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发展历史.pptx
计算机文化基础全册课件(完整)pptx
常见编程语言介绍及实例演示
要点一
C语言
C语言是一种高效、灵活且功能强大 的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系统级软件 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等领域。C语 言具有简洁的语法、丰富的库函数和 强大的指针操作功能等特点。
要点二
Java语言
Java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具有跨平台性、安全性、可移植性 等优点。Java语言被广泛应用于企业 级应用开发、Web应用开发、移动应 用开发等领域。Java语言通过虚拟机 实现了跨平台运行,同时提供了丰富 的类库和API供开发者使用。
学会设置页面格式、分栏 、首字下沉等排版技巧, 掌握打印预览、打印设置 等操作技能。
表格与图形处理
熟悉在Word中创建和编 辑表格的方法,掌握插入 和编辑图片、形状、 SmartArt图形等对象的技 能。
Excel电子表格软件应用
工作簿与工作表管理
了解工作簿、工作表的基本概念,掌握新建、打开、保存工作簿的操 作,以及在工作簿中创建、重命名、删除工作表的方法。
THANK YOU
02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01
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
02
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03
基于二进制数的运算,通过指令和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处理实
现各种功能。
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提供用户界面等。
网络时代
20世纪90年代至今,互联网的普 及使得计算机文化得到了空前的 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 息交流、学习、娱乐等。
ppt介绍课件内容
动画与切换问题
总结词
PPT中的动画和切换效果可能无法正常显 示或操作。
VS
详细描述
可能是由于软件设置、动画效果设置错误 或电脑性能不足等原因导致。解决方法包 括检查软件设置、重新设置动画效果或优 化电脑性能。
插入声音与视频问题
总结词
在PPT中插入声音和视频时可能会遇到无法 正常播放或格式不兼容等问题。
切换方式
PPT提供了多种切换方式,如淡 入、推进等,可以在不同幻灯片 之间进行流畅的过渡,提高演示 的连贯性。
声音与视频的插入
声音插入
PPT支持插入多种格式的声音文件, 如MP3、WAV等,可以在演示中加 入背景音乐或旁白,增强演示的听觉 效果。
视频插入
PPT支持插入多种格式的视频文件, 如MP4、AVI等,可以在演示中展示 动态内容,提高演示的生动性。
超链接与动作按钮
超链接
PPT支持在幻灯片中插入超链接,可以链接到网址、其他PPT文件或电子邮件 地址,方便观众进行跳转和操作。
动作按钮
PPT支持在幻灯片中添加动作按钮,如“上一张”、“下一张”等,方便观众进 行交互操作,提高演示的互动性。
幻灯片放映设置
自动放映
PPT支持设置自动放映时间,可以按 照预设时间自动播放幻灯片,方便演 示者控制演示节奏。
翻页笔演示
使用翻页笔进行PPT翻页,增加讲 解者的掌控感,提高演示效果。
PPT的发布格式
01
02
03
.ppt格式
较为常见的PPT格式,可 在Windows系统上使用 PowerPoint软件打开。
.pptx格式
较新的PPT格式,支持更 多的功能和媒体元素,可 在Windows和Mac系统 上使用PowerPoint软件打 开。
科技进步.pptx
展提供新的领域和市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质量
丰富物质生活
科技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优质、高效、便捷的产品和服务,满 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提升健康水平
医疗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健康状况,提高了疾病防治能力和健 康水平,延长了人均寿命。
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多样化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娱 乐方式和精神享受,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中国科技史及贡献
02
中国科技史概述
1 2 3
源远流长的科技传统
中国科技史可追溯至古代,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 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科技体系和传统。
卓越的科技成就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杰出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他们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世界科技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持。
天文学与数学
中国古代天文学和数学 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 张衡制造的地动仪、祖 冲之计算的圆周率等, 这些成就展示了中国古 代科学家的智慧和才华
。
中医学理论与实践
中医学是中国独有的医 学体系,其理论和实践 经验对世界医学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影响,如《 黄帝内经》、《本草纲 目》等中医经典著作至
今仍被广泛研究。
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
倡导宽容失败、鼓励尝试的创新文化氛围, 让科研人员敢于探索、勇于创新。
THANKS.
