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媒介素养概论

合集下载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媒介素养逐渐成为了大学生必备的一项能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甚至存在着对这一概念的模糊和误解。

因此,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媒介素养的定义媒介素养是指一种针对不同媒体形式的理解、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也被称为信息素养或数字素养。

它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媒体批判性指对媒体信息的理性分析和判断能力,对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进行判断,识别信息的主观意图、信息是否准确等问题。

2.媒体分析能力指对媒体内容的深入理解和研究能力,包括对媒体内容的语言、风格、结构、制作技巧等方面的分析。

3.媒体创新能力指能够熟练地利用各种媒介形式,创造或设计出符合不同媒体形式特点的媒体产品和信息。

二、为什么大学生需要媒介素养1.适应时代变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媒体形式不断变化,大学生需要具备掌握和理解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才能紧跟时代步伐。

2.提高沟通能力媒介素养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包括通过不同的媒体形式进行沟通交流,提升沟通效果。

3.防范媒体误导随着各种媒体形式的兴起,信息量大增,同时也容易出现虚假或误导性信息,媒介素养能够让大学生更加理性地识别和辨认这些信息,避免受到误导。

4.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媒介素养的学习,大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评价和判断能力,从而更加理性地看待和认识世界。

三、如何进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1.提高学生的媒介意识大学生刚步入大学学习的阶段,需要从一些基本的环节开始,比如提高学生的媒介意识。

可以通过媒介文化的讲座、电影和电视剧的展示、互联网创客分享会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媒体形式的特点,习惯和使用规则,从而提高学生对媒体的认识和意识。

2.培养学生的媒介创新能力对于数字媒介的使用,大学生大多只是停留在一些传统的应用和使用阶段,需要通过实操、试错和创新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领域,比如设计、动画、音乐或者应用开发等,通过制作一个自己的媒体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和创新思维。

浅论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浅论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浅论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吴远[内容提要]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生面对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如何积极应对媒介、有效利用媒介、分辨鉴别媒介信息,是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本文对目前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媒介媒介素养媒介批评在人类充满了期待的21世纪,传播媒介是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主角之一。

因为“媒介是文明形式的重要决定因素”。

[1]学者认为:“在21世纪,传播的用途变得更大了!不论我们是不是在职业场合,是和家人、朋友或我们所爱的人在一起,与学校、公司的同事在一起,还是与陌生人在一起,能否有效地传播都对我们所维系着的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在研究未来社会的变化时,“尼葛洛庞蒂教授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中宣称,人类社会已进入了‘比特’的时代,正以‘信息DNA’重建世界,媒介革命的横空出世带来的生存新定义,无限宽带创造的人类新空间,产业大变革建立的地球新秩序,虚拟现实的人性化界面,以及后信息时代的数字化生活方式等等,足以让人类豪迈地迈入‘乐观的年代’,安享曼妙绝伦的‘数字伊甸园’。

”[3]对媒介和媒介在未来将会创造的奇迹人们的期望不可谓不高。

然而媒介又将更加实在地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班尼特说:“谈到21世纪,人们认为这将是技术融合的时代,文字、图像、声音集成在某些设备上,可翻译,可储存,可编辑,可编程,而这些设备也模糊了电视、电脑和电话之间的区别。

”[4]信息的生活和物质的生活将通过技术和设备有机的结合起来,人类将进入一种崭新的生活状态。

大学是现代社会知识、信息的生产地、存储地、使用地,又是当代知识人才、信息人才最集中、最活跃的地方。

在大学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接触媒介、使用媒介、关注媒介的良好习惯和积极性。

应该说,他们也是我国媒介素养水平最高的一个群体。

但是,就当代大学生而言,在媒介素养的培养方面还有艰巨的任务。

当代大学生需要的媒介素养

当代大学生需要的媒介素养

当代大学生需要的媒介素养摘要: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站在信息时代的潮头,受到大众传媒铺天盖地的影响。

