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除颤植入解读

合集下载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一种体积小,能植入患者胸腔或腹腔的医疗设备。对于高危患者,一旦发 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ICD能在数秒内转复为正常心律,当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它又可起搏心脏。合理使用 ICD可以纠正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猝死的发生率,延长患者寿命。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ICD能感知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维性颤动,按临床室性心动过速频率设定心动过速感知频率,当室性心动 过速频率高于感知频率,脉冲发生器即被触发放电,对心脏释放电击能量,实施治疗功能。
1980年 2月,Mirowski和他的同事在美国约翰霍普斯金大学医院采用开胸手术的方法植入了世界上第1台 AID。
198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其用于临床。
1988年,经静脉除颤导线第1次应用于临床,避免了开胸手术;随后开发了具有程控功能的第 2代 ICD (Ventak.P,美国 CPI公司生产);1989年第 3代 ICD开始用于临床,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分层治疗(tiered therapy),即抗心动过速起搏(antitachycardia pacing,ATP)、低能量心律转复和高能量电除颤,不但减 轻了患者的痛苦,还具有多项参数程控功能。
1995年,双腔 ICD问世。可提供 DDD或 DDDR起搏,并能提高 ICD对持续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识别的特异 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误识别和不适当放电。
适应证
适应证
1、ICD在SCD一级预防中的推荐 ①心梗 40 d后及血运重建 90 d后,经优化药物治疗后心功能Ⅱ级或Ⅲ级,LVEF ≤35%;或者心功能 I级, LVEF ≤30%(证据水平 A)。 ②既往心梗导致的 NSVT,LVEF ≤30%,电生理检查能够诱发出持续性室速、室颤者(证据水平 B)。 ③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经优化药物治疗 3~6个月后心功能Ⅱ级或Ⅲ级,LVEF ≤35%(证据水平 B)。 2、ICD在SCD二级预防中的推荐 ①心梗 48 h后发生的非可逆性原因导致的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的室速患者(证据水平 A),以及血流动 力学稳定的持续性单形性室速患者(证据水平 B)。 ②心梗 48 h后不明原因的晕厥,电生理检查能够诱发出持续性单形性室速患者(证据水平 B)。 ③非缺血性心脏病,出现非可逆原因的室速 /室颤导致心脏骤停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持续性室速患者(证 据水平 A),以及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持续性单形性室速患者(证据水平 B)。 ④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自发持续性室速或室颤患者,无论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证据水平 B)。

ICD植入术及并发症讲解

ICD植入术及并发症讲解

放置电极
• 心室电极
– 尽可能放置于右室心尖部
• 心房电极
– 尽可能可以放于右心耳右房外侧壁, 避免远场感知
• 用分析仪检测有无远场R波过感知(FFRW)
– 通过心房EGM,监测有无FFRW – FFRW应符合一致性或不存在原则
ICD电极定位
除颤电极,钢丝塑性进瓣要大弯度,右室舒张进入 除颤电极头端可以考虑放的深一些,RV COIL会磨损三尖瓣
头静脉切开:并发症最少 锁骨下静脉穿刺: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ICD植入左侧,穿刺在左侧
(颈内静脉切开、颈外静脉切开、腋静脉穿刺或切开)
术前准备-穿刺鞘及建议
撕开鞘 - 7 Fr – 6948, 6949
Safe sheaths 7 Fr – 6948, 6949
- 9 Fr - 6944 & 6947
肌间沟
成功植入的五个关键步骤
准备好植入所需的设备(包括体外除颤器),患者管 理与起搏器管理。
放置电极及测量电极的阻抗、感知和起搏阈值 连接ICD与电极,用程控仪测量P波和R波的振幅及
电极阻抗,以确保室颤感知 进行DFT测试 最后完成ICD参数的设置,填写植入单和临时担保卡
ICD电极植入途径
低温环境下ICD 短效期产品
–电容器充电时间
– 充电时间<15s,11s
初始询问时Quick Look
进行充电测试
? 你预期的充电时间是多少? ? 充电后必须dump?
预程控 ICD
• 设置时间 • EGM 来源 • 心室感知灵敏度设为1.2mV • VF Detection 设为“OFF” • 仅打开VF治疗参数
6943
6945
6947 & 6944 标示

