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之传统文化常识
【2023高考语文必备】文化常识知识汇编
![【2023高考语文必备】文化常识知识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8a043cf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0.png)
【高考语文必备】文化常识知识汇编1.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
他的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2.礼部,古代官署,掌管祭祀、典礼、外宾、科举取士、学校接待等事务,礼部的最高长官是礼部尚书,尚书的副手叫做侍郎。
3.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职事,长官为兵部尚书。
4.三司,又称三公。
常见的解释,一指司空、司徒、司马,二指太傅、太保、太师。
而宋朝的三司指盐铁、度支和户部。
5.皇后,皇帝的正妻。
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
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
“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6.知县,明、清时指主管全县的行政官员。
因官阶多是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7.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得名,多指中央政府派出巡视各地的大臣。
8.勤王,文中是指在封建时代中,君王有难,而臣子起兵救援君王。
9.锦衣卫,明代官署名,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后兼管刑狱、缉捕等事。
经历,锦衣卫设有经历司,掌管文牍之事。
10.“飞鱼服”,补色为飞鱼图案的袍服。
被赐予飞鱼服是极大荣宠,明代多为东厂和锦衣卫头领所穿。
11.孝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去做官。
12.除,授予官职,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13.公、侯、伯、子、男,是自从周朝就开始沿袭的古代爵位,天子以下,公爵最大。
14.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是贬。
15.《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16.《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司马迁《史记》在体例、叙事、史论等方面对《左传》都有继承和发展。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讲义及答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讲义及答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011dd010661ed9ac51f313.png)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讲义及答案)含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 “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
C. “象笏”即象牙做的笏。
“笏”是封建时代官员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
D. “来归”和“归宁”都是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契诃夫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 《庄子•逍遥游》的“朝菌不知晦朔”一句,“晦朔”是说时间很短,其中“晦”是指阴历每月初一,而“朔”是指阴历月末最后一天。
C.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中的“彭泽”“邺水”“临川”分别是指陶渊明、曹植、谢灵运。
D. 郭沫若,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与田汉、郁达夫等人在东京成立文学社团创造社,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有诗集《女神》、《星空》等,历史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3.以下哪一个人最不可能参加科举考试?()A. 陶渊明B. 王维C. 文天祥D. 蒲松龄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B.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情怀抱负或阐述观点。
C. 《沁园春·雪》《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词牌名。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D. “一尊还酹江月”中的“尊”是盛酒器具,“酹”在这里是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轼的散文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成就位列宋初“书法四大家”,绘画上“石竹”别具一格,可称为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bcd077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d.png)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 古代文化的起源:古代文化起源于华夏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 五经:五经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 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则是四书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4. 古代文人墨客:古代文人墨客是指才华出众的学者或文艺创作人,代表人物有杜甫、李白、苏轼、欧阳修等。
5. 古代文化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主张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6. 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古代文人雅士追求自由、清高的生活态度,崇尚诗词、书画,追求心灵的寄托。
7. 古代文化的书法艺术:书法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字文化的瑰宝,代表有篆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字体风格。
8. 古代文化的音乐艺术: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五音为基础,形成丰富多样的音乐体系,享誉世界。
9. 古代文化的建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和谐、稳重的设计风格,以木结构的宫殿、庙宇、园林为代表。
10. 古代文化的饮食文化:古代饮食文化讲究养生、兼顾色、香、味,有九大菜系,如川菜、粤菜、闽菜等。
11. 古代文化的医药学:古代医药学注重阴阳平衡、调节气血,以中草药为主要治疗方式,形成了中医药文化。
12. 古代文化的礼仪习俗:古代礼仪习俗非常丰富,如婚礼、葬礼、宴会等活动都有明确的规范和仪式。
13. 古代文化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14. 古代文化的服饰美学:古代服饰讲究韵律、色彩和线条的搭配,代表有汉服、唐装、礼服等。
15. 古代文化的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戏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以唱、念、做、打等综合艺术形式融合。
16. 古代文化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剪纸、民间绘画、泥塑等。
新高考语文知识清单十二 精读传统文化故事,提升阅读写作素养
![新高考语文知识清单十二 精读传统文化故事,提升阅读写作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c93ddfac0740be1e650e9aee.png)
