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单文精练二中国古典美学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0江苏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2板块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

2020江苏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2板块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一小说阅读圈要素,思批注,精准快速读文一、高考命题的四大着眼点文体特征关键词文体特征内涵高考命题点考题例证情节(1)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情节概括题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2018·高考全国卷Ⅲ,T5)(2)小说情节起着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情节作用题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

(2019·高考全国卷Ⅲ,T9) (3)在情节具体安排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一些技巧来处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样前后情节才能有机结合情节手法题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18·高考全国卷Ⅰ,T6)人物(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他不同于人物形象或特点概括分析题请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

(2019·高考江苏卷,T13)“圈要素”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几个关键要素格外注意,并思考“为什么”三个字:为什么写这些内容,并自问自答地“思批注”。

“思批注”就是“圈点批注”式阅读,这是大多数名人的读书习惯,也是我们高考时阅读文本的方法。

“圈要素,思批注”既能让考生迅速把握阅读信息,提升语言敏感性,更能提升阅读的针对性,提高答题得分。

“圈要素”让“思批注”有方向,“思批注”让高考题有落脚点。

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有删改)曼这样的英雄的崇敬之情。

对这篇小说做批注,只是给考生一个阅读思维习惯示范!大家可能会觉得考试时间有限,这样去圈点批注会太耗费时间。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真题练习(附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真题练习(附答案)

专题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一、(2020课标全国Ⅱ,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9分)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疑问。

这种反思和疑问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

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不是少数作品的特例。

(江苏专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群文通练家国情怀(含解析)

(江苏专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群文通练家国情怀(含解析)

群文通练家国情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张倩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挤压之下、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之中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中国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开始反省自身,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更新文化传统。

在这个过程中,深厚绵长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在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中互相支撑,互相影响,均衍生出新的内容,可以称为“近代互构”。

“忧患意识”最初是针对殷商时期人们听凭鬼神来决定自己生活的习俗而提出的,其基本内容是:个体在面对广阔的外在世界和种种困难时,应在敬畏之心的基础上,通过谨慎的态度、坚毅的行为来解决问题,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并保持对潜在危机的洞见和预防,在政权与民生的关系讨论中,衍生出深刻的文化批判功能。

与之相应,“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其所生活的家庭、家族以及邦国共同体的认同、维护,表现为情感和理智上热爱共同体,并自觉承担共同体责任,其核心也是责任意识。

在周初统治者“敬德”“保民”的道德意识中,已经洋溢着浓厚的忧患意识,这也成为统治者家国情怀的重要内容。

“始于家邦,终于四海”(《尚书·商书》),即是君王家国情怀的集中表达。

伴随着古代文明的演进,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一起,成为知识精英所具有的核心思想,并通过教化系统影响普通民众。

《孝经》《大学》等经典中建构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体系是对传统家国情怀的凝练表达。

《颜氏家训》《曾文正公家训》等传世家训中,均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从立志、养德、行为等层面进行引导,表达士大夫阶层的文化诉求;而在百姓中广为流布的村规、民约,也把培育人们勤奋豁达的德性、持守道义的原则、居安思危的态度、和睦邻里的作风视为核心内容。

这种家国情怀在传统社会中,满足了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礼制的维护下,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忧患意识奠定家国情怀的人文底蕴。

第一,忧患意识是人努力把握自身命运、维系生活共同体的自觉,在中国文化的生命初期就奠定了重视主体性的品质,蕴含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是推动中国文化自我发展的动力。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含解析20200710267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含解析20200710267

文言文阅读在江苏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选择题,考生的正确率一般都较高,真正的难点和失分点是文言文翻译题和文言文概括分析简答题。

考生在作答翻译题时得分寥寥,甚至连大意分都能丢掉。

这其中固然有基础不牢、知识面狭窄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许多考生在积累已基本定量的前提下,没有强化应具备的翻译意识,不会合理规避文言文翻译的一些失分点,从而造成失分。

而对概括分析简答题,考生则常因读不通文本、概括提炼能力欠缺而无奈放弃。

本专题特设3讲,专攻文言文阅读的这2大易失分题型。

第1讲强化文言文翻译4个意识——保高分1.根据以往阅卷的经验,在翻译句子时,有好多同学居然经常把人物名字,尤其是长而怪的少数民族的人物名字,当作实词甚至虚词来理解,闹出了不少笑话。