ICD CRT

ICD CRT

一、ICD(一)ICD即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是临床上治疗持续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医学仪器,ICD具有支持性起搏和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心脏转复和高能量除颤等作用,能在几秒钟内识别病人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并能自动放电除颤,明显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猝死发生率,挽救病人的生命。

(二)ICD是集起搏和电复律两项功能为一体的植入式心律失常治疗装置,有体积小、重量轻、能自动识别并治疗该类心律失常的优点,是此类患者最佳的选择。

较普通起搏器而言,除了能除颤后又可心脏起搏,还可以随时进行体内除颤,终止快速性恶性心律失常,可谓“一机两用”。

许多研究已表明,ICD能有效地终止99%危及生命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三)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首次于1984年发布,1991年、1998年和2002年分别进行了更新和修订。

随着人们对心律失常认识的不断深化、器械治疗技术的长足发展、以及循证医学证据的丰富和积累,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律学会(ACC/AHA/HRS)再次对2002年ACC/AHA/NASPE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和抗心律失常器械指南进行了更新和修订,于2008年5月正式公布了《2008年心脏节律异常装置治疗指南》。

以下主要探讨新指南关于ICD的适应证。

I类1.非可逆性原因引起的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持续室速导致的心脏骤停(证据水平:A)。

2.器质性心脏病的自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无论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证据水平:B)。

3.原因不明的晕厥,在心电生理检查时能诱发有显著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持续室速或室颤(证据水平:B)。

4.心肌梗死所致L VEF<35%,且心肌梗死后40天以上,NYHA 心功能II或III级(证据水平:A)。

5.NYHA心功能II或III级,L VEF≤35%的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证据水平:B)。

6.心肌梗死所致L VEF<30%,且心肌梗死40天以上,NYHA 心功能I 级(证据水平:A)。

icd植入术及并发症临床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icd植入术及并发症临床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该手术通常使用局部麻醉,在手术室或心脏导管室进行。手术时间约为1至2 小时,患者通常在当天或次日出院。
icd植入术的适应证
• 心脏骤停或猝死的高风险患者 • 具有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如室速、室颤等 • 具有频繁心室颤动发作史的患者 • 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心律失常患者
icd植入术的步骤
1
置入icd设备
icd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室速和室颤治疗
icd植入术在室速和室颤的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发出电击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预防猝死
对于有猝死高风险的患者,icd植入术可以发现并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猝死的心律失常,并降 低猝死的发生率。
心脏功能监测
icd设备可以监测心脏节律和其他相关心脏参数,对心脏功能进行及时评估和干预。
2
通过手术切口将icd设备植入患者的胸
部,将导线插入心脏位置,确保设备
与心脏连接。
3
缝合手术切口
4
将手术切口缝合,确保创口愈合,并 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准备工作
准备患者和手术室,确认麻醉方式和 患者身体状况。
测试和调试
测试icd设备的工作效果,并根据患者 的特殊需要进行调试。
icd植入术的并发症
1 感染风险
icd植入术及并发症临床 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通过本次演讲,我将带您了解icd植入术的全过程,包括植入术的适应证、步 骤、并发症、术后护理以及临床应用,让您对该手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icd植入术概述
心脏除颤器植入术(icd植入术)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常见手术,通过植入 icd设备来监测心脏节律并及时发出电击来恢复正常节律。
手术切口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预防感染需要严格的术后切口护理能出现脱位和移位,需要及时检测和修复。

icd植入指南及相关临床试验资料

icd植入指南及相关临床试验资料

ICD植入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总结词
ICD植入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严重心律失常、家族猝死 史、心肌梗死等,而禁忌症包括感染、出血性疾病等 。
详细描述
ICD植入的适应症主要包括有症状的室性心动过速、 室颤和心脏停搏等严重心律失常患者,以及有家族猝 死史或心肌梗死等高危因素的患者。此外,对于药物 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ICD植入也是 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ICD植入也有一些禁忌 症,如局部感染、出血性疾病、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 等。在决定是否进行ICD植入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 者的具体情况和风险因素,以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设计
随机对照试验,将患者分为ICD植 入组和药物治疗组,观察两组患 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试验方法与结果
方法
选取90例心律失常患者,等量随机分 为两组。ICD植入组接受ICD植入手术, 药物治疗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结果
经过6个月的治疗,ICD植入组在减少 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等 方面优于药物治疗组,且未出现严重 并发症。
试验结论与意义
结论
ICD植入在心律失常患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有效减少心律失常发作次数,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意义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04 ICD植入的实际应用与案 例分析
实际应用情况
01
ICD(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医疗 设备,通过植入患者体内,可以自动监测和纠正异常心律,预防心脏骤停。
进行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手术部位的消毒、 麻醉等。
植入ICD
通过胸壁或腹部的小切口,将ICD植入到患者的心 脏中。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一、ICD的概述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简称为ICD,其心室电极通常集起搏、感知及除颤功能为一体。

