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实验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溶血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并记录每个试管的变化情况,如 有无溶血、凝集等。
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对每个试管进行拍照并记录实验结果 ,如红细胞有无凝集、有无溶血等。这些结果将用于后续 的分析和讨论。
03
实验数据分析
溶血反应阳性率计算
计算每个样本的溶血反应阳性率,即阳性样本数除以总样本 数。
判断溶血反应阳性率的参考范围为:健康人群 < 5%,患者 < 10%。
当红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形成抗原-抗体复合 物,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溶解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通过检测血清中游离的抗体或红细胞抗原,可对相关疾病进 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实验试剂与器材
试剂
抗A、抗B标准血清、A型、B型、O型试剂红细胞、生理盐水等;
器材
试管、移液管、离心管等。
02
实验步骤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解读需遵循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保证患者隐私 和医疗安全。
05
相关应用
临床应用场景
溶血实验是医学免疫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常用于检测红 细胞表面抗原和抗体,以及红细胞表面受体的检测。
溶血实验还用于检测血清中游离的抗体或抗原,以及红细 胞表面受体的激活状态,对于诊断多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其他领域应用
溶血实验在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等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 。
在生物学中,溶血实验可以用于研究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探究生物膜与细胞之间的关系等。
未来发展趋势
溶血实验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和 特异性,以及寻找新的溶血方法等方面。
此外,溶血实验还可以应用于研究肿瘤细胞对红细胞的作 用,以及在药物筛选等领域的应用也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对每个试管进行拍照并记录实验结果 ,如红细胞有无凝集、有无溶血等。这些结果将用于后续 的分析和讨论。
03
实验数据分析
溶血反应阳性率计算
计算每个样本的溶血反应阳性率,即阳性样本数除以总样本 数。
判断溶血反应阳性率的参考范围为:健康人群 < 5%,患者 < 10%。
当红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形成抗原-抗体复合 物,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溶解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通过检测血清中游离的抗体或红细胞抗原,可对相关疾病进 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实验试剂与器材
试剂
抗A、抗B标准血清、A型、B型、O型试剂红细胞、生理盐水等;
器材
试管、移液管、离心管等。
02
实验步骤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解读需遵循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保证患者隐私 和医疗安全。
05
相关应用
临床应用场景
溶血实验是医学免疫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常用于检测红 细胞表面抗原和抗体,以及红细胞表面受体的检测。
溶血实验还用于检测血清中游离的抗体或抗原,以及红细 胞表面受体的激活状态,对于诊断多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其他领域应用
溶血实验在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等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 。
在生物学中,溶血实验可以用于研究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探究生物膜与细胞之间的关系等。
未来发展趋势
溶血实验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和 特异性,以及寻找新的溶血方法等方面。
