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透镜的种类及原理,并能够利用透镜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2. 教学内容•透镜的种类与原理•利用透镜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有色透明纸的图片,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并引导学生思考该图片是如何产生的。
接着,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即透镜的种类和原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步骤二:讲解透镜的种类和原理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并讲解它们的形状和特点。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线在透镜中的传播规律,以及透镜对光的折射和聚焦的作用。
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或模型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透镜的原理。
步骤三:进行观察实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透镜的观察实验。
首先,教师将一张字母卡片放在一米开外的地方,要求学生观察字母的清晰程度。
然后,教师用凸透镜逐渐靠近卡片,让学生观察字母的变化。
接下来,教师用凹透镜进行同样的实验。
最后,教师让学生总结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引导他们思考透镜对物体的影响。
步骤四: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组实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透镜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合作、讨论,并向其他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和得出的结论。
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
4. 课堂总结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加深对透镜的理解。
鼓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做出自我评价,并提供积极的反馈。
二、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这节课是我设计的一节大班科学课,主要讲解透镜的种类与原理,并进行了简单的观察实验。
这节课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表达能力。
【新学期】-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
【新学期】-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透镜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和平面镜。
2. 透镜的基本特性:放大、缩小和折射。
3.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透镜的基本特征、功能及分类。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透镜的放大、缩小和折射现象。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类型的透镜(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透镜观察卡片、实物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透镜观察卡片、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透镜,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透镜的兴趣。
2. 基本概念:教师介绍透镜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性。
3. 观察与实践:a. 教师出示透镜观察卡片,让幼儿观察并尝试画出透镜的形状。
b.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观察透镜对物体的放大、缩小和折射现象。
c. 幼儿用自己的透镜观察卡片进行实践,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 生活中的应用: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透镜,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透镜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2. 分析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收集幼儿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寻找自然环境中的透镜,如水滴、冰块等,并观察其光学现象。
2. 邀请专业人士(如光学工程师)来园进行专题讲座,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透镜的原理和应用。
3. 开展一个“透镜创意画”活动,让幼儿运用透镜的原理创作有趣的画作。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在透镜知识上取得突破。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五册,具体内容为第三章《光与影》的第二节《奇妙的透镜》。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探索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透镜观察和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和发散作用。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幻灯片、手电筒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白纸、图钉、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放大镜观察手指,让学生感受到透镜的神奇之处,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1)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其形状特点。
(2)讲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通过实验演示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操作,利用透镜观察物体,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4. 课堂小结(5分钟)5.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设计一道关于透镜的观察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2.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 生活中的透镜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透镜,记录其作用和应用场景。
答案:例如放大镜、眼镜、摄像头等,分别描述其透镜类型和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对透镜的兴趣。
在讲解和练习环节,学生掌握了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光线作用。
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1. 介绍其他类型的透镜,如圆柱透镜、双凸透镜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五单元“光与影”,第17章节“奇妙的透镜”。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成像特点,观察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名称,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透镜的成像特点,提高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镜成像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老花镜、照相机、投影仪、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白纸屏、图卡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放大镜、老花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放大镜、老花镜、照相机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教师出示凸透镜和凹透镜,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形状,并引导幼儿发现它们的区别。
(2)探索透镜成像特点。
1. 教师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引导幼儿观察蜡烛在透镜下的成像情况。
2. 幼儿分组实验,用凸透镜观察图卡,讨论成像特点。
3. 教师演示凹透镜成像实验,让幼儿观察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小猫用放大镜看蝴蝶,蝴蝶在放大镜下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运用透镜成像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 透镜有哪两种类型?2. 透镜的成像特点是什么?3. 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透镜?六、板书设计1. 课题:奇妙的透镜2. 内容:(1)透镜的类型:凸透镜、凹透镜(2)透镜的成像特点(3)生活中的透镜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中或幼儿园的透镜,记录下来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用放大镜观察不同的物体,画出它们的放大图像。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分组实验、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透镜的基本知识。
