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气囊压力监测

气囊压力监测

二、吸痰 吸痰可以引起患者咳嗽,从而导致气囊压
力明显升高,因此,反复吸引气道分泌物 后,应注意监测气囊压力,及时调整气囊 容积,以保持最佳的气囊压力
建议人工气道病人采取半卧位,吸痰后30min 调整气囊压力。
三、拍背 拍背前平均气囊压力(33.7±5.3)
cmH2O,拍背后平均气囊压力(31.3±2.9) cmH2O。
建议在拍背后,应注意检测气囊压力,调 整气囊容积,以保持最佳的气囊压力,以 防止漏气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一、声门下吸引
二、气流冲击法
气囊上滞留物的吸入是形成VAP的重要 途径
一、声门下吸引
套囊充气管
Hi-Lo Vac Endotracheal Tube 套囊上吸引管
“常规” 吸痰口
• 气管插管后, 口咽部的分 泌物积聚在 声门与气囊 之间,可从 气囊边缘流 入下呼吸道, 微吸入。声 门下吸引可 降低VAP发 生率7.5倍。
声门下间隙
套囊上吸引口
二、气流冲击法
在患者吸气末呼气初挤压简易呼吸器,在肺充分 膨胀的同时放气囊,在气管内导管与气管壁之间 产生较大且快的呼气流速,将积在气囊上的分泌 物冲出。
对62例机械通气病人采用不同体位吸痰监测气囊压力变化: 病人平卧位吸痰时气囊压力为(54.27±14.65)cmH2O;半 卧位吸痰时气囊压力为(44.26±12.06) cmH2O,二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采用气囊测压表进行手动测气囊压,当气 囊测压管内有积水时,气囊内实际压力较 监测压力小,因此应注意应注意观察并及 时清理测压管内的积水。
直接将气囊接口与气囊测压表的接口连接时,会有25cmH2O气体漏出,故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 2cmH2O。
打气到 30cmH2O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_专家共识草案 ppt课件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_专家共识草案 ppt课件
当撤离有创机械通气时,不再需要气囊防止漏气的 作用,此时是否需要气囊取决于患者的自主气道保护能 力。
患者只要存在防止漏气和(或)误吸的需求,气囊 就应完全充气。
1 气囊的作用
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气管导管的存在影响其咳 嗽和吞咽,因此气囊需要始终保持充气以防误吸。
若患者已接受气管切开并撤机,神志清楚、可自主 进食无呛咳等,就可以将气囊完全放气或者更换为无气 囊的气管切开套管,好处是患者可部分通过上气道呼吸, 气道阻力降低,将气管切开口堵塞后还可满足患者发声 需求。
气囊的作用
最近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对自主气道保护能力 较好且撤机的气管切开患者,将气囊完全放气可明显缩短撤 机时间、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率以及促进患者吞咽能力恢复。
推荐意见 1: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对于气 管切开无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果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好, 可将气囊完全放气或更换为无气囊套管(推荐级别:B 级)。
2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推荐意见 3: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 25-30 cmH2 O(推荐级别:D 装置时每隔 6~8 h 重新手动 测量气囊压,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 2 cmH 2O;应及时清理测压管内的积水(推荐级别:E 级)。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 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2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前 8d 内,气囊 压力低于 20cmH2O 导致误吸率明显上升,成为发生 V AP 的独立危险因素(RR=4.23)。多项 VAP 预防指南 均推荐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 25-30cmH2O。然而随着 时间的延长,气囊发生微漏气,压力出现下降。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气囊放气
▪ 以往认为,气囊常规放气-充气,其主 要目的是防止气囊压迫导致气管粘膜损 伤。 ▪ 目前认为,气囊定时放气是不需要的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无忧PPT整理发布
• 气囊放气后,1h内气囊压迫区的粘膜毛细血 管血流也难以恢复,气囊放气5min就不可能 恢复局部血流
• 常规的定时放气-充气往往使医务人员忽视充 气容积或压力的调整,反而易出现充气过多 或过高的情况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
▪ 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 ▪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抽出
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再吸气时听不到漏声为止 ▪ 优点:可减小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不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
▪ 一般充气不超过8~10ml
无忧PPT整理发布
• 对于机械通气时的危重患者,气囊放气将导 致肺泡通气不足,引起循环波动。因此为重 患者往往不能耐受气囊放气
气囊放气主要应用于以下情况
▪ 气道峰压力是影响气管最大内径的主要因素。当气 道峰值压力明显增高或减低时,为避免气道压力过 高或过低,应将气囊放气,重新充气
▪ 清除囊上滞留物时
无忧PPT整理发布
无忧PPT整理发布
气囊的压力
目前气管插管的气囊多为大容量低压 气囊,注气后呈圆柱状膨起,与气管 粘膜接触面积较大,25~30mmHg的 气囊压力能终止气管壁的动脉循环, 一起粘膜缺血、坏死,气囊压力 >18.5mmHg一起气管粘膜静脉回流 受阻,出现淤血。气囊压力过低则不 能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之间的间隙。
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 管间隙的最小压力,即<毛细血管灌 注压,大约为18.5mmHg,这种压力 可以较好的保障气道粘膜的血液供给 。可采用测压装置测量气囊压力。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PPT课件
• 应用镇静药物或者肌松剂后应立即检查气囊压力。 • 进食前和口腔护理前应监测气囊压力。
气囊压力监测注意事项
• 充气时最好有测压装置 • 无条件测压时,要掌握最小密闭容量技术
(MOV) • 气囊充气要缓慢 • 对于低血压或者休克病人则应该相应减少
气囊压力,以保证局部组织供血。 • 病人咳嗽时,气道痉挛时,不要测压。
气体漏出.在机械通气时,将听诊器放于病人气管处听取 漏气声,向气囊内缓慢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为止,然后从 0.1 ml开始抽出气体,同时观察病人的通气量,直听到有 少量气体漏出而病人的通气量无明显改变为止,防止过量 漏气触发低通气量报警。
• 气囊压力表(CPM)
• 触摸判断法(TJM)
MOV不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有助气道 内导管的固定,比MLT易发生气道损伤,气囊上气 道粘膜干燥。
• 但是对于需要长期呼吸机支持的病人仍应选用合 适时机及时更换人工气道。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MLT减少潜在气道损伤,易发生误吸,对潮气量 影响,易导管移位。
手捏气囊感觉法是判断者根据临床经验,用手捏 压气囊的压力感觉“比鼻尖软,比口唇硬”为适 宜,此方法的判断标准不同个体的感觉存在很大 差异,无法准确判断气囊压力。
利用气囊测压表可以科学的为机械通气病人气囊 充气、放气,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减少工 作量,提高效率。
• 如何监测:在呼气相监测气囊压力和容量并记录, 用听诊器放在患者颈部气管旁,听是否有漏气声。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一)2024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一)2024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一)引言概述: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是医疗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在保障机械通气患者安全的同时,也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康复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气囊与气囊管理的定义入手,详细探讨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旨在提供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和帮助。

