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储藏与物流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前景

玉米储藏与物流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前景
玉米储藏与物流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前景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作业(论文)专用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玉米贮藏及物流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课程名称:食品贮藏与物流学

任课教师姓名:徐俐

研究生姓名:陈明珍

学号:2011021639

年级:2011级

专业:食品工程

任课教师评分:

年月日

玉米贮藏及物流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作者:陈明珍学号:2011021639

摘要:通过分析玉米在贮藏过程中的特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玉米贮藏的方法和技术,为我国玉米贮藏保鲜探索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玉米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介绍了国内外玉米物流过程中的优秀做法及其对我国玉米物流的启示,为推动我国玉米现代化物流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玉米贮藏物流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原料以及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原料。我国玉米的种植区域分布很广,但玉米的主产区集中在东北、华北及西南等地区,形成一个由东北到西南的区带。尤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玉米产量逐年增加。适量、安全地储藏玉米对于社会稳定和维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物流是指玉米在生产、收购、储运、加工和销售服务的整个过程的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玉米物流发达国家已形成基础设施完善、自动化水平较高、政策规划体系完备的玉米物流管理模式;而我国的玉米物流依旧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设施、技术手段等,相对落后,建立现代化科学的玉米物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玉米贮藏中的特点,主要介绍玉米贮藏保鲜的方法与技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玉米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国内外玉米物流的优秀做法和应用效果及其启示,为建立现代玉米米物流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一、玉米储藏中的特点[1]

玉米的成熟度也不很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同一果穗的顶部授粉时间较晚,致使顶部籽粒产生不成熟粒,加之玉米原始水分高,脱粒时容易损伤,所以玉米的未熟粒与破碎粒较多,这些因素都给玉米的安全储藏带来不利影响。

玉米的耐藏性差,有以下特点:

1.玉米胚大,生理活性强,玉米的胚部几乎占全粒体积的三分之一,占全粒重量的10-15%。玉米胚部大的特点给储藏带来很多不利的因素。

玉米胚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约含有全粒30%以上的蛋白质和较多的可溶性糖。由于具有这些亲水物质,所以吸湿性强,呼吸旺盛。据试验,正常玉米的呼吸强度要比正常小麦大8-11倍。玉米吸收及散发水分主要通过胚部进行,干燥玉米胚部含水量小于全粒或胚乳,而水分大的玉米(超过20%),其胚部含水量则大于全粒或胚乳。

2.玉米胚含脂肪及可溶性糖多,易于变质

玉米粒内所含脂肪及水溶性糖,主要集中于胚部。因此储藏中胚部首先遭受虫、霉为害。特别是胚部含脂肪高达30%占整粒脂肪含量的77-89%,所以胚部的脂肪酸值始终高于胚乳,而且温度愈高、湿度愈大,产生的游离脂肪酸愈多,酸败也首先从胚部开始。在储藏期间不论常温常湿或高温高湿,都是胚部酸度增

加速度较快。

3.新玉米组织松散,原始水分高

新收玉米水分一般在20-35%之间,最高可达38-40%以上。即使秋雨少、日照好、成熟度高的情况下,玉米水分也在17-22%左右,加上目前杂交玉米粉质多、角质少、组织松散、玉米生理活性强,储藏稳定性自然就会降低。

4.玉米易生虫

玉米胚部营养丰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在脱粒时易受损伤,产生破碎粒,还有未熟粒等因素,容易感染害虫,受害虫侵蚀。

5.玉米胚部带菌量大、易霉变

玉米胚部富含营养物质,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且玉米胚部组织松散,易感染微生物。据测定,玉米经过一段储藏期后,其带菌量比其他禾谷类粮食高得多。如正常稻谷携带孢子个数,一克干样约为9.5万个以下,而正常干燥玉米却携带9.8-14.7万个孢子。

引起玉米发热、霉变的主要原因是入库水分高、或在储藏过程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局部水分增加(如表层结露、地坪和仓墙返潮等),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附着于粮粒上的微生物即开始繁殖和生长。如玉米堆内混有水分高的籽粒或受损伤的籽粒,未到高温季节,也能引起生霉。

根据对玉米霉变的观察,玉米霉变的早期可以发现籽粒表面湿润(俗称出汗),色泽鲜艳,有轻微甜味,胚部或破碎面出现白色菌丝(俗称生毛),有轻霉味,粮温上升。此时应积极采取措施处理。

随着粮温升高至20℃左右时,籽粒表面的白色菌丝体发育成孢子,可观察到胚部出现绿色霉点(俗称点翠),继而呈灰色,产生腥辣味,霉变后期,粮温继续升高,籽粒点翠部位变成黑色或灰色,全粒变为黄褐色,以至霉变结块,人、畜不能食用。

常规储藏的玉米,入库时水分较均匀,但受仓内温度、湿度的影响,在粮堆上层的30-60厘米处也会出现发热现象。砖园仓和露天囤的玉米,容易发热部位一般也在顶部及向阳面。

二、玉米储藏保鲜技术

国内

1.玉米的降水

由于北方玉米生产及气候的特殊性,除了采取日晒、自然通风及机械烘干降水外,在收获前采取田间扒皮晒穗方法也是降低收获后玉米水分的一个重要途径。

1.1田间扒皮晒穗

田间扒皮晒穗即站杆扒皮晒穗,通常是在玉米生长进入腊熟中、末期(定浆)包叶呈现黄色,捏破籽粒种皮籽实呈现腊状时进行。田间扒皮晒穗的时间性很强,要事先安排好劳力,适时进行扒皮。扒皮时用手把果穗上的包叶扒掉(一扒到底),让玉米果穗暴露在外,充分利用日光暴晒(晒15天左右),使果穗的水分迅速降低。这种降水方法已在东北各地广泛应用,一般可使玉米水分比未扒皮晒穗的降低5~7%,并能促使玉米提前7—8天成熟,使其营养成分逐渐增加,籽粒饱满,硬度增强,脱粒时不易破碎,明显提高质量与产量。实践证明,推行田间扒皮晒穗,玉米成熟早、质量好、产量高、水分低,是实行科学种田,促进庄稼早熟、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

田间扒皮晒穗的玉米,其水分比末扒皮晒穗的平均多降低6.5~7.1%;千粒重(干重)增加5~6%;容重增加5.4~6%,品质明显改善,质量等级大大提高。

1.2通风栅自然干燥

通风栅自然干燥降水,是采用特制的通风栅储存高水分玉米,利用自然风降低玉米水分的方法。

通风栅多采用角钢做成长30m、高4m、宽0.8m的骨架,组装成一个长方形整体,四周骨架内用五目铁丝网做壁,底部用2mm厚的冲孔(冲成3X5mm 的长方形小孔)铁板做底。通风栅的上部有铁板制成的盖(用以防雨雪),每隔5m设一入粮口,底部做成V形结构(坡度为25”)并设有200X200mm方型出粮口,以利进出粮食。

冬季将高水分玉米装入通风栅内,在自然风作用下,即在大气温度、湿度和风力综合作用下,可以促使栅内玉米水分不断降低。据吉林省梨树县粮食局巩永清试验,初冬、严冬、中春、晚春分别在通风栅内装入高水分玉米,经一定时间自然通风后(7~110天),玉米水分由20.9~22.5%下降至14.2~18.9%,降低了3.1~7.8%,实现了安全储藏。通风栅降水以中春和晚春的效果最好,初冬和严冬的效果较差,在气温最低的月份几乎不会降低水分(从1月13日至1月28日16天的时间只降低水分0.5%)。冬季降水虽然缓慢,但东北地区的低温季节很长,玉米在低温冷冻的情况下仍可安全储藏,待到四、五月份将玉米水分降低到安全水分标准即可安全储藏。这样,既解决了安全储藏问题,又达到了降低水分的目的。

实践证明,通风栅不仅降水效果十分明显,为高水分玉米安全储藏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在节约能源,降低费用,减少晒粮工时,减轻劳动强度,延长高水分玉米储藏时间,降低粮食损耗,保持粮食品质,提高出粉率等许多方面都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