因此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关键词:大学生媒介素养什么是媒介素养?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

主要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一般而言,大学生时期,正是公民规范的媒介素养的初步形成的时期现代教育体系下,年轻人大多时间封闭在学校里,还处在成人化的过程中,很多难关都不是自己独立通过的。

尽管网络语言已经可以成功表达个人的生命体会,但是仍然没有超越自言自语。

目前阶段,年轻人自身的特质仍然被流行文化掩盖起来。

要真正解放年轻人,还需要社会和个人真正认识到网络语言的作用,真正把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当做主要问题来重视。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又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呢?我们可以从大学生目前在媒介接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来分析:1、多数情况下,仍将媒介接触作为一种娱乐的方式,表现在许多学生热衷的只是媒介上的纯娱乐性节目和内容,无论是来自海外或港台的电视剧,还是各种搞笑类的脱口秀节目他们都乐此不疲的观看,甚至上瘾。

2、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不知道通过媒介怎样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很多人在接触媒介时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有的人在网上停留一天也没有信息方面的收获。

3、信息的分辨、筛选、利用能力不强,对污染性信息的抵抗能力不强。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信息,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决定是否接受,缺乏深入了解信息背景的自觉意识。

4、临时抱佛脚、完全出于实用目的的接触媒体,有的人只是在需要完成作业或完成毕业论文时匆匆接触媒体,应付差事。

5、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较差,不具有知识产权意识。

整篇的从网上下载论文冒充自己的成果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

有的学生专门在网上从事论文出售活动,据说生意还不错。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共3246字)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共3246字)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1.部分大学生不能全面了解媒介的角色ﻭ据络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达6.3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

27亿,中青年是其主要部分.伴随着新媒介的,很多学生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与传播信息,学习知识,认知。

大学生群体的成长更多地受到了大众传媒的影响.另外,以新媒介为载体的各种信息广泛传播,使媒介具备了传承文化、公关角色、协调、代表等功能,可以说新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由于部分大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媒介素养不高,不能全面了解和认知媒介的角色,忽视了媒2。

部分大学生不能主动有效地介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

ﻭﻭﻭ参与活动ﻭﻭ能否主动有效地参与和利用媒介体现着一个人的媒介消费能力的高低。

根据笔者对4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或微博拥有率和使用率分别为87.27%和56.25%。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尽管大部分大学生开通了或微博,但使用率不尽如人意。

调查还发现,在参与媒介方面,92。

78%的人选择或飞信跟其他人沟通,69.09%的人参与过网络的发帖和回帖。

总体上而言,部分大学生有一定的媒介参与意识,但利用媒介和参与媒介活动的意识不强,主动影响媒介的意识更弱。

3.部分大学生不能有效地对传达的信息进行甄别ﻭ经调查发现,56.6%的大学生不能对所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43。

4%的大学生基本可以。

基本信任的人数占76%,19%的大学生认为的信息影响很小,完全信任的人数占1%,对不信任的人数占约4%.这说明,尽管使用媒介已经成为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常态,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媒介素养,但因为学识水平、自身修养等原因存在不足之处.特别是大部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尚处于自发状态,就造成了许多大学生能够利用新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但由于无法有效地对信息进行甄别,导致不能主动选择媒介内容,不能有效地去伪存真,更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自我。

ﻭ二、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意义ﻭﻭ1.媒介对提出的新要求新媒介的打破了早期的信息传播模式,“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进一步被模糊,人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微”,其传播出现了主体上个性化、方式上交互化等特征。

简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简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简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作者:杨春霞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16期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媒介无处不在的社会,媒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当今时代,信息传播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和大众传播媒介发生联系。

对传播内容的正确解读和客观评价,对传播手段的必要了解和熟练驾驭,对传播信息的快速判断和有效利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生活技能。

然而,对我国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媒介素养”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