此外,溶血实验还可以应用于研究肿瘤细胞对红细胞的作 用,以及在药物筛选等领域的应用也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免疫学检验说课(课堂PPT)
▪ 《免疫学及检验技术》课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枢纽作 用。 前有《系统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生物 化学》等为基础,同时为后续课程《临床检验基础》、 《血液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等培养了这些专 业课程中所需要的免疫学检验操作能力 。
3
免疫学检验的新特点
五大特点
▪ 人才的专业化 ▪ 仪器的自动化 ▪ 试剂的商品化 ▪ 方法的标准化 ▪ 管理的科学化
9
课程内容框架
《免疫学及检验技术》知识模块可分为3个。 主要介绍免疫学基础知识及凝集反应、沉淀反 应和免疫标记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原理、 技术要点及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技术。 本课程共72学时,其中理论46学时,实践26 学时,在第二学期开设。
10
模块一
免疫学基础知识,16学时:主要学习免疫 学基本知识点,包括:抗原、抗体、补体、免 疫系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免疫应答等 疫学及检验技术》是研究免疫学技术及其在医学 领域中的一门应用学科。按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和高 职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本课程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中属于核心课程,我校 将其设为该专业的必修课。
▪ 《免疫学及检验技术》已成为检验技师资格考试的必 考课程。在历年的考试内容中占有很大比重。学好本 课程对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高职业素养起着较 好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 网络教学:学生在学院网站上可以找到所需的免疫学检验 学习资料(包括推荐的CAI课件、多媒体课件、教学大纲、 教案、习题集、参考文献等)和链接的检验学知识相关网 站资料。
▪ 网上顾问:利用学院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阅览室,指导学 生上网查阅免疫学检验学习资料,进行学习讨论。
▪ 在线测试:建立了《免疫学检验》在线测试系统,可供学 生课后进入复习强化。
3
免疫学检验的新特点
五大特点
▪ 人才的专业化 ▪ 仪器的自动化 ▪ 试剂的商品化 ▪ 方法的标准化 ▪ 管理的科学化
9
课程内容框架
《免疫学及检验技术》知识模块可分为3个。 主要介绍免疫学基础知识及凝集反应、沉淀反 应和免疫标记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原理、 技术要点及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技术。 本课程共72学时,其中理论46学时,实践26 学时,在第二学期开设。
10
模块一
免疫学基础知识,16学时:主要学习免疫 学基本知识点,包括:抗原、抗体、补体、免 疫系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免疫应答等 疫学及检验技术》是研究免疫学技术及其在医学 领域中的一门应用学科。按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和高 职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本课程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中属于核心课程,我校 将其设为该专业的必修课。
▪ 《免疫学及检验技术》已成为检验技师资格考试的必 考课程。在历年的考试内容中占有很大比重。学好本 课程对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高职业素养起着较 好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 网络教学:学生在学院网站上可以找到所需的免疫学检验 学习资料(包括推荐的CAI课件、多媒体课件、教学大纲、 教案、习题集、参考文献等)和链接的检验学知识相关网 站资料。
▪ 网上顾问:利用学院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阅览室,指导学 生上网查阅免疫学检验学习资料,进行学习讨论。
▪ 在线测试:建立了《免疫学检验》在线测试系统,可供学 生课后进入复习强化。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溶血实验
离心
将血液样本离心,分离出血浆和红细胞。
悬液
将红细胞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制备成红细 胞悬液。