1.3高水分玉米的春季晾晒

将已脱粒的玉米薄摊在晒场上晾晒降水。

1.3.1晾晒的季节与时间

春晒是北方地区处理高水分玉米的黄金季节。正常年景的大面积春晒应在三月初铺满地,五月末前晾晒结束(原始高水分玉米应在不迟于四月上旬铺地晾晒)。

一般粮面辐射温度0-5℃时即可开始铺粮。晾晒时要集中人力抢铺抢起,不错过晴天,不空闲晒场,铺满铺严。在铺晒时,要根据水分情况,先晒水分高的,后晒水分低的。

1.3.2铺晒粮的厚度

早期晒,温度低,风速小,不宜过厚。初期晾晒玉米的厚度,东北地区的铺晒厚度一般应掌握在4.5-7厘米,以防止降水不匀。随着气温升高,铺晒的厚度可适当加厚,但最厚以不超过20厘米为宜。南方可掌握在15厘米以内为宜。

1.3.3晾晒的技术操作

铺晒的玉米每天应趟翻4-6次,早期晾晒的趟翻次数宜少;后期因气温升高,降水速度快,为防止晾晒“夹生”和“过火”,趟翻次数宜多。

晾晒过程中,要根据光照情况及风力情况,掌握晾晒技巧。晾晒经验为:光照强,风力小时向阳打垄,风力大,光照差时顺风打垄。

高水分玉米多的粮库,要采用先冷冻低温储藏,相对延长保管时间,也可采取两步晾晒的办法,即先将高水分玉米水分晾晒到18%左右,然后收起,再铺晒高水分粮,待高水分粮都脱离坏粮危险后,再晾晒第二遍。但这种晾晒方法费用太高。近些年来,黑龙江省广泛采用方法是,先将玉米水分晾晒到20%以内,然后起地装袋,码成风垛,利用春季风大且气候干燥的自然条件将水分降至安全水分(见玉米码风垛自然干燥)。也可以采取烘晒结合的方法降水,就是先将高水分玉米用烘干塔烘一遍后,再晾晒。但这种方法目前采用较少,只是为了抢时间处理危险粮时采取的临时措施。

1.3.4玉米码风垛自然干燥[2]

玉米码风垛自然干燥即半安全水分玉米袋装自然干燥,是把潮粮由铺地晾晒转向立体晾晒的一种新的玉米降水方法。

该方法目前在黑龙江省用来降水的品种已扩大到水稻、大米、高粱、大豆等粮种的降水,其效果好,费用低是用晾晒和烘干方法降水所不能比的。

风垛自然干燥的原理:袋装玉米风垛自然干燥是从空气湿度大小,气温高低,玉米含水量高低等因素出发,再根据温差气流、气压气流,风压气流三项气象因素的不断变化,造成风垛粮袋内空间产生气体压力差促进粮袋内玉米水分含量降低。温差气流是指粮温与环境气温(空气温度)不同,它以温差为基础,促成粮垛小气候的热力对流,当粮温高于气温时,粮袋中的高温气流是上升的;当粮温低于气温时,粮袋中的低温气流是下沉的。由此便形成了各自气体对流的特征。温差越大气流速度越快,粮袋中的水分散发量越大。

风压气流、气压气流是影响粮温的重要因素,它以直接气流压力为动力,风力较大时,就会使粮袋内气流流动速度加快,粮袋中水分随着气流的流动散发量也随之加大。玉米码风垛自然干燥正是利用温差气流的作用来降低水分。气压气流、风压气流的变化速度使粮袋中玉米水分随温差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是成正比的。

玉米码风垛自然干燥的另一个依据是粮内水分平衡原理。

由于受三项气象因素的影响,粮袋外层水分散发快,内层水分散发慢,造成粮袋内水分的不平衡,当在一定的空气温度,湿度条件下,粮袋内的玉米含水量又由高向低流动,达到了粮袋内的水分平衡。但是,当温差气流、风压气流发生变化时,粮袋内含水量又失去平衡,这种循环往复,使玉米达到降水目的。

风垛自然干燥应具备的条件如下:

a.自然条件

大气温度:玉米码风垛自然干燥的重要条件是对气温的要求。温度低了粮垛内粮温低;温差小不易降水;气温高了,粮垛内的玉米温度也会升高,如玉米水分大,不但不能降水而且还会生霉。所以要求日最高气温在零上五度至十五度之间为宜。

大气湿度:空气湿度的大小与玉米码风垛降水成反比。实践证明,一般空气湿度在50%以下为宜,空气湿度越小降水效果越好。

风力条件:风力的大小与降水成正比。一般以五级风以上为最佳,风力越大降水的速度就越快。

b.时间条件

根据黑龙江的气候情况,最佳时间是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这个时间是气温、气湿、风力最佳季节。吉林、辽宁以三月初至四月中旬为好。

c.水分条件

玉米码风垛的含水量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逐渐降低。经过多年试验,黑龙江玉米码风垛降水,玉米含水量不超过18%为好。

玉米码风垛降水技术操作[3]如下:

a.风垛规格

垛底垫高25-30公分;垛宽为1米(单垛1米,双垛宽为2.3米);垛长不限;垛高7层,(可根据情况合理掌握);每袋重90公斤。

b.垛型

玉米码风垛自然干燥降水的垛型主要有:金钱孔Ⅰ型;金钱孔Ⅱ型;金钱孔双层垛;工字型垛。

c.技术操作

①、打垛底。横放石条两块(条石规格20cm×20cm×40cm),每隔90cm左右摆放一趟,一直摆到准备要码垛的长度。再用1米长,直径10公分左右的垫底木料或圆木三根顺长平放在两趟条石中间上面,每根间距25公分左右。要求垛底上平、取直、牢固。

②、将玉米进行过筛清杂,增强透气性。

③、灌袋饱满,缝口严密(9-12针)。

④、金钱孔I型垛码法

底层码法:将缝好的麻袋平放在垛底上面,袋与袋之间距离10公分,袋底角相连,摆满垛底为止。

第二层码法:将麻袋袋筋朝下立放在底层袋的中间平面上,袋与袋之间距离约20公分。

第三层码法:将麻袋平放在第二层中间凹处,形成“金钱孔”形状。

从第四层开始:重复以下三层的码法,直到所需高度(一般高度为七层)。

⑤、金钱孔双层垛

“金钱孔”双层垛与金钱孔I型垛码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并排打两趟垛底,中间距离30公分;顶部袋与袋之间每隔15公分用麻袋搭桥,使两垛连接在一起。

⑥、“金钱孔”II型垛码法

“金钱孔”II型垛码法:底层码法,将灌上粮、缝好口的麻袋筋朝下立放,袋与袋之间距离15分分;第二层码法,将麻袋平放在底层袋上面两袋中间;第三层码法,将麻袋筋朝下立放在第二层袋筋相对处,形成四条袋筋相对;第四层码法,麻袋平放在第三层袋之间,成“金钱孔”II型垛;再往上各层码法与前相同。

⑦、“工字”型垛码法

打底:底部两端顺放条石六块,两块一行,摆放三行,用一米长木棒六根,三根一行横放在条石上,中间相搭在中行条石上,垛底宽约170公分左右;以下打法为横放条石,顺放木棒,与“金钱孔”垛底打法同。

码垛方法:垛头码法,将灌袋缝口的麻袋顺向等距离侧立摆放三袋,两侧宽与垛底齐;取两袋粮横放在第一层三袋粮之上,两袋口相对搭在中间侧立袋上,外侧取齐;第三层与第一层码法相同,第四层与第二层码法相同,以此类推,直到所需高度(一般为六层)。垛身码法,垛头码完后,在距垛头约40公分处侧立横向摆放两袋,两袋对接处相距20公分;第二层,用三袋粮顺向栏腰均匀地平放在第一层横袋上,一头与垛头相接。以此一直码到垛的另一端。以上几层码法

与一、二层间,形成横二顺三

“工字”型风垛。另一端垛头与开始时垛头码法相同。

码垛达到所需高度后,最后用一袋粮顺侧立放在袋垛中间,苫盖后呈拱型,使垛顶不存雨雪;倒垛时里层的倒外层,上层倒下层,袋口朝外的倒时朝里,袋口朝里的倒时朝外。

1.3.5机械烘干[4]

采用机械烘干方法将高水分玉米的水分降低到安全水分标准以内。

严格掌握烘干温度与时间,达到烘干后玉米水分均匀并保持玉米品质。

2.玉米的储藏

2.1高水分玉米的越冬冷冻储藏

东北三省高水分玉米的越冬冷冻储藏,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露天围堆冷冻。另一种是露天做囤冷冻储藏。