即使在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高校,其教学活动也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上,在实践上少有大的突破。

因此,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媒介素养教育,是大众传媒时代,针对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它以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为核心,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形成对媒介所传达的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独立判断的认知结构。

此外,媒介素养教育还力图使未来信息社会的人具备有效的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无论对大学生个体还是对社会而言都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其作用在于:一方面它能够赋予大学生完善的知识结构,提供解读媒介信息的正确视角,培养其把握信息、调控自身意志和行为的能力,使其成为积极的信息使用者。

反之,一个没有受过良好媒介素养教育的人,很容易迷失在汹涌的信息洪流中。

因此,媒介的选择和使用能力是一种素养,它的养成需要知识、经验的积累,更需要智慧和悟性的提升。

媒介素养应该与科学素养、道德素养、法制素养等一起构成当代社会人的基本素养;另一方面,信息全球化趋势把现存的各种媒介整合到一个信息更加密集性的“信息高速公路”上,它使得每个社会成员具有了信息接受者和发布人的双重角色。

此时的媒介素养教育除了具备传统的基本功能外,还必须使人们了解信息采集、加工、制作、传播的基本规则,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

大学生《媒介素养》复习资料

大学生《媒介素养》复习资料

1● 媒介素养考试须知● 考试时间:7月1日 19周周一三四节10:00—11:40 文新楼103教室注意找标题,联系实际总序、绪论1、媒介化的生活方式:“我们摆脱不了媒介,就像摆脱不了天气一样。

”2、社会媒介化的表现:① 种类繁多的媒介在时间和空间中总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② 媒介勾连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建构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③ 媒介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对于历史、现状与未来地判断。

3、“媒介化社会”含义:两个层面。

历史和现实4、本质是“人的媒介化”5、传统媒介与新媒介 第一部分 媒介素养概说第一章 媒介素养第一节 媒介素养的观念演进与范式转移一、媒介素养概念的提出:1933年英国文学批判家利维斯首次倡导了媒介素养二、媒介素养的四次“范式转移”(1)20世纪30年代的保护主义立场(2)20世纪60年代强调提升对媒介内容的选择和辨别力(3)20世纪80年代重点在于对媒介文本的批判性解读(4)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参与式社区行动三、媒介素养的定义1、传统理解:读书、写作、看报2、当代理解能力:认知能力,解读和批判能力,运用媒介信息作为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能力。

媒介素养三大基石:①个人定位:能量与目标②知识结构:原材料③技能:工具即分类、归纳、演释、综合提炼第二节 媒介素养何以如此重要1、媒介素养决定了人们能否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来分辨“媒介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

2、“媒介化”的来源也使得两个世界的界限日益模糊。

3、媒介素养是决定人们能否对传媒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精甄别乃至合理使用,最终形成独立判断与健全人格的关键。

第三节 新传播革命:理解媒介素养的新维度1、新传播革命的特质①传播载体,传播介质上更加先进②交互性模式转变,传播权力面临着更深层次的结构调整。

信息超载媒介传播信息的速度和信息量已经超过了人们接受的限度。

2 2、传播“渠道霸权”时代终结,公民“自我赋权”时代来临。

3、新闻的作用在于突出一个事件,而真相的作用则是揭示隐藏的事实。

新媒体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

新媒体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

新媒体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随着大众传播业的迅速发展,媒介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方面,成为一种“社会公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美国学者斯坦利?巴伦直言,“媒介已经完全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以致我们经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媒介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就更不在话下。

媒介向我们传递信息,给我们提供娱乐,使我们兴高采烈,让我们烦恼困惑。

媒介改变我们的情绪,挑战我们的知识,侮辱我们的理智。

媒介经常把我们变为最高中标者的廉价商品。

媒介给我们下定义,为我们塑造现实。

”在我看来,媒介就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诸多问题和挑战。

在20世纪3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随着大众媒介的普及而为人们所关注。

90年代,这一概念开始引入我国。

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媒介素养开始呈现出一些问题,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逐渐由隐性向显性发展。

