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普通普通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归纳高考历史选修三是我国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
学习选修三不仅对于高考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和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高考历史选修三的三个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选修三中的第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涵盖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重要历史事件。
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运动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太平天国的兴起、发展以及失败的原因。
3.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为了挽救国家危机而兴起的一系列改革运动。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运动的目标、改革内容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二、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是选修三中的第二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涵盖了近代欧洲历史、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
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近代欧洲历史:近代欧洲历史是世界近代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了解欧洲的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以及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兴起。
2.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建国的重要事件,我们需要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近代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对于世界政治、思想、社会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大革命的背景、过程以及其所带来的变革。
三、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是选修三中的第三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涵盖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重要历史事件。
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知识点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知识点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知识点主要涉及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演变。
下面将分别介绍其中的三个重要知识点:一、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的主要战役是武昌起义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国从封建专制社会转向了共和制社会。
辛亥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结束了清朝的统治,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起点。
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此外,辛亥革命也开启了中国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复兴,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二、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发生在中国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主要起因是中国抗议巴黎和会将山东问题交给日本的决定。
五四运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反抗帝国主义,同时也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它为后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壮大提供了重要的社会背景。
五四运动后,中国青年开始在国家和民族的现实问题上,更加注重思想的批判和文化的转变,形成了新的学术思潮,推进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三、长征:长征是193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为躲避国民党的围剿而进行的一次长途跋涉,历时两年半,行程约25000千米。
长征敌后有计划地消灭敌人的反动势力,巩固红军根据地,为可能的再次反抗日本侵略打下基础。
长征的意义不仅在于成功地改变了红军被围歼的形势,同时也为中国的人民民族战争做出了重要准备。
长征在革命者和军队中构成了一个深入的思想教育,促进了军队的建设和发展,达到了统一意志和团结的目的。
以上三个知识点,是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对于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演变,以及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认识到历史上的错误和教训,不断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
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
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高中历史选修三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涵盖了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门课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历史。
一、中国近代史1.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介绍中国与英国之间的不平等条约,以及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来源、发展和失败原因,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中日战争和列强对华战争:介绍中国与列强之间的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以及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 辛亥革命:介绍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发展和成功原因,以及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5. 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介绍北洋政府的成立和发展,以及国共合作的产生和破裂原因。
6. 民族主义和现代化运动:介绍中国民族主义和现代化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影响,以及这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世界现代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发展和结果,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二战的爆发和结果:介绍二战的爆发原因、发展和结果,以及二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冷战和美苏对峙:介绍冷战的起因、发展和结束原因,以及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4. 反殖民主义和非洲解放运动:介绍非洲解放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影响,以及这些解放运动对非洲社会和文化的作用。
5. 欧盟的建立和发展:介绍欧盟的建立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以及欧盟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6. 全球化和新时代:介绍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和影响,以及新时代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总结高中历史选修三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课程,它既涵盖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运动,也介绍了世界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变革。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和世界历史,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3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3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 法老制度与金字塔的建造- 象形文字的发明与使用2.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城邦的兴起-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楔形文字的发展3. 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现- 吠陀时期的社会结构-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4.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青铜器的铸造技术-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二、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采邑制度的起源- 骑士文化与城堡的建设- 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2. 基督教的传播与影响- 教会的组织结构-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结果-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影响3.