知识清单十二 精读传统文化故事,提升阅读写作素养主题一 孝悌仁爱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任务。
(一) 子贡辞金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
孔子闻之曰:“赐失.之矣。
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
而教导可以施之于百姓,非独适.身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赎人受金则.为不廉,则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鲁人不复赎人于诸侯。
”(《孔子家语·致思第八》)【文化常识勤积累】①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
男曰臣,女曰妾。
②府:国库。
【文言断句培语感】 1.断句。
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 【练牢基础重素养】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辞.而不取金 ________ (2)赐失.之矣 ________ (3)夫圣人之举事..也 ________ (4)可以移风易.俗 ________ (5)非独适.身之行也 ________ (6)则何以..相赎乎 ________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鲁国之.法/夫圣人之.举事也 B .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C.则何以相.赎乎/枝枝相.覆盖D.赎人受金则.为不廉/则.何以相赎乎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则何以相赎乎?B.孰与君少长?C.彼且奚适也?D.微斯人,吾谁与归?5.下列句子中与“赎人受金则为不廉”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天下笑B.不足为.外人道也C.为.民请命D.十两为.一斤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
译文:【自主核对】1.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
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
2.(1)推辞(2)犯错(3)做事(4)改变(5)适合(6)用什么3.B[A项,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都是介词,从,向。
高考语文复习 第2板块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考点5 古代文化常识题
![高考语文复习 第2板块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考点5 古代文化常识题](https://img.taocdn.com/s3/m/8469c82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c.png)
考点五古代文化常识题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目的在于检测考生的知识文化素养,旨在让考生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综观近三年的考情可以发现,考查的主要是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的、含义比较固定的、与理解文意有密切关系的,且出自文本的一类古文化名词。
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
一、文化常识题考查原则1.题干表述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择的是“不正确”的一项。
选项的解说往往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精准掌握、细心辨析。
2.选项解说的“加点词语”其实就是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关键词,而且是对这个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意味着选项可能是对加点词词义(包括文中含义)的解说,也可能跳出文本,不解说其本身的词义,只要与“加点词语”涉及的文化知识相关,都在解说的范围之内。
3.各选项解说的“相关内容”,在阅读的文本中可能会找到对应语句,也可能无法找到对应语句,因此不能仅凭文本内容就去判断选项的解说是否正确,还要靠平时积累的文本之外的相关古代文化知识,来判断解说的正误。
4.所考查的古代文化常识,绝大多数是在史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也就是《考试大纲》所强调的“常见”。
综合分析考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①人的称谓;②古代官职;③天文历法;④古代地理;⑤科举制度;⑥风俗文化;⑦饮食器用;⑧音乐文娱。
二、文化常识3类识记方法古代文化常识包罗万象,识记积累起来相当困难,为此,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识记方法。
(一)分类串记法按照称谓姓名、官职科举、天文地理、宗法礼俗、历法刑法等类别归类,使内容繁多的文化知识形成条理清晰、层次清楚的知识“网络”,甚至可以采用表格分类记忆法。
例如科举制度是个记忆难点,完全可以按照考试等级分类记忆。
1.童生试。
又叫小考,考中者俗称秀才,通称生员。
童生试包括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
院试合格者算是通过了童生考试,可以进入府、州、县学去学习,才有资格参加之后的科举考试。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素材:传统文化专题及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素材:传统文化专题及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571b460b4c2e3f572763bc.png)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素材:传统文化专题阅读①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春节前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力求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春节之际,催动无数人返乡脚步的,也正是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文化基因”。
近年来,从教育部提出“书法进课堂”,到编纂“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从语文教材中加大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比例,到各种以传统文化建设乡村的实践……越来越多人饮水思源,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追寻文化水脉、瞩望文化复兴。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想象共同体”的地基和屋顶,都因文化而来。
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滋养“不虚、不私、不妄”的真情;以古代典籍中的典故、名句,讲述治国理政的道理;要求“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念兹在兹,正是因为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因而视之为“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喻之为“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
毋庸讳言,我们有过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困惑与犹疑。
中国历史上,有“三晚”之说——晚周、晚明、晚清,都是社会文化断裂期。
1842年,英军陈兵南京城下,中国被抛入“全球时间”。
在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经抗争、变法,经革命、战争,经建设、改革,不到200年时间里,中国文化经历着剧烈的变革。
及至今日,面对传统,人们往往有“雾里看花”之惑;面对世界,又难免有“乡愁何寄”之困。
在不少人那里,“中国风”不过是丝绸、水墨、大屋檐的符号堆砌,节日的行礼如仪敌不过电商促销的广告,人际的传统美德被消费社会的物质战车甩在身后。
