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课堂教学新天地 引领学生走向新生活[论文]

合集下载

引领小学生走入生活作文

引领小学生走入生活作文

引领小学生走入生活作文关键词:生活作文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表达生活。

通过发现生活中的情趣,触动情感的共鸣,自由的表达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提高写作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如何做到这一点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我们如果做到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

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如我们的生活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编造,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

那么,如何引领小学生走入生活作文呢?一、体验生活,找寻情趣。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

小学生的年龄小,情感充沛而稚嫩,对事物充满热情,缺乏深度。

小学作文教学必须把小学生从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

叶圣陶认为:“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所以我们要走入他们的生活,引领他们去发现自己身体和心灵经历的过程,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生活的真实感受、真情体验、真正乐趣。

案例:2007年的冬天,是一个干燥的季节,我所任教的六一班的学生们也在干渴的盼望着冬天里最令他们神往的事情——下雪。

这一天终于来了,那是个略显温润而湿意的早晨,田野里,树杈间,房顶上都躺满了有些稚嫩的小雪,空中还时不时飞扬着小雪花。

伴着上课玲我走进教室,一双双渴望的目光炙热的注视着我。

我心里知道,那是对雪地的渴望,看那课间时留在他们身上的潮湿,留在他们脸上的红晕就足以证明一切。

如果就这样在教室里讲课,他们的心能安静下来吗?还是把他们放归自然,去让他们尽情感受生活的快乐吧!这也是一种知识,是一种体验,一种情感,是一种创作的源泉。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去操场玩雪好吗?”“好,太好了!”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声音。

我们来到操场,一层如春秋被一样的雪铺盖,保持着细腻、纯洁和平坦。

2024年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标题:2024年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教学心得体会引言:2024年,教育界迎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课堂教学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参与和个性化发展的乐园式教学。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这一变革给学生和教师带来的巨大影响。

在这个新的教学模式下,我有幸亲身体验并总结了一些教学心得,现将其分享如下。

一、倾听学生的声音,建立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而不再是老师的单向传授。

因此,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倾听他们的声音变得至关重要。

我会经常组织和学生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讨论,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意见。

同时,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团体项目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乐园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我会定期与学生进行个别面谈,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任务,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价值,激发出他们的潜能。

三、多元评价,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在乐园式教学中,评价不再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我会采用更多形式丰富的评价方式,如展示课程项目成果、自主学习报告等。

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充分展示自己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我也会定期进行学生的综合评价,从学习动力、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给予学生全面的反馈和引导。

四、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乐园式教学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在课堂上,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论文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论文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摘要: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关注的核心是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文试就一些教学中的体会,探讨如何通过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索教学改革的宗旨是要打破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让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句话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

做为教育者一定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让学生唱主角,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教师只要做好引导和组织工作就可以了。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授课中重加认真仔细。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

一、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例如教学《物体分类》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围坐,中间放着教学资源。

师:大家最喜欢搭积木了,现在就请同学们当小工程师,合作将盒子中的物体像搭积木一样摆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看哪个组摆得最好。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与。

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发现,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探究性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探究和交流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使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认知的全过程,这样不仅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

如《上下》的教学,在设计中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把观察情境图和对情境图的描述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以什么做标准来确定“上、下”的位置关系。

新思想开拓语文教学新天地

新思想开拓语文教学新天地

新思想开拓语文教学新天地【摘要】新课改在不断的改革实施的今天,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和”学”的主体角色。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开拓出语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自由自主互动我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孔夫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道出了”兴趣是第一老师”的教学真谛,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个个无精打采,虽然老师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的教,但是激不起学生内心的涟漪,老师和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虽近在咫尺却尤如千里之外,教学效果不明显,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让课堂气氛活妖起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互动,就要改变这种教学方法。

有一句成语叫”欲擒故纵”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用这种方法,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旧有的教学理念,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放”下架子,创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崇高,,教师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固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说。

师道尊严不可忤逆,便有了高高在上的老师和唯听是从的学生,压抑了学生的想象空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展示,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戒除一言堂作风,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以后的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过程不应再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是师生对知识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师生是平等对话的主体,是学习伙伴。