加样与反应
加入抗体
将制备好的红细胞悬液加入试管中,并加入相应的抗体。
37℃孵育
将试管放入37℃恒温箱中孵育30分钟,让红细胞与抗体充分 反应。
观察结果与记录
观察结果
观察试管中红细胞的变化 ,如溶血情况、凝集现象 等。
在临床诊断中,溶血实验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反应、新生儿 溶血病等。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溶血实验的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未来有望实现 更加快速、准确、自动化的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06
相关知识点链接
红细胞膜抗原与抗体结合位点
红细胞膜抗原
是指红细胞膜表面具有的特定抗原决定 簇,可以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进而触发 溶血反应。
人O型红细胞
具有表面表达的抗原,可与抗人球蛋白抗体结合,观察是否发生溶血。
补体与缓冲液
豚鼠补体
可与抗体结合,激活补体溶解细胞,促进溶血反应。
Tris-HCl缓冲液
用于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保持实验条件的稳定。
03
实验步骤与方法
红细胞悬液制备
采血
从志愿者身上采集适量血液,加入肝素抗凝 。
洗涤
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去除血浆和白细胞 。
结论
该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特异性抗体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验证了抗 体特异性的原理。同时,该实验结果可用于进一步探讨不同抗体与抗原 的结合机制。
补体活性评估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补体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对红细胞溶解 的影响,评估补体的活性。
实验现象
在实验组中,加入补体后红细胞迅速溶解,产生 明显的溶血现象;而在对照组中,未加入补体的 红细胞溶解速度较慢。
实验诊断学--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ppt课件
ppt课件
16
IgM 约占血清总Ig的 5%~10%
分子量最大(900000),由五个IgM 单体连接而成,故又称巨球蛋白。
脾脏是它的主要合成部位,IgM主要分 布于血液中,防止发生菌血症方面起重 要作用,半衰期5天左右。
天然同族凝集素抗 A抗B、冷凝集素及 伤寒沙门菌的抗体
均属此类。
ppt课件
17
百分比
参考值
正常人群各年龄 段个体中血清 IgG、IgA、IgM 的含量有很大差
异
70%-80% 7.0-16.6g/L
10%-15% 0.7-3. 5g/L
5%-10% 0.5-2.6g/L
0.02%-1% 0.6-2.0mg/L
0.002% 0.1-0.9mg/L
ppt课件
13
测定方法
❖ 血清中含量较高的 IgG、IgA、IgM多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火箭免疫电泳法和免 疫比浊法,而标本中含量极微的IgD和IgE则 采用敏感度较高的放射免疫法和酶免疫法等 进行定量测定。
ppt课件
14
IgG 占总Ig的70%~80%
是血清中的主要抗体,主要由脾脏和 淋巴结合成,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 用,抗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还具抗毒素 作用,为不完全抗体,分子量小 (150000),唯一能自由地通过胎盘。
半衰期约为23天, 故临床上使用丙球 作治疗时以2~3周
注射一次
ppt课件
ppt课件
22
高Ig血症
❖ 慢性细菌感染:肺结核,麻风,慢性支气管炎, 感染早期IgM显著升高,以后IgG升高,IgA 也可升高。
15
IgA 约占血清总Ig 10%~15%
分为血清型与分泌型两种,具有抗细 菌、抗病毒、抗毒素作用,其中的分泌 型(SIgA)在局部与抗呼吸道、消化道 和泌尿生殖道感染、炎症或肿瘤等病变 密切相关,是抗过敏的重要免疫屏障。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实验五 设计性实验
微生物鉴定
1. 取标本 2. 增菌培养
杆菌鉴定程序: 第一天
镜检、分离培养(SS和EMB培养基)
第二天
纯培养 (KIA培养基)
第三天
镜检、生化反应、血清学实验、药敏实验
第四天
观察结果,鉴定菌种
显微镜检内容
形态 排列 染色性 特殊结构
放大倍数:10×100
分离培养——平板分区划线
分区划线
结果
发展为剧烈跳痛;5天前左下颌突然肿胀,疼痛更加剧烈, 并向同侧耳颞部放射。经当地卫生院连续4天抗菌治疗(静 脉滴注青霉素),未见好转,局部疼痛和肿胀更加明显, 并有吞咽痛及开口轻度受限。患者体温升高,食欲减退, 精神疲惫。 既往史:左下后牙反复疼痛史1年;每次发作时,均可经抗生 素治疗后好转。 体检:患者急性痛苦面容,体温38.6度,左颌面部肿胀,下颌 骨下缘轮廓消失,皮肤紧张,压痛,皮温增高,肤色发红, 有波动感。开口度3cm。龈及前庭沟黏膜充血水肿,龈袋 内有脓液。口底黏膜充血水肿,舌运动轻度受限。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5000/ mm3,中性粒细胞90%。