在现代化的轨道上疾驰,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游弋,我们急需重新定义自身。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
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借助现代技术,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be8874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c.png)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归纳在高考语文考试当中,文化常识是考察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艺术、历史人物等方面的了解和认知。
本文将对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中国传统文化1. 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五经。
这些经典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于理解古代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2.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3.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4. 中国古代艺术形式:京剧、昆曲、评剧、杂技等是中国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和精髓。
5. 中国古代建筑: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等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造诣和智慧。
二、中国历史人物1. 儒家学派:孔子、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道家学派:老子、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哲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文天祥、辛弃疾、王安石、欧阳修是唐宋时期的八位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 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君主,他的一系列改革和建设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孙中山: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和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西方文化与艺术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对后世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性洞察力和艺术表现力。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积累大全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积累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79146f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6b.png)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积累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内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许多文化积淀也已被融入高考语文的考试内容中。
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搜集、整理、梳理高考语文考试中的文化常识,以便为考生提供有助于顺利通过考试的参考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有数以千计的古典语文、书法、文学、历史等,中国古代有大量的文献记载,其中可以追溯到诸多文化知识。
一般而言,考生在学习中,在诸多文化知识中,必须重视以下几类内容:一、传统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集大成,经典中可以找到许多富有深意的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梦溪笔谈》、《西游记》、《水浒传》。
其中,《楚辞》是一部集诗文之大成的古典文学,把楚国历代文学家的诗歌和散文结集在一起,无论是诗文形式上的表现,还是其深刻的内容,均有启发要求,考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要将《楚辞》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了解深层次的文学智慧,积累文学知识。
二、语言文字概念。
在中国文化史上,语言文字曾沿着传统的汉语方言发展,引发了丰富的文化思考。
比如《汉语拼音文化》,这是一种拼音文化,它标志着中国新阅读文化的开始。
考生在学习《汉语拼音文化》时,要着重理解拼音文字读音,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拼音文字,加深对中国文字文化的理解。
三、解说文学话语。
中国文化史中,文学话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其特有的形式记录着中国文化的演变。
考生在学习中,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学话语的结构,以及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并理解它们传达出来的文化意义,以及它们在语言和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四、国学传统。
中国古代国学术和传统文化极为丰富,它们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的支柱。
考生在备考期间,要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国学词语,如“理”“义”“德”“礼”等,理解它们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总而言之,高考语文考试中涉及的文化常识不仅要求考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还要求有深刻的理解能力。
考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要用心收集不同类型的文化常识,积累有关文化常识的知识储备,以便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高考语文常考的课外知识点
![高考语文常考的课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9efc0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1.png)
高考语文常考的课外知识点语文是高中生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而其中又以高考语文的难度和重要性颇为突出。
高考语文试卷通常有两部分,一是阅读理解和短文写作,二是诗歌鉴赏和文学常识。
虽然在备考中,我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掌握各类考纲以及历年的试题,但在语文这一门科目中,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光有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古文辞章古文辞章指的是古代文人骚客的佳作,是我国文化的瑰宝。
在高考语文中,有不少试题是与古文有关的,如辨析句子意义、解读古文中的修辞手法等。
因此,在备考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考的古文辞章并掌握其基本意义和特点。
比如,文天祥的《拟行路难十二首》、辛弃疾的《北国风光旧曲》等等,这些课外知识的掌握对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作品在艺术形式、创作风格和思想主题等方面具有共同特点的集合体。
在高考语文中,会有不少试题要求考生辨析作品的流派,理解其特点和表达方式。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文学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等,并掌握其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考试题。