如《缅甸土司传》中的卜刺浪、莽得刺、马者速、那罗塔等人名。

2.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下面[例1]中的传主“沈通明”,后面就成了“通明”。

有时在行文过程中,根据人物表述,还会改用“名”或“字”来代指人物,如《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籍”就是项羽的名,很多学生缺少人物意识,不知“籍”为何意,造成理解障碍。

强化人物意识,可以弄清人物关系、人物与事件的关系,有利于所译句子的翻译。

二、语境意识——揣摩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主要是利用一个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之内的语句表述连贯、语意密切的特点来翻译句子。

需要强调的是,语境有小、大之分。

最小的语境即词语所在的句子,稍大的语境是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句,最大的语境即文段中所有与该词语相关的文句。

有时候,对词语的解释符合小语境,甚至还符合上下句构成的语境,但不符合完整的大语境。

这种符合局部语境,但与完整语境不符的情况极具迷惑性,所以在翻译时不能只满足于推敲其是否符合上下句的意思,必须要在完整的语境中揣摩其含义。

1.利用语境补出省略成分文言文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比较常见,量词、主谓宾,甚至句子都可能被省略,成分被省略的句子如果要求翻译,语境能提示我们补出这些省略成分。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群文通练一 昆曲(含解析)不分版本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群文通练一 昆曲(含解析)不分版本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群文通练一昆曲(含解析)不分版本群文通练一昆曲微导语昆曲,又名昆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它起源于江苏苏州,发轫于吴文化,与苏州园林一样,都是苏州最富标志性的名片,它将文学、音乐、歌舞、美术、雕塑、武术乃至杂耍技艺融汇兼容于同一载体,具有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风格,后来的许多剧种都是在其根底上开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下面两篇文章,将有助于你加深对它的认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2分)阅读文签:美学论文+昆曲与园林共生园林与昆曲作为比翼双飞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和昆曲艺术都相当集中地表达出极富东方美学神韵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这是巧合吗?不是!两者都可以被看作是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相互交融、整合结出的果实。

去过苏州园林的人不少,但能真正道出其美的人却不多;听说过或看过昆曲的人也不少,但能深刻认识其美学价值的人却不多。

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昆曲是雅得不能再雅的“阳春白雪〞,而昆曲的发祥地,正是在分不清究竟是“城中园〞还是“园中城〞的苏州。

在许多人的眼里,没有园林,苏州便不是苏州;那么,如果再加上这一句“没有昆曲,苏州也不是苏州〞,完全应该是成立的。

不仅《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唱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词句,昆曲的许多剧目和内容都和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曲,曾经取材于园林,也曾吟唱于园林,与园林有一种天然的契合。

拙政园中的卅六鸳鸯馆,便是园林主人与友人们欣赏并演唱昆曲的地方;而网师园的濯缨水阁,怡园的藕香榭,也都有演戏的功能。

苏州园林,精致雅洁,亭阁居高,绿树葱茏,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和文人意识。

这种浸透着精神因素的物质景观,是东方审美情趣的凝聚和物化,形成了一种品位极高、自成体系的中国园林文化。

园林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气氛中,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满足和愉悦的心理效应。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 精准训练二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 精准训练二

精准训练二 考场主观题的答题技巧练前提示 先要快速把握全文的观点及思路,然后按照相应的题型进入相应的答题思维、思路中。

论述思路题要准确划分层次,准确概括层意;概括要点题要全面、准确地提取信息,然后分类整合、概括;词句含意题要紧扣语境,辨析词句类型,由表及里地答出表层意思和深层含意。

主观题只有一题,6分,每题的答题点不少于3个,作答时不要遗漏要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欧洲气候不同,因此产品不同,适宜于产品交换。

随着市场关系的发展,产品通过河流或相邻的两个定居地之间开辟的林中道路进行运输。

这类商业最重要的特点也许主要是买卖大宗产品,如木材、粮食、酒、羊毛、青鱼等,是为了满足15世纪欧洲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要,而不像东方商队那样,运输奢侈品。

