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教案 功

初中物理教案  功

初中物理教案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深入探究功的内涵。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

2. 难点:功的应用,尤其是如何运用公式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图片、动画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功的概念。

3.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动画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力学现象,如人提着物体上楼、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功的关系。

2. 探究功的概念:提问:什么是功?谁能举例说明?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表示为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3. 学习功的计算公式:提问:如何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功的定义,推导出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

解释:F 表示力的大小,s 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cosθ 表示力和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

4. 应用功的计算公式: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如:一个力为10N 的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 5m,求这个力所做的功。

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功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同时,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物理《功》教案 7篇

初中物理《功》教案 7篇

初中物理《功》教案 7篇初中物理《功》教案 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工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J)。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实例中认识做功需要两个必要因素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教学准备滑轮、砝码、细绳、小车、木块、图钉、弹簧秤、木槽、铁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理解、计算功。

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初中物理《功》教案 2一、教学设计思路在前面已经学了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不会感觉到陌生。

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强调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点,让学生明白功的两个因素是力和距离发,教材上也用了很多的例子,大量的图片事例来说明这一点。

可以作一下教材上的实验,使学生对影响功的两个因素有充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解释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能背诵功的概念,阐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功的计算影响功的两个因素通过实验来得出,设计表格得出公式w=fs四、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投影机五、课时建议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播放踢足球的动画引入在力的作用下足球有了动能和势能,放映图片"炮打飞人,掷铁饼的图片",放映功的视频文件,还有课本上的图片。

提出问题,它们的共性是什么?观看图片并思考他们的共性。

初中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功的定义,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例子的分析讨论得出做功的定义,以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分析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功的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判断力是否做功。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案初中物理 功 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  功 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功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 实际问题中功的计算。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绳子、小车、斜面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与功相关的图片,如人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功有什么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功。

二、探究功的概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绳子、小车、斜面等器材,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 距离× cosθ。

3. 学生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和功的计算公式,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理解功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与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电梯上升、人爬楼梯等,引导学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这些问题。

2.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关于功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查找有关功的资料、实际测量功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巩固练习和总结反思,加深学生对功的理解和应用。

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力与运动》第三节“功”,主要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功的性质。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第1节和第2节,详细内容如下:1. 功的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方法: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即W=Fs。

3. 功的性质:标量、有大小无方向。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性质,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功的实例。

2. 技能目标: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分析物体受力情况下的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性质。

难点:理解功的性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功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直尺、小车、斜面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名学生沿斜面向上推小车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用力推小车?力对小车做了什么?2.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力F=10N,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5m时,力所做的功。

解:W=Fs=10N×5m=50J(2)分析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F1=5N和F2=10N,分别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水平方向,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2m时,各力所做的功。

解:F1的功:W1=F1s=5N×2m=10JF2的功:W2=0(因为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垂直)3. 随堂练习:(1)一个物体受到力F=15N,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3m,求该力所做的功。

(2)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F1=8N和F2=6N,分别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水平方向,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4m时,各力所做的功。

4. 知识拓展:介绍斜面、滑轮等简单机械中力的功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方法:W=Fs3. 功的性质:标量,有大小无方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受到力F=20N,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4m,求该力所做的功。

初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8篇)

初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8篇)

初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8篇)初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篇1一、对本节教材的理解《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我计划用一课时进行新课教学。

本节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对功的理解,功的计算。

在学习第七章《力》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力的知识,本节课是对“力”与”功和能“知识的一个衔接和升华。

功和能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为学生了解“能量”做铺垫,而本节内容又是学习本章知识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定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含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分析,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2、通过讨论,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记住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

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观察、讲授、讨论和实例演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于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5篇

关于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5篇

关于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5篇关于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5篇通过数学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欢迎阅读!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篇1)(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l)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三)教具:木块、木板、细绳,小车。

(四)教学过程一、进行新课1.力学中的“功”(1)引言:在物理学里,经常要提到“功”的概念。

力学里所说的功有它的特殊含义。

什么叫功?从本章起开始学习有关功的知识。

板书:“第十四章功一、功”(2)学生阅读本节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并参看图1及图注。