变黄且培养基断裂——产酸产气 2. 观察黑色沉淀——产生硫化氢
杆菌:
生化反应:肠杆菌科细菌生化鉴定 (材料: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
血清学鉴定:沙门菌属血清学鉴定 (材料:沙门菌属诊断血清)
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
球菌鉴定程序: 第一天
镜检、分离培养(血琼脂平板)
第二天
纯培养 (血琼脂平板和普通琼脂平板)
第三天 第四天
镜检、血清学实验、生化反应、药敏实验 观察结果,鉴定菌种
球菌:
生化反应:触酶实验P75,血浆凝固酶实验 P43,甘露醇实验
血清学鉴定:ASO
免疫学实验二 ELISA(双抗夹心法)ppt课件
9
1.已知抗原包被酶标板
2.2拍干
2.1弃去板内包被抗原
2.3加满洗涤液(重复三次)
最新编辑ppt
10
3.加样
(1)阳性对照:第1、2孔加 HBsAb阳性对照血清50μl; (2)阴性对照:第3、4孔加 HBsAb阴性对照血清50μl; (3)空白对照:第5孔加生理盐 水100μl; (4)余下各孔加待检血清50μl 。
该技术的特点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易,结果容易观察。
最新编辑ppt
2
实验原理:
• 免疫酶技术是利用酶标记抗体或抗原,以检测 相应抗原或抗体的一种免疫学标记技术。其原 理是酶与抗体或抗原结合后既不改变抗体或抗 原的特异性及免疫反应性,也不影响酶的催化 效能。当存在相应酶底物时,酶能催化产生有 颜色的产物,颜色的有无及深浅能反映相应的 抗原或抗体是否存在及其量的多少。
最新编辑ppt
11
4. 加酶标记的抗HBsAb抗体:除空白对照外各孔50μl,充分 混匀。将即时帖覆盖于反应板上,37℃孵育30min。
5. 弃去反应孔内液体,拍干,用洗涤液注满各孔、静置30秒、 再拍干,重复洗涤5 次。(操作同2)
6. 显色:各孔(包括空白对照)加底物A液50μl(1滴),底 物B液50μl(1滴),置37℃避光温育15min。
实验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实验内容: 间接法
---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
最新编辑ppt
1
实验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 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实验技术,可用于检测体 液中微量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首先,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在一种 固相载体表面-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孔中进行,通过洗涤去除多余的游 离反应物;然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体或酶标记的抗抗体,从而形成抗体- 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双抗体夹心法)或抗原-抗体-抗抗体复合物 (间接法);此时加入酶底物和显色剂,在酶催化底物后,液体呈现显 色反应。液体显色的强弱与复合物中待测抗原或抗体的量呈正比,借此 可检测待测抗原或抗体的有无及含量。
免疫学实验课件:实验二直接凝集试验
实验二 凝集试验
一、目的要求
理解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 掌握玻片凝集反应的操作技术与结果
判定; 掌握试管凝集反应的操作技术与结果
判定。
二、凝集反应的原理
通常,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悬液中带弱负电荷, 在悬 液中相互排斥而呈均匀的分散状态。 凝集试验的发生分两阶段,当特异抗体与相应抗原颗粒相遇时, 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降低了抗原分子间的 静电排斥力。第二步在电解质的参与下进一步中和复合物外层 的电荷,从而聚集成较大的凝集块。
凝集反应的类型
两大类
玻片法:定性 直接凝集试验
试管法:定量
间接凝集试验
乳胶凝集试验 碳素凝集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三、实验材料
1. 玻板凝集试验
(1)玻片、移液枪、牙签等; (2)布氏杆菌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标准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 (3)待被检血清
2. 试管凝集试验
(1)试管(1 ㎝×8 ㎝ )、试管架、恒温箱、各规格移液枪等; (2)布氏杆菌试管凝集抗原及布氏杆菌阳性血清、阴性血清; (3)待被检血清; (4)灭菌0.5%石碳酸生理盐水。