正文:1. 气囊与气囊管理- 定义人工气道气囊的作用和意义- 气囊管理的主要目标和原则- 人工气囊的分类和常见类型1.1 气囊的作用和意义- 维持气道通畅- 防止误吸和胃内容物进入呼吸道- 辅助呼吸和通气- 助力病人康复1.2 气囊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确保气囊的气密性和功能性- 防止气囊的意外脱落或漏气- 提供舒适的气囊管理-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3 人工气道气囊的分类和常见类型- 气囊的不同分类方式- 常用的人工气道气囊类型- 气囊在不同气道设备中的应用2. 气囊管理的关键技术- 气囊的选择和安装- 气囊的充气和放气技巧- 气囊管理的监测与评估- 气囊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 气囊管理的安全注意事项2.1 气囊的选择和安装- 选择适合患者需求的气囊类型和尺寸 - 安装气囊前的准备工作和技巧2.2 气囊的充气和放气技巧- 正确的充气和放气方法和技巧- 适当的充气压力和放气速度的掌控 2.3 气囊管理的监测与评估- 定期检查气囊的气密性和功能性- 监测患者的气囊相关指标和生命体征 2.4 气囊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 气囊意外脱落或漏气的处理方法- 气囊过度充气或不足充气的处理方法- 气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2.5 气囊管理的安全注意事项- 气囊管理中的卫生措施- 气囊管理中的操作规范与流程3.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临床应用- ICU中的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术后患者的气囊管理- 慢性机械通气患者的气囊管理- 儿童患者的气囊管理-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气囊管理3.1 ICU中的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ICU患者的气囊管理特点和需求- ICU气囊管理的挑战和应对策略3.2 术后患者的气囊管理- 术后患者气囊管理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 术后患者气囊管理的优化策略3.3 慢性机械通气患者的气囊管理- 慢性机械通气患者气囊管理的特点和考虑因素- 慢性机械通气患者气囊管理的个体化策略3.4 儿童患者的气囊管理- 儿童患者气囊管理的特点和技巧- 儿童患者气囊管理的安全和有效性评估3.5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气囊管理-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气囊管理的重要性和挑战-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气囊管理的新技术和方法4. 气囊管理的新进展与前景- 气囊管理的新技术和设备- 气囊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前景4.1 气囊管理的新技术和设备- 气囊相关的新材料和新结构设计- 气囊管理的新监测技术和装置4.2 气囊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气囊管理的优化策略和个体化实践- 气囊管理与智能化医疗的结合总结: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是保障机械通气患者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

