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古法执中守一法

合集下载

论六家要旨——精选推荐

论六家要旨——精选推荐

论六家要旨论六家要旨——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分为四段:第⼀段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之异路,有省不省⽿。

第⼆段夫阴阳四时﹑⼋位﹑⼗⼆度﹑⼆⼗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使⼈拘⽽多畏”。

第三段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

可以⾏⼀时之计,⽽不可长⽤也,故⽈“严⽽少恩”。

第四段道家⽆为,⼜⽈⽆不为,其实易⾏,其辞难知。

其术以虚⽆为本,以因循为⽤。

⽆成埶,⽆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中⽂名论六家要旨;外⽂名 On six;拼⾳ lun liu jia yao zhi;全称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第⼀段阴阳﹑儒﹑墨﹑名﹑法﹑道德;作⽤究万物之情全⽂易⼤传:“天下⼀致⽽百虑,同归⽽殊涂。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之异路,有省不省⽿。

尝窃观阴阳之术,⼤祥⽽觽忌讳,使⼈拘⽽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顺,不可失也。

儒者博⽽寡要,劳⽽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墨者俭⽽难遵,是以其事不可篃循;然其强本节⽤,不可废也。

法家严⽽少恩;然其正君⾂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名家使⼈俭⽽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

道家使⼈精神专⼀,动合⽆形,赡⾜万物。

其为术也,因阴阳之⼤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俗施事,⽆所不宜,指约⽽易操,事少⽽功多。

儒者则不然。

以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和,主先⽽⾂随。

如此则主劳⽽⾂逸。

⾄于⼤道之要,去健羡,绌聪明,释此⽽任术。

夫神⼤⽤则竭,形⼤劳则敝。

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所闻也。

夫阴阳四时﹑⼋位﹑⼗⼆度﹑⼆⼗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使⼈拘⽽多畏”。

夫春⽣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经也,弗顺则⽆以为天下纲纪,故⽈“四时之⼤顺,不可失也”。

夫儒者以六蓺为法。

六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博⽽寡要,劳⽽少功”。

道家法治理念之精义

道家法治理念之精义

道家法治理念之精义摘要:道家是先秦百家争鸣中的一个学派,前期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后期以慎到为主要代表。

早期道家有“法治”理念而无“法制”思想,到慎到这里就不同了。

慎到的思想是联结道家与法家的一个关键环节。

《慎子》中集中体现了以下四个观念:一是崇尚天道,二是认为“法制”是对天道观念的社会转化,三是主张建立在公义基础上的法制应该坚守,四是主张在实践“无为”过程中特别关注“势”的作用和力量。

道家从老子、庄子发展到慎到,人间化的色彩越来越浓厚,最终演变为积极的政治哲学。

关键词:道家思想;法治理念;老子;庄子;慎到道家是先秦百家争鸣中的一个学派。

过去,人们一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认为儒、法、道、墨、名等各家势如冰炭,互不相容。

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

学术之争虽然唇枪舌战,相当激烈,但与战争双方你死我活的关系判然不同。

学术层面的百家争鸣,正面的论争也好,侧面的攻讦也好,最后的结果不仅不能相互伤害,消灭一方,而恰恰相反,双方在相互吸收、相互扬弃、自我完善中使核心思想更加突出和成熟,学说体系因不断发展而更趋完备。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它在一切典型的时期毫无例外的都是统治阶级的国家,并且在一切场合在本质上都是镇压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机器。

”①春秋战国时期的所有学派,不论其主张如何,对“国家”存在的这一事实,都是有感触的。

儒家主张以德治国,法家提出以法治国,墨家提出兼爱治国,道家提出无为而治,无一不是在当时发达的农业文化和宗法文化背景下为治理国家而提出的不同派别派的政见和方略,只不过是表现形态不同,侧重点各有所异罢了。

明乎此,对各派思想相互融通,对儒家能主动吸收法家之见、法墨学派也能赞同儒家之说、道家也关心国家前途等为符合逻辑发展的顺理成章之事,就不至于大惑不解了。

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于认为道家的思想是出世的,其世界观是没落的,甚至是颓废的。

