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传奇:朱元璋为何将目光投向武当
明成祖与武当山的张三丰
明成祖与武当山的张三丰*导读:明初有太祖朱元璋与其神仙朋友周颠的一段渊源,已与道教结下不解之缘。
到明成祖称帝的时期,忽又醉心倾慕习俗传闻,对活了两三百……明初有太祖朱元璋与其神仙朋友周颠的一段渊源,已与道教结下不解之缘。
到明成祖称帝的时期,忽又醉心倾慕习俗传闻,对活了两三百年的神仙道人张三丰,不但屡下诏书访求,并派遣使臣到处寻觅。
后来又在湖北武当山为张三丰大兴土木,建设武当成为道教的胜地。
因此道教在明代,又平添武当张三丰的一派,以身心内炼金丹,达成性命的双修的丹法为主。
明末以后,直到现在,其流风遗被,凡言武术技击,气功吐纳、内功导引、男女采战等江湖术士,无一不附会于张三丰而尊之为嫡传的祖师。
声名之隆,影响之大,自吕纯阳以后,所有著名神仙方士,尚无出于其右者。
且武当道士,自明代以后,又巍然自成一派,与全真、正一等家,分庭抗礼,互不相下。
武当道观亦以供奉真武大帝为主,其旨趣虽略同于全真,实则大异于唐、宋道教的崇拜对象。
据湖北地方轶闻,武当道观的真武大帝圣像,实为明成祖自己的塑像,但故作长发仗剑,俨如天君神帝的形状。
究其动机,最初因闻其侄建文皇帝逃匿为僧,隐于房县。
房县原位于武当山脉,故兴建道观供奉真武,作为压胜的象征。
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若以成祖的为人而论,其大兴武当道观的事实内幕,是否可能存有其他隐秘作用,诚难遽下断语。
至于张三丰与武当之因缘,是适逢其会,因此得一跃而为后世道教武当派的祖师,宁非神仙奇遇!《明外史》本传云: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
以其不饬边幅,又号张邋遢。
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日不食,书经目不忘,或处穷山,或游市井,能一日千里,嬉笑谐谑,旁若无人。
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此山异日必大兴。
时五龙南岩繁霄俱毁于兵火。
三丰去荆榛,辟瓦砾,与其徒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行游四方。
太祖故闻其名。
洪武二十四年遣使遍觅之不遇,后居宝鸡之金台观。
张三丰活了多少岁 张三丰死而复活去向之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三丰活了多少岁张三丰死而复活去向之谜
导语:一、史料描述的张三丰综合各类史料,大致可以确定,张三丰名全一,又名玄玄、通一,出生于1247年或者1248年。
出生地一说在今天的辽宁黑山
一、史料描述的张三丰
综合各类史料,大致可以确定,张三丰名全一,又名玄玄、通一,出生于1247年或者1248年。
出生地一说在今天的辽宁黑山县,一说在陕西宝鸡,还有的说在福建邵武市。
据称,其人长相不凡,大耳朵大眼睛,“龟形鹤骨”,络腮胡子像钢丝一样,头上梳了个抓髻,喜欢在手中拿一方尺。
无论寒暑,只穿一件百衲衣,在大街上四处游逛,人送外号“张邋遢”。
这张三丰平时不怎么说话,但与之讨论佛儒道三教,则侃侃而谈,“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并无虚诞祸福、欺诳于人。
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皆有先见之理”。
张三丰的神异之处有两点。
其一,他登山如履平地,隆冬季节躺在雪地里也可以安眠。
其身体素质,在普遍不得温饱、体质孱弱的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其二,史载洪武初年,他在武当山建立了几个据点,使其弟子丘玄清住在五龙,卢秋云住在南岩,刘古泉、杨善登住在紫霄。
自己则在展旗峰北设观,名为遇真宫,又在黄土城建屋,名曰会仙馆,令弟子周真得看守。
可见其有些经营头脑,若活到现在,一定不会输给李一。
二、朱元璋派人找张三丰
但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张三丰生于十三世纪四十年代,洪武初年(1368年)他已经120岁了。
这么大年龄还能跑到深山中搞建设,着实令人惊叹。
生活常识分享。
武当山的历史传说故事
武当山的历史传说故事武当山之盛名,还得益于它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清秀和奇异的风光。
那你知道武当山的历史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武当山的历史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武当山的历史传说故事:金殿的来历传说,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有一次和元军交锋,吃了败仗,全军溃散。
他的拜把兄弟张大虎,背起朱元璋落荒逃跑。
元军跟着步步紧追,越逼越近。
到了小中南山,眼看就要被抓住了。
忽然刮起一阵狂风,只见漫天飞沙走石,日月暗淡无光,使追兵不辨东西南北,迷了去路。
朱元璋这才喘过一口气来,想吃点东西,找个地方休息休息。
这时又听到人叫马嘶,分明元兵又追来了。
前边有一棵大柏树,树旁有一座小茅庵,里边有个老道,披发赤足,凝神静坐,正在喃喃念经哩。
朱元璋已无处躲了,便过去倒头跪下,苦苦哀求道士救命。
“贫道有心救你,就怕你以后出了头会忘记同生共死的穷弟兄。
”朱元璋赌咒说:“过河拆桥,不会善终。
我决不是那种没良心的人。
”“救了你,追兵烧掉我的茅庵,怎么办呢?”朱元璋说:“真要烧了你的茅庵,我就赔你一座金殿。
”那道士点点头,就叫他俩站到柏树下,立刻便隐住了身子。
元军就在身边来来往往,可他们就是看不见朱元璋和张大虎。
后来,那柏树开满了金花,又香又好看。
为这,人们就把小中南山的柏树改名为“金花树”。
追兵左找右找,不见朱元璋和张大虎,估计是被老道藏起来了,就里里外外搜查,一遍遍地盘问。
道士一直装痴作呆,一问三不知,元兵气急败坏,便放火烧着了茅庵,随后又追向前边去了。
朱元璋和张大虎从大柏树底下出来,看茅庵已成灰烬,却一不见老道的人,二不见老道的尸。
这才恍然大悟:一定是真武大帝显灵,救出了自己。
于是扑地跪倒,千恩万谢,然后扬长远去了。
以后,朱元璋又到处招兵买马,重整旗鼓,终于推翻了元朝,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便忘记了过去的难兄难弟,担心他们功高权重,会和自己争着当皇帝。
成天疑神疑鬼,听到难入耳的话,看到不顺眼的人,眼一眨就关,嘴一歪就杀。
中国历史故事-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为什么都去寻访张三丰?他们找到张三丰了吗?
