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说明书

合集下载

读懂《指南》,读懂孩子

读懂《指南》,读懂孩子

读懂《指南》,读懂孩子作者:付洁来源:《幼儿教育·家教版》2015年第05期编者按:自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指南》渐渐成了教师们的学习手册、工作手册。

在教师的带动下,家长们也开始学习《指南》,探讨《指南》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在本文作者建立的班级论坛中,越来越多的家长通过《指南》学习,对孩子的成长规律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和幼儿园达成了更好的沟通和互动。

那么,《指南》指导下的家庭教育应该是怎么样的?作为家长,我们又该怎样运用其中的方式方法呢?《指南》是一部指导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更好地帮助、促进3~6岁儿童学习、发展的文件。

它是基于3~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用科学、明确、具体的目标与教育建议,针对孩子在五大领域的成长,提出了对学龄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水平的合理期望。

细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它面向的不仅是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同时也对家长和家庭幼儿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教育目标与建议。

其中倡导的学前教育理念,适用于家庭幼儿教育,或者说,对家庭幼儿教育提出了要求。

家园共育《指南》开篇中的“说明”里即点明,“为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制定《指南》。

”解读:《指南》将幼儿园和家庭视为共同的施教者、共育伙伴。

《指南》提出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渗透其中,引导我们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最终帮助幼儿达到教育的期望。

案例:龙龙进餐习惯不太好,开学时,龙龙妈妈就对我说:“孩子很挑食,不喜欢吃的食物一点都不沾,您别强迫他,他不吃就不吃吧。

”由于家长、孩子不配合,期末体检,龙龙出现了轻度营养不良,血色素偏低的情况。

我们首先邀请龙龙妈妈来参加幼儿园定期的伙食开放日活动。

在活动中,龙龙妈妈了解到幼儿园的食谱都是根据孩子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能量来制定的,每一餐都是精心科学搭配的。

《读懂孩子》ppt课件

《读懂孩子》ppt课件

02
提供情感支持
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增强自信和自尊。
1
2
3
鼓励孩子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帮助他们识别和命名情绪,提高情感认知能力。
引导孩子表达情感
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孩子自主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孩子自主解决问题
通过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让他们更好地面对挫折和困难。
《读懂孩子》ppt课件
目录
引言孩子成长阶段与心理特征如何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常见问题的解读与应对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策略结语
01
CHAPTER
引言
帮助家长、教师和儿童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心理和行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成长的环境日益复杂,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理解。
背景
指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需求和困惑,从而更好地指导孩子健康成长。
如何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观察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变化
通过观察孩子的表情、动作和言语,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和需求。
03
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性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和培养他们的潜力。
01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
尝试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避免以成人的思维去揣测或评价。
描述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沟通障碍、缺乏信任等,并给出提高社交技巧的建议,如学会倾听、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社交技巧不足
分析孩子社交圈子狭隘的原因,如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并给出拓展社交圈子的方法,如参描述孩子在情绪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易怒、情绪波动大等,并给出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的建议,如学会冷静思考、表达自己的情感等。

如何与孩子沟通?父母必看的「孩子的说明书」!

如何与孩子沟通?父母必看的「孩子的说明书」!

如何与孩子沟通?父母必看的「孩子的说明书」!你是一个小心翼翼,与孩子说的每句话都要斟酌再三的父母?还是一个情绪化,跟孩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父母?你的沟通方式真的正确吗?请务必谨记下面跟孩子沟通的四大原则,做个智慧型的父母。

1不做评判亲子沟通的第一要诀就是:首先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可能是错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一定有他的道理。

而不是自己没有错,错都是孩子的,如果这样,对方当然不听,永远不会听。

因为只要你认为对方是错的,沟通的目的就是揭露对方的错误,这就不是是沟通了。

就永远达不成真正的沟通,一定是一谈就崩。

况且,只要你认为孩子是错的,就一定有矛盾,要知道,孩子也认为您是错的。

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说,你跟孩子是平等的。

如果能站在这种立场上跟孩子说话,那么你说出来的话也许就不具有评判的意味了,这是达成亲子沟通的第一步。

2选好角度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都可能有自己的偏见。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能是错的。

首先,你可能是错的,只要孩子提出足够的证据说明你是错的,你就要承认。

不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因为你永远无法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

所以,换位思考远远不够,这里讲求的是无位思考,也就是说不要站在哪个位置上去思考。

其实对错根本不重要,我们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你错我对。

3听比说重要绝大多数亲子交流是以父母说孩子听的形式进行的。

这是单向的交流,不叫互动。

做为家长,听孩子说什么也许比跟孩子说什么更加重要。

试想,要是我们没有被倾听的体验,我们怎么跟别人交流呢?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自己说话,不跟自己说心里话。

