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形成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合集下载

浅析乐都区干旱灾害成因及预防对策

浅析乐都区干旱灾害成因及预防对策

浅析乐都区干旱灾害成因及预防对策摘要: 根据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旱灾基本情况,从气候,植被,地形,人为因素等方面具体分析了旱灾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预防和减轻该地区干旱发生的相关技术对策。

关键词:旱灾成因危害预防措施乐都区是以山区为主的农业区(县),全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属半干旱区。

区内气候干旱,降雨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紧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水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地形、地貌等复杂原因的影响,全区已成为一个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较为明显的地区。

这些基本区(县)情决定了水利事业的发展在乐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基本情况:乐都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02009′~102047′,北纬36016′~36046′之间.大部分地区分布在海拔1825~3000m之间的河谷山丘地区,总面积3053km2。

据有关统计资料,区内干旱以春旱最为频繁,出现频率为35%~60%,其次是夏旱,出现频率为8%~45%。

区内有“三年两头旱,五年一大旱,十年有九寒”之说。

大旱之年农作物颗粒无收,一般年份减产也很普遍。

2旱灾产生的原因:(1)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乐都境内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上空的暖湿气流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东南沿海台风输送的暖湿气候,因水汽历经山脉、高山阻挡,进入境内含量甚微。

年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较大,全区年平均降水量408mm. 平均水面蒸发量800~1200mm。

降水量和蒸发量相差悬殊,水分供应不足,干旱灾害频繁。

(2)水资源分布不均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08mm,年降总水量114849万m3,多年平均天然地表水资源量38361.13万m3,相当于年平均径流深136.2mm。

全区实有天然水资源总量40326.64m3,全区自产水资源相对贫乏。

乐都区内人均占有水量仅1000m3左右,耕地亩均占有水量为600 m3左右,分别为青海省平均数的5%和6%。

造成干旱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有哪些

造成干旱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有哪些

造成干旱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有哪些干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它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

今年入夏以来,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甘肃定西市农作物因旱受灾391.02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2830.1万元。

从历史气象资料分析,定西市年内连续发生春旱、初夏旱和伏旱的年份以前只出现过6年。

那么造成干旱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有哪些呢?干旱的原因是什么从自然因素来说,干旱的发生主要与偶然性或周期性的降水减少有关。

从人的因素上来考虑,人为活动导致干旱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口大量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越来越短缺。

二是森林植被被人类破坏,植物的蓄水作用丧失,加上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水减少。

三是人类活动造成大量水体污染,使可用水资源减少。

四是用水浪费严重,在我国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惊人,导致水资源短缺。

怎样预防干旱1、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2、改进耕作制度,改变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3、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4、多管齐下,防治水土流失;5、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防治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1、多植树,多种草。

2、沙地不种植农作物,用来种草和树以防止土地沙化。

3、防止土壤板结。

4、多用农家肥,尽量少用无机肥,尤其是含磷一类的化肥。

含磷化肥由雨水进入河流使水富营养化,会造成藻类大量繁殖破坏生态平衡。

5、以年为单位,隔年种植农作物,这样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高考地理热点 _从安徽遭遇近40年来最严重的伏秋旱看干旱与旱灾

高考地理热点 _从安徽遭遇近40年来最严重的伏秋旱看干旱与旱灾

背景材料 自8月12日以来,安徽省遭遇近40年来最严重的伏秋旱,导致部分河道和水库干涸,居民供水紧张。

据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王荣喜介绍,自8月12日以来,该省面均雨量8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七成,降雨持续偏少是造成干旱的主要原因。

安徽已启动Ⅲ级抗旱应急响应,采取蓄、引、提、调等综合措施,加强蓄水保水。

热点解读 干旱是一种气象灾害,虽然全国卷中选考题目取消自然灾害,但就不代表高考不考查自然灾害,而是将自然灾害放在了必考内容中,其考查的频率升高。

近几年高考中,不同程度的都出现了关于自然灾害的内容。

干旱是我国高发的一种气象灾害,从高考题目看,主要考查干旱形成的原因,干旱对农业的影响,缓解旱灾的措施。

比较我国不同区域的旱灾类型及灾情特点。

知道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熟练运用地图查找我国旱灾及干旱程度的地区分布。

学会阅读数据统计表了解我国旱灾损失的时间和地区差异。

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考点链接 一、干旱与旱灾 1、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2、旱灾:干旱可导致供水水源匮乏,除可危害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外,还可危害居民生活,影响工业生产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酿成旱灾。

3、干旱与旱灾的区别技巧 干旱是一种现象,而旱灾是一种因干旱而形成的灾害,也就是说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

从受灾体的特性看,气候湿润但降水不稳定,经济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干旱更容易酿成旱灾。