地理因素在这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因为水上运输商品要节省得多,而且欧洲有很多可通航的河流。

四周环海,进一步促进了重要的造船业的发展,到中世纪末期,波罗的海、北海、地中海和黑海之间的海上贸易十分兴旺。

可以想象,这类贸易会因战争而部分中断,并受歉收和天灾等地区性灾害的影响;但总的说来,贸易继续扩大,使欧洲进一步繁荣,物品更加丰富,结果形成了新的财富中心,如汉萨同盟或意大利商业城市。

定期的长途商品交换,促进了国际范围内汇票、信贷制度和银行业的发展。

商业信贷和后来的保险单的存在本身表明了经济状况的基本可预测性,这是以前世界任何地区的私商难以具备的条件。

商业、商人、港口和市场分散地,尤其是不受监督的自由发展所带来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是,没有办法完全压制经济发展。

这并不是说,市场力量的兴起没有使许多掌权者感到不安。

封建贵族怀疑城镇是异己的中心和农奴的庇护所,经常试图剥夺其特权。

同别的地方一样,商人不时遭到劫掠,商品被盗,财产充公。

罗马教皇对高利贷的表态,在很多方面可从中国儒教对渔利的中国人和放债人的厌恶声中找到共鸣。

但基本事实是,欧洲没有一个可以有效地阻止种种商业发展的统一政权;没有一个中央政府能通过改变发展重点促使某一特定工业兴起或衰落;没有曾严重阻碍莫卧儿帝国经济发展的税收人员对商人和企业家进行系统的、普遍的掠夺。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一、(宁夏银川市2020届高三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领域的开山纲领。

《诗经》在对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芽,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作为一种文学观念,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作为一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

到了战国时代,“诗言志”的说法就比较普遍了,这个时期各家所说的“诗言志”含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占主流的还是指思想、抱负和志向,带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道德倾向。

汉代,“诗言志”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情的内容。

先秦的“志”到了两汉,主要指志向抱负和情感相融合,情理结合。

孔颖达明确提出了“情志一也”:“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

”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

而汉人的情志统一,一来是合理的,并且出现了诗歌创作上汉魏风骨的伟大成就,成为后世的典范;二来对后来“缘情”说的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

汉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

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诗者,持也,持人情性。

”这些观念的提出,反映了诗歌创作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

“言志”的“志”在汉代虽然也包含着“吟咏情性”的因素,但是,这种“情”只能是符合“礼义”之情,这种“志”也在儒家政教怀抱的范围。

而六朝的“缘情”说目的在于突破儒家“礼义”的束缚,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与要求,而且“情”甚至反过来包含了“志”。

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二 -

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二 -
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否丰富,即有无价值,就看他对于心灵或精 神生活的努力程度和成就的大小。现代人为“物质的舒适”这个观念所 迷惑,大家争着去拜财神,财神也就笼罩了一切。我们如想改正风气, 必须改正一般人的价值意识。(有删改)
5.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答案 首先,借生活中轻重倒置的事例引出“价值意识”的话题; 其次,阐述审分寸就是要有正确的价值意识; 再次,阐述价值意识在真善美上的应用; 最后,指出要改正风气必须改正一般人的价值意识。
要厘清作者的思路,还得从文章的各段内容入手,弄清每一段的意思。 同样地,分析一个段落的层次也是这样,可以通过分析这一段落的每句 话的意思,分析出段落的结构和思路。各段的段意我们知道了,全文的 内容我们就把握了,文章的思路也就厘清了。 分析文章思路,我们也可以从弄清材料与材料之间、观点与材料之间的 关系入手。针对本论部分各段,根据所用材料的性质、角度,我们分清 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一般到特殊,由具 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概念到应用,由总到分,由破 到立(或由立到破)。
第三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二 精准突破论述思路本论部分层次不清、层意不准的问题
把脉学情 准确诊断 读文答题 精细突破
Ⅰ 把脉学情 准确诊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匆匆巡礼,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不知鸟瞰式的观花, 能够获得一个虽笼统却并不模糊的印象否? ②艺术的各种突出的不平衡性,经常使人怀疑究竟能否或应否作这种美 的巡礼。艺术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艺术各部类之间的不平衡, 使人猜疑艺术与社会条件究竟有无联系?能否或应否去寻找一种共同性 或普遍性的文艺发展的总体描述?民生凋敝、社会苦难之际,可以出现 文艺高峰;政治强盛、经济繁荣之日,文艺却反而萎缩。同一社会、时 代、阶级也可以有截然不同、彼此对立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流派。……这 都是常见的现象。客观规律在哪里呢?韦列克就反对作这种探究。但我 不能同意这种看法,因为所有这些,提示人们的只是不应作任何简单