四、操作方法
1. 玻板凝集试验
(1)在洁净玻片上,各加15-20ul布氏杆菌阳性血清、阴性 血清、待检血清与生理盐水。
(2)加入布氏杆菌平板抗原15-20ul,滴在血清附近,不 与血清接触。用牙签将血清与抗原混匀,轻轻摇动玻板使 液滴呈旋状运动。
阴性血清(ຫໍສະໝຸດ )结果判定:待检 阳性 血清 血清
• 出现颗粒状或块状凝集者为阳性反应;
• 未出现凝集者为阴性反应。
生理盐水
2. 试管凝集试验
(1)取试管八支,按下表加入生理盐水; (2)取布氏杆菌血清进行梯度稀释; (3)加入布氏杆菌检测抗原; (4)充分20.35混匀,置37℃ 温箱24小时。
一、目的要求
理解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 掌握玻片凝集反应的操作技术与结果
判定; 掌握试管凝集反应的操作技术与结果
判定。
二、凝集反应的原理
通常,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悬液中带弱负电荷, 在悬 液中相互排斥而呈均匀的分散状态。 凝集试验的发生分两阶段,当特异抗体与相应抗原颗粒相遇时, 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降低了抗原分子间的 静电排斥力。第二步在电解质的参与下进一步中和复合物外层 的电荷,从而聚集成较大的凝集块。
凝集反应的类型
两大类
玻片法:定性 直接凝集试验
试管法:定量
间接凝集试验
乳胶凝集试验 碳素凝集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三、实验材料
1. 玻板凝集试验
(1)玻片、移液枪、牙签等; (2)布氏杆菌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标准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 (3)待被检血清
2. 试管凝集试验
(1)试管(1 ㎝×8 ㎝ )、试管架、恒温箱、各规格移液枪等; (2)布氏杆菌试管凝集抗原及布氏杆菌阳性血清、阴性血清; (3)待被检血清; (4)灭菌0.5%石碳酸生理盐水。
四、操作方法
1. 玻板凝集试验
(1)在洁净玻片上,各加15-20ul布氏杆菌阳性血清、阴性 血清、待检血清与生理盐水。
(2)加入布氏杆菌平板抗原15-20ul,滴在血清附近,不 与血清接触。用牙签将血清与抗原混匀,轻轻摇动玻板使 液滴呈旋状运动。
阴性血清(ຫໍສະໝຸດ )结果判定:待检 阳性 血清 血清
• 出现颗粒状或块状凝集者为阳性反应;
• 未出现凝集者为阴性反应。
生理盐水
2. 试管凝集试验
(1)取试管八支,按下表加入生理盐水; (2)取布氏杆菌血清进行梯度稀释; (3)加入布氏杆菌检测抗原; (4)充分20.35混匀,置37℃ 温箱24小时。
医学免疫学实验之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课件16页PPT
类风湿因子的检测
Normal serum
Patient’s seru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acroscopic agglutination of latex(乳胶颗粒) coated with human IgG serum from a patient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梅毒快速血清反应素RPR试验
1、4孔加AFP阳性对照 2、3、5、6孔加待检血清
3. 置于湿盒,37C 24h
•结果下周观察
学号
1
6
2
5
3
4
抗AFP抗体
对流免疫电泳检测血清中AFP
• 1、3孔加抗AFP抗体
+
• 2孔,AFP阳性对照血清
1
• 4孔,待检血清
3
pH 8.6巴比妥缓冲液
2
-
4
第2次 凝集反应与沉淀反应
1. 试管凝集(操作) 2. 双向扩散(操作)、对流免疫电泳(示教) 3. 抽血(每组一人,下次实验用)
• 肥达反应结果(观察结果注意:勿摇;先看对照管)
- 不凝集 + 小部分凝集,管底小量凝集,上层液体较混浊 ++ 部分凝集,管底部分凝集,上层液体微混浊 +++ 大部分凝集,凝块非全部下沉于管底而是稍有铺开,上层液体澄清 ++++ 完全凝集,管底有边缘不整齐的膜状凝集块,上层液体澄清透明。
沉淀反应 Precipitation Tests
RPR是心脂质(而不是密螺旋体的)梅 毒抗体试验,在疾病初期呈阳性。 将病人血清与炭联心脂质抗原试剂 混合,阳性血清显示凝集抗原颗粒。 (4分钟后观察颗粒凝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载体的不同可将间接凝集反应分为: 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间接乳胶凝集试验(及 间接乳胶凝集抑制试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协 同凝集试验等。
免疫学实验
15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试验
【实验原理】
可溶性抗原致敏的乳胶颗粒与相应抗体作用可 使乳胶颗粒凝集,此为间接乳胶凝集试验。若使抗 体先与可溶性抗原作用,再加入该抗原致敏的乳胶 颗粒,则乳胶凝集被抑制,此为间接乳胶凝集抑制 试验。
6
【实验思考】
1、在吞噬细胞中发现细菌时, 如何区别吞噬的细菌和粘附在吞噬 细胞表面的细菌?
