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小明的快乐成长》
小明是一名幼儿园的孩子,经常在幼儿园里表现出孤独和内向的状态。
他经常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甚至在有游戏时间的时候也选择独自坐在角落里。
老师们对他的这种情况感到很担忧,于是决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首先,老师们与小明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试图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感受。
通过和小明的交谈,老师们发现小明常常感到孤独,因为他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没有朋友。
于是老师们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小明重建自信,增强与其他孩子的交流。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老师们为小明创造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机会。
他们组织各种小组活动和合作游戏,鼓励小明参与其中,并与其他孩子一同完成任务。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明开始逐渐融入集体中,学会与其他孩子交往和沟通。
同时,幼儿园还组织了健康心理教育课程,教导孩子们如何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并培养积极的心态。
小明在这些课程中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了如何寻求他人的帮助,也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不同并不是坏事。
通过这些课程,小明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内心的孤独感也逐渐减少。
在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明的心理健康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变得开朗而积极,和其他孩子们建立了更多的友谊,
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要求。
通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小明得以快乐成长,体验到了与人相处的乐趣,也在幼儿园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个案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通过个案的针对性辅导,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需要,并学会有效地表达和处理情绪。
个案一:小明的分离焦虑小明是一个刚入园的3岁男孩,他在入园之初表现非常安静和顺从。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开始出现分离焦虑的表现。
分离焦虑表现为每天早上送幼儿园时大哭不停,不愿意离开父母的身边。
此外,小明在幼儿园内也很少与其他幼儿互动,总是一个人玩耍。
这种情况使得小明的父母十分担忧,担心他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影响。
在个案辅导中,辅导员首先与小明的父母进行了沟通,了解了他们对小明的观察和了解。
辅导员发现,小明的父母对他过于溺爱,并且从不让他独立处理日常事务。
因此,小明没有机会学会独自处理情绪和面对分离。
辅导员通过与小明的亲密关系建立起信任,逐渐引导他参与幼儿园内的活动。
辅导员运用绘本和角色扮演等方法,帮助小明理解分离是正常的过程,并且引导他学会积极面对分离。
在辅导过程中,辅导员还告知小明的父母关于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分离的方法。
小明的父母开始鼓励他独立完成一些小事情,如穿鞋子、整理书包等。
他们还和小明一起进行适度分离训练,逐渐延长离开时间。
逐渐地,小明的分离焦虑状况得到了改善,他能够独立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个案二:小芳的社交困难小芳是一个4岁的女孩,她在幼儿园内存在着严重的社交困难。
她不善于与其他幼儿交流和互动,经常选择独自玩耍。
在幼儿园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小芳总是退缩,不敢积极参与。
在个案辅导中,辅导员通过观察和和小芳的对话,发现她对自己的社交能力缺乏自信。
于是,辅导员首先尝试通过亲子活动来调动小芳的积极性和参与欲望。
在家长的陪伴下,小芳逐渐学会了与父母和其他孩子交流。
此外,辅导员还利用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等方法,帮助小芳发展社交技能。
她被鼓励和其他幼儿一起玩耍、分享玩具,逐渐克服了与他人接触的恐惧。
在辅导过程中,辅导员还与小芳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告知他们关于如何帮助孩子适应社交的方法。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辅导案例一、案例背景小明,男,5岁,幼儿园中班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胆小,与同龄孩子相比,显得较为沉默寡言。
在学校里,他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总是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对老师的提问也总是低头不语。
在家里,他不爱与父母沟通,常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玩玩具。
最近,小明开始出现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的现象,引起了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二、案例分析1.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他缺乏安全感。
(2)学校因素:小明在幼儿园的人际关系紧张,与同学之间存在交往障碍,导致他孤独、自卑。
(3)个性因素:小明性格内向,胆小,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导致心理压力无法得到有效释放。
2.心理健康问题:小明可能存在社交恐惧症和轻度抑郁症状。
三、辅导策略1.家庭辅导(1)增加亲子陪伴时间,让小明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2)家长与小明多沟通,倾听他的内心想法,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情绪。
(3)家长引导小明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他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2.学校辅导(1)老师关注小明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多与他互动,鼓励他参与课堂活动。
(2)组织小明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提高他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小明应对压力的能力。
3.个体辅导(1)与小明建立信任关系,定期与他进行心理沟通,了解他的心理需求。
(2)引导小明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帮助他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3)教授小明一些缓解压力、提高情绪的方法,如听音乐、画画等。
四、辅导效果及追踪1.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小明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有所改善,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和家长的交流也渐渐增多。