2.1.1露天围堆冷冻

玉米露天围堆的堆砌方法同玉米露天储藏的堆装方法相同,用这种方法将高水分玉米利用冬季气候寒冷的自然条件进行冷冻,可延缓烘干或晾晒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可以安全储藏到四月十日以后。

2.1.2高水分玉米做囤冷冻

高水分玉米露天做囤冷冻的方法同露天做囤方法相同,用这种方法对高水分玉米进行越冬冷冻储藏,同样可延缓烘干和晾晒的时间。如果在冷冻囤内加插直径30厘米的竹笼5-7个,更能增加冷冻效果。

2.2玉米房式仓常规储藏

安全水分玉米的常规储藏方法与稻谷、小麦一样,其主要的措施也是控制水分、清除杂质、提高入库粮质,坚持做到“五分开”储藏(即水分高低分开,质量好次分开,虫粮与无虫粮分开、新粮食与陈粮分开、色泽、粒型不同分开)以及加强虫害防治与做好密闭储藏等。

五分开具体要求如下:

2.2.1水分高低的划分,要按地区、气候条件、季节等不同区别对待,一般应按当地规定的安全粮、半安全粮和危险粮的界限来划分,分开入库,以免水分高的玉米发生变化,影响全仓、全囤的玉米安全储藏。发现高水分粮要及时采取措施降水,把玉米水分降到安全标准以内。

2.2.2质量的划分,一般应按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分等入库,分别存放。质量差,杂质多的应进行风筛除杂,将玉米杂质降到0.5%以下,然后入仓储藏。要防止质量好次的玉米同仓混存,以免影响储藏安全。

2.2.3有虫的玉米应单独存放、隔离保管并及时进行杀虫处理,严防害虫繁殖侵蚀造成损失。

2.2.4陈玉米是经过较长时间保管的玉米。一般色泽发暗,胚部显著收缩,其食用品质及营养成分均有所有下降。因此,陈玉米应与新玉米分开存放。

2.2.5色泽及粒型不同的玉米混合存放,会影响玉米的使用价值,分开储存,有利于不同玉米的合理利用,提高商品价值。

2.3玉米露天储藏[5]

2.3.1玉米露天储藏的堆基

a.场地选择

露天堆放玉米,要求选择地势高、干燥通风场所。

b.对堆基的性能要求

玉米露天储藏,首先要打好堆或囤的基础,一般要求长期储藏的基础垫高不得低于40厘米,低洼地的垫高要高出汛期的最高水位以上。

2.3.2玉米露天储藏的堆装

露天储藏主要有袋装,围包散堆与圆囤散堆三种形式。

a.包装堆放

露天袋装长方堆,起脊,长度不限,宽度一般在5米左右,全高6米左右。檐高2.5-3米,起脊高3.5-4米。起脊时每包约收进15厘米,起脊坡度达55℃左右,以利防雨。目前,玉米包装堆放多用于短期储藏或备载储存。

b.做囤散装

玉米露天做囤散装储藏是北方地区应用较多的方法,可短期储藏,也可长期储藏。通常囤身为圆柱体,下小上大,囤顶为圆锥体。做囤的材料可因地制宜,有的用席子做囤,有的用竹子或木杆制成篱笆做囤,近几年吉林、辽宁、黑龙江用钢筋焊接制成篱笆形的弧形做囤材料等。

①、穴子做囤。在铺垫好的堆基上,放三层重迭并用绳箍紧了的穴圈,上面铺一层芦席,芦席要伸出穴圈30-40厘米,当倒粮高度达1米左右时,把穴圈提起15厘米左右,即为底箍。开始入粮后,在折起的铺底芦席的里面做囤身穴圈,第一圈接头处用竹签等别牢,第二圈即略向上提起,开始每圈约提起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逐步加高,到1米以上每圈可提起三分之一,到2米以上每圈即可提起二分之一,一直到檐口为止。如此,囤身穴圈的厚度,下段1米以内平均为四层,中段为三层,上段为二层,与粮堆对囤身所施加的侧压力由下而上逐步减少的情况相适应,以保持囤身的牢固。收顶时,一般可用圈4-6层。每层收进40厘米以上,囤顶呈圆锥体,坡度不小于45℃。

②、篱笆(木杆、钢筋)做囤,将毛竹截成200厘米左右长,剖成3厘米左右宽的竹片,将小竹杆截成120厘米左右长,按15厘米的间距用铁丝固定在上下两道毛竹片上(毛竹片间距80厘米)制成篱笆。根据做囤的大小,将若干个篱笆连成一个圆圈,放在堆上,用钢筋打4道箍,用芦席贴内壁,装粮至90厘米高时再放第二层篱笆圈,按前述方法打箍,再装粮。然后再放第三层篱笆圈,直至达到所需高度时,开始收顶。收顶时放小篱笆圈(小篱笆圈由长100厘米、宽60厘米的篱笆片连接而成),每圈收进40厘米,做成塔形顶,坡度不小于45℃。2.4玉米机械通风储藏[6]

玉米机械通风储藏有露天机械通风,房式仓机械通风和立筒仓机械通风等。

2.4.1玉米露天储藏机械通风

玉米露天机械通风降温、降水是通过风机和通风管道使之不断置换粮堆内湿热空气,降低粮温或粮食降水,提高储藏稳定性。

机械通风方法是:用石头,竹排垫底在水泥晒台上搭围台,铺底用两层麻袋片,中间夹一层塑料薄膜,四周用麻袋装玉米垒起长18米,宽8米,高2.5米的围墙,每个围墙容积360立方米,储粮300吨,安装16米长,Φ30厘米竹笼连接分风管与风机配套安装,以吸出式进行通风降温储藏。测温点设上、中、下12个测温点,中下层各点的间距为1米。外温16-26℃,空气相对湿度在50-68%之间。累计通风12小时,单位通风量29.1米3/吨.时,局部最高粮温35℃降至15.8℃,平均每小时降温1.6℃,达到保管的正常温度,粮堆温度梯度

0.4<1℃/米粮层厚度,粮堆水分梯度0.2<0.3%水分差/米粮层厚度符合部级机械通风技术规程要求。

2.4.2玉米立筒仓机械通风储藏

玉米立筒仓机械通风储藏是黑龙江目前应用较广的储藏方法。如桦南县桦南粮库选用1000吨砖园仓,高14.5米,内径10.5米,用机械通风进行玉米降水储藏,效果良好(用1250吨立筒钢板仓通风储藏效果也良好)。

风道的设计和布置。根据已建成的平底带机道筒仓的特点设计风道,通风管为1.5毫米厚冲孔钢板,开孔率为26%,为满足管道的抗压强度,管内用Φ12园钢环支撑,间隔200毫米。

风机选择。玉米园筒仓降水储藏所选用的风机为4-72-11NO4.5A离心风机。风量为5730-10500立方米/小时,风压在258-170毫米汞柱,风机主轴转数2900转/分,配7.5KW电机。

通风气候条件选择。将大气温度、湿度及粮食的数据输入ZH-126型粮食通风微机控制仪,控制气温在10℃以上,相对湿度在65%以下进行机械通风降水储藏。气温低于粮温8℃以上,相对湿度在75%以内时进行通风降温储藏通风方式。通风降水采用先吸(负压)后吹(正压)的吸吹结合方式通风。

通风降水性能。如桦南粮库1990年3月5日至6月27日对烘干一遍的玉米进行通风降水,玉米水分为16.7%,重量742吨,在气温-2-25℃(温度低时通风,主要是随着外温上升时,逐渐将粮温升高,为降水作准备),相对湿度为35-70%条件下,通风336小时,水分由原来的16.7%平均降至14.5%,吨粮降水1%。

2.5玉米的密闭储藏及“双低”“三低”储藏[7]

玉米经过日晒、烘干、筛选去杂,水分降至13%左右(北方14%左右),进行仓内散装密闭储藏,一般可以安全度夏。安全水分的玉米也可采用“双低”或“三低”储藏。

2.6玉米的自然低温储藏[8]

低温储藏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主要储藏玉米的方法。通常是将14%左右(或16%以下)的玉米在入库后充分利用自然低温冷冻,即采用仓外薄摊冷冻、皮带输送机转仓冷冻、仓内机械通风或敞开门窗翻扒粮面通风等方法,使粮温降低到0℃以下,然后干河沙、麦糠、稻壳、席子、草袋或麻袋片等物覆盖粮面进行密闭储藏,长时间保持玉米处于低温或准低温状态,可以确保安全储藏。

