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望洞庭

合集下载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 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 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包括《望洞庭》、《题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理解并背诵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感知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理解古诗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领略到古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美好情感,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的含义,尤其是《题西林壁》和《雪梅》中所蕴含的哲理。

2. 体会古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的古诗,引导学生发现古诗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感悟: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感知古诗的韵律美,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 理解诗意: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自主探究三首古诗的含义,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体会意境: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情感。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 诵读积累:学生齐读三首古诗,背诵并积累名句。

7.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古诗和诗人,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2. 诗句:望洞庭、题西林壁、雪梅3. 诗人:刘禹锡、苏轼、卢钺4. 重点词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画卷、只缘身在此山中、梅雪争春、骚人阁笔、评议短长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 摘抄并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查阅资料了解诗人背景,写一篇短文介绍古诗和诗人。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望洞庭》全面学习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望洞庭》全面学习

望洞庭作者: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及注释译文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赏析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的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四年级语文下册望洞庭

四年级语文下册望洞庭

临猗县示范小学教学设计模板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主备教师王青赞审核教师教学内容:《望洞庭》教材分析:《望洞庭》是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

它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古诗先写“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月光如水洒在湖面上,水平如镜,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

“潭面无风镜未磨” 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

未磨的镜面,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

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放眼远望,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如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生动形象。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诗人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设计理念: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语言凝练,所描绘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美,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但很多时候,古诗的教学都只是注重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忽视对意境的感悟。

对于学生来说“诗境”难以感悟,这也是我们古诗教学的难点。

《望洞庭》这首诗总体给人空灵、缥缈、温柔、宁静、和谐的感受,特别是诗中形象的比喻,形、色和谐,让人感到洞庭山水如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玲珑剔透。

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本节课,我力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丰富想象,感受水天一色物象的画面美,从而感悟空灵、缥缈的意境美。

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设计时整首诗紧扣“和”教学,首先从“色调”方面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和”。

《望洞庭》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望洞庭》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望洞庭》教学设计(优秀10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10篇《望洞庭》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望洞庭》教学设计篇一一、背景分析: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望洞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篇。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宁静的山水风貌。

诗句充满了语言美和韵律美。

但是对学生来说,诗中有些字词难免有些深奥,如“相和”、“白银盘”、“青螺”,对于一个阅历尚浅的小学生来讲,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句描写的意境、领悟诗句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就成了教学中的难点。

二、片段描述:片段1:(读中悟)学生很喜欢读古诗,我激励数名学生朗读表演之后,同学们的朗读热情更是高涨,“我来读!我来读!”他们争先恐后地要求给大家朗读。

我趁势继续叫了一位学生朗读,只听他响亮的朗读声让本来喧闹的教室骤然安静下来。

读毕,许多同学异口同声地赞扬他读得响亮,但我注意到有位学生不同意,他发言说:“这诗不是这样读的!”我因势利导,问道:“那你觉得该怎样读呢?”他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整个教室又一次安静下来,而且似乎比刚才更加静。

于是我问:“大家觉得他俩读得有什么不同?”有的学生说:“他读得很轻。

”有的学生说:“他的声音听起来很平静。

”有的学生说:“比刚才的更加有感情,刚才的太响亮了!”……“那你们觉得谁读得更好?为什么?”教室沉寂了片刻后,同学们顿时讨论起来。

学生普遍认为后面一位同学读得更加好,因为这首古诗描写的是洞庭湖宁静的景色。

朗读,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把书读熟,但读熟了还能怎么样?在朗读的训练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通过朗读来解决问题,在朗读中发现并有所收获,最终做到朗读之中的领悟,不经意之间使学生感悟到了诗句的意境。

片断2:(悟中读)师:还有哪些词你能体会到洞庭湖的宁静?生1:“镜未磨”一词也让我体会到了洞庭湖的宁静。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书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书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书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书,欢迎参考!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书第一单元1、《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4、桂林山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记金华的双龙洞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

2分钟
望洞庭(tí ng) 青螺(luó) 潭(tán)面
15分钟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和谐融合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象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碧绿 好像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着一只田螺
自学检测二
古诗中有三个比喻句,你能找到吗? 没有一丝风吹过,静静的湖面 像 .
像白色银盘. 像湖中的一颗青螺.
自学检测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生字。 •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理解作者的思 想感情和诗意. 3.情感价值观:感受洞庭湖的独特风光,培 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学会本课的生字。 • 2、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背诵。
刘禹锡(772-842),字梦 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 “诗豪”。他的许多作品,立 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 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 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课堂小结:2分钟
•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当堂检测:8分钟
一、 比一比,再组词。 镜( ) 峡( ) 眉( ) 螺( 境( ) 夹( ) 媚( ) 累( (二)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 )
和: 潭面: 遥: 未: 磨: (2)这首诗是 朝诗人 写的。诗人以轻快的笔触, 描写了 的景色。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一句诗既用了比喻的手法,又用了 的手法,诗中的 “白银盘”指的是 ,“青螺”指的 是 。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读了这两句诗, 我的面前仿佛出现了: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无风的洞庭湖 平静得就像 ,我能感受到洞庭湖此时 、 的美。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答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答案

