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医学的精髓

合集下载

道家千年都不外传之秘--拍打八虚【医学养生常识】

道家千年都不外传之秘--拍打八虚【医学养生常识】

道家千年都不外传之秘--拍打八虚文章导读肝邪聚腋窝,心肺邪聚肘窝,脾邪聚大腿窝,肾邪聚膝腘窝。

人体有八个大窝窝又称八虚,它们是双腋、双肘、双髀(即两胯)和双腘。

八虚也是寒冷冬天人体最暖和的地方。

据说这八虚小到治感冒大到治疑难杂症,是道家不外传的秘诀。

虚就是薄弱环节的意思,衣裳最容易沾灰的地方多是叠折处,人体的八虚就好比这些地方。

五脏之邪就喜欢藏匿于八虚。

五脏之邪藏匿于八虚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在肺则尺泽,在心则少海之次。

“留”,当作“流”,下同);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期门、渊腋等穴之次);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脾与胃合。

其脉皆自胫股上出冲门、气冲之间,故邪气留于髀跨者,为脾经之病);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肾与膀胱为表里,其经皆出膝后阴谷、委中之间,故邪气留于两腘者,为肾经之病)。

一、拍两肘窝——拍散心肺邪气病气肘窝部位,刚好是心经、心包经、肺经三条阴经通过的地方,还藏着两个穴位,肺经的尺泽穴和心包经的曲泽穴。

1、心肺疾病常常能在其肘窝部位摸到一个压痛点,轻轻一点患者就能痛得叫起来,找到痛点拍打它,使淤邪散开,则正气自复,邪气自然无从所留。

早晨起床后,在肘窝处捏一捏拍一拍,找找是否有硬结或者痛点,如果有比较强烈的反应,就说明身体需要及时调理了,那就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拍打的次数,将痛点或者硬结拍散开。

2、拍肘窝可治皮肤骚痒:肺主皮毛,拍打肘窝排解湿毒,就能止痒。

由于湿热长痘痘,或皮肤到了冬天很容易痒痒的人,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肘窝的拍打方法:把左手臂伸直,用右手找到左手臂的肘横纹正中,用右手大拇指点住它定位,找到后,可用右手的四指并拢轻轻拍打。

每次八十一下即可,力量可由轻到重。

一般心肺有热的人,拍打后就可看到肘窝局部发红,甚至能拍出痧来。

拍痧:五指并拢成勺状,在肌肉丰满或关节部位适度有力扣拍,使深层不易刮出的毒素排出来。

不过,重症或久病身体羸弱的患者,最好不要过重刺激,在肘窝部位轻轻地推擦即可,推擦之后的微热感,能温熏心肺,这是丹道医家的“少火生气”之法,相当于中医治疗中的补法。

道教的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

道教的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

道教的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强调以自然法则为依据,通过调整身心与自然的关系来维护健康和长寿。

本文将从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根本目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道家医学的基本原理道家医学的基本原理源自道家哲学的思想,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道家认为,人的身体和自然环境是相互联系的,人体内部的经络和生命活动受制于自然环境的变化。

因此,道家医学的基本原理是以养生为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整身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二、道家医学的常用方法道家医学的常用方法包括药物疗法、饮食疗法和锻炼疗法等。

药物疗法以中药为主,注重药物的阴阳平衡和五行调和,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来治疗疾病。

饮食疗法强调根据自然规律选择适合个体的食物,比如根据四季变化选择食材,坚持五谷杂粮的搭配,以达到滋补身体、预防疾病的效果。

锻炼疗法包括太极、气功等,通过调整呼吸、舒缓身心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三、道家医学的根本目的道家医学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健康和长寿。

道家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和病痛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与自然法则的背离所致。

因此,道家强调以天人合一的观念来调整身心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和心态来修正身体的不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在实际运用中,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常常与其他医学理论和疗法相结合,强调“因势利导”,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道家认为,健康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需保持身心的和谐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因此,道家医学注重内外兼修,强调修身养性和修养禅定的方法,以达到身体、心灵和精神的和谐发展。

总结起来,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顺应自然、调整身心的关系,以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实践中,道家医学常常与其他医学理论和疗法相结合,以达到个体化的治疗效果。

道家文化精髓——“元气论”

道家文化精髓——“元气论”

道家文化精髓——“元气论”
*道家养生提示:道家养生提示:道家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

元,通原,始也(《说文》),指天地万物之本原。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基本形成于战国时期,发展干东汉末年王充的元气自然论及北宋张载所倡之元气本体论。

元气学说以元气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以元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消亡等现象。

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并对门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元气学说作为一种自然观,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

因为人的生命活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故元气学说在对人地万物的生成和各种自然现象作唯物主义解释的同时,还对人类生命的起源以及有关生理现象提出了朴素的见解。

基于元气学
说的对人类生命的认识,即是元气论。

元气论对中医学、气功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人身元气又你"原气"、"真气",是存在于体内惟动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

《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此即指元气而言,故元气广义义简称为"气"。

《灵枢刺节真邪》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允身者也",此气源于先天而养于后天,但狭义又专指禀受父母的先天之气。

在古典气功文献中,常把此"气"字写作"炁",以示与后天之"气"的区别。

《黄帝四经》的道家思想研究

《黄帝四经》的道家思想研究

《黄帝四经》的道家思想研究黄帝四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四部著作,其中的道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对黄帝四经的道家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来发现其影响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性。

黄帝四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四部著作,它们分别是《黄帝内经》、《周易》、《易经》和《论语》。

其中《黄帝内经》、《周易》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形成的,它们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精髓。

而《易经》和《论语》中也有一些道家思想的成分。

首先,道家思想是《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

《黄帝内经》在古代中国是一部重要的医学书籍,也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包含了许多道家思想,如以朴素天性观、清私心性观、兼容归一性观为中心的中庸思想。