吉林省粮食厅的经验证明,先在房式仓仓底铺垫20cm厚的稻壳,其上铺1-2层席子,同时在仓房四周用草袋或秫秸做成围墙(灰墙),围墙与仓墙之间填满稻壳,再围上一层席子,然后在冬季装入安全或半安全水分的低温玉米,装粮后及时在粮面覆盖二层席子或草袋,进行低温密闭储藏,可以延长安全储藏期限(延长25-50天),减少复晒工作量(约减少50%),降低损耗(约1%),节约晾晒费用,确保玉米安全储藏

低温储粮对仓房性能的要求包括防潮、隔热、通风良好三个方面。

房式仓的隔热性能差,夏季仓温比较高,易引起粮温上升。因此,房式仓屋顶的隔热处理显得更为重要。据山西省长子县粮食局对房式仓采取吊装纸顶棚,苇箔麻刀灰泥顶棚和架高挂瓦条,重新挂瓦,在屋面板和屋瓦之间充填草泥隔热等三种形式,同时对门窗也进行了加挂棉帘隔温处理,储藏玉米550

吨,水分为14-14.6%,其仓温年变化幅度为2-22℃。粮温的年变化幅度上层为3-21℃,中层为3-16℃,下层为7-15℃,粮温基本处在准低温状态。

另据黑龙江省粮科所试验,水分13-14%的玉米在气温-20℃下冷冻入囤,一至二月密闭储藏,于五月份前粮温始终处于零下低温,五月份粮温仍在1.5-4℃。又据河北省试验,水分20%以下,通过冷冻低温密闭,在夏季出现较低的最高温。

2.7高水分玉米的“三结合”储藏[9]

我国东北地区从秋粮接收的玉米至翌年四月晾晒、烘干之前一般水分都在20%以上,采用化学防治、自然通风冷却、低温密闭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抑制虫霉和粮仓本身的呼吸作用,实现安全储藏。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如下:

2.7.1操作要点:玉米入库前,先在墙壁上挂一圈塑料薄膜(宽约1.6米),同时在仓内设置并固定为足够数量的通风竹篓(下口径20cm,上口径17cm,高2.8cm)。入库后,用粮食压住薄膜的一半(约0.8米)将薄膜另一半折向粮堆表面,与覆盖在粮面的薄膜卷在一起用夹子夹紧,也可按粮面密闭的薄膜压在墙壁槽管内密封严实。为了防止结露,薄膜上、下场应铺一层草帘,门窗通风口电要用薄膜密闭。然后将磷化铝按每包5片扎成串,每串长2米,悬挂在通风竹篓内。密闭后,粮堆按2.5-5片/米3施药密闭熏蒸。二十天后揭开塑料薄膜,充分利用冬季日光低温通风冷冻,至翌年2月再用薄膜覆盖,并在薄膜上面铺一层麦糠等隔热材料,密闭好门窗和通风口,到4月份出库晾晒。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磷化铝在粮堆中的分解速度快,投药24小时,粮堆各处PH3浓度均能达到高峰,并且在整个熏蒸阶段,粮堆各部分PH2.7

2.7.1操作要点:玉米入库前,先在墙壁上挂一圈塑料薄膜(宽约1.6米),同时在仓内设置并固定为足够数量的通风竹篓(下口径20cm,上口径17cm,高2.8cm)。入库后,用粮食压住薄膜的一半(约0.8米)将薄膜另一半折向粮堆表面,与覆盖在粮面的薄膜卷在一起用夹子夹紧,也可按粮面密闭的薄膜压在墙壁槽管内密封严实。为了防止结露,薄膜上、下场应铺一层草帘,门窗通风口电要用薄膜密闭。然后将磷化铝按每包5片扎成串,每串长2米,悬挂在通风竹篓内。密闭后,粮堆按2.5-5片/米3施药密闭熏蒸。二十天后揭开塑料薄膜,充分利用冬季日光低温通风冷冻,至翌年2月再用薄膜覆盖,并在薄膜上面铺一层麦糠等隔热材料,密闭好门窗和通风口,到4月份出库晾晒。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磷化铝在粮堆中的分解速度快,投药24小时,粮堆各处PH3浓度均能达到高峰,并且在整个熏蒸阶段,粮堆各部分PH3浓度基本保持在0.2g/立方米以上,达到抑制微生物所需的最低剂量。

2.7.2注意事项:第一、在化学防治阶段,特别注意密闭,保证PH3的有效浓度,起到抑菌的效果。第二、在自然通风冷冻阶段,要注意进风口与出风口的截面积配比是否合理,特别是土圆仓更要注意通风结构,只要仓身底座通风良好,进出风口截面积配比合理,再安装30根通风管即可获得良好的通风冷却效果。这个阶段要特别防止粮堆上层结露,当开始转入自然通风阶段就要立即翻动粮面,松散粮层,使中下层的湿气得到散发。第三、低温冷冻阶段的关键是压盖要及时,要严密,一般在二月上旬进行,这时整仓粮食已冻实冻透,及时压盖能较长时间使粮堆处于低温状态,延长储藏期。

2.8玉米的储藏管理[10]

国家粮库基本采用粒藏。玉米入仓时要做到分水份、分等级储存,为安全储藏打下基础。

玉米储藏期间的管理,按地理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点,一般是北方防霉,南方防虫。北方玉米属晚秋作物,入库水分比其他粮种高(新收获入库的玉米平均水分高达26-28%),由于原始水分高,加强对高水分玉米的储藏管理,使之安全越冬,防止霉变发热尤为重要。

2.8.1高水分玉米的储藏管理

a、新收入库玉米的堆放水分划分

新收入库玉米水分大,数量多,不能及时烘晒,基本上采取临时性保管。因此在玉米入库时要坚持分水分、分等级保管。具体要求是:

以下各种含水量的玉米皆单独堆放:水分在14.5%以内的玉米、水分在14.6-18%的玉米、水分在18.1-22%的玉米、水分在22.1-26%的玉米、水分在26.1-28%的玉米、水分在28.1%以上的玉米。

除此之外,有时遇到秋雨多,霜冻早的年景,对水分超过30%以上玉米,要尽可能等到上大冻以后再收购入库,并要单独堆放,以防进入冬季后,因有时气温回升幅度大而引起坏粮。

b、高水分玉米的露天堆放管理

高水分玉米在接收入库时,因气温不稳定,可采用露天围堆临时储藏,但堆不能过大、过高。根据北方地区的经验,高水分玉米的围堆临时堆放的宽度不超过6米、高不超过1.2米,长度不限。因为这种高度和宽度堆粮在进入寒冷季节能够冻透、冻实,以防因通风不良或气温回升而引起粮堆内部水分过大发热。

c、高水分玉米在气温升高而来不及处理时,可采用“谷保”等粮食防霉剂紧急处理,以抑制霉菌发生、发展,避免发热、霉变。

2.8.2安全水分玉米的储藏管理

a、玉米安全储藏水分标准

玉米安全储藏的关键是掌握水分标准。根据不同品种与气候条件,严格控制玉米的安全水分凡入库水分超过14%以上的(黑龙江省可控制在15%以上),到翌年春季(3-5月)应及时整晒或机械通风使水分降至13-13.5%以下(北方可降至14%以下)。同时要注意清除杂质,一般玉米杂质不超过0.5%,破碎粒不超过10%才能长期储藏。

b、玉米温度、水分与储藏期限的关系

玉米储藏的安全水分,一般要求掌握在13-14%,根据各地经验,北方气温低,夏季高温期短,气候较干燥,粮温不超过25℃;水分掌握在14.5%,南方玉米水分在13%以内,粮温不超过30℃可以安全过夏。北京市试验,入库玉米水分13.2%,粮温最高27.5℃,过夏粮质无明显变化。

为确保玉米的安全储藏,入库时要严格将高水分的玉米分开保管,防止因混有高水分粮而引起粮堆霉变发热事故发生。

国际上

1.玉米物流发达国家经验

1.1玉米物流各环节有法可依,相关法规不断完善发达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玉米生产、储运、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的责任和义务,做到管理和监督有法可依。澳大利亚粮食市场发达,交易秩序井然,主要得益于健全的法律体系。政府在玉米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等各个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且操作性很强的法律。凡是法律明文规定的,都要严格执行。日本在1942年制订了《玉米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为应对WTO有关规则又于1995年制定了《新玉米法》。这些法律的出台和实施,为稳定玉米生产、规范玉米交易、建立玉米储备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1]。