关键是,家长的老生常谈孩子听得太多了,终于不想再听了;家长从来没有认真听孩子说,孩子放弃了说的权利。

你可以思考一下:要是你跟一个朋友交流,那个人永远不认真听你说,只顾自己说,你会怎么样?所以一定要记住:听比说重要!4接纳孩子心声要有表达接纳的态度:当一个人能感觉到被另一个人真正的接纳和沟通时,他就具有帮助别人的能力。

父母使用手册(3篇)

父母使用手册(3篇)

第1篇前言亲爱的家长们,您们好!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父母的责任越来越重,孩子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为了帮助您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父母使用手册》。

它将为您提供实用的育儿知识、技巧和建议,帮助您成为一位更加称职的父母。

第一章:了解孩子1.1 孩子的成长阶段孩子的成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婴儿期(0-1岁):孩子主要依赖父母满足生理需求,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

- 幼儿期(1-3岁):孩子开始学习语言、认知和社交技能,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引导。

- 学龄前期(3-6岁):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学习更多知识,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 学龄期(6-12岁):孩子进入小学,学习压力增大,需要父母的支持和鼓励。

- 青春期(12-18岁):孩子身体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独立性增强,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1.2 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性格类型:- 外向型:喜欢与人交往,活泼开朗。

- 内向型:安静、稳重,喜欢独处。

- 活泼型:充满活力,好奇心强。

- 稳重型:踏实、稳重,善于思考。

1.3 父母如何了解孩子- 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 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给予适当的自由空间。

第二章: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2.1 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律性。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良好习惯:- 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剪指甲、保持整洁等。

- 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预习、复习等。

- 社交习惯: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合作共事等。

2.2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树立榜样: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 制定规则:明确家庭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 奖惩分明: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予表扬,对不良行为进行纠正。

- 培养兴趣:引导孩子发现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第三章:教育孩子的技巧3.1 倾听与沟通- 主动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予关注和理解。

读懂孩子说明书-Doris

读懂孩子说明书-Doris

换个位置、换个形象吧!让孩子 做高山,孩子就会长成山;让孩 子当大伞,孩子能顶天立地。我 们留给孩子最宝贵的东西,就是 教会孩子怎样做人。来自 把真正的爱传递给孩子
《读懂孩子说明书》读后感
张含婧
书籍介绍
利用大量实例的方式指导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 子,全书共用27个章节,分别从家长应如何以身作 则、言传身教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性格 成长、与人相处等等进行了指导 通过阅读此书,家长可以及时的纠正在教育孩 子的过程中自己的一些过失行为、找到孩子不优秀 或者叛逆心理的原因,并且学会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将会 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 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 向一个新纪元。
父母的爱是博大的爱,会让孩子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爱,可以让孩子幸福,促孩子成长 爱,让孩子痛苦,领孩子反感
注视孩子,用赏识的神情告诉孩子: “太好了!你让我骄傲”
面对孩子,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 “我爱你,孩子!”

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

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

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一、引言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学生心理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需求和个性特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

本文旨在帮助教育者掌握学生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以便更好地读懂孩子,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支持。

二、学生心理特点1. 青少年期:此阶段的孩子逐渐从儿童期走向成熟,他们开始关注自我认同、社交关系和未来规划。

教育者应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2. 焦虑症:部分孩子可能面临学习、社交和家庭压力等困扰,产生焦虑情绪。

教育者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和鼓励。

3. 自尊心:孩子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望得到认可和赞赏。

教育者应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 社交技能:孩子在社交环境中需要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教育者应提供适当的社交技能训练,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心理学技巧1. 观察:教育者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和困扰。

通过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2. 倾听:倾听是建立信任、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

教育者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倾听时间,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3. 提问:适当的问题可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交流。

教育者应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孩子思考和表达。

4. 反馈:根据观察和倾听的结果,教育者应及时给予孩子反馈和指导。

反馈应以鼓励和赞扬为主,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5. 建立关系:教育者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愿,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四、应用实践1. 个案研究:对具有代表性的孩子进行个案研究,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2. 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确保孩子在学业和心理上都能得到支持。

3. 家长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鼓励家长给予孩子必要的关爱和支持。

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内容概括

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内容概括

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内容概括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内容概括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了解孩子学生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关心他们的成长,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深入探讨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概括其中的精华。

1. 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学生心理学手册中,详细介绍了孩子不同芳龄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从婴幼儿到青少年,每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都有所不同。

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反应,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成长。

2. 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学生心理学手册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还提供了对应问题的干预方法和策略。

这部分内容的掌握,可以使我们更早地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3. 学习情绪管理与情绪调节情绪管理是孩子学生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手册中介绍了各种情绪管理和调节的方法,包括放松训练、认知重构等。