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穆罕默德的生平与伊斯兰教的创立 -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伊斯兰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特点-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革新- 代表性人物与作品2.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过程- 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改革理念 -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新教与天主教的分裂四、近现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1.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进程-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2. 法国大革命- 革命的起因与过程- 拿破仑的统治与影响- 君主制的终结与共和制的确立3. 世界两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与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影响五、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1. 冷战的起源与特点- 苏联与美国的对立- 冷战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与代理战争2. 殖民体系的解体与新兴国家- 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兴起- 非洲与亚洲的去殖民化- 新兴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六、全球化与现代社会1. 全球化的进程与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文化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2. 信息时代的来临- 互联网的发展与影响- 信息技术对经济与社会的改变- 信息时代的伦理与隐私问题3. 当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不平等问题- 科技进步与人类未来的发展结语:高中历史课程旨在通过对古代至现代重要历史事件与文明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战争与和平-总结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战争与和平-总结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一战的爆发1、一战爆发的客观条件①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2、一战爆发的原因⑴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平衡。
⑵重要原因: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尖锐(三对)①法德矛盾——实质:争夺欧大陆霸主地位②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③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⑶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①同盟国集团——德、奥、意②协约国集团——英、俄、法⑷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矛盾实质: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一战爆发二、一战进程和结果1、三条战线⑴西线:(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 ,英法V德(“施里芬计划”)⑵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V德、奥匈⑶南线:(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V奥匈2、四年战事及结果⑴战况及结果:年代战况战役战役特点新式武器19 14 东西两线计划破产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宣告速战速决战略破产1915重心在东东线僵持东线僵持19 16 重心转西战事惨烈凡尔登战役决定意义,是一战的转折点德军首次使用毒气弹索姆河战役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英国首次使用坦克日德兰海战最大海战,“大炮巨舰的高峰”1917阵营变化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布列斯特和约》1918战争结束盟国崩溃,奥匈投降,德国投降①原因:A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加强,为了保障美国借给协约国的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取胜。
B 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供参战契机。
②目的:A协约国能归还贷款;B插手欧洲事务;C争夺世界霸权。
③影响: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
使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进程。
⑵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①经济劣势:德奥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不占优势。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知识点总结: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1)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
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成为一个整体。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3)欧洲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集团。
2.(1)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德、意、澳;协约国:英、法、俄(2(3(4)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3.巴尔干火药桶(1)1912年秋,由巴尔干同盟发动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一次民族解放战争(2)1913年,第三次巴尔干战争——为抢夺胜利果实(3)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婓迪文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4.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1)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是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练习题: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世界被瓜分完毕是在()A. 19世纪70年代B. 18世纪晚期C. 20世纪初D. 20世纪20年代中期2.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正确的是()(1)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2)从背景看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3)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4)一战的爆发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A. 1、2、3B. 2、3、4C. 1、3、4D. 1、2、3、43.(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能消极的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单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单元)【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目录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第14课理性之光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第16课综合探究:解决“李约瑟难题”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1希腊(自然哲学→社会领域→人)1、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2、第一位自然哲学家“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意义: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3、公元前5世纪:背景:民主政治发达,商业发展,思想活跃。
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强调人的主题意义,否认神或命运,树立了人的尊严;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
4、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最高的知识“善” 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区别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智”强调实际功用;“苏”强调作用;但都强调知识,否定权威。
5、亚里士多德:真理高于一切;自然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创立逻辑学;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2文艺复兴【14世纪出现→15世纪传到欧洲(全盛时期)→17世纪结束)1、背景:(经济)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地中海工商业发达;(政治)政治分裂使学术环境相对宽松;(思想)教会的精神阻碍;(阶级)正在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社会因素)黑死病;(文化)文学艺术人才辈出;丰富的文化遗产;2、性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核心:人文主义(核心内容: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3、文艺复兴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4、全盛期: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5、16世纪:(英国)莎士比亚 39部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6、影响:①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②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③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反封建教会,促成宗教改革出现;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清除思想阻碍。