4、特点及成因干旱旱灾特点时间长、地域广(我国)范围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渐发性形成原因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的,常与大气在全球范围内的波动有关两个限制条件:①较长时间内降水少,产生干旱现象;②给人和动植物的生存带来危害,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5、干旱与旱灾的类型与分布干旱旱灾发生地区发生的地域非常广,有时会波及整个国家或部分大陆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地区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农业气象灾害干旱及防御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干旱及防御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干旱及防御措施一、干旱的概念及危害因长期无雨或少雨,空气和土壤极度干燥,植物体内水分平衡受到破坏,影响正常生长发育,造成损害或枯萎死亡的现象称为干旱。

干旱是气象、地形、土壤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其中大气环流异常(主要是指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进退)和高压天气系统长期控制一个地区,是造成大范围严重干旱的气象原因。

干旱是我国重要的灾害件天气之一。

在我国各主要农业地区都有发生,危害作物、树木、牧草等,造成严重减产歉收或绝收,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危害。

干旱对作物的危害,就作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而言,下列两个时期发生干旱危害最大。

1.作物播种期此时干旱,影响作物适时播种或播种后不出苗,造成缺苗断垄。

2.作物水分临界期指作物水分供应最敏感的时期。

对禾谷类作物来说,一般是生殖器官的形成时期。

此时干旱会影响结实.对产量影响很大。

如玉米水分临界期在抽雄的大喇叭口时期.此时干旱会影响抽雄,群众称之为“卡脖旱”。

3.谷类作物灌浆成熟期此时干旱影响谷类作物灌浆,常造成籽粒不饱满,秕粒增多,粒重下降而显著减产。

二、干旱的类型1.根据干旱的成因分类可将干旱分为土壤干旱、大气干旱和生理干旱。

壤干旱是指土壤水分亏缺,植物根系不能吸收到足够的水分,致使体内水分平衡调而受害。

大气干旱是由于高温低湿,作物蒸腾强烈而引起的植物水分平衡的确坏而受害。

生理干旱是指土壤有足够的水分,但由于其他原因使作物根系的吸力发生障碍,造成体内缺水而受害。

2.根据干旱发生季节分类可分为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

春旱是春季,移动性冷高压常自西北经华北、东北东移入海,在其经过地区,晴朗少云,升温迅速而又多风,蒸发很盛而产生干旱。

夏旱是夏季,副热带太平洋高压向北推进,长江流域常在它的控制下,7.8月份有时甚至一个多月,天晴酷热,蒸发很强,造成干早。

秋旱是秋季,副热带太平洋高压南退,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南伸,形成秋高气爽天气,而产生干旱。

冬旱是冬季,副热带太平洋高压减弱,使得我国华南地区有时被冬季风控制,造成降水稀少,易出现冬旱。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第六章 第一节 课时1 洪涝与干旱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第六章 第一节 课时1 洪涝与干旱

第一节气象灾害课时1洪涝与干旱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洪涝与干旱成灾的原因和危害。

2.结合实例,说出洪涝与干旱的防御措施和避灾方法。

一、洪涝灾害1.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1)气候: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危害(1)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3)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4.我国的洪涝灾害我国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思考如果洪涝发生在无人区,会不会形成洪涝灾害?答案不会。

洪涝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涝灾害,简称洪灾。

二、干旱灾害1.概念(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2)旱灾: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2.频发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3.危害: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也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此外,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4.我国旱灾: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判断1.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旱灾最为严重。

( × )2.我国北方地区干旱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江淮丘陵区干旱成因与减灾措施分析

江淮丘陵区干旱成因与减灾措施分析

江淮丘陵区干旱成因与减灾措施分析于凤存;蒋尚明;金菊良;曹秀清;许浒【摘要】江淮丘陵区由于特殊的气候、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供给不足,干旱灾害频发,因此,有必要探讨解决该区干旱成灾的措施。

通过对江淮丘陵区气候、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水利工程、社会经济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剖析,探讨了该区干旱缺水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在工程措施方面,要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蓄水、供水能力;在非工程措施方面,要重视种植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推进中低产田土壤改良工作,不断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努力发展节水高效型农业,不断提高该区抗旱减灾能力。