其实,这只是问题最表层的一个方面。

执中守一法简记

执中守一法简记
执中守一法的关键,就在于执中诸窍的修炼以及修炼火候。执中诸窍即是执中守一法修炼中的几个秘窍。练通这几个秘窍,也就铺平了通往仙佛神圣的道路,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坚守正法,次第修行,道途虽远,仙圣可期。
郭尚阳——道家人道法脉传承人、太白铸剑派传人。
执中守一法,曾经是广泛流传的古仙修法之一,是起源于上古时代,古老而成熟的修行体系。其最早书诸文字,见于记述上古历史的《尚书》一书中,舜帝禅位于大禹时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舜十六字心法。而后世道家、儒家,对执中守一法多有传承,各有差别,而宗旨如一。满清乱华时期出现的中派丹法,就是丹道借鉴了部分执中法的窍位练法形成的。执中守一法,并不是特别惊艳的法门,也不是什么修行捷径,而是一种比较合乎中庸之道的法门。但中庸绝不是平庸,执中守一法也有其傲然于万法之中的特点。一是无论贤愚,入得门来,循序渐进,都能取得一定成就;二是该法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各种法门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像走火入魔,导致身体或者精神受到损害的情况基本不会发生。三是法门简易,没有那么多的步骤与方法,只要抓住要点,很容易理解与执行。
有些天真无邪的朋友说,执中守一谁不会呀,不就是意守中黄窍或者中丹田不动吗?这就是吃瓜群众的理解了。真那么简单的话,还能算做一个修行体系吗?任何一种法门都不是望文生义,就可以靠臆想的东西来修炼的。执中法确实不复杂,但是也有执中诸窍,每个窍有什么具体作用,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用哪个窍,用什么方法辅助,炼形过程中有哪些问题,炼神过程又有哪些步骤,其中有哪些风险,具体怎样操作,怎么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有什么感受代表什么?这些问题,是一个守着不动可以解决的么?所谓守一,是精诚唯一,是惟精惟一,不是守着一个容,但形神实不可分,精气神实不可分,识神元神本不可分,分开谈,只是权宜方便的说法。

中国哲学流派: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主张思想及代表人物

中国哲学流派: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主张思想及代表人物

中国哲学流派: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主张思想及代表⼈物⼀、儒家: 代表⼈物:孔⼦、孟⼦、荀⼦。

作品:《论语》、《孟⼦》、《荀⼦》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它以春秋时孔⼦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的⾃⾝修养的⼀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尚的⼈。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道。

⾄战国时,儒家分有⼋派,重要的有孟⼦和荀⼦两派。

孟⼦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仁政”,在对⼈性的论述上,他认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之所以提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道家: 代表⼈物:⽼⼦、庄⼦、列⼦。

作品:《道德经》、《庄⼦》、《列⼦》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称「道德家」。

这⼀学派以春秋末年⽼⼦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为,万物⾃然化⽣,否认上帝⿁神主宰⼀切,主张道法⾃然,顺其⾃然,提倡清静⽆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国寡民」、「⽆为⽽治」。

⽼⼦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派:庄⼦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学派。

三、墨家: 代表⼈物:墨⼦。

作品:《墨⼦》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创始⼈为墨翟。

这⼀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如⼰;兼爱,即爱⼈如⼰。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思想上提出尊天事⿁。

同时,⼜提出「⾮命」的主张,强调靠⾃⾝的强⼒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蹈⼑,以⾃苦励志。

抱元守一

抱元守一

“抱元守一”。

这个词是在看过的一本书上得知的,这是道家修炼之法,“抱”是融合,混融的意思;“元”指最原始的事物;“一”很好理解,它是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源。

合起来就是:融先后天之一气,抱道法自然之宗旨,神与气合,浑然归一,返归本始。

“抱元守一。

守一是道家早期修炼方术之一,其侧重点不在炼形而是炼神,通过它排除心中杂念,保持心神清静,其主旨为守持人之精、气、神,使之不内耗,不外逸,长期充盈体内,与形体相抱而为一。

修习此术,可以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久视。

”“抱元守一后,呈现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清静。

凝神内敛,关注于自己的精、气、神,那么外界的纷扰就慢慢沉寂。

”从此看,抱元守一,是道家的高深之术,二、执中贯一尧之执中,舜之精一;禹之只承;汤之日新;文之望道未见;武之敬胜怠;是什么意思?人心唯危---比喻人心难测。

允执厥中---言行符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人心难测,道心就谨小慎微。

要将自己看小一点,放低一点。

只有精益求精,专心致志,才能使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予惟千圣一心,万古一道,惟心一,故道一;道一,故学亦一。

