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名胜古迹的古诗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咏怀古迹》教案设计(1)

《咏怀古迹》教案设计(1)

《咏怀古迹》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诗三首》中的《咏怀古迹》。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诗歌鉴赏,对五岳之一的泰山及相关历史人物的了解,以及对诗歌意境及作者情感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豪情壮志,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作者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课文阅读,诗歌鉴赏方法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泰山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3. 诗歌鉴赏:a.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等。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本诗意境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本诗情感的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咏怀古迹》2. 作者:杜甫3. 诗歌意境:雄浑壮阔,豪情万丈4. 情感:忧国忧民,壮志未酬5. 鉴赏方法:意象分析、表现手法、情感把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咏怀古迹》中作者的情感变化,结合诗句进行阐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较为困难,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引导和讲解。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境的理解2. 作者情感的把握3. 诗歌鉴赏方法的学习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一、诗歌意境的理解1. 意象分析:在分析诗歌意境时,要关注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怀古迹》诗歌;(2)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生平和创作风格;(3)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表达技巧;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古迹的敬仰之情和对历史的思考;(2)理解诗人以古迹为载体,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3. 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历史和文化内涵;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3. 学生对诗歌的个性化解读和创意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阐述《咏怀古迹》诗歌的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语句;(3)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古迹的敬仰之情;(2)引导学生理解诗人以古迹为载体,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5. 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诗歌的背诵和鉴赏;(3)提醒学生关注课外阅读,拓宽文化视野。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咏怀古迹》诗歌;2. 完成课后练习,深入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3. 选择一首类似的古典诗歌进行鉴赏,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等,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名胜古迹古诗词教学文案

名胜古迹古诗词教学文案

1.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到底是六月间的西湖美景,风光和其他季节大不相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朝阳映照的荷花特别艳红。

3.登鹳雀楼(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远处的太阳逐渐被群山遮隐,楼下的黄河水依然滔滔向前,流入东海。

要想欣赏无边无际的美景,就得不断攀登我高的楼层。

4.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蜿蜒的黄河远远伸上白云之间,孤独的凉州城外是万仞的高山。

羌笛又何必吹奏哀怨的杨柳曲,春风它从来没有吹到过玉门关。

5.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朋友就要告别黄鹤楼东去了,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远去,渐渐在碧空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向天边奔流。

7.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

只听见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轻快的小舟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

8.饮湖上初晴后雨宋朝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咏怀古迹》的诗句;(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3)能够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讲解,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古迹的敬仰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咏怀古迹》的诗意和主题;2.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 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 诗的意象和情感的深刻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咏怀古迹》的译文、注释和背景介绍;2. 学生用书:《杜甫诗选》;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播放音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题“咏怀古迹”,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诗句,感受诗歌的韵律;(2)教师示范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句。

3. 诗句解析:(1)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诗意;(2)教师讲解诗句中的生僻词语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主题和情感;(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咏怀古迹》;六、教学延伸1. 对比学习:引导学生比较杜甫的《咏怀古迹》与其他古代诗人的古迹咏赞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2. 文化探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咏史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探究咏史诗歌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七、课堂互动1.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出与《咏怀古迹》相关的问题,学生回答,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咏怀古迹优秀教案

咏怀古迹优秀教案

2、杜甫为什么写这样一篇悼念昭君的文章?诗人在诗 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杜甫
昭君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在这首诗当中,你读 出了昭君怎样的心情?
从诗中我们能读出昭 君的那些怨恨?
3、《咏怀古迹》诗中运用了 哪些表达技巧?(分析技巧)
曾经 美丽的容颜
环珮空归夜月魂。
女子佩戴的饰物,用来借代昭君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胡曲 诉说
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这里 遗留有生长明妃的香溪村。想当年昭君 离开汉宫远嫁大漠,而如今只留下了孤 独的青冢,在黄昏中诉说哀怨。因为画 图错过春风般美好的容颜,那乘着月夜 黯然归来的,只能是昭君的一缕香魂。 千百年来琵琶弹奏的胡人乐曲,分明是 向后世诉说她的哀怨遗恨。
一去紫台连朔漠,
s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ò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xǐng
zhǒng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山谷,山沟。 奔向,投向。 山名 尚:还。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旦,一经 犹紫宫。指帝王居住的宫殿。 坟墓
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写于杜 甫晚年,寓居夔州 时。是一组结构严 密的七言律诗,共 五首,每首各咏一 古迹,依次是庾信
故居、宋玉故居、 昭君村、先主庙、 武侯庙。这一时期,
安史之乱虽然已经 结束,但国家仍然 动荡不安,诗人依 旧客居他乡。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咏怀古迹》。

