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存废之争19页PPT

合集下载

存废之争下的中医之困

存废之争下的中医之困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何裕民
给中医发展一个宽松氛围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认为,中医要发展,给中医立标准、立法,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氛围。从政策角度,不仅要在基础研究方面舍得投入,对于重大科研项目给予全力支持,同时在实用技术方面鼓励中医院大胆地深入群众。不能用西医的评判标准来评价中医,不能把所有东西纳入一个考核体系。
观点交锋
拯救中医的四种思路
如何拯救中医,这是学界面临的最迫切、最艰难的命题。对此,中医学者和非中医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思路。
■中医泰斗 吕炳奎
中医西医平分卫生部
曾任卫生部中医司司长的吕炳奎提出建议:建议中央以保护中医药学为由,将卫生部一分为二,设立中医与西医两个在行政等一切方面平等的行政机构,使中医部能够独立管中医;将中医药的教育权从教育部移交给新的中医药行政部门;由新的中医药行政部门起草有关中医药的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上报人大批准,对以前限制中医药的法律法规宣布它不适宜中医药界,只适用于西医药界;确立中药自身的符合中医药的鉴定标准,废除以美国医药鉴定标准为中医药的标准的规定和做法。
在中国百年历史中,关于中医的存废问题,有过三次大规模的争论。
第一次是20世纪初北洋政府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第二次是1929年的“废止中医案”;第三次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医被视为“四旧”,成了清除的对象。但中医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续至今,且在宪法中确立了与西医平等的地位。
专门制定中药特色注册规定
现行以西药为主的药品注册办法不适合中药的特点怎么办?国家食品药监局吴浈副局长透露,正在修定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将进一步加强对中药品种保护和药品注册的衔接。将根据中药不同于化药的特点,专门制定体现中药特色的中药注册补充规定,对中药研制的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进行全面修订和完善。建立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

_行_辨是非_从中医存废之争谈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_张力

_行_辨是非_从中医存废之争谈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_张力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3期J OU RNAL OF THE GRADUATES VOL.29l32008SUN YAT-SEN UN I VER SI TY(S OC I AL SCIENCES)2008/行0辨是非:从中医存废之争谈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张力(西北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陕西西安710127)=内容提要>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当前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其命运也面临兴亡的转折。

中医是否是/伪科学0而需要被废除,中医的特殊地位是否要动摇,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与现代碰撞下的中医需要在新的视角下进行更为合理的透析。

=关键词>中医存废之争;科学;划界;标准真实的中医究竟是什么?中医是伪科学吗?中医是否百无一用,到了垂死挣扎将要灭亡的历史时刻了吗?中医作为一个特殊的领域,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下经受考验。

是兴是亡,这是个问题,如何正视中医是国人更是学人所要深究的问题,在新的视野中探寻二难的新出路。

一、中医的存废之争与中医的困境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黄帝内经6的成书,实际上标志着中医学基本理论的确立,它与张仲景的5伤寒杂病论6分别是中医学基本理论和辨证论治的奠基之作。

二者与5神农本草经6、5难经6一起,被历代医家奉为经典,由此而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给后世医学的发展以深远的影响。

(一)中医的四次存废之争中医是否该废止?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一夜间成为争论热点,甚至招致包括管理*收稿日期:2008-8-30作者简介:张力(1983))男,陕西礼泉人,西北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2006级科技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陕西省第三届科技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主题发言论文。

古老中医的百年沧桑:历史上的三次废止之争

古老中医的百年沧桑:历史上的三次废止之争

中医自《黄帝内经》诞生起,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绚丽的瑰宝之一。

然而,近现代以来,中医命运多舛,地位逐渐因西医的扩张而变得岌岌可危,并产生了三次规模较大的废止中医运动。

中医的三次废止之争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撬开,大量西方的文化和技术也随侵略者一道涌入中国。

西医也是在这个时期逐步在东方大地上落脚扎根,西医教育、西医理论及西医从业人数都呈迅速发展之势。

那个时期,西医在中国医药界还不是特别强大,中医仍占据主导地位,所以这次争论的焦点也仅仅是能否将中医同西医一样,纳入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体制之中。

这次的争论,也让当时的中医界师徒制的传教方式发生了转变,打破了单一模式,吸纳了现代医学教育传播中医理论的方式。

1929年民国政府废止中医案风波,是1912年北洋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法令的延伸,是五四运动后中西医地位高低、你存我亡的又一次大碰撞。