在《黄帝内经》中,首先强调“自然”,把人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强调“仁”,以道德来加以调节,强调“无为”,主张以无为而治,以达到自然界的平衡和和谐。

其次,道家思想也是《周易》的核心思想。

《周易》是一部古代占算的典籍,它不仅包括了占算的内容,而且还融合了许多道家思想,如以“天人合一”、“乐禄万物”、“守正君道”为重要的道德原则。

在《周易》中,人们把自然视为一个整体,强调人们把心放在利益全局中,强调对自然的尊重,同时也强调以“道”来化解矛盾,平衡自然。

另外,《易经》和《论语》中也有一些道家思想的成分。

《易经》中讲述了人们如何通过运用“六爻”来预测未来,但也结合了许多道家思想,比如“坤”(君子)、“艮”(以和为贵)、“震”(以守正君道)等。

而《论语》则是孔子的经典著作,也融入了道家思想,比如以“人性本善”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以及“乐礼”、“以和为贵”等道德理念。

以上可以看出,黄帝四经中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及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首先,它有助于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如“自然”、“仁”、“无为”等原则;其次,它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如“天人合一”、“乐禄万物”、“守正君道”等;最后,它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儒学文化,如“人性本善”、“乐礼”等。

“道家”的医药观和医疗观

“道家”的医药观和医疗观

“道家”的医药观和医疗观根据道家“天道自然”的说法,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任何东西都是相生相克的。

因此,人体健康的标志就是“平衡”,任何东西都不能过分。

一旦人体的阴阳五行不平衡了,就是生病了。

医生的任务,不是去干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其实就是帮助人体重新恢复人体的平衡。

因此,根据道家思想发展出来的中国医学(道医,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中医),对于身体是采取“平衡疗法”来治疗的。

医生首先是通过人体显示出来的疾病,了解人体失去平衡的地方(心肝脾肺肾),辨清12经络的的消长,了解人体的虚实阴阳,采用对症或补或泄的手法(针灸和砭石),刺激人体的气机反应,冲开病灶,达到治病的目的。

除非病人的身体实在很衰弱,内气无法带动,这时候才不得不借助药力,调动人体的气机(其实就是人体的内在生命力)。

道医眼里的药物,并不是西医的“救命武器”或者“人体安全卫士”,不是用来“把病杀死”的,而是推动人体气血运转的。

因此,药物只不过是帮助人治疗疾病的助手,而不是“杀手”。

这种治疗方式会不会很缓慢呢?不会,实际上,往往比西医和西药见效更快。

如果是真正懂医道的医生,往往一针下去就看到效果,一剂方药吃下去就见效,就可以看到病人的变化(比如痛疼减轻,脸色转变过来等等),绝不会慢吞吞的治疗很久。

如果治疗了很久都看不到效果的中医,就是骗你的,他根本就不会治病。

他在等你的身体自己把病治好,然后宣布是他的本事,这种庸医国内太多了。

只有一些体质太差的病人,可能需要慢慢调理和恢复;但是药物和治疗是不是对症,是不是有效果,一般第二天就能够见得到结论。

只有这样的本事,才是真正的好医生。

中国道家医学虽然善于用药,但是,根据中国道家的药物观点,认为“是药三分毒”---所有的药都有毒。

这里药指的是中药,所以有人认为西药有害,中药无害,只要多吃中药就好,喜欢烧菜都放些中药的人,根本就不通医道。

道医学认为:凡是有药性的东西,就是有偏性的东西,都不能常吃。

只有中性的食物才最适合人的需要,才能天天吃。

道教与中医学!为何说“十道九医”?

道教与中医学!为何说“十道九医”?

道教与中医学!为何说“十道九医”?一众所周知,宗教与医学的关系素来十分密切。

单以中医学而论,不论是本土的道教,还是从印度传入的佛教,都曾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少的影响,其中又以道教的影响为大。

在人们印象中,道士往往也通晓医术,所谓“十道九医”。

此言不虚,医史上的确有许多修道而兼通医术者。

特别是在汉唐之间的数百年中,道医几乎成为了当时医学发展的中坚力量。

除了熟悉的葛洪、陶弘景之外,还有鲍姑、雷敩、孙思邈、王冰、杨上善等也都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如果说到此时期的医学,道医的层出不穷确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道教的理论构成、宗旨及其形成过程等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本土宗教,道教的思想渊源虽然复杂多端,但均在中华文化土壤生发,与中医学本来就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历来便有“医道同源”的说法。

像先秦诸子思想、黄老之学,乃至于原始的巫术,都在二者的身上留下了印记,而气、阴阳、五行等理论概念,也都为二者的思想体系所吸纳。

因此道教与医学,虽然性质不同,但二者的思想渊源,实际上多有交叉之处。

所以不但道教经典《太平经》中会有“草木方诀”、“灸刺方诀”这样专章的涉医内容,甚至于像《黄帝内经》、《难经》等不仅是医家的经典,而且也都被后世的《道藏》视为道家的典籍而收录其中。

此外,在道教的形成与创立过程中,医疗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道教兴起于东汉末年,其时天灾人祸不断,疫病多发,下层民众患病者甚众,却苦于得不到救治。

而新兴的道教团体虽然具体主张有所差别,但不约而同地将布教活动与医疗活动结合起来,将医治疾病作为吸引信徒的重要手段。

比如太平道的首领张角,常通过让患者跪拜首过,吞服符水、咒语等替人治病。

据载,太平道在十余年间,便发展徒众达数十万人,当然不能将这全归为医疗之功,但医疗活动无疑是其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种以医传教的方式在五斗米道以及后来的帛家道、李家道、清水道等各道派中也均被广泛采用。