提问并由学生回答讨论以下问题:①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要求回答: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②分析图1,做功的实例:货物、铁塔、火箭和原木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沿什么方向移动通过了一段距离?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要求回答:货物在竖直向上的举力作用下,竖直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叉车的举力对货物做了功。

铁塔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竖直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直升飞机的拉力对铁塔做了功。

火箭在竖直向上的燃烧的气体压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起飞通过了一段距离,燃烧的气体的压力对火箭做了功。

原木在沿水平向前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向前通过了一段距离,马的拉力对原木做了功。

③力学里的功包括哪两个必要因素?(3)教师总结并板书:“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着重指出:“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

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没有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如果物体仍静止不动,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

初中物理 功教案

初中物理 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功的意义,理解功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和定义。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

3. 功的实际应用举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功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功?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有功的概念?二、讲解功的概念和定义(15分钟)1. 讲解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结果,表示为W,单位是焦耳(J)。

2.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θ是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三、举例讲解功的计算(15分钟)1. 举例讲解: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如何计算这个力对物体做的功?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不一致,如何计算功?四、讲解功的实际应用(15分钟)1. 讲解功的意义:功是物理学中衡量能量转化的量度,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 举例讲解:功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如电梯、汽车等。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让学生思考:功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六、总结(5分钟)1. 总结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 强调功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情况,了解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功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功的意义和重要性,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物理下《功》教案(含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下《功》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节功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能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讨论及对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物体做功的必要条件。

2.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使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积极参与观察、讨论、探索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具准备书、书包、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活动: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学生实验1: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匀速提到桌面上。

提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一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要较大的拉力。

学生实验2: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提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学生实验3:用手将书包匀速提高5厘米和将4本书从地面匀速提到桌面上。

提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

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功。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力学中的功1.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看多媒体课件: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P63图11.1-3,乙:用力而未移动距离;甲:水平方向移动了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