当时,新文化占据主导地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药学被当作封建文化的产物,被认为其中饱含了旧传统、旧文化的毒瘤。

当时有影响的思想家,如陈独秀、胡适、鲁迅、梁启超等人,以及一些留学归来的人士都发表了否定中医的言论。

他们强调西医为现代文明,将西医和中医的对立称为新旧之争。

1920年,从日本大阪医科大学毕业归国的余岩(余云岫)发表《科学的国产药物研究之第一步》来对中医理论进行抨击,并得到了杜亚泉、恽铁樵的回应,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余杜之争”和“余恽之争”。

不过,这些争论还只是局限于“中医科学与否”的学理上的讨论,不至于上升到中医的生死存亡上来,真正掀起中医界轩然大波的事件是在接下来的一个会议上。

1929年2月23日至26日,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

一直致力于“废止中医”的余岩和胡定安等人在会上提出了四项议案,批评中医理论基础学说属于杜撰,中医荒诞无稽,且中医缺乏诊断方法,不能调查死因,疾病没有分类,无法防疫,更不能“强种优生”。

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课件

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课件




唐宗海(1846—1897)四川省彭县人
经 精
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等五种书

·
心 图 》
唐宗海主张
①“折衷归于一是”,建立尽善尽美之医 学;
②中西医原理相通,用西医解剖生理知识 印证《内经》等古典医籍;
③重中轻西,厚古薄今。明确提出“中西 医汇通”口号之第一人,但思想上带有尊 经崇古的局限性。
1929年中医存废之争
1925年,中国教育界决定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中。此事报请教育部批准时,以余 云岫为代表的西医界上书教育部,坚决抵制。教育部以此为借口,断然拒绝了中医进入 大学学系的要求。因此,中西医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加深,从而引发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 中医存废之争。
1929年2月23日至26日,南京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会上讨论 了四项关于“废止中医”的提案,最后通过了废止中医案——《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 议案一旦实施,中医的废止便只是时间问题了。因此,在议案及余云岫的《废止旧医以 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公布后,立即遭到中医界的强烈反抗,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 反响。
最早接受西医学的中医学家王学权1728172818101810著书著书重庆堂随笔重庆堂随笔肯定西医解剖学肯定西医解剖学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42一中西医汇通派及主要代表医家明确主张中西汇通的代表人物唐宗海1846184618971897朱沛文约生于朱沛文约生于1919世纪中期世纪中期张锡纯1860186019331933恽铁樵1878187819351935一中西医汇通论一中西医汇通论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43明确主张中西汇通的代表人物唐宗海18461897四川省彭县人一中西医汇通论一中西医汇通论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44唐宗海主张折衷归于一是建立尽善尽美之医中西医原理相通用西医解剖生理知识印证内经等古典医籍

学理讨论,还是生存抗争中医存废之争评析

学理讨论,还是生存抗争中医存废之争评析

1、政府应加大对中医的支持力度,提高中药审批效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为中医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学术界应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发掘中医的独特优势,提高中医的学术 地位和影响力。
3、社会各界应更加中医的生存状况,支持中医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中医 的社会认知度和民众信任度。
总之,中医存废之争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我们应该以理性的态度看待 这一争论,同时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中医的发展,为民众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例如,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进行研发和改良,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也 可以将中医理论和方法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推动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三、结论
从现代科学技术的角度来看,中医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但也存在着一些局 限性和问题。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中医的价值。相反,我们应该在 尊重中医的同时,推动其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中医的一些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例如,一些中药具有 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这些作用已经得到了现代医学的认可。同时,针灸疗法 也已经被证实对一些疾病具有缓解作用。
二、中医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
然而,中医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问题。例如,中医的理论体系较为复杂, 不易被所有人理解和接受。此外,中医的治疗方法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导致其 效果不稳定。
学理讨论,还是生存抗争中医存 废之争评析
目录
01 一、学理讨论
03 三、分析与总结
02 二、生存抗争 04 参考内容
标题:学理讨论,还是生存抗争? 中医存废之争评析
中医存废之争,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乃至全球医学界热议的话题。这一争论不 仅涉及到医学、科学、文化等多个领域,更直接关系到广大民众的健康福祉。本 次演示将从学理讨论和生存抗争两个维度,对中医存废之争进行深入剖析。