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诗人杜甫对古人、古迹的怀念之情,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大意。

2. 能够体会诗人对古人、古迹的怀念之情,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3. 能够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学会欣赏古诗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大意。

难点:能够体会诗人对古人、古迹的怀念之情,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和简介引入诗人杜甫和他的《咏怀古迹》。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文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诗文。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如何欣赏古诗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

5. 随堂练习:学生朗读诗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朗读诗文,家长签字。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书写诗文《咏怀古迹》,旁边标注作者杜甫,再写上本节课的重点词语和需要解释的词语。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家长签字。

2. 请学生解释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写在练习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文内容,是否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

同时,教师可以拓展延伸,给学生推荐一些杜甫的其他诗作,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杜甫,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咏怀古迹》。

这首诗是杜甫对古人、古迹的怀念之情的抒发,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目标中的第一条“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大意”是本节课的基础目标,通过正确的朗读和理解,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打下基础。

必修三语文《咏怀古迹》精品教案(精选

必修三语文《咏怀古迹》精品教案(精选

必修三语文《咏怀古迹》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必修三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咏史怀古》部分,主要学习《咏怀古迹》一诗。

该诗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描绘了荆轲、屈原、贾谊等历史人物的古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详细内容包括诗的全文解析,背景介绍,生僻字词释义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咏怀古迹》的全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学习并运用咏史怀古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典故和寓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诗的结构和韵律,学习咏史怀古的写作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荆轲、屈原等历史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背后的故事,激发他们对咏史怀古的兴趣。

2. 诗词解析:a. 请学生朗读诗词,感受诗的韵律美。

b. 对诗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c. 分析诗的结构,讲解诗中的典故和寓意。

3. 例题讲解:a. 以诗中的某一典故为例,讲解咏史怀古的写作手法。

b. 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敬仰之情。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人物,运用咏史怀古的手法,写一首诗。

b. 同桌之间互相修改,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诗词《咏怀古迹》2. 诗的结构:起、承、转、合3. 咏史怀古写作手法:典故、寓意、情感4. 诗人生平简介:杜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咏史怀古的手法,以长江为题材,写一首诗。

2. 答案示例:长江千里水悠悠,英雄辈出逐潮流。

江水奔腾诉往事,千古兴衰尽风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遗址,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教案(优秀7篇)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教案(优秀7篇)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教案(优秀7篇)《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2、朗读并且背诵全诗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朗读并且背诵诗歌教学难点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作的“诗史”特点。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岱宗()决眦()搔更短()不胜簪()2、填空杜甫,字,是我国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 ”。

二、指导学习研讨1、学习《望岳》1)情境导入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

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2)介绍作者有关知识。

3)检查预习情况4)整体感知a、播放录音《望岳》,学生朗读。

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

b、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c、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d、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意境美。

5)探究赏析《望岳》a、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多媒体投影):b、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

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c、作者当时为什么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呢?d、合作探究: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2、学习《春望》1)整体感知a、播放录音《春望》,学生朗读。

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

b、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教案教案标题:《品味古迹,咏怀古迹》教学目标:1. 了解古迹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通过咏怀古迹的方式,表达对古迹的情感和思考;3. 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古迹的定义和现实意义;2. 四大古迹及其代表性作品;3. 咏怀古迹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技巧;4. 学习一首古迹相关的诗词,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教学准备:1. 教案、教学PPT、白板、黑板、讲义等教学资料;2. 古迹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学作品等素材;3. 学生的写作材料和诗词欣赏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中国著名的古迹,引发学生对古迹的兴趣,并与他们进行简短的互动交流。