分析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做功快慢教学设计5篇

八年级物理做功快慢教学设计5篇

八年级物理做功快慢教学设计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八年级物理做功快慢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三.教学策略与速度.密度和压强的定义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教学中通过人上楼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时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问题,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铺垫.类比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决于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来完成,它的大小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磅秤.秒表.刻度尺等.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问题: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上楼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楼只用了40s,请问:(1)小明在两种情况下,做的功是否相同?(2)你认为这两种上楼做功方法,从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同?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需要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功率.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所举事例可能有:人上高楼(如_层楼)时,乘电梯比走路要快得多;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挖土机与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务,人花的时间要长得多;从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得多.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增强了生活与物理的联系.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新课教学(30分钟)一.功率概念的引入回忆以前我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启发同学们思考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用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来类比,讲述功率的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公式:功率=功/时间如果用W表示功,t表示时间,P表示功率,则可以把上式写成P=W/t(板书)思考:类比速度的单位,功率的单位应该是什么?J/s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用字母w表示,是为了纪念英国的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1W=1J/s在工程技术中,功率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瓦(kW).兆瓦(MW),它们与瓦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换算关系:1kW=1_W 1MW=1_W练习:结合速度的定义.计算和单位,完成下列表格物理量速度功率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定义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计算公式单位m/s km/h介绍一些常见物体的功率,记住人平时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60~80W.例题: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速度单位是距离单位与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是m/s.功率的单位应该是功的单位与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应该是J/s.学生积极思考,完成表格.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功和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物体做的功多,但做功用的时间较长,功率不一定大,A错.物体做功时间短,但做的功太小,功率也不一定大,B错.物体做功越快,其含义是做相等的功用的时间短,或相等时间内做的功多,所以功率越大,C正确.物体做功时间长,而做的功如果太少,功率反而越小.运用类比,从科学方法角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对类比法和比值定义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研究类似问题提供方法上的帮助.让学生区别做功快慢与做功多少,明白功和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功率的测量上课铃响了,你和你的同伴都从一楼爬到了四楼,你们俩的功率谁的大?如何测量你们爬楼的功率?思考:(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才能测出人的功率?(在学校里,人爬楼的高度通常可以利用一阶台阶的高度_台阶数进行测量).(2)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是什么?(3)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怎样的?(4)设计出记录表格实验次数重力G/N台阶数n一级台阶高度h/m时间t/s功率P/W_与同学合作,测量在不同情况下人的功率.想一想:还有哪些简便的方法可以测出人的功率?(如跳绳.俯卧撑等).指导学生推导计算功率的另一公式:由和可得指出对解决车.船的速度.功率.牵引力的问题较为方便.计算时注意〝F〞的单位是N,〝v〞的单位是m/s,此时〝P〞的单位才是W.公式说明,当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当需要较大的牵引力时,要减小其行进的速度.汽车爬坡时,司机采取的换挡减速的办法,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例题:一辆小轿车以_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隧道,若该小轿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6_0N,求:(1)小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多少?(2)5秒内发动机所做的功为多少?练习:一辆功率为45kW的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30km,求汽车受到的阻力学生思考.讨论,明确需要测量人的重力或质量G.一级台阶的高度h.跳过的台阶数n.所用的时间t.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磅秤.秒表.刻度尺.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于表格中.学生听讲并练习.通过估测人体登楼的功率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八年级物理做功快慢教学设计2功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的概念.(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率的物理意义;能用公式P=W/t解答相关的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是功?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2.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功的单位?二.引入:在建筑工地,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请说说你的看法.思考:甲乙两同学分别将_块砖搬到二楼 ,是否做功?做多少功?谁做功快?带领学生归纳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 a.做同样的功,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1 b.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如果做的功不同,时间也不相同,又怎样来比较做功的快慢呢? 和学生一起回忆速度的定义并引入功率的概念.三.新课教学:(一).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做的功叫做功率,它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公式:p?wtP-功率-瓦特(W);W-功-焦耳(J);t-时间-秒(s).1W=1J/s,1KW=1_0W.(二).举例说明功率的物理意义: 1.运动员的功率70W表示什么意思? 功率70W表示运动员在1s内做了70J的功.2.功率70W和450W功率哪个大?做功哪个快?为什么? (450W=450J/s,70W=70J/s) 450W比70W功率大,做功快.3.一些物体的功率.四.例题讲解例1.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为0.7t,起重机在_s内把它提升到4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g=_N/kg)例2.一架起重机在5分钟内把6__牛的中午匀速举高25米,它的功率是多少瓦?五.设计实验测功率小丽和爷爷想比一比谁上楼的功率大.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2 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试些出功率的表达式.六.小结:1.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功率的概念3.功率的公式4.功率的单位七.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越多,则功率越大 B.做功的时间越短,则功率越大 C.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快 D.功率小,做功一定少2.某同学爬楼的功率是_0W,表示该同学( ) A.每秒做功_0W B.能做_0J的功C.1s的功率为_0WD.1s内能做_0J的功3.起重机将1_N的重物匀速提高了8m,用了40s,求:(1)起重机做的功. (2)起重机的功率.八.作业八年级物理做功快慢教学设计3一教材分析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2.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二.引入:我们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做功不但有一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做功快慢的问题.如体重相同的甲.乙两同学,甲慢慢从一楼走到五楼,乙快速从一楼跑到五楼,尽管两人做的功一样多,但甲需较长时间,做功慢;乙需时间较短,做功快.比较做功快慢就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样,可以采用:a.做同样的功,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b.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物理学上常采用b情况,一般都取〝单位时间〞.就是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很显然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三.新课教学:阅读课本_1页,钩出重点知识,在不懂之处打上问号.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做的功叫做功率,它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公式:p?wt P-功率-瓦特(W);W-功-焦耳(J);t-时间-秒(s). 1W=1J/s,1KW=1_W. 举例说明瓦特的物理意义.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四.例题讲解例1.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是1t,起重机在_s内匀速把它提升到5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W?合多少KW?(g=_N/kg)例2.起重机以0.1m/s的速度将重4_N的重物匀速提高5m,起重机做功多少J?,它的功率是多少W?合________KW.五.课堂练习(测) (每题_分,共1_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做的功越多,它的功率一定大B.机械做功时间短,它的功率一定大C.机械做功越快,它的功率就越大D.做相同的功,机械用的时间长,它的功率大2.下列都是功率的单位的是() A.W.J/sB.KW.PaC.W.N/mD.N/m2.N·m3.