那么,什么是媒介素养呢?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和反映能力。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1.7小时,相比2011年提升了1.2小时。

新媒体一方面带来了诸多便利,一方面又成为了假新闻、快餐文化的温床。

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媒介消费的一支主流力量,由于缺乏对大众传播机构传播的信息独立思辨的能力,对这些信息往往会根据自身的理解产生误读、误用以及可能被严重误导,最终酿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因此,培养大学生们的媒介素养,强化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现在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快餐式消费、沉迷于虚拟网络、脱离现实无疑很好的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代名词。

快餐式消费的漫行,降低了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学术造假事件就反映出大学生利用网络投机取巧的冰山一角。

大学生自身的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无意识的养成了浮躁、投机的作风。

社交工具、网络游戏的兴起使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网络,久久不能起身,拉大了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大学生媒介素养概论

大学生媒介素养概论

4.消费社会里的奇观逻辑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基础的核心已经由传统工业社会中商品与消费的一阶关系转变为符号与消费之前的二阶关系。在传统工业时代,人们消费的重点是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而在当代,人们不再满足于最直接的使用价值的消费,而是对其附加价值青睐有加,更加注重商品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意义。
实际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转变。他们把社会转型分为三个时期:六十年代的景观社会、七八十年代的符号社会、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奇观社会。期间,炫耀性消费日渐成为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核心动力,相对应的景观消费、符号消费、奇观消费也日渐成为消费的主流。
在当下的消费社会中,社会生活的组织运行都遵循着制造奇观、生产奇观、消费奇观的逻辑进行,奇观逻辑成为社会生活所要遵循的逻辑。而所谓的奇观逻辑,就是不断生产、复制具有视觉冲击力、戏剧性、吸引力或轰动效应的奇观形象,并通过制造奇观形象引导娱乐和消费行为,组织建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逻辑。
比如茅台酒的消费,卖点已经不是酒有多香醇,而是“国宴用酒”,“高贵品质”。比如《超级女声》通过营造媒体奇观所带动的消费浪潮,直接经济效益竟高达7.66亿元。
制造同意主要体现在决策和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政府通过表演的手段取得民众的认同,以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李普曼说:当代意义最为重大的革命不是经济革命或政治革命,而是一场在被统治者中制造同意的艺术革命……在新一代掌权者的政治生活中,劝服已然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还没有人开始理解这场革命的结果,然而说如何制造同意的认识将改变所有的政治前提将不为过。在制造同意的过程中,如何劝服是核心。
表演政治和制造同意在西方世界尤其盛行,这与西方的民主制度有关,也和西方的媒介普及有关。西方世界强调民主和人权,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的政治参与权利,而大众传媒的发展(尤其是电视和互联网)恰好为人人参与提供了一个便捷而广泛的渠道。

媒介素养课程大纲

媒介素养课程大纲

媒介素养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媒介素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当代媒介环境中的能力和意识,使其能够理解和应对媒体的影响。

本课程将介绍多种媒介形式和技术,并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媒体创造能力。

二、课程目标1.了解媒体的历史和发展,掌握媒体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培养对媒体信息的分析和评估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掌握不同媒体形式的创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媒体创造能力。

4.了解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媒体道德意识。

5.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程大纲1.媒体概论1.1 媒介定义和分类1.2 媒介与社会的关系1.3 媒介技术的发展与挑战2.媒介分析与批判2.1 媒体效应理论2.2 媒体内容分析方法2.3 媒体批判的方法与技巧3.媒介创作3.1 文字媒体的创作与表达 3.2 图像媒体的创作与表达 3.3 音频媒体的创作与表达3.4 视频媒体的创作与表达4.媒体与社会4.1 媒体和政治4.2 媒体和经济4.3 媒体和文化4.4 媒体与公共领域5.媒体与伦理5.1 媒体道德原则5.2 媒体伦理问题案例分析5.3 媒体责任与社会责任6.信息素养与媒体素养6.1 信息素养的概念和要素6.2 媒体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关系6.3 提高媒体素养的方法和策略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媒介概念、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讨论和分析媒体案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媒体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媒体创造能力。