【新学期】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
一、教案主题:新学期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内容:1. 透镜的定义和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
2. 透镜的基本特点:会聚光线、发散光线、成像。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透镜的应用。
2. 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透镜的成像原理。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察透镜的图像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2. 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透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 讨论法:让幼儿分组讨论透镜的特点和应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解答,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究问题。
六、教学准备:1. 教具:透镜模型、图片、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学具:每人一个透镜套装(包括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笔记本。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透镜现象,引发幼儿对透镜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透镜的定义和分类,让幼儿初步认识透镜。
3. 透镜特点讲解:讲解透镜的基本特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
4. 透镜成像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透镜,观察和记录成像现象。
5. 透镜应用探讨:让幼儿分组讨论透镜的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回顾所学内容,总结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八、教学评价:1. 幼儿对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幼儿动手操作透镜的能力。
3. 幼儿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十、教学拓展:1. 邀请科学家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透镜和光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精品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精品教案《奇妙透镜》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与影探索》中第二节《奇妙透镜》。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解透镜基本性质;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透镜对光线作用;学习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解它们基本性质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探究欲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热爱,提高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现象关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基本性质和作用。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透镜对光线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手电筒、放大镜、投影仪等。
2. 学具:每组一份透镜(凸透镜、凹透镜)、画纸、笔、手电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用手电筒照射凸透镜,观察墙上光斑。
提出问题:“为什手电筒光经过凸透镜会变成一个亮点?”2. 例题讲解:a. 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基本性质。
b. 讲解透镜对光线作用,如聚焦、发散等。
c. 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应用。
3. 随堂练习:a. 让幼儿观察、触摸透镜,分辨凸透镜和凹透镜。
b. 分组进行实验:用透镜观察物体,比较放大和缩小效果。
c. 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幼儿理解透镜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透镜》2. 板书内容:a. 透镜分类:凸透镜、凹透镜b. 透镜基本性质:凸透镜(会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c. 透镜应用:放大镜、投影仪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画一画: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将观察到图像画下来。
b.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利用透镜原理?2. 答案:a. 幼儿画出图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应能体现出透镜放大或缩小效果。
b. 示例: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对透镜有直观认识,但部分幼儿对透镜基本性质和作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与影》,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奇妙的透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透镜的基本原理,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并学会区分它们。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知道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之分。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探索光与透镜之间的关系,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活动,培养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镜的基本原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分。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让幼儿直观地感受透镜的奇妙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蜡烛、火柴、白纸、图钉、粉笔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蜡烛、火柴、白纸、图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放大镜观察蚂蚁,引导幼儿发现蚂蚁变大了,引发幼儿对透镜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让幼儿知道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用图钉和白纸制作透镜,观察光线在透镜中的传播。
5. 实验活动(10分钟)每组进行蜡烛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火焰的聚焦和发散作用。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奇妙的透镜2. 内容:透镜的概念凸透镜与凹透镜透镜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或幼儿园的透镜玩具,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透镜玩具的形状(凸或凹),以及它对光线的作用(聚焦或发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透镜有了基本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透镜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幼儿在实验活动中的表现,进行个别指导和拓展延伸。
例如,引导幼儿思考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的第三节,详细内容围绕透镜的认识和运用。
主要包括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成像原理以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透镜的基本结构,掌握透镜成像原理,知道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结构、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投影仪、图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白纸、铅笔、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演示放大镜观察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2. 讲解透镜的基本概念(10分钟)介绍凸透镜、凹透镜的形状及特点。