于是,很多老师就放开了,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

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互信的关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学生的共鸣,才能为授课和交流提供感情基础,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一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学生的自身成长非常重要,”发展”是学生的基本权利。

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

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
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
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
教学的理想境界,却有无数个‘结’
等待着我们去解。”
课堂中呈现了少有的“迷人景观”: 情境创设“千姿百态”, 合作交流“百家争鸣”, 探究活动“百花齐放”, 生活数学“花样百出”, 教学评价“百般呵护” ……
课堂教学中的六种失衡现象:
课堂教学调控能力是一种技巧、 一种经验、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
课堂教学中教师介入(调控)不当现象: 过早介入 过迟介入 过度介入 无为介入
《圆的认识》 《三角形的认识》
调控什么呢?
调控课堂教学目标;
调控课堂教学内容;
调控教学方法; 调控教学过程;
调控教师的自我激情。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学 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 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断变化的过程,其 信息交流畅通与否,取决于教师的调 控艺术;信息交流的深刻与否,则取 决于教师的反馈艺术。
1、盲目追求课堂生成,忽视课前预设。
2、片面注重学生中心,忽视教师主导。
3、过于重视学生操作活动,忽视思维发展。
4、迷恋教学情境的浮华,忽视主题功能的发挥。 6、注重知识传授与情感的激发,忽视良好学习习惯 的养成 。
5、无限张扬少数效教学——教学的理性回归 有效——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教学——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 学习的所有行为。
主题情境图、数学问题、数学习题、
教与学的操作材料等。
1、用好教材中的学习材料;
2、学习材料可从生活中寻找;有余数除法 3、学习材料不一定要从生活中寻找,利 用数学自身的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 投入的学习材料; 4、充分挖掘学习材料的价值。
剪平行四边形、梯形

新理念进课堂,让语文课焕发生命活力论文

新理念进课堂,让语文课焕发生命活力论文

新理念进课堂,让语文课焕发生命活力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

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

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

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

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

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开创语文教学新天地

开创语文教学新天地

开创语文教学新天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些论述出自《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我们的教学理念要发生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模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

”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1、入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气氛,使学习“变苦为乐”呢?我觉得必须让学生“入情”。

如:《船长》一文,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在轮船被撞坏,即将沉没的危急关头,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为了再现这位英雄临危不俱的铮铮铁骨,我制作了船长屹立舰桥,轮船渐渐下沉的课件,让学生目睹这一悲壮的一幕。

然后播放一段雄壮的《国际歌》乐曲,全体学生起立朗读课文第29、30自然段。

在这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学生都会感悟到这位船长人格的伟大,崇敬之情油然而升。

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教学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就把最感人的内容先介绍给学生,也可设计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深深的吸引过来并锁定。

2、动情怎样才能使学生从“入情”到“动情”呢?儿童情感的产生、发展与他们的认识紧密相联。

因此,重要的一环,就是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

以创新思维开拓教学新天地论文

以创新思维开拓教学新天地论文

以创新思维开拓教学新天地一、语文教学工作中的改革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

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只是空话而已。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

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

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

在授知的同时,注重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并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一方面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要摒弃单纯重视”教”,把视点转向”学”,真正使学生通过”学”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即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且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语文教学课件组织的创新特点。

传统的课堂的组织形式是较死板的。

而学生的学习需要自读,也需要讨论和互助,讨论式较好地满足了这种需要。

一般的讨论分为同桌讨论和四人小组讨论两种形式。

能否打破这种形式,而有所创新呢?教学中围绕一个问题,让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深入;在课堂上按学生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组,按提纲重点分别学习不同课文内容。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都允许学生下位、走动,但课堂活而不乱,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学得有法、学有所得。

课型的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来。

质疑问难式、启发讨论式、自读自悟式、自教式等都是在传统讲授式课型基础上的创新。

一堂富有创意的优质课,始于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所作的精心构思,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的教学方案。

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给学生一片创新的天地

新课程,给学生一片创新的天地

新课程,给学生一片创新的天地教学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

同样,教材也在不断创新,新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

针对新的课程标准,我觉得在品德课中必须设计生动新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参与教学过程。

一、营造活动氛围,让学生“乐”起来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

教材设置了大量能够激发儿童活动和探究的话题与项目,为儿童的自主探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如果教师的教学安排能生动活泼、新意迭出,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感染力。