某机械在2min内把6_N的物体匀速提升4m,这个机械的功率为() A.24_WB.1_WC._WD.50W 4._kw的机器正常工作时,每分钟做的功是() A._JB.2.4_1_JC.6_1_JD.1_J 5.一台机器的功率是750W,它表示的意思是() A.这台机器1min做功是750WB.这台机器1min做的功是750JC.这台机器1s做的功是750JD.这台机器1s做的功是750W6.甲乙两台机器,功率之比为2:3,工作时间之比为1:3,则它们所做的功之比为() A.2:9B.2:1C.3:2D.3:1六.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3.七.教学反思:八年级物理做功快慢教学设计4授课教师:吴克卫单位: 韩庙初中时间:_年2月_日篇3:>教学设计班姓学级: _级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名: 马光辉号: 4__281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题】功率【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 【课标分析】>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标准是〝理解功率,关心生产和生活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要求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材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功率〞这一节位置在〝功〞和〝重力势能〞之间.接上〝功〞的内容,对物体做功拓宽理解.后面的内容是功与能之间的期初衔接部分.〝功率〞的内容贯穿以后的整个物理学.本节内容风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功率.学生要弄懂功率的概念和定义式,还有功率的单位.第二部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可以正确理解和判断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第三部分,功率与速度.根据公式推导,得到p=w/t=fv.让学生理解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学生分析】学生掌握了功的知识,并且学过速度,知道速率的定义.所以对功率的概念较容易理解.但对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上会有不少问题.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针对性辅导,对与实际问题尽量分析透彻,让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2.用.二.过程与方法 1. 2.通常指平均功率,为瞬时功率;,的运,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 【重.难点分析】1.重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就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2.难点: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一个新概念.通过汽车起动过程的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习方法】教师指导下的理解与结合实际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 7.3 功率一.功率1.定义: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2.定义式:p=w/t.3.单位:w 1mw=1_0kw 1kw=1_0w.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1.额定功率:正常条件下可以长时间工作的功率. 2.实际功率:机车实际输出的功率.三.功率与速度 p=fv四.平均功率:p=w/t 瞬时功率:p=fv 【教学反思】篇4:功和功率的教学设计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物理教研室:尚亚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是做功两个不可缺少折因素,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会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恒力做功.会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2.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掌握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的几种方法,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3.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如何求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会求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4.掌握汽车的两种起动问题,以恒定功率启动和以恒定牵引力启动.5.会用函数关系分析图像问题.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让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有两条思路,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功的讲解应从做功的两个要素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入手,让学生理解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转换.学生虽然在二年级学过功和功率,但没有把知识整合成串,尤其是从能量这条思路解题,学生还没有养成好习惯.本节课要让学生认识到用能量观点解题的优越性.【教法建议】可以让学生先预习本节内容,并填写相关填空题(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对本节的概念进行逐一讲解,以讲解例题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认识本节的内容.然后小节.最后学生演板练习本节课习题,通过练习发现本节课学生还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提问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学重点】功的计算方法及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和功能关系. 【教学难点】机车启动的两种方法和功能关系【教学过程】一.预习课本及练习册并填写相关填空题.二.新课教学1.功 (1)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做功的两个要素是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例1】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用水平推力f使斜面体向左水平匀速移动距离l,物体与斜面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如图5-1-5所示.求:(1)m 所受各力对它做的功各是多少?解析:(1)m受力方向及位移方向如右图所示.因物体匀速移动,则支持力fn=mgcos θ,静摩擦力ff=mgsin θ,因mg.fn.ff均为恒力,由w=flcos α可得重力做的功wg =0支持力做的功wfn=mgco s θ·l·sin θ=mgl·sin θcosθ静摩擦力做的功wff=mgsin θ·l·cos(_0°-θ)=-mgl·sin θcos θ(通过此例题加深学生对功的公式的应用的认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做功的两个要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以及总功的求法有1.先求合外力,然后用功的公式求出总功.2.先求出各力做的功,然后把各力做的功进行代数和.3.利用动能定理.) (2)正功与负功根据w=flcos α可知:和瞬时速度的夹角关系去判断力做正功和负功,还可以利用功能关系去判断,此处需要补充这些知识)思考讨论,归纳得到,功的正负既不表示大小,也不表示方向,正功表示动力对物体做正功,让物体的动能增加,负功表示阻力对物体做负功,让物体的动能减少.2.功率有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① p=w/t,p为平均功率②p=fvcos α(α为f 与v的夹角),v是平均速度,则p为平均功率.v是瞬时速度,则p为瞬时速度).【例2】如图5-1-2所示,汽车在拱形桥上由a匀速率运动到b,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图5-1-2 a.牵引力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等 b.牵引力和重力做的总功大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c.合外力对汽车不做功d.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会变化解析:牵引力和重力做的总功与摩擦力做的功的代数和为零,a.b错误;因汽车做匀速率运动,动能增量为零,故合外力对汽车不做功,c正确;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等于重力与重力方向的分速度的乘积,故瞬时功率会变化,d正确.(通过此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瞬时功率时一定要注意力和瞬时速度的夹角一定不能丢.此题还复习了功能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用能量观点去解题的优越性,还让学生学习了如何求变力做的功.)3.机动车的两种启动方式:对机动车等交通工具,在启动的时候,通常有两种启动方式,以恒定功率启动和以恒定加速度启动.现在比较如下:(说明:机车启动的两类问题是孤立的问题,和其他知识没有太大的联系,学生只要掌握了就可以在考试得到这类题的成绩,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用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板书设计(一)功1.功的两个要素: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2.功的公式:w=fscosα3.正功和负功:正功表示动力功,负功表示阻力功,功的正负既不表示大小,又不表示方向.(二)功率1.定义:功与完成功所用的时间的比值2.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3.公式: p=w/t,p为平均功率p=fvcos α(α为f与v的夹角) (v是平均速度,则p为平均功率.v是瞬时速度,则p为瞬时速度).(三)机动车两种启动方式1.以恒定功率启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
(2)对于难点内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首先,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力做功时能量的转化;其次,分析功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明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这一关系的理解。
8.课后辅导与评价: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情况,进行课后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同时,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4.功的正负:讲解功的正负含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功的正负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关系。
5.实践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功的知识进行解答。
6.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7.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功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功的正负:讲解功的正负含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相同时,功为正;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相反时,功为负。
4.能量转化:分析力做功时能量的转化,使学生明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情景涉及到力做功。
5.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运用能力:通过设计生活化的实例,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理解功的正负含义。
2.难点:将功的计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实验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功》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掌握动力学中的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初中物理中常用的单位制(国际单位制、厘米-克-秒单位制)。