2.小明的情绪低落和食欲不振现象得到缓解,面色逐渐好转。
3.继续对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关注他的心理健康,确保辅导效果的持续性。
本案例中,小明由于家庭、学校和个性因素,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家庭、学校和个体辅导的综合施策,小明的心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起点,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而心理辅导就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以下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幼儿园心理辅导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案例一,小明的分离焦虑。
小明是一个三岁的幼儿,自从入园后就出现了分离焦虑的情况。
每当父母要离开时,他就会大哭大闹,甚至拒绝进入幼儿园。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们采取了一些心理辅导措施。
首先,他们在入园前会和小明进行沟通,告诉他父母会来接他,让他感到安全。
同时,在父母离开后,老师会给予小明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他逐渐适应园所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分离焦虑有了明显的改善。
案例二,小芳的社交困难。
小芳是一个内向的幼儿,她在园所中总是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更喜欢独自玩耍。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们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小芳逐渐克服了社交困难。
他们在日常活动中,鼓励小芳多参与集体活动,引导她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互动。
同时,老师也会和小芳进行交流,了解她的内心想法,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渐渐地,小芳开始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案例三,小明的情绪管理。
小明是一个情绪波动较大的幼儿,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会情绪失控。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们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小明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教导小明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比如深呼吸、自我安慰等。
同时,他们也会和小明进行沟通,了解他的情绪波动背后的原因,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学会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活也变得更加愉快。
综上所述,幼儿园心理辅导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措施,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园所生活,克服心理障碍,提升自我能力。
因此,幼儿园的老师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巧,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同时,家长们也应该与园所保持密切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幼儿园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幼儿园心理
辅导是指幼儿园教师或心理学专业人员为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沟通和心理辅导的过程。
在幼儿园心理辅导中,教师和家长要耐心倾听幼儿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案例一:怕黑的小明小明是幼儿园中的一名孩子,最近经常晚上做恶梦,哭醒后就不敢自己睡觉,要求老师一起陪着他。
经过和小明的交流得知,原来小明最近特别害怕黑暗。
在儿童心理学专家的指导下,老师用温柔的语言告诉小明,黑夜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安静时间,可以让小鸟、小花都休息。
并逐渐引导小明接纳黑夜,通过一段时间的耐心辅导,小明逐渐克服了对黑夜的恐惧,恢复了正常的睡眠状态。
二、案例二:自卑的小鹿小鹿是一个在幼儿园里特别内向,自信心不足的孩子。
老师发现小鹿在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时总是退缩,不敢说话,甚至在园外的活动中也很少参与。
为了帮助小鹿,老师在课堂上特别关注他,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老师还特意安排小鹿和其他孩子进行小组合作活动,通过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小鹿逐渐放开了心扉,也变得开朗起来。
以上两个案例展示了在幼儿园心理辅导中,教师在观察幼儿的行为和言语时具有敏感性和专业性。
在幼儿园心理辅导中,教师要重视幼儿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幼儿的心理感受和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健康成长。
希望未来在幼儿园心理辅导的工作中,幼儿园教师和心理学专业人士能够更加用心、用情,为幼儿提供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让每一个幼儿的心灵都能得到呵护和成长。
三、案例三:焦虑的小花小花是幼儿园中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孩,但最近她变得焦虑不安,总是情绪低落,甚至出现了食欲不振的情况。
幼儿园老师发现了这一情况后,及时地与小花进行了沟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倾听,老师发现小花的家庭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父母时常为了工作的压力而争吵,这让小花心情很不好。
为了帮助小花缓解焦虑情绪,老师经常与小花谈心,用亲切的话语关心她,传达正能量,同时建议家长适当调整家庭氛围,增加亲子互动时间。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培养自信心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培养自信心案例一:小明的自信心成长之路小明是一位幼儿园的学生,他天生腼腆,不善言辞,不爱跟同学交流。
在班级中,小明总是一个人独自玩耍,不参与任何活动。
这让他的老师和家长非常担心,他们都希望能够帮助小明培养自信心,让他能够更愉快地生活和学习。
一、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小明的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意识到了小明的问题,他们开始积极合作,共同帮助小明。
家长在家中尝试着给小明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帮助他提高自信心。
幼儿园老师则在班级中创造了一个积极、阳光、开放的氛围,让小明能够更自然地融入到集体中。
家长和老师的合作给小明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让他的自信心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二、多样化的活动和角色扮演为了培养小明的自信心,幼儿园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多样化的活动,让小明能够参加其中,并且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其中,角色扮演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活动。
