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_不妨跟学生聊聊天儿——以肖培东老师的一堂作文课为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上,不妨跟学生聊聊天儿——以肖培东老师的一堂作文课为例
课堂上,不妨跟学生聊聊天儿——以肖培东老师的一堂作文课为例我们的语文
课堂上,不妨跟学生聊聊天儿
——以肖培东老师的一堂作文课为例
青岛
高荣尚
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认为,人类情感的表达、理性的思考乃至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都必须以语言或话语的不断沟通为基础。

语文课就是一个生动的话语场,课堂上不妨跟学生聊聊天儿。

但是,聊什么?怎么聊呢?且看肖老师如何跟学生聊天儿。

一、案例(节选)
师: 去年我来给大家上过课,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去年是什么时候来的?
生:冬天。

师:现在什么时间?
生:春天。

师:在两个不同的季节两次来到这里。

是不是?
生:是。

师:去年来的时候呢,我很长时间是站在咱们教室的窗口。

因为我很少见过北方的冬天。

除了观看一片雾霾以外,你们知道我还看到了什么?
生:嘻嘻
师:我发现你们这所学校,在不经意的角落里经常有一点点的绿色闪烁出来。

你们有没有看过?
生:没有。

师:没有吧。

好,当我在这么个山瘦水寒的季节里,看到你们学校角落里的那一抹或一点的绿意时,你猜猜看,我想到了什么?
……
课堂就这样开始了,可又好像没有开始,因为我们听不到必备的课堂导入,也看不到常规的学习目标展示,然而,学生已分明置身于课堂氛围中了,那一双双被吸引住的眼睛告诉你,他们已心无旁骛。

真是润物细无声啊,一个生活化的聊天儿,让学生在不觉学习中开始了学习。

屏幕上,肖老师展示了几幅图片。

师:第一幅图谁来说说,有一种人生不是运气,或者选一幅图来说。

三言两语即可。

生: 大树在沙漠中顽强的生长,然后长成了大树。

师:然后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生命的顽强。

师:能不能跟老师一样把话语文学化一点?适当的描述一下,能帮你有感觉。

肖老师给你做师范你听,你我之间在表述方面的距离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只艳羡沙漠里的那丛绿荫,那么你就会忽略烈日的炙烤风沙的袭击和一望无垠的寂寞。

所以我说树的人生不是一种运气。

适当的将语言文学化。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这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更要体现在学生的思维和表达上。

话语是思维的表现,简单枯燥的话语自是索然无味,也自然失去语文味。

肖老师的一句能不能跟老师一样把话语文学化一点,好似灵光闪现,一下点醒梦中人:语文课上原来还要这样说话!这样的聊天儿自然又有别于生活中的聊天儿,话要说得有美感。

这就有了艺术的参与。

……
师:大自然用他的千姿百态告诉我们成功绝不是一种偶然也不是一种运气。

……而我曾经就在鸟窝上看到生活的寄托。

当你静下心来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会闪烁出来。

当在一个秋天的黄昏,当你不经意间看到大树上有一个鸟窝的时候,这个鸟窝会让你想到什么?
生:阳光照在鸟巢上,鸟巢呈现半透明的状态,听见鸟鸣啁啾,我会想到我的家人我的家。

师:说这句时你有没有一丝感动?
这是一句发问,也是一句点拨。

更重要的它能够触及学生内心柔软所在,引其动情深思。

语文是诗意的,是温暖的,是有情意的。

语文课上就应该有让学生怦然心动的感觉。

带着一种动情的熏染,课堂之上到处传来了学生的心灵之语。

学生的思维显然被老师的聊天儿方式唤醒。

见时机成熟,肖老师适时地抖开包袱:
师:一个鸟窝就是一个世界,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有温暖有情感有细节有生活的很多东西,有感受有哲理,我们发现生活的很多真谛都是挂在我们校园里那棵高高树上的鸟窝所涵盖的,我们看看鸟窝能不能走进这些作文题目:
《这世界需要你》《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时间去哪了》《经验与勇气》(PPT)
将思考写成片段,表达鸟窝与它们之间的联系。