2、简述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概 念及特点。
免疫学实验
7
凝集反应
【实验目的】 1.了解凝集反应的原理、基本类型及其
临床意义。 2.掌握玻片凝集实验、间接凝集实验的
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免疫学实验
8
【概述】
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中,颗粒性抗 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 块,称为凝集反应。凝集反应是一种定性的 检测方法,也可以进行半定量检测。凝集反 应可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由 于凝集反应方法简便,目前在临床检验中仍 被广泛应用。
免疫学实验
3
【实验材料】
1.表皮(白色)葡萄球菌菌液(浓度 6~10亿/ml)。
2.肝素溶液(25U/ml);甲醇,碱性 美蓝(或瑞氏)染液。
3.血红蛋白吸管,凹玻片,载玻片, 采血针,微量加样器,湿盒,显微镜,恒 温培养箱,75%酒精,棉签,香柏油,二甲 苯等。
免疫学实验
4
【实验方法】
1、用微量加样器,吸取肝素20ul加入洁净凹玻片 凹孔内。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B
—、—O型—、—来自抗A、抗B免疫学实验
11
【实验材料】
1.ABO血型鉴定试剂盒 内含抗A 分型试剂和抗B分型试剂各1支。
2.一次性采血针1枚、洁净玻片2 块、75%酒精、灭菌棉签。
3.84消毒液
免疫学实验
12
【实验方法】
1.取洁净载玻片1块,并标记(如图)
2.将抗A、B分型试剂分别加 A
(抗HCG)、乳胶抗原(HCG致敏) 各一支 2.待检尿、孕妇尿、正常尿。 3.有格玻片和毛细吸管等。
免疫学实验
17
【实验方法】
1.在玻片的第1、第2和第3格内分别 加1滴正常尿、待检尿及孕妇尿。
2.每格内加入妊娠诊断试剂抗血清1 滴。轻轻摇动1~2 min使其充分混匀。
3.每格加入乳胶抗原1滴,轻轻摇动 玻片3~5 min后观察结果,记录各标本有无 凝集现象。
免疫学实验
13
【实验结果】 记录受检者红细胞凝集情况,根
据ABO血型鉴定表(下表),判断受检 者的血型。
ABO血型鉴定表
抗A分型试剂侧 抗B分型试剂侧
血型
+
—
A
—
+
B
+
+
AB
—
—
O
“+”表示红细胞凝集,“-”表示红细胞未凝集
免疫学实验
14
二、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 的颗粒性载体表面(这种载体与免疫无关), 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在适量的电解质 存在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 反应。
免疫学实验课件
免疫学实验室
免疫学实验
1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实验目的】 1.熟悉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
的原理和方法。 2.通过本实验理解机体的非
特异性免疫机制。
免疫学实验
2
【实验原理】
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杀菌功 能,当与颗粒性物质(如葡萄球 菌等)混合孵育一定时间后,颗 粒性物质被吞噬杀灭,根据吞噬 率、吞噬指数可反映该细胞的吞 噬功能。
免疫学实验
18
【实验结果】
孕妇尿格呈均匀浑浊乳状液,无凝集, 妊娠试验阳性;正常尿格出现白色细小凝集 物,随时间延长凝集物变成小块状,妊娠试 验阴性。待检尿若为乳状液,妊娠试验阳性; 若出现凝集,则妊娠试验阴性。
免疫学实验
9
一、直接凝集反应
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 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直接凝集 反应 。常用的凝集试验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
玻片凝集试验——ABO血型鉴定
玻片凝集试验为定性试验,一般用已知抗体作 为诊断血清,与受检颗粒抗原,如菌液或红细胞抗 原各加一滴在玻片上,混匀,数分钟后即可用肉眼 观察凝集结果,出现凝集颗粒的为阳性。此法简便, 快速,适用于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得到的菌种的诊断 或分型,也可用于红细胞ABO血型的鉴定。