3. 理解功的本质,能够解释不同情况下功的正负性和大小。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1. 动力学中的功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2. 各种情况下功的符号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理解功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例如在平地上推行一把椅子,爬楼梯时感受的累等,慢慢引出对力、功的概念。

2. 学习力的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力进行分类和比较。

3. 讲解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讲解功的定义及公式,并引导学生使用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题。

4.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功的本质通过实验、探究、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功的本质,即工作所做的事情,并解释不同情况下功的正负性和大小。

5. 应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汽车行驶时所做的功、人爬楼所做的功等,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自主总结所学内容,并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功”的基本认识和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回答问题、互动交流等表现。

3. 作业评价: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4. 考试评价:根据考试成绩,评估学生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例图片或实物。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即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提问: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什么关系?二、探究功的概念(15分钟)1. 介绍功的定义:力对物体做功,就是力使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并且力的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同。

2.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 距离× cosθ,其中θ是力和物体移动方向的夹角。

3. 引导学生理解功的单位:焦耳(J)。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出示实例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分析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

2. 让学生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实例中的功。

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力和距离,以及如何计算功。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即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提问: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功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的含义,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1课《功》跨学科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1课《功》跨学科教学设计
-结合翻转课堂模式,将部分教学内容前置,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时间主要用于讨论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在评价中展现自己的特长和进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功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4.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中尝试新方法、新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接着,我会展示一些图片,如人们推车、提水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些情况下,力是如何对物体做功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力与物体移动的关系,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首先明确“功”的定义,即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接着,我会详细解释功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在此过程中,我会强调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的一致性对计算功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特别是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
2.能够运用功的概念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解释简单机械的省力原理。
3.掌握实验探究中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如何从实验结果中提炼出物理规律。
(二)教学设想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形象展示力的作用和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的概念,我会设计一些简单的物理情景,如斜面、杠杆等,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力是如何对物体做功的。同时,我会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情景中的省力情况,加深学生对功的理解。