岳麓版普通普通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
岳麓版普通普通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岳麓版普通普通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高中教案岳麓版普通普通髙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知识点选修高中历史岳麓版。
岳麓版普通普通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礼”的观念,德治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哲学思想A. “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政治学说“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3.政治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4.经济井田制瓦解。
5.阶级关系士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活跃。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总结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总结在学习高中历史的时候,很多学生只重视必修部分的知识,经常忽略选修部分的内容,知道选修三有哪些历史知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基本矛盾导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3、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4、客观条件: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二、过程1、大战的爆发:1914年7月28日,在德国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相继投入战争。
交战的双方: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
协约国: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美国、中国等27国。
2、大战的经过(1)一个主战场:欧洲战场(2)三条战线: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由英法对德作战)、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对德、奥匈作战)、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对奥匈作战)(3)三个阶段【补充】美国参战的原因、标志、影响和同盟国战败的原因1、美国参战的原因、标志、影响原因:一战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美与协约国接近,经济联系加强;1916年2月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直接原因);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希望协约国取胜捞取战利品、夺取世界霸权(根本原因,真正目的)。
标志: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影响: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使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方向发展,加速一战结束;影响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加入协约国。
2、同盟国战败的原因经济: 德奥集团的经济实力处于劣势(主要原因)。
军事:低估了对手实力;军事战略失误。
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历史选修三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政治制度1、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的三个重要朝代,它们在政治制度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夏代的政治制度以家族制为基础,国家由一族一姓一王组成,实行世袭制。
夏王负责管理国家事务,同时部族领袖也参与政治决策。
夏代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封建时代的特点,国家建立在家族之上,政治权力继承性强。
商代的政治制度相对夏代更加完善,国家建立了宗族制度,以商王为中心的国家体系得到了巩固。
此外,商代也实行了世袭制,同时设置了官职,成文化法律,健全了政治体系。
商代的政治制度对封建时代后期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代的政治制度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周天子实行九年制和五年制的任期,设立了官职,建立了土地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向着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
2、秦汉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两代是中国古代的两个大一统时期,它们在政治制度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秦代的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特点,实行郡县制,推行选官、举贤任用的制度,设立了三公九卿等官职,建立了统一的度量衡和文字体系,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代的政治制度在秦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立了皇帝制度,设立了丞相等新官职,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郡县制和州县制,推行选官用能的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3、唐宋元明清五朝的政治制度唐宋元明清五朝是中国古代的五个大一统时期,它们在政治制度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唐代的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特点,实行州县制、郡县制、推行选官用能的制度,设立了三省六部等官职,建立了科举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
宋代的政治制度在唐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强调文治,推行有序政治制度,设立了官职,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辟书制。
元代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建立了行省制、设立了官职,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代的政治制度在元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强调政治制度的稳定性,设立了官职,实行文官主政。
高二历史教学课件3单元总结(岳麓版选修3)
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第二次世 界大战
大战的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军进攻波兰 战争扩大和转折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 “一战”后,美国企图凭借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为实现 1. 统治世界的野心,对外推行金元外交。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对外推行“中立”政策。1935年,美 2. 国国会通过《中立法》,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 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 资,以防止美国卷入战争。 3.随着“二战”的爆发和法西斯侵略的扩大,美国出于自身利 益和安全考虑,逐渐放弃了“中立”政策,加强了对英法等 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与其他被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4. 联合起来,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后,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和欧 5. 洲列强的衰落,推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高中历史选修3知识点
高中历史选修3知识点高中历史选修3是我国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门选修课,主要讲解中国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历史思维,提高历史素养。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历史选修3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农民起义,该起义由洪秀全领导,并于1851年爆发。
起义的发动与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民众的不满和对外侵略的敌对势力有关。
起义者试图建立一个以基督教为核心的新社会,但最终失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另一个重要事件,该事件于1900年爆发。
义和团是一个民间团体,他们反对外国侵略者,试图驱逐外国势力。
然而,他们的行动却演变成对外国人和中国基督徒的屠杀。
这次事件导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动荡局势。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革命,发生于1911年至1912年。
这次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结束。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世界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是指自17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涵盖了欧洲的工业革命、殖民统治的兴起、世界两次大战等重大事件。
在高中历史选修3中,学生将学习到这些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工业革命是世界近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起源于18世纪末的英国,并迅速影响了全球。