道教医学思想及养身

道教医学思想及养身

三清尊神则是“道”最 初的人格化显现,也 代表了宇宙创生的三 个重要过程(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道德经), 三清化生出天地宇宙 和自然诸神
三 清 尊神
月 下 老 人
4、道教文化基本特点 八个字:延年益寿、羽化登仙。 由于中国道教的主要宗旨是长生不老,所以 它特别重视医术。 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概括起来有: 道教宇宙观,道教人生观,道教哲学,道教 神学,道功道术,斋醮仪范,医学养生,阴 阳风水,命相预测,道场法事,道教武术, 道教音乐等十二个方面。
二、救己济人的道教医学思想
1、什么是道教医学 “道教为追求长生成仙,继承和汲取中国传统
医学的成果,在内修外养过程中,积累的医 药学知识和技术。它包括服食、外丹、内丹 导引以及带有巫医色彩的仙丹灵药和符咒等, 与中国的传统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医 学和药物学的精华为中国医学的组成部分。”
2、三则典故看道医文化之影响 “杏林春暖”
张道陵天师。
今天的道士即分属 两大道派。正一派 主要传播于江西、 江苏、上海、福建 等地,其他地区的 道士则大多属于全 真派。
丘处机
3、道教基本教义 道教以《道德经》的 思想为主要教义,倡 导尊道贵德、重生贵 和、抱朴守真、清静 无为、慈俭不争和性 命双修。
道教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 宰,无所不在,无所不包 无形无象的“道”生育了天地万物。 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 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即玉 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 天尊。
神 医 董 奉
“悬壶济世”
“橘井泉香”
3、道教医学主要思想和成就
(1)面对疾病,重要的是如何为患者解除痛苦。 为了达到除病、健身的目标,道教医学提倡养食与 药疗相结合。 (2)从延年益寿的基本宗旨出发,道教医学特别注 重疾病的预防工作。 (3)人命关天,道教医学把为人治病看做十分严肃 的事情,形成了丰富的医德思想 (4)道教医学对许多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取得了突破 性成就。

2023医德人文--道家思想

2023医德人文--道家思想

2023医德人文--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对于医德人文的探讨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道家思想在医德人文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1. 和谐阴阳的医德观
道家思想强调阴阳的平衡和和谐,这一观念在医德实践中有着重要意义。

在医学领域,医生应当通过平衡人体的阴阳,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而在道家思想中,追求身心的和谐与平衡也是达到修身养性的关键。

2. 心无杂念的医德实践
道家思想注重个体修身养性的过程,这对于医德实践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医生在诊治患者时,应当心无杂念,只专注于患者的病情和需要,以真诚的态度与患者沟通。

这种心无杂念的医德实践能够促进医患关系的建立,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和满意度。

3. 无为而治的医德智慧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和保持内心的平静。

在医德实践中,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特点,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而不是盲目追求疗效。

通过无为而治的医德智慧,医生可以更好地顺应患者的需求,为其提供最合适的医疗服务。

4. 无私奉献的医德精神
道家思想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在医德人文中也有着重要地位。

医生作为医德的实践者,应当始终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无私奉献的医德精神能够促进医疗领域的发展,增强医疗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结论
道家思想对于医德人文的发展和实践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借鉴道家思想的智慧,医德实践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医学伦理和人文关怀的内涵,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道教医学

道教医学

道教医学*导读:何为道教医学?依大道从简的通俗理解,道教医学是以自然疗法为主要手段,让人不生病、健康长寿的医学……何为道教医学?依大道从简的通俗理解,道教医学是以自然疗法为主要手段,让人不生病、健康长寿的医学。

道教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其对生命和宇宙的本质认识为基础的,其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同源于气。

注重对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的把握。

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要求为医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为工和审查病机,勿失气宜。

并把修练内丹的成就用于诊治疾病,从而形成了庞大复杂的道教医学体系。

*道医理论一是医学理论,包括精、气、神理论、经络理论和脏腑理论,其中以精、气、神理论最为突出。

二是丹道理论,包括丹道理论派生出来的性命双修理论、后天返先天理论、外丹制药技术理论等。

共同构成道医祛病养生的理论基础。

*道医的诊治之术道医的诊治始终不离一阴一阳谓之道范畴。

一方面,在气位上,把阴阳之气的开、合、枢的调节与和谐作为入手处。

尊重人体自身的自治机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审其阴阳,以别刚柔,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擎引之。

不时地调整机体气机,帮助其恢复自治的能力;而另一方面,在神位上,从阴阳未分处下手,直接进行灵性的调整,解除因果链对健康状态的影响,使生命层次得到提升。

这才是道医无为而治的精妙之处。

在入手处,道医始终把疾病与健康放在天地的大系统中整体考虑,遵循审查病机,勿失气宜的原则。

运用道医技术使人体气机的生、长、收、藏循行无滞,与时偕进,疾病自然不复存在。

在气机调节的开、合、枢方面,更强调枢的作用,枢不灵则开合不利;在生、长、收、藏的四种状态中更注重藏的功用,藏不强则生长不壮。

在究竟位,道医注重的则是心灵的洗涤。

通过忏悔,通过守一、内视、存思、存神、行气、胎息、导引、按摩、辟谷、服食、房中术、调摄、外丹术、内丹术等措施。

借助身体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从而达到康者健,健者寿,寿者仙的境界。

道医:中国最古老的医学体系

道医:中国最古老的医学体系

道医:中国最古老的医学体系*导读:道教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其对生命和宇宙的本质认识为基础的。

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同源于气。

注重对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的把握。

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要求为医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为工和审查病机,勿失气宜。

并把修练内丹的成就用于诊治疾病,从而形成了庞大复杂的道教医学体系。

*一道医理论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医学理论,包括精、气、神理论、经络理论和脏腑理论,其中以精、气、神理论最为突出。

二是丹道理论,包括丹道理论派生出来的性命双修理论、后天返先天理论、外丹制药技术理论等。

共同构成道医祛病养生的理论基础。

道医的诊治始终不离一阴一阳谓之道范畴,一方面,在气位上,把阴阳之气的开、合、枢的调节与和谐作为入手处。

尊重人体自身的自治机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审其阴阳,以别刚柔,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擎引之。