中国历史故事-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为什么都去寻访张三丰?他们找到张三丰了吗?相信大家对于张三丰这个人物都不陌生,今天就来说说明朝两位皇帝寻找张三丰的事迹。
张三丰,名君宝(也有说名“全一”),字玄玄,号三丰,正史记载张三丰出生于南宋时期,在元朝和明朝时期十分有名。
他是武当派的开山掌门,也是太极拳的创始人。
相传张三丰在五岁时患了眼疾,不能视物,碧落宫住持张云庵见了就劝张三丰的父母把人交给他当徒弟,让张三丰跟着他上山静养。
张三丰的父母请了很多大夫也没能治好他的病,所以只好答应了张云庵。
张云庵把张三丰带在身边养病,也教给张三丰道书道义以及儒学经典,张三丰很有天分,过不不忘不说还能懂其深意。
七年以后,张三丰的母亲太思念儿子,就把他接回家了。
元朝时期,张三丰的才名已经很大,朝廷听说以后就征召他做官。
张三丰志不在此,原本他是打算拒绝应征的,但他的偶像是葛洪,他希望自己能像葛洪那样,挂个闲职便于求仙访道,就答应了下来。
谁知道他的父母接连去世,他又必须替父母守孝,所以不能应召,最后他干脆就不去做官了,专心研究道法。
张三丰云游四海,先在宝鸡山定居,自号为“三丰居”,后隐居于武当山,修成大道,成神仙了。
传说,张三丰道术非凡,不管天气热还是天气冷,他都穿着一身蓑衣,有时候几天几个月不吃饭,有时又一顿吃几天的饭量。
他留着长胡子,不修边幅,因此人们也把他叫做“张邋遢”。
有一次,张三丰“灵魂出窍”,好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回来,他的朋友来找他,见他气息全无,以为他已经死了,就替他收敛办了一场丧事,结果张三丰却在下葬那天回到肉身,复活了!又有说张三丰曾经在岷州居住过,他给大家做农活,却从不要工钱,只希望他们能给自己一顿饱饭吃。
一天,张三丰给一寡妇家割草,到了中午,寡妇的女儿给他送饭,是一罐洋芋拌汤,张三丰端起瓦罐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到最后还伸出舌头去舔里面的面糊糊。
可是瓦罐很长,哪里能全部舔到呢,那小姑娘就开玩笑说:“张爷你神通广大,把罐翻过来舔呗!”张三丰听了,二话不说就像变戏法似的,把瓦罐给翻了个面,舔了个精光。
佛道文化
论张三丰张三丰为元明之际著名道士,活动时期约由元延皊(1314~1320)年间到明永乐十五年(1417)。
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按照现代学者所言,张三丰生于1247年,死于1458年,活了212岁。
其长寿让人侧目,但纵观其传奇的一生不乏有许多冥冥之中的原因。
更有明史记载,明洪武,永乐等皇帝向他求所谓的长寿之道,屡不应诏!其传奇的一生让我们作为后世的人,感兴趣的同时又有许多的羡慕和敬佩。
张三丰自称是张天师后裔,为武当派开山祖师。
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
作为位列道教仙班的道士,一生之中为道教学说的发展,传播,扩大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更为中国的传统武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内家拳”便是其中最突出和典型的代表。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他。
一、师出何方说到张三丰的引之入道的人,使之毅然出家的是丘真人(丘真人是四大天师之一,与张道陵,许逊,葛洪并称为四大天师)。
但是张三丰在老年曾经在终南山传播秘诀,使之得道的是火龙真人。
但是,在张三丰极其传奇的一生当中,所遵循的基本的修仙成道之法,便是以陈抟老祖(自称“扶摇子”的陈抟,生活在五代宋初,虽然弃儿不凡,但科举不中,但自称人中之龙。
)为代表的隐仙式的修道方法。
二、逍遥自在,“隐仙”出世(淡泊名利,清心寡欲,随遇而安,在尘出尘)丰姿魁伟,大耳圆目,须发如戟,无论寒暑,只一衲一蓑。
数日不食,或一餐巨食。
人或称张邋遢。
《明史方传》。
张三丰的“隐仙”风范的修行历程,贯穿其一生。
张三丰成仙过程是传奇式的“食枣”,无意而为之更点出了道家的本质。
出世心态的隐仙风范体现无意。
其中皇帝朱元璋,朱棣等人对他的征召不应,更能体现其一心出世的决心。
当然各世皇帝对张三丰长寿之道的探求,更促进了以后武当山道学大兴的原因。
张三丰又被称为张邋遢是根据他的物质生活而言的,物质生活的不足正好印证了隐仙式的修仙方法。
乐在其中,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的修道方法才是张三丰本人得道长寿的秘诀啊!野步安闲真福地,山居快活即壶天。
明朝之谜:张三丰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明朝之谜:张三丰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公元1418年,明成祖朱棣诏令大臣胡广前往湖北武当山寻觅一位道长,临行前再三告诫他,倘若寻不见此人,回来便要处死。
于是,胡广飞马赶到武当山,随后是亦步亦趋叩拜仙山,端的是磕头如捣,诚心敬意,希望能用一颗至诚之心感动山上那位奇人随他入京见驾,哪想到,待他转遍全武当,依旧没能发现那位道长的踪迹。
就在他万念俱灰地打马下山时,忽于路上见到一位道长,但见此人风姿魁伟,大耳圆目,须髯如戟,身上着一件补丁道袍,人显得十分脏乱,一问之下,恰是皇上让他寻觅的世外隐逸高人——张三丰!胡广一时惊喜交加,匆忙下马向张道人连连施礼,恳请他赴京朝见永乐大帝,张三丰听完捋须哈哈大笑,他对胡广道,自己这段时间正在参加天上太上老君的仙丹盛会,刚吃了几粒丹药,便有道童禀报民间圣上要寻他求教,本来自己不想参与国事,没想到皇上竟以大臣性命相要挟,无奈之下,自己只好先到京师拜会了皇上。
言罢,张三丰飘然而去。
胡广听完半信半疑,却也只好回京复命,结果到朝中一问,张三丰果然来过。
据《明史》载,胡广主要任务是寻找建文帝。
那么上述所言无论真假,张三丰在大明王朝的确声名显赫,无人不知,那么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明史》中介绍,张三丰生于元朝末年,是辽东懿州人,本名张全一,又叫张君宝,号玄玄子,因他平时不修边幅,世人多称他为“张邋遢”。
张三丰曾在终南山从师于火龙道人,练就一身绝技,后来师成下山,从此浪迹江湖,四海为家。
张三丰为人极有个性,而且十分聪明,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性格是诙谐幽默,路上说话做事时常引人发笑。
更绝的是他无惧严寒酷暑,一年四季只穿一件单薄衣衫。
但他饭量惊人,吃一顿饭往往需用斗量,而有时还能几天也不吃一粒米。
张三丰终日游戏红尘,每天走啊走,乐啊乐,一天他路过武当山下,抬眼一望,不由得惊呼一声:“此山他日必定大为兴盛!”于是,张三丰飞步上了山顶,开始结庐而居,打算在此长期居住下去,可没过多久,他耐不住山中清苦寂寞,便又远游而去。
张三丰传说的文化阐释
张三丰传说的文化阐释作者:滕珮旖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第02期【摘要】张三丰传说虽然主要流传于湖北武当山地区,但其实在镇远古城,历史的沉淀下张三丰的故事流传也许更加丰富,这些故事充当着历史的见证,记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心理情感、政治状况等,对于更加深刻地了解镇远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张三丰;镇远;传说【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张三丰故事传说早在1993年刘守华先生就对其进行过研究,并概括出了“一个巨大的传说圈”。