昔尧之告舜,曰:“允执厥中。

”及舜命禹,又加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之三言。

夫“道心”即“中”也,“精一”者“允执”之功,而“精”又“一”之功也。

“惟精”故“一”,“惟一”故“中”,此万世心学之源,盖蔑以复加矣。

其后孔门一贯博约之教,诚正格致之说,亦不过发明“精一”之旨。

而予欲无言,夫子亦已自病其言之详矣。

至孟轲氏又有知言养气尽心知性之说,而指出孝弟为良知良能,言虽益详,而于孔门之教实多发明。

自孟氏没而斯道失其传。

汉、晋诸儒皆以记诵词章为学,说愈繁而道愈晦,学愈博而道愈离。

以及五季之衰,晦蚀甚矣。

有宋大儒周、程、张、朱诸子者出,以斯道为己任,不得已而有言“精一”之旨,赖以复明,而学者流弊或不免堕落汉、晋,几失宗旨。

至胡元之变而斯道且沦没矣。

明兴百有余年,文教虽盛而流弊亦浸以滋,先生亦不得已而揭“致良知”一语以示人,所以挽流弊而救正之,无非发明孔门致知之教,而羽翼斯道之传。

李谨伯老先生的道家秘传

李谨伯老先生的道家秘传

阳生炁发的根源。通过坐功入静增长元炁,亏损的元炁得到补充。静极而动,脑中的先天炁走大脑、小脑、延髓、脊髓,到大推下第七脊骨节夹脊关;夹脊往内通心,心正中有一门,道家称之为戊门,气到门开,直达外阳。外阳得到真气,立刻勃然兴起。这时如果不管不问,也可自消自灭,但是,通过静功得来的养生至宝,就会付之东流。这即是只知修性,不知修命。凡讲性命双修者,无不百倍地珍惜它。故吕洞宾祖师对此写过这样一首诗:“一阳炁发用功夫,日月精华照玉壶,到此关头休妄动,恐防堕落洞庭湖。”性命双修的修性,实际命在其中。当静极而动一阳炁发即是命功。心动收心是修性,炁动收炁、精动收精是修命。
筑基炼己全赖此,静极而动一阳现。
功法详解
收心求静,是道家的修身养性、打坐参禅,也是性命双修基本功。入坐前,先将衣服上的钮扣解开,宽衣解带,全身内外放松,心里预先要有一种愉快感,用舒畅愉快、乐在其中的情绪来帮助入静。
取坐势,在床上、沙发上、椅凳上皆可。身上披的衣服应根据自己的身体以及气候变化增减,慎勿着凉感冒。
三花聚顶秋月圆:三花即精花、炁花、神花。只有精炁神修足,才有三花聚顶秋月圆的现象。秋月即玄关。玄关与祖窍同样都是过去道家三口不说、六耳不传之秘。玄关与祖窍往往连在一起,实际玄关是玄关,祖窍是祖窍。可以说:祖窍是玄关出人的门户。玄关不在身上,祖窍不在身外。玄关者乃玄妙之机关也,不在身上,离身难寻。《节要篇》云:“一窍玄关要路头,非心非肾最深幽。膀胱谷道空劳力,脾肾泥丸实可羞。神气根基常恍惚,虚无窟穴细搜求。原来只是灵明处,养就还丹跨鹤游。”又道:玄关不在心肾,不在口鼻,不在肝肺,不在肚轮,不在尾闾,不在谷道,不在两肾中间一穴,不在腰间脐后,不在明堂泥丸,不在关元气海,不在脐下一寸三分。又道:“道发三千六百门,门门各执一苗根,惟有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又说,此玄关一窍乃人生死之穴,无极之根,太极之母,是父母未生前先天真一之炁。过去把玄关说得神乎其神,玄之又玄,好像谁能知道玄关所在之处,就能立地升仙似的。玄关到底是何物,又在何处呢?根据余祖师千峰老人及父亲继承道教龙门派传统的说法,通过收心求静,静极而动,炁发则收炁,精动则下手炼精化炁,补脑养神,精炁神足,坐静时,眼前出现一圆光,这即是玄关,又叫慧光、神光、灵光。历代修持者都把玄关看成超凡入圣的阶梯,故不轻易传人。虽然从经书上偶有透露,也只是一些不易看懂的隐语,况且其说不同,使人无所适从。

快速学会道家手上功夫

快速学会道家手上功夫

快速学会道家手上功夫1、“子午诀”:我们到白云观去看,那些得道的“真人”——供的真人像,比如三清——太清、上清、玉清,他们掐的诀都是“子午诀”。

为什么叫“子午诀”?因为左手无名指的指根这个地方,叫子;中指尖这个是午,所以真人们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掐住左手的子位,然后左手拇指掐右手中指尖,然后翻过来放在腿上,这个叫“子午诀”,道家真人“手一支”都是这个掐法。

左手大指(拇指),捏定(右手)中指。

右手大指,进入左手内。

右手在外,为阴抱阳,此名子午八卦连环诀。

捏定后将手置于下丹田处。

《经》云: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

等心气适和后,含眼光,凝耳韵,舌抵上颖,调鼻息。

——《捏子诀》“子午诀”的作用是什么呢?它的作用是“镇惊辟邪”。

一旦修行人受惊,手就自动地掐紧了,这一掐紧,就能够保护我们人的中枢神经,所以这是一个保护装置。

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制幻”,掐住这个诀幻觉不容易出现。

我们修道的时候,美女来了,亭台楼阁来了,什么狐狸精啊都来了,掐住这个地方能镇惊辟邪,幻觉就没那么容易出现了。

修道是容易受惊受邪的,比如你在修炼,风一吹,楼上的马桶掉下来了,这叫“惊功”。

这时候怎么办?你就用手指头梳头,拼命地梳头,同时呼气;如果惊吓得太厉害,单靠梳头还不解决问题,这个相当于小孩子“惊风”了,怎么办呢?洗热水澡,出一身汗——打开热水,慢慢洗,出一身大汗,这个可以缓解,这是防惊。