工业革命的兴起引发了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社会逐渐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
高三历史选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三历史选修三必背知识点历史选修三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于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总结高三历史选修三的必背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这门课程的考试。
一、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化运动1.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意义- 清朝政府的腐败与外国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后,清朝政府改革的希望渺茫,国家陷入危机;-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开辟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纪元。
2. 辛亥革命的过程与成果- 启蒙思想与议会制度的兴起;- 各地革命武装的兴起与互相联结;-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3. 辛亥革命的局限与影响-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困难;- 民主革命的思潮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起;-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初期发展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与意义- 新文化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潮的传入;- 五四运动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的组织与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与结果-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者与活动;- 八七会议与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与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与组织建设。
3. 中国共产党的初期发展-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发展与转型;- 土地革命与农民运动的兴起;- 党在工人运动与文化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抗日战争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1.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与意义- 九一八事变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危机;-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与历史地位。
2. 中国人民的抗战、民族团结与全国抗战的形成- 渡江战役与中国人民的抗战意识觉醒;- 渭南会议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全国抗战的形成与发展。
3. 抗日战争的进程与胜利- 中国的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胶着;- 国民党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与矛盾;- 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战后和平的建立。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巴黎和会1、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人们热切希望和平;帝国主义列强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列强间的争霸斗争从战场上转移到谈判桌前2、什么是巴黎和会?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处置战败国和巩固战胜国成果的和平会议,史称巴黎和会。
3、与会代表:战胜国的代表,但没有苏维埃俄国,中国政府的代表是陆征祥等4、和会召开的目的:实现在霸权基础上的和平,根据自己的利益重建战后秩序,削弱德国,巩固战争成果(以解决分赃、反苏和建立战后帝国主义国际秩序这三大问题)5、战胜国的主要意图同学阅读教材分析并结合新课堂22页材料题法国:最大限度削弱德国,提出严厉的赔款计划,掌握欧洲大陆的霸权英国:继续“欧洲均势“的传统政策,维护殖民帝国和海上霸主地位,消灭德国的海军,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而使法国成为欧洲霸主美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更关心建立国际联盟,使美国能够更大程度干预和控制国际事务。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凡尔赛体系建立(一)《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1、签订时间:1919年6月2、条约内容:教给学生掌握的方法;从领土、殖民地、军备、赔款等方面方面内容领土德国放弃一切殖民地,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交由法国开采15年,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
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以内划为非武装区军备和约规定,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只保留10万陆军和少量船舰,不得拥有空军、坦克、潜艇等赔款该规定了德国在一定时间内应支付的赔款总额殖民地德国原来占据的殖民地被英、法等战胜国瓜分其它在威尔逊地坚持下,写入了国际联盟盟约规定把德国攫取的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导学生分析: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1、概念:什么是凡尔赛体系?对德和约签定后,协约国集团又陆续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等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一)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1、国际联盟成立的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行业性的国际组织建立起来一战激起了反战和平思潮,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防止大战发生,维护世界和平大战期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主张在巴黎和会上,国际联盟盟约被通过2、国际联盟建立的目的:防止新的大战发生,维护世界和平(二)国际联盟盟约的基本内容1、宗旨增进国际间合作,保持和平与安全,避免战争2、国联的组织机构大会、行政院及秘书处3、其它规定:裁减军备、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等规定及委统治制度分析:委任统治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委任统治制度的使用范围主要是德国原先的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近东的部分领土。
实际上大国瓜分殖民地的虚假外衣(三)国际联盟的成立及成员国1、成立:1920年1月,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正式成立,简称国联2、成员国;开始44,后发展到63个。
苏俄和美国没有参加。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国际联盟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一) 国联的两大任务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处理世界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等问题。
(二) 国联的主要活动1925、1931、1935、1937、、1938、1939、(三) 国联的历史地位1、性质: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英法控制下的维系凡尔赛体系的工具2、历史作用: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国联初期,发挥了维护和平和制止战争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同时,为二战后联合国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3、局限:国联同时也是被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成为它们维持维持霸权的工具;国联自身也有很多缺陷;国联的威信不足;面对30年代的战争危机和侵略战争,国联毫无作为,放任二战爆发,国联名存实亡,。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三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三一、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农耕文化- 法老制度与金字塔的建造- 象形文字的发展与宗教信仰2.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城邦的兴起-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楔形文字的发明与传播3. 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 吠陀时期的社会结构与宗教- 佛教与耆那教的起源4.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青铜器、甲骨文与礼乐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5. 古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与斯巴达、雅典的对比- 希腊哲学的发展,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希腊神话与奥林匹克运动会6. 古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与扩张- 罗马法的制定与影响- 基督教的兴起与罗马帝国的衰落二、中世纪的宗教与政治1.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 穆罕默德的生平与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 -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与文化成就- 伊斯兰艺术与建筑的特点2. 