表演,对儿童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他们不但喜爱看,而且乐意做,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因此,让学生在其自身的表演中获得发展是培养学生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教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中的《家里来了客人》一课时,我特地将课文改编为“客人叫门”“客人进门”“给客人让座端茶”“客人走时”四个小品,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

在学生明白道理,进行行为指导时,我边播放歌曲《礼貌用语十字歌》,边让学生根据歌词进行表演。

在学生用中文表演后,我还让他们用英语“Please!”“How are you?”“Thank you!”“Sorry”“That’s all right.”等进行英语情境表演,体现了外国语学校学生独有的风采。

在表演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施展,在情趣盎然的表演中加深了学生对礼貌用语的认识,并能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热情地招待客人。

二、创设实践舞台,让学生“动”起来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针对此,品德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性,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感情、规范行为。

新理念-新课堂--新生活

新理念-新课堂--新生活

浅谈新理念---新课堂—新生活内容摘要: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

课堂教学只有走进生活深入生活,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实行创新,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使学生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水平,培养学生的应用水平,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只有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教学走进生活、深入生活。

学会使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发现问题、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才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水平;从根本上改变“要我学”实到“我要学”的局面,才能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个方面的策略,挖掘一切能够挖掘的潜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促使学生使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使学生放的“开”,他们才是课堂教学的主角。

我在教学时,总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声发言;自己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小数除以整数这个小节是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我出了一道复习题:54÷6=()。

“谁能根据这道算式提出问题?”,全班的学生都陆续举起了手,有好多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要回答问题.....这时,我让一个平时不爱举手、也不爱发言的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虽然很简单,但他有勇气举手、敢说,这是他进步的表现,所以,我们应该为他的进步鼓掌。

”他抬起了那原来一直低下的头,只见他有点腼腆,充满了信心。

又有好多同学举起了手,我都让他们提出了自己想提的问题,都一一做了解答。

接着导入了新课内容,这节课,学生情绪高涨,效果较好。

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弱势群体”,其实,差生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做法、看法,我们只要善于引导他们去寻求新知,抓住教学之中的一个刹那,搞好激情互动,那么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育技术探索新天地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育技术探索新天地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育技术探索新天地随着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育技术探索新天地,不仅意味着教育变革的进一步深化,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和激发创造力的平台。

一、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育技术开拓思维空间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开启了一扇扇新的大门,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索知识的世界。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在线学习平台等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教育技术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和探索。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育技术提升学习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

而引导学生利用教育技术,则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教育技术,例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节奏进行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教育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三、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育技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教育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

通过教育技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利用教育技术来获取和筛选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评估和应用的能力。

这样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让他们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快速变化的知识需求。

四、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育技术培养创新精神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教育技术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和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思路和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启语文教学新天地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启语文教学新天地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启语文教学新天地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未来的趋势。

在这个变化万千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语文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语文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应该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脱出来,开创出有利于学生积极创新的教学新局面。

要发挥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涵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必须将其与社会和学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进行探究、交流和创造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学生阅读一些经典文化作品,不仅能学习到文化,还能够创新改编成自己的作品。

在作文教学上,传统的作文方式以规矩条条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意和兴趣。

不能让学生成为“蜡烛照亮别人,自己却焚烧殆尽”的牺牲品,要引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内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此外,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元素,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引入文化热点和时事新闻,让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激励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让他们知道知识的利用和实践的意义。

在批改作文时,可以采用网络手写板、语音识别技术,自动检测语法、句式结构、篇章层次等,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和改进作文质量,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技术手段能够开拓大脑创新思维,而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则能够不断推进技术手段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和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

而语文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石和重要组成部分,更需在教育方式、课程设置、内容选择等方面注重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育人功能,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运用技能,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链接生活,开启课堂教学的另一扇窗

链接生活,开启课堂教学的另一扇窗

链接生活,开启课堂教学的另一扇窗【摘要】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链接生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

通过在线学习,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灵活安排时间,在线资源丰富多样,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深入和扩展。

教学模式也随之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到全球的学习中。

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工具进行课堂互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多媒体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链接生活开启了课堂教学的另一扇窗,为教育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和机遇。