1.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发达国家一般都建立了完备的玉米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从产到销整个产业链的有机统一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了玉米流通的效率和效益。如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以服务社会为目标、资料齐全的玉米统计信息网络,随时采集,定期发布,指导农民和玉米企业的生产和贸易活动。在上述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玉米物流企业建立了自成体系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用于玉米物流的计划、采购、仓储、运输等各项业务活动,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澳大利亚在玉米的接收、装卸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大大提高了效率。全国的收购点都与澳大利平小麦质量保证体系联网,所有收购数据均汇总在澳大利亚小麦保证体系的数据中[12]。

1.3玉米物流设施配套齐全,物流企业装备技术含量高玉米物流发达国家一般都具有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粮食物流企业也一般实现了机械化,信息化。澳大利亚政府为促进全国玉米产业健康发展,提高玉米出口竞争力,统一规划并用五十年时间花费巨资投资建设了铁路、公路、沿海粮食专用码头和港口库、大型铁路沿线中转库等玉米物流基础设施,购置了散粮专用火车皮、散粮船舶、散粮汽车。玉米物流企业基本实现机械化,自动化;配送中心的分拣设施、拼装作业使用数码分拣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13]。

1.4玉米物流基本实现四散化玉米实现四散化,即散装、散卸、散运、散存,可以提高粮食流通率,降低玉米物流成本,也是发达国家玉米物流发展的主要原因。澳大利亚政府在1930年就通过立法推行玉米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配套完善的“四散”系统。这套“四散”系统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粮食在流通过程损失少,成本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玉米主要产区和港口的分布,澳大利亚规划建立了以各州为基本覆盖范围的散装玉米运输系统,配有方便的运输网络,粮库配有铁路和汽车散粮装卸系统;在水路运输条件较好的港口还配有玉米专用码头和玉米散装散运系统。利用铁路、公路和水路,澳大利亚整个玉米运输系统实行散装、散运,玉米运输、配送效率较高,大大节约了玉米运营成本。加拿大玉米的“四散”物流也己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粮库作业采用智能化管理,每个中转库和港口都配备完善的散粮设施以及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合理的配套设施大大降低了玉米物流成本。同时,玉米集装箱运输与一般玉米散装运输相比,以其装卸方便、玉米不易腐烂等优势发展较快[14]。

1.5政府和行业协会玉米物流体系中发挥作用美国政府在玉米物流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创造公平的信息共享系统和公正的玉米质量控制系统,信息共享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向全社会无偿发布的信息,而美国农业部联邦谷物检验局(FGIS)负责建立国家粮食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保证美国玉米生产和物流标准化。美国各个玉米行业协会通过帮助会员(农民或粮商和加工企业等)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提供预期建议,使美国的玉米生产、贸易和加工都能在基本稳定的预期框架中运作,从而保证了美国玉米物流的稳定发展。澳大利亚政府实行开放的农业政策,政府只在市场动态、信息反馈、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上加以引导和服务。农民的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玉米作物的种植[16]。

1.6完善的玉米物流网络布局物流系统具有效益悖反性,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产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利益损失。玉米加工节点布局直接影响到玉米物流的效果,系统化是现代玉米物流发展战略的首要条件,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 物流产业大数据平台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物流是伴随人类生产活动而存在的客观事实,但有关物流相关概念却是在上个世纪初才出现,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更是最近几十年来的事情。从理论上认识物流始于1901年,John F.Crowell在美国政府报告《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首次论述了对农产品流通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费用,揭开了人们对物流活动认识的序幕。 Lomas(1997)对物流外包定义为:选择一个第三方签订付费合约以执行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物流作业,他认为外包决策并非追求短期利益,而是追求第三方所能提供的长期优势。 Jeremy F.Shapiro论述了通过物流系统的集成规划,总物流成本可以减少10%之多。并建立了集成规划优化模型来使物流成本最小化。 愈来愈新的经济环境下,新的制造环境改变以往制造业直接成本及制造费用的比重,导致传统成本法以数量为基础来分摊制造费用的成本观念已严重扭曲产品成本,为了解决此问题,美国学者Robin Cooper和Robert Kaplan于1984年提出了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随后,美国众多的大学、会计界和公司联合起来,共同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 在这期间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詹姆斯·布林逊(James.A.brimson,1991)的《作业会计: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彼得·特尼(Peter.B.B,1991)的《ABC的功效:怎样成功地推进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和库柏、卡普兰等(1992)通过对八大公司试点报告加工、整理写成的《推进作业基础成本管理:从行动到分析》等。 Amrik S.Sohal通过两个案例研究,讨论了在制造企业实施ABC的益处,会遇到的问题,并确认了成功实施ABC的关键因素【5】。 Joon Jong No和Brian H.Kleiner讨论了当产品生产多样化、生产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时传统成本体制的缺点,指出ABC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他们构造了ABC系统设计的5个步骤和实施ABC的7个阶段【6】。 Bussey(1993)指出一些促成作业成本法兴起的背景因素,诸如固定成本增加、直接人工成本相对较低、科技高度发展、产品多样化、竟争激烈与管制解除等。同时指出了除在制造业传统成本法无法提供正确的成本信息外,这同样也是多数服务业所而临的问题。 Cooper and Kaplan(1991)指出,服务业对作业成本法的需求来自以下两个

仓配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仓配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仓配一体化模式优势明显,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强烈。各类型物流企业与看好这一市场的新进入者,逐渐形成了多方争霸、交叉竞争的行业局面。企业要想提升仓配一体化服务能力,需要加强物流网络和服务能力、供应链设计能力、物流设施和技术应用能力、综合IT能力。概念及发展背景顾名思义,仓配一体化就是“仓储+配送”的整合,区别于单纯的仓储、运输和配送。从狭义模式讲,仓配一体化并不是新生事物,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合同制物流或综合物流服务也是“仓”和“配”一体的,只不过其核心业务是围绕B2B物流开展的,主要服务环节为产品下线后到经销商或零售商仓库之间的物流,完成仓储管理、干线发运及配送。国际性代表物流企业包括DHL物流、TNT、辛克物流(Schenker)、EXEL、新科安达、法铁-乔达,国内主流物流企业包括中外运、招商物流、中储物流、中远物流等央企,以及部分民企如宝供、新杰、安泰、长久物流、九川物流,还有宅急送、大田、远成的物流业务部门。彼时的快递、快运企业的主要业务还是个人商务快件、公路零担,鲜有企业把整体物流业务综合外包给快递、快运企业。近几年出现的仓配一体化服务是由B2C 电商快速发展驱动的,作为商品销售渠道的一次革命,B2C电商的替代性超过了以前的综合性大卖场对百货公司、连锁零售企业对单个门店,电商正品、低价、支付和收货的便利性刺激着消费者的购物体验。B2C发展速度惊人,连续多年保持50%的复合增

长率,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规模达312亿件,其中电商快递包裹在快件总量中占比达75%。电商件对快递业务量的贡献超过6成。2017年第二季度菜鸟日均处理包裹5500万件,预计全年可达到200亿件。以前,电商物流多为卖家自己解决,客户下单后,快递公司上门取件。但随着客户对电商物流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品牌商和平台商家发现,为了支持最终消费者订单快速满足的需求,急需实现库存本地化。还有一些借力电商平台渠道发展起来的以买手团队为主的新型企业,根本没有管理仓库的经验,因此大多数都考虑将仓储管理交给电商平台或快递企业,由其完成仓储管理、商品拣选、包装、上门配送,以实现商品快速交付。从2013年开始,顺丰、申通、圆通、天天、中通、宅急送等快递企业开始试水仓配一体化业务,2014~2016年,仓配一体化业务呈现快速发展,同时一大批围绕快消品提供物流服务的网仓企业兴起,仓配一体化渐成物流行业发展趋势。模式及特点1.基本模式仓配一体化与各环节分离的物流模式对比仓配一体化的基 本模式是,将收货、仓储、拣选、包装、分拣、配送等功能集成起来,由一家企业完成,服务贯穿整个供应链的始终。比起各环节独立运行的物流服务模式,仓配一体化简化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环节,缩短配送周期,提高物流效率,促进整个业务流程无缝对接,实现货物的实时追踪与定位,减少物流作业差错率。同时,货物周转环节的减少,势必降低物流费用,降低货物破损率,可以根据供应链的性质和需求定制化服务流程。2.仓配一体