2. 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曾经或听说过的著名古迹,引导他们认识到古迹的重要性和历史文化的魅力。

二、学习古迹的定义和现实意义(10分钟)1.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古迹的定义和古迹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价值。

2. 引导学生思考,古迹对于我们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应该重视古迹的保护和传承。

三、介绍四大古迹及其代表性作品(15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悬挂图片等方式,介绍中国四大古迹(长城、故宫、兵马俑、大运河)的基本信息和代表性作品。

2. 辅以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每个古迹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可以进行简短的展示讲解。

四、学习咏怀古迹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技巧(10分钟)1. 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咏怀古迹的文体特点,如感叹古迹的宏伟、描绘古迹的特色、表达对古迹的喜爱和思考等。

2. 分享一些经典的咏怀古迹作品,让学生从中体会写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五、学习一首古迹相关的诗词(15分钟)1. 推荐一首古迹相关的诗词,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或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 通过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描写手法,让学生了解古迹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编者按:古迹是指古代建筑、碑刻、墓葬等遗迹,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遗产。

本文是一篇咏怀古迹的教案,通过诗词赏析、历史背景介绍、文化内涵解读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古迹的特点与价值。

以下是该教案的内容,供参考。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迹的概念和特点;2. 能够赏析古迹相关的诗词;3. 理解古迹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4. 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古迹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古迹的印象和了解。

2.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谈谈对古迹的建筑风格、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看法。

二、诗词赏析(15分钟)1. 教师介绍古迹与诗词的关系,指出古人常常用诗词表达对古迹的思考和感受。

2. 教师出示一首咏怀古迹的诗词,并进行解读。

3. 学生朗读诗词,并对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理解和感悟。

三、历史背景介绍(2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该古迹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内容。

2. 学生通过听讲和提问的方式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适当展开相关话题,扩展学生的历史知识。

四、文化内涵解读(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以古迹为切入点,谈谈古代文化的特点。

2. 学生可以从建筑、艺术、宗教等方面入手,讨论古迹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五、个人感悟(15分钟)1. 学生发表个人对古迹的感悟和思考。

2.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和发言。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全节课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资源】1. 古迹的图片;2. 涉及古迹的诗词材料;3. 相关历史背景介绍资料;4. 课堂板书。

【教学扩展】1.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古迹参观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迹的魅力。

2. 学生可分组制作关于古迹的展板或PPT,展示其特点和文化内涵。

3.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创作,例如写一篇文章或创作一首诗歌,表达对古迹的思考和情感。

必修三语文《咏怀古迹》教案一等奖3 篇

必修三语文《咏怀古迹》教案一等奖3 篇

必修三语文《咏怀古迹》教案篇8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杜甫与王昭君的生平经历并明确其共性2、掌握咏史诗的基本特征与鉴赏方法3、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感知与品读感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预习、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探讨诗歌内涵2、掌握咏史诗的一般特征与鉴赏方法,最后以课堂实战巩固所学知识3、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味诗人蕴涵于诗歌中的深沉情感2、培养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美感鉴赏二、教学策略设计本教学设计以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旨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对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从新知识的预习、知识的问题化以及合作探究的设计等处着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注重课堂的连贯性,使得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并且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赏析诗歌,理解寓意,把握主旨,掌握咏史诗特征,运用咏史诗知识赏析具体诗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图片资料,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讨论王昭君的生平经历。

2、多媒体展示王昭君与杜甫的图片3、学生表达自己对四大美女个人或整体的看法,着重明确王昭君的生平经历。

4、思考杜甫诗中以王昭君为人物的用意运用多媒体展示让内容形象直观,激趣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探究的主动性(二)知人论世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元在预习的基础上分享王昭君、杜甫的基本情况,其他小组适当补充2、教师强调重点知识的积累1、以小组为单元在预习的基础上分享王昭君、杜甫的基本情况,其余小组适当补充3、知识的归纳整合。