苏教版高中语文2020江苏高考二轮复习专题: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策略(共34张PPT)

苏教版高中语文2020江苏高考二轮复习专题: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策略(共34张PPT)
3、常见的论证手法有例证法、喻证法、引证法、对比法、 因果法、类比法等,实际答题过程中要注意辨析。
提分策略二:筛选整合,规范表达,做对主观题。
分析概括题 是江苏卷论 述类文本的 考查重点
提分策略二:筛选整合,规范表达,做对主观题。
例:2019年高考江苏卷论述类文本《书家和善书者》
书家和善书者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关键词语设误类型
“添”(无中生有,任意添加等,改变原意) “漏”(删除原文的定状补语,遗漏重点等,断章取义) “改”(偷换概念,扩大缩小范畴,张冠李戴等,曲解文意) “凑”(东拉西扯、随意拼凑、嫁接等,改变原意)
二重比对——比对句子关系 第一重:比对关键词语
例:2019年无锡市高三期中考试《文艺评论的‘评’与‘论’》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 现实的顺序推进的。(与第四段论证思路一致,正确)
三要素的比对要领
1、论点和论题要注意区分,论点的提出重点关注标题、 开篇、结尾等处。
2、论证思路题是江苏卷一贯的考查重点,包含全文思路 和段内思路。常见结构:总分、并列、递进、对比等。 可抓住中心句、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小结句等 进行突破。
三重比对——比对三大要素
例:2018年全国卷Ⅰ论述类文本第2题,2019江苏《考试说明》样题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 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 者的关系进行论证。(与文章层次结构一致,正确)
精准比对,规范表达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策略
回顾考纲,明确考点
论述类文本又叫说理文(议论文)。它是以论述、分析为主要表 达方式的文章,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等“三强”特点。 具体包括说理散文、杂文、论文、评论等。

2020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简答题(30张)

2020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简答题(30张)
(选自曾巩《王子甫文集序》)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1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9
请根据该段文意,简要概括作者认为王平甫的作品能够在当世突显的原因。 答: 答案:①写作发乎内心(抒发真情实感)。②诗文皆工。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1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10
[参考译文] 然而今天平甫的文章能在当世凸显。别人都说平甫的诗歌适宜作为乐歌,推荐它 为祭祀鬼神的乐章;他的文章应该拿去朝廷作典册,在朝廷实施,(而不能用于世俗)。 推断历史,一千年不能说短,处心积虑舞文弄墨的人也不能说少,处在富贵的人,每 天都有,然而他们大多湮没在历史中,没什么佳话可以传世,甚至还传下一些丑闻给 后世。平甫有非同寻常的姿质,身负特别的才能,立于不朽,虽然不得其志,但是他 的文章确实可贵,世人都难于掩盖。那么平甫对内心的追求,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古今论写作成就,有的擅长写文章对诗没什么研究,有的擅长写诗文章却不怎么样。 平甫两个都很擅长。他对诗歌特别喜欢,他的忧喜、哀乐、感激、怨怼之情,全部在 诗歌中显现出来,所以他的诗作很多。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1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12
(2)概括事物(件)特点 这类题型以 2016 年江苏卷第 9 题为代表。该题既考查了考生对文本的理解、概括 能力,又兼考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对传统文化知识如科举、 官职、礼仪、历法等有所涉及,另一方面又不要先入为主,因为它主要是针对文中的 具体事情来概括,找到符合题干的文字,从具体的事情、事件发现事物的特点,才是 最主要的。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1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6
文言文简答题题点突破 题点一 探寻事件原因 原因与结果是无法割裂开的。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原因。原因是造 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情发生的条件。就文言文中某一现象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文 本追溯原因几乎适用所有类型的文言文本,应引起重视。对这种据果索因的概括题, 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准确理解题干中表示结果的词语含义,有些“果”是直接从原文中摘用的,本 身就是一个文言词语,如不准确理解,几乎无法找到原因。