生物技术伦理道德问题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能 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命本质,但 也可能带来伦理道德方面的争议
,如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等。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对生物多样 性产生影响,需要在保护生物多样 性和利用生物技术之间取得平衡。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ppt68页).pptx
Ce n] 2U 2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10-9)
10
10.1.2 工作于有源逆变状态时
a 增大方向
增大方向
逆变电流断续时电动机的机械特 性,与整流时十分相似:
理想空载转速上翘很多,机械特 性变软,且呈现非线性。 逆变状态的机械特性是整流状态 的延续。
纵观控制角 a变化时,机械特性得
变化。
ia
ib
ic
O
wt
图10-1 三相半波带电动机负载且 加平波电抗器时的电压电流波形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4
10.1.1 工作于整流状态时
此时,整流电路直流电压的平衡方程为
U d EM R Id U
(10-1)
式中,
R
RB
RM
3X B
2
。
EM 为电动机的反电动势
RId 负载平均电流Id所引起的各种电压降,包括: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2
10.1 晶闸管直流电动机系统·引言
晶闸管直流电动机系统——晶闸管可控整流装
置带直流电动机负载组成的系统。
是电力拖动系统中主要的一种。 是可控整流装置的主要用途之一。
对该系统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在带电动机负载时整流电路的工作情况。 其二是由整流电路供电时电动机的工作情况。本
率由于内阻不一定相同而稍有差异。
a1<a2<a3
a3
调节a 角,即可调节电动机的转速。 O
Id
图10-2 三相半波电流连续时以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电流表示的电动机机械特性
6
10.1.1 工作于整流状态时
2) 电流断续时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中职计算机基础全套ppt教材完整版课件pptx
简单的编程实例与解析
编程实例
通过简单的编程实例,如“Hello World”程序、求两数之和等,介绍编程的基本概念 和思想。
实例解析
对编程实例进行详细解析,包括程序结构、语法规则、变量和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 式等方面的内容。同时,结合实例讲解编程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和调试方法。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和技术防护措施,确保信息安全。
计算机法律法规简介
计算机法律法规的定义
指国家制定和颁布的,用于规范计算机使用和管理的各种法律、 法规和规章。
计算机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计算 机技术的健康发展。
常见的计算机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 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
THANKS
感谢观看
03
编程开发软件
如Visual Studio Code、Eclipse等, 用于编写、调试和运行各种计算机程 序。
04
数据库管理软件
如MySQL、Oracle等,用于存储、管 理和查询大量数据。
03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 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04
办公软件应用基础
Word文字处理软件
文字输入与编辑
讲解如何在Word中输入文字, 以及复制、粘贴、剪切、撤销 等基本操作。
段落设置
计算机录入技术pptx
计算机录入技术pptxcontents •计算机录入技术概述•键盘操作基础与技巧•文字录入方法与技巧•表格制作与数据处理技巧•高级排版技巧与规范•计算机录入技术实践应用•计算机录入技术挑战与展望目录01计算机录入技术概述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计算机录入技术是指将文字、数据、图像等信息通过输入设备输入到计算机中,并经过处理、存储和输出等过程的技术。
发展历程自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录入技术也经历了从手动输入到自动化输入、从单一输入到多媒体输入的演变过程。
应用领域及重要性应用领域计算机录入技术广泛应用于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出版印刷、教育培训、科学研究等领域。
重要性计算机录入技术是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和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信息化建设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趋势与挑战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录入技术将朝着智能化、自动化、多媒体化等方向发展。
挑战计算机录入技术面临着输入速度、准确性、易用性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02键盘操作基础与技巧键盘结构与布局包括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等,用于输入文字、数字和其他符号。
包括F1-F12等功能键,用于实现特定的功能操作。
包括Shift、Ctrl、Alt等控制键,用于辅助其他按键完成组合操作。
包括数字键和方向键等,主要用于数字输入和光标控制。
主键盘区功能键区控制键区小键盘区每个手指负责一定的键位,击键时手指弯曲自然,轻击键盘,避免用力过度。
基本指法盲打技巧规范姿势通过反复练习,逐渐熟悉键盘布局,实现不看键盘也能准确输入。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手腕姿势,避免长时间打字引起的疲劳和损伤。
030201指法练习与规范强化训练选择合适的输入法使用快捷键保持专注提高输入速度与准确性01020304通过大量的打字练习,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提高输入速度。
根据个人习惯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输入法,如拼音、五笔等,提高输入效率。
计算机基础知识ppt课件完整版pptx
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MySQL、SQL Server和PostgreSQL等, 包括它们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023
PART 06
编程语言与算法基础入门
REPORTING
编程语言概述及分类
编程语言定义