急危重症患者气囊压力监测技术规范

急危重症患者气囊压力监测技术规范

急危重症患者气囊压力监测技术规范【名词定义】气囊压力监测是指在患者机械通气期间,通过人工监测或仪器测定,保持固定气管导管的气囊气压在理想范围内,防止出现气囊压不足或过高引起系列并发症的技术。

【适应证】1.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于机械通气的患者。

2,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于机械通气撤机过程的患者。

【禁忌证】气囊压力监测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包括:1.患者正进行机械吸痰操作或处于咳嗽咳痰。

2.患者处于紧急抢救时。

【目的】1.防止机械通气时气囊漏气,保证有效通气量,避免口腔分泌物、胃内容物反流,误入气道;防止气囊压力过高,避免气道黏膜损伤。

3.通过对气囊压的监测,可以判断患者气管导管固定情况,减少导管滑脱或非计划性拔管等事件的发生。

4.基于气囊压监测和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通气不足等并发症。

【制度与依据】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2014年发布的《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草案)》。

该共识的制定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而进行。

其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将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将。

【准备】1.用物准备:治疗盘、气囊压力表、快速手消毒液,检查用物的有效期,物品处于备用状态。

2.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适宜操作。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4.患者准备:患者处于安静状态,配合操作。

【操作流程】(一)气囊压力表法测定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及合作程度;病房环境;了解患者所用导管的型号、插管深度及气囊充气情况。

5.操作前准备:向清醒患者解释说明,气囊压力测定的目的及意义。

6.检查气囊测压表:接一次性测压管连接三通,将三通打至不通状态,挤捏球囊使压力值达120CmH20,保持2〜3s,压力值不降,说明性能完好。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常用于呼吸衰竭、心肺复苏等患者的治疗。

而气囊作为人工气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气囊的主要作用是封闭气道,防止气体泄漏和误吸。

然而,如果气囊管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例如,气囊压力过高会导致气管黏膜缺血、坏死,甚至形成气管食管瘘;而气囊压力过低则无法有效封闭气道,容易引起误吸和肺部感染。

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气囊压力的合适范围。

一般来说,理想的气囊压力应维持在 25 30cmH₂O。

为了准确测量气囊压力,临床上通常会使用专门的气囊压力测量仪。

这些测量仪操作简便,能够实时显示气囊压力值,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调整。

在进行气囊压力测量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

一般建议在患者安静、呼吸平稳的状态下进行测量,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

同时,测量的频率也很重要。

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通常每 4 8 小时测量一次气囊压力;而对于病情较重或存在特殊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地测量。

除了测量压力,气囊的充气方法也有讲究。

传统的手动充气方法往往凭借医护人员的经验和手感,容易导致气囊压力不准确。

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采用自动充气装置,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气囊充气量,从而保证气囊压力处于理想范围。

另外,气囊的放气也需要谨慎操作。

长期不进行气囊放气可能会导致气管黏膜受压时间过长,加重损伤。

但频繁放气又可能增加误吸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每隔 6 8 小时进行一次短暂的放气,每次放气 5 10 分钟即可。

在放气前,需要先清除患者口腔和气道内的分泌物,防止误吸。

在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中,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检查气囊压力是否合适,以及是否存在其他问题。