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近三年江苏卷命题与考情分析1.考查体裁,各种形式均有涉及,如议论文、论文、说理散文等。

2.文本题材,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选文涉及人生、艺术、美学、历史等诸多方面,且都具有思想性、知识性、逻辑性,文化内涵深厚,思辨性强,语言也有文采。

3.考查内容,对重要概念的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归纳内容要点、分析论证结构或思路、归纳文章要点、赏析作品内蕴等,这些都是考查的重点。

4.命题形式和赋分,一般设置3道题,2017~2018年题型为主观题。

赋分共18分,每小题6分。

2019年江苏高考,考题形式发生变化,江苏考题趋向全国卷模式,论述类文本考题形式出现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题型,主观、客观题同时考查,分数值也发生变化,两道客观题6分,主观题6分,共计12分,2020年高考备考时要加以重视。

(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书家和善书者沈尹默“古之善书者,往往不知笔法。

”前人是这样说过。

就写字的初期来说,这句话,是可以理解的,正同音韵一样,四声清浊,是不能为晋宋以前的文人所熟悉的,他们作文,只求口吻调利而已。

笔法不是某一个人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写字的人们逐渐地在写字的点画过程中,发现了它,因而很好地去认真利用它,彼此传授,成为一定必守的规律。

由此可知,书家和非书家的区别,在初期是不会有的。

写字发展到相当兴盛之后(尤其到唐代),爱好写字的人们,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就产生出一批好奇立异、相信自己、不大愿意守法的人,各人使用各人的手法,各人创立各人所愿意的规则。

凡是人为的规则,它本身与实际必然不能十分相切合,因而它是空洞的、缺少生命力的,因而也就不会具有普遍的、永久的活动性,因而也就不可能使人人都满意地沿用着它而发生效力。

在这里,自然而然地便有书家和非书家的分别了。

有天分、有修养的人们,往往依他自己的手法,也可能写出一笔可看的字,但是详细检查一下它的点画,有时与笔法偶然暗合,有时则不然,尤其是不能各种皆工。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20200710266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20200710266

论述类文本阅读近9年来,论述类文本一直是高考江苏卷每年必考的内容。

这种文本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

论述类文本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

经过一轮的复习,考生对论述类文本已有所了解,但是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快速地答题也比较困难。

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考生应把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复习重点放在如何快速读懂选文、准确分析题干要求和准确答题上。

第1讲论述类文本高效读文2步骤论述类文本阅读历年选文都凸显了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持之有据的良好文风,要求考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论分析能力以及条分缕析的表述能力,2018年所选文本《中国建筑的希望》更是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如果考生初读文章不能理清文本思路、把握中心论题,建议重新阅读文本,从而确认文章的中心论点,不建议在不理解文章中心的前提下答题,那样可能会南辕北辙、得不偿失。

为使考生能更好地作答论述类文本,我们设计了“高效读文2步骤”,具体如下:一、析文章之“目”——分析标题,揣测文章论述中心考生看到试题文本后,首先要看标题并对标题加以分析,因为标题能或隐或现地显示论述中心。

所选文章的标题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而有的标题不是,只是选文论述中心的缘起。

因而理解标题,明确文章论述的中心问题与作者的观点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如2016年江苏卷《成人不自在》,标题就是中心论点;而2017年的考试文本《从脸谱说起》,由标题可知文章论述的中心不是“脸谱”,通读文章后方知:文章论述的中心是“舞台艺术要做到‘有规律的自由’”,考生如果能够理解标题,明了文章论述的中心,“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就自然而然地清楚了。

二、理文章之“脉”——把握论点,理清文章论述思路在这一步中,要注意根据论述类文本特征,把握文本中心论题(或分论点),阅读时随手用笔圈出关键句,特别是中心句,最终理清论述思路。

(江苏专用)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板块高考题型五论述类文本阅读第1讲选择题速解技巧课件

(江苏专用)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板块高考题型五论述类文本阅读第1讲选择题速解技巧课件