编程语言是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通过编程语言可以实现 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控制和操作。
云计算与分布式系统
阐述云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架构, 以及分布式系统的概念、设计原 则和实现技术等。
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
探讨物联网和嵌入式系统的基本 原理、技术及应用领域,如智能 家居、工业自动化和智能交通等。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探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基本 原理、技术及应用领域,如自然 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智能推荐 等。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为满足用户特定需求 而开发的软件,如办公软件、图
像处理软件、游戏软件等。
操作系统原理与功能
操作系统定义 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 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操作系统功能 操作系统具有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 管理和用户接口五大基本功能。此外,现代操作系统还具 有网络和多媒体管理等功能。
实例三
利用C语言实现一个猜数字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 加深对编程语言和算法的理解。
2023
PART 07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REPORTING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以及它们之间的互连和数据传输方式。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 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用户界面, 以及执行各种基本任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全套教学课件pptx
访问控制
协调多个设备对共享信道的访问。
05
04
流量控制
防止发送方数据过快导致接收方来不 及处理。
2024/1/26
17
差错控制方法
检错码
通过增加冗余位来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但不能纠正错误。常见的检错码有 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等。
TCP协议特点
TCP协议的主要特点包括面向连接、可靠传输、全双工通信和流量控制。面向连接意味着在数据传输前需要建立 连接;可靠传输通过确认机制、重传机制等来保证;全双工通信允许双方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流量控制则避免 了发送方发送速率过快而导致接收方来不及处理的问题。
2024/1/26
26
UDP协议工作原理及特点
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 路
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
13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模型
数据传输速率与误码率
包括信源、发送器、信道、接收器、 信宿等组成部分,描述了数据通信的 基本过程。
数据传输速率是指每秒传输的二进制 位数,误码率是指数据传输过程中发 生错误的概率。
数据通信方式
根据信号传输方向和时间关系,数据 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 工三种。
OSPF协议
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OSPF协议具有快速收敛、无路由环路 、支持多区域和层次化网络设计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型网络中。
23
06 传输层技术
2024/1/26
24
传输层基本概念与功能
传输层基本概念
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负责数据通信的关键层次之一,它位于网络层 和应用层之间,为上层应用提供可靠、高效的数据传输服务。
光电子材料信息材料pptx
高k栅介质材料研究进展
稀土发光材料是一类具有优异发光性能的特殊功能材料,其研究进展主要涉及新型材料的研发、性能优化及在照明、显示等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稀土发光材料是一类以稀土元素为激活剂的发光材料,具有丰富的光谱、优良的发光性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质。近年来,研究者致力于研发新型稀土发光材料,优化其性能并拓展其应用领域。在新型材料的研发方面,研究者通过合成不同基质和激活剂的新型稀土发光材料,如硅酸盐、铝酸盐和氟化物等,实现发光颜色的调控外延法
在低温下通过分子束流在基底上外延生长材料的方法。
总结词
分子束外延法是一种制备光电子材料的方法,通过将原料气体通过加热的钨丝或电子束蒸发等方式分解成分子束流,并在低温下在基底上外延生长目标材料。该方法适用于制备高质量、高纯度的光电子材料,如半导体薄膜、量子阱等。
详细描述
利用光子晶体结构实现光场的激发和放大。
03
光子晶体领域
02
01
04
光电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结词
高k栅介质材料在光电子器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材料制备、性能表征和器件应用等方面。
详细描述
高k栅介质材料是一种具有高介电常数的绝缘材料,在光电子器件中主要用作栅介质层,可提高开关速度、降低能耗并增强器件性能。目前,高k栅介质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材料制备、性能表征和器件应用等方面。首先,制备高质量的高k栅介质材料是关键,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和分子束外延等
强化技术创新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完善我国光电子材料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完善产业链条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光电子材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国际合作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课件pptx
自20世纪初开始研究,随着电力 电子技术的发展,高压直流输电 技术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
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