4.讨论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研究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媒体相关主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五、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质量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项目作业:包括案例分析、媒体创作和研究报告等。

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媒介素养课程的整体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媒介文化与社会》著:William L. Bennett2.《媒介与相关领域》著:John D.H. Downing3.《媒体文化批判》著:Douglas M. Kellner七、课程注意事项1.课程的学时分配及教学内容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大学生《媒介素养》复习资料

大学生《媒介素养》复习资料

大学生《媒介素养》复习资料1● 媒介素养考试须知● 考试时间:7月1日 19周周一三四节10:00—11:40 文新楼103教室注意找标题,联系实际总序、绪论1、媒介化的生活方式:“我们摆脱不了媒介,就像摆脱不了天气一样。

”2、社会媒介化的表现:① 种类繁多的媒介在时间和空间中总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② 媒介勾连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建构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③ 媒介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对于历史、现状与未来地判断。

3、“媒介化社会”含义:两个层面。

历史和现实4、本质是“人的媒介化”5、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第一部分媒介素养概说第一章媒介素养第一节媒介素养的观念演进与范式转移一、媒介素养概念的提出:1933年英国文学批判家利维斯首次倡导了媒介素养二、媒介素养的四次“范式转移”(1)20世纪30年代的保护主义立场(2)20世纪60年代强调提升对媒介内容的选择和辨别力(3)20世纪80年代重点在于对媒介文本的批判性解读(4)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参与式社区行动三、媒介素养的定义1、传统理解:读书、写作、看报2、当代理解能力:认知能力,解读和批判能力,运用媒介信息作为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能力。

媒介素养三大基石:①个人定位:能量与目标②知识结构:原材料③技能:工具即分类、归纳、演释、综合提炼第二节媒介素养何以如此重要1、媒介素养决定了人们能否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来分辨“媒介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

2、“媒介化”的来源也使得两个世界的界限日益模糊。

3、媒介素养是决定人们能否对传媒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精甄别乃至合理使用,最终形成独立判断与健全人格的关键。

第三节新传播革命:理解媒介素养的新维度1、新传播革命的特质①传播载体,传播介质上更加先进②交互性模式转变,传播权力面临着更深层次的结构调整。

信息超载媒介传播信息的速度和信息量已经超过了人们接受的限度。

2 2、传播“渠道霸权”时代终结,公民“自我赋权”时代来临。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化建设论纲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化建设论纲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化建设论纲随着媒介技术的高速发展,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与媒介互动。

作为大学生,他们至少要在自身能力范畴内展示良好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在处理信息和媒介方面,人们具备的能力和知识。

为此,高校应建立一个媒介素养教育体系,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在媒介方面的素养。

一、媒介素养的概述媒介素养包括媒介实践能力、媒介敏感度和媒介价值观三个方面,这些素养互相依托,共同作用。

媒介实践能力是指掌握媒介技术、能熟练使用媒介工具以及在媒介实践活动中拥有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媒介敏感度是指对媒介信息的敏感度,能及时捕捉和分析媒介信息,正确理解和解读媒介信息。

媒介价值观是指建立正确的媒介价值观念,意识到媒介对社会的重要性,对媒介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持有一种负责任和正义的态度。

二、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设计1. 媒介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在校期间,媒介实践活动应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些实践活动应当涵盖社交媒体、数字出版,以及互联网等方面。

实践活动可以包括摄影、新闻写作、网站制作和视频编辑等。

此外,大学生还应当学会如何使用各种媒介工具,如Photoshop、Illustrator 等数位处理工具。

2. 媒介敏感度的培养:大学生应通过艺术和人文学科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媒介信息的理解。