时态)
未然变已然,或然变必然,必然变或然。
曲解文意
选项中的观点歪曲了原文内容,与原文观点不 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偏概全
改换表范围大小、程度轻重的关键词,主要包 括以个别代一般,以部分代整体等;或反之。
武断绝对 不管差异,一律以一种说法概之。
无中生有 凭空捏造,原文中无此依据或内容。
混淆因果
将“因”与“果”颠倒或将无因果的事物硬加 “因此”“所以”的关联词说成有因果关系。
[思维定向]
句中关键词
易设陷阱
范围词
全、都、一些、部分等
以偏概全
程度词 必须、一定,非常、十分,更、极 其,比较等
武断绝对
频率词
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以偏概全 武断 绝对
时态词 已经、将、曾经、过去、现在、目 前、尚等
混淆时态
指代词
之、其、此、这、它、那等
偷换概念 张冠 李戴
以偏概全 是非词 必定、的确、有、无、是、无非等
偷换概念 解释某个概念时,故意换成另一个近似的概念。
将题目中的选项内容与筛选出的原文信息进行比对,仔细选 出两者之间的差异,然后根据前文提到的设误陷阱分析判断。具 体来说,可以采用“3级比对法”。
(一)检索定位,比对句中词语 因为命题者在命题时采用删词、添词、改词的手段来设 置部分选项,所以抓住选项或原文中的这些词语比对,就能 迅速地排除部分选项。
曲解文意
并列关系转 把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的前后语 折关系 句转换成了其他关系。
曲解文意
[典例示法] (2019·江苏高考T16—C)
苏东坡天分高,修养深,意造的书画自有天然之趣, 选项
但率先破法,放任不羁,成为后世不守法度的借口。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大二轮讲义:专题五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一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大二轮讲义:专题五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一Word版含解析

训练一选择题的选择技巧练前提示对于阐述类选择题,第一,认识答题原则,认真比对,切合原文内容的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

原文是独一的依照,能够改变句式温次序,但不可以改造原意。

其次,选项错误点很渺小,要认真比对,关注命题人常用的设误手段,如误解文意、惹是生非、改变范围、以偏概全等。

最后,作选择时,记着:没有最对,只有更对。

必定不要先入为主,要注意同中选优,即便自己以为该选项是正确选项,也要注意与其余选项再比较一下。

一、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文后题目。

(12 分)标签:学术论文+中西宇宙观对照从庄子哲学的对境来说,恢弘的气象乃表现于不以人类为中心,不以自我为中心,而能推及广大的自然界。

庄子思想的最高境地是“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一方面表现出民胞物与的胸襟,另一方面又表现着艺术精神的和睦观照。

很明显,庄子撤消了天地万物和我——客观和主体——的对峙关系。

这种主客一体的宇宙观,实为中国哲学的一大特色,和西方哲学主客对峙的宇宙观截然不一样。

庄子不单要打破主客对峙的场面,从而达到二而合一的境地,他还要进一步达致物我两忘的境地。

在这里,庄子充足表现出大艺术家的精神。

主客合一的宇宙观,不过对自然做某种程度的赏析,而缺少开发自然界的精神。

中国在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方面的困穷,这种宇宙观实有重要的影响;正如中公民族在文学艺术上的绚烂成就,也是受这种宇宙观的重要影响。

在西方,人在开辟自然的过程中,已有惊人的成就,这是值得骄傲的,也不必赘言。

但是若从另一个看法来看人和自然的关系,西方则表现着深邃的危险,特别是人怎样在自然界中安排其地位问题。

西方传统哲学大略为二元化的偏向——物我完整对峙,自然与人事对峙,亦即区分客体与主体。

但是因为西洋哲学重客体,常常习惯将人类客体化,结果常令人埋藏于物界而丧失其自然的地位;同时也有人汲汲于求永久客观的存在,把自然界当作一个改动流逝的感觉界而加以唾弃;中世纪则更视自然人为罪人,自然界为罪恶之区,而将价值阻滞于高远缥缈处。

2020江苏省高三下学期语文试卷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精选汇编及参考答案(23页)

2020江苏省高三下学期语文试卷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精选汇编及参考答案(23页)