那么修炼的时候最好就掐诀,先不用掐紧,一受惊.它会自动掐紧;另外修炼的时候,屋里最好不要有猫呀狗呀的。

你一打坐,猫狗都往你身上蹿,有时候也挺吓人,所以修炼的屋里头,不要放狗、放猫。

要是住平房,等你打完坐一睁眼,你就会发现,玻璃窗外,或者屋顶上,准有猫在那儿趴着——这些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因为它们感觉到你在这儿有好东西,气场好,结果都来了,比人还有诚意。

但万一猫“哇”一声大叫,也很吓人,所以“手一支”的要求就是要掐诀或者结印。

2、“握固”握固是道教养生修炼中常用的一种手式。

道家恢复能量的方法

道家恢复能量的方法

道家恢复能量的方法恢复能量的方法有:一、寂照法口眼轻闭,头身中正,下颌微收,含胸沉腹,鼻对脐,默运脑中先天性光,凝注丹田虚空之地,朗照牛眠这地永存不散,双目犹日月之光,有夺天地造化之功,积神生气,积气生精,以精化气以气化神,以神还虚,精气神内敛合一,达到“万念俱寂,一灵独觉”,先天真一之气自虚无中夹,丹田真阳自然萌生。

二、听息法入静后听自己的呼吸之声,只感觉一呼一吸往下沉,息息归根,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等,纯任自然。

开始时可以听到自己心脏的跳动,以后逐渐达到听空间,听宇宙。

用耳根听自己鼻中呼吸的气息,这是第一部功夫“听之以身”,凡是呼吸系统正常的人,鼻中气息都不会有声音,但自己却能感知鼻中呼吸的一出一入,这是第二步功夫“听之以心”,到心息泯然合一之后,则进一步就要“以气听气”了,实际上就是着意于听,巳达到“听其自然”了,实际入则是“听止于身,心止于符”,此时心、听、息、形体、知觉一切都忘掉了,已进入虚境混沌,达到恬淡虚无,恍惚冥冥之境,真意与真气相合相化,这就是丹田之气。

三、胎息法盘坐后放松入静,凝神丹田,呼气时意想气从丹田中心周围缓缓扩充,同时腹壁稍往外张,略有膨胀感,吸气时意想气从丹田吸到命门,同时腹壁略内收,意念与呼吸保持一致,使呼吸毫无滞塞勉强之意,逐步把呼吸调到深、长、绵、细、匀、静、定,如此出息微微,入息绵绵,渐渐入而渐渐柔,渐渐和而渐渐定,至闭口敛鼻,有息如无,对镜呵气不留湿痕,羽毛近鼻不见微动,气聚丹田有充实浩然之感,得大定真定者,有如龟蛇冬眠,对祛病健身大有裨益。

四、扩容法练功时充分的放松入静、意念与呼吸充分配合,把丹田、命门、会阴、尾闾,这一区域看作一个容积,使之逐渐扩大容量,呼气时使脐部、小腹部及腰骶部往外扩张,吸气时气收回丹田,这样持续练功,就会加大丹田的活动能量,起到快速汇聚丹田内气的作用。

五、压气法在意念集中指导下,呼气时将气向丹田,尾闾部位催压、贯冲,使整个下腹部的气机都活跃起来,一定要充分放松。

道家功法十三步

道家功法十三步

道家功法十三步功法十三步第一步收心求静法诀初打坐,练静动,全身内外要放松。

二目垂帘守祖窍,舌闭天池津自生。

深细长匀调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两忘万籁寂,形神俱妙乐在中。

掐子午,除杂念,祖炁修足玄关现。

脸似蚁爬丹田暧,口满津液要吞咽。

下座拂面舒筋气,浑身上下搓一遍。

筑基炼己全赖此,静极而动一阳现。

功法详解收心求静,是道家的修身养性、打坐参禅,也是性命双修基本功。

入坐前,先将衣服上的钮扣解开,宽衣解带,全身内外放松,心里预先要有一种愉快感,用舒畅愉快、乐在其中的情绪来帮助入静。

取坐势,在床上、沙发上、椅凳上皆可。

身上披的衣服应根据自己的身体以及气候变化增减,慎勿着凉感冒。

打坐时的面向:面向正东或XXX,夜间要面向窗户亮光处,以免神昏易睡。

坐功要领:盘膝端坐,脚分阴阳,手掐子午,二目垂帘,眼观鼻,鼻观心。

闭口藏舌,舌顶上腭,呼吸绵绵,微降丹田。

心神意念守祖窍,三花聚顶秋月圆。

下座拂面熨双睛,XXX 身上下搓一遍。

伸臂长腰舒筋气,静极而动一阳现。

要领详解如下:盘膝端坐:盘膝有单盘、双盘、五心朝天之分。

初学者可采用自然单盘膝,不要勉强。

所谓端坐,是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与会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