结合教育与信息技术,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链接生活, 开启课堂教学的另一扇窗, 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在线学习的优势, 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学方式的创新, 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于获取知识的渴望与日俱增。

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所需的知识,这也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学习方式。

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在线教育平台等形式获取知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这种开放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育的未来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必然的趋势,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的质量。

通过链接生活,开启课堂教学的另一扇窗,我们可以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只有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链接生活,开启课堂教学的另一扇窗,我们可以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引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引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引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作为老师,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引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我们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引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引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并重视这一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悦和享受,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

要引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直接影响他们是否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们还可以教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掌握高效的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将会逐渐成长为自主学习的主人,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为了引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也需要倡导合作学习和互动教学。

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交流和合作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教学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引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动机激励。

学习的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能否成为课堂的主人的重要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在学习中充满动力,愿意主动参与学习。

我们还可以及时地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肯定,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

这些激励措施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

引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创课堂之精彩,扬生活之风帆

创课堂之精彩,扬生活之风帆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齐。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就应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仅仅自己要明白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秀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简单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样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开辟新天地 用导学开辟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开辟新天地 用导学开辟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开辟新天地用导学开辟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天地》摘要:导目学,使学生成学习活动实践主体,让学生成学习主人,因,课堂教学导贯穿教学各环节,学生感受、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程,往往不善利用己已储备知识,忽视知识系统化结构,教师导我稚化,首先要了学生,课堂上进入角色,并非只是教师角色,更重要是做有代表性学生角色,并且要以学生角色主,这样才能教堂课叶圣陶说教是了不教学式教法核心是导,学生是教师引导指下,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能力导目学,使学生成学习活动实践主体,让学生成学习主人,因,课堂教学导贯穿教学各环节而导不仅难,而且导方法也要灵活多样、我稚化教师闻道先,学生知理,有些东西,我们教师看懂了,但是学生看还似是而非学生感受、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程,往往不善利用己已储备知识,忽视知识系统化结构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有种新推动力,具体讲,就是语教师我稚化,其教学活动就能变成种使学生学习推动力教师练习设计、启发提问、授课深浅,非常切合学生实际,学生觉得有亲切感,学起才有味你讲得很深,以下了功夫,事效不,不要只是抱怨学生,应该问问己什么有不少语课活跃不起,往往上成了哑巴课?什么有不少教师教学用那么多是不是提问?什么有不少教师教学搞统化僵化模式?什么学生惧怕作、产生畸形语心理?这都是教师导没有装糊涂,片面地搞居高临下教学门路教师导我稚化,首先要了学生,课堂上进入角色,并非只是教师角色,更重要是做有代表性学生角色,并且要以学生角色主,这样才能教堂课其次,教师要处理语课总体上深浅,而这深浅是充分了学生、把握教育目与任灵活确定因从这义讲,教师要当学生,这也是教师应具备学生观实际导学体现二、制造混乱了促使知识深化,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有疑向无疑化,而无疑又可促其有疑有候,学生无疑很可能是暂假象,这往往要教师抛出些问题,促其思有候,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乱了,学生思想出现混乱了,并不是坏事,恰是教师引导机会!由看,教师不地还可充当制造混乱角色敢不敢乱,往往反映教师是否成竹胸,是否善驾驭学生,是否具有将学习引入纵深能力其实,多数情况下,学生倒是处无疑状况,这样状况对吸收知识是不利,是被动,消极如何使学生向有疑化,使课堂乱起,就要教师了学生基础、能力、水平所谓吃透两头,头是教材,头是学生;所谓知己知彼,己就是教师肚里套,彼就是学生那方教师安排漏洞、矛盾,设置障碍、伏笔,更受欢迎似乎还是讨论式讨论式所以受欢迎就七嘴八舌,各种疑问、看法、答案不打处,这就动员了全班学生起比较,判断是非曲直,思考、讨论道理原因,原认无疑处会冒出疑问而且因看法不止,就能满足不层次、水平学生讨论要因制造混乱引发讨论,积极思维,从而让矛盾这样程得到圆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辟课堂教学新天地引领学生走向新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这门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而展开教学的,注重孩子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行为与习惯的养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上的奠基石。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活动情境,使课堂教学“热”起来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来讲,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这种体验渗透在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之中。