小明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时,可以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在扮演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对于培养自信心非常有帮助。
三、鼓励和认可在小明的成长过程中,鼓励和认可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老师会不断地鼓励小明,让他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此外,老师还会在小明表现优秀时及时给予认可和奖励。
这些鼓励和认可,让小明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让他更加自信和乐观。
四、积极的沟通和交流沟通和交流是培养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幼儿园老师会定期与小明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小明的情况,并且分享小明在幼儿园中的表现。
在班级中,老师会鼓励小明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帮助他们建立友谊,增强小明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支持,小明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他开始主动参与班级活动,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小明的进步让他的家长和老师非常欣慰,他们相信,在不断的努力和支持下,小明的自信心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幼儿园心理健康课教案7篇
幼儿园心理健康课教案7篇幼儿园心理健康课教案7篇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中,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教育和影响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课教案,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幼儿园心理健康课教案精选篇1目标1、通过问卷方式,了解学生的烦恼和快乐,主要有那些方面的烦恼及他们面对烦恼主要的应对方式。
2、通过多样化形式让学生能够感受烦恼、倾听烦恼、倾诉烦恼。
3、通过歌曲、游戏等形式,能让学生放松心情,并让学生了解一些应对烦恼的正确方式。
4、通过让学生谈对烦恼的一些感悟的形式让学生对烦恼有个正确合理的认识。
课堂活动形式对话、讨论、表演、问卷、游戏等课前准备1、设计并完成“成长的烦恼”问卷调查与统计工作。
2、指导学生编排情景剧“小涛的烦恼”和“小涛的变化”班会课过程一、话题切入教师:什么东西是永不停止的?学生:时间(包括其它答案)教师:时间的永不停息意味着我们不断成长。
同学们,你们愿意长大吗?学生:愿意/不愿意教师:为什么?有学生会谈到成长的烦恼,从而切入主题。
二、展示问卷通过数据了解班级里感觉烦恼的同学人数,说明烦恼存在的普遍性。
三、烦恼情景剧(观察、体验、讨论)(1)学生表演情景剧“小涛的烦恼”(2)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小涛有哪些烦恼?”最后主要归纳为四个烦恼: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因为学习问题与家长关系紧张、在同学当中不怎么受欢迎,没什么朋友、对自身形象,身体条件不够满意。
老师指出:小涛所面对的烦恼其实也是中学生常有的几种烦恼:有关学业方面的烦脑、有关与家长、老师相处方面的烦恼、有关与同学交往方面的烦恼、有关自身形象方面的烦恼(3)出谋划策针对小涛的烦恼,班级分小组讨论,给小涛提一些建议。
老师对学生的建议做一些补充。
如:1、学习成绩不够理想(1)努力(2)培养好的学习习惯(3)注意方法(4)有毅力 2、因为学习问题与家长关系紧张(1)、理解家长心情(2)、以合适的方式与家长多沟通(3)、以实际行动赢得家长信任3、在同学当中不怎么受欢迎,没什么朋友(1)提高自身素质(2)注意道德品质培养4、对自身形象,身体条件不够满意(1)理解美的含义(2)接纳与欣赏自我(3)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4)从素质、品质方面完善自我(5)别太在乎他人评价(4)情景剧“小涛的变化”让学生观察对比小涛前后对于烦恼感受的变化并讨论从其中得到的启发。
幼儿园儿童心理疏导案例分析 幼儿园心理疏导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但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问题也会愈发显露。
作为幼儿园教师及学校管理者,必须对儿童的心理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能够进行有效的疏导和协助,使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
本文将通过分析幼儿园儿童心理疏导案例,探讨幼儿园心理疏导的相关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案例分析1. 案例一:小明情绪失控小明是幼儿园班级中的一个孩子,最近经常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变得情绪失控,大哭大闹,甚至无法安抚。
教师在此情况下该如何处理?2. 案例二:小红自闭情绪小红是幼儿园中一个内向的孩子,最近不愿意与其他孩子交流,对于老师的教导也显得不太接受,甚至在课堂上出现了自闭的情绪表现。
教师如何疏导小红的情绪?3. 案例三:小军行为问题小军在班级中经常出现抢夺、打架等行为,导致其他孩子受到伤害。
老师如何帮助小军解决行为问题,并进行心理疏导?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1. 幼儿园儿童特殊的心理状态幼儿园儿童处在成长的关键期,他们的心理状态非常特殊,对于外界的刺激和情绪体验反应十分敏感。
2. 正确认识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心理疏导的重要性,深入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抓住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三、心理疏导的方法和策略1.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心理疏导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教师需要通过倾听、安抚、引导等方式,帮助幼儿稳定情绪,避免情绪失控。
可以适当的使用音乐、故事等方式,调节幼儿的情绪状态。
2. 建立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幼儿园儿童而言尤为重要。
教师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才能更好地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在处理案例一的小明的情绪失控问题时,教师要与小明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让他愿意向老师共享内心的感受。
3. 激发兴趣针对小红自闭情绪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小组活动,或利用绘画、手工等方式,激发小红的兴趣,让她融入集体生活,摆脱自闭情绪。
4. 行为指导对于行为问题较为突出的小军,教师可以采取一些行为指导的策略,比如及时规劝、引导他参与到一些团体活动中,培养他团队合作的能力,以此逐渐改善他的行为问题。
幼儿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案例分析幼儿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方式和效果,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情况。
1. 案例一:小明的焦虑问题小明是一名幼儿园学生,最近经常表现出焦虑和不安的情绪。
在幼儿园教师的关心和观察下,发现小明可能是因为父母工作忙碌而缺乏陪伴和关爱,导致焦虑情绪增加。