解释透镜的作用和成像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凸透镜为例,讲解成像原理。
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观察成像过程。
4. 动手实验(10分钟)分组进行透镜实验,观察成像情况。
5.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题目,让幼儿运用透镜知识解决问题。
及时给予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6.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展示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引导幼儿思考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奇妙的透镜2. 内容: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原理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透镜物品,画出它们的形状。
思考透镜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与家长一起分享。
2. 答案:凸透镜、凹透镜的形状图。
透镜应用实例,如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实验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原理和应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透镜》及教学反思(五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透镜》及教学反思(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透镜》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活动过程: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1师:小朋友,教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两块奇妙的镜片,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两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4得出结论: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
二、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发现:凹面镜、凸透镜的特征1师:两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凹透镜(幼儿学说)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厚的镜片看东西变大)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第三次尝试: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
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奇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请幼儿看看这三面镜子里看到人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会不一样?3引导幼儿讨论:这两面镜子和我们刚才看到的透镜有什么不一样?4得出结论:这两面镜子是工人叔叔们利用凹透镜、凸透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凹面镜、凸面镜。
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奥秘》中的第三节《奇妙的透镜》。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基本性质,通过实验观察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及基本性质,掌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镜对光线的聚焦和发散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及基本性质,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幻灯片、手电筒、实验材料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白纸、笔、尺子、手电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放大镜观察实物,引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2. 新课导入(1)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它们的形状。
(2)讲解透镜的基本性质,如透镜的中间厚、边缘薄,以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用幻灯片展示透镜对光线的聚焦和发散作用。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操作实验,观察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让幼儿用透镜观察物体,讨论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幼儿思考:透镜还有哪些应用?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性质。
2. 透镜对光线的聚焦和发散作用。
3.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使用了透镜,并简单描述其作用。
答案:如照相机、放大镜、眼镜等,它们分别利用了透镜的聚焦、放大和调节视力的作用。
2. 作业题目:用透镜制作一个简单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答案:将凸透镜与物体保持一定距离,观察物体的放大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透镜的基本性质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大班科学优秀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
大班科学优秀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一、教学内容《奇妙的透镜》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的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基本性质和作用;通过实验,观察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掌握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索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性质,能够区分它们。
2. 通过实验,观察并掌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培养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基本性质和作用。
难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和发散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手电筒、蜡烛、白纸屏、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手电筒、蜡烛、白纸屏。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手电筒照射凸透镜,观察光线在白纸屏上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方式。
2. 新课导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讲解透镜的基本性质和作用。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实验,演示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5.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照相机、放大镜等。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奇妙的透镜》2. 内容:凸透镜:会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透镜应用:照相机、放大镜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实验,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式。
思考透镜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2. 答案:光线在凸透镜处会聚,形成实像;在凹透镜处发散,形成虚像。