当它检测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时,将自动地发放电击来终止恶性心律失常。

它于1980年开始应用于临床,能显著地降低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的死亡率,是目前防止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但也会出现ICD介导的电风暴等并发症。

二、ICD的适应证植入ICD可作为心源性猝死的一级预防措施,主要用于下列患者。

(1)有心肌梗死病史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LVEF≤30%或LVEF30%~40%伴有电生理检查可诱发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T波电交替、心室晚电位阳性、QRS波群增宽或左心室肥大。

(2)心肌病诊断时间>9个月,存在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及心力衰竭:LVEF≤35%,心功能NYHA分级Ⅱ或Ⅲ级的心力衰竭患者。

(3)CRT联合ICD适应证:LVEF≤35%,QRS波群增宽,心功能NYHA分级Ⅲ或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

(4)肥厚型心肌病:①有心源性猝死的家族史;②有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史;③有晕厥史;④活动后血压异常反应;⑤左心室壁厚度>30mm。

以上5项中出现2项者。

(5)Brugada综合征:自发的Ⅰ型心电图改变伴有晕厥史或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者。

(6)长Q-T间期综合征:不明原因的晕厥史或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者。

(7)短Q-T间期综合征:不明原因的晕厥史或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者。

(8)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不明原因的晕厥史或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者。

三、ICD的构成ICD由感知电极、除颤电极和脉冲发生器构成,其中脉冲发生器包括金属外壳、电池、高压电容和控制线路。

四、ICD的功能ICD具有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功能、抗心动过速起搏、心脏复律及心脏除颤功能。

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如既往有室性心动过速史、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频率、除颤阈值的高低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

五、ICD的治疗模式当心动过速发生后,ICD首先进行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并首选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因抗心动过速起搏不需要充电,一旦启动立即发放,能无痛性终止70%~75%的室性心动过速,使患者避免电击的痛苦。

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放射治疗
误放电
达到室性心动过速检查标 准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无心律失常时的误感知
饮食
伤口护理
并 发 症
手术相关
感染 出血 栓塞 电极脱位
并发症
ICD系统 相关并发 症 基础心脏 病相关并 发症
并发症
ICD导致的心律失常
不适当的电击
心力衰竭 暂时意识丧失
ICD植入后的后续治疗
降低心律 失常性死亡
心律失常
预防和减 少恶性心律 失常的发生
合理安排日常 生活 继续药物治疗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植入恶性心律失常患者 体内,用于探测室性纤 颤并应用电击直接作用 于心脏使纤颤停止并恢
复正常工作的装置。
ICD 的 结 构
病人 导线 脉冲器 程控器
导线
脉冲器
脉冲发生器
导线的组成部分
ICD 的 功 能
起搏
心电图的 识别与储存
功能
转复与除颤
ICD 的 功 能
•每分钟有1人猝死 •院外抢救存活率为 2%~15%
作而导致的突然死亡,通常在
•每分钟有2~3人猝 死 •院外抢救存活率 少于1%
心 源 性 猝 死
12% 其他心脏病因
88%
83%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17%为缓慢性心律失常
术 前 护 理
心理护理
严重的、危及生命 的心律失常 对手术不了解
ICD知识、手术必 要性、手术过程 ICD只能控制恶性 心律失常发生,不能 治愈心律失常 使用利尿药、扩冠 药物辅助心功能 抗心律失常药物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
主 要 内 容
ICD一般知识 ICD功能及适应症 围手术期护理 出院指导

ICD是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的简称(分享借鉴)

ICD是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的简称(分享借鉴)

ICD是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的简称。

众所周知,心脏病患者的死亡中,大约一半属于猝死(即突然死亡)。

造成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是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及室性心动过速等。