不时地调整机体气机,帮助其恢复自治的能力;而另一方面,在神位上,从阴阳未分处下手,直接进行灵性的调整,解除因果链对健康状态的影响,使生命层次得到提升。

这才是道医无为而治的精妙之处。

在入手处,道医始终把疾病与健康放在天地的大系统中整体考虑,遵循审查病机,勿失气宜的原则。

运用道医技术使人体的气机的生、长、收、藏循行无滞,与时偕进,疾病自然不复存在。

在气机调节的开、合、枢方面,更强调枢的作用,枢不灵则开合不利;在生、长、收、藏的四种状态中更注重藏的功用,藏不强则生长不壮。

在究竟位,道医注重的则是心灵的洗涤。

通过忏悔,通过守一、内视、存思、存神、行气、胎息、导引、按摩、辟谷、服食、房中术、调摄、外丹术、内丹术等措施。

借助身体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从而达到康者健,健者寿,寿者仙的境界。

*二实际上,道医真正注重的不是治病,而是养生。

养生就是对生命的滋养。

涉及养生的机制也包含了两方面的理论,一方面是涉及导致人体出现疾病状况的原因、机制及其过程的理论;另一方面是涉及消除导致人体疾病衰老死亡的原因,延缓和制止衰老死亡过程的方法及理论。

道教医学

道教医学
中医(世医)是根据道的易理、阴阳、五行、气血理论而阐发,这些显性的医学理论和方法利于世俗学习掌握和运用,只需掌握文理精义即可临床应用医术。有的甚至没有掌握其中的精髓,只是根据病人的病情,按照传统的方法及药方进行诊治。但是,道医则必须隐显、阴阳理论和实践集于一身,显性和隐性同步掌握,才能将道医学运用于临床实践。所以相对于现代医学而言,道医学是比较难以全面掌握和应用的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必须依靠医者本人坚实而且系统的精气神内功修炼基础。那么,说得简单一点,道医与中医(世医)之间的根本区别,其实是对精、气、神这三大人体基本生命物质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认识之间的差别。中医(世医)对人体精气神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理论认识、理性掌握的范畴中;道医则是既要有理性认识,同时也要对精气神具有自身内环境实践的直接感性认识,在双重认识整体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掌握。打个比方:就好象一个病人来治疗感冒,但是中医的医生从未得过感冒,而道医的医生则有过感冒的经历,并能够准确的找出根源的所在,这也是双方的区别。这个比方有点不恰当,将就一下。哈哈!!!道医学的基础理论,是建立在深邃的洞察力进行内证,运用自身的深度静定,对生命进行长期全面细致的观察,根据观察所得而逐步建立起人体医学理论基础。也是经过中华人民几千年来的实践而得来的。也就是说,在古代,许多道家修炼的修行者,在修炼丹道(追求长生)的实证过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累计起来的。中医(世医)在历史上则是继承和运用道医学中的这些基础理论,仅以智观加以学习和运用发展。中医学发展至现在,已经偏重于单纯的智观性发展和丰富,甚至将道医学中经过慧观所取得并且建立的基础理论,部分地轻率地当作糟粕抛弃掉。而且并逐步的和西方医学结合。例如在一个时期阶段中全面否定阴阳、五行学说,摒弃三魂七魄学说,甚至否定经络学说、气机学说等等。将中医学的灵魂抽离抛弃,全面向单纯的智观领域发展。这种现象在道医学领域是不可能发生的,道医学注重智与慧同观研究实践任何事物,而且将慧观所得作为指导智观的基础,是“慧智同观”研究医学的一门学问。

医学哲学在道教中

医学哲学在道教中

医学哲学在道教中道教医学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从其发生和发展来看,它肇端于秦汉,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在唐宋发展至鼎盛,是我国医学中的瑰宝。

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道教医学,它显示出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人物同源论是道教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道教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其人生哲学和宇宙论为基础的。

在道教学者看来,人与宇宙天地万物共同源于''''炁'''',''''炁''''者,''''气''''也,或称''''无极''''。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至理篇》中明确指出:''''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

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

''''陈抟说:''''两仪即太极也,太极即无极也。

两仪未判,鸿濛未开,上而日月未光,下而山川未奠,一气交融,万气全具,故名太极,即吾身未生之前之面目。

''''(《玉铨》)人类模拟自然的一切手段,包括道教医学中提取药物的种种方法和治疗手段都是以人物同源论为基础的。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诠释之即为人法地而生,地法天而行,天的运行是循着道的,道便指自然,实际上是要求人''''法自然'''',依照自然界的规律行事。

道教医学认为''''人是一个小乾坤'''',是天地自然的一部分,天供人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应顺应天地自然的关系和规律,使之达到''''天人相对应''''的境界,这样才能''''长生久视'''',尽终天年,反之则灾害降临,疾痛丛生。

道家关于疾病的哲学观

道家关于疾病的哲学观

道家关于疾病的哲学观1.引言1.1 概述在道家哲学中,对于疾病的认识有着独特的观点和理解。

道家认为疾病是身体与自然界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是身体内部阴阳力量未能和谐相处的表现。

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关系,认为人体像一个小宇宙,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

当人体内的能量流动受阻或失衡时,就会产生疾病。

在道家的观点中,疾病是身体内部能量流动的紊乱所致。

道家将疾病看作是一种失去内在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主要包括阴阳、五行等因素。

阴阳是道家哲学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它描述了相对而言、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极端。

在人体中,阴阳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行。

当阴阳失衡或偏向一方时,就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道家认为,疾病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

人体内的能量流动被外界因素所干扰或阻碍时,就会引发疾病的发生。

比如,过度的精神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都会对人体的能量平衡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疾病的出现。

道家的治疗观也与其对疾病的认识密切相关。

道家认为,治疗疾病应该从根源上调整身体的能量状态,恢复阴阳平衡。

道家注重调养身心,通过修炼内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以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

此外,道家强调预防胜于治疗的原则,主张注重平衡饮食、合理运动、良好的情绪调节等,以提升身体的自愈能力。

综上所述,道家哲学对疾病的概念与传统医学观念有所不同。

道家的观点强调整体性、动态平衡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这种观点对于现代医学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提醒人们重视身体与自然的关系,注重身心健康的维护与平衡。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整体构思和组织安排,让读者对文章的内容和逻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道家关于疾病的哲学观。

具体的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道家哲学对于疾病的观点和重要性。

道医:中华医学的精髓!!!

