客体是著作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著作权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文字作品;(2)口述作品;(3)音乐、曲艺、舞蹈等艺术作品;(4)美术、建筑作品;(5)摄影作品、电影作品等。

7、简述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和举证责任规则。

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举证责任是指在诉讼中由谁来提供、收集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责任。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富有责任的一方如果收集不到或提供不出相应的证据对案件的事实加以证明时,要承担败诉的风险。

二、案例分析:(共2小题,第1题15分,第2、3小题每题10分,共35分)
1、王某和李某夫妻两人共育有一子一女。

长子王甲在公安局工作,娶妻刘某,生育儿子王进;次女王乙是银行职员,嫁夫徐某,收养一女徐丽。

王甲于2000年因公牺牲,其妻刘某与儿子王进和王某、李某共同生活,刘某对公婆尽到了赡养义务。

2003年王某立下自书遗嘱一份:死后给孙子王进遗产20万元。

2005年7月王某突发脑溢血死亡。

经查:王某与李某共同生活数十年,共有存款40万元,房屋、家具等财产折合人民币80万元。

请问:王某的遗产应如何处理?(15分)
答:本案中王某的继承人有妻子李某、孙女徐丽(代位继承人)、刘某(丧偶儿媳对公婆尽了赡养义务,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孙子王进(代位继承人)和女儿王乙。

王某的遗产60万给孙子王进20万,剩下的40万由4人平分,每人10万元。

2、公民甲17周岁,初中毕业后,在一家商店工作,月收入600元左右。

甲工作半年后,自作主张花1200元为自己买了一条金项链。

甲的父母得
知此事后,以甲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购买项链未经其父母同意为由,找到商场要求退货。

问:商场是否有权拒绝甲父母的这一要求?(10%)
答:公民甲已经满17周岁。

她在一家商店工作,能以自己的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按照民法关于行为能力的规定,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所以她用自己的积蓄购买金项链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商场有权拒绝甲父母的要求。

3、农民张某在自己承包的责任田里耕地时,挖出了一坛子银元,坛内有一字条:“民国三十年张三元埋”。

问:该坛银元应归谁所有?(10%)
答:案例中由于坛内字条已注明所有人,因此不应属于无主财产,不能归国家所有,只能归张三元的继承人所有(张三元认定已死亡)。

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我国法律规定的遗产转移方式和内容。

(15%)
答:法定继承:概念、继承的顺序;
遗嘱继承:概念、遗嘱的形式;
遗赠:概念、规定。

遗赠扶养协议:概念、特别规定等。

(各部分内容请展开论述)
2、请分析盗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15%)
答:犯罪客体:国家、集体、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犯罪客观方面:秘密窃取他人财物;
犯罪主体:16周岁以上的自然人;
犯罪主观方面:故意或过失。

(各部分内容请展开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