欧洲的封建制度- 封建社会的结构与等级制度- 骑士文化与城堡的建造- 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与作用3. 东罗马帝国与拜占庭文化- 东罗马帝国的政治与军事- 拜占庭艺术与宗教的影响- 拜占庭帝国的衰落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4. 中世纪的科技与教育- 伊斯兰世界的科学贡献- 大学的出现与学术的发展- 文艺复兴的前奏与人文主义的兴起三、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与变革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与作品-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与新教的产生-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2. 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与贸易网络的建立- 殖民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3.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启蒙思想家的贡献,如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 法国大革命的起因、过程与结果- 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政治格局4.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与特点- 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与经济模式的影响- 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与社会主义的兴起5. 世界一战与二战- 一战的导火线、主要战役与凡尔赛和约- 二战的爆发、重要事件与联合国的成立- 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与世界秩序的影响6. 冷战与全球化- 冷战的起源、美苏对峙与冷战的结束- 冷战期间的局部冲突与代理人战争- 全球化的发展与国际合作的加强四、现代科技与社会变迁1. 信息技术革命- 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信息时代的挑战与机遇2.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与影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国际社会在环境问题上的合作与冲突3. 全球化与国际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问题- 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与反思-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的挑战4. 社会运动与公民权利- 二十世纪的社会运动,如民权运动、女权运动- 公民权利的发展与法律保障- 当代社会运动的新特点与趋势以上是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变革以及科技与社会的发展。
历史选修3知识点复习完整版本
历史选修3知识点复习完整版本1.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特点:封建社会、农耕经济、世袭制等。
2.前秦、后秦与南北朝时期: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族群政权,后秦是其后续政权。
南北朝时期是北方和南方各自建立了多个政权的历史时期。
3.隋朝和唐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的王朝,唐朝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大国。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和繁荣的朝代之一4.宋朝: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北宋时期中国文化达到了高峰,南宋时期则是中国科技和文化的黄金时代。
5.元朝: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非汉族的王朝。
元朝时期通过实行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推动汉族与蒙古族等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
6.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汉族统一王朝,全面恢复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实行了一系列的和开明的政策。
7.清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社会的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王朝之一、这个时期,中国逐渐走向了半殖民地的状态。
8.《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大型的历史书籍,收集整理了中国历史上的大量史料和事件,成为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9.唐朝的科技成就:唐朝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很多重要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10.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和宋朝时期的八位文学家,他们的作品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11.南宋的科技成就:南宋时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有很多重要的科技成就,如火器、航海技术、农业技术等。
1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连接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3.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伊斯兰教是在唐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4.中国的封建政治和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基本上是封建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儒家与佛教的影响:儒家和佛教是中国古代的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
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有智慧没知识容易陷入空想,一事无成。
有知识没智慧,就不要埋怨被人当做工具使用,用毕即弃。
要善用智慧来运用知识,以求合理的表现。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1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2.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国。
4、经过: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 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5、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的原因:6、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历史选修三高考知识点归纳
历史选修三高考知识点归纳历史选修三通常指的是中国高中历史课程中的“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部分,它涵盖了20世纪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战争,以及它们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一主题的高考知识点归纳: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对殖民地和市场的争夺。
-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 主要战场:欧洲,包括西线和东线。
- 结果: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战争结束。
- 影响: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对德国的严厉惩罚,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背景:经济大萧条加剧了各国的社会矛盾,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意大利等国崛起。
- 导火线: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
- 主要战场:欧洲、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
- 结果:1945年,轴心国投降,战争结束。
- 影响:联合国的成立,冷战格局的形成,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三、冷战与局部战争-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对立。
- 主要事件: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
- 结果: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 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组,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四、和平与发展- 背景: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相对和平的时期。
- 主要议题:经济全球化、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等。
- 影响:国际社会对和平与发展的重视,多边主义和区域合作的加强。
五、重大历史事件与人物- 重要人物:列宁、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
- 重要事件:十月革命、二战中的诺曼底登陆、柏林墙的倒塌等。
六、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战争的原因:经济利益、民族矛盾、意识形态冲突等。
- 和平的重要性:维护国际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
- 历史教训:避免战争的悲剧重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结束语:通过对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深入学习,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警惕。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了过去,也指引着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普通普通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与本主题更多相关点击进入:知识点'>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 ____。