孕妇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含量明显增 高。HCG与抗HCG抗体先作用后,再加入HCG致敏的乳 胶颗粒,不出现凝集反应,此为妊娠试验阳性;非 孕妇尿中HCG含量不足以消耗掉抗HCG抗体,抗体与 后加入的HCG致敏乳胶结合呈现凝集现象,则妊娠试 验阴性。
免疫学实验
16
【实验材料】 1.妊娠诊断试剂盒:内含抗血清
6、滴加甲醇固定3min,水洗。 7、加碱性美蓝染色1~2min,水洗,印干。 8、置油镜下观察吞噬和未吞噬的白细胞并计数。
免疫学实验
5
【实验结果】
吞噬百分 吞 观 率噬 察细 记菌 录的 的中 吞性 噬 数 数粒 细 10细 胞% 0胞 总
吞噬指数
被吞噬的细菌总数 观察记录的吞噬细胞 数总
免疫学实验
1滴于标记有A、B的玻片两侧。
抗 A
B
抗
B
3.用酒精棉签消毒被检者手指尖端,以
采血针刺破皮肤,稍加挤压,使血液流出。
用另一载玻片一端取适量血液加入抗抗A分型
试剂,并混匀;用另一端再取适量血液加入
抗抗B分型试剂,并混匀。用干棉签止血。
4.观察红细胞有无凝集发生。如有凝集, 可见红细胞凝集成块;无凝集,红细胞呈均 匀分散。判定结果后把玻片放入消毒液中。
2、用酒精棉签消毒手指后,刺破皮肤,以血红蛋 白吸管取血40ul,立即放入盛有肝素的凹玻片凹孔内, 并充分混匀。
3、用微量加样器取葡萄球菌菌液20ul加入上述凹 玻片凹孔内,充分混匀。
4、将凹玻片置于湿盒内,30℃温箱中30min,其间 每隔10min摇匀一次。
5、取一小滴上述混合液,置于载玻片上,用另一 载玻片推成薄血片,待干。
免疫学实验
10
【实验原理】
人类ABO血型抗原主要有A和B两种,根 据红细胞表面这两种抗原的有无可把血型分 为四种。据此,将抗A和抗B抗体分别与待测 红细胞混合,抗A或(和)抗B抗体与红细胞 表面上的相应抗原结合而引起红细胞凝集, 据其凝集情况便可判定出受试者的血型。
ABO血型的划分
红细胞表面Ag
血清中Ab
免疫学实验
15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试验
【实验原理】
可溶性抗原致敏的乳胶颗粒与相应抗体作用可 使乳胶颗粒凝集,此为间接乳胶凝集试验。若使抗 体先与可溶性抗原作用,再加入该抗原致敏的乳胶 颗粒,则乳胶凝集被抑制,此为间接乳胶凝集抑制 试验。
6
【实验思考】
1、在吞噬细胞中发现细菌时, 如何区别吞噬的细菌和粘附在吞噬 细胞表面的细菌?
2、简述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概 念及特点。
免疫学实验
7
凝集反应
【实验目的】 1.了解凝集反应的原理、基本类型及其
临床意义。 2.掌握玻片凝集实验、间接凝集实验的
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免疫学实验
8
【概述】
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中,颗粒性抗 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 块,称为凝集反应。凝集反应是一种定性的 检测方法,也可以进行半定量检测。凝集反 应可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由 于凝集反应方法简便,目前在临床检验中仍 被广泛应用。
免疫学实验
3
【实验材料】
1.表皮(白色)葡萄球菌菌液(浓度 6~10亿/ml)。
2.肝素溶液(25U/ml);甲醇,碱性 美蓝(或瑞氏)染液。
3.血红蛋白吸管,凹玻片,载玻片, 采血针,微量加样器,湿盒,显微镜,恒 温培养箱,75%酒精,棉签,香柏油,二甲 苯等。
免疫学实验
4
【实验方法】
1、用微量加样器,吸取肝素20ul加入洁净凹玻片 凹孔内。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B
—、—O型—、—来自抗A、抗B免疫学实验
11
【实验材料】
1.ABO血型鉴定试剂盒 内含抗A 分型试剂和抗B分型试剂各1支。
2.一次性采血针1枚、洁净玻片2 块、75%酒精、灭菌棉签。
3.84消毒液
免疫学实验
12
【实验方法】
1.取洁净载玻片1块,并标记(如图)
2.将抗A、B分型试剂分别加 A
(抗HCG)、乳胶抗原(HCG致敏) 各一支 2.待检尿、孕妇尿、正常尿。 3.有格玻片和毛细吸管等。
免疫学实验
17
【实验方法】
1.在玻片的第1、第2和第3格内分别 加1滴正常尿、待检尿及孕妇尿。
2.每格内加入妊娠诊断试剂抗血清1 滴。轻轻摇动1~2 min使其充分混匀。