这对于孩子的情绪健康和学习效果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总结回顾通过了解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的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长和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帮助他们进行情绪管理和调节。

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学生心理学手册中的内容对于每个家长和教育者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关心和支持孩子的成长,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这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对孩子学生心理学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学习和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关爱他们,成为他们健康成长道路上的坚强后盾。

希望每一个家庭和学校都能够重视孩子学生心理学,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读懂孩子-心里手册的内容概括

读懂孩子-心里手册的内容概括

读懂孩子-心里手册的内容概括《读懂孩子-心里手册》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和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教育指南。

本书通过解读儿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情感需求,进而建立亲密、支持和尊重的关系。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明白孩子的需求和特点”、“关注孩子的心理世界”、“培养孩子的情商和能力”、“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和“面对孩子成长的挑战”。

第一部分“明白孩子的需求和特点”介绍了孩子成长的基本特征和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青春期。

书中详细讲解了每个阶段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并给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例如,在幼儿期,孩子探索和表达自我是重要任务,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和支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第二部分“关注孩子的心理世界”探讨了孩子的情绪发展和个体差异,同时强调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的方式。

书中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和愤怒,以及应对和预防这些问题的策略。

为了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书中还介绍了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倾听技巧。

第三部分“培养孩子的情商和能力”探讨了儿童情商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培养情商的方法。

情商的培养包括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交意识和关系管理能力。

作者还分享了一些培养孩子核心能力的方法,如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积极心态和坚持力等。

第四部分“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关注了孩子可能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如学习困难、自尊心缺失和攻击性行为等。

书中讲述了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表现,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提供额外的学习支持和鼓励孩子寻求适当的帮助。

第五部分“面对孩子成长的挑战”讨论了青春期的挑战和家长如何应对。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往往伴随着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书中强调了家长在这个阶段的角色,建议家长保持开放的沟通和倾听态度,同时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

总的来说,《读懂孩子-心里手册》是一本富有实用价值的家长教育指南。

读懂孩子

读懂孩子

读懂孩子作者:戴晶静来源:《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17年第09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在托班阶段,幼儿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

他们有的各方面能力发展迅速,有的缺乏自理能力,有的甚至还不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面对这些孩子,教师应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如何与他们相处呢?托班幼儿的个体发展差异在这一时期是不可避免的。

教师只有尊重每一个孩子,耐心引导,细心观察,读懂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

一、当预设无法满足幼儿游戏需求时“我在盖房子”托一班的益智区内开设了新游戏“颜色宝宝找家”,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纸杯、纸球和小勺子。

游戏的玩法是让孩子们用小勺子将彩色纸球放入相同颜色的纸杯中,从而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颜色的感知能力。

游戏中,只见丁宝用小勺子舀起一颗红色的纸球,然后放到了红色纸杯中,大约两分钟后,所有彩色纸球都被丁宝放在了对应颜色的纸杯中。

随后,丁宝将彩色纸球全部倒回玩具筐中,把两个空的纸杯倒扣在游戏垫上来回晃动。

这时,丁宝眼前一亮,又将两个空纸杯并排放在一起,并在其上方垒了一个空纸杯。

贝儿走过去好奇地问:“丁宝,你在干什么呀?”丁宝歪着脑袋,若有所思地说:“我在盖房子。

”于是,两个孩子开心地玩起了盖房子的游戏。

预设VS创新通常,托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游戏,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预设的游戏规则对于丁宝来说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所以幼儿在完成游戏之后开始探索新玩法。

而教师在发现丁宝的探索行为时,并没有因为其偏离了预设而上前制止,而是给予了孩子充分自由的探索空间。

可见,教师应投放难易度不同的游戏材料,预设不同的游戏规则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能力发展水平幼儿的游戏需求。

实际上,幼儿在游戏中的一切学习与发展都应当是发自内心的,是他们自愿、自主获得的产物,教师无法强迫任何一个孩子在其不感兴趣的游戏中得到发展。

读懂孩子这本书

读懂孩子这本书

读懂孩子这本书作者:陈莉来源:《教育家》 2018年第15期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自己走上三尺讲台已经22个春秋了。

22年里,我以教材、作业为伴,以学生、家长为友;22年里,我每天都在做着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虽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却时时感受温馨;虽没有鲜花和掌声,却处处留下了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足迹。

刚刚送走毕业班,我又踏入了一年级的教室。

面前的28个孩子,用好奇的眼睛看着我。

他们的脸上,有欣喜,有紧张,有好奇。

6岁的孩子就要离开父母开始集体生活,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面对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分离焦虑,我觉得陪伴便是最好的安抚。

