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三美”论的审美三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三美”论的审美三阶段
【摘要】:三美原则是许渊冲先生根据其大量的中诗英译实践提出来的。诗歌翻译实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译者的理解审美,译者表达再现美以及读者的阅读审美。译者的转换策略是翻译的关键。由于审美的差异性,不同的译者有着不同的审美倾向,也就会产生不同的译本。既然不同的读者同样有着不同的审美期待,同一译本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要求。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目的读者群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审美;翻译策略;读者期待;三美原则;
一、引言
诗是文学中最优美的艺术,译诗是创作美的艺术。诗歌翻译属于文学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艺术审美和艺术再现。毫无疑问,任何语言翻译首先是语言结构的转换,语义内容的传达,然而诗歌翻译并不停留在此,它需要更高层次的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学翻译理论,一向是以哲学和美学为基础的,从严复的信达雅到钱钟书的化境,都涉及到文学翻译中美的再现。受我国传统译论的影响并结合自身丰富的诗歌翻译实践,许渊冲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意美、音美和形美。意美是指译诗要和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音美指译诗要和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 也就是诗歌要有节奏、押韵、顺口、好听;形美指译诗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长短、对仗等。诗歌美的再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包括译者的理解审美,译者的表达再现美,以及读者的阅读审美。文章试从翻译审美的三阶段讨论三美原则在诗歌翻译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二、译者的理解审美
诗歌的欣赏过程是一个审美过程。美感的产生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与审美对象即诗的思想感情、艺术形式等有关;另一方面与审美主体,即读者的思想感情、艺术修养和艺术趣味。译者按照自己的审美意识,经过自身的艺术加工,将原诗的美感再现出来。
就译者的审美阶段来说,他涉及到作品客体的美感特质,译者主体的审美心理机制,以及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与经验结果。诗歌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质,诗歌翻译不只是语言形式的转换,除了语言形式本身承载的语义信息,还有语言形式生成的美感以及整合在形式之外的艺术意象。就诗歌客体来说,诗歌的美可以概括为视象美、音象美和意象美,即悦目的形美、悦耳的音美和悦心的意美。这与三美原则中所应再现的原诗三美是一致的。
不同译者的审美判断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审美主体对同一客体有不同的判断,或同一主体在不同时间空间对同一客体的审美判断也不同。同一部作品,甚
至同一个句子,译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从自己的角度来进行审美活动,对同一客体形成不同的审美判断。
三、译者表达再现美
转换阶段是翻译的核心阶段,译作必须再现原作的艺术美。译者从一进入审美实践就背负着双重任务,既要对原文的审美信息进行解码,又要对译文进行编码,即再现原文的审美信息。译者既是原作艺术美的欣赏和接受者,同时又是它的表现者。从诗歌翻译的实践活动来看,它是一个由阅读、体会、沟通到表现的审美创作过程,译者阅读、透视和体会原作的方方面面,再以他的创作能力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表现出来,最终完成翻译过程。
诗歌的翻译是一个再现美同时创造美的过程。翻译者只有真正领悟了原文作者的创作特征和意象,才可能与原文作者产生相同的创作激情,从而获得灵感,进行艺术再现的创作。要把思想内容丰富、艺术形式完美、艺术风格各具特色的中国古典诗歌精品移植到英文中去,逾越两种文字的阻碍,把原诗所表达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全部表现出来,译者必须要有高超的技巧。在中诗英译中,只有巧妙地将完美的内容放到完美的形式中去,才能完美的再现原诗的美。三美原则正是向译者提出的挑战,要求译者运用各种技巧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诗所有的美,即意美、音美和形美。
1. 意美再现
许渊冲认为诗歌翻译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即保持原作的意美。也就是说,翻译过程过应尽量减少原文意美的损失。一般说来,有三种方法可以用来再现原文的意美:选择和原文意似的绝妙好词;借用英美人喜见乐闻的词汇;以创补失,借助音美和形美来再现意美。
意象反映诗歌的意美,是诗歌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在诗歌翻译时应特别留意意象的翻译,不能误译,也不能超额翻译或欠额翻译。中国古典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来源于本族历史文化背景的典故,而英语诗歌中典故却来源于西方文明。而典故的理解需要读者了解典故的文化背景。为了让读者能理解并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美,译者可以添加脚注或者直接传达出典故的隐含意义。
在三美原则指导下,传达出了原诗意美的佳译不少。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许先生的译文是”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在诗中,千和万都不是实指,而是用来指极多,”from hill to hill”和” from path to path”将原文的信息内涵准确得以传递,传递出了原诗的深层结构美。”fishing snow”是译诗的点睛之笔,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比钓鱼更能表现出了诗人的清高孤傲,传达出原诗的意境。
2. 音美再现
音美可以说是意美的回音。在诗歌创作时,中国诗人和英国诗人都把严格的韵律模式或节奏要求当成是有效地传达感情不可缺少的部分。根据许渊冲的三美理论,音美的重要性仅次于意美,处于第二位。译者应努力传达出原文的音美,一般说来,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借用英美人喜欢的格律;选择和原文相似的韵脚;借用双声、叠韵和重复等方法。
音美的再现主要是节奏和韵律。节奏在于诗行、短语和单词之间,只有在读一部具体的作品时才能欣赏到。根据许渊冲的观点,译者可通过用英语中的强弱拍来代替汉语中的平仄以便取得功能对等。韵律是诗歌中音效的又一大特征,包括尾韵、头韵和类韵等等。在再现韵律美使,译者通常可以使用和原来韵律相同或相似的音,或者使用可以产生同样音效的韵律。
音美虽然引发了不少争议,但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如毛泽东同志的《为女民兵题照》:”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许渊冲先生的英译文为”So bright and brave, with rifles five feet long,At early dawn they shine on drilling place.Most Chinese daughters have a desire strongTo face the pow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 整个译诗诗意盎然,节奏感强,刻画出了中华女兵英勇爱国的形象。一三句押韵,二四句押韵。尤其是最后一句的丫杈结构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回味无穷。
3. 形美再现
在三美理论中,形美是处于第三位的。然而诗歌中的形美又是不可缺少的。好的诗歌形式可以可以衬托诗歌内容,诗歌内容的表达离不开好的诗歌形式。诗歌的意义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中国古典诗歌具有特殊的形美,每行长短有严格的规定,结构紧凑及大量的对称结构。虽然原诗的形式美应该保留下来,但在诗歌翻译中既要顾及意美音美还要顾及形美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