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

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

脚分阴阳:盘膝时左脚属阳在外,右脚属阴在内,为阳抱阴,但不是绝对的,如感到不舒服可改换。

对此不要太拘泥。

手掐XXX:左手拇指掐本左手中指午位,右手大拇指进入左手内掐住左手无名指的根部子位,两手相抱放在小腹部,这为阴抱阳。

但必须说明:掐子午不等于掐诀念咒。

因子午这两道脉通寸、关、尺,而寸、关、尺之脉通心,心通脑,掐子午是为减轻动脉撞心的气力,使其少生邪念,有助于入静。

XXX“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是也。

二目垂帘:即是二目似闭非闭,微开一线同观鼻尖,看似对眼。

太闭则神气昏暗,太光则神光外驰。

故古人有云:日月合并,XXX和合,回光返照,返观内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规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规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规理念合规,即遵循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合规理念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规理念。

一、儒家文化中的合规理念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核心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

这五个字涵盖了合规的基本内涵,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规理念奠定了基础。

1.仁:仁爱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在合规方面,仁意味着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利益,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和谐。

2.义:义是指道义、正义,是儒家文化中的一种道德规范。

在合规方面,义要求人们明辨是非,坚守正道,不为私利而违法乱纪。

3.礼:礼是儒家文化中的一种行为规范,包括礼仪、礼节、礼貌等。

在合规方面,礼要求人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尊重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

4.智:智是指智慧、才智,是儒家文化中的一种品质。

在合规方面,智要求人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力,能够识别违法违规行为,自觉抵制不良风气。

5.信:信是指诚信、信用,是儒家文化中的一种道德品质。

在合规方面,信要求人们诚实守信,遵守承诺,不欺诈、不隐瞒,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法家文化中的合规理念法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法治国家,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

在法家文化中,合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治:法家主张法治国家,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依法进行。

在合规方面,法治要求人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国家法制的尊严和权威。

2.严刑峻法: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以严厉的法律手段维护社会秩序。

在合规方面,严刑峻法要求人们自觉遵守法律,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3.奖罚分明:法家主张奖罚分明,以激励和惩戒手段引导人们遵纪守法。

在合规方面,奖罚分明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违法违规行为。

三、道家文化中的合规理念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张自然无为,强调道德修养。

守道持中最简单解释

守道持中最简单解释

守道持中最简单解释稿子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守道持中”这个有点深奥但其实也不难理解的词儿。

你想啊,“守道”,就是要守住自己心中认定的那个正道。

这正道就像是咱们人生路上的灯塔,不管周围多黑多乱,它都在那给咱们指明方向。

比如说,诚实守信就是道,不管别人怎么忽悠,咱们都得守住这份诚信,不能撒谎骗人。

那“持中”呢,就是说做事不能太极端,要找到那个中间的平衡点。

就像走钢丝,太靠左或者太靠右都会掉下去,得稳稳地站在中间才行。

好比吃东西,不能为了减肥啥都不吃,也不能胡吃海塞,得保持适度,这就是持中。

守道持中加在一起,就是告诉咱们,做人要有原则,有底线,同时做事要懂得分寸,不偏激。

比如说和朋友闹矛盾了,咱不能一股脑地把错都推给对方,也不能全怪自己,得客观分析,这就是在守道持中的指引下处理问题。

其实生活中到处都能体现守道持中。

像买东西,不能只看价格便宜就买一堆没用的,也不能只追求贵的觉得贵的就一定好。

找工作也是,不能光想着轻松赚大钱,也不能啥苦都愿意吃不管有没有前途。

所以啊,守道持中不是啥高深的大道理,就是让咱们稳稳当当地走好人生每一步,不偏不倚,这样才能过得舒心自在,你们说是不是呀?稿子二嘿,朋友们!咱们来唠唠“守道持中”。

先说“守道”,这就好比是在心里给自己划了一条线,啥线呢?就是那些不能跨越的道德、原则的线。

比如说,不能偷东西,不能欺负弱小,这都是咱们应该守着的道。

哪怕周围的人都这么干,咱也不能跟着,得有自己的坚持。

守道持中合起来,就是让咱们做个有原则又懂平衡的人。

就像玩跷跷板,两边的重量要差不多才能玩得稳,咱们的生活也是,这边重了那边轻了都不行。

比如说交朋友,不能对朋友太好了,啥都顺着,这样会失去自我;也不能太冷淡,不然朋友都跑光啦。

得在关心和保持自我之间找到那个中点。

再比如说花钱,不能大手大脚,有多少花多少,也不能抠抠搜搜,啥都舍不得买。

要根据自己的收入和需求,合理安排,这就是守道持中在生活中的运用。

道家的几大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道家的几大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道家的几大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始于战国时期。