这些课程可以涵盖电影、小说、文学和传媒文学等方面,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媒介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识别和解读信息中的隐含意义。

此外,社交媒体也可以作为课堂中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媒介信息。

3. 媒介价值观的培养: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不断强调媒介的重要性,以及创作媒介作品对社会和人类文化的贡献。

在伦理课程的学习中,应当涵盖媒介伦理和商业媒介伦理等方面,以帮助学生了解媒介作品和信息在大众传播中的影响,以及如何在道德和法律原则的范围内创作媒介作品。

此外,学校应邀请专业人士来校授课,帮助大学生对媒介行业的工作和相关伦理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2023年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论述

2023年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论述

2023年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论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媒介素养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素质。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所要致力于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基础知识教育。

要求大学生对媒介信息进行深入理解,了解媒介信息的特点、来源、传播与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使其能够分析、评价和利用各类媒介信息,同时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能力。

其次,促进大学生的媒介批判意识和媒介文化意识。

要求大学生在学习和利用媒介信息的过程中,能够敏锐地发现媒介传播中存在的错误、偏见、虚假信息等问题,对此进行批判性思考,避免被错误信息左右。

同时,大学生应该能够主动了解和参与各种媒介文化活动,了解各类媒介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第三,强化大学生的媒介实践能力。

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媒介实践活动的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媒介操作能力,包括对多种媒介设备和软件的操作,对媒介制作和发布流程的了解,以及对媒介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解决和总结的能力。

最后,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应用能力培养。

要求大学生在媒介信息的分析、应用和创新方面具备较高的能力,尤其是在网络信息应用、数字出版、社交媒体等方面应用更是需要大量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不同媒介平台的用途、特点和限制,进而发掘媒介信息在各行业应用的方式和价值。

综上所述,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在基础知识教育、媒介批判意识和文化意识、媒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方面进行全面的教育,创造出多种形式和机会,提高大学生在现代化信息社会的素质和竞争力。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化建设论纲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化建设论纲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化建设论纲媒介素养是指一个人在运用媒介工具与信息资源上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与媒介多样化程度越来越高,媒介素养日渐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也是大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

本论纲旨在探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化建设的策略与实践。

一、背景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量信息源被上传到信息网络中,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发布。

这为获取信息、娱乐、学习、工作、社交等提供了更多便捷的选择。

同时,这些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无良媒体发布虚假新闻、网络暴力、色情、诈骗等,甚至有可能对社会和个人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尤其重要。

二、问题阐述大学生缺乏媒介素养,表现在以下方面:1.缺乏对媒介信息可信性,合法性的辨别能力;2.无法正确利用网络工具及其信息资源;3.对于网络侵犯、侵犯隐私问题认识不足;4.缺乏储存数据、分享信息与保护个人隐私的能力;5.缺乏基本的网络礼仪。

三、教育策略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媒介技术和信息资源的能力,以及正确使用媒介融入到生活中,并具备媒介伦理思维和相关社会责任意识。

其教育策略涵盖以下方面:1.强化题材媒介素养教育的题材应覆盖多个方面,包括媒介伦理、媒介法律、网络安全、网络文明、媒介分析等。

要把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包括课堂教育、社会实践、创新学习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教育的理论与价值。

2.强化手段在教育手段上,要积极引导学生熟练使用网络媒介和多媒体技术,从强化实践能力的角度来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结合以上题材,可应用以下媒介理论工具来正式授课:- 媒介信任理论:用来指导学生判断消息真实性和来源可信性;- 社会责任理论:用来强化学生的网络安全、隐私保护和道德要求;- 媒介文化分析理论:用来增强学生对媒介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强化机制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课程,以及引入学院、社会与学生社团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比赛等激励机制来促进媒介素养教育的人才培养。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媒介素养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媒介素养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媒介素养我相信“媒介素养”这四个字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十分陌生的概念,然而21世纪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媒介素养”对于所有人来说,又是息息相关、如影随形的。