中医存废论争中的逻辑错误

中医存废论争中的逻辑错误

中医存废论争中的逻辑错误王华生在古典逻辑中,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都可以称之为不矛盾律,即是在同一命题、同一语句、同一理论背景中不能自相矛盾。

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提出了充足理由律,他认为我们的思维是建立在两大原则之上的,一个是矛盾原则,即思维中不允许自相矛盾;另一个就是充足理由原则:“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实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不能为我们所知道的。

”北京大学陈波教授认为,充足理由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要有充足理由。

具体要求有以下三点:一是对所要论证的观点必须给出理由;二是给出的理由必须真实;三是从给出的理由必须能够推出所要论证的论点。

否则,就会犯“没有理由”、“理由虚假”和“推不出来”的错误。

充足理由律在于确保思维的论证性。

陈波教授举例说:古代,一家有祖孙三代。

爷爷经过寒窗苦读,由农民子弟考中状元,做了大官。

不料他的儿子却游手好闲,一事无成。

但他的孙子却考上了探花。

于是,爷爷就经常抱怨他的儿子,说他们家就他一个人不争气。

但他的儿子却说:“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我比你争气!”陈波教授解析说,一个人是否争气,主要看他自己的作为,而与他父亲、儿子的作为没有多大关系,因此,那位儿子所引用的证据与他所要证明的结论“我比你争气”不相干。

在中医药学存废论争中,我们看到教授们常常犯那位儿子类似的逻辑错误。

我们首先来看张功耀教授的逻辑错误:在《告别中医中药》(《医学与哲学》2006年第四期)一文,张教授说:“在知识界的名流中,主张废除中医中药有居多,其中包括严复、蔡元培、章太炎、梁启超、陈独秀、鲁迅、张东荪、蒋梦麟、丁文江等。

经过120多年艰难地探索,笔者认为,对待中医中药的正确态度是自觉地与之告别,而不是人为地去废除它。

”初看,“主张废除中医中药的知识界名流居多”似乎是“告别中医药”的充足理由。

中医存废之争

中医存废之争

上世纪中医存废之争1. 始作俑者1879年,近代中国主张废除中医的始作俑者,清末国学大师俞樾先后发表了《废医论》和《医药说》,提出“医可废,药不可尽废”的观点。

到民国时期,中医药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当做旧传统、旧文化一并否定。

2.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1912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教育部第一届临时教育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

该《法令》没有把“中医药”列为教育学科,只提倡专门的西医学校。

3.首次请愿1913年10月,上海神州医药总会会长余伯陶等联合全国19个省市中医界和药业人士,组织了“医药救亡请愿团”赴京请愿,要求教育部设立中医药专门学校。

北洋政府则拒绝将中医列入教育计划,并认为中西医“致难兼采”,而“专取西法”是“合于世界进化之大势”。

4.中西医矛盾深化1925年,以余云岫为代表的西医界坚决抵制中国教育界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教育部以此为借口,断然拒绝了中医进入大学学系的要求。

因此,中西医矛盾进一步加深,引发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中医存废之争。

5.中医“命垂一线”1929年2月,南京政府卫生部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废止中医案。

议案一旦实施,中医的废止只是时间问题。

同年3月17日,全国281名代表在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议案。

社会舆论也支持中医界,提出“取缔中医就是致病民于死命”等口号。

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当时的卫生部长薛笃弼公开表示并无废止中医之意。

6.再起争端1934年,傅斯年的《所谓“国医”》和《再论所谓“国医”》发表,舆论上再次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中西医之争。

7.中医得“解放”50年代初,政府和毛泽东大力扶持中医,甚至将提出“中医是封建医”的中央卫生部副部长王斌撤职。

同时,“中西医结合”的说法开始兴起,并引起存废双方新的争论。

8.为中医“正身”1982年,在新修改的宪法中提出“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给予中医和西医同等的地位。

我国历史上的五次中医存废之争

我国历史上的五次中医存废之争

我国历史上的五次中医存废之争2010-06-14作者:张功耀1936年,陈邦贤先生出版的《中国医学史》,把张骞从西域引种苜宿和葡萄也算做中外医学交流。

其实错了。

张骞的这个作为,充其量可算做农作物引种,与医学交流并不相干。

查历史,这样的农作物引种,从西汉开始一直都在进行。

后来,我国陆陆续续从波斯和印度引种了黄瓜、胡椒、大蒜、豌豆、青豆、亚麻、萝卜、甜菜、大枣、芹菜、葫芦、莴苣、无花果,等等。

这些都不能算是中外医学交流。

中国人从国外引进医、药、以及医药思想和方法,可能比引进蔬菜和谷物种子要早。

比如,“不调”这个中医病理学概念,就有可能来自古代印度的“四大不调”(地、水、风、火)和“饮食不调”,而不是古中国人自己创造的。

此外,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法药咒》有“五藏平和,六腑调顺,七十五脉,自然通畅”等语。