在这个传说圈中可以发现张三丰故事主要流传在湖北武当山地区,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要相对较少。
特别是对于贵州张三丰故事记录中,《三丰先生本传》里有云,张三丰在洪武年间,曾由云南去贵州平越福泉山“朝真礼斗,候诏飞升”,因此对于贵州张三丰故事的研究也都集中于平越福泉山一带。
在《明史》中也有记述:“顾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署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
……后居宝鸡之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县人共棺殓之。
及葬闻棺内有声,启视则复活。
乃游四川,见蜀献王复入武当,历襄、汉,踪迹益幻。
”可见,历史上确实有其人,他生于宋朝,元时效力于朝廷,行道于明朝。
一、张三丰传说的类型分析据刘守华在《再论张三丰传说》中所统计,全国关于张三丰的故事传说已达百篇之多,张三丰故事的流变以形成一个巨大的传说圈。
其中刘守华先生主要提及的大部分关于贵州张三丰故事主要分布在平越福泉一带,因传说张三丰在福泉山得道成仙而闻名。
本文共搜集流传于镇远的张三丰故事传说10篇,以其内容将故事划分为三类:风物类、惩治类及成仙类。
(一)风物类在张三丰故事传说中风物类占有大部分比例,这些风物传说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和魅力,在不同的地方由于风景、习俗、人们生活习惯等的不同产生了变异。
关于张三丰故事在镇远的流传,除了原有形态的保留外,增加了当地特有的风景——桥和当地有名的特产——酒。
朱元璋找了一辈子都没有见到的人 为什么朱棣却有能力让他自己跑过来呢
朱元璋找了一辈子都没有见到的人为什么朱棣却有能力让他自己跑过来呢本文导读:他是明末元初的武林高手,集各家绝学于一身。
并且据明史记载,张三丰此人活了共计二百余岁,超长的寿命引得众多皇帝寻求他的踪迹,想要通过他来知晓长生秘诀。
因为张三丰的种种成就,历代的统治者都对他十分尊崇,在明朝建立期间,张三丰还曾出手帮助洪武夺得江山。
作为大明王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在还没有成为皇帝之前就曾听闻张三丰的名号,可奈何一直没能相见。
后来终于朱元璋登上帝位,成为一国之君。
这时身份尊贵的他再次想起了心中仰慕已久的张三丰,于是他决定下令寻找此人,身为帝王一声令下自然就会有无数人听从,可天下之大,想要找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更不要说是找一个有意躲藏的人,在数年时间中,不论人们怎么寻找,张三丰始终不见踪迹。
要知道张三丰作为武当派始祖,其地位已然超绝,如果他真的要见朱元璋,前往京城便是,可他没有,不是沽名钓誉而是看破红尘。
面对寻找多年有意躲避的张三丰,朱元璋心中不但没有丝毫不满,反而他还大举的宣扬道教。
可惜这样的做法依旧没能使得张三丰现身,直至朱元璋死亡,他的一生也没能见到他一面。
朱元璋病逝了,可张三丰已经活着,当时的张三丰早已名动天下,这位被皇帝寻找了一生的奇人,在百姓眼中早已成了神明。
后来朱棣夺得帝位,同他的父亲一样,朱棣也想见一见张三丰,可是朱元璋找了一辈子也没能找到,自己能有幸见到他吗?朱棣心中也不敢确定。
但是后来朱棣竟真的见到了张三丰本人,并且还是张三丰主动找的朱棣。
这是为何?当初朱元璋那般作为都没能引得张三丰现身,为何朱棣能够做到,这其中主要是与朱棣的阴狠有关。
我们知道,朱棣并非顺理成章继承帝位,而是通过起兵造反才登上皇位。
当初身为藩王的他登上帝位,朝野上下一片非议,为了平息这些声音,朱棣展开了大肆杀戮,众多与之不合的大臣官员被株连九族,他的狠毒果决可见一斑。
那么为了帝位他能够起兵造反,杀戮众人,为了见一个人他又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他能够见到张三丰主要与一个人有关。
武当山历史文化典故
武当山历史文化典故武当山,这座仙气缭绕的灵山,自古以来就是无数人心中的圣地。
说起它的历史文化典故,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那些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感受一下武当山的独特魅力。
话说武当山啊,那可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你听说过张三丰吗?这位传说中的高人,据说就在武当山上修炼成仙,还创立了武当派武术,太极拳、剑术都是他的杰作。
现在很多人去武当山,都想着能遇上个高人,学几招功夫呢。
再来说说朱元璋和武当山的故事。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据说他年轻的时候就跟武当山有缘。
那时候他还是个穷小子,有一次跑到武当山烧香,结果遇到了一帮子追兵。
他急中生智,躲进了一个小草庙里,还跟庙里的道士打了个赌:“如果我能逃出去,将来一定给你修个金殿!”结果朱元璋真的逃出去了,还当上了皇帝。
他果然没忘本,让自己的儿子朱棣在武当山上建了个金光闪闪的金殿,那场面,简直了!武当山的景色也是一绝。
站在山顶,放眼望去,云海翻腾,群山连绵,仿佛置身仙境一般。
那些古建筑群,什么紫霄宫、南岩宫,都是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美得让人心醉。
走在这些古老的宫殿里,你能感受到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好像能听到古代道士们的诵经声,看到他们打坐修行的身影。
除了这些,武当山还有很多神奇的传说。
比如说乌鸦和喜鹊的故事,它们本来是好兄弟,结果因为性格不合成了对头。
后来真武大帝到武当山修行,它们还争着给他引路呢。
结果喜鹊只会说好话,关键时刻却溜之大吉;而乌鸦虽然嘴笨,但关键时刻却挺身而出,救了真武大帝一命。
从那以后,武当山的乌鸦就成了吉祥的象征,人们都说听到乌鸦叫是好事。
还有啊,武当山的武术文化也是一大亮点。
太极拳、剑术这些武术套路,不仅强身健体,还蕴含着深厚的道家哲学思想。
很多武术爱好者都慕名而来,想要在这里学上一招半式。
总之啊,武当山这座灵山,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神奇的传说故事。
无论你是来寻仙问道的,还是来赏景游玩的,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美好。
武当山导游词
武当山导游词武当山导游词1龙头香是古代工匠采用圆雕、镂雕、影雕等多种手法凿刻的且合并在一起的两条龙,造型浑然。
两条龙仰视吞噬着一团火球,跃跃欲飞,让人叹为观止。
它建在南岩两仪殿外的绝崖旁,悬空伸出,长2.9米,宽约0.3米,上雕盘龙,龙头顶端雕一香炉,下临陡峭的绝壁。
这种建在悬崖上的石构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传说这两条龙是真武大帝的御骑,真武大帝经常骑着它们到处巡视。