道医:中华医学的精髓!!!

道医:中华医学的精髓
道医:中华医学的精髓
医学,分为西医、中医,还有道医也!
何为道医呢?
就是运用道家之符咒、花字化在水中,无药治疗的一种方法,对于辅助西医、中医治疗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是让人震惊不已的
活到一百四十岁的药王孙思邈,是中医、道医的泰斗级的历史人物,他对于道医是特别推崇的,他认为道家的符咒、花字是能够利用宇宙的信息能量来治病救人的,他的一生运用道医与中医的文化,让医学的水平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弟子法通有幸得药王孙思邈历代流传下来的全套道医符咒、花字技术,仅仅抛砖引玉两三点:。

道教医学之精、气、神

道教医学之精、气、神

道教医学之精、气、神*导读:精、气、神理论是道教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俗云: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精亏、气虚、神怯是疾病与衰老的先兆。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

古人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死的说法,可见精、气、神三者是人生命存亡的根本。

古人云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

*寡欲以养精中医认为,欲多则损精。

纵欲不但丢失过多的精液,同时也损及五脏之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少;脾精不坚,齿浮发落。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历代医家都主张,养生之道要以保养精气为首务。

《类经摄生》指出欲不可纵,纵则精竭。

精不可竭,竭则真散。

盖精能生气,气能生神,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

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

若纵欲,男则遗精、早泄、阳萎、生殖无力,甚至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精神不振、久则成痨。

女则肾虚精亏、冲任不固、气血逆乱、崩漏下血、白带绵绵而下,不孕或流产、早产,甚至经血亏枯、经闭,面黄消瘦而成劳损之症。

不仅如此,纵欲还可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影响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

古人把房事过度称作伐性之斧,意指能砍伤人体,可造成年少早亡或未老先衰。

因此,清心寡欲是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

*寡言以养气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它具有动而不息的特征,维持和推动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养气的基本要求是不说废话。

因为人体内的组织细胞要通过新陈代谢不断获得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而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通过血液从肺泡交换来的氧气,源源不断地被送到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中。

一个人若是常常喋喋不休、絮絮叨叨,就会消耗肺气,影响呼吸器官的正常功能,致使体内元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致百病丛生。

例如:持续的情绪高亢,狂呼乱叫,嬉笑不已,则乐极生悲,损精耗气,血气流荡,变生他疾。

道家治病的原理

道家治病的原理

道家治病的原理道家的治病原理基于"道"的理念,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道家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与自然失衡造成的,而通过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可以实现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道家治病的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道家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应该与自然保持相互适应和调和的关系。

当人与自然处于和谐的状态时,能量可以自由流动,身体自然会保持健康。

而疾病则是因为人与自然的失衡导致能量阻塞,从而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

因此,道家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使能量恢复流动,从而恢复身体的健康。

其次,道家强调身心的统一。

道家认为身体和心灵是相互关联的,身体的不适往往与心灵的不平衡有关。

因此,治疗身体疾病不能仅仅从身体层面入手,还需要调整心灵的状态。

道家通过修炼心灵,使心境平和,消除内心的烦恼和负面情绪,从而促进身体的康复。

道家追求无欲无求的境界,认为只有当心境平和、无忧无虑时,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此外,道家治疗强调个体化的方法。

道家认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疾病都是独特的,因此治疗方法也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道家注重观察和分析病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判断,对个体的疾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道家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质和特点,因此治疗方法也应该因人而异。

道家医学将治疗视为一种艺术,强调医生的观察力和细致的分析能力。

最后,道家治疗强调自然疗法。

道家认为自然是最大的医师,自然疗法是治愈疾病的最佳途径。

道家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草药疗法、气功、按摩等。

道家主张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选择合适的草药和食物,通过气功和按摩等方法调整身体的能量流动,从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道家认为通过自然的方式治疗,可以从根本上调整身体的平衡,从而实现长久的健康。

总之,道家治病的原理是基于"道"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身心的统一、个体化的方法以及自然疗法。

通过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平衡身体和心灵,个性化治疗以及自然疗法,道家相信可以实现身体的健康和治愈疾病。

Irptqj道家医学的精髓

Irptqj道家医学的精髓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道家医学的精髓:从养生长寿到“元神用事”---袁筱芬胡海牙先生生于1914年,浙江绍兴人。

著名中医师,中国道家仙学学术的继承、研究者,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兼中国道教协会理事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丹道、医药、武术顾问。

胡先生精通中医真要学理,善治疑难杂症。

在行医中根据 "先治未病,兼治已病" 的治疗原则,每以治命为主,而使病痊愈。

并将仙学养生方法有机地融于中医治疗的临床实践中,效果极为显著。

曾深入研究针灸学中经络穴位与针刺手法的奥妙,得出从治疗局部的症状而协调全身机能,最终根治疾病的治疗方法。

先生深谙内家拳,尤精道家仙学学术,认为仙学是人类缩短进化论,为我中华民族所独有,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思想来研究。

曾数次赴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讲授中医针药及道家仙学方面的知识,颇受欢迎。

今已九十四高龄,每星期尚要做多次专家门诊,为患者祛除疾苦,并利用闲暇之时,着手中医与仙学文章的整理事宜。

源于道家的神仙之学在中国相传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基本内容包括三元丹法、中医针药及内家拳三大部分。