相反,对于“媒介”这个词,大家多多少少能有所理解,媒介是能让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产生关联的任何物质,或者说,媒介是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

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

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各种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现如今,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培养良好的媒介素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求。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媒介素养,才可以正确地享用大众传媒传播的资源,善于并合理地利用大众传媒,从而运用媒介完善自我,服务自我和参与社会的发展。

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媒介素养呢?在我看来,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当我们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必须具有一定的选择能力、正确的理解评价能力、敢于质疑的能力以及善于创造和制作的能力。

首先是一定的选择能力。

世界上每天都有无数的事情在发生,无数的信息在传达,获取信息的途径又千变万化。

比如前一段时间国民时刻关注的马航事件,我们是选择看报纸、看电视新闻还是上网来获取信息?我们是选择新华社的消息还是国外通讯社的消息?是去选择百度搜索引擎、还是新浪网、搜狐网?这些都跟我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密切相关。

因此,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选择能力,我们才能在众多信息中快而准的定位自己想要的那部分内容。

具有一定的选择能力不论是对我们的生活还是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是正确的理解评价的能力。

现如今,各类娱乐节目相继推出,比如快乐男声、爸爸去哪儿、非诚勿扰等等,大家对于各娱乐节目的评价褒贬不一。

就像“爸爸去哪儿”这个当红的节目,有人认为这档节目不仅展示明星的教育特色,并且使观众快乐和感动,能与观众的心情相联系,而不是让观众呆呆地、不会去思考地看电视,他们支持在这档节目的熏陶下,内向的孩子在逐渐变活泼,淘气的孩子在逐渐变独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如何看媒介这面“镜子”
当今,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多种媒介信息的社会环境中,经常会遇到如何认识媒介特征、如何解读媒介产品、如何分析媒介事件的问题。

先从一个媒介事件说起:在2009年中国香港书展上,一批被称为“嫩模”“靓模”的少女模特大出风头,她们出版了自己的性感写真集,还要举行与粉丝见面的签名会。

于是,香港网民发起了一个组群,表示“抗议书展垃圾化”和“娱乐圈化”,要求她们“滚出书展”,并很快得到了上万网民的回应和支持,同时也引起了争议。

但争议所带来的一个结果是,香港报纸每天的娱乐版头条全是到书展上签售的明星模特动态。

据说,某模特一天就卖出了八千本写真,又立即加印一万本。

问题不仅在于对媒介产品(写真集)的评价,还在于如何分析这一事件发展的“媒介逻辑”?香港《文汇报》曾发表评论:“书展在香港已有20年的历史,一向享有良好的声誉。

每年书展选择在暑假举行,就是为了方便广大青少年学生选购喜爱的书籍,如果任由靓模写真集等物品在书展喧宾夺主,将诱惑更多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感官刺激,亦令书展弘扬高尚文化的基调变味”;最后强调“良好的书籍是青少年成长和进步的阶梯,当局有责任加强把关和监督,不宜将靓模写真集或类似作秀活动堂而皇之地摆入书展大厅,令书展文化品格沦落,对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

”其实,这篇评论已经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问题:如何抵御媒介产品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思考,在人们的观点中书展的特点是什么?香港网民为什么抗议“嫩模”签名会进入书展?而香港报纸为什么会安排在娱乐版的头条报道“嫩模”的消息?这些20岁左右的美女“嫩模”是写真集的作者,还是被商业化包装里用的工具?为什么说“嫩模”的行为会对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究竟谁应该担负把关的责任,是家长、学校还是政府管理部门?普通公民(媒介的“受众”)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媒介知识?
有鉴于此,本教材针对大众媒介的传媒活动,选择具体案例,接受有关媒介的基本知识以及研究媒介的理论视角和方法,为在大学推广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