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下,小明得到了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关爱,情绪得到了缓解,学习和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
2. 案例二:小红的自我认知问题小红是另一名幼儿园学生,她经常表现出自卑和自我认知不足的情绪。
经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和引导,小红逐渐建立了积极的自我认知,增强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学习和生活状态逐渐好转。
3.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上两个案例反映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正在建立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在日后的成长中受益终身。
4.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组织心理健康活动等。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幼儿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5.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通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以提升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保护意识,有利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素质。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需要引起广泛重视和。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辅导案例一、案例背景本案例所述的幼儿园为一所位于城市中心的公立幼儿园,招收3-6岁的幼儿,学生数量为200人左右。
该幼儿园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是由于幼儿阶段的个体差异性,仍有部分幼儿存在心理问题。
二、案例分析1.案例一:小明的分离焦虑小明,3岁,是一位性格内向的男孩。
他的母亲在孩子1岁时离开了家庭,父亲经常因工作原因出差,小明经常由祖母照顾。
幼儿园老师发现小明在父亲出差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经常哭闹,不愿上幼儿园,也不愿与其他幼儿交往。
针对小明的问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班级老师合作,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个性化计划,为小明设置安全感针对小明的分离焦虑,幼儿园老师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计划,包括增加安全感的活动。
例如,在小明父亲出差时,班级老师会安排其他幼儿与小明一起玩耍,增加他的安全感,让他在集体环境中获得满足感。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幼儿园老师加强了与小明父亲和祖母的沟通,了解小明家庭的情况,获得更多信息,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计划。
同时,老师还向家长介绍了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课程,以增强家庭的心理健康意识。
3)提供心理支持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小明建立了信任关系,与他开展心理支持活动。
例如,老师会和小明一起画画、听音乐等活动,借此缓解他的焦虑情绪,促进他的情感交流。
通过以上措施,小明的分离焦虑得到了缓解,他的表现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2.案例二:小红的攻击行为小红,4岁,是一位性格活泼的女孩。
她在幼儿园的表现一直很好,但最近出现了攻击行为,经常打其他幼儿、咬人、扯头发等。
对于小红的问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采取了以下措施:1)开展情绪管理培训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了情绪管理培训,让幼儿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于小红,老师重点教授她如何通过呼吸练习、放松训练等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攻击行为。
2)进行情绪调适针对小红的攻击行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级老师一起对她进行情绪调适。
幼儿园中班心理健康安全教案(精选24篇)
幼儿园中班心理健康安全教案(精选24篇)幼儿园中班心理健康安全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够通过绘本故事感受妈妈的爱并且表达出来。
2、了解妈妈的辛苦,能够用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妈妈。
3、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对妈妈的爱,喜欢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1、ppt绘本故事《我妈妈》2、视频3、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活动过程:一、导入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声音由弱到强,教师轻轻哼唱进入课堂。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2、听到这首歌词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情景?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3、谁能说一说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母爱的伟大、我们对妈妈的爱)二、听绘本故事,说说我们的妈妈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绘本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不好?"(小朋友们要竖起耳朵来听,等故事听完了老师会有问题问你们)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1、故事里的小朋友说他的妈妈是什么呢?老师先来说,故事里面说他的妈妈是个大厨师……是个神奇的画家……是个大力士……还有什么呢,请小朋友们举手回答。
2、现在让我们再回顾一遍故事,看看小朋友们说的对不对……(真棒,小朋友们给自己鼓鼓掌)3、听完了故事,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妈妈。
4、最后我们要跟我们的妈妈说一句什么话呢?(我爱她,永远爱她)三、看视频,用自己的行动表现对妈妈的爱1、小朋友们说一说两个视频分别讲的什么内容。
视频一:小朋友的妈妈给他送牛奶视频二:妈妈给奶奶洗脚,小朋友给妈妈洗脚,还给她讲小鸭子的故事2、教师:"视频里的小朋友爱他的妈妈,所以给她妈妈洗脚,那我们也爱我们的妈妈,我可以为我们的妈妈做些什么呢?"比如妈妈下班回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3、听歌做动作结束语:今天我们从绘本故事还有视频里都知道了妈妈对我们的爱,那我们小朋友是不是也很爱自己的妈妈呀?可是我们有些小朋友的妈妈都不知道呢,所以我们也要大声说出我们对她们的爱。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记录 幼儿园心理健康
幼儿园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能够良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教育环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学习和活动,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