孩子们需要我,我就和他们一起吃晚饭,就等他们入睡了再回家。

时间能够抚平孩子的焦虑,但对于某些特殊的孩子,这种陪伴却是无效的。

小博便是最典型的一个。

他体质弱,哭闹后会高烧不停,而且脾气急,有时还会做出很多偏执的举动。

记得刚刚开学不久,他就背着书包要求退学回家,其理由就是不想住校。

我很理解孩子,但如何才能帮助他尽快走出困境,让他爱上住校生活呢?通过观察接触我发现,小博是个很好学的孩子。

他在学前就认识很多字,而且对于识字充满渴望。

一天他又来找我问字。

这次,我没有马上告诉他,而是顺势把早已准备好的字典拿出来翻看,他奶声奶气地问我:“您茌干什么?”我告诉他,我查查字典确认下,然后指着字典上他询问的字让他看。

看着这印满了字的小红书,他的眼睛亮了,迫不及待地想学会这项技能。

我答应他每天晚饭前教他,就这样小家伙迈出了适应住校的第一步。

此外,我还给妈妈提出建议,和孩子一起用文字的方式交流,每天把自己想对对方说的话写在小日记本上,周末两个人互换,读读对方的故事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共情”让我寻找到了帮助小博适应住校的方法,“共情”让家长和孩子打开了交流的通道。

看着孩子们都顺利地适应了住校生活,我开心极了。

孩子们不仅是我的开心果,也是我的老师。

就拿查字典来说吧!一年级第一学期末全班同学都在小博的影响带动下掌握了音序查字法。

《读懂孩子》读书笔记

《读懂孩子》读书笔记

《读懂孩子》读书笔记《读懂孩子》读书笔记1观点摘取:1.想了解孩子,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孩子。

觉察自己如何在爱,觉察自己的爱是“盲目的爱”还是“成熟的爱”。

2.孩子在潜意识里感受到的都是,如果我做相同的事情或有家人一样的'命运,我的心就会得到归属的满足,否则我就会有罪恶感和孤独感,由此我们会发现孩子对归属感的要求非常强烈,已经超过理智上的判断。

3.从跟随的,盲目的,重复的爱中解脱出来,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成长。

灵性成长的需求,是每个人来到这世上的最终目的。

4.灵性需求是超越系统整体的,如果我们说系统需求是太阳系的话,那么灵性需求就是宇宙。

5.孩子潜意识里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巨大给予,感受到了平衡需求的巨大压力,却没有回报以平衡之,于是在良知上产生罪恶感,并在潜意识里选择走向贬低自己生命价值的路,让自己过得很糟糕。

他们在潜意识里通过贬低生命的方式来平衡这种失衡。

6.智慧与慈悲就是灵性需求的成就。

我们要带着平衡和平等的心,取用我们所需。

所以,我们才要对大自然进行生态保护。

理论框架:1.在辅导了数千个家庭之后我发现在这所有的信息里,关键点就在“爱与归属感”。

许多孩子的问题,甚至包括成人不幸的命运,都是因为不知如何处理需求与良知之间的冲突。

2.我将人类的需求分成三种,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一种本能,就是去圆满这三大需求,个人需求,系统需求,灵性需求。

3.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个人需求从高到低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爱与归属感正是人在孩童阶段最大的需求。

4.怎样获得归属感,答案就是做相同的事,与家人发生相同的状况,这样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归属于这个家。

5.领悟爱的法则,也就是生命五大法则,整体法则,序位法则,平衡法则,事实法则,流动法则。

《读懂孩子》读书笔记2最近,在上下载了许多小说,其中《读懂孩子的说明书》给我带来许多有帮助的建议,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喜忧参半。

小孩的使用说明书读后感400字

小孩的使用说明书读后感400字

小孩的使用说明书读后感400字《小孩的使用说明书》是一本让人既感慨又欢笑的书籍。

读完之后,我对于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以幽默的方式描述了小孩子的各种行为和特点,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使用说明”,让父母们能更好地与孩子相处。

作者用幽默的笔调让我忍俊不禁,同时,他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孩子的世界。

首先,书中让我明白了孩子与成人思维的差异。

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奇妙和想象力,他们拥有丰富的创造力和天马行空的想法。

然而,成人却常常限制孩子的思维,给他们设定各种规则和限制。

这本书通过幽默的例子,让我明白了成人需要放开思维,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孩子的独到之处。

孩子们有一颗纯真无邪的心,喜欢和自然相处,喜欢观察和探索。

他们对于一些简单的事物和小事情能够洞察其中的道理,而我们成人却常常被琐碎的事物所迷惑。

通过这本书,我意识到要珍惜孩子的纯真和好奇心,与他们共同探索和成长。

最后,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实用的育儿建议。

它提供了一些“使用说明”,教导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孩子。

比如,书中提到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尊重他们的感受,并且用鼓励的话语来激励他们;还提到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时,书中也提到了合理使用惩罚的方法,不仅仅是对错误进行指责,而是要让孩子明白错误的后果,并教导他们如何改正。