透镜的其他应用: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对透镜的基本概念掌握程度较好,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透镜的作用理解不深,需要加强引导。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的探秘》中的第三节《奇妙的透镜》。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基本特性;探索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观察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实践操作,感受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它们的基本特性,知道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实践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感受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和发散作用,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它们的基本特性,观察透镜成像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手电筒、蜡烛、白纸屏、火柴、图片等。
学具:每组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手电筒、蜡烛、白纸屏、火柴、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拿出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线。
提问:你们知道光是怎么传播的吗?光遇到透镜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10分钟)出示凸透镜和凹透镜,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外形,说出它们的名称。
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特性,如形状、厚度等。
讲解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和发散作用。
3. 例题讲解(15分钟)用蜡烛、透镜、白纸屏进行实验,观察透镜成像现象。
分析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透镜会有这样的成像现象?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透镜成像现象,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奇妙的透镜》2. 内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厚度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和发散作用透镜成像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或幼儿园里的透镜物品,如放大镜、望远镜等,描述它们的成像特点。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教案名称:奇妙的透镜适用班级:幼儿园大班科目:科学教学目的:1. 了解透镜的作用和应用;2. 发掘科学的古怪和探究精神;3. 提高幼儿的察看本领和制造力;4. 谙习科学试验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透镜的物理原理;3. 透镜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能够解释透镜的作用;2. 能够使用透镜来察看和探究四周的事物;3. 能够了解透镜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学活动:第一部分:导入环节(20分钟)1. 老师将三种不同形状的透亮物体放在讲桌上,让同学察看并猜想其用途;2. 幼儿发表本身的猜想,在老师引导下进一步讨论;3. 老师介绍这三种物体的共同特点:都能够将四周的事物变大或变小;4. 老师引出今日的话题:透镜。
第二部分:学习环节(40分钟)1. 老师用图片、视频等教具呈现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物理原理;2. 让幼儿本身尝试使用透镜察看四周的事物,如手上的指纹、花瓣上的细节等;3. 老师与同学一起探究小球、水滴在透镜前的变化,并引导幼儿探究透镜的焦距和成像原理;4. 老师介绍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学领域的应用,并呈现一些透镜的样品和成品。
第三部分:试验环节(30分钟)1. 布置试验任务:用透镜制作一个放大镜,察看不同物体的变化;2. 同学自主完成试验任务,老师适时予以引导和帮忙;3. 同学进行结果呈现和讨论,共享成功阅历。
第四部分:反思(10分钟)1. 同学讨论今日的学习感受和收获;2. 老师引导同学自我评价,并点评优秀表现或不足之处;3. 老师再次强调透镜的紧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励同学连续开展科学探究和试验。
教学评估:1. 同学在课堂中的积极参加表现;2. 试验成果的质量和创意程度;3. 同学对透镜的理解和应用把握情况。
教学准备:1. 教具:试验用透镜、放大镜、图片、视频等;2. 试验用具:卡纸、塑料片、剪刀、胶水等;3. 课堂布置:讲桌、投影仪、试验桌、工具箱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5册,第3章节《光与影的奥秘》。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观察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透镜的成像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感受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学重点: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凸透镜和凹透镜,白纸、笔、尺子、手电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奇妙的透镜。
2. 讲解透镜的基本概念(10分钟)(1)教师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外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对比,让幼儿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3. 探索透镜的成像原理(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透镜为什么会放大或缩小物体?(2)每组进行实验,观察透镜的成像原理。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1)引导幼儿运用透镜成像原理进行分析。
(2)解答例题,巩固透镜成像原理。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照相机为什么能拍摄远处的景物?(1)幼儿独立思考,运用透镜成像原理进行解答。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题:奇妙的透镜2. 板书内容:(1)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2)透镜的成像原理(3)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说说凸透镜和凹透镜有什么区别?(2)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答案:(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奥秘》第三节《奇妙的透镜》。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观察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透镜的基本概念,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2.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镜成像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投影仪、实验材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透明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放大镜,引导幼儿观察放大镜下的图片,激发幼儿对透镜的兴趣。
2. 讲解透镜的基本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讲解透镜的形状、分类,让幼儿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3. 实验探究透镜成像特点(10分钟)1)教师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2)实验一:凸透镜成像。
让幼儿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方,观察成像情况。
3)实验二:凹透镜成像。
让幼儿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凹透镜前方,观察成像情况。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幼儿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3. 透镜成像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透镜应用,画下来并简单描述其作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成像特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科普馆,了解更多关于透镜的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新学期】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
教案名称:【新学期】-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教案章节:一、活动目标二、活动准备三、活动过程四、活动延伸五、教学反思一、活动目标1. 了解透镜的基本特征和种类,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
3. 激发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培养合作、交流、分享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屏、手电筒、实验记录表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透镜(凸透镜或凹透镜)、实验记录表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孩子对透镜的兴趣,如:“白天看不见,晚上亮堂堂,照亮黑夜,点亮希望。