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这门学术未能得到相宜的发展。

一直到 20世纪20年代,著名道家学者陈撄宁先生首次倡导将仙学独立出来,作为专门的学术来研究。

道家仙学和中医之间自古以来就有着不可分割、彼此渗透的关系。

两者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内在具体联系呢?为了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道家医学的精髓,日前立品编辑袁筱芬采访了一代仙学大师陈撄宁先生的嫡传弟子,著名中医师,九十四岁高龄的胡海牙先生。

学仙要先懂得医筱芬:作为道家仙学学术的继承者,同时又是著名的中医师,您能不能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一下道家仙学和中医之间的关系?胡海牙:仙学是道家文化的核心。

学仙呢,第一要健康长寿,这是道家里的精华。

道医发展史

道医发展史

道医发展史道医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很有限,往往将疾病视为神灵的惩罚或恶魔的侵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意识到疾病与自然界的关系,并开始寻找治愈疾病的方法。

道医学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道家学派中,道家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长寿和健康。

道医学起初注重修炼身心,通过养生保健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道家认为,人体是宇宙的一部分,人的健康与自然界的和谐息息相关。

他们通过调整饮食、锻炼身体、养性养生等方法来维持身体健康。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家的观念逐渐融入了其他医学学派中,如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

这些学说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或五行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于是,人们开始研究如何通过调整阴阳平衡和五行调和来治愈疾病。

在道医学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如扁鹊、华佗、张仲景等。

他们在研究中药和针灸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药是道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以天然草药为基础,通过搭配使用来治疗疾病。

而针灸则利用针刺穴位的方法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道医学在中国古代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在其他地区的发展并不如此。

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医学思想对西方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希波克拉底提出了“治疗要始于自然”的观点,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还提出了“四体液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体液的平衡相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医学和西方医学的交流与融合也逐渐加深。

东西方医学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形成了独特的医学体系。

在现代,道医学的理念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一些道医学的方法和理论也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总的来说,道医学是一门独特而古老的学科,它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基础,通过调整身心、饮食和药物治疗来维持健康。

道医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未来,道医学的研究将继续深入,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怎样五脏同调?

怎样五脏同调?

怎样五脏同调?葛洪神奇疗法—开启健康大门作者:葛洪养生时间:2013-02-21在治疗疾病的时候,由于不懂医,不懂药,抓不对病根,找不对方法,很多老年朋友走了不少弯路,那么疾病的本源到底在哪里?早在1400年前,葛洪葛仙翁就提出,疾病的本源在我们的五脏。

百病之源,五脏为根!人体五脏是百药箱。

所以出现疾病的时候我们不是盲目的去治,而是应该通过修炼加强五脏功能,五脏衡通,百病不生。

修这个字可不得了,古代长寿人都讲究修炼成仙,或者叫修仙成道。

道家称之为辟谷,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通过气功打坐炼气等方法。

修炼一段时间后,出关时功力大增。

不光人是如此,植物也是一样。

比如好人参就是修炼成熟的,我国最道地的人参要在500到1100米山地杂木林中的野山参为上品,这样的人参都是借助自然界树木精华,太阳烘炙,土壤,雨水等五行的力量,修炼出来的。

而人工养殖的,效果就没有那么好,比萝卜强不了多少,这就是修炼造成的不同结果。

医学也是一样。

传统医学把“修”字文化运用在调养疾病上,那通过怎么修才能让人体五脏的百药箱,发挥到最大的功能呢?练武的人有一句话,叫“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内在修炼可以加强五脏气血运行,调整五脏功能,外在修炼通过穴位经络的调养五脏,畅通气血,调养疾病和练武在这一点上是一样的。

这也就是葛洪道家疗法的精髓所在—“百病之源、五脏为根、内外双修、五脏同调”。

那为什么要内和外一起修呢?祖国传统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里面有一句话:有诸内必行于诸外。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里面什么样,反应到外表就有什么表现,给大家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一个人现在非常紧张,那心里面怦怦挑个不停,但是我们怎么能看出来一个紧张呢?哎,首先手抖、手心出汗、说话磕巴,这都是紧张的外在表现。

再比如说:一个苹果,如果苹果外表有个黑色的斑点,切掉一小快之后,还有斑点,再且一刀,还有黑斑点,最后一直切到苹果心,发现里面是黑心的!还有的为什么看耳朵上的冠脉沟就能诊断出来一个人有心脏病?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有诸内必行于诸外。

最新1221用传统道家思想重铸医学人文精神ppt课件

最新1221用传统道家思想重铸医学人文精神ppt课件
• 面对病人,医生不仅要看到的有形的病 理变化,还要注意到无形的精神情感的 需求。
• 现代医学过分依赖于高新技术(药物的 效果,医疗服务对降低死亡率的贡献:
• 个体行为对于减低死亡的贡献率:50%; • 环境因素占25%; • 遗传因素占15%; • 现代医疗服务占10%!
• 实际上,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快速发展的 高新技术为人类的健康到底贡献了多少? 提高了多少人类的幸福指数?有报道显 示,30~40%的手术并非必须的;仅有 10%的药物是确切有效的,30%的药物 干预是可有可无的, 60%是无效的。
• 每人每时每处有不同的幸福感受---阈值 不同
• 经济翻番不一定代表幸福指数升高 • 老子对“小康”的定义:“甘其食,美
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我们的房子大了,但是“心小了”; • 我们的车快了,但是腿慢了; • 我们的电恼快了,但是头脑傻了; • 我们的食品丰富了,但是“毒品”也多了; • 我们的医院大了,但是病人多了; • 我们的通讯发达了,但是人与人更疏远了… • 我们有钱了,但是空气和水不能用了; • 我们的腰包鼓了,但是人文精神的头脑瘪了;
• 水坚韧:
• 水至柔,却柔而有骨 。“天下之至柔,驰骋 天下之至坚”。流水切崖,滴水穿石,信念执 著追求不懈,令人肃然起敬。
• 例如:水刀,水枪
• 水博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爱心最具包 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 奉献而不图回报。
她养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壮,从不 挑三拣四、嫌贫爱富。
• 2011年安徽的GDP为15110.31 亿元,较上年增 长13.5%, 但是我们发展的成果被疾病负担 “吃”掉了。
• 在肿瘤研究中至今花费了数千亿美元,但是除 了早期诊断方面有所建树,个别肿瘤患者生存 期延长外,癌症仍然是人类的第一杀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医学的精髓:从养生长寿到“元神用事”---袁筱芬胡海牙先生生于1914年,浙江绍兴人。