同时,要做好气囊的护理工作。

保持气囊及周围气道的清洁,定期更换固定气囊的胶带或绑带,防止松动或移位。

气管插管气囊充气

气管插管气囊充气

最小闭合技术是根据气囊充气防止漏气的原理,患者气管 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当气囊充气不足以封闭气道 时,在患者喉部可闻及漏气声,此时将听诊器放于该处, 边向气囊内缓慢注气边听漏气声,直至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虽然该技术可使气囊刚好封闭气道且充气量最小,但往往 不能有效防止气囊上滞留物进入下呼吸道。研究结果显示, 虽然使用最小闭合技术,但大部分患者的气囊压力仍低于 20cmH2O。 推荐意见 4:不宜常规采用最小闭合技术给予气囊充气, 在无法测量气囊压的情况下,可临时采用最小闭合技术充 气(推荐级别:E 级)。
一、气囊的作用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 机械通气,气囊最基本的作用是保持声门以下的气道封闭, 从而保障正压通气的有效完成;当撤离有创机械通气时, 不再需要气囊防止漏气的作用,此时是否需要气囊取决于 患者的自主气道保护能力。患者只要存在防止漏气和(或) 误吸的需求,气囊就应完全充气。 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气管导管的存在影响其咳嗽和吞 咽,因此气囊需要始终保持充气以防误吸。若患者已接受 气管切开并撤机,神志清楚、可自主进食无呛咳等,就可 以将气囊完全放气或者更换为无气囊的气管切开套管,好 处是患者可部分通过上气道呼吸,气道阻力降低,将气管 切开口堵塞后还可满足患者发声需求。
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自动充气泵组始终维持气囊压力为 25 cmH2O 的患者微量误吸的发生率、气道分泌物的细菌浓度以及 VAP 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采用气囊测压表进行手动测气囊压,连接气囊指示球阀门时会出现漏 气,研究结果显示每次测量后气囊压力下降约 2 cmH2O,因此每次 手动测压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 2cmH2O。当气囊测压管内有积水 时,气囊内实际压力较监测压力小,因此应注意观察并及时清理测压 管内的积水。 推荐意见 3: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 25-30 cmH2O(推荐级别: D 级)。可采用自动充气泵维持气囊压(推荐级别:B 级);无该装 置时每隔 6~8 h 重新手动测量气囊压,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 想值 2 cmH2O;应及时清理测压管内的积水(推荐级别:E 级)。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专家共识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专家共识
理不容忽视,气囊管理需贯穿于人工气道管理的全过程。其中气囊压力 过高是损伤气管黏膜的重要因素之一。 ▪ 气囊压力的建立标准是什么?众所周知,毛细血管动脉端平均压力为 30mmHg,休克、贫血、内环境紊乱等导致气管黏膜毛细血管平均动脉 压低于正常。在理论层面上,气囊压力应低于毛细血管动脉端平均压力。
气囊压力及影响因素
人工气道气 囊的管理专 家共识
气囊的作用
▪ 气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第一,固定气管导管,防止气管导管滑出; ▪ 第二,封闭气道,保证潮气量; ▪ 第三,预防反流、误吸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气囊压力及影响因素
▪ 建立标准 ▪ 人工气道管理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非常重要。在人工气道管理中,气囊管
气囊压力管理不当的并发症
▪ 气囊压力不当会产生哪些严重的后果?气囊压力不足导致患者通气不足、 反流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气囊压力过高则与咽痛、嘶哑、神经 损伤、气管食管瘘、气管破裂、气管狭窄密切相关。
▪ 气囊压力不足 ▪ 当气囊压力<20cmH2O时,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明显增
加。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规使用气囊测压表定期检查气囊内压,然 而有研究者发现,由于一些医护人员不熟悉压力表的使用,导致常规检 查后气囊的意外放气,可能增加吸入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气囊管理
▪ 推荐意见1: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对于气管切开无 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果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好,可将气囊完全放 气或更换为无气囊套管(推荐级别:B级)。
▪ 推荐意见2: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囊充气 (推荐级别:C级)。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受影响,口腔 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相隔阻滞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 上滞留物。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的重要来源。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2021全文)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2021全文)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2021全文)专家共识指出,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也会损伤机体正常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形成气囊上滞留物。

国外研究表明,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的重要来源,因此气囊管理是降低VAP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工气道是一种通过将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可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

气囊管理的目的在于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预防口咽部分泌物进入肺部,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现临床使用可吸引式气管导管进行持续或间断声门下吸引是一种新的可靠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方法。