学生积累知识,为诗歌分析奠定基础(三)《咏怀古迹》诗题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解题2、教师补充完善,并要求学生积累相关知识3、学生在预习基础上分享积累知识,明确组诗体例4、学生了解《咏怀古迹》其余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组诗体例,并培养学生积累知识,分享知识的习惯(四)文本把握1、引导学生诵读诗歌,纠正诵读断句、读音等2、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把握情感基调3、与学生一起串讲诗歌,达到文白互换的效果4、预留时间,要求背诵(1)学生诵读诗歌,个别诵读、集体诵读,把握断句以及个别字音(2)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把握情感基调。

《咏怀古迹》教案设计

《咏怀古迹》教案设计

《咏怀古迹》教案设计《咏怀古迹》教案设计(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咏怀古迹》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咏怀古迹》教案设计1【教学目的】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点拨-研讨式。

尽可能找诗歌的精彩处与学生的兴趣点相交汇的部位设疑提问,启发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性感受与领悟。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

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

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二、《咏怀古迹》简介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2、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3、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

三、整体感知结合注释、感知诗歌。

思考: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

(怨恨)四、赏析诗歌【点拨之一】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明显不是)写什么?(写景)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点拨之二】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明确】引出歌咏对象昭君。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怀古迹》。

(2)理解诗中的典故和意象,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

(3)掌握诗的基本句式和韵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咏怀古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古迹的敬仰之情,理解诗人对历史的思考。

(2)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时光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典故和意象。

2. 诗人表达的情感。

3. 诗的基本句式和韵律。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典故的理解。

2. 诗人情感的把握。

3. 诗的韵律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文、注释、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咏怀古迹》。

(2)学生齐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的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中的典故和意象。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文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

(2)教师分析诗的句式和韵律,讲解诗人的写作手法。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古迹的敬仰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感受,交流心得体会。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咏怀古迹》。

(2)课后练习:分析诗中的典故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7. 课后反思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邀请学生找出其他描写古迹的古诗,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等,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不同诗人对古迹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以《咏怀古迹》为灵感,创作一首描写古迹的诗歌,可以是现代诗也可以是古体诗,以此锻炼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怀古迹》。

(2)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咏怀古迹》。

(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古迹的敬仰之情和对历史的思考。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 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背景的了解。

2. 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注释、相关图片等。

2. 学生预习《咏怀古迹》,了解诗文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咏怀古迹》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意。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古迹的敬仰之情和对历史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背诵与默写(1)学生齐读诗文,巩固记忆。

(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背诵或默写诗文。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背诵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咏怀古迹》。

(2)写一篇关于《咏怀古迹》的赏析文章。

8. 板书设计《咏怀古迹》杜甫意象:古迹、荒草、落日、秋风修辞手法:对偶、拟人、比喻表现手法:咏史抒怀、借景抒情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文的内容和技巧。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进行总结和改正。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测验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咏怀古迹》,该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主要描绘了诗人游历荆楚古迹的所见所感。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并理解《咏怀古迹》的字词、句式及诗歌结构。

2. 领悟诗人通过对古迹的描绘,抒发对历史沧桑、英雄人物的感慨。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咏怀古迹》的意象、意境及表达技巧。

难点:理解诗人通过描绘古迹抒发的情感,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荆楚古迹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让学生齐读《咏怀古迹》,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等,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感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句“怀古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意象,并阐述其意义。

7. 课堂拓展:让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咏史古迹的诗歌,下节课分享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结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 意象:江流、山色、古迹、英雄。

3. 情感:怀古、感慨、赞美、忧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咏怀古迹》中的意象,结合历史背景,阐述诗人的感慨。

答案:诗人通过对江流、山色、古迹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怀古之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赞美。

2. 课后阅读:阅读杜甫的《登高》,分析其与《咏怀古迹》的异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咏怀古迹》,使学生了解了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后反思,应加强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同时,可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掌握并理解《咏怀古迹》的字词、句式及诗歌结构”。