%Due to the special climate, topography 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Jianghuai hilly area, the insufficient water supply and the drought disasters occur frequentl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drought disasters. The causes for drought and water shortage are discuss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climate, topography, geology, soi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social economy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corresponding engineering measures and non -engineering measures were proposed. As the engineering measures, the investment in water conservancy infrastructure needs to be increased to improve the water storage-supply capac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s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the planting structure should be adjusted, and the low yield soil should be improved according to situation, so as to enhance the soil water conservation ability, develop the water-saving and efficient agriculture and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drought resistance constantly.【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6(047)007【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干旱成因;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江淮丘陵区【作者】于凤存;蒋尚明;金菊良;曹秀清;许浒【作者单位】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水资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蚌埠233000;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水资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蚌埠233000;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合肥工业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09;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水资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蚌埠233000;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水资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蚌埠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江淮丘陵区界于长江淮河之间,西起大别山麓,东迄高邮湖畔,为安徽省丘陵地区的主体,有滁州、巢湖、合肥、六安、安庆5地市的2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约4.4万km2,耕地133.0万hm2,占安徽省耕地总面积的31.8%[1-2]。

干旱对林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干旱对林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干旱对林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引论:自2009年入秋以来,由于降水异常偏少和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我国多个省区市出现了持续大范围的气象干旱,对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和严重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今后,我国发生旱灾的规模会越来越大、频次会越来越多、范围会越来越广。

从天气变化的趋势看,旱灾和因旱灾引发的次生灾害可能会成为林业发展的最大威胁。

采取积极有效的抗旱措施对各地林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关键词:干旱影响林业应对措施一.干旱对林业的影响。

2009年入秋以来,由于降水异常偏少和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我国多个省区市出现了持续大范围的气象干旱,对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和严重影响。

目前,严重的气象干旱已波及我国南方多个省区市,森林火灾次数和受害森林面积都有上升。

干旱还将严重影响种苗生产,降低幼林和新造林地的保存率,制约春季造林进程,提高造林成本,加大造林难度。

同时,受当前旱情的影响,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植树造林等林业工作形势都异常严峻。

(一).森林防火形势严峻以云南为例,目前,云南各地的严重干旱正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笔者从云南省林业厅获悉,从去年11月1日进入森林防火期至今年2月20日,全省共处置火情529起,扑灭森林火灾187起,涉及森林面积496公顷,森林火灾次数同比上升56%。

从2009年7月至今云南遭遇严重旱灾,由此造成森林防火期提前1个月、森林高火险期提前2个多月。

截至今年2月20日,全省除德宏、西双版纳外的14个州市持续4级以上的高火险天气已达57天,创下全省60年来森林防火期提前最早、高火险覆盖范围最广和持续时间最长的纪录。

由于全省林区长期严重干旱,可燃物极其易燃,在持续性的高火险天气条件下,各地所发生的森林火灾均具有蔓延极快、强度极高、扑救极难、危险极大的突出特点,每一起森林火灾的扑救代价和风险都比以往更大。

1、森林火险等级升高。

目前,我国云南、广西等省份的很多林区干旱现象严重,植被干枯,易燃可燃物载量高,在春季升温快、干燥多风气象条件下,可燃物干燥迅速,导致火险升高1-2级,有利于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中国的气象灾害—旱灾

中国的气象灾害—旱灾
黄河 海河 淮河 珠江 5464 1090 1000 2214 661 228 622 3360
人均径流量小; 植被:农作物需水量大; 土壤:冬季降水少、土壤墒情差(墒情:我国北 方旱作农业区通常把土壤含水状况 )。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 生活用水量大。
夏季风到达东北较晚,盛夏时节,日照时间 长,蒸发量大。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旱灾
考纲要求
1.旱灾形成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文原 因)、危害、应对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2.旱灾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3.旱灾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一、旱灾
1.旱灾的概念
干旱: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 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旱灾: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 形成的气象灾害。
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
阅读下列2则资料,理解旱灾的概念,总结我国旱灾的主要特征。
资料1: 在1951年至1990年的30年中,全 国共发生旱灾300次。例如北京地区在1470- 1949年间发生干旱170次,其中115次是连年发 生的。1939-1945年干旱竟持续7年之久。如 长江中下游地区1966-1968连续3年干旱; 1951-1980年我国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和伏 秋连旱的年份有14次。 资料2:1928-1929年陕西大旱,2010年云 南发生百年一遇旱灾。近30年因旱灾损失粮食 1532.1亿公斤,占全国粮食损失总量的50%。
[随堂巩固]旱灾风险是指干旱发生及其造成 损失的概率。下图示意内蒙古西南部某地旱灾风 险等级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旱灾风险的分布特点,并简述 旱灾对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9分)
特点:中西部风险较高,东
南部、东北部风险较低。(3分)
影响:导致水资源紧张(2分);