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气囊压力是气囊是否损伤气管粘膜的重要因素。

气囊位置包括气管插管、气切套管和喉罩上的气囊位置。

指示球囊以充气管与气囊XXX,可通过指示球囊为气囊充气和监测气囊压力。

气囊根据气囊内压的大小及制作材料不同可分为低容高压型气囊(LVHP)、高容低压型气囊(HVLP)及等压气囊。

由于高压易造成气管黏膜坏死,目前临床多采用高容低压气囊的气管导管。

气囊的作用包括固定导管、封闭气道保证潮气量、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误吸或VAP。

气囊使用并发症包括气囊充气不足导致漏气、误吸等,气囊压力<20cmH2O时,口咽部分泌物和胃内容物沿着气囊皱褶及气管壁进入肺部,引起VAP。

这是导致VAP发生的独立致病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对于气囊管理技术的实施,建议病人采取半卧位,以减少呕吐和误吸的风险。

在充气和放气前,应进行口咽部分泌物吸引和清除囊上分泌物,以减少误吸的可能性。

在吸痰时,容易导致患者呛咳,使气囊压力大幅波动。

因此,在吸痰后的30分钟内,应调整气囊内的压力,必要时应立即调整。

声门下吸引负压可以降低气管切开患者气囊压,对于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患者,应每3小时监测调整气囊压力1次。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ppt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ppt
Ø 持续声门下吸引滞留物,可 降低VAP得发生率
气囊上滞留物得清除
间断低负压吸引
小结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概述 人工气道气囊得作用 人工气道气囊得充放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异常得不良表现 人工气道气囊上滞留物得清除
16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学习目标
1 了解气囊在建立人工气道病人中的作用 2 掌握最适宜的气囊压力,及气囊压力的监
测方法 3 熟悉气囊充气异常时的不良表现
气囊管理概述
临床上人工气道常经 口、鼻或气管切开建立
概述
气囊管理就是人工气道 管理得一个重要环节
气囊压力就是气囊就是否 损伤气管粘膜得重要因素
气囊管理概述
优点:可减小气囊对气管壁得损伤,不 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
测压表充气技术
思考题
◆ 临床上什么时候需要监测气囊压力?
压力监测
➢ 目前得气囊多为大容量低 压气囊,注气后呈圆柱状 膨起,与气管粘膜接触面 积较大
➢ 理想得气囊压力为有效封 闭气囊与气管间隙得最小 压力,即<毛细血管灌注压, 这种压力可以较好得保障 气道粘膜得血液供给。
临床上什么时候需要监测气囊压力?
➢ 常规监测时 ➢ 听到有漏气声时 ➢ 呼吸机报警分钟通气量低时 ➢ 听诊气管处有漏气声时
压力异常得不良表现
➢ 气囊充气不足与气囊漏气: 导致导管与气管间密闭不良、漏气、
VAP 得发生率升高
➢ 气囊充气过度: 压迫气管壁,气管粘膜易缺血坏死、 糜烂
而形成 溃疡,也可损伤血管而出血,甚至发生 气管食管瘘与无名动脉破裂致死亡、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2
气囊上滞留物得清除
➢ 气囊上得滞留物就是微生物 繁殖得良好培养基,且多为 抗生素筛选得耐药菌,多为 革兰阴性杆菌

人工气囊管理共识(草案)

人工气囊管理共识(草案)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草案)2015-03-24 14:33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xx字体大小-|+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

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病原的重要来源。

因此,管理好气囊是降低VAP 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规范我国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制定本共识。

其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Delphi 分级标准(表1),将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 分级分为A—E 级,其中A 级为最高。

一、气囊的作用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机械通气,气囊最基本的作用是保持声门以下的气道封闭,从而保障正压通气的有效完成;当撤离有创机械通气时,不再需要气囊防止漏气的作用,此时是否需要气囊取决于患者的自主气道保护能力。

患者只要存在防止漏气和(或)误吸的需求,气囊就应完全充气。

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气管导管的存在影响其咳嗽和吞咽,因此气囊需要始终保持充气以防误吸。

若患者已接受气管切开并撤机,神志清楚、可自主进食无呛咳等,就可以将气囊完全放气或者更换为无气囊的气管切开套管,好处是患者可部分通过上气道呼吸,气道阻力降低,将气管切开口堵塞后还可满足患者发声需求。

最近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对自主气道保护能力较好且撤机的气管切开患者,将气囊完全放气可明显缩短撤机时间、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率以及促进患者吞咽能力恢复。