众所周知,中医生至今还不会做解剖。

他们的五脏六腑概念至今还相当混乱。

据此,我们有理由推测,“五脏六腑”的概念可能是某些中国人从印度人那里在道听途说中得来的。

因为听得不那么仔细,口耳相传之后,便成了目前这个混乱不堪的样子。

还有,学过中医的都知道,中医把眼睛分成“五轮八廓”。

这个“五轮八廓”,可以清清白白地在印度的佛教著作《龙树菩萨论》当中读到。

这部佛教著作比任何一部中医典籍都早。

因而可以断言,中医里边的“五轮八廓”是件舶来品。

至于阿魏、诃勒黎、郁金香、丁香、龙脑、没药、红花、没食子、皂荚、苏合香、安息香、乳香、硼砂、芦荟之类的药材,都是来自国外的“上门女婿”。

对此,稍微有点中医药历史常识的人都很容易接受。

遗憾的是,任何外来的东西,到了中国都会走样。

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就连科学这样严肃的东西,也难以幸免。

外来的医学和药学,一经“酱缸文化”(现在有人把它叫做“中国化”)的浸染,许多都失去了原有的样式。

最近在网络上议论纷纷的芦笋,在国外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明明白白地只是蔬菜。

可是,到了咱们中国,它就变成了“抗癌辅助药”。

中医从废存之争谈开-PPT课件

中医从废存之争谈开-PPT课件

摘自姚有为:yaoyouwei/zy/wen/2.html
科学的定义是什么?
中医有没有科学性?
什么是科学? 没找到定义
什么是科学? 没找到定义
‘科学’
科学一词的来源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 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 意是“知识”、“学问”。 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Yukichi Fukuzawa , founder of Keio University, 庆应大学)把“science”译为 “科学”。 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Thomas Huxley ‘evolution and ethics’)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 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对照定义检查一下中医有无科学性
1、中医有科学研究的方法(1893年康有为最早在中国使用“科学”) 具体地讲: 收集病人客观信息: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没有 现代检验仪器啊), 推理分类: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对脏腑、 气血以及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进行综合、分析、归纳, 以寻找病症的根源和病变的本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 ,最后判断为某种性质的“症”。 辨证施治:根据辨出的“证”,然后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 和药物、方剂。
《辞海》1979年版: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
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 《辞海》2019年版:“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 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法国《百科全书》 “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 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前苏联《大百科全书》 “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 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 个活动的结果。”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  ppt课件

气机失常包括哪五个部分?

ppt课件
56
谢谢!
ppt课件
57
虚实转化 虚实真假
虚中夹实
实中夹虚
(脾阳-水肿)(实热-阴伤)
由实转虚 由虚转实
(肝热-脾虚)(气虚-血瘀)
真实假虚 真虚假实
(气虚-气滞)(腑实-气虚)
ppt课件
34
(四)正邪相争与疾病转归
1 正胜邪退则病势向愈 2 邪胜正衰则病势恶化
正气
ppt课件
邪气
35
(五)正邪相争与疾病转归
正邪相持 正虚邪恋 邪去正未复
素体虚弱 久病耗伤 思虑劳倦
主要在脾 中气下陷
ppt课件
52
(四)气闭
气之出入障碍,不能外达,闭郁结聚于内
ppt课件
情志剌激 气郁之极 痰浊外邪
壅于心胸 阳气内郁 肺气闭郁 腑气不通
53
(五)气脱
气不内守,向外逸脱,致全身性严重气虚不足 正不敌邪 正气骤伤 长期耗损 血出汗脱 脏腑功能衰竭 汗出不止 目闭口开 脉微欲绝
ppt课件
41
(三)阴阳偏衰—阳虚
1、病理状态: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 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
2、病机特点:阳虚,推动温煦不足,阳不制阴, 阴相对偏盛。
3、临床表现:面色晃白,畏寒肢冷、喜静踡卧、 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舌淡脉迟(虚寒证)
ppt课件
42
(三)阴阳偏衰—阴虚
1、病理状态:精、血、津液等阴液亏耗,导致
2、亡阴:机体阴液突然性大量消耗或丢失,全 身机能严重衰竭。
“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ppt课件
46
(六)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