环县的干旱成因及应对措施

环县的干旱成因及应对措施
题的长期、 中期 、 期 的 应对 措 施 。 短
关键 词: 干旱; 因; 成 应对; 措施; 环县


环县 自 然地理环境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资源概况
环县是 13 96年解放 的革命老 区, 于甘肃 省东部 , 阳市 位 庆
西 北部 , 宁夏 、 与 陕西两 省区 接壤 , 面积 9 3k 。其 中山地 占 2 6m,
洪德段矿化 度为 3 /  ̄5 / ,洪德 以北段矿化度 高达 5 / ~ g 1 g1 g1 lg 1 远远 高于 国家规定 的人饮卫 生要 求标准 ( O/ , 小于 2 O / ) .g 1。 经 水 质 化 验 分 析 , 环 江 洪 德 以 北 水 的 全 盐 量 不 低 于
8.% 3 4 。全县有 2 O个乡镇 20个行政村 1 8 5 4 6个村民小组 , 总人
… … … … … … … … … … … … … … …
全县地下水资源也很贫乏 , 且矿 化度高 。勘探表 明, 潜水 、 半承压水均是降水补给 , 储量很 小, 北部 1 3个 乡镇境 内地 下水 均为苦咸水质和高氟水质 , 大骨节 、 氟中毒等地方病蔓延。承压 水埋藏较深 , 最浅的在岩层 以下 5m 最深达 4 0  ̄8 0 , 0, 0m 0 m 而且
总之要加强农业 专项 资金的审计, 需考虑和把握 的内容相 当多, 但主要应把农业专项 资金 审计和资金主管部 门预 算执 行 审计科学结合 , 把农业 资金 主管部 门的审计与下级 农业 资金主 业专项资金的项 目审计相结合 , 高计算机审计技术 的信 息化 提 水平 , 有效整 合审计系统 内部的资源优 势, 将传统 的账 目基 础 审计 向管理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推进 , 充分考虑农 业

高中地理干旱成因及措施

高中地理干旱成因及措施

高中地理干旱成因及措施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中地理干旱成因及措施干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地面降水少于正常值,导致土地干旱、水资源短缺以及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自然现象。

干旱是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农业、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损失,更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存。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干旱的成因及应对措施,以增强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一、干旱的成因1. 气候因素:高温干燥是导致地区干旱的主要气候因素。

当气压高、湿度低、降水少且不均匀分布时,容易形成干旱。

2. 地貌因素:地势高低不平、植被覆盖率低、土质贫瘠等地貌因素都会加剧一个地区的干旱程度。

3. 人为因素:人类的生产活动、工业排放、乱砍滥伐等行为也会对地球的气候环境造成破坏,导致干旱的发生。

二、干旱的应对措施1. 降雨增雨:利用科技手段增加降雨量,比如云雾消融技术、人工增雨等,来减轻干旱给地区带来的影响。

2. 水资源管理: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浪费,增加水资源的再生利用。

3. 植被恢复:加强植被保护和恢复工作,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来提高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分蒸发,防止水土流失。

4. 节约用水:加强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提倡节水意识,采取减少用水、改进农业灌溉方式等措施来保护水资源。

5. 社会保障:建立完善的救灾体系和干旱监测预警系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救援措施,保障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干旱的成因及应对措施,还需要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来深入了解干旱对地区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只有深入了解干旱的特点及其应对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共529字】第二篇示例:高中地理干旱成因及措施干旱是指一定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稀少或者没有降水的气候现象,这种气候现象会给社会经济和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在地理学的研究中,干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了解干旱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于减轻干旱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干旱成因及措施

高中地理干旱成因及措施

高中地理干旱成因及措施
高中地理中干旱成因主要是由于降水不足和蒸发量大,导致河流、湖
泊等水源减少甚至干涸。

而应对干旱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形成原因。

主要由于降水少、蒸发量大、人为因素导致,如过度抽取
地下水、砍伐森林等,造成地表贮水能力下降。

措施。

1. 生物措施:加强水源工程建设,比如在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建立一些
小型的水库或人工湖泊,存储一定的雨水,同时开辟植被繁茂、水源
涵养齐全的天然草地,提升生态环境,保证雨季的降水可以顺利进入
水库,延长雨水渗入地下的时间,储存的水分不至于因为雨过地皮湿
而浪费掉。

在春旱严重的季节里从水库提取一定比例的库水喷洒周围
土地以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减缓蒸发量的方式效果显著。

还可以建设
雨水收集系统,增加可用水源。

2. 农业节水措施:发展耐旱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同时采取轮作休耕的方式,减少耕地破坏和资源浪费。

3. 工业节水措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

4. 生态治理:保护和恢复植被,防止土地荒漠化,通过植树造林等方
式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以上措施都可以有效地应对干旱问题,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
适的措施来缓解干旱问题。