2020江苏省高三下学期语文试卷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根据(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南京师大附中一模试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检测试卷、丹阳市 3月质量检测、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二、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三、南京市浦口区江浦高级中学校校内第二次模拟、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3月考前综合训练(一))语文试题汇编而成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7 题。

哲学的作用[美]威尔·杜兰特哲学使人愉悦,即使是形而上学的幻景也蕴含诱惑,每个学习者都能体会得到,直到粗粝的生存需求将我们从思想的高峰拽下,抛入生活的撕扯琐碎中。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晓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黄金年代,那时,哲学确实称得上柏拉图口中“那珍贵的喜悦”;那时,审慎追寻难于捉摸的真理远比追求肉欲低俗的生活方式荣耀得多。

人类社会早期追求智慧的努力留给后来者某种永不消逝的渴慕。

我们想要弄清楚“生命之于我们,意味着不断地将我们自身及所遭遇的一切转化为光与火”。

我们就像《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米特亚,“不求百万财富,只求问题之答案”。

我们渴求把握眼前事物的价值和前景,以免陷入日常生活的旋涡。

我们希望了解事情的轻重缓急以避免本末倒置。

希望眼中的世界恒定如常,仿佛照耀在“永恒的光束下”。

希望能够笑对不可避免之事,甚至是日益逼近的死亡。

希望保持完整,通过分辨和协调欲望来调整精力分配,因为协调精力是伦理学、政治学,乃至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基石。

梭罗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哲学家,不仅需要具备缜密的思维或建立某一学派的能力,还要热爱智慧,循其意旨过一种简单、独立、宽容、信任的生活。

”我们愿意相信,若能找到真的智慧,那我们的生命将不再盲目。

真理无法帮助我们富有,却能使我们自由。

此时,某些缺乏教养的读者大概会打断我们,指出:哲学如下棋般无用,如愚昧无知般含混晦涩。

西塞罗曾经说过:“没有比哲学家的著述更荒诞无稽的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文精练二中国古典美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阅读文签:学术论文+中国古典美学
①中华美学精神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中成长发育的,中国古典艺术、古典美学是其根本,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是其外化形式。

②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

中国人对山水林木的深情凝望,对四季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田园生活诗意的美化,无不体现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农耕民族的自然审美偏向。

士人和僧道构筑的精神天地与世俗社会现实世界拉开了些许距离,但关注的焦灼目光从未移开,甚至是以退为进、以隐促出,以超脱之姿态求深度精神介入,无为而无不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诗抒情言志不脱此道,诗意追求是所有艺术的共同特点,因而古典美学精神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创造及精神境界之中。

③审美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易学的“简易”“变易”“不易”三原则奠定了中国古代美学标准的基本原则,先秦时期开放性的百家争鸣成为后世多元思想的出发点。

秦之峻厉,汉之雄浑,魏晋之风流,南北朝之多元并存,隋之一统,唐之雍容,宋之清雅,元之粗放,明之世俗,清之古雅,各有面目,气息不同,审美情趣嬗变轨迹可循。

一代之精神气质影响一代之艺术风格,每一朝代的不同阶段又有明显差异。

如唐代初期尚清新刚健,盛期尚华美开放,中期多元并举,晚期靡丽诡异。

④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和之美、自然之美、素淡之美奉为至高标准,在世界美学之林中独树一帜。

大俗大雅、雅俗共赏、雅俗转化,使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得以内在沟通,村夫石匠可能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趣,世外高人在担水砍柴间解悟土风妙道。

经验形态的古典美学让人在各类艺术品评中品味生活,艺术家则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

⑤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工艺美术中体现文人雅趣,虽然缺失话语权的实用艺术和生活审美观没能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优势,却以器物形式实实在在地支撑起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如石器、玉器、陶器、青铜器、铁器、金器、瓷器、丝绸、刺绣等,民俗文化与器物制作水乳交融,百姓日用中见文化之道,处处体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意义支撑,是传统审美品位的沃土根基。

⑥日常生活审美中,百姓福乐人生观居主导地位,吉利祥和成为主要审美诉求,福禄寿喜成为民间艺术主题,各种谐音似形的世俗生活幸福的吉兆祝福,成为实用工艺品的象征意义源头和想象空间框架,与其他文化中的宗教神话主题形成鲜明对照。