著名中医师,中国道家仙学学术的继承、研究者,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兼中国道教协会理事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丹道、医药、武术顾问。

胡先生精通中医真要学理,善治疑难杂症。

在行医中根据 "先治未病,兼治已病" 的治疗原则,每以治命为主,而使病痊愈。

并将仙学养生方法有机地融于中医治疗的临床实践中,效果极为显著。

曾深入研究针灸学中经络穴位与针刺手法的奥妙,得出从治疗局部的症状而协调全身机能,最终根治疾病的治疗方法。

先生深谙内家拳,尤精道家仙学学术,认为仙学是人类缩短进化论,为我中华民族所独有,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思想来研究。

曾数次赴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讲授中医针药及道家仙学方面的知识,颇受欢迎。

今已九十四高龄,每星期尚要做多次专家门诊,为患者祛除疾苦,并利用闲暇之时,着手中医与仙学文章的整理事宜。

源于道家的神仙之学在中国相传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基本内容包括三元丹法、中医针药及内家拳三大部分。

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这门学术未能得到相宜的发展。

一直到 20世纪20年代,著名道家学者陈撄宁先生首次倡导将仙学独立出来,作为专门的学术来研究。

道家仙学和中医之间自古以来就有着不可分割、彼此渗透的关系。

两者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内在具体联系呢?为了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道家医学的精髓,日前立品编辑袁筱芬采访了一代仙学大师陈撄宁先生的嫡传弟子,著名中医师,九十四岁高龄的胡海牙先生。

学仙要先懂得医筱芬:作为道家仙学学术的继承者,同时又是著名的中医师,您能不能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一下道家仙学和中医之间的关系?胡海牙:仙学是道家文化的核心。

学仙呢,第一要健康长寿,这是道家里的精华。

要健康长寿就要有健康长寿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

所以学仙要先懂得医。

反过来,如何养生,如何达到健康长寿,也是中医里很重要的一方面。

筱芬:仙学大概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胡海牙:仙学主要是一门研究养生长寿、获得健康的学问,仙家成就的最后目标是飞升,是将重浊有生命的肉体化为轻清有生命的气体,离开短命的世界而升迁到长命的世界,永不寂灭。

仙学里有炼丹的方法。

一种是用来吃的,叫外丹,一种是在自己身体里面修炼的,叫内丹。

仙学认为整个宇宙是由天元、地元、人元组成,所以有三元丹法。

筱芬:主要有哪些具体的养生方法呢?胡海牙:除了三元丹法以外,医卜星象、天文地理、三教九流,这些讲起来都要懂。

医是最主要的,一定要懂得如何让身体好,吃什么东西,这些和医有直接关系。

如果医不懂,东西乱吃就不行。

东方人很早就认识到,不同的人要按照不同的体质来辨证用药、饮食。

此外运动也很重要。

我们说生命在于运动,但是道家仙学特别讲究因材施教。

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运动。

男的有男的运动,女的有女的运动,年纪大有年纪大的运动,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运动。

年纪大的人应该学小孩那样蹦蹦跳跳。

身体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因为懒惰、不动。

你不动的话细胞也不动,它在睡觉,你越不动它越懒,越懒你就越不想动。

所以,针对一些老年人来说,动不了也要让它去动,要用思想去支配自己的肉体,用主观能动性去改变自己的身体状态。

灵魂就是知痛知痒筱芬:关于将重浊有生命的肉体化为轻清有生命的气体这一点,您已经经过多年的修炼,能不能描述一下自己的生命体验?胡海牙:要将肉体转化为气体,是很难的。

如果真的修炼到那个境界的话是很厉害的,用我们道家的话来说是火里烧不掉,水里溺不死。

肉体要转化为气体,首先要懂得方法。

我现在是方法懂了,但是条件还不够。

学仙是需要条件的,古人讲“财法侣地”,“财”就是钱财和智慧,“法”是指修炼方法,“侣”是伴侣或朋友,“地”是指环境。

筱芬:仙家的最高目标是飞升,那么这个最高目标和养生长寿有什么必然关系呢?胡海牙:年轻人不懂为什么要长寿。

其实长寿是为了学习,学的东西越多,知识越广博。

因为有许多知识和方法,需要时间的积累。

大家都想要达到最高的目标,但是成功的极少极少。

不成功的道理是什么呢?学问不够,只晓得一点点学问。

比如说,人是有灵魂的,但是灵魂是什么?他不知道,连这个名词都解释不清楚。

很多人做人都不会做,还想成仙。

成仙也是需要先学会做人的。

筱芬:您认为灵魂是什么?胡海牙:人,知痛知痒就是灵魂。

碰一下,感到痛,就是灵魂。

“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就是这个灵魂,实际上也就是过去道家讲的“神”。

灵魂可以跑进跑出。

比如说我现在一想,到美国去,我的灵魂就已经在那里了。

对我来说这个已经成功了。

但是要变成气体,还没有成功。

筱芬:知痛知痒难道不是身体的感觉吗?胡海牙:举个例子吧。

大家都知道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

为什么关公不怕痛呢?因为灵魂是知痛知痒的,关公让自己的灵魂跑到外面去了,所以他不怕痛。

跑到哪里呢?跑去跟人家下棋了。

这个方法是需要锻炼的,光懂得还不行,懂了还要练。

实际上关公有个老师,叫普净和尚,是他告诉关公这个方法的,所以他就练成了。

所以仙学里有许多东西要多学,比如打太极拳,不是单纯地做做架势,那只是太极操,不是真正的太极功夫。

要用灵魂去打,让精、气、神结合在一起。

精、气、神的统一筱芬:我知道精、气、神是道家的三宝,具体该如何理解?胡海牙:道家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精者,身之本也。