1.《独坐敬亭山》是_ 唐__朝诗人__李白__写的,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其中“厌”字解释为 _ 满足___,“闲”字解释为_ _悠闲自在的样子___。

2、《望洞庭》作者_ 唐_朝代刘禹锡,这首诗描写了秋天(什么时候)洞庭湖(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的喜爱之情。

在诗中,作者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用白银盘比喻洞庭湖。

3.《忆江南》是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是 _唐_朝诗人_白居易_写的,其中写景的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_ 。

”“能不忆江南?”的另一种说法_真叫人怀念江南_。

诗中的“谙”字读音 _ān_ ,解释为__熟悉_ 。

4.《桂林山水》中,引用人们对桂林山水的评价是_桂林山水甲天下_,这句话的意思是_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_,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_,此句为全文的_中心_句。

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_山_和_水_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这样的美景让人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_的画卷,真是“_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6、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7、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8、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古诗三首-望洞庭》教案

《古诗三首-望洞庭》教案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绘画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诗句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为此,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在绘画前对诗句进行充分的解读和感悟。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句。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望洞庭》的基本内容、诗句含义和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描绘自然美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自然美的诗句。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学生在分享讨论成果和创作诗句时,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这说明他们对古诗创作具有一定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他们在创作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魅力。
五、教学反思
在《古诗三首-望洞庭》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程度不一。在讲授诗句含义时,有些学生能迅速领会诗人的情感,而有些学生则显得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学习修辞手法时,对于比喻、对偶等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和生动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望洞庭》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唐代诗人刘禹锡赞美洞庭湖美景的古诗。它通过对湖光山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

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望洞庭》教案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望洞庭》教案新人教版

《望洞庭》一、教材依据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之《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

二、设计思想《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俨然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四年级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通过教师有效地促进和支持性教学行为,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快乐的学习。

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完成了对传统智力理论的批判与建设,本节课将以此理论为支撑,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关注每一位学生优势智能的培养,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

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重点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

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六、教学准备: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七、教学过程:(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字梦得。

洛阳人。

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

四年级下册语文字词句篇电子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字词句篇电子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字词句篇电子版人教版1、古诗一一《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①诗句:众鸟高飞尽,狐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诗意:许多鸟都高飞远去,看不见了,- :片白云悠闲的独自飘远。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利我互相凝望,彼此都看不够。

2、古诗-一《望洞庭》(唐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

①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而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湖上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用螺。

3、词一一《忆江南》(唐白居易)一一一-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

①诗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②词意:江南的风景多么关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米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槛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4、古诗名句总汇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遛望洞庭山水枣,白银盘里一青螺。

③日山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5、古诗修辞手法①拟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对比: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③比喻: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 :把(君山)比作(青螺)。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句意思: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

)★意境及意义(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2、《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句意思: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意境及意义(诗人以轻快地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前两句总写洞庭湖的秋色,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3、《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重点新知:“忆江南”是词牌名。

★诗句意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清,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

★意境及意义(这首词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

从修辞上说,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结尾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

)4、《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句意思: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坡原野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互辉映,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诗句意思: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意境及意义(前两句写了江南水乡初夏的景色,后两句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紧张,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人教新课标.

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
的“汉寿城白春银望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 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又叫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词有各种不 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 子” ,还有“江城子” 、 “菩萨蛮”“卜 算子”“忆秦娥”“浪淘沙”等,词牌与 词的内容并无多大的关系。词按内容的长 短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91字)、长调(91字以上)。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 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 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 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 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 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 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此诗是 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 同:
作者同属唐朝、景物同属江南、诗词内容同属借 景抒情。
• 异:
1、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2、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
热情颂景抒情;
3、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
员 称。 。唐 他代的中家湖晚庭光期是秋著 一名 个月诗 世两人 代相, 以和有 儒学“,相诗传豪的”书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洞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
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如: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如: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如: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课件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你理解得真不错。

(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
(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问: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
(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
师问: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
师说: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多媒体出示)
(遥望:远望。

)
师说: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
师问: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
请学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
(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

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 洞庭/ 山水色,白银/ 盘里/ 一青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