推荐意见1: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

医院管理案例分享:住院患者人工气道同质化管理持续改进

医院管理案例分享:住院患者人工气道同质化管理持续改进
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屏障功能,使呼吸道感 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人工气道管理操作规范或行业标准 ,临床工作中缺少具有循证基础的人工气道的精细化管理。
同质化服务即具有同种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的患者在 同一医疗机构内的任何一个部门都有权利得到相同质量的 医疗服务。
背景
2016年全年气道专业学组检查数据分析
2
1
1
2
定期更换管路,污染及时更换
2
0
0
1
监测胃排空,预防误吸 隔离措施宣教不到位
0
1
0
1
1
0
1
0
预防非计划拔管宣教不倒位
1
0
0
1
合计
22 3 2 76 43 13 61 71 23 46 35 31 8 4
11
1
4
12 7 7 8
5
6
3
2 2
2
分类汇 总合计
27 119 168 112 23
5 26
成立小组
姓名
朱庆捷 谢萍 窦英茹 顾志娥 潘春芳 郭凌翔 陆娟 戴雪梅 杨爱春 柏基香 沈志梅 孙秀云 叶小芳 郑军 郑瑞强 乔继红
科室
ICU 护理部 护理部 护理部
ICU ICU NICU EICU 呼吸科 神经外科 老年医学科 心胸外科 内镜中心 风湿免疫科 ICU 医院感染科
职务 职称
护士长/主管护师 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 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 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 总责任护士/主管护师 总责任护士/主管护师 总责任护士/主管护师 总责任护士/主管护师




季度 季度 季度 季度
系带过松 系带过紧 导管牵拉/移位 湿化不足 湿化过度 无菌操作 气道听诊 吸痰操作 病情观察 气囊压力不足 气囊压力过大 气囊压力未监测 气切处换药不及时 导管消毒更换频次不合格

人工气道管理难点

人工气道管理难点

3
无该装置时每隔 6~8h重新手动测量 气囊压,每次测量 时充气压力宜高于 理想值2cmH2O;应 及时清理测压管内 的积水。 (推荐级别:E级)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最小闭合技术是根据气囊充气防止漏气的原理,患者 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当气囊充气不足以封闭 气道时,在患者喉部可闻及漏气声,此时将听诊器放于该 处,边向气囊内缓慢注气边听漏气声,直至听不到漏气声 为止。
预防---护理关注的焦点
生活护理
探视接触 家属
护工
医生
器械操作
生理盐液
聚维酮碘
洗必泰
与操作相关预防措施
11.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AT)
治疗VAT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 (2C)
12.早期康复治疗 包括一般活动治疗和专业的呼吸功
能康复治疗以及电刺激等物理治疗、 心理治疗等。
尚未见研究报告康复治疗与VAP发 病率的关系
药物预防
不常规静脉使用 抗菌药物预防VAP
口/鼻咽通 气管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经口、鼻)
导管
其他
(喉罩、气管食
管联合导管)
人工气道(artificial airway)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保护气道,预防误吸 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为机械通气提供封闭通道
气管插管位置
气管内导管最佳位置: 气管内导管尖端位于隆突上2~4cm
对于气管切开无需 机械通气的患者, 如果自主气道保护 能力好,可将气囊 完全放气或更换为 无气囊套管。(推 荐级别:B级)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1
2
不能采用根据经验 判定充气的指触法 给予气囊充气
(推荐级别:C级)

医院管理案例_住院患者人工气道同质化管理持续改进

医院管理案例_住院患者人工气道同质化管理持续改进

4
5
7
6
1
0
1
1
1
0
0
1
15 16
22
23
11 10
10
12
3
2
5
3
14 16
17
14
15 21
16
19
4
7
7
5
12 11
10
13
8
9
8
10
7
8
9
7
2
1
3
2
1
2
0
1
声门下吸引未用或方法不正确
2
2
4
3
配合要点不熟悉
0
1
0
0
并发症处理及应急预案不熟练
1
1
0
2
床头抬高不足
3
4
3
2
口腔护理执行频次不足
2
1
2
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屏障功能,使呼吸道感 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人工气道管理操作规范或行业标准 ,临床工作中缺少具有循证基础的人工气道的精细化管理。
同质化服务即具有同种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的患者在 同一医疗机构内的任何一个部门都有权利得到相同质量的 医疗服务。
背景
2016年全年气道专业学组检查数据分析
2
口腔护理质量不高
2
2
1
2
手卫生执行不到位
1
2
3
2
多重耐药菌患者隔离措施落实不 到位
2
1
0
2
及时倾倒冷凝水
2
1
1
2
定期更换管路,污染及时更换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二)2024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二)2024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二)引言: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是指对安装在病患气管内的人工气管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护的过程。