咏怀古迹(其三)-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南京夫子庙是中国古代著名学府-南京国子监旧址,并了解其文化底蕴;2.理解唐贞观、宋淳化两代南京文化的重要性;3.学习如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古迹,增强自己的语言表现能力;4.学会鉴赏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夫子庙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2.如何使用具体修辞手法来描写古迹;3.如何通过鉴赏古迹了解并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三、教学过程:1. 概述介绍(10分钟)教师用简短的语言概述夫子庙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并引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

学生集中注意力,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好准备。

2. 细节讲解(30分钟)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李白的诗作《庐山谣》中的名句:“太白诸峰顶,皓腕凌霄汉;南山想倚夫子,安得夫子住?”引导学生理解“夫子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然后讲解具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重点介绍唐代贞观年间和宋代淳化年间两个时期南京文化的发展和贡献。

教师还可以利用PPT等媒体资源,展示夫子庙的建筑风格、景观特色以及文物珍品等,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迹的风貌和魅力。

3. 修辞描写(3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夫子庙的不同景点可以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然后每个小组分别汇报出自己的思路和成果,共同学习和鉴赏。

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介绍和点评,以便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鉴赏能力。

4. 评价反馈(10分钟)教师用简要的评价和反馈来总结当堂课程的内容,并提出下节课的要求和期望。

同时,让学生做一次简短的自我评价和表述,以便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意识。

四、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考试成绩等多个维度进行学生综合评价。

教师还可以进行班级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和比较,以发现和推广优秀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成果。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整理和完善教学资料和教学内容,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咏怀古迹》的诗句。

(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能够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咏怀古迹》的诗意和诗意。

2.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学生预习《咏怀古迹》诗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古迹?为什么要咏怀?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美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解析诗文中的关键词和意象,深入剖析诗文内涵。

5. 诗歌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咏怀古迹》,写一篇赏析文章。

8. 课后反思六、教学延伸1. 对比学习:组织学生欣赏其他关于古迹的诗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诗人对古迹的咏怀之情。

2. 实地考察:若条件允许,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古迹,让学生亲身感受古迹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针对性辅导,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咏怀古迹》教案设计

《咏怀古迹》教案设计

《咏怀古迹》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咏史抒怀》中的《咏怀古迹》。

详细内容包括教材的第14课,涵盖了对古诗《咏怀古迹》的全文解读,对作者背景、创作意图的分析,以及对诗句中的生僻字词、修辞手法、意象的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古诗《咏怀古迹》,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和基本句式结构。

2. 分析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领会咏史抒怀的文学特色。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咏怀古迹》中复杂情感的理解,以及对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诗中的字词学习,诗句的节奏划分,以及作者情感的准确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文化遗址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迹的思考,进而导入《咏怀古迹》的学习。

学生分享对古迹的认识和感受。

2. 新课学习全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字词解析:讲解诗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时代氛围。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分析修辞手法和意象。

3. 例题讲解选取诗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学生模仿例题,进行随堂练习。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讨论诗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古迹的怀古之情,以及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六、板书设计1. 中心主题:《咏怀古迹》2. 两翼内容:左翼: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右翼:生僻字词、重点诗句、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并背诵《咏怀古迹》。

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写出自己的理解。

选择一句诗句,运用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2. 答案示例背诵作业无需答案,以抽查形式进行。

情感分析:要求语言通顺,逻辑清晰,能准确表达诗中的情感。

仿写示例: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诗中情感的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开阔视野的窗口——《春晓》名胜古迹教案

开阔视野的窗口——《春晓》名胜古迹教案

开阔视野的窗口——《春晓》名胜古迹教案名胜古迹教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我们每天都在教授课文,讲解古文,但是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的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地理解这些古文所传递的深层含义?是否能够领略到古人所创作的美感和思想精髓?这时,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方法,找到一条开阔学生视野的路径。

《春晓》名胜古迹教案是其中的一种。

1.教学内容《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诗中刻画了早春的田野与乡村景色,展现出了孟浩然气韵生动的诗画风格和极富诗意的情怀。