如果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浸染,则会发现很多怪诞的审美意象无法解释。

如五福捧寿中蝙蝠形象、马上封侯的骑马猴、大吉大利的公鸡荔枝图等,对于外国人来说恐怕都是无法以常识和形式规律来推断的
审美怪癖。

连我们早已习惯的龙的形象,在西方语境中也会被认为是恶龙和丑陋爬虫,可见审美情趣与文化系统密不可分,在稳定传承的民间工艺中深藏着审美文化基因密码。

(摘编自杨岚《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华美学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生长发育,以中国古典美学、审美文化为根本,以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艺术为外化形式。

B.审美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一代之精神气质影响一代之艺术风格,每一朝代的不同阶段又有明显差异。

C.世外高人在担水砍柴间能解悟土风妙道,村夫石匠在造园立石中蕴藏天机野趣,这充分说明了凡俗的日常生活中隐藏着高雅的审美情趣。

D.日常生活审美中,实用工艺品以吉祥和福禄寿喜作为其象征意义的源头和想象空间的框架,这与其他文化中的宗教神话主题形成鲜明对照。

答案 B
解析A项“以中国古典美学、审美文化为根本,以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艺术为外化形式”张冠李戴,原文第①段是说“中国古典艺术、古典美学是其根本,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是其外化形式”。

C项曲解文意,“村夫石匠”后应加上“可能”二字;且原文“村夫石匠可能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趣,世外高人在担水砍柴间解悟土风妙道”是用来说明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内在沟通,而不是用来说明凡俗的日常生活中隐藏着高雅的审美情趣。

D 项“实用工艺品……框架”曲解文意,原文最后一段说“各种谐音似形的世俗生活幸福的吉兆祝福,成为实用工艺品的象征意义源头和想象空间框架”。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典美学精神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创造及精神境界之中,是因为诗意追求是所有艺术的共同特点。

B.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艺术家可以感悟艺术的真谛,而经验形态的古典美学则让人在各类艺术品评中品味生活。

C.百姓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民俗文化与器物制作融为一体,这些都支撑起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是传统审美品位的沃土根基。

D.长期浸染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民间工艺深藏着审美文化基因密码,这对于外国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奇怪现象。

答案 D
解析D项答案区间在最后一段,外国人无法理解的不是“长期浸染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民间工艺深藏着审美文化基因密码”,而是一些貌似怪诞的审美意象。

3.中国古典美学有哪些特征?请结合文意加以概括。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审美趣味与时俱进。

②把中和之美、自然之美、素淡之美奉为至高标准。

③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

(每点2分)
解析文章③~⑥段论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特征,分别提取中心句概括即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为外化形式的中华美学精神,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生长发育的。

B.决定农耕民族的自然审美的中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

C.中国古代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特定不变的精神气质,这使得各朝代的审美情趣有所不同。

D.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得到了内在沟通,从对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的品味中可以形成古典美学。

答案 A
解析B项张冠李戴,原文第②段说“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而不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

选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C项曲解文意,原文第③段说“每一朝代的不同阶段又有明显差异”,并不是特定不变的。

D项曲解文意。

“从对曲水……古典美学”错误,原文第④段只是说艺术家可以“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但不意味着对这种生活进行品味可以形成古典美学。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没有具有中国人特点的生活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创造及精神境界,就没有中国古典美学精神。

B.如果没有先秦时期开放性的百家争鸣局面,就很难形成中国的多元思想。

C.因为中华美学精神植根于传统文化,所以它能够在中国流传长久并拥有统治地位。

D.虽然古今生活中日用品等实用艺术和体现文人雅趣的工艺美术未能获得传承优势,却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密切相关。

答案 D
解析D项张冠李戴,原文第⑤段说“虽然缺失话语权的实用艺术和生活审美观没能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优势”,而不是“古今生活中日用品等实用艺术和体现文人雅趣的工艺美术未能获得传承优势”。

3.请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首先,论述了中国古典美学与中华美学精神的关系;②其次,指出了中国古典美学构成的基础;③最后,阐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征。

(每点2分)
解析本文的论述中心是中国古典美学,第①段谈它与中华美学精神的关系,第②段谈其构成基础,③~⑥段论述其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