正因为龙头香的神秘和其地位,从前,许多信士香客为表虔诚,每次来朝武当,都要冒险烧“龙头香”。
由于下临万丈深渊,烧龙头香的人要跪着从窄窄的龙身上爬到龙头点燃香火,然后再跪着退回来,稍有不慎,就会坠崖殉命,粉身碎骨。
龙头香自打明朝建成以来,从上面摔下去的.人不计其数,以致到清康熙年间不得不设栏加锁,明令禁止烧龙头香。
川湖部院总督立碑告诫。
碑文说,神是仁慈的,心诚则灵,不一定非要登到悬崖绝壁上烧香才算是对神的崇敬;所以不要复蹈前辙,毁掉宝贵的生命。
如今人们在此依栏俯视,仍倍感奇险。
游客来南岩游览,一般都要观看此险。
武当山导游词2各位游客:大家好!非常欢迎你们来到北武当山。
我是你们的导游小萌,下面为大家介绍北武当山。
北武当山,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方山县境内,古称龙王山,又名真武山,明代修复玄天大殿后,根据非玄武不足以当之之意,更名为武当山,因位于北方,故改称北武当山。
这里既有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又有历史久远的人文景观,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圣地。
1990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道教活动场所,1994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我。
北武当山原是“五里土路五里沙,五里石阶往上爬”。
现公路早已开通,乘车可达万神庙,上山石阶有1455级,险峻处均置有铁索扶手。
此山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其自然景观奇峻秀丽,素有“春粉、夏绿、秋红、冬白”之誉,加上陡峭险峻的石阶、古老恢宏的'庙宇,可谓集“雄、奇、险、秀”于一体。
万为奇异壮观的是,千姿百态的古松和天然雕饰的怪石,如:仙人指路松、擎天探海松、鸳鸯松、龟蛇头智、古猿望日、石猪受难……个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历史上真正的太极宗师张三丰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正的太极宗师张三丰是什么样的?张三丰一生的事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所有后世人的心中,越来越觉得神秘难测。
所以有关张三丰的传说也是非常之多。
张三丰最后卒于何时,也无法考证,甚至有人相信张三丰一直活着,他长生不老,始终逗留人间。
张三丰,这个名字在今天依然知名度极高,不但先生的小说中塑造过他性格慈祥和蔼、武功深不可测的形象,让人感觉十分可亲可敬。
更有像《太极张三丰》之类的电影,也是让我们百看不厌。
有个美眉曾对我讲,李连杰在片中身穿黑色道袍,挥洒自如地演示太极拳术的扮相实在是帅呆了。
不过历史上的张三丰的身材相貌,和李连杰恐怕不尽相同。
历史上载张三丰:“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
”身材要比李连杰高得多,形貌也是非常雄壮,不像李连杰那样清秀。
这一点,《神雕侠侣》上描写的倒大致不差,上面描写的少年君宝(张三丰)的相貌是:“形貌甚奇,额尖颈细,胸阔腿长,环眼大耳”。
我们现在传说张三丰早年是少林寺的小沙弥,后来逃出寺来出家修道,但此事历史资料中似乎无载,当属小说家言。
对于张三丰早年的情况,现在比较确凿的资料非常少。
像电视剧《少年张三丰》之类的故事纯属胡编乱造。
1要说比较严谨正规的史料,当然是《明史•张三丰传》了。
但《明史•张三丰传》中只说他是辽东懿州人,早年时的其他情况一概没有说,只是说了一下张三丰成名后的行止。
传中说张三丰无论寒暑,都只是一身破衣服防风挡寒,一个旧蓑衣经霜遮雨。
张三丰不大注重仪表,也不很讲卫生,经常穿得邋里邋遢。
所以人们也常称他为“张邋遢”,或者叫他“邋遢道人”。
张三丰饭量很大,一下子吃一升或一斗米都不在话下,但有时候却也可以好几天才吃一顿饭,甚至好几个月不吃饭。
他的另一个爱好就是喜欢云游四方,常常是居无定所,高兴时穿山走石,疲倦时铺云卧雪。
或处穷山,或游闹市,嬉嬉自如,旁若无人。
有人相传他一日能行千里,吕祖有诗曰“朝游北海暮苍梧”,张三丰大概也能办得到吧。
《德安府志》中曾记载过,张三丰一度在太平山上隐居,虽是隐居,但张三丰天性随和,和当地的父老乡亲们还挺熟络的。
关于武当山的历史人物故事
关于武当山的历史人物故事武当山,中国道教圣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无数历史人物故事。
老子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道教在形成的过程中,奉老子为太清道德天尊,将其学说中道、自然无为等内容加以引申发展,形成了以“道”为根本信仰的宗教。
据传,老子曾多次来到武当山,并在此传授道法。
其中最为著名的的一次是老子在武当山顶的一块石头上讲授道德经。
这块石头被称为“讲经石”,至今仍保留在山顶。
吕洞宾吕洞宾是唐末著名道士,曾住紫盖峰修炼,著有《九真玉书》。
现武当山紫霄宫朝拜殿供有其像。
陈抟陈抟,五代末宋初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道教奉其为“陈抟老祖”。
后唐长兴年间(930-933年)隐居武当山服气辟谷二十余年,后移居华山。
后周世宗赐号“白云先生”。
北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
武当山南岩皇经堂墙壁上刻有他亲书“寿福”二大字。
磨针井内供奉有明代木雕陈抟坐像,头戴太山冠,身着道袍,端庄挺坐。
张三丰曾写有一副赞赏陈抟“福寿”二字的对联:上联是“福伏白鹤踏芝田”,下联是“寿状青龙蟠玉柱”。
张三丰张三丰,据《明史》本传,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人,名全一,一名君实,字玄玄,三丰乃其号。
相传其人丰姿魁伟,龟形鹤背,大耳目圆,须髯如戟,他不修边幅,不论寒暑,只穿一衲一蓑,破衣烂衫,人称“张邋遢”。
他读书过目不忘,通晓天文地理,才华横溢,且武艺高超,行踪不定,来无踪,去无影。
张三丰在武当,通过对宇宙五行的运行规律和身体五行器官结构理解的对应关系的求索感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了全新的突破性认识。
相传,他因看到喜鹊和蛇嬉斗的场景,认真领悟,创造了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武当武术,因此成为太极宗师。
米芾米芾是北宋书画家,曾游武当山,题“第一山”三个大字。
徐霞客徐霞客是明地理学家,作有《游太和山日记》,云:余髫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
孙思邈孙思邈是初唐著名道士、医学家,世称“药王”。
内家拳之谜 考据严谨(中国最正宗的)
内家拳之谜考据严谨明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沈一贯辞官回到家乡宁波。
史料中称其“杜门不出九年”,其实七十高龄的他身体还是不错的,起码可以在宁波城里四处走动。
他可能年轻时就知道,宁波在弘治正德年间就有一位闻名的武师,叫边诚。