道家的思想深受《道德经》和《庄子》等经典文献的影响,强调追求自然、无为而治、守持道的哲学理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道家哲学的几个重要元素,以及它对现代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意义。

道家哲学的核心是对道的追求和守持。

道,即宇宙的原则和规律,是一切事物的根源和指引。

在道家哲学中,强调人应当顺应宇宙的道,并从中获得启示和指引。

不违背道,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平静,是道家修炼的基本要素之一。

除了对道的追求和守持外,道家还注重无为而治的思想。

道家认为,过度的干预和操控只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运行和平衡。

人应当学会放下功利心和欲望,顺应事物的本然发展,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问题和处理自己的生活。

通过无为而治,人能够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此外,道家哲学也强调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在道家的道德观念中,强调个体的自律和道德修养,以及与他人和谐相处。

道家倡导的道德准则包括谦逊、宽容、善良、无私等,这些都是实现与道的和谐相处的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道家的几大元素包括对道的追求和守持、无为而治的思想以及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道家哲学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现代社会和个人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理解道家的思想,我们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寻求和谐与平衡,并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处事方法做出更深入的思考。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顺序来展开对道家的几大元素的探讨。

首先,我们将从引言部分概述道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接着,我们将在正文部分深入探讨道家的哲学思想、修炼方法和道德观念。

最后,我们将在结论部分总结道家的影响、现代价值以及对个人生活的启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概述道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这将包括道家对中国哲学和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道家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和认可度。

在正文部分的第一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道家的哲学思想。

无为而治:道家之法治价值观对现代法治之意义

无为而治:道家之法治价值观对现代法治之意义

无为而治:道家之法治价值观对现代法治之意义[摘要]汉初经济凋敝,政治混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加上自然灾害整个社会受到严重的摧残,此时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律思想受到汉初统治者的重视,运用着其思想推动着汉朝的发展。

道家的“无为而治”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发展的规律,其蕴含的法治精神对现代法治建设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无为而治;立法;执法;司法汉初之时,老子目睹了社会的摧败,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统治者便探寻着自然之道的法治方式。

社会的矛盾且朝代的更迭既然是因为礼法之制而带来,繁复的礼法又如何能够正确的适应新建立的汉朝,而使得汉朝焕发生机造福百姓呢。

道家梳理着礼与法的关系、探寻着解决法的来源、特征的课题而提出的“无为之治”的核心思想。

或许大部分的人一看到“无为而治”便在心理产生的第一印象为统治者对整个社会无所作为持着消极的态度治理国家。

但道家的“无为而治”恰巧非此。

道家主张法律来源与道,那么其指定与执行实施都应当遵守其“道”之的规律,反对“法律虚无主义”也不可反其道而行。

道家的思想精华深深影响汉初的社会规制,其所著作虽字数不多仅为五千字,但是就是仅仅的五千字体现的法治精神蕴含着精深的法治之道,为当时的统治者所重视而形成了我国现有的道家一派,其道家理念不断融入至我国的传统法律思想,深深影响着我国法治的进程。

一、无为而治之立法(一)立法不可过于冗杂先秦诸子重于法家,追求法治理念不予争议。

但是法家的法治理念非法家所“专有”,道家儒家且都涉及其观念。

当制定的法律已经足够为整个社会乃至国家之所用且符合国之情,但如果统治者的贪欲过重,制定过多繁冗的法律,想尽创设各方面的法律去规制民众的行为,似乎会造成一定相反的结果。

民众也由于受到过多的法律,或许会出现像道家所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现象。

正所谓,法不可以为多,符合整个国情就会与国家的发展相得益彰。

道家坚决反对创设或者制定各种繁复的法律,认为其违背道之精神,自然之律,是法治之治理而不可反其道而行。

如何唤醒元神,让修行者快速的进入真修的殿堂?

如何唤醒元神,让修行者快速的进入真修的殿堂?