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研究

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研究

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研究近代中医废存之争是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当前中医学界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的研究现状和争议焦点,以期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中医废存之争起源于近代,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和普及,中医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受到质疑和挑战。

这场争论的核心在于中医是否科学、是否应该继续存在和发展。

围绕这一主题,学术界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争论,政策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的研究,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学者和专家涉足其中。

例如,著名的中医学家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详细阐述了他对中医废存之争的看法和观点,强调了中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此外,一些西方学者也在研究中医废存之争,例如汉学家卜鲁姆在其著作《中国医学》中从文化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中医的优点和不足。

中医废存之争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是否科学:这是中医废存之争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部分人认为中医理论和方法不符合现代科学理念,应该被废除;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疗效,是科学的,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

2、中医的适用范围和限制:中医是否适用于现代疾病的治疗?中医的治疗方法是否适用于所有患者?这些问题也是中医废存之争的争议焦点。

3、中医的国际化和文化认同:随着中医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中医的国际化和文化认同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一部分人认为中医应该积极融入国际医学体系,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医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总之,近代中医废存之争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敏感的话题。

虽然历经了很长时间,但这场争论并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研究中发现,中医废存之争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存在着许多复杂的因素和角度。

首先,中医废存之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普及,中医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受到挑战。

中医存废之争

中医存废之争

上世纪中医存废之争1、始作俑者1879年,近代中国主张废除中医的始作俑者,清末国学大师俞樾先后发表了《废医论》与《医药说》,提出“医可废,药不可尽废”的观点。

到民国时期,中医药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当做旧传统、旧文化一并否定。

2、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1912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教育部第一届临时教育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

该《法令》没有把“中医药”列为教育学科,只提倡专门的西医学校。

3、首次请愿1913年10月,上海神州医药总会会长余伯陶等联合全国19个省市中医界与药业人士,组织了“医药救亡请愿团”赴京请愿,要求教育部设立中医药专门学校。

北洋政府则拒绝将中医列入教育计划,并认为中西医“致难兼采”,而“专取西法”就是“合于世界进化之大势”。

4、中西医矛盾深化1925年,以余云岫为代表的西医界坚决抵制中国教育界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教育部以此为借口,断然拒绝了中医进入大学学系的要求。

因此,中西医矛盾进一步加深,引发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中医存废之争。

5、中医“命垂一线”1929年2月,南京政府卫生部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废止中医案。

议案一旦实施,中医的废止只就是时间问题。

同年3月17日,全国281名代表在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议案。

社会舆论也支持中医界,提出“取缔中医就就是致病民于死命”等口号。

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当时的卫生部长薛笃弼公开表示并无废止中医之意。

6、再起争端1934年,傅斯年的《所谓“国医”》与《再论所谓“国医”》发表,舆论上再次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中西医之争。

7、中医得“解放”50年代初,政府与毛泽东大力扶持中医,甚至将提出“中医就是封建医”的中央卫生部副部长王斌撤职。

同时,“中西医结合”的说法开始兴起,并引起存废双方新的争论。

8、为中医“正身”1982年,在新修改的宪法中提出“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与我国传统医药”,给予中医与西医同等的地位。

中医存废之争(二)

中医存废之争(二)

中医存废之争(二)三、中医发展困境近代以来持续不断对“中医科学与否”的争论,使越来越多的国人对中医产生怀疑甚至抵触。

调查中,仅有27.7%的人生病后首先想到看中医,61.3%的人认为“中医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不乐观”。

中医确实面临着很多现实的问题,甚至是巨大的危机。

“取消中医”风波现已渐息,但由此而起的“中医存废之争”,引发了人们对当前中医困境的关注。

1、困境之一:体制现实情况是,即使没有要求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的激进主张,中医中药在现存的国家医疗体制内已经退得差不多了。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调查结果显示:民国初年,中国共有中医80万人,1949年为50万,但是随着人口从5亿剧增到13亿,现在中医却只有27万人;而且据调研估计,其中大约只有3万人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