幼儿园心理健康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幼儿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成长。
幼儿园心理辅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记录示例:一、案例一:1.1 情况描述:小明,3岁,幼儿园大班,性格外向,脾气暴躁,容易发脾气,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无法很好地与其他同学和老师相处。
1.2 问题分析:小明的脾气暴躁、与同学发生冲突的问题可能源于其个人的性格特点,也可能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需要针对小明的性格特点和家庭环境进行具体分析。
1.3 辅导策略:针对小明的脾气暴躁问题,需要与其进行交流,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给予耐心的倾听和理解。
与小明的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家庭环境对其影响,给予家长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在平时的教育中,要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关心,让其感受到园方的温暖和支持。
1.4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小明的脾气暴躁问题有所好转,与同学的冲突减少,并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同学和老师相处。
二、案例二:2.1 情况描述:小红,4岁,幼儿园中班,性格内向,胆小怕生,不敢和其他同学交流,表现出社交能力较差。
2.2 问题分析:小红的内向、胆小怕生的问题可能源于其性格特点,也可能受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需要具体分析小红的性格特点和家庭教育情况。
2.3 辅导策略:针对小红的内向、胆小怕生的问题,需要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慢慢建立其自信心。
在教育过程中,要给予小红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来展示自己,培养其与其他同学交流的能力。
与小红的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其家庭教育方式,给予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2.4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小红的社交能力有所提高,能够更主动地与其他同学交流,并表现出更多的自信与开朗。
三、案例三:3.1 情况描述:小华,5岁,即将升入小学,面临分离焦虑,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容易泪水涌现。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分析与心理辅导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分析与心理辅导在幼儿园小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辅导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并探讨心理辅导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
案例一:分离焦虑小明是一个刚入园的小班学生,他总是粘着妈妈不肯离开。
每当妈妈要离开时,他就会开始哭闹,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
这给他自己和周围的同学都带来了困扰。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辅导师可以采取一些针对小明的心理辅导措施。
可以通过温暖的语言和关怀的态度,逐渐建立起与小明的信任和情感联系。
可以通过游戏和互动,让小明感受到幼儿园的温馨和快乐,逐渐减少他对妈妈的依恋。
可以通过适当的夸奖和激励,增强小明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从而减轻他的分离焦虑。
案例二:攻击行为小红是一个小班学生,她经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比如打人、咬人等。
这种行为给她自己和周围的同学都带来了困扰,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辅导。
对于小红的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师可以首先深入了解小红的家庭情况和个人性格特点。
可以通过沟通和倾听,帮助小红释放内心的情感和压力。
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引导小红正确表达情感,并学会合理处理冲突。
可以通过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为小红创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心理辅导在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克服心理困扰,更可以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心理辅导师应该具备专业的心理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为幼儿园小班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
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我深刻理解了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重要性。
我认为心理辅导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需要有经验丰富、敏锐的心理辅导师来指导和帮助幼儿们健康成长。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将更加重视心理辅导的学习和实践,为幼儿园小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也希望能够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一起,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
幼儿园大班心理辅导案例 幼儿园心理辅导
幼儿园大班心理辅导案例一、引言在幼儿园大班教学过程中,心理辅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认识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促进个人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幼儿园大班心理辅导的案例,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心理辅导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案例一:焦虑的小明小明是幼儿园大班的一名学生,从入学以来就表现出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每次到幼儿园,他都会表现出情绪低落,不愿意与其他孩子玩耍,常常躲在角落里哭泣,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经过与小明的家长沟通后得知,小明在幼儿园遇到了一些纠纷,导致他对幼儿园产生了恐惧和不安。
针对小明的情况,学校心理辅导老师采取了多种措施。
与小明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倾听他的烦恼和不安,并逐步建立起信任关系。