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创设情境。

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能使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激起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接受道德形象的熏陶和感染。

恰好《品德与生活》也正是这样,课堂上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有的是实地采访调查,有的是快乐的教学游戏,有的是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有的是生动形象的情景表演。

对于这么多丰富的素材,老师的任务就是如何设计活动情境让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孩子们是充满童趣的,老师们不妨把自己也想象成一个孩子,用自己的“童心”去设计吸引孩
子们的活动情境。

在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更要引导学生感受情境中的思想感情,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对情境提出自己的看法、谈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

使教育教学入情、入理、入耳、入心,达到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最终目的。

如教学《神奇的手》一课时,我创设了手影戏的情境,引入话题。

通过手影向学生展示出飞翔的鸽子、呼唤的小狗、蹦跳的小兔子等多种动物的造型,配上声音和音乐,让学生在思想上很自然地融入到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手的神奇——会说话、会表演。

在学生观看的时候,他们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好奇地开始模仿,有的学生甚至还试着创造其他动物的造型。

此时教师适时引导,你知道大屏幕上的小动物是怎么来的吗?你会做手影吗?然后让学生
说说我们的小手还会做什么?使学生在观看、表演、讨论、交流中体验到双手的神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赞美双手的情感意识。

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上,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恰到好处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体验生活、深化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去亲历、去感受、去体验,进而表达和形成积极受教育的态度,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

二、联系现实生活,使教学内容“丰”起来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
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

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脱离社会实际来进行。

只有来自于学生生活中的东西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乐于接受,从学生现实的体验和童真的世界出发,做到了引领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促进学生在快乐的、积极的、有意义的生活中发展。

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如教学《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一课时:课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

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

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

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父母的爱。

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三、强化亲身体验,使教学活动“实”起来
体验是《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之一。

强化体验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

如在进行《金色的秋天》这一主题探究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段较长的时间准备,让孩子们做好活动记录,观察日记,你在秋天里发现了什么?随时写一写你发现的东西,以及图片、资料的搜集,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秋天的图片,或者动手画一画,或者鼓励学生动手拍一拍等一系列的活动。

让孩子们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内通过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了解到关于秋天的知识,感悟到秋天的美好和秋天丰收的乐趣。

使孩子们的认知更加系统化。

又如:《平安回家》这一课,可以和当地交警大队联系,和交警同志在一起将学生带出校园,到社会大课堂中去进行体验。

学生可以一边走,交警同志在一边向同学们介绍沿途标志的名称、作用和意义以及在马路上行走时该注意的一些安全常识,要求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再将学生带到最近最繁华的十字路口,让学生观察行人如何过马路,怎样行走才安全。

回到课堂中,学生在汇报时很自然的联系到刚才看见的情况和平时遇到的事情。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学习到交通规则,满足了他们的生活所需,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能力。

把学生带出课堂,以他们的亲眼观察为基础,用他们的亲身体验为材料,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觉的行为。

可见,体验在品德在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只是强
化重视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

四、链接课堂内外,使教学过程“活”起来
儿童的生活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因此,他们的活动也应该是一个连贯的过程。

不同的时令,不同的节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活动主题,决定了活动时间长短的不同。

因此它不应该局限在一节课中,更不应该终止于一次活动。

它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变化,事态的发展,了解的深入而不断地延续、深化下去,从而提高活动实效。

学生的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孩子们可以在课前的准备活动中,对这次活动主题进行相应的资料搜集、课前体验、准备素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这么做的目的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课前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可以去体会、去感受,为课堂上的学习提供前提基础。

如教学《我们共同的家园》时,我课前特意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观察家乡的瀑河,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

结果发现:瀑河的境况十分让人担忧,河边的空气中夹杂着一股酸味,时有工厂竟将工业废水悄悄排入河中,更有居民将垃圾丢在溪边或溪面上,溪边垃圾成堆,不名漂浮物由上而下……一组组画面向学生敲响了警钟,学生深深意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需要人人做起。

同时,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学生们看到了现状,感受了危害,培养了从小要保护
绿色环境的意识。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开启了一个非常好的教育空间,作为教师,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品德与生活教育活动。

在开放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引领孩子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