这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发生前常无预兆,药物也不能完全预防其发生。

这些心律失常发生时必须被马上终止,但即使是在医院内,有时也来不及进行治疗。

因为心室颤动发生时,心脏实际上不能射血,而脑缺血超过6秒钟就会发生晕倒。

如果心脏停止射血达5分钟以上,抢救成功的机会低于20%。

ICD就是用来随时终止这些严重心律失常的一种仪器,大量研究表明,ICD 植入要较药物治疗有效得多。

ICD的外观与起搏器类似,植入的部位也基本相同,但ICD要较常规的起搏器大。

通常,ICD只有一条电极导线(植入右心室)。

ICD可以随时检测出并判断患者所发生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并给予不同的处理,从而达到终止心律失常、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

自1980年,第一台体内埋藏式自动除颤器(ICD)置入以来,在临床医生和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ICD及其置入系统较早年有了很大的改进。

电极导线除少数年幼儿童以及先天性心脏病伴中央型分流的患者需经心外膜置入,多数患者可经静脉置入。

脉冲发生器的体积也较以前明显缩小,不再需要埋于腹部。

故其手术操作方法和设备条件与常规普通起搏器相似。

由于ICD置入术中需行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颤)的诱发和终止,因此除了有经验丰富的术者和一组熟悉心脏介入治疗和心肺复苏技术的队伍,还需要有熟悉ICD使用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经验的麻醉医师配合,同时除常规心电图、多导生理仪和起搏程控分析仪外,置入ICD还应确保以下设备能随时正常使用。

1.体外除颤器:在诱发VT/VF时如ICD不能终止需立即行体外除颤。

2.麻醉机和气管插管:防止诱发VT/VF时的麻醉意外,或由于VT/VF导致呼吸抑制或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时,需即刻行气管插管和麻醉机吸氧。

此外,术中应全程监测患者的血氧和血压,尤其是诱发VT/VF和放电治疗后要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备齐所有心肺复苏和心律失常等相关急救药品。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目前认识和建议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目前认识和建议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目前认识和建议
1
ICD的识别功能
ICD准确有效地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是其良好的 心动过速的识别功能(Detection function)。 目前ICD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识别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 1. 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的频率识别。 2. 心动过速发作时特点的识别。 3. 经QRS波形态的识别。 4. 识别时感知灵敏度的设置与调整。 5. 再识别与再确认。 6. 其他。
其他
16
术后肺炎,心衰,心包炎症等。
与脉冲发生器有关的并发症
囊袋并发症
1997 年 Gold 等 统 计 了 世 界 范 围 93 个 中 心 经 胸 部 安 置 Medtronic Jewel ICD 1000例 患者,囊袋的并发症1.8%[104]。多见为感染[100103],早期可由于创口裂开、囊袋血肿继发感染引起,晚期可由 于囊袋糜烂(erosion)、囊袋皮肤坏死起搏器外露等引起。致 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102]。
3、患者因存在心律失常需要长期同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
一定要注意药物对患者心率及心电图的影响,并及时做出识别
程序的调整。例如:服用胺碘酮后,原来室速的频率可显著减
慢,并可明显低于原来室速的设定值,如果不及时调整,则低
频率室速发生后,ICD则会发生漏诊。对QRS波的宽度也一样,
服用药物后,QRS波宽度可能增加,甚至出现束支阻滞,这些
ICD释放除颤治疗后再程序时,心动过速持续间期设定值有时需 要较长(1-60秒),主要适用于除颤脉冲发放时诱发了频率较 快的心律失常,但又不能持续的情况。例如,诱发了加速性特 发性室速或房颤,这些心率可能很快下降,持续间期设定较8 长 时可以避免ICD不必要的治疗。

ICD植入技术[ICD植入技术]

ICD植入技术[ICD植入技术]

ICD植入技术[ICD植入技术]
1994年以来,经静脉单极除颤系统开始在临床应用。

临床上应用的非开胸植入ICD系统根据除颤电极的构成大致可分为两类:
1、以心内线圈电极为主的除颤系统
虽然各个厂家设计有所不同,但是右心室的三极感知和除颤电极基本相同,经静脉植入的心内膜三极感知和除颤电极,在此之后为一用于除颤的线圈电极。