本文将以引言概述的方式,分五个大点,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
一、正确选择气囊类型
1. 根据病患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气囊类型,包括高压低容压力式气囊和低压高容压力式气囊等。

2. 考虑气囊的充气容量和压力,确保气囊充气量适中,以避免对病患造成过高的压迫。

二、气囊的定期检查和维护
1. 定期检查气囊的完整性和密封性,确保气囊没有漏气或损坏等问题。

2. 检查气囊的充气阀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可以准确充放气囊。

三、监测气囊充气压力
1. 使用专业的气囊充气压力计,监测气囊的实际充气压力。

2. 根据病患的情况,调整气囊的充气压力,以确保气囊与气道壁的贴合度和稳定性。

四、定期翻动或更换气囊位置
1. 根据病患的需要和医生的建议,定期翻动气囊的位置,以避免气囊对气道壁的持续压迫。

2. 在翻动气囊位置时,注意固定气囊的位置,以确保不会影响气囊与气管的连接。

五、合理管理下的并发症预防
1. 避免气囊充气过多或过少,以减少气囊对气道壁的损伤和病患的不适。

2. 定期评估病患的气道状况和气囊的贴合度,及时调整气囊的充气量,预防病患出现呼吸困难或发生意外并发症。

总结: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是确保人工气管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重要环节。

正确选择气囊类型、定期检查和维护气囊、监测气囊充气压力、翻动或更换气囊位置以及合理管理下的并发症预防等措施,都是保障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成功的关键。