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帮助小明释放情绪,增强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另外,也加强了与小明家长的沟通,共同制定了帮助小明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小明的情绪逐渐得到了稳定,他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交到了新朋友,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虑和紧张了。
三、案例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小芳小芳是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她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经常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在日常教学中,她常常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哭闹或者发脾气,给老师和同学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帮助小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和班级老师共同制定了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计划。
通过对小芳进行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的训练,使她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也加强了与小芳家长的沟通,共同合作,让家庭和学校形成良好的合力,帮助小芳克服情绪上的困扰。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小芳逐渐学会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更理性地处理问题,不再轻易发脾气。
她的表现也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案例三:沟通能力弱的小杰小杰是幼儿园大班的学生,他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沟通能力比较差。
幼儿心里健康教育个案
幼儿心里健康教育个案
《小明的快乐成长之旅》
小明是一名活泼可爱的四岁男孩,在幼儿园里总是能够和其他小朋友愉快地玩耍。
然而,最近他的家长发现小明似乎并不像以往一样开心快乐,总是情绪低落,有时还会突然大哭起来。
家长开始感到担忧,他们决定带小明去看心理医生了解情况。
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小明逐渐透露出自己感到忧郁的原因。
原来,最近一段时间幼儿园里出现了一些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和争执,而小明也受到了影响,感到不安和不愉快。
心理医生通过和小明进行沟通,帮助他理解了自己的情绪,并教他一些应对矛盾和争执的方法。
同时,心理医生还建议小明的家长积极参与他的生活,在家里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包容,让小明感到更加安全和放心。
家长们也在日常生活中和小明进行更多的交流,倾听他的心声,鼓励他勇敢面对困难。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和家庭支持,小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快乐和活力。
他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与别人沟通,解决自己的问题,家庭也变得更加和谐温暖。
小明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他快乐成长之旅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幼儿的
情感体验,积极关心和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在快乐成长的道路上更加稳健和幸福。
幼儿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关爱与引导
幼儿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关爱与引导在幼儿园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阶段是孩子们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爱和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在本文中,我将从几个实际案例展示幼儿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共享一些我个人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1.案例一:小明的分离焦虑小明是一个三岁的幼儿园学生,每天上学时都会出现分离焦虑的情况。
每当他的妈妈离开时,他就会大哭大闹,非常不安。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要共同配合,给予小明充分的关爱和引导。
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小明关怀和鼓励,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温暖和爱,增强他的安全感。
另家长也要在平时多陪伴孩子,增加亲子共处的时间,逐渐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
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小明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分离焦虑得到了缓解。
2.案例二:小华的自卑情绪小华是一个五岁的幼儿园学生,因为自己的体型偏瘦和个子较矮而产生了自卑情绪。
在班级活动中,小华总是退缩不敢参与,经常自我怀疑并对自己失去信心。
对于这种情况,老师要及时发现并引导。
在班级教学活动中,老师要鼓励小华,让他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增强他的自信心。
老师还要及时与小华进行心理交流,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也要多关心孩子,帮助他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小华逐渐摆脱了自卑情绪,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
3.案例三:小李的情绪管理困难小李是一个四岁的幼儿园学生,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失控,大哭大闹。
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要共同合作,帮助他进行情绪管理。
在校园中,老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给予小李充分的关爱和引导,教会他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
也要通过例行的心理教育活动,让小李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
在家庭中,家长也要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幼儿园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幼儿园心理健康辅导案例主题:幼儿园心理健康辅导案例要求:针对幼儿园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法。
涵盖以下内容:1. 分析幼儿园儿童的心理问题,如分离焦虑、情绪失控等;2. 针对性地给出解决方法,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案例一:分离焦虑小明是一名四岁的幼儿园生,由于家庭的工作原因,每年都会回老家探亲两个月左右,这个时期小明总是情绪低落、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并表现出和保姆紧密依恋的行为。
因此老师意识到小明存在分离焦虑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辅导。