我国干旱及其应对策略

我国干旱及其应对策略

我国干旱及其应对策略自古以来,我国便是一个农业大国,5000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现在的中国正在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0%的人口,这样的成绩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但是这也表明了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相当艰巨的!干旱无疑是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旱灾相当频繁,而在广大农村节约用水观念不强,农业用水利用率相当低,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加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工业用水、城市用水量增大,形成了我国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且由于我国水资源在地区之间,季节之间分布的极不平衡,矛盾有加剧之势。

一.干旱的形成原因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经分析研究认为旱灾频繁的原因如下。

1.水资源区域性缺水严重我国水资源与人口、土地、经济发展组合状况不理想,水资源区域性分布南北不均衡,我国降雨量南方比较充沛,年平均降雨超过1000mm,而北方内陆地区降雨量少,年平均降雨量少于400 mm,这种降雨分布的区域性导致我国北方资源性缺水严重。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6.5%,但水资源占全国的81%;而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而水量仅占19%,其中西北内陆河地区资源性缺水更严重,这种南北水资源分布的极不均衡造成的区域缺水,是我国干旱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2.降雨的季节性导致季节性缺水我国降雨受典型季风气候影响,全年降雨在年内时间分布极不平衡,水资源呈明显的季节性,其中70~80%降雨集中在汛期的6、7、8月内,汛期降雨强度大、雨量太过集中,往往地表径流汇聚而引发洪涝灾害,当降雨集中的汛期限过后,工农业用水量依然巨大,但由于水量因大部份都集中在了汛期,水资源供需矛盾显现,季节性缺水严重,降雨的季节性造成灾害的季节性,大洪之后又遇大旱,汛期抗洪汛后抗旱,严重阻碍我国经济发展。

3.流域内、流域之间水资源利用分配不合理我国目前水资源的开发极不合理,在流域内上游不顾下游,拦河修坝截流,对水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下游断流,严重影响下游居民的生产生活,给下游造成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西南干旱原因及解决措施

西南干旱原因及解决措施

西南干旱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自然和人为角度分析)
自然原因:①当西南季风来得晚,去得早,或者风力较小时,我国西南各省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旱灾,今年尤为严重。

②我国西南地区以流水侵蚀的喀斯特地貌为主,降雨之后,在地表无法积水,积水会很快渗入地下流走。

③在地形封闭的局部河谷地段,水分受干热影响而过渡损耗,这里的森林植被难以恢复,缺水使大面积的土地荒芜,河谷坡面的表土大面积丧失,露出大片裸土和裸岩地。

这样就形成了干热河谷,这往往会伴随着一种自然现象——焚风。

一旦有焚风过境,气候将变得炎热而干燥,强大的焚风亦可造成干旱。

④在厄尔尼诺的影响下,南海、中南半岛到西印度洋的对流活动受到抑制,不利于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以及云南地区的暖湿气团活动,导致降水偏少。


人为原因:1、森林植被严重不足,直接导致水雾蒸发量不足,因而严重影响降水,
这是形成干旱的根本原因;2、已有的水利设施在前几十年的开发中被严重破坏,这些年基本没新建、也很少维修,库容量由于淤积在急剧减少,形成涝时,分洪量不行,旱时,储水量不足,这是大面积干旱来了束手无策,形成灾害的主要原因。

防治措施:1、尽可能的情况下增加人工降雨,遏制旱情恶化;2、暂时性跨区域调水等,已解决受灾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
长远措施:1、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保土蓄水;2、新建或修葺储水工程,调节降雨量季节性分配不均问题;3,修造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配不均问题;4、提高人民节水意识,在干旱年代或季节期间尽可能地减少用水量。

等等。

农作物干旱及防御措施

农作物干旱及防御措施
理用水 , 大水漫灌 , 不仅浪费水资源 , 还会造成土壤 的次生盐渍化 。因此除了开源还必须节流。
23 耕作保墒 .
根据土壤水分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 , 采取各种农 田耕作措施 , 保持 土壤水分 , 特别是干旱又缺少
灌溉水源时 , 可增J  ̄壤水能力。主要措施有 : J n 耙耱保墒。耙耱能疏松表土、 破除板结 , 切断土壤毛细管, 地 形成 表 的干土覆盖层 , 抑制土壤有效水分的蒸发 , 起到透气保墒的作用 。此外耙耱也具有清除杂草 的作用。镇压提墒。 镇压可以接通土壤毛细管 , 使农作物能吸收到土壤深层的水分。同时, 当土壤 过松时进行镇 压 , 2  ̄紧上层 土 可v/ , 壤, 减少土壤水分的损失。特别是在大风和空气干燥 的情况下 , 地表有龟裂 时, 镇压 可以填 补土壤缝 隙, 保蓄土壤 水分 。中耕保墒 。农作物生长期间中耕 , 通过疏松表土 、 破除板结层 、 切断土壤毛细管、 形成地面干土覆盖层 , 可起 到抑制 土壤蒸发 、 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 。深耕蓄墒 。深耕能保蓄水分, 要变浅耕 为深耕 、 变浅锄为深锄 、 变浅种为
维普资讯
江西农 业学报
2 0 ,8 4 :2 0 6 1 ( ) 19
AcaAgiutreJa g i t r lua in x c
农 作 物干 旱及 防御措 施
万纪珍
( 江苏省射 阳职业高级中学 , 江苏 射阳 240 ) 2 30