此线圈电极需要与另一电极构成除颤电路。

这些系统在临床应用时,大多数患者可得到满意的除颤效果,但是仍然有小部分的患者不能得到满意的除颤阈值,而改用其他非开胸ICD系统或开胸植入ICD系统。

2、单极除颤系统
单极除颤系统是指除颤器外壳本身作为除颤的一个电极,与心内的线圈除颤电极构成除颤电路。

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① 手术操作进一步简化,只需要经筋脉植入一根三极的感知与出产电极,将除颤器直接埋于左胸前的皮下或胸肌下,由右心室的线圈电极与左胸前的除颤器外壳构成除颤电路;
② 除颤阈值低,因为除颤器外壳作为除颤电极,大大增加了除颤电极的面积,从而进一步有效地降低了除颤阈值。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节律紊乱的医疗设备。

它可以监测心脏的电信号,并在检测到不正常的节律时,通过释放电击来恢复正常心律。

相比传统的外置除颤器,ICD能够在患者体内实时监测并治疗心律紊乱,极大地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ICD由主机、电极和程序软件组成。

主机是ICD的“大脑”,用于接收、处理和分析电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治疗策略决定释放电击。

主机通常埋藏在患者的胸腔或肩膀下方,接受电极通过杂质的手术置入患者的心脏,以检测心脏的电信号。

程序软件则负责设置ICD的参数,包括心律监测的灵敏度和除颤电击的强度等。

ICD主要用于治疗两种类型的心律紊乱:室颤和室速。

室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紊乱,患者的心脏无规律地颤动,无法有效地泵血。

如果不及时进行除颤,室颤将导致心脏停止跳动,即心脏骤停。

室速则是心脏搏动过快,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

ICD可以通过电击来恢复心律的规律性,使心脏能够重新开始正常的搏动。

ICD不仅可以监测和治疗心律紊乱,还可以记录和存储这些事件。

这对医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通过ICD存储的信息,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心律变化、心脏功能和心脏节律治疗的效果,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虽然ICD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心脏节律紊乱的设备,但它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首先,ICD的手术置入过程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操作,患者需要接受全身麻醉。

其次,ICD的使用也有一定的风险,包括出血、感染和电极移位等。

此外,ICD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患者需要定期去医院进行随访和检查,同时需要遵循一些特定的生活和活动限制,以保证ICD的正常使用和患者的安全。

总的来说,ICD在治疗心脏节律紊乱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在患者体内进行实时的心律监测和治疗,还可以通过存储的数据评估治疗效果。

然而,ICD的使用需要谨慎,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合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ICD植入术 (孙蓓讲课)]

[ICD植入术     (孙蓓讲课)]

ICD植入术一、概念: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如VT或Vf,是心脏性猝死(SCD)的直接原因。

近几年来,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治疗和预防SCD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二、用物准备:1、常规起搏器用物2、常规备三孔包、器械包、起搏器包及手术衣包3、常规仪器的准备:多导生理记录仪、程控仪4、特殊用物及药品的准备:(1)备两台除颤仪(一台除颤仪连接起搏模块,选择同步模式),浆形电极,监护仪、约束带、BP、SPO2及负压吸引(2)通知麻醉,备异丙酚、芬太尼(其它用药同常规起搏器)三、植入方法:局麻后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将电极导线送至右心室心尖及右心房高侧壁,术中常规测试起搏器阈值和感知录敏度,然后将电极旋入心肌,在麻醉科协助下予以基础麻醉药物静脉麻醉,贴好体外除颤电极片,再予以T波同步电击(T—shook)方法,诱发VF,测试除颤阈值2次及高压阻抗确定程序方案。

四、术中配合:1、病人入导管室前核对:手表带、各项文件记录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交待注意事项、安慰病人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3、正确连接各种管道4、协助消毒、铺巾、调整无影灯角度5、除颤过程中:(1)同步除颤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2)除颤中选择同步模式与手术医生配合并关闭氧气(3)除颤完后,注意患者主诉,严密监测R、HR、BP预防肺栓塞,可静脉推注吗啡6、手术过程中减少人员走动,防止扬尖,严格遵守无菌操作7、随手术的进展,向台上投置手术医生所需物品8、术后包扎方法:先以3L医用敷贴覆盖伤口,再用医用弹力绷带十字交叉加压包扎伤口9、及时完善各项记录,并检查记录是否完整、正确10、术毕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焦虑心理,并和交接护士交接注意事项五、ICD术后并发症1、感染、出血、皮肤压迫坏死2、心律失常、导管电极移位3、膈肌刺激4、心肌穿刺5、起搏阈值升高6、导管电极裂损7、感知及起搏功能碍阻8、误感知、误放电。