工作原理
通过换流站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进 行传输,接收端再通过换流站将直流 电转换回交流电。
结构组成
主要包括换流站、直流输电线路、控 制系统等部分。
优缺点分析
优点 线路造价低,适合长距离输电;
没有交流输电的稳定问题,传输容量大;
优缺点分析
• 可实现异步联网,提高电网稳定性。
优缺点分析
01
缺点
02
03
04
换流站设备复杂,造价高;
直流输电对通信有干扰;
不能直接给交流负载供电。
02
换流站设备与技术
换流站功能及类型
功能
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进行传输,同时实现电压等级的变换 。
类型
根据换流站所处位置及作用,可分为整流站、逆变站和背靠 背换流站。
06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发展趋势与挑 战
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比
国内外高压直流输电 系统规模和数量对比
国内外高压直流输电 系统应用领域差异
国内外高压直流输电 系统技术水平比较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技术创新方向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市场规模预测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应用领域拓展趋势
面临挑战和机遇
01
02
可靠的硬件设备
采用高质量的硬件设备,确保保护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故障 分析
故障描述
某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运 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导致 系统停运。
故障原因分析
经过检查发现,故障原因 为控制策略失效,导致系 统无法稳定运行。
《电信技术发展史》课件
电信技术对文化的影响
促进文化传播
电信技术使得文化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有助 于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丰富文化形式
电信技术为文化创作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和手 段,如数字艺术、网络文学等。
提高文化素养
电信技术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各种文化 资源,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THANKS
电视普及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 低,电视逐渐进入家庭,成为人 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途径之 一。
卫星通信的发展
卫星通信的起步
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开始研 究卫星通信技术,1960年,美国成 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
卫星通信的应用
卫星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视广播、 电话通信、数据传输等领域,极大地 促进了全球信息传递和交流。
电话的发明
总结词
1876年,贝尔和沃森首次试制成功了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标志着电话的诞生。
详细描述
1876年,美国人贝尔和沃森首次试制成功第一台可用的电话,实现了声音通过电 线传输的壮举。这一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电信技术的发展,为现代通信奠定了基础 。
无线电的发明
总结词
1901年,马可尼成功实现了跨大西洋的无线电通讯,标志着 无线电的诞生。
5G技术将促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 展,为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带来更丰富的 体验。
5G技术将推动工业4.0的发展,实现智能制造 、智能物流等领域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将实现万物互联, 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智 能化。
物联网技术将推动智能家居、 智能城市等领域的发展,提高 城市管理和家庭生活的效率。
详细描述
190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成功实现了跨大西洋的无线 电通讯,这一突破性的成果标志着无线电的诞生。无线电技 术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电信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得信息的传 递不再局限于有线线路。
数字电子电路.pptx
• 齐纳击穿:
在强电场直接作用下使共价键断裂而
产生大量的电子、空穴对的方式,通常
空间电荷层较薄(PN结两侧掺杂浓度大)
的情况下出现,稳压值 相对VZ 较低,一
般
VZ 4V
2、击穿方式和温度系数
雪崩击穿为主的稳压管,通常为正温度系
数,温度升高,稳压值上升,温度系数用 表
示,
0
原因分析:
Cb
Cd
• PN结由正向变为反向时
Cd
Cb
1.2 半导体二极管
一、二极管种类、结构及符号
点接触型
种类
面接触型
(生产工艺) 平面型
IF小 f 高 检波
IF中 小 f 低 整流
IF下 f 中高 大功率开关管
K(阴极)
K
N-Si P-Si
PN结+外壳引线
符号
A(阳极)
A
二、二极管伏安特性
I(mA)
数字电子电路
唐竞新
二零零三年
绪
论
一、研究对象及应用领域 二、器件发展概况 三、模拟、数字电子电路的异同 四、课程要求 五、本学期教学进度 六、参考书籍
一、研究对象及应用领域
• 研究对象:
器件、电路及系统
• 应用领域:
通讯
Communication
控制
Control
计算机 Computer 文化生活 Cultural life
rd
dV dI
KT q
VT
dI dV
d dV
[IS
qV
(e
KT
1)] IS VT
V
e VT
I VT
rd
VT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立元件阶段
电子管时代(1905~1948)
–为现代技术采取了决定性步骤
主要大事记
1905年 爱因斯坦阐述相对论——E=mc2
真空电子管
1906年 亚历山德森研制成高频交流发电机
德福雷斯特在弗菜明二极管上加栅极,制威第一只三极管 1912年 阿诺德和兰米尔研制出高真空电子管
1917年 坎贝尔研制成滤波器
基本分立元件展示
电容器
电池
晶体管 电阻器
线圈
集成电路阶段
பைடு நூலகம்
自1958年第一块集成 元件问世以来,集成电路 已经跨越了小、中、大、 超大、特大、巨大规模几 个台阶,集成度平均每2年 提高近3倍。随着集成度的 提高,器件尺寸不断减小。
时期
50年代末 60年代 70年代 70年代末 80年代
规模
小规模集成电路(SSI) 中规模集成电路(MSI) 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