2020年仓库管理工作总结

2020年仓库管理工作总结 导读:范文 2020年仓库管理工作总结 【范文一:仓库管理工作总结】 一个月过去了,在马主任的教育和领导下、在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坚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各项规章制度、总结工作经验,使我很快适应了仓库管理工作。现在,我已能够熟练掌握仓库的发货流程、产品入出库交接,并能够在细节中发现问题,坚决杜绝小的安全隐患漫延。当然,在这段学习的时间里,我也对自己出现的错误,以及仓库中已经发生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在这里,我将这段时间的学习、思想和认识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严格执行专业化流程操作 进入仓库工作,我首先在高温库房学习六天,之后在股二成品库学习。我对高效、专业化的流程操作感触很深。刚开始,看到同事们不停地忙碌,忙着发货、备货、做记录,每个人都分派有自己的任务,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高温库的来往业务复杂,但是有一套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帮助了同事们把工作分成几个步骤,最后总能把工作圆满地完成,不出一点差错。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开始试着发货,先是查询备货,做好记录,出库,最后核对票据和出门证的完整性,做好发货过程的记录,在入调存报表上调出,这样,整个发货流程就基本做完了。学习阶段,对于任何一种细节我都小心翼翼,认真观察,并有了独到的见解。最近两天,我开始试着顶岗,在当班同事的指导下,我认真学习、总结经验,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将各种流程牢记在心,指导我今后的工作。以后,我也会加强学习,努力把自己训练成为出色的仓库管理人员。 二、要对数据敏感、负责,票据与实物相符,不得有丝毫懈怠 在工作中,对数据敏感是一个库管员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发货、出入库交接以及货物的周转,都是实物的运动,在库管员的监督下负责票据与实物相对统一,没有误差。在我进入仓库工作时,第一件事便是学习产品码放信息,对于不同产品的码放形势和数量以及注意要点熟悉于心,打好了这个基础,之后的工作就好做了许多。 在数据的管理上,不允许有丝毫的误差。工作中,同事经常教导我说,我们的工作没有‘可能’‘大概’‘好像’,只有‘是’与‘不是’,在我们对某种数据有一丝的怀疑时,就要立即查询,这样往往能够避免错误的发生,同时也消除了存在的隐患。 三、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中国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势下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逐步发展成一种崭新的运作方式和商务模式,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引发了经济领域里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实现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快速转型的同时,物流业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物流作为第三利润已经成为新兴重要产业,从我国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 探讨我国物流的未来发展趋势。关键词:物流;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3 前言当今社会,物流正成为企业除降低物质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外的“第三利润源”,被经济学界称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企业脚下的金矿”。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物流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物流的发展。认清我国物流的现状与不足,明确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引导物流业健康、高效发展,打造强大的物流产业,进而有力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一、我国物流的起步我国物流活动是在上世纪 80年代未90 年代初,伴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物流的定义由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组织,中国物资流通技术开发协会、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原国内贸易局物流技术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学者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以下简称《物流术语》标准正式颁布。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物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1978年中国引进物流概念以来,物流业已经走过了 30 多年的历程。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进一步得到了国内外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代物流成为中国发展的热点之一。二、我国物流发展现状中国的物流业,如果从引进概念的 1978年算起,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基本同步。特别是最近10多年来,由起步期进入快速发展期。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得以确立,物流企业群体加速成长,物流集聚区逐步形成,物流运作的设施设备、信息化水平、行业基础工作和政策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出现了持续平稳快速发展的势头。 2008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了近90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9.5 %,物流业的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16.5%,占GDP的6.6%, 近年来我国又加大了物流投入,取得了初步的建设成果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物流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建设稳步推进物流刚刚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从总体来说,我国的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4 (1)物流基础设施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①交通运输铁路在国家交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以八纵八横路通道为路网主骨架加以重点建设。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 7.8万公里排世界第三。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铁路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到2010年,发达完善铁路网的建设将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实现铁路信息化。运输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旅客货主买票难、运货难的问题明显缓解,旅行环境显著改善,客货运输的基本服务大为改进,社会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到2008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 368 万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和公路密度比1978

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设计

仓储物流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1需求分析 现代企业不断发展的今天,面对日益激烈的经济全球化竞争格局,各行业都应该全力以赴聚焦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已经逐步克服了早期口惠而实不至的毛病,通过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从而为外包方带来显著的价值。尽管如此,外包方通常关注的是更广泛的供应链或物流功能外包,比如仓储、订单处理、国际贸易协助、资金处理等。在外包过程中,第三方物流公司通常并不被认作是拥有信息技术专长的企业。那么使用第三方物流仓储的公司中有超过 80%的外包方认为:第三方物流仓储公司应该拥有合适的软件和信息技术能力,少于 40%的外包方对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力表示满意,极少的外包方依赖于第三方物流仓储公司的技术。外包方的期望值和第三方物流公司所能提供的 IT 能力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第三方物流公司必须在全球标准化和必要的地区差别化之间建立一种平衡,使客户即能感受到物流的全球可见性,同时又拥有如他们所愿的地区特色。 物流企业是否具有现代物流理念和核心竞争优势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理念创新,才能步步领先。倡导应用现代物流理念,将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有机结合,建立现代物流综合服务的供应链。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物流产业红红火火。尤其是IT 技术的突飞猛进更是让物流业的发展如虎添翼,它帮助企业节约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降低成本对每一家企业来说都极为重要,在企业的成本结构中,库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的扩大,日益增大的库存如果管理不当,不仅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就像“无底黑洞”吞没企业的资金,更隐藏着诸多问题,是企业发展

未来仓储管理的发展趋势(精)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浅谈现代化仓储管理的成长前景 作者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答辩日期和成绩 内容摘要 仓储管理在物流业和整个经济活动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仓储进行 管理,主要是为了使仓库空间的利用与库存货品的处置成本实现平衡。它是降低 仓储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高效率的仓储活动,可使商品仓储在最有效 的时间段发挥作用,创造商品仓储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此文浅谈了仓储 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仓储管理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加强和改进我国的仓储管理的意义。关键词:仓储管理现状发展 目录内容摘要 (2) 一、仓储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4) (一)什么是仓储管理 (4)

1.1 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和整个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 1 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 2 仓储管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5) 二、我国目前仓储管理的现状与加强和改进仓储管理的对策 (6) (一)我国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6) (二)我国仓储管理的长足发展 (6) (三加强和改进我国仓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7) 三、仓储管理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 (9) (一)仓储管理的发展阶段 (9) 1、人工和机械化的仓储阶段 (9) 2、自动化仓储阶段 (9) 3、智能化仓储阶段 (10) (二)仓储管理的发展趋势 (10) 1、实现“零库存”管理 (10) 2、整合化管理 (10) 3、计算机化与网络化管理 (11) 四.结论...................................................................................................................... 11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第一部分) 1 中国物流总体概况 1.1 物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物流作用一项专业的技术,在世界上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史,但物流概念本身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八十年代初,在物资部专业刊物《物资经济研究通讯》上刊登了由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撰写的"物流浅谈"一文。文章较为系统地讲述了物流的概念、物流的管理、物流的结构以及物流信息等,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将物流概念介绍进我国。此后在我国报刊、杂志、词典以及论著中,开始出现物流一词,但一直发展较为缓慢。运输、仓储、包装等业务被分散于生产、流通等企业内部,沿用着传统的业务模式,“物流”很少能被人认识和理解。1999年,是我国物流发展史上的分水岭。随着全球的电子商务浪潮的兴起,我国也掀起的遍布全国的电子商务热潮。然而,电子商务并没有发展起来,障碍之一就是突然显现出的物流瓶颈,这使大家认识到了物流的重要性和发展迫切性。 在2000年,我国开始出现“物流会议热”,各种类型的企业、各级政府都对其表现了巨大的关注;2001年又出现了“物流园区热”,各地方政府都开始制定本地的物流发展规划;进入2002年,中央政府将促进中国物流业发展列为重要工作。 总体上来讲,物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成立新一轮企业发展的动力。但也应看到,在对物流的研究及应用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有些问题不解决将影响我国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加大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1.2 物流已经获得政府的认同和支持 一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中央政府和领导都在关注着我国物流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1999年11月一个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书面讲话,提出中国现代化物流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日前,国家经贸委在上海召开全国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现场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吴仪在会上讲话,提出要研究部署,推动商业流通的现代化管理工作,要在生活上,为老百姓提供更贴身的服务。 2001年3月1日,国家经贸委联合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共同签署文件,发布了印发《关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6月底,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联合在上海召开了现代物流工作座谈会。这次大会总结了近年来全国开展物流工作的基本情况,交流了地方政府和有关企业在发展物流中的做法和经验,发布了《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 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销售等体制形式、服务方式。另外江主席和朱总理在多种场合提出,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 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局长马力强在2002年初表示,国家经贸委针对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了物流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在今年拟重点做好“制定政策、制定规划、制定标准”三件事:在2002年内提出《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并与国家计委商定,共同编制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以消除国内物流相关部门和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减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发挥投资的综合效益;成立全国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组织编制并大力推动物流标准化工作。 2002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将物流定为重点推行对象之一。 1.3 我国已具有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