3.每格加入乳胶抗原1滴,轻轻摇动 玻片3~5 min后观察结果,记录各标本有无 凝集现象。
免疫学实验
13
【实验结果】 记录受检者红细胞凝集情况,根
据ABO血型鉴定表(下表),判断受检 者的血型。
ABO血型鉴定表
抗A分型试剂侧 抗B分型试剂侧
血型
+
—
A
—
+
B
+
+
AB
—
—
O
“+”表示红细胞凝集,“-”表示红细胞未凝集
免疫学实验
14
二、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 的颗粒性载体表面(这种载体与免疫无关), 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在适量的电解质 存在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 反应。
免疫学实验课件
免疫学实验室
免疫学实验
1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实验目的】 1.熟悉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
的原理和方法。 2.通过本实验理解机体的非
特异性免疫机制。
免疫学实验
2
【实验原理】
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杀菌功 能,当与颗粒性物质(如葡萄球 菌等)混合孵育一定时间后,颗 粒性物质被吞噬杀灭,根据吞噬 率、吞噬指数可反映该细胞的吞 噬功能。
免疫学实验
18
【实验结果】
孕妇尿格呈均匀浑浊乳状液,无凝集, 妊娠试验阳性;正常尿格出现白色细小凝集 物,随时间延长凝集物变成小块状,妊娠试 验阴性。待检尿若为乳状液,妊娠试验阳性; 若出现凝集,则妊娠试验阴性。
免疫学实验
9
一、直接凝集反应
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 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直接凝集 反应 。常用的凝集试验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
玻片凝集试验——ABO血型鉴定
玻片凝集试验为定性试验,一般用已知抗体作 为诊断血清,与受检颗粒抗原,如菌液或红细胞抗 原各加一滴在玻片上,混匀,数分钟后即可用肉眼 观察凝集结果,出现凝集颗粒的为阳性。此法简便, 快速,适用于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得到的菌种的诊断 或分型,也可用于红细胞ABO血型的鉴定。
孕妇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含量明显增 高。HCG与抗HCG抗体先作用后,再加入HCG致敏的乳 胶颗粒,不出现凝集反应,此为妊娠试验阳性;非 孕妇尿中HCG含量不足以消耗掉抗HCG抗体,抗体与 后加入的HCG致敏乳胶结合呈现凝集现象,则妊娠试 验阴性。
免疫学实验
16
【实验材料】 1.妊娠诊断试剂盒:内含抗血清
6、滴加甲醇固定3min,水洗。 7、加碱性美蓝染色1~2min,水洗,印干。 8、置油镜下观察吞噬和未吞噬的白细胞并计数。
免疫学实验
5
【实验结果】
吞噬百分 吞 观 率噬 察细 记菌 录的 的中 吞性 噬 数 数粒 细 10细 胞% 0胞 总
吞噬指数
被吞噬的细菌总数 观察记录的吞噬细胞 数总
免疫学实验
1滴于标记有A、B的玻片两侧。
抗 A
B
抗
B
3.用酒精棉签消毒被检者手指尖端,以
采血针刺破皮肤,稍加挤压,使血液流出。
用另一载玻片一端取适量血液加入抗抗A分型
试剂,并混匀;用另一端再取适量血液加入
抗抗B分型试剂,并混匀。用干棉签止血。
4.观察红细胞有无凝集发生。如有凝集, 可见红细胞凝集成块;无凝集,红细胞呈均 匀分散。判定结果后把玻片放入消毒液中。
2、用酒精棉签消毒手指后,刺破皮肤,以血红蛋 白吸管取血40ul,立即放入盛有肝素的凹玻片凹孔内, 并充分混匀。
3、用微量加样器取葡萄球菌菌液20ul加入上述凹 玻片凹孔内,充分混匀。
4、将凹玻片置于湿盒内,30℃温箱中30min,其间 每隔10min摇匀一次。
5、取一小滴上述混合液,置于载玻片上,用另一 载玻片推成薄血片,待干。
免疫学实验
10
【实验原理】
人类ABO血型抗原主要有A和B两种,根 据红细胞表面这两种抗原的有无可把血型分 为四种。据此,将抗A和抗B抗体分别与待测 红细胞混合,抗A或(和)抗B抗体与红细胞 表面上的相应抗原结合而引起红细胞凝集, 据其凝集情况便可判定出受试者的血型。
ABO血型的划分
红细胞表面Ag
血清中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