到嘉靖末年,宁波又出了一位武学大师,风格与边诚迥然不同,名气比边诚更大,他叫张松溪。
张松溪成名的时候,沈一贯也一二十岁了,可能当时就听说过张的一些事迹。
后来沈一贯考中进士,一直在朝中为官,历任吏部左侍郎、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等直至为内阁首辅,近四十年宦海沉浮,虽然其间也几次回到家乡小居,但他可能无暇为家乡的一位武术技击家作传。
现在他辞官回家了,有了闲心,就专门去寻访张松溪的徒弟,收集了张松溪的事迹,写下一篇《博者张松溪传》。
沈一贯为万历重臣,为官口碑不佳,但是他赋闲时写下的这一篇文字,却成了中国武术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翔实资料。
时光飞逝六十余年,清康熙八年,1669年,正在宁波延庆寺“证人讲会”讲学的黄宗羲突然得知一个消息,他的一个朋友病逝了,这个朋友是宁波的一位技击大师、张松溪的三传弟子王征南,也是他儿子黄百家的师父。
黄宗羲为老友的不幸去世十分悲哀,写下了《王征南墓志铭》。
他在文末的“铭”中写道:“有技如斯,而不一施;终不鬻技,其志可悲。
水浅山老,孤坟孰保?视此铭章,庶几有考。
”黄宗羲不愧智慧过人,有一种历史学家的远见,他似乎预感到一代武术宗师王征南的生平事迹和武学渊源,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埋没在时光的尘埃中,只有他写下的这篇墓志铭,会给后人提供一个重要的考证。
此后的事实证明了黄宗羲的预见,他的这篇《王征南墓志铭》,在中国武术史中的地位,比《博者张松溪传》要高得多,似乎是一个重要的武术流派和武术拳种的类似于《圣经》一般的经典文献。
但是,令人感兴趣的是,它的权威性和重要性,却造成了宁波历史中的一个武学之谜,也为中国武术史布下了重重的迷雾,令众多的武术史家和武术家因为它而针锋相对、争论不休。
张三丰的故事
张三丰的故事
据传,张三丰出生于明朝末年,他从小就酷爱武术,勤奋好学,深得杨太极的真传。
在杨太极的悉心指导下,张三丰终于掌握了太
极拳的精髓,成为了一位武艺高强的武术大师。
他以其高超的武艺
和深厚的内功,成为了当时武林中无人能敌的存在。
张三丰不仅在武艺上造诣极高,更是在为人处世上有着独到的
见解。
他提倡“以柔克刚”,主张“以静制动”,注重内功修炼,
强调“以柔克刚”的武术理念。
他的这一理念,不仅深刻影响了太
极拳的发展,更是对后人的武术修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张三丰的一生中,他不仅在武术上有着非凡的成就,更是在
治国安邦上有着卓越的贡献。
据传闻,张三丰曾被明朝开国皇帝朱
元璋征召为宰相,但他婉言谢绝,选择隐居山林,专心修炼武艺。
他在山林中静心修炼,探索武学奥秘,直到晚年才传授给了一些有
缘人。
张三丰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传奇,更是一部中国武术史上的
传奇。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
的武术爱好者。
他的太极拳,成为了中国武术的一张名片,为中国
武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三丰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他的一生,永远激励着我们。
他的故事,将永远铭记在中国武术史
的长河中,成为了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武当山的民间传说故事
武当山的民间传说故事1. 前言武当山是中国道教的圣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涌现出了许多民间传说故事,其中最为著名、最为神奇的,莫过于以下几个故事。
2. “南极长生”传说相传,道教创始人——张三丰曾在武当山修练丹道,后被封为“南极长生”。
这个传说的主要原因在于,张三丰传说在修炼中所用的“洞天福地”就位于南极的上空。
这种说法,既突出了张三丰这位大道之人的神秘身份,又向人们提供了一种追求长生不老的思路和奋斗目标。
3. “武当七侠”传说武当七侠分别是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李莫愁、俞岱岩、张翠山、殷素素,他们是在古代江湖上广为人知的七位侠士。
传说这七人都曾在武当山修行,并学得了绝顶武功,使武当山名扬天下。
这个故事激励了许多人向武当山进修武艺,是武当山最具有代表性、最为人所知的故事之一。
4. “太和殿”传说太和殿是武当山最重要的建筑之一,相传它是由明朝中期著名的建筑大师张献忠所建,花了整整15年的时间。
在太和殿里,还保存了许多历史文物和珍贵藏品,包括龙虎山刻经石碑、宝葫芦、玉女剑、混元霹雳手等。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都体现了武当山的民间传说故事和发展历程。
5. “太极图”传说太极图是武当山另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相传这幅图是张三丰所创的,包含了一整套太极八卦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既是道家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武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如今,太极图已成为了武当山的重要代表性文化符号之一,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之中。
6. “神仙岛”传说神仙岛是武当山的一座小岛,位于武当山附近的长江中流中游。
相传这座小岛是道家真仙所居之地,常年仙气袅绕。
岛上的奇景异景,更是令人留连忘返。
这个故事,不仅为武当山增添了神秘感和传奇色彩,也启示了许多道家信仰者,让他们心生向往,投身修行之中。
7. 结语武当山是中国道教的圣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有着许多神秘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武当山的文化内涵,也激励人们向真正意义上的“长生不老”不断奋斗。
张三丰历史传说经历
张三丰历史传说经历张三丰集各派绝学于一身,对抗元朝、打击贼寇,在武林声名显赫。
丹道上,完成炼虚合道修持,形神俱妙。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张三丰的传说故事,供大家参考。
一、张三丰基本介绍张三丰,名通,字君宝,号三丰,宋末元初真人,武当派始祖,太极宗师,武学泰山北斗,道家拳术祖师。
他集各派武学于一身,对抗元朝、打击贼寇,在武林声名显赫,历代统治者对他尊崇有加。
他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主张“福自我求,命自我造”,主要作品有《大道论》《玄要篇》等。
二、张三丰概述张三丰,三丰先生,辽东懿州人(即今天的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镇),姓张名通,字君宝。
先世为江西龙虎山人,故常自称为天师后裔。
祖父裕贤公,学精星算。