解决方法:1. 尽可能给予孩子安全感:老师可以通过关注孩子、与孩子建立感情联系、提供安慰及支持等方式,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减少焦虑情绪。
2. 主动与家长联系:老师可以借助家长的帮助,在家中也给予孩子支持、关心和时间,让孩子知道父母离开了,并不代表父母不爱自己。
同时,老师需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了解孩子的变化和需要。
3. 畅游幻想空间:为了帮助孩子减少焦虑情绪,老师应该引导孩子通过绘画、游戏、想象等方式,放松自己、减轻压力,缓解心理障碍,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案例二:情绪失控小华是一名五岁的幼儿园生,因为在游戏时被同伴推倒而怒发冲冠并哭闹不止,其它同伴无法安抚他。
老师认为小华存在情绪失控的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辅导。
解决方法:1. 树立正确的情绪表达观:老师应该告诉孩子,情绪是人的基本感觉,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不应该压抑和掩饰情感。
要学会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在学校或家中与他人交往时保持平和、积极的态度。
2. 慢慢释放矛盾与压力:老师应该在孩子情绪失控时适时安慰孩子,让孩子知道他的感受得到了认可和关注。
针对孩子不易调节的情绪,分模拟课、小组辅导、游戏交流等形式,让孩子在慢慢释放矛盾与压力的同时,学会倾听别人、接纳别人。
3. 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老师应该引导孩子通过识别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需求,提高自我认知、自我概念和自尊感。
幼儿园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案例导览
幼儿园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案例导览案例一:小明的分离焦虑小明是一个四岁的幼儿园学生,每天上学时都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情绪。
他常常哭闹,不愿意离开父母,甚至在上学途中出现不安全的行为。
学校老师和家长深感担忧,并希望能够帮助小明克服这种分离焦虑。
解决方案:1.与父母合作:与小明的父母合作,了解小明在家的情况,以及他们在分离过程中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与家长共同制定步骤和策略,逐步减少分离焦虑。
2.情感支持:给予小明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让他知道学校是一个安全、快乐的地方。
可以让他带上家人的照片或特殊的玩具,以帮助他感受到家人的陪伴。
3.渐进性分离:与小明一起制定分离计划,逐渐减少父母的陪伴时间。
开始时可以先由父母在教室外逗留一段时间,然后逐渐减少到只在校门口再见。
5.适当激励:鼓励小明参与学校活动,并逐渐增加他在班级中发言的机会。
给予他适当的赞扬和奖励,增强他的自信心,提高对学校的积极感受。
案例二:小华的欺凌遭遇小华是一个五岁的幼儿园学生,在幼儿园中遭到同学的欺凌。
他常常被其他孩子推搡、嘲笑,受到了很大的心理伤害。
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参与任何活动,并在回家后出现了情绪不稳定的现象。
解决方案:1.创造安全环境:学校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安全和关爱的环境。
给予小华一个不受欺凌的空间,让他感受到安全和尊重。
2.教育所有学生:通过教育和课程,向所有学生灌输互相尊重和互助的价值观,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3.倾听与支持:与小华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的感受和经历。
通过与他交流,让他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4.纠正行为:及时制止欺凌行为,纠正加害学生的错误行为。
教育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变自己的行为。
与小华一起参与,帮助他恢复自信。
5.家校合作:与小华的家长合作,共同对抗欺凌现象。
交流家庭中未发掘的相关信息,并共同制定应对策略。
案例三:小杰的安全意识培养小杰是一个三岁的幼儿园学生,缺乏安全意识。
他经常独自行动,不注意自己的安全。
他曾经发生过摔倒、打翻桌子等意外事故,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伤害。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精选
一、个案方方是一名四岁的小女孩, 自小班入园后, 她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爱哭闹。
她倒很安静, 从不吵闹, 从不多说一句话, 从不主动与小朋友交往, 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坐着, 看着小朋友玩。
她不用我们老师过多的操心, 真是一个“乖孩子〞。
你看, 别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挤到我面前, 大声嚷着“老师, 我要, 我要布娃娃〞“老师, 我要汽车〞“我要小飞机〞……唯独她安静地坐在位置上, 眼巴巴地看着我。
“你要玩玩具吗?〞“要〞她轻轻地说。
“你想玩什么?〞无语, 她用手指了指娃娃。
她平时沉默寡言, 不能用流畅的语言与别人交流, 对话通常是被动的一问一答或不答, 其行为表现为明显的交往退缩。
二、分析退缩行为是幼儿的一种消极性社会适应表现, 它的根本特征是幼儿对自己缺乏自信, 行为常有退缩表现。
如果不及时帮助幼儿消除这种行为, 久而久之, 定会影响幼儿的人格健康, 导致幼儿一生的心理障碍, 使幼儿产生自卑感, 甚至形成孤僻、冷漠、懦弱、多愁等不良性格, 直接影响他的人生历程。
因此, 我们千万不能无视这些“乖孩子〞, 应及早觉察幼儿的退缩行为, 并通过有目的、有方案的教育影响, 以幼儿克服退缩行为和心理障碍, 树立自信心、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开展。
通过了解分析, 造成方方退缩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方方性格内向、胆小、不善与人交往。
2.家庭环境的影响, 使方方语言表达能力落后。
方方父母工作忙, 先后由讲永康话的外婆和讲宣平话的奶奶照顾, 由于生活在混杂的方言环境中, 较少使用普通话交流, 使方方的语言表达能力落后。
3、方方有过尝试失败的体验, 使其不敢与人交往。
上半年方方曾在私人幼儿园就读, 她那不同与其他小朋友的永康话和宣平话, 曾引起同伴的嘲笑, 打击了她的自信心, 从而使她产生了退缩行为。
三、对策1.家园配合, 开展语言。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开展。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享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享【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共享】在幼儿园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全面发展。
近日,我有幸接触到了一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深感受益匪浅。
在本文中,我将共享这些案例,希望可以启发更多人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 案例一:《爱心种子》活动在某幼儿园中,老师们开展了一项名为《爱心种子》的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让幼儿们制作爱心小卡片,然后带着卡片到校园内或家庭中去寻找需要帮助的人,并将卡片送给他们,表达爱心。
通过这项活动,幼儿们学会了关爱他人,培养了善良和同情心,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心。
这种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发展,也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案例二:《角色扮演》游戏在另一所幼儿园中,老师们通过举办《角色扮演》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游戏中,幼儿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扮演,比如医生、警察、老师等等,然后组织起来进行互动。