与此相对照的则是,西医从1949年的约8.7万人发展到目前的175万人,接近中医的6倍。

还有统计显示,我国的著名中医人数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

在全国等级医院方面,以西医占绝对优势的综合和专科医院与中医院之比约为6:1,中西医院校之比为3:1。

另据报道,目前国外中医药从业人员约50万,大大超过国内中医人数。

对比之下,有媒体报道甚至惊呼“中医不再姓中”!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多年来国家政策上“重西轻中”造成的:(1)国家对中医的投入非常有限,但对中医院的考核却有很多指标,有些中医院为了生存只能多开西药,造成现在很多学中医的人对西医懂得很多,对中医却所知甚少。

(2)中医科研成果的评价也要拿西医的标准来套,套不上就评不上,这也严重阻碍了中医科研的发展。

(3)西医院抢救病人,不用中药病人发生意外,不会被指责;但是中医院抢救病人如果不用西药,一旦病人发生意外就是医疗事故,这种规定,让中医院越来越不像中医院。

如果国家在这些方面没有完整的立法,中医的发展确实令人担忧。

2、困境之二:生存在中国现有的卫生体制下,仅靠廉价的中医药的确无法养活医院,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

杰出的科学家ppt3

杰出的科学家ppt3

创新
⒈“之”字形路线——延长坡面,减小坡度; ⒉“詹天佑钩”。
1909年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通车典礼
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 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 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 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 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 的。”
他和鲁迅、蔡元培、 孔子等40位中华文化名 人的雕塑“落户”中华世 纪坛,在这个“国家先贤 祠”里,供全国人民瞻仰 纪念。 他的一帧帧画像,更 是同孔子、牛顿、爱因斯 坦等教育家、思想家、科 学家一起,走进了神州大 地的中小学校,在莘莘学 子中竖起了无数心碑,成 为千百万青少年的人生楷 模和前进的路标。 他就是李四光……
1578年,年逾花甲的 李时珍终于完成了《本草 纲目》的初稿。到这时, 李时珍为编写这部书,已 整整花去了二十七年的时 光。但是,具有严谨科学 态度的李时珍,并没有就 此止步,他又经过了十余 年的修改,先后三易其稿, 才将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 学著作最后定稿。
但由于李时珍在书中 批判了水银“无毒”,久 服“成仙”、“长生”等 说法,当时皇帝大臣都信 道士们的水银炼丹,所以 这部著作大书商们都不敢 出版,直到他死后于公元 1596年才与读者见面,此 时李时珍已去世三年。
唐胥铁路(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 火车的轰鸣与振动会“损伤地脉”——“马车铁道”
根据上述两张图片思考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的发 展面临哪些困难? ①清政府腐朽 ②思想观念封闭落后、愚昧
(修铁路会破坏风水,损伤地脉等)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二、京张铁路 →临危受命,报效祖国写新篇 ⒈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困难: ⑴政府腐败,经济实力不足,帝国主义觊觎 路权; ⑵自然条件恶劣; ⑶外国人的嘲讽与怀疑; ⑷科技落后,缺乏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人才; ⑸工程设备落后,思想观念落后,封建势力 的阻挠(修路会损伤地脉,破坏风水等) ……

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PPT参考幻灯片

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PPT参考幻灯片

2020/3/2
9
四、化学性废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2020/3/2
10
医疗垃圾的危害:
一、污染环境
二、危害人体健康
医疗垃圾中有许多致病微生物,又往往是蚊、蝇、蟑螂和老鼠的繁殖地。 这些病菌可以通过在垃圾中生活的生物,转移给人类。医疗垃圾中还可能 存在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等有害物质,具有极大的危险性。若对直接暴露 于医疗垃圾的从业人员的管理与培训不严格,可能还会造成更多的危害。 有些人将大量病人使用过的输液器、塑料便盆等卖给塑料加工厂生产生活 日用品,并进入超市销售。药贩廉价收购百姓手中的过期药品,经过修改 批号、重新包装后,再次出手牟利。有人将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具私下 卖给个体商贩,加工包装后卖给一些个体诊所再次使用。因医疗垃圾回流 社会再次使用,废弃一次性医疗用品已成了艾滋病传播的第四条途径。
2020/3/2
5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 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4、废弃的血液、血清;
2020/3/2
6
二、病理性废物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2020/3/2
15
等离子体法
等离子体法是处理医疗垃圾的一项创新技术,它消毒杀菌的原理 是:用等离子体电弧炉产生的高温杀死医疗垃圾中的所有微生物,摧 毁残留于细胞的毒性药物和有毒的化学药剂,并将金属锐器及无机化 学品熔融,使其彻底销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