”(《素问?金匮真言论》)广义而言,精、血、津液皆为精,分布于人体各个部分,但狭义之精,则专指藏于肾中之精。

精原于先天而充养于后天,先天之精又称“元精”,藏之于肾,后天之精则主要指由脾胃所化生之水谷之精,藏于五脏六腑。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充养人体的一种无形物质,气的升降出入就是生命运动的基本形式。

气也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

先天之气称为“元气”,存于丹田;后天之气则指呼吸之气与水谷之气,两者相传于胸中而称为“宗气”。

除元气、宗气外,根据气在人体内分布的部位、作用、性质不同,还有管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

神前面已经讲到过。

神也有先天、后天之别,先天之神称为“元神”,是与生俱来的,不假思索的;后天之神是小孩出生后受外界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是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称为“识神”。

筱芬:怎样才能让精、气、神结合在一起?胡海牙:精、气、神三者原本就是连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

精是物质基础,气由精所化,反过来精又有赖于气化生成。

精气充盈神就旺,神又主宰精的化生、气的运动。

所以精气神是三个东西,但又是一个道理。

太极功夫讲究“气以鼓荡,神以内敛”。

气和神都是在身体里面的,但慢慢就会跑到外面去。

比如我们晚上做恶梦,大火就要烧到自己身上了,或者马上要掉下悬崖了,就是气和神跑到了身体的外面,这时一紧张,身子一摇就醒了。

自己能用意识控制自己的身体,慢慢就会有感觉了。

从“识神用事”到“元神用事”筱芬:“元神”和“识神”的区别对于道家修炼来说有什么意义呢?胡海牙:一个是比较精细的,一个是比较粗的。

精细的东西是比较内在的,不假思索,拿来即用,就是“元神”。

我们外面用的东西是比较粗的,是有思想的,就是“识神”,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个方面。

元神是先天的,父母给的。

小孩本来是元神用事,后来慢慢知识多了,智慧多了,就变成了识神用事。

道家的修炼就是要通过收敛识神而解放元神,发挥元神的潜在作用。

筱芬:能举个例子具体说明一下吗?胡海牙:你的神识到了一定状态后,就可以预测一些事情。

有一次,一个学生请我到家里吃饭,吃饭的时候聊天说到要去看一个朋友,叫我算一算他在不在家,我说不在家,你去也是白去。

他不信,后来去找那个朋友,果然不在家。

后来他们问我是怎么算的,我说根本不用思考,当时我手里正好拿起一个花生,一捏里面没有仁,我就脱口而出说不在家。

这就是“元神用事”。

三国里还有一个故事,诸葛亮派关公去打长沙,去了很久没消息,因为那时候没有电话这些通讯设备,完全靠做生意的人跑来跑去传递信息,但是诸葛亮很着急,想知道这事到底怎么样了。

有一天诸葛亮骑马出门,听见树上的乌鸦呱呱叫了两声,诸葛亮在那瞬间就用元神判断了一下,然后说:“长沙已得。

”筱芬:这么说道家的修炼是要恢复元神,那识神是需要抛弃掉吗?胡海牙:道家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有很多东西都是要慢慢抛弃掉的。

有一部古书《阴符经》,里面讲“观天知道,执天之行”。

小孩原本是元神用事,所以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后来知识多了,就必须“观天知道,执天之行”,让修炼返到元神去。

所以别人问我修身养性怎么做?我告诉他“学死人”。

“死人”心不动了,听天由命,不分辨。

“学”是有为的,“死人”是无为的,无为的不需要力气,有为的需要力气,无为是为有为而无为的。

“医道兼修”的意义筱芬:前面谈了很多道家修炼方面的问题。

您能再谈一下修道和习医之间的具体联系吗?这对病患者来说有没有什么直接的益处?胡海牙:修道是为了学习。

懂得深和懂得浅是不一样的。

懂得深,学问也深。

比如说癌症,如果你懂得深,是能治的。

要分阴阳来对待,然后会有一个整体的调养方法。

西医什么病都用激素,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没用,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懂得更多。

我们不用激素,但是中医里代替激素的东西也有,因为激素吃多了是要出问题的。

所以,仙学对于中医来说,只有好的一方面,没有坏的一方面。

筱芬:那么在您的从医实践中,是如何将您对仙学的理解和具体的中医治疗结合起来的?胡海牙:学仙要先把身体弄好,所以仙家认为上工治未病,中工下工治已病。

也可以说“治命”比“治病”更根本。

治病要用药花钱,治命是不要钱的,可以从方法来入手把身体调整好,看起来慢一些、缓一些,但是它解决根本的大问题。

事实上,历朝历代的很多君王将相,都是大医生。

有一句话说:“不为良相,必为良医。

”懂得浅,就做医生、治病,懂得深,就治人。

筱芬:最后,想请您再谈一下您对中西医之争的看法。

胡海牙:中医治病的方法多,西医治病的方法少,比如说用兵打仗,半路上遇到突发情况,就要马上转变方向。

因为西医是靠仪器来分辨疾病,中医是靠脑子、思维来判断,所以中医经验很多。

西医批评中医的经络学,它不相信有经络,但是自从巴甫洛夫以后,西医也有了自己的神经学,实际上中医的经络和西医的神经是一个道理,两个东西分不开,就像我们用的电和电线之间的关系,电是无形的、看不见的,但电线是能看见的,电会通过电线起作用。

中医是哲学,西医是科学。

从现代科学分类来讲,科学也是哲学下面的分支,哲学的东西看似虚无缥缈,但实际上它是可以指导你到实际运用的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