如何唤醒元神,让修行者快速的进入真修的殿堂?法决:抱元守中,内外相应。

讲解:守中法,又叫守神法,中为中丹田,神为元神,元神就封印在中丹田的位置。

此法从守中丹田下手,从这里,打开元神封印,从而一步步修证下去。

元神,是我们的先天神识,也是一个独立的意识。

元神和我们当下这个意识分别属于我们的先后天。

后天会影响先天,先天也会影响后天,一体同受。

守中丹田,要注意火候的把握:“似守非守,勿忘互助”。

中丹田是位置,而实际我们守的是元神。

守元神,其实就是给元神提供能量,从而唤醒元神,再进一步打开元神封印。

开始守的时候,大家不容易掌握火候,这个要在实际修炼的时候去掌握,自我进行火候轻重的调节。

如图:中丹田的位置如图所示,在两乳头连线中间的位置,皮肤往里的一个范围。

大家守中的时候,不要守在皮肤上,要注意往里守。

首先找到中丹田位置,然后意念守着那,然后把意念的力度从轻到重逐步调整,直到出现功态(比如热,凉,麻等等)。

注意这不是想象,就和你感觉到自己手一样。

然后保持住,时刻保持,会有阶段变化(看群文件破开封印前的功态)。

讲元神,首先讲轮回,轮回的这个灵,我们称之为元神,这是我们的先天意识。

元神进入人身之后,分化生成我们的这个后天意识,当下这个意识为后天意识。

先后天一体两面,都是自己。

元神,轮回了无数世,存在了亿万年,而后天意识,才仅仅数十年。

元神承载了我们累世的记忆,传承。

一旦轮回,后天意识重新生成,但是记忆都在元神这里。

元神投胎之后,分化后天意识,逐步就进入沉睡。

所以,我们下手唤醒元神,就可以打开我们累世的记忆和传承。

生无量一日一道|所有遇见,皆是天意!人和人相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

有缘之人,相隔千山万水,也能遇见,无缘之人,近在咫尺眼前,照样擦肩。

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

聚散不可知,去留不由人,聚有聚的原因,散有散的理由。

孙思邈历览前代医籍,以方书浩博,简册繁重,难于寻检。

他根据自己在医药学上的研究和实践,删繁就简,编为《千金方》,“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之济,德踰于此”。

[转载]执中守一

[转载]执中守一

[转载]执中守⼀
原⽂地址:执中守⼀作者:乔乔推荐
执中意思是谓持中庸之道,⽆过与不及。

《书·⼤禹谟》:“维精维⼀,允执厥中。

”《孟⼦·尽⼼上》:“ ⼦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权,犹执⼀也。

” 赵岐注:“执中和近圣⼈之道。

” 汉刘向《说苑·修⽂》:“南者⽣育之乡,北者杀伐之域,故君⼦执中以为本。

” 宋朱熹《中庸章句序》:“君⼦时中,则执中之谓也。

守⼀指在⾝⼼安静的情况下,把意念集中到⾝体的某⼀部位。

其源于⽼⼦的“载营魄抱⼀,能⽆离乎”之句,即说守⼀于道。

《庄⼦·在宥》⽈:“我守其⼀,以处其和。


执中守⼀连在⼀起的意思就代表公平公正,正所谓执中守⼀定乾坤,巍巍荡荡希尧舜。

就是⽤公平公正的原则让天下得到安定,就好⽐尧舜⼀样伟⼤。

上善若⽔,是若⽔,当然也可以上善若⽓,⽔在化学⾥⾯是中性的,PH值是7。

中性很有意思,可以溶于善,也能溶于恶,但是中庸之道,是讲我在中间,两边不执著。

道家法门:抱元守一,凝神聚气

道家法门:抱元守一,凝神聚气

道家法门:抱元守一,凝神聚气
抱元守一,凝神聚气
抱元守一是道家修真专用术语之一,所谓抱元守一其实很简单,就是一种心态,清心寡欲,神不外驰,当然,在百日筑基之时切忌房事,每每心烦气躁之时就用意志让自己静下心来,此时万万不可让自己的思绪漫无目的的乱飘,
所谓守一就是如此,内视,静。

收敛心神,专注于一点,正像凸透镜一样将阳光聚集到一点。

元,一,皆当指先天真一气,
然此一气,
无形无象,无色无臭,
不在身内,不在身外,
如何抱?如何守?
所谓抱元,守一,
只是教人,致虚极,守静笃,
凝元神,入气穴,
终归于无有之乡,真空一处,
此处入口,曰玄关窍,
老君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即是说此。

既入玄关,则杳杳冥冥,希希夷夷,
抱无可抱,守无可守,
方是真抱,方是真守。

若还有可抱、有可守,
必是执着心,后天用事,非是先天。

则一气不复,而金丹大道无期矣。

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
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就道家来讲,“一”是天地万物生成变化收藏的根源,是修炼逆返元始大道的必由之路。

抱元守一法,是道家传统修炼之法。

其修法为融先后天之一气,抱道法自然之宗旨,神与气合,浑然归一,返归本始。

道家的法律思想

道家的法律思想

道家的法律思想*导读:道家的法律思想――柏林大愚读书会新年第一讲道儒两家是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中最主要的两支本土脉络,仅从《道德经》和《论语》中透……道家的法律思想――柏林大愚读书会新年第一讲道儒两家是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中最主要的两支本土脉络,仅从《道德经》和《论语》中透露出的思想观念可以看出,老子与孔子在法律思想上有着鲜明的差异。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而老子则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与孔子之后,道儒两家都辈出著名的继学名士。

历史上,道与儒在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那么,古代中国的法律思想对当代社会的依法治国理念是否具有借鉴意义呢?为探讨这一问题,柏林大愚读书会于2011年1月16日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道家的法律思想》报告会,由留德从事法律博士研究的黄礼登先生主讲。