《小孩的使用说明书》既是对孩子们的一种赞美,同时也是对父母们的一种告诫。

它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独特魅力和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实用的育儿建议。

读完这本书,我对于教育孩子的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惜和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想法。

我相信,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孩子,并给予他们合适的关爱和教育,他们才能茁壮成长。

读懂孩子0-6岁第二章读后感

读懂孩子0-6岁第二章读后感

读懂孩子0-6岁第二章读后感
今天我趴在桌子上,看着那本大大的《读懂孩子0-6岁》,翻到第二章,哗啦啦地往下瞧。

嘿,这章写的真有意思!它说小孩儿有时候乱发脾气,不是因为坏脾气,而是他们不会用话儿表达。

嗯,我偷偷想了想,上次我生气摔积木,妈妈还说我是“淘气包”呢,其实我只是想让她陪我玩儿嘛!
书里还讲了小朋友的脑袋瓜就像块小海绵,吸水儿似的学东西,可有时候咱们小孩儿要休息呀,要不就会“哎呦哎呦”地脑袋疼。

我心里嘀咕:“大人们是不是忘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啦?”哼哼,要是他们也看这本书就好了!
翻完这章,我忍不住跑去跟妈妈说:“妈妈,书里说咱们小孩儿需要抱抱才不会哭鼻子!”妈妈一边笑一边把我搂紧,还亲了我脑门儿一下。

我心里“美滋滋”,感觉这书一点也不无聊!
嘻嘻,我决定下次再好好看一看下一章,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秘密呢!
—— 1 —1 —。

好父母的必读手册: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作文

好父母的必读手册: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作文

好父母的必读手册:《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
(奥)赛弥·莫尔肖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理解是爱的第一步。

因为不理解孩子的身体动作所表示的含义,许多家长正在伤害着自己的孩子,也可能就因为那一时的疏忽,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为什么总爱咬手指?为什么总喜欢击打鼓之类的东西?为什么有时会把摆好的积木猛然弄翻?为什么吃饭的时候他们总是不老实,难道只是因为不爱吃或者吃饱了?当害羞或者紧张的时候,他们通常又有些什么小动作呢……正因为孩子还不具有丰富的词汇,深入探讨他们非言语的表达方式背后所蕴藏的含义,才显得格外重要。

赛弥·莫尔肖作为欧洲身体语言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及此领域的畅销书作家,在其经典畅销书《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中,借助张照片,形象地传达了孩子的种种身体语言信号,通过言简意赅的说明,深入浅出地指出了破解孩子情绪和需求难题的多种方法。

赛弥·莫尔肖为大人们摸清孩子身体动作背后隐藏的一个个底细,贡献了一部以一当十的佳作。

现在,经过全新修订后的《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内容更加完备,不仅更多地受到父母亲的喜欢,而且也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必读之书。

读懂孩子ppt课件

读懂孩子ppt课件
读懂孩子
第一阶段 0---1岁 信任与不信任
基本生存需要; 爬; 口敏感期。
未得到满足,长大后 可能出现的个性特征
与此有关的成人 心理障碍
1、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 及极度害怕被遗弃的表现; 2、拼命寻找一个可依赖 的对象; 3、需要别人的照顾; 4、深信不能信任任何人。
竭力维持毁灭性的 感情关系,而且展示 偏执狂症的倾向,暴 饮暴食,或过分地需 要别人的夸奖
你好 我好 世界好
此时此刻我是谁? 我想要什么? 我正在做什么? 我做的和我想要的 是什么关系?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孙瑞雪 《孩子,妈妈陪你一起长大》 吴文君
琦灿老师电话:18862261616 成长学习QQ群:184478455
1、奶瓶; 2、纸箱游戏; 3、“我爱你”无数次
我有资格爱自己; 我有能力爱自己; 我爸爸允许我爱自己; 我妈妈允许我爱自己。
第二阶段 2---3岁 自主与羞愧
走; 大小便; 秩序感; 语言表达; 空间位置的建立; 自我意识的建立
未得到满足,长大后 可能出现的个性特征
与此有关的成人 心理障碍
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开始与别人竞争与比较。 竞争:
与他人竞争:别人的哪些做法值得我学习和运用; 与自己比:让孩子学会和自己比,每天都有进步。
肯定孩子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
未得到满足,长大后 可能出现的个性特征
与此有关的成人 心理障碍
1、避免参与任何的竞赛 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 2、觉得不安全及不如别 人; 3、对自己或者别人吹毛 求疵
1、经常觉得自卑,无用 及不可爱。; 2、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 有存在的理由; 3、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必 须依靠别人的人; 4、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 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 5、经常做出不恰当的道 歉。