该教案以《春晓》为主要内容,通过介绍名胜古迹的历史文化和景观特色,让学生了解历史、品味文化、领略自然美景。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春晓》中所描述的自然风光与农民生活的真实感觉,还能够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2.教学方式该教案的教学方式以实地游览为主,以诗歌和文化为辅,将学生带入到名胜古迹的文化氛围中去,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品味文化、领略自然美景。

同时,可通过组织相关课程、增加知识性的讲座、展示图片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乡村文化。

3.教学效果该教案的实施,可以在多方面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对于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强化了他们对于一座城市、一座乡村、一个景点和一段历史的认识。

在实施该教案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优美的风景,更能够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文化内涵,理解文学与现实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把握文学文化的全貌。

4.教学指导(1)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让他们通过个人观察,自我感触,深入认识所处的美景,品味其中的人文和历史意义。

(2)在实地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和文明。

带领学生参观名胜古迹时,提前做好安全准备工作,如果需要提前联系场馆管理人员,并制定行程计划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游览期间的文明规范和安全保障。

(3)在课程结束后,要加强学生的后续跟踪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笔记和报道,鼓励学生分享他们游览名胜古迹的感受和体验,开展相应的集体和个人作品展示或比赛活动,推广文化教育的普及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名胜古迹的古诗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余杭形胜
【唐】白居易
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

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

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

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唐】白居易
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

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

蹋随游骑心长惜,折赠佳人手亦香。

赏自初开直至落,欢因小饮便成狂。

薛刘相次埋新垄,沈谢双飞出故乡。

歌伴酒徒零散尽,唯残头白老萧郎。

经杭州
【唐】顾非熊
郡郭绕江濆,人家近白云。

晚涛临槛看,夜橹隔城闻。

浦转山初尽,虹斜雨未分。

有谁知我意,心绪逐鸥群。

宿杭州虚白堂
【唐】李郢
秋月斜明虚白堂,寒蛩唧唧树苍苍。

江风彻晓不得睡,二十五声秋点长。

登杭州秦望山
【唐】马湘
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

九天日月移朝暮,万里山川换古今。

风动水光吞远峤,雨添岚气没高林。

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

杭州江亭留题登眺
【唐】项斯
处处日驰销,凭轩夕似朝。

渔翁闲鼓棹,沙鸟戏迎潮。

树间津亭密,城连坞寺遥。

因谁报隐者,向此得耕樵。

杭州祝涛头二首
【唐】徐凝
不道沙堤尽,犹欺石栈顽。

寄言飞白雪,休去打青山。

倒打钱塘郭,长驱白浪花。

吞吴休得也,输却五千家。

杭州观潮
【唐】姚合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

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

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

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

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杭州开元寺牡丹
【唐】张祜
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

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题杭州孤山寺
【唐】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题杭州灵隐寺
【唐】张祜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

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

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

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

题杭州天竺寺
【唐】张祜
西南山最胜,一界是诸天。

上路穿岩竹,分流入寺泉。

蹑云丹井畔,望月石桥边。

洞壑江声远,楼台海气连。

塔明春岭雪,钟散暮松烟。

何处去犹恨,更看峰顶莲。

中秋夜杭州玩月
【唐】张祜
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

鬼愁缘辟照,人爱为高明。

历历华星远,霏霏薄晕萦。

影流江不尽,轮曳谷无声。

似镜当楼晓,如珠出浦盈。

岸沙全借白,山木半含清。

小槛循环看,长堤蹋阵行。

殷勤未归客,烟水夜来情。

登杭州城
【唐】郑谷
漠漠江天外,登临返照间。

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

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

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

观浙江涛
【唐】徐凝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渡浙江
【唐】卢纶
前船后船未相及,五两头平北风急。

飞沙卷地日色昏,一半征帆浪花湿。

夜宿浙江
【唐】孙逖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

浙江晚渡怀古
【唐】刘沧
蝉噪秋风满古堤,荻花寒渡思萋萋。

潮声归海鸟初下,草色连江人自迷。

碧落晴分平楚外,青山晚出穆陵西。

此来一见垂纶者,却忆旧居明月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