南宋末,知天下王气将从北起,遂携本支眷属,徙辽阳懿州。
[1]太极拳创始人,[2]元代技击家,武当派道人,武当山丹士,被奉为武当派创立者,精拳法,其法主御敌,非遇困危不发,发则必胜。
《明史·方伎》卷二百九十九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子其道号也。
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
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
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头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
书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
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此山,年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皆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届之,已而舍去。
”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扬于世。
由三丰而后,至明嘉靖时,其法遂传于四明,而张松溪为最著。
据清雍正年间,曹秉仁纂修的《宁波府志》卷三十一张松溪传载:“张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
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丰。
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明成祖敕封“犹龙六祖隐仙寓化虚微普度天尊”;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明熹宗封号“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明访张三丰、暗查朱允炆明代六朝元老传奇一生
明访张三丰、暗查朱允炆明代六朝元老传奇一生[摘要]朱棣对张三丰确实有崇拜之情,他对道教,神仙术有着深刻的体验、认可,同时,他十分想见到张三丰本人并当面请教治国理政和养生延年的真知灼见。
文/温明张三丰是光大武当山道教的一代奇人,开创了武当拳,被后世竞相传颂英名。
朱棣为找到这位活神仙,动用大臣胡濙寻找、并通过在武当山修建遇真宫等手段和途径,结下帝王与道士互动的佳话。
一、胡濙简介胡濙(音莹)(1375—1463年),字源洁,江苏武进人。
生而发白,弥月乃黑。
建文二年举进士,授兵科给事中。
永乐元年迁户科都给事中。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召为行在礼部侍郎。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仍迁礼部左侍郎。
明景帝朱祁钰即位,进太子太傅。
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力疾入朝,遂求去。
胡濙从建文皇帝朱允炆时走上仕途,经过“靖难之役”朱棣与侄儿朱允炆的厮杀后,朱棣登基成为永乐皇帝,胡濙成为户部的监察科长。
朱棣死后,他的儿子朱高炽登基,胡濙升为户部副长官。
以后,在皇帝陆续撒手人间,“龙驭上宾”后,他一直做到太子太傅。
影视作品中的胡濙形象(资料图)胡濙节俭宽和,喜怒不形于色,历事六帝,垂六十年,每当朝廷有大事,都请他预定政策,明代人称赞他说:“胡公以硕德立朝,忠勤笃棐,夙夜匪懈。
历事六主,并受宠遇。
画接藩庶,冠绝百僚”。
可谓一代名臣。
就是这样一位历仕六代皇帝的政治家,他与张三丰、武当山有着不解之缘。
为道长、武当山留下了佳篇力作。
先后有文字记载,他五上武当山,并且在现在金顶下面的清微妙化岩住过一段时间,写出《卫生易简方》献给明成祖朱棣。
二、朱棣与张三丰胡濙于明朝永乐年间曾四次登临武当山,明仁宗洪熙元年登临一次。
在武当山,他发现了对永乐皇帝朱棣特别有利的民间舆论,为此他曾多次向永乐帝汇报武当山的各种情况。
他奉朱棣之命查访武当山仙人张三丰和人心向背,暗地查建文皇帝朱允炆的下落。
永乐皇帝朱棣(资料图)“惠帝朱允炆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帝疑之。
五年遣濙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重点是武当山。
杨立志:武当山背后的故事
杨立志:武当山背后的故事*导读:一、朱元璋与武当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武当山有什么关系,他为什么信奉玄天上帝?张三丰是否真有其人,明成祖朱棣为什么会大兴……一、朱元璋与武当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武当山有什么关系,他为什么信奉玄天上帝?张三丰是否真有其人,明成祖朱棣为什么会大兴武当?《武当瑞应图录》记载了哪些祥瑞故事,玄帝显灵又是怎么回事呢?武当山金殿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建造的,但是在民间的传说中,认为朱元璋和武当山也有关系。
《古今图书集成》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说朱元璋年轻的时候,曾经到武当山烧香,返回途中遇到滁州人陈也先在武当山下设擂台。
朱元璋上台,三拳两脚,把陈也先打到台下。
陈也先不服气,就带领几百人,追赶朱元璋。
朱元璋的好朋友徐达、汤和、邓愈等人,为朱元璋拼死抵挡,把陈也先的手下抵挡住了。
朱元璋就跑到了武当山下一个叫草殿的地方,在殿后面睡觉,这时他听到很多人进到这个殿里。
其中有陈也先的声音,他想要是再跑的话,又会被发现,于是他一把火把这个殿烧了。
朱元璋在回家的路上,武当山的玄天上帝给他托梦,说你为什么把我的殿给烧了。
朱元璋也觉得自己不该烧这个殿,但是为了躲避追兵,也没有办法。
他说将来天下太平了,我赔偿给你一个金殿。
从一些历史记载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朱元璋的家庭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朱元璋的祖父是一个农民,信奉道教,传说有一天他在村口杨家墩的一个地窝里睡觉,听到两个道士的谈话,一个说这个地方风水很好,要是有人埋在这里,儿孙将来要出天子。
另一个不信,于是打赌。
第一个道士说,我在这个地方插一个柳树枝,明天发芽了我赢。
朱元璋的爷爷听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去一看,柳树枝果然发出了新芽。
他把发芽的柳树枝拿走,换了一根枯树枝插在那里。
后来他交代自己死后就要葬在那个地方。
这也可能是朱元璋为了说明他是真命天子,用道士看风水这个故事来演绎君权神授。
朱元璋家里很穷,他不可能请道士看风水,用偷听到的事情,来诠释他是真命天子。
历史趣谈:张三丰传奇 朱元璋为何将目光投向武当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三丰传奇朱元璋为何将目光投向武当山?