人生说明书解析课,读懂性格,读懂孩子,

人生说明书解析课,读懂性格,读懂孩子,

人生说明书解析课,读懂性格,读懂孩子,有的孩子活泼好动、外向乐观,有的孩子安静内敛、内向沉稳,不同性格的孩子在教育问题上需要家长用不同的方式对待,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家长需先了解清楚孩子到底属于那种性格:表现型性格这类性格的孩子,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热情,他们对一切事物总是充满无限地热情,或者说属于“自来熟”的性格。

他们开朗热情、大方活泼、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话题讨论中去,并且善于交流,而且深受大众青睐。

这类性格的孩子,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孩子的热情要有度,不要过了头。

一旦过了,会给接触到的人造成一定的困恼。

领导型性格“一切我说了算”是这类性格的一个显著特征。

这类性格的孩子大多勇敢、外向、做事果决、脾气也比较暴躁。

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制定游戏规则。

父母在教育这类性格的孩子时,一定要告诉孩子"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帮助其分析利弊。

一开始不要采取"高压态势",这样会适得其反,家长可以慢慢来。

他们喜欢比自己有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应该以身作则以理服人。

亲切型性格“内向”是这类性格的主要特征。

他们沉静、内敛,喜欢一个人独处,他们不怕孤单,相反很喜欢这种感觉。

他们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也很少拒绝别人的提议,与这类性格的人相处会觉得气氛特别平和,"好人缘"说的就是他们。

这类性格的孩子由于胆子比较小,怕事。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可以更加有耐心一些,温柔的指出和细心的指导。

给孩子制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

在孩子做出努力后,对行动导向带来的结果细节之处加以肯定、支持和鼓励。

这样孩子会越来越自信,随之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思考型性格“低调、沉稳”是这类性格人群的标签。

他们做事遵循逻辑、条理清晰,而且善于思考,但是他们性格多疑,不喜接触陌生人或不与不熟悉的人打交道。

他们虽然爱思考,但是却很容易钻牛角尖,有时往往在注重细节的同时而忽略大局方向。

读懂孩子读书笔记PPT课件

读懂孩子读书笔记PPT课件
书摘:许多家长“求招若渴”,总希望获得一张”万能的药方”。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第4页/共13页
典型案例
书摘: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第5页/共13页
成长规律
规律一:中学阶段,师生关系的亲 密性减少,冲突性增加
规律二:师生关系育中学生的学业 表现密切相关
规律三:师生关系影响学习情绪 规律四:教师期望影响学业成绩
实验室:“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效应)。证明教师期望对中学生有很大影响。
第6页/共13页
抗挫折能力
中学生的挫折源:很多研究 表明,学习是中学生最大的挫 折源,此外,人际关系、兴趣 和愿望、自我发展、青春期发 育也是中学生挫折的重要来源。
困难和磨难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
书摘:“幸福的人是不看表的;反过来说也对,不看表的人是幸福的。”
第9页/共13页
我从这里学到了什么?
第10页/共13页
龙应台写给安德烈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 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 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 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 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研 究院、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 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 长。二十年来一直从事儿童青少年 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测量与发展 性评价等专业领域研究。
第2页/共13页
• 著有《学习的自我效能》、《发展性心理辅导》、《学 校心理教育实验研究》等专著,组织编写《心理健康教 育读本》、《心理》、《心理健康》等教材。

读懂孩子这本书-顺利度过入园难关

读懂孩子这本书-顺利度过入园难关

读懂“孩子”这本书-顺利度过入园难关开学已经两周了,班上大部分孩子的情绪已经稳定下来,能做到情绪愉快、主动入园。

但也有个别幼儿情绪还不是很好,如张铭珈、王子幻、荣梓浩、张昱涵等,针对他们的哭闹我细心观察,找出他们哭闹的根源。

张铭珈是分时段哭,早晨入园时、中午午休;王子幻是因为姐姐在大班,想找姐姐就会哭;荣梓浩是因为午休起床后,自己穿不上鞋子就哭;张昱涵是想奶奶了就哭几声。

我针对这种不同时段的哭闹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进行沟通教育,对张铭珈采取分散其对家人的注意力,找一些好玩儿的游戏、玩具跟她一起玩;为了减少王子幻的哭闹对小朋友的影响,让其姐姐午休时陪伴一会儿;对于荣梓浩,我刚开始采取了帮助,并慢慢的指导他自己学着穿鞋子;张昱涵则采取安慰法,从而减少哭闹。