植入ICD可有效控制恶性心律失常

植入ICD可有效控制恶性心律失常

医诊通全科【摘要】将除颤仪植入人体内可以在心脏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时自动复律、除颤,从而及时挽救人的生命。

在生活中如果出现了心慌、胸闷等症状建议进行心电图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各种心律失常的问题并予以针对性治疗,预防猝死。

【关键词】ICD;心律失常;治疗近日,各项力量与技巧的体育大赛烽火连绵,让球迷们大呼过瘾。

然而,在丹麦对阵芬兰队的比赛中,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了心脏骤停的状况,幸亏大赛主办方有充分的应急预案,埃里克森得到了及时治疗,迅速恢复了意识。

之后,丹麦国家队队医与心脏问题专家和埃里克森本人进行商讨并达成共识,决定为他植入ICD治疗。

什么是ICDICD是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简称。

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台迷你的除颤仪植入人体内,在心脏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时自动复律、除颤,从而及时挽救人的生命。

ICD属于起搏器的一种,除了最基础的心脏起搏功能之外,最重要的是具有自动识别恶性心律失常并自主处理的功能,对这类病人来说是,无疑是“救命神器”。

哪些人需要植入ICD心脏除颤器的植入有严格的条件,通常称之为适应症。

针对ICD的临床适应症主要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左室射血分数<35%,以及原因不明的心脏骤停的存活者。

简单来说,一方面是恶性心律失常的病人,一方面是心功能特别差的别人,还有发生过心脏骤停的病人。

此外,还包括一些不常见的疾病如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等等。

对于心衰、心脏扩大的病人,如果左室射血分数<35%,可以考虑植入CRT-D。

识别心律失常防猝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不规律、压力大成了目前中青年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各种心血管相关的症状、疾病,甚至是猝死也屡见不鲜。

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判断心律失常的风险,识别恶性心律失常,是预防猝死最有效的手段。

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慌、胸闷,但这也是很多人的常见症状。

出现了心慌、胸闷等症状后最有效的检查是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这两种检查可以快速、准确地发现心律失常的蛛丝马迹,帮助医生抽丝剥茧,发现各种心律失常的问题。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一、ICD的概述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简称为ICD,其心室电极通常集起搏、感知及除颤功能为一体。

当它检测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时,将自动地发放电击来终止恶性心律失常。

它于1980年开始应用于临床,能显著地降低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的死亡率,是目前防止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但也会出现ICD介导的电风暴等并发症。

二、ICD的适应证植入ICD可作为心源性猝死的一级预防措施,主要用于下列患者。

(1)有心肌梗死病史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LVEF≤30%或LVEF30%~40%伴有电生理检查可诱发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T波电交替、心室晚电位阳性、QRS波群增宽或左心室肥大。

(2)心肌病诊断时间>9个月,存在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及心力衰竭:LVEF≤35%,心功能NYHA分级Ⅱ或Ⅲ级的心力衰竭患者。

(3)CRT联合ICD适应证:LVEF≤35%,QRS波群增宽,心功能NYHA分级Ⅲ或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

(4)肥厚型心肌病:①有心源性猝死的家族史;②有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史;③有晕厥史;④活动后血压异常反应;⑤左心室壁厚度>30mm。

以上5项中出现2项者。

(5)Brugada综合征:自发的Ⅰ型心电图改变伴有晕厥史或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者。

(6)长Q-T间期综合征:不明原因的晕厥史或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者。

(7)短Q-T间期综合征:不明原因的晕厥史或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者。

(8)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不明原因的晕厥史或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者。

三、ICD的构成ICD由感知电极、除颤电极和脉冲发生器构成,其中脉冲发生器包括金属外壳、电池、高压电容和控制线路。

四、ICD的功能ICD具有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功能、抗心动过速起搏、心脏复律及心脏除颤功能。

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如既往有室性心动过速史、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频率、除颤阈值的高低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

五、ICD的治疗模式当心动过速发生后,ICD首先进行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并首选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因抗心动过速起搏不需要充电,一旦启动立即发放,能无痛性终止70%~75%的室性心动过速,使患者避免电击的痛苦。