学生奋笔疾书,一张张年轻的脸庞透着紧张的温热,那是激情在心中澎:
1、衔枝,觅草,筑巢,奔波于那个乍暖还寒的春;产卵,孵化,养育,发生于那个烈日炎炎的夏。

因为爱,你在那个色彩富丽的秋将他放逐;因为爱,你在那个白雪皑皑的冬离他而去,一年便似一生。

而我何尝不是那初长成的雏鸟,渐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独自分享,但我依然会在某个鸟儿轻啼的清晨,感动,温暖,想到你们,我的爸妈。

2、当我再次走在回家的路上,抬头一望,曾经树上的那鸟窝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红灯笼,捕虫网……我仔细想想,十年前的大树上还有许多个鸟窝,时不时还会听到小鸟欢快的叫声,叽叽喳喳,好不热闹,而这一切随着时间都消失了,我也从那个扎着小辫的小姑娘长成一个大人了。

道路变成了公路,麦田变成了花圃……曾经躺在草地里放风筝数星星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留下了只有对过去的回忆。

3、匆匆从电线旁边走过,却被一根枯树枝砸到头,抬头一望,两只喜鹊正艰难地将鸟窝筑在直直的电线杆上。

它们的巢,显得那么单薄,孤零零的,仿佛一阵清风就能将鸟窝倾覆。

不禁要问,人们怎么将这些可爱的生命逼到了这里?他们赖以生存的树呢?是否再也看不到高高的枝桠上挂着的可爱的鸟窝了?
只一棵树啊,鸟窝需要你,这世界需要你。

……
课堂到此,似乎应该结束,因为一堂课经过层层铺垫,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作品,无论预设还是生成,都有了满意的结果,但,肖老师的聊天儿并没有结束。

师:如果考场上没有东西可写怎么办?
这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学生心中都有一个坎儿——考试:老师能帮我冲过烽火线吗?这堂课难道我们就写一个鸟窝吗?
师:我就去寻找其他鸟窝。

原来如此,鸟窝是个引子。

学生茅塞顿开。

生:不能禁锢在一个鸟窝里,要寻找不同的鸟窝大胆尝试。

师:选自己熟悉的能写出来的东西写,合适你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心里要有一个鸟窝安放着,可以是鸟窝,可以是河流,可以是菊花,可以是母亲的表情,可以是父亲的叹息。

只要心中充满情感,能够细致入微的体察,那么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可以为你所用。

你要有一颗玲珑剔透的心。

给自己找找鸟窝。

二、思考
长久以来,我心中总有一种疑问,对于语文,学生还会充满好奇和向往吗?语文这片土地上还是风景独好吗?那石桥的烟柳是否还迷蒙?那黄尘的古道是否还苍凉?那阳关的酒是否还动情?那浅盏的茶是否还让人感到冷暖?本是魅力唤人的语文,明明给了我们栖身的角落,心却无处安放。

不是语文变了样,而是我们的课堂出了轨。

语文是生动的,是可以拿来聊天的,那我们不妨就在课堂上跟学生聊聊吧,聊聊文字,聊聊生活,聊聊内心的感受,聊出点收获,聊出点诗意,聊出语文的前世今生,让学生亲近她,迷上她。

而课堂聊天儿实际就是教与学的对话,但它又是举重若轻的教学对话。

它消弭了机械与威严,营造了生动与亲和。

某种程度上是种回归。

首先,要选择适合的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现实。

人在生活中舒展着自己的生命,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从而拥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

生活就是生命的亲历和体验。

而学生所表达的正是他在生活中的体验感受。

同时,话题要具有开放性。

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讲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

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

这句话强调对话必须是在多个对话者之间展开的,不同的对话者参与到对话中来,对话才成其为对话。

若要让不同的对话者参与对话,就必须使对话者面对话题有自己的话可说,否则,对话可能会异化为单方面的演讲,甚至会冷场。

其次,要追求意义生成。

它并非简单地传递对命题意义的理解,而是具有重构、生成的功能。

对话过程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沟通,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纳,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被唤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纠各自的偏见,易于形成新的立意或思路。

第三,要重视倾听。

倾听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对话态度,表示对对方的真诚尊重和接纳。

没有倾听,就没有对话,倾听是实现对话目的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做一个倾听者,只有真诚的倾听,才有画龙点睛式的点评,才会给予学生鼓舞和感染,让学生在信任和愉快的氛围中自由、尽情地表现自我,吐露心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