要: 针对 3种不同的农作物干旱类型, 出了相应的干旱防御措施 , 提 诸如 兴修 水利、 耕作保墒、 节水灌溉、
业气象灾害 , 如可能引起蝗虫 的大发生, 低湿会引起棉花红蜘蛛的流行。
1 干 旱及 其 类型
从气象角度看 , 干旱有两种含义 : 一是指气候异常。如我国的湿润、 半湿润地区 , 一般说 降水量显著偏少, 干旱 便构成了对农业生产的某种威 胁。二是指干旱气候 。例如 , 我国西北干旱牧 区, 年降水量不 足 20 m, 5m 光热资源丰 富, 且蒸发量大, 常年处于干旱状态 , 这些地区干旱是基本的气候特征。如果 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采取必要的抗旱措

干旱对农业危害特点及预防措施

干旱对农业危害特点及预防措施

DOI:10.19392/ki.1671-7341.201815180干旱对农业危害特点及预防措施宫丽艳㊀田㊀野大连市气象装备保障中心㊀辽宁大连㊀116001摘㊀要:造成干旱的原因主要是某个地区长期不降水或者降水量过少,具体表现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偏低,且土壤出现严重缺水现象㊂当农业遇上干旱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种植农作物会因为缺水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长发育,进而造成农业旱灾的出现㊂本文从旱灾的类别进行分析,指出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一些预防和解决干旱对农作物影响的策略㊂关键词:干旱;农业;预防措施㊀㊀干旱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都会带来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是最明显㊁最直接的㊂严重的旱灾会让粮食等农作物出现大面积减产,让整个农业发展陷入困境㊂为了促进农业健康发展,保证粮食农作物的产量,必须在了解干旱的基础上做好干旱的预防及应对措施㊂1对干旱类别的分析通常情况下,人们将干旱分为以下三种类别:第一是大气干旱,又被称为气象干旱,主要是指大气中的蒸发量和降水量在某段时间内出现了不平衡的状态,水分的收入远小于支出进而出现水分短缺的现象,以降水量指数㊁标准化降水指数和降水标准差指数为常见的单要素;以湿润度㊁干燥度㊁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数㊁帕默尔干旱指数和德玛吨干旱指数为常用的多要素指数㊂第二是水文干旱,主要是降水量和地下水之间出现收支不平衡而出现水分短缺现象㊂通常情况下将水位㊁河流日流量和年(月)径流量作为指标,将最大供需比指数㊁水文干湿指数和水资源总量短缺指数作为衡量指标㊂第三是农业干旱,主要指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水量供给与实际生长需求不平衡的现象,通常被分为作物干旱和土壤干旱两种,将土壤含水量㊁降水量和作物旱情指数作为主要指标㊂2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农作物上,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是农作物的水平衡在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的影响下被严重破坏,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农作物出现枯萎现象㊂干旱本身的危害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受到时间长短㊁干旱季节的影响,比如春旱不仅会对越冬作物返青后的正常生长带来危害,弱化了发芽势,延迟了果树的发芽时间,还会导致春播作物出现缺苗现象;夏旱被分为初夏旱和伏旱,初夏旱会阻碍作物抽穗,抑制出苗和生长,伏旱会严重影响高粱和玉米的生长发育以及造成棉花蕾铃脱落的现象;秋旱不仅会影响越冬作物的播种出苗,还会影响秋收作物的产量,更严重的是土壤底墒不足导致来年的春旱情况更加恶劣[1]㊂总体来说,干旱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作物播种期和苗期㊁作物生长需水的临界期和谷类作物灌浆成熟期㊂与农作物一样,牲畜也会受到干旱的影响,比如就草原而言,长期的干旱导致牧草生长状况差甚至大面积的枯萎,进而让牲畜放牧失去实际意义,冬季期的饲料贮存受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干旱引起的地下水位迅速下降,进而出现喝水断流㊁井水干枯的现象,造成畜牧饮水困难㊂长期的干旱在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还用破坏现有的生态环境,甚至引发土地荒漠化或者地表沉陷等自然灾害㊂3解决干旱对农作物影响的对策3.1以防为主,加强干旱监测预报工作做好预防工作是减轻农业旱灾的有效途径之一,监测预报的准确性就是其中的关键㊂为了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性,需要地区气象部门建立并完善农业生产的气象保障调控系统,并善用各种先进的监测预报技术坚持拓展干旱监测诊断的范围,尽可能的涉及到土壤干旱㊁水文干旱㊁农业干旱和生态干旱等多个方面,促使干旱监测诊断水平朝着更加广的方向发展㊂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可将干旱影响评价和干旱监测结合在一起,对可能发生的旱情或者当当下的旱情进行密切关注,及时的为有关部门提供生产建议和防寒对策㊂3.2大力建设集雨水工程,缓解干旱期水资源困境针对以季风性气候为主的地区可大力发展集水工程建设,尤其是将暴雨季节的水量拦截起来,为干旱期做好蓄存准备,因为对季风性气候而言,雨季中的暴雨一方面是引发水灾的可能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也是当地水资源的主要来源㊂通过加强集水工程建设发挥拦截降水㊁储存水资源的功能,阻碍水土流失,缓解干旱期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就许多干旱区和半干旱山区而言,其本身具有巨大的水资源潜力,提高作物的生产潜力,实现旱区高效农业的有效措施就是通过蓄雨水解决干