ICD是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的简称(分享借鉴)

ICD是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的简称(分享借鉴)

ICD是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的简称。

众所周知,心脏病患者的死亡中,大约一半属于猝死(即突然死亡)。

造成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是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及室性心动过速等。

这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发生前常无预兆,药物也不能完全预防其发生。

这些心律失常发生时必须被马上终止,但即使是在医院内,有时也来不及进行治疗。

因为心室颤动发生时,心脏实际上不能射血,而脑缺血超过6秒钟就会发生晕倒。

如果心脏停止射血达5分钟以上,抢救成功的机会低于20%。

ICD就是用来随时终止这些严重心律失常的一种仪器,大量研究表明,ICD 植入要较药物治疗有效得多。

ICD的外观与起搏器类似,植入的部位也基本相同,但ICD要较常规的起搏器大。

通常,ICD只有一条电极导线(植入右心室)。

ICD可以随时检测出并判断患者所发生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并给予不同的处理,从而达到终止心律失常、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

自1980年,第一台体内埋藏式自动除颤器(ICD)置入以来,在临床医生和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ICD及其置入系统较早年有了很大的改进。

电极导线除少数年幼儿童以及先天性心脏病伴中央型分流的患者需经心外膜置入,多数患者可经静脉置入。

脉冲发生器的体积也较以前明显缩小,不再需要埋于腹部。

故其手术操作方法和设备条件与常规普通起搏器相似。

由于ICD置入术中需行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颤)的诱发和终止,因此除了有经验丰富的术者和一组熟悉心脏介入治疗和心肺复苏技术的队伍,还需要有熟悉ICD使用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经验的麻醉医师配合,同时除常规心电图、多导生理仪和起搏程控分析仪外,置入ICD还应确保以下设备能随时正常使用。

1.体外除颤器:在诱发VT/VF时如ICD不能终止需立即行体外除颤。

2.麻醉机和气管插管:防止诱发VT/VF时的麻醉意外,或由于VT/VF导致呼吸抑制或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时,需即刻行气管插管和麻醉机吸氧。