三、文学名著文学名著是指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作品。
在高考语文中,会有不少试题要求考生理解和分析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内容。
因此,了解一些经典文学名著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这些作品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四、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指与文学艺术相关但又超出了文学艺术范畴的常识。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常有一些试题要求考生理解和分析与历史、哲学、音乐等相关的文化常识。
因此,我们需要对一些文化常识有所了解,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如了解中国古代的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答相关的试题。
高三语文 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
![高三语文 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4aacf7f18583d048645966.png)
高三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对文句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羽化:道教称飞升成仙B.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朕:古代皇帝的自称C.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农历十五。
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古代学校名称2.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 惊蜇—谷雨—霜降—寒露B. 清明—小满—秋分—白露C. 雨水—芒种—小寒—大雪D. 春分—大暑—处暑—小雪3.以下哪一个人最不可能参加科举考试?()A. 陶渊明B. 王维C. 文天祥D. 蒲松龄4.下面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北冥: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
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
B. 修禊事也。
修禊:古代习俗,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C. 期功强近之亲。
期: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
D. 余自束发。
束发:古人成人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
5.下列诗句,都有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②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③④②D.③④②①6.下列选项中,文化常识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代开始被尊为经典,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雅”为宗庙祭祀的乐歌。
②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游玩,以祈福消灾。
《兰亭集序》中“修禊事也”就体现了这样的一种风俗。
③社日,农家祭祀谷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社日这一天,农民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祀谷神。
④乞巧节,又称七夕,在农历七月七日晚,穿着新衣的妇女们向织女星乞求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复习之传统文化常识1.【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2.【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3.【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4.【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5.【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6.【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7.【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8.【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9.【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10.【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11.【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12.【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13.春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除夕)14.熬夜守岁是那个节日的习俗?(除夕)15.除夕节燃放爆竹的习俗相传是为了干什么?(驱赶年兽)16.北方过年要吃那种食物?(饺子)17.南方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吃鱼,有什么吉祥的预兆?(年年有余)18.“爆竹声中一岁除”是描绘的什么节日?19.春节是农历的那一天?(正月初一)20.有着猜灯谜耍龙灯等民俗的节日是?(元宵节)21.上元节又被称之为什么节?(元宵节)22.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寒食节)23.清明节是那一天?(四月五日)24.踏青赏花是那个节日的习俗?25.扫墓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革命先烈是那个节日的习俗?(清明节)26.在清明节前后有一种特有的汉族食物,那种食物是什么?(清明果/清团)27.端午节传承是为了纪念那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28.端午节是农历的那一天?(五月初五)29.端午节有着吃什么事物的习俗?(粽子)30.端午节这一天和雄黄酒是为了?(克制蛇蝎等百虫)31.什么节日有挂菖蒲蒿草艾叶的习俗?(端午节)32.赛龙舟是什么节日的习俗?(端午节)33.苏轼词“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描绘的是那个节日?(端午节)34.七夕节是农历的那一天?(七月初七)35.乞巧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七夕节)36.牛郎织女的传说家喻户晓,那么他们相会正好是我们的什么节日(七夕节)37.穿针乞巧是什么节日的习俗?(七夕节)38.“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描绘的什么节日?(七夕节)39.中元节是那一天?(七月十五)40.鬼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中元节)41.俗称七月半的是什么节日?(中元节)42.中秋节是农历的那一天?(八月十五)43.嫦娥奔月是中国哪个节日的传说?(中秋节)44.有着拜月赏月吃月饼习俗的是那个节日(中秋节)4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描绘的是那个节日?(中秋节)46.吃月饼是那个节日的习俗?(中秋节)47.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等习俗的是那个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48.重阳节是那一天?(九月初九)4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绘的是什么节日?(重阳节)50.喝腊八粥是什么节日的习俗?(腊八节)51.冬至全国各地有着吃饺子羊肉的习俗,相传这些习俗可以?(驱寒取暖)52.民间相传龙抬头是指的那一天?(二月二)53.根据中国古代的历法,我们有多少个节气?(二十四)54.腊月二十三民间有着祭什么的习俗?(灶神)55.我国四大名绣是?