中国物流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中国物流现状分析及改进的研究 【摘要】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性行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但我国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问题: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物流产业设备陈旧落后;服务水平低,对物流成本与国民生产总值的认识不足;缺乏完善而有效的行业协调机制。物流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增长方式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等。同时,由于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正在发生实质性的融合,国内物流产业越来越朝着集约化与协同化、信息化、服务优质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完善发展现代物流的宏观环境,设计好物流业的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对我国物流业的分析,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对我国物流业的管理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找出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提出发展我国物流业和改变我国物流管理现状的途径,评价了发展物流业的途径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物流业的改进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缩小与国外的差距,促使物流业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关键词:中国物流;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China's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logistics Abstract As a new logistics industry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of the artery and fundamental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degree become a national modernization degree and the important sign of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But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is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professional, networked and socialization is not high, Logistics industry equipment behind The Times; The service level of the logistics cost low, with GDP, inadequate understanding; The lack of perfect and effective industry coordination mechanism. Logistics industry market mechanism is not sound, the lack of efficient modern logistics system; Growth mode is still in the vulgar management level, etc.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and domestic logistics is undergoing substantial fusion, the domestic logistics industry more and more intensive cooperation and turn toward, information, service superior electron particle materialization, greening and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complet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macro environment, the desig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of good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ly, to our country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logistics development, and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Secondly,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nd change our logistics management situation of the way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and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way; 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ing China logistics strategie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narrowed the gap with foreign, prompting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ave a wider development prospects ,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Key words:China logistics;Logistic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Improvement strategies;

国内外物流理论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先容了物流的发展演化过程,具体论述和评析了国内外物流研究的几大理论和学说,并进一步揭示了目前物流研究的新趋势。关键词:物流理论研究 探促进物流实践的发展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物流的理论经历了很多的变革,也有了巨大的发展。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其物流的发展进程也各有差异。由于美国物流治理的研究和实践最为先进、最为完善,一般以美国为例,将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分为实物配送阶段(Physical distribution)、综合物流阶段(Integr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供给链治理阶段(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三个阶段。 实物配送阶段指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阶段对物流的研究以实物分销过程为主,即产品从制造商成品库到用户;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是以综合物流的形成为标志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是以供给链治理的产生为标志的阶段。 物流理论学说研究 国外物流理论研究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物流概念研究,还没有深进地涉及到其他的理论题目。到了20世纪50年代,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物流的影响和作用日趋明显,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进步,人们对物流的熟悉和关切程度也逐渐深化,有关物流理论研究逐渐深进,研究的视角不断扩大,从而物流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独立运动,并产生出了很多新的理论和新学说。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学术界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物流题目,引进和先容国外物流概念和物流理论研究的动态,并曾一度形成了物流理论研究***。到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国内从物流概念的界定和物流基本知识的先容转为开展专题性研究——如物流行业发展题目和配送题目,物流模式、物流规划和物流运营等题目,并出版了不少反映我国物流理论研究水平的专著和学术论文。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在对物流理论与实践的分析和研究固然是较广阔,题目复杂繁多,但是总的来说都形成了一定的共叫,并可以回纳为以下几大理论和学说。 物流本钱中心学说 物流本钱中心说夸大解决物流题目,重点并不在于物流的公道化和现代化,而在于如何通过物流治理的方式来控制和降低本钱。所以,本钱中心说意味着物流既是主要的本钱产生点,又是降低本钱的关注点,“物流是降低本钱的宝库”等说法正是这种熟悉的形象表达。 1962年4月,美国治理学家彼得·德鲁克首次明确提出物流领域的潜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标志着企业物流治理领域的正式启动。日本西泽修教授在研究物流本钱时发现,先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能把握物流用度的实际情况,导致对物流用度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提出“物流冰山”学说。他用物流本钱具体分析了彼得·德鲁克的“黑大陆”学说。事实证实,物流领域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而言还是不清楚的,在“黑大陆”中和“冰山”的水下部分正是物流尚待开发的领域,也是物流的潜力所在。这无疑激起了人们对物流本钱的关注,推动了企业物流的发展。但是,本钱中心学说过分地夸大了物流的本钱性能,以为改进物流的目标是降低本钱,致使物流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主体地位没法得到认可,从而限制了物流本身的进一步发展。 利润中心学说 第三个利润源的说法也是日本权威学者西泽修先生在1970年提出的。 人们把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劳动消耗的降低分别称为“第一个利润源泉”和“第二个利润源

物流仓库管理系统六大功能介绍

物流仓库管理系统六大功能介绍 物流仓库管理系统功能详细介绍 在现代供应链管理中,仓储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保证高效的库存控制以及进货及发货,必然会导致管理成本的急剧增加,传统简单、静态的仓储管理已无法保证企业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 如今的仓库作业和库存控制作业已十分复杂化多样化,仅靠人工记忆和手工录入,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全新的物流仓库管理系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结合了RFID技术的物流仓库管理系统更是物联网时代的趋势。 射频识别,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使用RFID物流仓库管理系统,对仓储各环节实施全过程控制管理,并可对货物进行货位、批次、保质期、配送等实现电子标签管理,对整个收货、发货、补货、集货、送货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作业,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制作多种合理的统计报表。 凭借丰富的条码资源及多年实施条码系统的经验,将电子标签引入物流仓库管理系统,去掉了手工书写票据和送到机房输入的步骤,解决库房信息陈旧滞后的弊病。不论物品流向哪里,我们都可以自动跟踪。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帮助企业合理有效地利用仓库空间,以快速、准确、低成本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物流仓库管理系统是通过入库业务、出库业务、仓库调拨、库存调拨和虚仓管理等功能,综合批次管理、物料对应、库存盘点、质检管理、虚仓管理和即时库存管理等功能综合运用的管理系统,有效控制并跟踪仓库业务的物流和成本管理全过程,实现完善的企业仓储信息管理。物流仓库管理系统可以独立执行库存操作,与其它系统的单据和凭证等结合使用,可提供更为完整全面的企业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信息。 物流仓库管理系统功能: 1、入库管理 在仓库的门口部署RFID固定式读写器,同时根据现场环境进行射频规划,比如可以安装上下左右四个天线,保证RFID电子标签不被漏读。接到入库单后,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产品进行入库,当RFID电子标签(超高频)进入RFID固定式读写器的电磁波范围内会主动激活,然后RFID电子标签与RFID固定式读写器进行通信,当采集RFID标签完成后,会与订单进行比对,核对货物数量及型号是否正确,如有错漏进行人工处理,最后将货物运送到指定的位

仓库管理员个人工作总结分析

仓库管理员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像过隙的白驹,转眼在凯利公司工作已经两年零一个月了,我的收获和感触很多,任职以来,我努力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认真地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近两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办公室方面:在实践中学习,努力适应工作。这是我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作为一个新人,刚加入公司时,我对公司的运作模式和工作流程都很生疏,多亏了领导们的耐心指导和帮助,在这样好的工作氛围中,要求自己,以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中,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及时发现工作的不足,及时地和领导沟通,争取把工作做好,做一个合格,称职的公司职员,这让我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和掌握了办公室的工作内容和一系列的工作流程。也让我很快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员的转变。 二、财务方面:认真做好库房保管的账目工作,协助李总处理一些财务方面的大小事宜,对外单位结算工作做到尽职尽责、无差错、不遗漏,熟练掌握他们的结算流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认真探索、总结方法、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认真做好结算工作。 三、紧固件方面:从进货—包装—送货—结算的工作流程,从开始的摸门不着到现在的熟练掌握可以说让我彻底领悟到工作的艰辛和赚钱的不易。在紧固件工作流程中可以很惬意的说是处处碰壁、由于