”2. 基本概念: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让孩子了解透镜的基本知识。
3. 实验观察:孩子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记录实验结果。
4. 总结提升: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孩子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5. 活动拓展:让孩子思考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相机等。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完成一个关于透镜的实践活动,如制作一个简易的放大镜。
2. 环境创设:在教室或户外创设一个“透镜世界”,让孩子自由探索透镜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孩子对透镜的认识和操作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活动中孩子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如何,是否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孩子,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
4. 活动延伸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是否能够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
5. 总结本次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六、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教学难点:透镜的光学原理较为抽象,孩子难以理解。
解决策略: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孩子直观地感受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从而加深理解。
2. 教学难点:孩子难以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解决策略:通过反复的实验和观察,让孩子多次对比两种透镜的特点,提高辨识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与影》,详细内容为《奇妙的透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透镜的原理,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特性,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基本原理,知道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勇于探索、乐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透镜原理的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分。
2.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特性,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投影仪、图片、实物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白纸、卡片、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放大镜观察实物,让幼儿初步了解透镜的放大作用。
2. 新课导入: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 讲解透镜原理:以简单的语言和图片,讲解透镜的原理。
4. 例题讲解:通过投影仪展示透镜成像的例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讨论。
5. 随堂练习:分组操作,让幼儿用透镜观察卡片、铅笔等物品,并记录观察结果。
7. 环节过渡: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8. 生活应用展示:展示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显微镜等。
9.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透镜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奇妙的透镜2. 内容:(1)透镜原理(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3)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透镜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观察结果。
(2)找出生活中使用透镜的物品,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观察结果因植物的种类、观察角度等而异。
(2)如眼镜、放大镜、显微镜等,分别用于矫正视力、放大物体、观察微小物体等。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的奥秘》中的第三节《奇妙的透镜》。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凸透镜与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基本性质;探索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观察透镜成像的特点;体验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2. 通过观察实验,掌握透镜成像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感受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镜成像的原理及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凸透镜与凹透镜,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观察透镜成像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显微镜、幻灯片、手电筒、蜡烛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蜡烛、火柴、白纸、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放大镜下的图片,激发幼儿对透镜的兴趣。
提问:大家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2. 例题讲解(15分钟)介绍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基本性质,讲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以幻灯片为例,讲解透镜成像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透镜观察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透镜成像的特点。
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用白纸记录下来。
强调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区别。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奇妙的透镜》2. 内容:凸透镜与凹透镜透镜的基本性质透镜成像特点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透镜应用。
2. 答案:如放大镜观察昆虫、显微镜观察细胞、照相机、幻灯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透镜的兴趣浓厚,但在理解透镜成像原理方面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寻找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增强幼儿的实践能力。
组织幼儿参观科普展览,了解透镜在科技领域的应用,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透镜的种类和特点。
•理解透镜应用的范围和原理。
•探究通过透镜能够变换物体的呈现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班级合作和友爱互助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奇妙的透镜引入“透镜”概念:老师可以用具有镜面反射效果的鱼缸让学生观察鱼在水中的变形,并让学生从中体会“透镜”的作用。
2. 探索透镜接下来,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透镜,包括用两张凸透镜组成的放大镜、凸透镜、凹透镜、平凸透镜、平凹透镜等。
并让学生自己去摸、观察,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经验去描述这些镜片的特点和应用。
3. 运用透镜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组,并提供不同的小实验,让学生运用不同的透镜进行观察,比如:用凸透镜观察蚂蚁、凹透镜观察钥匙、平凸透镜观察图画等等。
通过这些实验,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透镜的魅力,也可以让学生理解透镜是如何改变物体呈现方式的。
三、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学生们将分成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 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去感受透镜的应用价值和变化效果,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