(苏绣湘绣蜀绣粤绣)56.“花开时节动京城”指的是什么花?(牡丹)57.而立之年指多少岁?(三十岁)58.不惑之年指的多少岁?(四十岁)59.知天命指多少岁?(五十岁)60.花甲之年指多少岁?(六十岁)61.古稀之年指多少岁?(七十岁)62.耄耋之年指多少岁?(八九十岁)63.四书是指?((《论语》《大学》《孟子》《中庸》)64.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65.古代贵族学习的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66.汉字六书是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67.三山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68.中岳是指那座山?(河南嵩山)69.西岳是指那座山?(陕西华山)70.东岳是指那座山?(山东泰山)71.北岳是指那座山?(山西恒山)72.南越是指那座山?(湖南衡山)73.五湖是指?(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74.长江三峡是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75.中国四大名园的拙政园留园位于哪里?(苏州)76.颐和园位于哪里?(北京)77.避暑山庄位于哪里?(河北承德)78.北京故宫是那两朝皇帝的居住地?(明清)7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了长江三大名楼中那一楼上看到的景色?(滕王阁)80.“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描绘了长江三大名楼中那一楼上看到的景色?(黄鹤楼)81.岳阳楼因为一篇文学作品而闻名天下,请问是哪一篇文学作品?(岳阳楼记)82.有着中国瓷都之称的是那里?(景德镇)83.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位于哪里?(湖南长沙)84.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鹿洞书院位于哪里?(江西庐山)85.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书院位于哪里?(河南商丘)86.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位于哪里?(河南嵩山)87.武当山是那个宗教的名山?(道教)88.武当山位于哪里?(湖北十堰)89.相传浙江普陀山是佛教那位菩萨的道场?(观音菩萨)90.中国八大菜系分别是?(鲁川苏粤闽浙徽湘)91.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92.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93.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94.我国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5.我国第一部论语体著作?(《论语》)9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史记》)97.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98.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汉书》)99.我国第一部历史评论专著?(《史通》)100.我国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01.京剧分为哪五种行当?(生旦净末丑)102.京剧中表现忠勇正义威武庄严,大多用于富有血性的人物一般用什么脸?(红脸)103.京剧中表现公正无私或表现暴躁鲁莽耿直的人物一般用什么脸?(黑脸)104.京剧中表现大多现阴险狡诈居心叵测的人物一般用什么脸?(白脸)105.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106.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107.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西汉)108.巾帼不让须眉中的巾帼是指?(女性)109.巾帼不让须眉中的徐梅是指?(男性)110.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流域)111.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江西庐山)112.“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三个季度还是三年?(三个季度)113.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114.中国八大古都是?(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杭州安阳郑州)115.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个)116.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地支”共有几个字?(个)117.蹴鞠盛行于那个朝代?(唐朝)118.我们用“沉鱼”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西施)119.我们用“落雁”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王昭君)120.我们用“闭月”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貂蝉)121.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杨贵妃)122.“文武二圣”指的是?(孔子关羽)123.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的宫殿是?(布达拉宫)124.「环肥燕瘦」中的「燕」是指谁?(赵飞燕)125.诗文书画中的四君子是哪四种植物?(:梅兰竹菊)126.诗文书画中的岁寒三友子是哪三种植物?(松竹梅)127.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128.二八佳人是几岁的女孩?(岁)129.四大石窟中的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130.四大石窟中的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131.中国第一座佛寺是?(白马寺)132.中国书法书画使用的是什么纸?(宣纸)133.中国已经发现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134.通行于西周时期,铸在青铜上的文字,后世称为?(金文)135.一甲子是多少年?(年)136.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137.中国的十二生肖是指?(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38.古代科举中殿试前三名分别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139.连中三元是指那三元?(解元会元状元)140.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141.五行分别是指?(金木水火土)142.两仪是指?(阴阳)143.四象是指?(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144.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145.五伦是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146.三教是指?(儒释道)147.“亚圣”是指?(孟子)148.人性本恶是谁提出来的?(荀子)149.“桑梓”指代的是?(家乡)150.“桃李”指代的是?(学生)151.“同窗”指代的是?(同学)152.“丝竹”指代的是?(音乐)153.“婵娟”指代的是?(月亮)154.“伉俪”指代的是?(夫妻)155.孔子是哪国人?(鲁国)156.老子庄子是哪国人?(楚国)157.古代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158.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159.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160.中国有着雾都之称的是?(重庆)161.中国有着九省通衢之称的是?(武汉)162.锦官城指的的那个城市?(成都)163.石头城指的是那个城市?(南京)164.湖北省名由来是因为在什么湖之北?(洞庭湖)165.河南省名由来是因为在什么河之南?(黄河)166.古代诗歌中红豆有着什么意蕴?(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