黄礼登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系,曾就职于北京市检察机关,赴德留学于柏林自由大学,先后获得法律和中文两个专业的硕士学位,对西方法律与中国文化进行了双重研习,近年来在柏林洪堡大学从事刑法学博士研究,现任中国留德学者学生团体联合会副主席、留德华人法律协会理事。

道家思想始于老子,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产生了黄老之学,魏晋时期又发展出玄学。

黄礼登主要通过系统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和黄老学派的道家论述,来展示道家的法律思想。

诸子百家中,道、儒、法三家在法律思想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

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中对道、儒、法三家的特征给予了较好的总结性评述: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

其实易行,其辞难知。

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

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

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友交流、报名学习请加古仙法脉群314378645。新道友入群请到群文件下载资料了解,实修交流勿空谈,遵守群规,20岁以下谢绝进入。搜索“郭尚》。
执中守一法包括炼形、炼神和营魄抱一,但三者并非独立、分开。课程包括打开玄关、执中诸窍、炼形炼神以及相应的理论知识,全法全诀毫无保留,构成完整的古法修行体系。执中守一班具体包括,入门班、精进班以及选修课程,具体课程目录及报名方法《道家古法执中守一班报名文件》。
道家古法执中守一法
古仙修行法门上古人道传承执中守一法。法真诀,全法全诀。
修行法门系发端于上古畋猎、祭祀之中,除单纯炼神为主的巫祝群体之外,以猎人、战士为主的一部分人,主张自力修行、肉身修行,以炼气炼形为基础创造出了存神炼气之道,求长生求逍遥,发展出了真至神圣的修行体系,是为人道。按照古籍记载,巫祝、人道都以一段人类普遍修行的时期,但后来却逐渐归于少数人。黄帝、老庄,保留了其中部分修法,并加以著述。其后逐渐成为隐传之法,不显于世,但在一些道家著作上,仍然可以寻到蛛丝马迹。
一、入门班内容。
入门班主要以身体健康和开玄关为目的。通过辅助法门养炼身体积累精气,并以凝神入气穴之法打开玄关,得先天气补益身体,并初步的养炼精神。课程中细讲了凝神、入窍的详尽道理,同时提供了不同方法和思路,供不同情况的人适用。入门班内容可以逐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辅助治疗各种疾病,告别亚健康,全面提升身体各项功能,是跨入修行的门槛。一般经过一段时期的练习身体会有明显好转,逐渐稳定健康的身体状态。打开玄关后,更可以积累先天气通脉养生。
二、精进班内容。
精进班的内容就是执中守一法的全法全诀。打开玄关后,用执中守一,积精累气,一则任气自行,在指导下贯通百脉;二则以敛气入体,炼形保身。在炼形的同时养炼精神形神交融。逐步达到先天境界、人仙境界以及营魄抱一的无离境界。
三、选修课内容
选修第一课适合武术爱好者修习以武入道的方法,配合入门班内容,同样是可以修行达到至人境界的妙法。选修第二课,是修行不成的后路,所谓移形换鼎末后一着。
本法系真正形神俱妙之法,真正自力修持之法,真正无为至简之法,如细雨入夜,润物无声,风行草偃,从化无违。初步修行可以让身体功能、精神状态年轻化,却病延年只是小验,古籍中记载,仙人可以长生驻世、白日飞升。
本人郭尚阳主讲上古人道传承道家修行古法执中守一法,欢迎大家交流、学习,如报名学习请加群后与本人联系,经考察后逐步传授。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立志修行需要大决心与大毅力,大道至简,只靠水滴石穿的坚持。如不能坚持者勿扰。修行无捷径,本人不赞成求佛拜神、附体加持、带功速成、心理暗示、诱导欺骗、幻想幻感、迷信洗脑、双盘枯坐、沉迷术数、空运周天等手段或方法,相关人员请勿打扰。
执中守一法,曾经是广泛流传的古仙修法之一,是起源于上古时代,古老而成熟的修行体系。其最早书诸文字,见于记述上古历史的《尚书》一书中,舜帝禅位于大禹时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舜十六字心法。而后世道家、儒家,对执中守一法多有传承,各有差别,而宗旨如一。满清乱华时期出现的中派丹法,就是全真丹道借鉴了部分执中法的窍位练法形成的。执中守一法,并不是特别惊艳的法门,也不是什么修行捷径,而是一种比较合乎中庸之道的法门。但中庸绝不是平庸,执中守一法也有其傲然于万法之中的特点。一是无论贤愚,入得门来,循序渐进,都能取得一定成就;二是该法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各种法门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像走火入魔,导致身体或者精神受到损害的情况基本不会发生。三是法门简易,没有那么多的步骤与方法,只要抓住要点,很容易理解与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