正确的管理和监护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写组成员:
段军(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梁宗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来自学科); 王辰(中日友好医院);
李洁、孙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
葛慧青(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科); 彭威(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3、影响气囊密闭性的因素
传统的气囊充气后呈圆柱状,近年来改良的气囊为圆锥状,能保证气
囊至少有一部分与气道黏膜贴合紧密,减少气囊上滞留物沿着气囊缝 隙下流的风险因其充其量较圆柱状气囊充气量减少,俗称低容低压气
囊。
体外研究结果显示,聚氨酯气囊可有效阻止气囊上有色制剂下流,但 应应用的PEEP为0时,仍有一定程度的泄露,而天然乳胶制成气囊 的导管则始终未出现泄露。
国内外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麻醉师、急救医师仍然采用指触法经验
判断气囊充气是否足够,这往往导致过度充气的发生,气囊压力甚至
高达210mmHg,因此,不宜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充气 推荐意见2: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囊充 气(推荐级别:C级)
2、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前8d内,气囊压 力低于20cmH2O导致误吸率明显上升, 成为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
撤机的气管切开患者,将气囊完全放气可明显缩短撤机时间、
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率以及促进患者吞咽能力恢复。
推荐意见1: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对于气切无 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果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好,可将气囊完 全放弃或更换为无气囊套管(推荐级别:B级)
2、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研究结果显示:当气囊压超过30cmH2O,黏膜毛细血管血流开始减少; 当气囊压超过50cmH2O,血液安全被阻断。 气管黏膜压超过一定时间,将导致气管黏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严重 时可发生气管食管瘘;相反,如果气囊充气不足,则导致漏气、误吸等。
推荐意见6:宜采用聚氨酯制成的圆锥形气囊导管防止VAP,尤其 是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推荐级别:A级 )
3、影响气囊密闭性的因素
• 建议在吸痰时适当增大气囊压,吸痰结束后 恢复。当患者体位改变时,气囊压力也随之 推荐意见7:当患者的气道压较低或自主呼吸较弱以及吸痰时, 改变。
宜适当增加气囊压;当患者体位改变后,宜重新测量气囊压 (推荐级别:E级 )
多项VAP预防指南均推荐气囊充气后 压力维持在25-30cmH2O 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自动充 气泵组始终维持气囊压力为25cmH2O的 患者微量误吸的发生率、气道分泌物的 细菌浓度以及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 照组。
2、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采用气囊测压表进行手动测气囊压,连接气囊指示求阀门时会 出现漏气,研究结果显示每次测量后气囊压力下降约2cmH2O,因 此手动测压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2cmH2O。当气囊测压管内有 积水时,气囊内实际压力较监测压力小,因此应注意应注意观 察并及时清理测压管内的积水。
上滞留物。
国内外研究显示,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的重要来源。
因此,管理好气囊是降低VAP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前 言
为规范我国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
吸治疗学组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制定本共识。
其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Delphi法分级 标准(表1),将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
3、影响气囊密闭性的因素
气囊充气后的横截面积比患者气道横截面积大时,容易形成皱褶缝隙, 造成漏气和误吸。而当导管型号较小时,气囊难以完全封闭气道,造 成泄露。
推荐意见5:应为患者选择合适型号的人工气道,建立后需仔细 判断气囊所在位置。当气囊压足够仍存在漏气时,应考虑改变人 工气道位置或更换其他型号的人工气道(推荐级别:E级 )
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气管导管的存在影响其咳嗽和吞咽,因此气
囊需要始终保持以防误吸。 若患者已接受气管切开并撤机,神志清楚、可自主进食无呛咳等,就 可以将气囊完全放气或者更换为无气囊的气管切开套管,好处是患者 可部分通过上气道呼吸,气道阻力降低;将气管切开口堵塞后还可满 足患者发声需求。
最后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对自主气道保护能力较好且
5、气囊漏气试验评估上气道通畅度
• 一项荟萃分析评价气囊漏气试验预测成人患 者拔管后发生上呼吸道阻塞以及因此造成的 再插管率,最终纳入16项研究,结果提示 该试验可以准确预测成人上呼吸道阻塞发生。 推荐意见 9:气管插管拔出前宜采用气囊漏气试验评价上气道通 另一项荟萃分析示,以气囊漏气试验筛选出 畅度(推荐级别:A级),阳性判断标准为:将气囊充气状态时 的上气道阻塞高危成人患者,拔管前至少 和气囊放气后的呼气量进行对比,成人患者呼气量差值≤110ml, ≤ 或呼气量差值与气囊充气时呼气量的比值≤15%(推荐级别:D级) 4H静脉应用激素可降低再插管率。
2014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
江苏盛泽医院 周琴
前 言
概述 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极
为重要作用。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和破
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 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
推荐意见3: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25-30cmH2O(推荐级 别:D级 ) 可采用自动充气泵维持气囊压(推荐级别:B级) 无该装置时每隔6-8h重新手动测量气囊压,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 宜高于理想值2cmH2O;应及时清理压管内的积水(推荐级别: E级)
2、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最小闭合技术该技术可使气囊刚好封闭气道且充气量最小,但 往往不能有效防止气囊上滞留物进入下呼吸道。研究显示,虽 然使用最小闭合技术,但大部分患者的气囊压力仍低于 20cmH2O 最小闭合技术是根据气囊充气防止漏气的原理,患者气管插管连接呼 吸机辅助通气后,当气囊充气不足以封闭气道时,在患者喉部可闻及 漏气声,此时将听诊器放于该处,边向气囊内缓慢注气边听漏气声, 甚至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推荐意见4:不宜常规采用最小闭合技术给予气囊充气,在无法 测量气囊压的情况下,可临时采用最小闭合技术充气(推荐级别: E级 )
4、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
•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结果证实气囊上滞留物 与早发VAP的相关性,使用带SSD的导管, 无论是持续还是间断吸引,与不引流气囊 上滞留物对比,均可降低VAP发生率。但 这些研究中纳入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都超 过72h.
推荐意见8:为预防VAP发生,应定期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尤其是 • SSD 导管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 气囊放气前(推荐级别:A级)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可采用带声门 下吸引的人工气道 (推荐级别:A级),宜进行间断吸引(推荐 性:( 1)使用不当可造成气道黏膜损伤, 级别:D级) 特别是持续SSD。目前倾向于使用间断
Delphi法
Delphi法的核心是:通过匿名的方式,进行几轮函询征求专家意见,
组织者对每一轮专家意见进行汇总、整理,经过反馈使专家意见趋 于一致,得到一个比较一致且可靠性较大的结论或方案。
Delphi法
1、气囊的作用
保持声门以下气道封闭,保证正压通气有效完成
患者只要存在防止漏气和误吸的需求,气囊就应完全充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