初中课程功的教案

初中课程功的教案

初中课程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功的概念,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 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 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 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力、物体的运动等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讲解功的概念-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功的概念。

- 讲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 功的计算-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 讲解功的单位:焦耳(J),1焦耳等于1牛顿乘以1米。

4.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 强调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力才做功。

5. 巩固练习- 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判断。

6. 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的方法。

-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四、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有关功的计算和判断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实例、练习题、课后作业等。

七、教学时间- 1课时(4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学会计算功的大小,并能够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了解功的概念;2. 掌握功的计算方法;3. 了解功的应用。

二、学习重点四、教学方法讲述、演示、实验。

五、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和现象引入,比如:当我们把书从地上捡起来放在桌子上,我们就做了功。

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需要克服重力,才能使书离开地面,并把它举到桌子上。

那什么是功呢?根据引入让学生自然引出了“什么是功”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解释详细的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功:力在其作用方向上的作用量乘以移动的距离。

即W=F×s。

其中 W 为功,F为力,s为运动的距离,单位为焦耳(J)或牛米(Nm)。

取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水平放置在桌子上,使桌子和地面之间的高度为h。

现用手推这个物体,让它从桌子的一侧移动到桌子的另一侧。

根据上述公式,功W=mgh。

假设物体质量为2kg,高度为1m,功就是2×9.8×1=19.6J。

4.实验(30分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使他们真正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实验步骤如下:① 将一个小木块放在桌面上;② 将其中一面打上两个小钉子,使它在水平放置的情况下有一段距离可以从桌上悬空;③ 在悬空的小木块上挂上一个弹簧秤;④ 用另一块小木板搭在钉子上,在弹簧秤上悬挂一些重物;⑤ 记录下秤弹子和悬挂重物的重量和高度差(s);⑥ 计算出重力(F)和移动距离(s);⑦ 计算出功(W=F×s)。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计算功的过程,老师可以进一步解释如何确定力的大小和移动距离。

通过本次学习,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功”,掌握了计算方法,加深了对力和功的关系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在本次课中,因使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类比理解“功”,完全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整个近程动力课程是非常有针对性和实际性的。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通用7篇)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通用7篇)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对1焦耳的功形成一个具体的观念。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学器具】尝试题投影片、投影仪、钩码、示教板(自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本节课我们生活中重要现象-功板书:第一节功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下面的练习投影出示尝试题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2、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3、你对"功"这个词怎样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评功受奖?你知道"劳而无功"的含义吗?学生练习、讨论,教师巡视。

请一位学生板演题1木块受力示意图,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题4、题3并给予指正和肯定。

最后归纳小结:师:力学中"功",主要吸收了"贡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如题2中绳子的拉力对木块做了功。

二、新课教学(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完成尝试题(二)体会一下力学中"功"的含义。

1、下列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①人推小车前进②马拉车前进③起重机吊起重物2、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3、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5、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6、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师生一起讨论完成试题二的解答。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在学习《功》这一节以前,我们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力和机械、压强等知识,功是力的另一种效果。

学习功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同时也是学习后面功率、机械效率、能等知识的必要知识储备。

本节从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

然后教材直接介绍了功的公式、单位以及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教材将功的原理引入本节,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教材通过提出问题、演示探究了功的原理——“使用机械不省功”。

现行教材只是谈到,使用机械所做的功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所做的功,这样的教材编写,使实验结论容易得出,但是,如应用此原理解决课后的实际问题,学生会束手无策。

因此,我认为对原理进行适当引申是必要的。

如原理延伸为“如忽略了机械自重(包括摩擦力),使用机械所做的功将会等于不用机械所做的功这样不仅有利于解题,而且为下节课的额外功等内容埋下了伏笔。

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设计采用“双课堂”的教学模式, 笔者称之为“预习—展示”型教学模式。

具体体现在一半教学形式在课下,进行有指导性的“预习”,首先学生通过预习,一方面理解了力学中做功的条件,学会了计算功的方法。

然后通过课前有序的引导探究,得出了“功的原理”,同时通过尝试性的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了学生的预习效果。