导语:一个武当山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一名道士,但时人称之“活神仙”。
他是一代武学宗师,传说练就不死之身。
有人说他生于元朝中期,卒于明
一个武当山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一名道士,但时人称之“活神仙”。
他是一代武学宗师,传说练就不死之身。
有人说他生于元朝中期,卒于明初。
有人说他活了400多岁。
这是一个不老的传说。
故事的主人公叫全一,又名君宝,外号邋遢,但更多的人称他为张三丰。
他行踪莫测,但有关他的故事却从未间断。
关于他的外貌,传记作者们兴致勃勃的描述到:龟形鹤骨,大耳圆目。
不论寒暑都只穿一身道袍、一件蓑衣;高兴时穿山走石,疲倦时铺云卧雪,但与之谈经论道,又无所不通,人人皆以为他是神仙中人。
扑朔迷离的各种传说中,只有《明史》严肃而肯定地记载着,张三丰曾去过一个地方——那就是湖北西北部的武当山。
当时,武当山五龙宫、南岩宫和紫霄宫都因战火焚毁,张三丰带领徒弟将各宫观修葺一新后悄然离去。
书中也同时指出,明太祖朱元璋久仰其大名,遣人去找,不知所踪。
帝王们究竟有没有找到张三丰?他到底是传说中的人物,还是确有其人?捕风捉影700年,似乎关于这位神仙的秘密都深藏在武当群山之中。
而对他的苦苦寻觅,也就一次次将这座充满仙人之气的神山推到了人们的视线内。
今天的武当习武者大多奉三丰派的衣钵,袁师父已经是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了。
他十五岁来到这里,20年来,从学徒成为师父。
在他的眼中,这座大山处处可见与三丰祖师有关的传奇。
生活常识分享。
朱棣大修武当山暗藏什么玄机
朱棣大修武当山暗藏什么玄机?王丹誉/历史学者、专栏作家大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六月,隆平侯张信奏报:武当山上空出现五彩祥云。
此举正中永乐帝朱棣下怀,他龙颜大悦,礼部长官率领文武百官,共同向皇帝陛下致贺。
朱棣把这个本身不太靠谱的事,硬作为他的父亲太祖皇帝和嫡母马皇后的护佑,天下苍生福祉的象征,诏告天下。
他还征发军民30万组成建设大军,开始了这项国家最大工程之一——大修武当山宫观。
朱棣自己心里十分清楚,以中国古代的皇位传承制度,皇位怎么都不会轮到自己,因为自己既不是嫡,又不是长。
他纯粹是用非法手段,通过“靖难之役”造反篡夺的。
因此,他皇位的合法性从开始就是他最大硬伤和隐痛。
为了弥补皇位没有合法性给自己带来的自卑、不自信,朱棣处心积虑。
当皇帝后,他就把这场非法与合法斗争的突破口,选定在大修武当之功上。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对高层机关和官员严刑峻法,但对基层和百姓则普遍实行“无为而治”的道家治理理念。
朱棣当皇帝后,想他原本是镇守北方的燕王,而在道教理念中,北方是战斗神玄武(真武)所主。
于是,朱棣借题发挥,把自己神化为雄踞北方的战斗神,甚至后来武当山真武帝君神像就是按照朱棣的真身铸造出来的。
武当山更是朱棣心中最理想的神坛道场。
相传,远古时代的神农末年,古静乐国太子跨越东海到此一游,天神授他降魔宝剑,太子在此修练42年成道,名曰“玄武君”。
至今“太子坡”等名迹在武当依然可寻。
朱棣自己不是正统继承,特别梦想有静乐太子这样的身份,而自己当皇帝时正好是42岁,与静乐太子修练时间完全一致。
在朱棣看来,这是天意。
历时6年,耗费白银百万两,劳动军民30万……朱棣在武当成功造神之后,又以皇权加确认和保护。
他赐山名为“太岳太和山”,主峰赐名“天柱峰”,并且直接派员建衙管理武当山事务。
于是,武当山便从世俗礼法上凌驾于中国传统五大神山——“五岳”之上。
历史惊人地相似,后来嘉靖帝又一次大修武当。
原因与他的祖先朱棣同出一辙——因为他也是藩王入继大统,这是对自己皇位合法性深度自卑而采取的一种自我救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三丰传奇:朱元璋为何将目光投向武当山?
他是一名道士,但时人称之“活神仙”。
他是一代武学宗师,传说练就不死之身。
有人说他生于元朝中期,卒于明初。
有人说他活了400多岁。
这是一个不老的传说。
故事的主人公叫全一,又名君宝,外号邋遢,但更多的人称他为张三丰。
他行踪莫测,但有关他的故事却从未间断。
关于他的外貌,传记作者们兴致勃勃的描述到:龟形鹤骨,大耳圆目。
不论寒暑都只穿一身道袍、一件蓑衣;高兴时穿山走石,疲倦时铺云卧雪,但与之谈经论道,又无所不通,人人皆以为他是神仙中人。
扑朔迷离的各种传说中,只有《明史》严肃而肯定地记载着,张三丰曾去过一个地方——那就是湖北西北部的武当山。
当时,武当山五龙宫、南岩宫和紫霄宫都因战火焚毁,张三丰带领徒弟将各宫观修葺一新后悄然离去。
书中也同时指出,明太祖朱元璋久仰其大名,遣人去找,不知所踪。
帝王们究竟有没有找到张三丰?他到底是传说中的人物,还是确有其人?捕风捉影700年,似乎关于这位神仙的秘密都深藏在武当群山之中。
而对他的苦苦寻觅,也就一次次将这座充满仙人之气的神山推到了人们的视线内。
今天的武当习武者大多奉三丰派的衣钵,袁师父已经是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了。
他十五岁来到这里,20年来,从学徒成为师父。
在他的眼中,这座大山处处可见与三丰祖师有关的传奇。
如今的张三丰被供奉在紫霄宫朝拜殿内,经过无数追随者的粉饰雕刻,他从人成为了神。
人们津津乐道于这位武学宗师的武功究竟是怎么练成的。
而众多的版本中,流传最为广泛的,就来源于神龛旁的这副壁画,它讲述了一个蛇雀相斗的故事。
每天,武当山逍遥谷内都有道人修习武功。
在道教信徒的眼里,这座大山蕴含着无穷生机,故修真学道之人于此山修炼,能将太和之精气通贯天人。
这样一个具有生气的环境,武当内家功夫的养生特性也就随自然而生长。
从自然中来,与自然融为一体。
因此,武当功夫中,以动物命名的拳派和招式也最多。
譬如形意拳中鹰拳、蛇拳、猴拳、虎拳、熊拳,再如太极拳中以野马、黑虎、白猿、大鹏、白蛇等命名的招式,这大概也算是中国最早的“仿生学”了吧。
或许,正是感慨太极拳融万物精华于一体。
清代历史学家黄宗羲给了太极拳一个更为神秘的出处。
他在《王征南墓志铭》中写到,张三丰本是武当道士,有一次,皇帝下旨召见他。
在黄宗羲的描述中,正是这个梦,让张三丰得到武当山主神的点化,他从此扬名江湖。
每个人都在描画着自己心中的张三丰,种种传说铸成神坛,一步步把张三丰推至神坛之上。
任自垣,永乐十一年就任武当山玄天玉虚宫提点,统领全山道教事宜。
在武当山的近20年间,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入了一本书。
在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先后收了七位弟子号称“武当七侠”,他们都身怀绝技,得其太极拳与武当剑法之真传。
文学作品多有虚构,不足为证。
但事实与小说却有某些巧合,历史上,张松溪、张翠山两人曾投奔张三丰门下,而得其真传者仅张松溪一人。
关于这位武侠大师在武当山的生活,方志中记载,张三丰曾隐居修行于展旗峰下的太子洞。
而他到底收过哪些弟子,民间传说最广泛的,首推曾资助朱元璋修南京城的大富豪沈万三。
实际上,张三丰故事的流传以及后来帝王们热烈的追捧。
这一切都源于他弟子的传播,只是这个人,并不是传说中的武当七侠也不是沈万三。
而是武当山五龙宫的一个叫邱玄清的道长。
五龙宫是武当山的龙脉所在,自唐太宗李世民建祠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帝对它不断扩建重修。
明朝初年邱玄清来到五龙宫时,元末明初的战火让这座曾经辉煌的残破不堪。
在当住持的十多年间,邱玄清重新修复了五龙宫,赢得了官府和老百姓对五龙宫的重视。
管辖武当山的官吏对他非常看好,推荐他到朝廷里边担任监察御司。
果然,不久后邱玄清被朱元璋所看重,升为太常寺卿。
本来就信奉道教的朱元璋开始关注起张三丰。
二十多年来,大明王朝在他的统治下一片祥瑞,百姓安居。
然而,辛苦打造的这艘超级巨舰究竟能行驶多远,怎样才能惠及子孙万代,又有谁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呢?