3. 提问式教学法通过老师的提问,让学生自主探究,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的优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提问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2. 教学的不足•整个教学可能比较琐碎,过于依赖小实验,容易让学生迷失总体目标。
•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可能不够充分,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更好地建构知识。
3. 教学改进•给学生提供更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更好地把实验作为服务于学习目标的手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的章节为《奇妙的透镜》。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透镜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和基本成像原理;2. 学会使用透镜观察物体,提高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探索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重点:透镜的分类、使用方法以及观察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图片等);2. 学具:放大镜、老花镜、近视眼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放大镜,引导幼儿观察放大镜的形状,讨论放大镜的用途。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介绍凸透镜、凹透镜,让幼儿观察并区分;(2)讲解透镜的基本成像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直观感受。
3. 例题讲解(15分钟)(1)使用凸透镜观察图片,讨论观察到的现象;(2)使用凹透镜观察图片,对比凸透镜的观察效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让幼儿自主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并记录观察结果。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奇妙的透镜2. 内容:(1)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2)成像原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像、凹透镜成倒立缩小像(3)透镜的用途:放大、观察、成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透镜,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用途。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透镜的分类、成像原理和用途。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2. 加强对透镜成像原理的讲解,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透镜的神奇之处;3. 拓展延伸:让幼儿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敢于尝试的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
1、教师:小朋友,教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两块奇妙的镜片,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两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
二、第二次尝试:
引导幼儿发现:凹面镜、凸透镜的特征
1、教师:两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
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
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凹透镜(幼儿学说)
(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厚的镜片看东西变大)
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第三次尝试:
1、教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
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奇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
2、请幼儿看看这三面镜子里看到人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3、引导幼儿讨论:
这两面镜子和我们刚才看到的透镜有什么不一样?
4、得出结论:
这两面镜子是工人叔叔们利用凹透镜、凸透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凹面镜、凸面镜。
5、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
(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6、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奇妙的透镜》实质上是《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
由于透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所以这第一节主要向学生介绍透镜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这
是后续知识透镜成像极其应用的基础,因此,它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按照《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出透镜对光的作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用探究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有了以上的想法,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入新课时,我考虑到老师和学生合作,调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就显得很关键,所以我尽力从生活实际出发,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见过的镜子说出来并分类。
这样可以让学生放松一下心情,问题简单了,方便学生回答。
可实际教学时,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显现出来了,学生随便分组,我费了好长时间才把学生引导到按透光和不透光分类。
耽误了很长时间。
新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透镜的基本知识。
我先让学生自由提出透镜的有关问题,然后鉴别出桌上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识别出老花镜和近视镜,老花镜是临时借来的,时间匆忙,也没准备出太多,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化。
可没想到:学生拿到镜子就摸起没完。
又耽误了不少时间。
第二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
我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材上是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出现的。
由于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光学这部分教学一直都是难点,因为它的现象不便观察,实验不好操作,很多实验都被老师用嘴代替了,而我考虑到透镜对光的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画透镜光路图更是
学生易混淆的地方,还是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我把它设计为学生亲自动手的探究实验,而光学实验应该在暗室中进行,对于农村中学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实验,最后我发现:用烧杯装上洗衣粉水,既安全又好清理。
没有平行光源怎么办呢?所以我又想到:光具盒中的光源,效果很好。
最后,透镜怎么放又成了难题,我实施了很多方案,后来发现用一个烧杯,两个同学配合,现象非常明显。
由于有了感性认识,透镜光路图也就好理解一些。
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对学生以后画光路图有帮助。
我认为本节课最成功的地方也就在此。
课堂上要想学生实验到位,那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就想到时间的安排,由于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焦距,学生在生活中有体验,所以我决定把它拿到课后进行,但我要求学生会叙述测凸透镜焦距的实验过程。
我认为课件只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它不应该主导教学,所以我只是做了几个简单而又能说明问题的图片。
在一天的准备过程中难免出错,加上微机水平有限,不能按照要求的角度完成,效果不是很好。
我这样设计的宗旨就是:重视学生过程体验、研究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
2、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考虑得再全面一些。
3、微机水平亟待加强。
4、工作还要再仔细一些,再忙也不能出问题。
5、专业素养、教学水平、控制课堂的能力还需要加强等。
小百科: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镜头是由几片透镜组成的,有塑胶透镜(plastic)和玻璃透镜(glass)两种,玻璃透镜比塑胶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