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们的哭闹情绪慢慢变小了。

为了让新入园的幼儿尽快摆脱初入园时的抗拒行为,尽快适应陌生环境,家长除了要与孩子多沟通,还可以多和老师交流,再利用一些方法,相信可以很有效的减少孩子的哭闹情绪的产生,让其在愉快的心情中度过幼儿园的生活。

通过新生入园这两周来的表现,我觉得老师和家长要共同做到以下几方面:1. 事先熟悉幼儿有时候是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才哭闹,所以家长在把幼儿送到幼儿园之前,经常带着孩子到公共场合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或者到幼儿园附近转一转,让其完成心理上的过渡,这样幼儿在上幼儿园后,才不会因为不适应而哭闹。

我班徐国涵就适应的特别快,从入园第一天就没哭过。

上周五跟他奶奶聊起,孩子奶奶说“我们家就在幼儿园的东临,孩子还没上学前,我每天都带着孩子来幼儿园门前转一转,看一看”。

2.建立安全感早上送孩子到幼儿园时,一定要和孩子告别,告诉孩子等到他放学时再来接他,让其有很好的期待。

若其还是不停地哭闹,尽量安抚他。

另外,将自己孩子日常的生活情形和一些固定习惯告诉老师,这样才好调整方式的安抚他。

平时多了解孩子在园状况,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懂孩子的说明书篇一:读懂孩子读懂孩子——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作者:王庆环《光明日报》( XX年01月13日 15版)摄影:杨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很多家长其实并不能够科学地教养孩子。

记者日前采访了《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一书的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教授。

误区一:重超前学习,轻适时教育建议:摆脱起跑线的束缚,把握孩子发展的关键期记者:当看到邻居、朋友家的孩子才两岁就已经学会不少字,熟背几首故事,一些家长心中就开始焦虑,担心识字教育晚了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里的墙上贴上了许多看图识字挂图,开始一遍遍地教孩子识字。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类似“早识字”的“超前学习”、“拔苗助长”还有很多,小学低年级学高年级的内容,高年级则学初中的内容??超前学习,就真的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了吗?边玉芳:其实,孩子识字并不是越早越好。

首先,过早识字不符合孩子的思维水平,因为学龄前孩子的思维方式偏好直观、形象、可感知的事物,尤其是3岁之前,识字太枯燥、太抽象,容易造成较大的负担。

其次,过早识字后,孩子反而被文字“束缚”,在阅读图文并茂的信息时更多的是读字,而不是积极观察图画细节、发挥想象,这种让孩子过早进入符号阶段,开始时收效甚快,但到后期就会出现想象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当孩子上学后,过早识字的孩子会觉得课堂的内容很无趣,学习兴趣不浓,且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类似“早识字”的“超前学习”误区很多,那么这真的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其实,起跑线应该指不同能力和品质培养的最佳期,即关键期。

比如:0-3岁是孩子口头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不要逼迫孩子识字,应重点关注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幼儿阶段要鼓励孩子参与各项活动,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初中阶段要帮助孩子调整情绪顺利度过青春期,高中阶段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并在选择中实现自我教育。

在关键期内,人的某种行为、技能和能力等发展最快,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相应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这个年龄段,再进行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

因此,有些能力不需要过早培养,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反会影响其他重要能力的发展,其中最让一些家长后悔的是导致孩子走向厌学。

误区二:重智商,轻情商建议:摆脱分数的束缚,关注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等情商的发展记者:现在,有的家长一切都以孩子的学习为中心,以提高孩子的分数为中心,只关注孩子的智力、才艺和技能的培养,不断为孩子购买益智产品、用各种兴趣班和辅导班填满孩子的生活。

这种教育方式,果真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吗?边玉芳:这也是家庭教育的误区之一:重智商轻情商。

情商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技能之一,包括自我控制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延迟满足能力、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

有心理学家提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源于智商的高低,80%则取决于情商。

如果把智力看做一种个人潜在能力的话,(原文来自: 小草范文网:读懂孩子的说明书)那么情商则是开启这些潜能的钥匙。

延迟满足能力是孩子情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中国的家长对这些并不重视,商场里、公园里,我们不难看到为了达到目的撒泼打滚的孩子,更不难看到为了要面子怕麻烦而委屈妥协的家长。

其实,情商的培养不但会影响孩子的未来生活,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智力发展。

孩子在不同领域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不能把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割裂开来。

如众多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表明,情绪会影响大脑功能的实现,对大脑功能起到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包括注意力集中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倘若家庭教育的重点完全放在智商培养上,无疑是强迫孩子单脚走路,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误区三:重干预,漠视孩子自主成长建议:摆脱过度控制行为,相信孩子并为孩子提供自主发展空间记者:很多家长喜欢充当孩子人生的设计师。