岳麓版普通普通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 “仁”(仁者爱人); B. “礼”(“克己复礼”);C. “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礼”的观念,德治)(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 “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____,“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____,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3、(政治)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4、(经济)井田制瓦解。
5、(阶级关系)士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活跃。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他们的学说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君主统治)1、孟子①孟子的思想核心:民本主义A. 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 《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 他被称为“亚圣”2、荀子①荀子的思想:A.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 被视作儒家异端;B. 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春秋无义战; 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子与道家2、庄子的思想:“齐物” “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顺应自然(五)法家1、韩非与《韩非子》2、韩非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区别现代法制:法家的严刑峻法来维护统治,是统治者的法律,完全为了君主的利益。
1、《孙子兵法》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一)汉初的黄老之学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吸取秦亡的教训。
2、主要内容: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背景:(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思想)黄老之学不适应。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____。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基础);君权神授;大一统;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人伦道德标准,”王道之纲”。
天人感应思想:一方面是将君主作为最高象征;一方面制约君主.4、新儒学的影响: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 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新儒学的特点: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即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的思想;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披上神学外衣。
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所以成为正统思想。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①从此儒学在政治上统治地位。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这是汉武帝采纳的根本原因)。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③推动重视教育的文化风尚。
④利用王权对思想进行干预,禁锢了文化思想发展,限制了民主思想自由发展。
四、宋明理学(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1、 (危机出现)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 (重新光大)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4、宋代重文,学术氛围活跃。
(二)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1)内容:“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①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外国,影响深远。
2、陆王心学(1)内容:南宋,陆九渊:①“心即理也”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进行内心反省)明中期,王阳明:①“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②知行合一(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消极: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同异之处:同:①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强调社会秩序。
②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积极影响。
异:①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道德主张:理学主张人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人应通过内心的自省达到良知。
五、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明朝万历年间①(政治)专制统治腐败,农民起义打击;②(经济)商品经济繁荣,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③(文化)纲常礼教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焚书》《藏书》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总结: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自由;追求物质享受;主张男女平等;是批判地继承了儒学。
(二)明末清初级中学三级年级大思想家1、代表人物:王夫之《船山遗书》: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教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黄宗羲《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学务实。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①(思想):经世致用;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
②(经济)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____。
③(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3、明末清初级中学三级年级大思想家思想评价: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关注民生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稳定;(思想)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社会)对外交往与民族融合(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①唐: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②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③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后传入朝鲜、欧洲。
3、火药:①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
②五代、宋:广泛应用。
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指南针:①战国:司南。
②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欧洲。
(二)天文学①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②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圆说早1000多年;地动仪早1700多年。
③唐: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
④元:郭守敬——简仪早300年;《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三)数学:①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②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500年③东汉:《九章算术》④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点后七位,早1000年(四)四大农书:①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农业,畜牧业;因地制宜。
最能反映时代特点:民族交融)②元:王祯《农书》介绍工具改进③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开始汲取西方科技思想)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总结农业和手工业;反映工业因素萌动时期(五)医学:①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②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介绍四诊法;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③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六)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第一,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第二,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第三,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七)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要本保障。
B. 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