旱缺水对农业的影响问题㊂对现有的雨水资源进行拦蓄存贮处理,用以补充干旱期的农业灌溉,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因此建议人们根据地区实际情况修建水平梯田㊁塘坝㊁大水窖㊁水平沟或者鱼鳞坑等截蓄水工程㊂3.3节水灌溉,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珍惜现有的水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环节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有效措施㊂农业生产用水主要在于灌溉环节,通常情况下节水灌溉都是从两个方向出发,一是根据农作物为中心,充分考虑不同农作物的特征㊁生长周期㊁需水时期和需水量的大小,将合适是水量在需水关键期用在农作物上,以冬小麦为例,整个生长环节需求量最大时期是抽穗时期和拔节时期,选择在这两个时期对其进行集中灌水能将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灌溉效果[2];二是以地块土壤的墒情为中心,充分考虑墒情大小来制定灌溉用水的多少和时间,同时实现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水源的节约,同时通过对合理节水灌溉方法的运用最大化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采用新型的管道内灌溉㊁喷灌㊁渗灌和滴管的方式㊂3.4以节水型农业种植为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节水型农业种植体系需要对当地水资源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从其有效容量和最大承载力出发,在种植上选择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且具有低耗水性特性的农作物品种,逐步建立起与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相符的农业生产体系,为后期对水资源进行高效利用以及合理配置奠定良好的基础㊂如果某个水资源本身不算丰富的地区却大量种植具有高耗水性的农作物,自然会造成当地农业结构水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象,加剧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那么农业用水量也随之增加,为了有效预防干旱对农业的危害,各地区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节水型农作物为主,发展马铃薯㊁苹果㊁中药材等抗旱节水的农作物,或者发展制种产业㊁酿造原料基地和花卉蔬菜产业㊂4结语总而言之,干旱是人类目前还无法避免㊁客观存在的自然灾害,人们只有采取预防性措施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困境,降低干旱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除了加强对干旱的监测预报,实行节水灌溉㊁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等,还可通过植树造林来保持水土㊁改良农作物品种以及绿化环境等方式来减轻干旱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危害㊂参考文献:[1]宋素蕊.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范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7(3):215.[2]王金珠.干旱对十蔡县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分析[J].新农村:黑龙江,2017(23):57.991㊀科技风2018年5月农林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为什么一些地区会经常发生干旱

为什么一些地区会经常发生干旱

为什么一些地区会经常发生干旱?
一些地区经常发生干旱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气候因素:气候是导致干旱的主要因素之一。

干旱地区通常位
于干旱气候带或半干旱气候带,降水量较少且不稳定。

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包括高温、低湿度和少雨,导致水分蒸发快速,土壤干燥。

地形因素:地形对降水分布和水文循环有重要影响。

例如,山
脉会阻挡水汽运动,导致雨影区和雨阴区的形成,使得某些地区相对干燥。

此外,低洼地区可能会导致水分聚集不足,增加干旱风险。

水资源管理:不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过度开采会加剧干旱问题。

例如,长期的过度抽取地下水或河流水资源,导致水资源短缺,加剧了干旱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导致干旱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度放牧、森林砍伐、土地过度开垦以及城市化进程等活动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减少植被覆盖,加剧土壤侵蚀,进而导致土壤贫瘠和干旱加剧。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可能导
致降水模式的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暖而面临更频繁和更严重的干旱风险。

综上所述,气候、地形、水资源管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一些地区经常发生干旱。

因此,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措施,减少干旱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干旱治理措施