从孩子出生,到上学,到选择专业,到就业工作,家长都预先设计好了他的人生发展轨迹。

这种教育方式,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边玉芳:家长为孩子设计人生道路是出于好意,以免孩子走弯路。

家长总是担心如果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肯定会犯错的,总想着“孩子现在喜不喜欢没有关系,等他们长大了就会明白我们的用心的”。

但是不知不觉中,家长的过度干预和控制,会变成孩子发展道路的绊脚石,压缩孩子成长空间,使得孩子没有机会和动力自主探索和开发潜能。

研究发现,当目标由自己设定而非他人强加时,孩子会更愿意付出努力,动力更强。

若孩子缺乏自我探索,只懂服从父母或他人的安排、变成他人期望的样子,他们往往畏惧改变,遇到挫折时容易逃避问题、丧失目标和信心。

因此,孩子的人生属于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自我探索,其他人是替代不了,包办不了的。

请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多引导和陪伴,多给孩子创造尝试的机会,让孩子自由、健康成长,走出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篇二:读懂孩子读懂孩子娄泽玉是我们班级里最小的宝宝。

当他还未入园我就担心它是否能适应得了这样的集体环境,于是乎处处交代小朋友照顾这位小弟弟。

他好像也很习惯于被别人照顾的感觉。

每天入园,我们老师都会给他一个深情的拥抱。

问问他今天的心情好不好?和姐姐是否有发生争执等等问题?这周是家长接待日,每天早晨我们有安排两个家长进行谈话,宝宝每天都是第一个入园的,今天也不例外。

他刚探出头来,我在远远的地方和他招招手,向他问好,王老师马上迎过去抱着他去洗手间小便了,回来就到玩具区去玩玩具,而我们还在继续接待这位家长。

等我们两位老师接待完家长去和宝宝打招呼的时候,他推开了我,对我说:“走开。

”我很差异的看着他,继续不以为然的去摸摸他,想抱抱他,他还是继续用这句话对我说。

我走开了,告诉Gary:“宝宝可能生气了?”Gary也走过去想抱抱他,他也是用同样的话对他说。

我们开始回想起刚才他刚入园的一幕,也许没有第一时间跑过去抱抱他,现在他真的在意了。

我想我可以问问他其他的问题:“爸爸呢”他回答我说:“在家。

”我发现有转机了。

我又问:“妈妈呢?”回答:“在家。

”“姐姐呢。

”这时他开始不说话了。

我想可能和姐姐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了。

“姐姐欺负你了。

”他点点头说道:“是的,她打我。

”我马上怜悯的抱着她说:“快让老师抱抱,我们去问问看看姐姐为什么要欺负弟弟呀。

”被我这么一说,宝宝感觉找到了救星一样,走到我怀里来。

“姐姐不乖,她打我。

”“那我们要和姐姐讲道理,不能欺负弟弟。

宝宝乖,我们知道,好孩子是不打架的,对吗?”“对的。

”终于知道了他为什么要推开我们,并且说“走开”的原因了。

当孩子第一时间需要关怀的时候,作为老师因为某些事情耽搁,而没有发现孩子的关怀需求时,孩子会记在心里。

因为这时候,他可能觉得自己很委屈,却无法与他人共同交流自己的不愉快,他需要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值得信任的人去分享这份情感,而这时候却又无法得到满足。

孩子就开始“记仇”了。

我很庆幸我能及时的发现孩子不愉快,而马上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行觉得。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孩子的分享更多的在于精神上的。

更多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谈话,你会发现,走进孩子的世界原来如此细腻,如此真挚。

篇三:《读懂孩子》读后感《读懂孩子》读后感赵小武改爱本学期学校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名字叫《读懂孩子》。

看完之后,其中的很多故事让我感触很深,发现值得学习的东西也很多!我觉得这些故事都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我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从中,我感受到了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会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享受生活,适当地放松自己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遇到困难,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

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

”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书中说到:“教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充满爱心的去思考问题。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孩子,但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面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甚至是终身的损伤!”教师继续学习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修养,还能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继续学习,将会终身受益。

以前总感觉思考着是痛苦的、孤独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这种感觉变了,当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开朗时,心中是何等的喜悦、快乐呀,才突然发觉思索着让人充实、快乐、自信。

同时我也终于明白了领导们要教师写读后感的良苦用心。

其实要求老师写读后感并不是为了强迫教师们读书,而是要让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因为读而不思是写不出感想来的,更不可能从中获得提高。

只有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有所感悟,让我“想说话”、“有话可说”,也希望我能不负重望真正变得“会说话”只要我们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切实地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那么我们一定会迈着扎实、坚定的步伐走进新课程,达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