这种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不同的职业和责任。
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幼儿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且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案例三:《情绪管理》课程除了游戏和活动,某幼儿园还开设了《情绪管理》课程。
在这个课程中,老师们通过故事、游戏和互动的方式,教导幼儿如何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当幼儿感到愤怒或难过时,老师会和他们一起讨论如何应对这些情绪,通过放松、呼吸等方法来调节自己。
这样的课程不仅帮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情绪管理习惯,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通过以上案例的共享,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重要。
在幼儿成长的关键阶段,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同情心、学会情绪管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应该重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并为之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案例背景:
五岁的孩子,正处于幼儿的过渡期,充满期待又有些害怕,他们可能会畏惧老师,畏惧同学,觉得没有安全感,而且会时不时耍任性,与老师发生冲突。
因为一切都比较陌生,所以选择躲在家长身后,不愿见老师,不愿上学,不愿意与人交流,沟通.所以,老师与家长应该及时加以导,帮助孩子排除这种心理障碍,否则长期下来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身心健康。
案例介绍:
我们班的吕志鹏小朋友今年5岁,刚入园,比较好动,该幼儿从小由母亲亲手带大,母亲很溺爱他,总是百依百顺,每天上学总要将他送到教室里,帮他收拾好课桌,摆放好文具,课本后,才母子依依不舍。
所以这孩子做事十分依赖母亲,由于对母亲的依赖心理,上学后产生母子分离焦虑.又因其性格倔强,任性,遇到困难易退缩等性格原因,换上了“上学恐惧症”。
案例分析:
个性特征:对于这个孩子,其状况的形成主要有二个原因: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孩子的父母早已离婚,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母亲因为残疾,靠仅有的一点生活津贴生活,即使这样,把所有好吃的都留给孩子,所以他们相依为命.因为丈夫对她造成的伤害,所以她很恨孩子的父亲,从小就对孩子说:“世界上没有好人,父亲抛弃了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相信的,依赖的就是妈妈”,所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理已经埋下了阴影,不愿敞开心扉,不敢与人交流,眼神中总是游离着忧郁。
二是教育理念落后。
别人上学他只是拿着棍去打鸟,钓鱼,所以,孩子连基本的行为习惯都不知道,母亲却说:“以后只要能认识几个钱就行”。
辅导措施:
1、进行心理辅导:先建立信任关系,采用讲故事和游戏的治疗方法。
让孩子的依恋从母亲身上移情到我身上,再逐步过渡,并针对他的问题进行了几次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在家长和老师共同帮助之下,他基本消除了“上学恐惧症”重回幼儿园,但中间也有过两次反复,又经过一次心理疏导,增加对其进行意志力、独立性训练及耐挫训练后,性格也比原来开朗了许多。
与家长沟通,指出孩子任性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孩子太溺爱了。
告诉家长孩子发脾气时,不要去搭理他,对他冷处理。
等他脾气过后,再告诉他发坏脾气是坏学生的行为,并对他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
2、耐心引导,发现优点:经常去关心他的生活、学习,与孩子说说话,再寻找闪光点,如能自己整理书包了等,我就表扬他做得好,要某些幼儿都来学习他。
做事认真负责就当个小小管理员。
总之,只要一发现他的优点,就在班上重点表扬,使他自信了,做事也积极主动了。
3、积极与家长联系,得到家长认可配合: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并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引导努力改正。
教育孩子不要把坏脾气带到幼儿园来,用生动的故事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
同时,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养成良好的习惯。
4、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老师要善于挖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
利用他的优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感兴趣的事情上。
老师的信赖、小朋友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持之以恒地心理辅导:孩子的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幼儿期的烦恼。
在这一点上,家
长与老师要密切联系,紧密配合,不放过一个能教育孩子的细节之处。
辅导成效:
在辅导这个案例的过程中,有过两次反复,都是由于母亲说话不守信用,不按时来学校接他,造成孩子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
和母亲沟通后,母亲有了转变和改善,孩子也随之有了明显的变化。
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引导,有了错误,在老师的教育下也能勇敢承认。
现在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了。
所教学科的老师都明显看到了他的进步,每天自己开心地来上学,再没有出现过不上学的情况,性格比以前开朗了,行为习惯也进步了。
案例反思:
1、只有用爱心去感染这样的幼儿,家校合作,这样才能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建立自信,在自信中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在错误中,老师采取各种手段不断引导,使学生逐渐成长。
2、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
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
小孩子耍点脾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
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
小孩子耍点脾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
3、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
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幼儿,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
如果教师在对幼儿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
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幼儿,对每一个幼儿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幼儿,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幼儿心态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