干旱治理措施

干旱治理措施干旱是指由于气候干燥导致土地上水分不足的自然灾害。

在许多地区,干旱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并给人们的生活、农业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干旱问题,人们采取了各种干旱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干旱治理措施。

1. 水资源管理干旱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的缺乏,因此水资源管理是解决干旱问题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资源管理措施:•水资源调配:合理调配水资源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适应干旱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跨区域调水、水资源的优先分配等措施,可以确保干旱地区的人们有足够的水资源供应。

•水资源节约:通过节水措施,如修建水库、挖掘水井、雨水收集等,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治理: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水污染治理等措施,可以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2. 农业管理农业是干旱地区人们生活的重要支撑,因此改善农业管理对于解决干旱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业管理措施:•耐旱作物的引进:耐旱作物对于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通过引进适应干旱环境的作物种类,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旱能力。

•水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例如,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土地改良:通过合理的耕作措施、有机肥料的施用、保护性耕作等措施,可以改善干旱地区土壤的保水能力,提高土壤质量,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3. 气象预警和信息系统干旱的发生和发展是可以预测和监测的,通过建立气象预警和信息系统,可以提前预警干旱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灾害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气象预警和信息系统:•气象监测:通过建立气象站点和监测网络,可以实时监测大气湿度、气温、降水量等气象参数,以便预测干旱的发生。

•气象预警:通过分析气象监测数据,及时发布干旱预警,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信息系统:建立干旱监测和预警的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的干旱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便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干旱应对措施。

旱灾水灾原因及防治

旱灾水灾原因及防治

旱灾:近期看了一些网络和报刊上气象专家们关于此次西南旱灾的原因分析。

但是,大多数旱灾原因分析都限于对现象本身的描述;少数涉及原因的分析,也总令人感到似乎没有讲到问题的本质。

现摘录被媒体广泛引用的国家及某省气象专家两则对灾情原因分析的要点。

一则:一是青藏高原的高原热力因素,二是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三是冷空气时机没有掌握好。

二则:“气候变暖”的帽子不可随便扣,干旱是一个持续累积的效应,而降水量持续偏少和温度持续偏高是造成干旱的直接原因。

夏、秋两季降水偏少,导致江河来水偏枯,库塘蓄水不足。

同时,秋冬季温度持续偏高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加剧,助推了旱情的发展。

二则曰:“气候变暖”的帽子不可随便扣,干旱是一个持续累积效应。

但对专家给出的降水量持续偏少和温度持续偏高是造成干旱直接原因,什么原因导致降水量会持续偏少和温度会持续偏高的问题,只有了解了这个本质问题,方有助于此次抗旱和今后对旱情的减灾防灾。

二是专家给出的直接原因并没有揭示其与人类的活动的关系。

从目前人类的能力看,降水量持续偏少和温度持续偏高还是人力暂时难以改变的自然现象——此次旱情的发生和持续就是明证。

此外,媒体上还有人认为此次旱灾为地质因素所造成,从气象的关联因素上看似乎也有些道理。

但笔者认为,地质的影响尽管存在,可这种影响完全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地震能量的积蓄也不是一年半载就完成了的。

因此,由地质因素所导致的干旱表现应为降雨量逐年减少,绝不会出现突然之间这么长的时间就很少降雨或不降雨。

至于有的所谓专家认为旱灾实行修水库、建电站过多引起的,笔者认为那更是无稽之谈。

君不见再多的水库与广大的地表相比毕竟所占面积有限(笔者估计水库所占面积不到山脉和土地面积的十几到几十分之一)。

广袤土地上涵养水源的量应该数倍于水库的量,其蒸发水汽的能力也应比水库远远多得多。

读者可从电视画面中云贵干旱区域的土地,变成裂纹宽度达几~10厘米、深度达10~20厘米的沟壑状,要蒸发掉多少水分,便可知土壤原来含有多少水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旱形成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一、温带沙漠形成的原因
1.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2.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
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二、热带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
1.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形成的原因(详情查看荒漠化问题成因和措施)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2.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
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3.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
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三、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
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四、华北春旱原因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五、东北无春旱的原因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六、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1.产生原因
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高考圈-让你的大学对得起高三
更多详细内容见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治理措施
①南水北调;
②修建水库;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⑧海水淡化等。

七、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
②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八、我国干旱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1.降水方面
一般来说,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就容易出现干旱。

在我国季风气候(详情查看不
同自然带气候成因)区内,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时形成全国季节性易干旱地区分布的基础。

2.水资源方面
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

这种地区之间水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3.社会经济方面
主要是指近几十年来我国工农业生产用水的提高。

其一,我国耕地复种指数(一个农业生产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其二,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春
旱威胁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其三,我国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的吃去增大,而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的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