帝王们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武当山。
然而,不知是巧合还是张三丰的先知先觉。
他似乎预料到朱元璋会苦苦寻找自己。
洪武二十三年,
张三丰离开了武当。
史书记载,第二年,朱元璋派人前往武当,无功而返。
一次次没有结果的追寻并没有削减皇室子孙对张三丰的热爱。
洪武末年,朱元璋的第十八个儿子朱柏来到了武当山。
他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寻访仙人。
然而,一番辛苦后却被告之张三丰已经离去。
遗憾之下,他留下了一首《赞张真仙诗》。
这似乎是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谜题。
永远也找不到的张三丰究竟有没有来过武当?正当史学家们重新审视历史时,一个有力的证据让人们不再怀疑。
悬疑往往更容易催生传说,张三丰俨然已经成为武当山的一大符号,如今的人们,笃信这位内外兼修的张真人一定与武当有不解之缘。
史料记载中,六百多年前,张三丰也是在这里开设会馆,教授徒弟。
这是他千辛万苦寻来的一块宝地。
当年,他神游八百里武当,展旗峰、梅子垭、仓房岭的山势而下时,他看见华麓山看见此处山势层叠起伏如宝椅状,九渡涧环绕其间。
武当山脉至此,千峦收敛。
正是修宫建观的风水宝地,或许,武当的兴盛将从这里开始。
面对苍茫群山,他无比感慨的说了一句日后被载入史册的话。
正是这句话,触动了一个帝王的心思。
此时的明成祖朱棣刚刚继位不久。
虽然顺利从侄儿手中夺得了皇位,但篡位者的称呼总让他隐隐有些不安。
他迫切的希望有人能帮助自己稳定民心,张三丰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更何况,这也是父皇未了的心愿。
永乐三年,一道圣旨从北京发出,这是朱棣第一次遣人遍访张三丰于天下名山。
此后的十多年间,朱棣六次遣人四处寻访张真仙。
公元1417年,武当山黄土城有了一座名为遇真宫的道观。
它是明永乐皇帝朱棣特意为张三丰修建的道场。
在无数次追寻以失望告终后,朱棣听说张三丰曾经在此建造会仙馆结庵授徒。
为表虔诚之心,皇帝在原址兴建了这座道场,他希望张三丰云游四海后能到这里传道授业。
对于武当来说,一个道人能受到的最高礼仪莫过于此了。
在供奉玄帝的大山为一名道人修建宫观,这是道教名山中极为罕见的孤例。
如今,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启动,遇真宫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文物部门正全力以赴测绘勘探,寻求一种对世界遗产更合适的保护方式。
坐北朝南的遇真宫,地势平缓。
它背依凤凰山,面对九龙山,左有望仙台,右为黑虎洞,水磨河从宫前流过。
这本是道家梦寐以求的宝地,辉煌时宫里共有200余间殿宇道房。
然而,1935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山洪,百余间华屋被淤土埋没,变成一片平地,只留下山门内一座四合院式的古建筑,专为接待各方挂单道士和客人,道人称它为前宫。
广场东西对称而立的石门分别为东华门、西华门,是东西两宫的大门。
至今,崇台遗址仍埋在一米多深的地下,唯有赭红色的宫墙依旧矗立。
龙虎殿内空落落的真仙殿等了600多年,始终没有等到仙人的造访。
武当山博物馆内珍藏着一块《贻赐仙像》碑,它是公元1477年由河南南阳府邓州信士铸造。
这块碑上,详细记录了明英宗封赠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的原委,这是对武当道人的最高封号。
史料记载,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200多年的明王朝皇室从未放弃寻访张三丰,但始终未见真人。
明初,由朝廷钦选的各地各派道士四百余人来到了武当山,他们奉张三丰为祖师。
于是,以张三丰为核心的武当武术派逐渐形成,它和少林武术一起,奠定了中华武术“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地位。
公元2005年底,武当武术被纳入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博物馆特意为这位武学宗师设计了一面太极墙。
无论太极拳随着时光的流逝怎样演变,张三丰所创立的这些最基础的招式已成为太极拳的精髓所在。
这座大山用另一种方式永远的记住了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武当道人。
庄子说,阴阳为之道,阴阳演化太极。
古老的中国文化衍生出一门意蕴悠长的拳法。
它的追随者从古至今,超越国界。
阴阳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中国文化具象的表现。
在道家眼中,“太极圆”是世间万物最本质的运动轨迹,也是自然周而复始的永恒主题。
这些“圆”的运动,既表现出一种力的柔韧含蓄之美,又蕴含着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无论内功心法,还是姿态体式,武当内家拳法都给人以仙风道骨的飘逸之感和唯美享受。
这样的功夫,既能养生,又能健体,被武林
界推崇了数百年之久,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全世界有将近5亿人练习太极拳,它被称为强身健体的最好武术门类。
无论寒暑,紫霄宫内总有道人修习武功心法。
沉寂在太极的玄妙之中,意由心生,神游天地,时空仿佛自由穿梭于千百年间。
踏雪而来,无数的追随者寻求一种永恒的逍遥。
仙人的身影已经远去,但寻访的脚步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