我们初出茅庐接手紧固件项目,某些细节工作做得不是很到位,对四公司、一厂客户沟通比较少,导致异常情况的不断发生,我深感抱歉。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加强与商家、客户及领导同事之间的沟通,使之降低成本、加大顾客满意度、杜绝矛盾的发生,减少意外情况带来的损失,达到紧固件利润最大化。 四、个人问题:做事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具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力,遵循好事耐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工作精神抵挡外单位人员及某些工作中的言语冲撞、批评、训斥,给自己的成长天平增加了很重的砝码,也是我工作中难得的、很好的历练。由于我初出茅庐,经验和阅历上的欠缺,工作中不免出现某些差错或是不愉悦,为此我深感抱歉。我承诺在以后的工作中,控制情绪、增加耐心、客服马虎的坏习惯、加强沟通、认真做事、独立思考、多与同事交流,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力求为公司做出最大的贡献。 五、个人建议:为加大公司规模,杜绝矛盾的发生合理分配员工工作,工作中各尽其责,责任到人,杜绝不必要的矛盾的发生。 六、个人期待:为答谢公司领导的支持与厚爱、工作和生活中的关心和照顾,想要在凯利公司长期发展下去,规划未来的发展前景,明确目标,积极向上。今后我将以崭新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当中,

中国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数据库扫瞄中国经济新闻库中国资讯行提供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交通/仓储/商业 【地区分类】中国 【时刻分类】20001113 【文献出处】中国商报 【标题】中国物流现状及进展趋势(2990字) 【副标题】张铎 【正文】 物流进展趋势 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进展,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特点:信息化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定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运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储备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定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应及有效的客户反映、企业资源打算等先进技术与治理策略在我国的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的应用。信息化是一切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运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完全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 自动化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成效是省力化,另外还能够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升劳动生产力、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设施专门多,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不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物资自动跟踪系统等。这些设施在发达国家已普遍用于物流作业流程中,而在我国由于物流业起步晚、进展水平低,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相当长的时刻。 网络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那个地点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运算机通讯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运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运算机网络通信;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组织内部网(Internet)。 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定,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要紧特点之一。当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流网络化不可阻挡。 智能化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操纵、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理的决策支持等咨询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好在专家系统、

中国物流理论研究十大热点问题

中国物流理论研究十大热点问题 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物流研究有如下十大“热点”问题。  一是关于物流定义的研究。有关物流基本概念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产业这几个最基本的概念上。虽然已经有了《物流术语》对物流的界定,但物流还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仍然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二是关于物流规划与政策的研究。随着物流实践的发展,特别是许多地方开始重视园区建设,物流规划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 三是关于物流成本及统计信息体系研究。发展现代物流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物流成本。但是,什么是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由哪些因素构成,通过什么途径来降低物流成本?与此相对应,如何建立物流统计信息体系和指标考核体系,对推行现代物流理念关系极大。 四是关于传统企业流程再造和业务转型的研究。此类问题,既包括生产企业,也包括流通企业,还有传统的交通运输与仓储企业。这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还需要深入研究。 五是关于物流市场和需求的研究。发展现代物流必须培育物流市场,培育物流市场必须启动物流需求。也就是如何促进生产和流通企业物流外包,如何加快发展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与此相关,还有工业品和农产品物流市场总量研究、物流需求结构分析、市场主体的分类划型和界定、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市场秩序的规范、地方保护和行业分割等问题的解决等等。 六是关于供应链理论的研究。有人认为,供应链理论将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主导理论之一,要引起高度重视,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研究。 七是关于物流信息化研究。有专家指出,信息化是物流的灵魂,没有物流的信息化,就谈不上物流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也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物流信息化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也是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的问题。物流企业信息化如何推进,企业的信息化怎样与供应链相衔接。企业物流与企业信息平台、社会物流与社会公共信息平台如何建立? 八是关于物流装备和技术以及标准化研究。中国的物流技术装备和标准化相对落后,这方面的研究推广工作需要特别加强。 九是关于物流人才教育和学科建设研究。人才短缺,是中国物流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围绕启动物流人才教育工作,物流研究生、本科、专科等各类学历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如何定位,怎样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物流学能否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门类,怎样建

物流仓储管理系统方案

物流仓储管理系统报告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发现,一个生产企业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来完成经营的全过程,他们急需一个长期且巩固的合作伙伴来分担这种压力,从而取得共同的发展和盈利。于是,作为第三方物流的关键环节,仓储管理也得到了企业家的高度重视。在现代物流管理科学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仓储管理的角色也已起了质与量的变化,虽然其调节生产量与需求量的原始功能一直没有改变,但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计算机知识在商业上的广泛应用,仓储业已越来越信息化、自动化。仓库库存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仓库库存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仓库中的各种物资设备,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需求分析 1、行业介绍 仓储在物流供应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保证正确的进货和库存控制及发货,将会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传统的仓储管理系统注重对货物的出入库登记管理与货物数量的统计,时间长了会出现货物位置杂乱,为寻找货物带来难度,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进行规范

物品的放置、定期整理盘点以及出入库登记等工作,这使得仓储管理问题十分繁琐,浪费大量时间,增加管理的成本。随着国际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信息技术被采用以提高该行业的服务效率和质量,现代物流发展趋势为:物流的系统化趋势;物流的信息化趋势;物流中心、批发中心、配送中心的社会趋势;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可以清楚地看出,物流发展的五大趋势里非常突出的是信息化。因此,物流中心的发展趋势在现代物流发展的大前提下,尤其需要重视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因此,RFID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自动识别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仓储物流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就是基础数据的采集问题,基础数据的真实与完备是关系仓储物流数字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与瓶颈,RFID的出现适时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用RFID 仓储物流管理系统,对仓储各环节实施全过程控制管理,对入库、出库、盘点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作业,能有效地对仓库流程和空间进行管理,实现批次管理、快速出入库和动态盘点;帮助仓库管理人员对库存物品的入库、出库、移动、盘点、配料等操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有效的利用仓库存储空间,提高仓库的仓储能力,在物料的使用上实现先进先出,最终提高仓库存储空间的利用率,降低库存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2、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的现状与意义

仓储物流未来发展趋势

仓储物流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物流行业也产生了质的飞跃。仓储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物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厂商研究和规划的重点。高效合理的仓储可以帮助厂商加快物资流动的速度,降低成本,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可以实现对资源有效控制和管理。随着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仓储物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仓储物流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1、自助化仓储 仓储将更灵活:一般仓储物流服务时间为一年或一年以上,仓储租赁价格按月计价。自助仓储则可根据客户需求自行选择,通常按日、周、月等。国内仓储物流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具有适合自助仓储需要的市中心存量仓储资源。 2、仓储标准化 物流仓储将统一规范:将全国性通用的标准仓储技术通用标准,仓库设备标准,仓库信息管理标准等全面应用推广。统一的通用标准,提高运输、入库、安放、记录等工作的效率与准确度,大幅提高仓储的运行效率。 3、智能化仓储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自动化仓库技术向更高阶段即智能在自动化方向发展,在智能自动化物流阶段,生产技术作出后,自动生成物流和人力需求,查看存货单和购货

单,规划并完成物流;如物料不够,无法满足生产要求,系统会自动推荐修改计划以便生产出等值产品。 4、绿色化仓储 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和运营对所在地产生的环境影响,尽可能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及设备,减少因仓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充分践行可持续发展观。 不难看出在要求与需求越来越高的信息化时代,旧有的、传统的仓储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脚步。在提高仓储利用率方面,深圳同讯信息技术开发的仓储物流运输管理系统,是将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与仓储物流结合的新一代的仓储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同讯物流系统体验链接) 仓储物流运输管理系统 仓储物流,就是利用自建或租赁库房、场地、储存、保管、装卸搬运、配送货物。 现代运输管理是对运输网络及资源的管理,处理对不同区域的运输任务、资源控制、状态跟踪、信息反馈等信息,人为控制运输网络信息效率低、准确性差、反映迟缓,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