另一半教学形式是在课堂上“展示”,而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在是以教师讲为主,而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按“预习提示”的问题逐一讨论,在展示和交流中,反馈学生预习的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点拨,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解答其疑惑的问题,纠正其错误的理解。

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探究功的原理”,让学生在“预习提示”的指导下课前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利用“搬入教室的实验室器材”去实验、去探究,真正落实了探究教学,这样解决了探究教学时,由于学生思维发散,授课时间难以控制,出现拖堂、完不成教学计划等影响教学进度的问题。

初二物理《功》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功》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功》教学设计初二物理《功》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物理《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过程】功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知道功率的公式、单位,3、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并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具体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从身边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认识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而且有快慢之别2、通过类比把速度的知识迁移到比较做功快慢上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和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实验估测人的功率三、教具体重计、秒表、刻度尺四、学习过程(一)、导入课题:师: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他上楼需1.5分钟,有一次,他跑步只用了40秒,这两种情况也何异同?生:他做的功______,所用的时间,他做功快慢_______(选填是否相同)。

师:这说明了做功不但有多少的问题,还有快慢的问题,那么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呢?想一想能否与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作类比,生:比较物体运动快慢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路程比_______,一般赛跑都是用这种方法(裁判员的方法);还可用另一种方法,是相同时间比______(观众的方法),物理学上常采用后一种方法。

师:同样比较做功的快慢也可依此采用两种方法。

生:做功相同的情况下比,或者相同时间的情况下比。

师:物理学中,则采用后一种方法来表示做功的快慢,并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功率。

(二)、新课学习:一)、功率:师:请同学们参照书本P65认识功率,生:完成下列填空1、定义:_ 叫功率。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

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11.1 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公式W = F·s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功的单位。

(2)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功率的单位。

(3)能用公式P = W / t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和方法经历比较做功快慢的活动,认识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功的概念建立。

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钩码、弹簧测力计、木块、铅球、秒表、矿泉水瓶、直尺等。

2.各种做功和功率的图片、视频等。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引入1.阅读活动卡p16小故事,讨论回答问题。

在两人用力大小和移动物体距离不同的情况下,怎样比较两人贡献大小(让学生充分讨论)?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关注“力的大小”及“移动距离”这两个量。

(二)新课2.机械功(1)问题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观察、讨论观看一些力做功、一些力未做功的视频,描述观察到的情景中力的大小、方向及物体移动的距离大小。

讨论做功的要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

(3)阅读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公式:W = F·s。

单位:1焦=1牛·米体会1焦的大小。

(三)知识应用3.应用(1)问题任何情况下力都对物体做功吗?(2)活动进行活动卡p17活动,通过对表格中实验结论的分析,体会机械功的含义。

(3)例题计算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做功值。

教科书p14例题1、例题2。

(4)布置作业①教科书p17,1、2、3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功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前面已经学了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不会感觉到陌生。

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强调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点,让学生明白功的两个因素是力和距离发,教材上也用了很多的例子,大量的图片事例来说明这一点。

可以作一下教材上的实验,使学生对影响功的两个因素有充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解释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能背诵功的概念,阐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功的计算
影响功的两个因素通过实验来得出,设计表格得出公式w=fs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投影机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播放踢足球的动画引入在力的作用下足球有了动能和势能,放映图片"炮打飞人,掷铁饼的图片",放映功的视频文件,还有课本上的图片。

提出问题,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观看图片并思考他们的共性。

准备回答问题
功通过上面的例子向学生提问它们的共性。

总结结论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和势能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work) 学生回答问
题,通过课本上刹车的例子,体会生命的可贵。

影响功的两个因素观看马拉车,举杠杆,人提水桶不做功的动画。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做了功,有的没有做功。

得出一个设想。

做实验验证自己的设想,学生分组做课本上动滑轮的实验,在设计一个定滑轮的实验
总结学生的结论总结规律:
功和力和在距离有关,这两个量的乘积是不会变的
物理学上把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work)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就是w=f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讲解焦耳的生平和对科学的贡献学生观看并思考。

做分组实验。

得出结论,总结共性,在实验中得到乐趣,体会经过验证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结论。

通过焦耳的例子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的科学家的贡献。

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想想议议结合人提水桶不做功的动画来想想为什么要强调"在力的方向上"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功和功率

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work)
用公式表示就是w=f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