电子技术发展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 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人们面临的是以微电子技术(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为代表)电 子计算机和因特网为标志的信息社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力和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现代电子技 术在国防、科学、工业、医学、通讯(信息处理、传输和交流)及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中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现在的世界,电子技术无处不在:收音机、彩电、音响、VCD、DVD、电子手表、数码相机、微电脑、大规模 生产的工业流水线、因特网、机器人、航天飞机、宇宙探测仪,可以说,人们现在生活在电子世界中,一天也 离不开它。
阶段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体积大,耗电多,速度低,造价高,使用不
IBM 7090
便,主要局限于一些军事和科研部门进行科学计算。(ENIAC)
第二代(1958~1963)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它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晶体管,内存储器大量 使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与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相比,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小, 耗电少,成本低,逻辑功能强,使用方便, 可靠性高 。(IBM 7090)
集成度 (元件数)
100 1000 >1000 10000
>100000
1985年,1兆位ULSI的集成度达到200万个元件,器件条宽 仅为1微米;1992年,16兆位的芯片集成度达到了3200万个元件, 条宽减到0.5微米,而后的64兆位芯片,其条宽仅为0.3微米。
集成电路阶段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集 成电路芯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它们构成了现代数字系统的基石。
品牌电脑
IBM 360 晶体管计算机
ENIAC
IBM 7090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 国研制成功,取名ENIAC。这台计算机使用了 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 耗电140千瓦,价格40多万美元,是一个昂贵 耗电的"庞然大物"。由于它采用了电子线路 来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存储信息,从 而就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ENIAC每秒可进行 5000次加法和减法运算,把计算一条弹道的 时间短为30秒。它最初被专门用于弹道运算, 后来经过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 算的通用电子计算机。从1946年2月交付使用, 到1955年10月最后切断电源,ENIAC服役长达 9年。
第三代(1964~1970)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它的基本元件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 电路,磁芯存储器进一步发展,并开始采用性 能更好的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 几十万次基本运算。由于采用了集成电路,第 三代计算机各方面性能都有了极大提高:体积 缩小,价格降低,功能增强,可靠性大大提高。
电子技术的应用
基本器件的两个发展阶段
分立元件阶段(1905~1959)
–真空电子管、半导体晶体管
集成电路阶段(1959~)
–SSI、MSI、LSI、VLSI、ULSI
主要阶段概述
第一代电子 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 以小巧、轻便、省电、寿 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 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 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 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 方向发展。
英国采用EDSAG计算机,这是最早的一种存储程序数字计算机 1949年 诺伊曼提出自动传输机的概念 1950年 麻省理工学院的福雷斯特研制成磁心存储器 1952年 美国爆炸第一颗氢弹 1954年 贝尔实验室研制太阳能电池和单晶硅 1957年 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8年 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宣布研制成第一个集成电路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时代:它的基本电子元件是电子E管NI,AC内存
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磁带等。由于当
时电子技术的限制,运算速度只是每秒几千次~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仅
几千个字。程序语言处于最低阶段,主要使用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编程,后
微控制芯片(MCU)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大规模存储芯片(RAM/ROM)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飞速 发展起来的电子计算机所经历的四个 阶段充分说明了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 阶段的特性。
– 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 – 第二代(1958~1963)晶体管计算机 – 第三代(1964~1970)集成电路计算机 – 第四代(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22年 弗里斯研制成第一台超外差无线电收音机
1934年 劳伦斯研制成回旋加速器 1940年 帕全森和洛弗尔研制成电子模拟计算机
1947年 肖克莱、巴丁和布拉顿发明晶体管;香农奠定信息论的基础
分立元件阶段
晶体管时代(1948~1959)
–宇宙空间的探索即将开始
主要大事记
1947年 贝尔实验室的巴丁、布拉顿和肖克莱研制成第一个点接触型晶体管 1948年 贝尔实验室的香农发表信息论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