此外,术中应全程监测患者的血氧和血压,尤其是诱发VT/VF和放电治疗后要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备齐所有心肺复苏和心律失常等相关急救药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D的除颤及分层治疗
Copyright © 2003 St. Jude Medical Cardiac Rhythm Management Division
高压放电治疗
2
高压放电治疗
• 放电面临的挑战
–放电的电压高达 700-800 伏 (30-36 J)
–在10-20ms内释放
–尽量小的体积(在患者皮下植入) –设计寿命5年 –发放200-300次治疗放电
• 对于折返性心动过速最为有效
• 在心动过速发作时,通过发放一系 列起搏刺激来终止心动过速
–仅用于心动过速区域
• 参数
–周长 –发放的脉冲数 –发放的序列数
ATP 基本概念
• ATP 理论基础:
单一的准确发放的冲动能打断折返引起的心动过速 将起搏电极置于折返通路附近能增加起搏的有效性
• ATP的疗效
3
高压放电治疗
• 患者的耐受性
–患者对除颤脉冲的耐受性根据放电能量而各不相同
–根据许多进行的试验结果
• 能量 0.03 - 0.5 J “无法忍受” • 能量 0.5 - 1.0 J “患者一般要求镇静”
• 能量 >2.0 J “十分痛苦”
/0201/anfinsen.htm
(最大)
30
两个 ATP 治疗区域
31
ATP 治疗的发放
• 一旦检测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并且满足了判别标准,ICD将
与之后的第一个快速性事件(QRS波)同步发放第一个
ATP脉冲
–ATP刺激与双极心腔内心电图的下降支同步发放
–体表心电图上,通常显示在QRS波起始后的40-80ms
–其余的刺激将以VOO模式发放
14
可程控的斜率及脉宽
• 固定斜率
–出厂值 –CVRT或Defib斜率独立设定
• 固定脉宽
–CVRT或Defib 脉宽独立设定
*Currently under IDE
15
输出波形
• 单向或双向波形
• 可程控的脉宽或斜率
• 所有高压放电治疗采用同样的波形
–心脏转律及除颤
• VT及VF时,除颤脉冲同步释放
• Epic 29 J • Atlas 36 J • Photon µ 29 Joules
19
高压脉冲放电治疗
20
极性可程控
• 为什么需要程控极性? • 在某些患者中,极性反转能增加除颤的有效率
–通常在双螺线管系统中,除颤方向由右室螺线管(远 端)到上腔静脉/机壳(近端)
21
可程控除颤向量
• 高压脉冲放电治疗
13
ICD放电的策略
• 固定斜率 • 固定能量:
–St. Jude, Guidant, Medtronic采用这一方法 –程控释放的能量 –斜率固定 –脉宽随阻抗变化而改变
• 固定脉宽:
–Ventritex,St. Jude采用这一 方法 –程控电压及脉宽 –斜率随负荷而改变 –能量随阻抗的变化而改变
24Hale Waihona Puke 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ATP)
25
EP
• Burst Pacing:
–发放几次快速性刺激至心脏
• Burst/Train:
–单一系列快速的序贯起搏刺激
• Ramp Pacing:
–在一个burst刺激中,起搏频率逐渐加快
• Scanning:
–在一系列burst 起搏周长自动调整
ATP的基本知识
–选择“RV to Can” 为电极设置,以关闭 SVC电极 –右室除颤极性可从 出厂设定的正极(+) 反转为负极(-)
23
高压电击要点
• SJM 使用平板电容器:使得ICD体积更小
• 电容器必须周期性的重整:防止充电时间过长
• SJM使用双向除颤波 –可程控的脉宽及电压或
–可程控斜率
–推荐斜率设置50-65% • 当发放高电压脉冲治疗时: –治疗脉冲和下一个非窦性波群同步发放 –如果在充电过程中重新检测为窦性节律,放弃治疗 • 极性可程控,SVC除颤线圈可关闭
Phase 2
脉宽 固定斜率= Joules 固定脉宽= Volts
10
输出波形
• 双向除颤波有效的理论
–第一相打乱细胞膜分子,扰乱离子通道,导致心律失常继续 –第二相恢复细胞膜分子,使离子通道相对恢复,终止心律失常
11
斜率
• 定义:
–在整个脉冲发放过程中,在每一相的结尾,电容器电压下降的比 例
16
高压脉冲放电治疗
17
高压脉冲放电治疗
18
高压脉冲放电程控
• 心脏转律/心动过速区
–50 - 800 V (固定脉宽) –0.1- 36 J (固定斜率)
• Epic 29 J • Atlas 36 J • Photon µ 29 Joules
• 除颤区域
–100 - 800 V (固定脉宽) –0.1- 36 J (固定斜率)
–对于 < 200bpm的VT,是最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可能无效、加速心动过速或终止心律失常 –在ATP治疗的方案中,增加刺激能使治疗更加积极
28
ATP的程控
29
ATP 参数
• ATP 比传统的起搏治疗需 要更多能量
–ATP输出更高,以确保夺获
–振幅可调节为7.5 V 或 10.0 V (最大)
–脉宽可调节为1.0ms或1.9ms
• 这一参数用来衡量:
–ICD 的电容 –患者除颤电极系统的阻抗 –放电时间
12
斜率
• 百分比斜率:
–在每一相开始与结尾时,电压下降的百分比
• Tilt = (Vi - Vf)/ Vi
x 100%
Leading Edge
Voltage
Vf
Trailing Edge
Time (milliseconds)
32
ATP 再检测
• 为了进行再检测
–需要再收集6个间期的信息。之后, ICD将与其后的 第一个快速性事件(QRS波)同步发放第二个序列的第 一个ATP脉冲
–在双螺线管系统中(SPL® or Riata™), 可程控上腔静脉 螺线管ON 或 OFF
–允许电流方向改变 –不需进行有创操作 –极性反转增加了除颤成功的 效率 出厂值: RV (+) to SVC/Can (-) RV (+) to Can (-)
22
高压电击的极性及向量
• 可程控的除极向量
4
电容器维护
5
电容器维护
6
放弃治疗 (心动过速终止)
7
单向除颤波
• 单向除颤波仅从基线向单一的方向改变
8
输出波形
• 双向脉冲
–可以使用比单向脉冲低的能量除颤 –负性的第二相通常短于或等于正性的第一相
–Ventritex是第一种可提供双向除颤波的ICD
9
双向除颤波
V1
Phase 1 V2 斜率=V1-V2/V1 x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