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解剖学分析报告
实践教学报告运动解剖(3篇)
第1篇一、前言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体育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运动解剖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运动训练、运动康复、体育教学等领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运动解剖学实践教学中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二、实践过程1. 理论课程学习在理论课程学习中,我们系统地学习了运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包括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神经系统等结构及其功能。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学习,我对人体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验课程学习在实验课程中,我们进行了人体解剖模型的观察和人体解剖结构的测量。
通过观察和解剖模型,我对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等结构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人体解剖结构的测量,如身高、体重、骨盆宽度等,这些数据对于我们了解人体形态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3. 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环节,我们进行了人体解剖结构的实际操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人体解剖结构的定位和描述,如何观察和记录人体解剖结构的变化。
通过实践操作,我对运动解剖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实践成果1. 知识掌握通过实践教学,我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
我了解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2. 技能提升在实践操作中,我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得到了提升。
我学会了如何进行人体解剖结构的定位和描述,如何观察和记录人体解剖结构的变化。
3.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教学,我学会了将运动解剖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运动相结合。
我明白了运动训练、运动康复等领域对人体解剖结构的关注,以及如何运用运动解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践体会1. 重视实践操作运动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操作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人体解剖结构,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注重理论学习理论知识是实践操作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游刃有余。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引言: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的科学,通过对肌肉、骨骼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改善运动技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索人体运动的解剖学特征,并进一步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实验一:关节活动范围的测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肩关节和膝关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关节的活动范围,来了解关节的灵活性和功能。
1. 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测量首先,我们请实验者站直,双臂自然下垂。
然后,我们使用一个测量仪器来测量实验者的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实验者将双臂抬起至最大高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因个体差异而异。
一些人具有较大的肩关节灵活性,可以将双臂抬至头顶以上;而另一些人则受限于肩关节的结构,无法将双臂完全抬起。
2. 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测量接下来,我们将进行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测量。
实验者坐在一张平坦的桌子上,将一条腿伸直,另一条腿弯曲,脚底贴地。
然后,我们使用测量仪器来测量实验者的膝关节的活动范围。
实验者将伸直的腿尽可能地抬高,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也因个体差异而异。
一些人可以将腿抬至与身体平行的位置,而另一些人则受限于膝关节的结构,无法将腿完全伸直。
实验二:肌肉的活动和协调性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通过收缩和放松来产生力量和控制运动。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肌肉在运动中的活动和协调性。
1. 肱二头肌的活动观察我们请实验者进行一组标准的俯卧撑动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电极贴片来记录肱二头肌的电活动情况。
通过电活动信号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肱二头肌在不同动作阶段的活动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在俯卧撑的下降阶段,肱二头肌的电活动信号逐渐增加,达到峰值。
而在上升阶段,肱二头肌的电活动信号逐渐减小。
这表明肱二头肌在俯卧撑动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其活动与动作的进行密切相关。
2. 肌肉协调性的观察我们请实验者进行一组平衡训练动作,要求实验者站在一个单脚上,保持平衡。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一)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一)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探究骨骼、肌肉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实验装置和材料•解剖模型•骨骼图•肌肉图•关节模型•骨骼标本•解剖刀具实验步骤1.观察骨骼图以及解剖模型,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和结构。
2.分析不同骨骼在运动中的作用,并列出相关肌肉和关节。
•骨骼:头骨、脊椎、肋骨、骨盆、四肢等。
•相关肌肉:头部肌肉、胸肌、腹肌、上肢肌肉、下肢肌肉等。
•关节:颈椎、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
3.利用关节模型,研究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了解骨头的连接方式以及关节的灵活度。
4.进行骨骼标本的观察,深入了解不同骨骼的形态和特点。
5.利用解剖刀具进行解剖模型的拆解,直观地展示骨骼和肌肉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得出了人体运动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理解了骨骼、肌肉和关节在运动中的相互作用方式。
•加深了对骨骼和肌肉特点的认识。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体验了解剖和观察的过程。
这将为我们在运动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
注意:本实验涉及人体解剖,请遵守实验室和学校规定,确保安全和道德的前提下进行操作。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解剖操作时,务必佩戴手套和口罩,确保操作安全和卫生。
•实验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室和学校的安全规定,切勿损坏实验装置和材料。
•尊重实验对象,严禁对任何生物进行伤害和残害。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装置和材料归位整理,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实验延伸1.根据所学习的运动解剖知识,设计一套适合全身运动的训练计划,并进行实践。
2.利用解剖模型,进一步研究人体骨骼和肌肉的微结构,深入理解其生理功能。
3.借助相关资料和研究,了解不同运动和体能训练对骨骼和肌肉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参考资料1.“运动解剖学”,利姆克尔·于斯曼,高等教育出版社2.“人体解剖学”,弗雷德·万·赫斯特尔、埃里克·勃森贝格、皮特·伍茨·阿佛里德,科学出版社3.“Anatomy Trains”,Thomas W. Myers,ChurchillLivingstone以上是本次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的内容及格式要求,请尽量按照要求完成。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人体运动过程中肌肉、骨骼、关节等结构的观察和测量,深入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探讨运动过程中肌肉协调、骨骼运动和关节活动的规律性和特点。
首先,我们选择了膝关节屈曲和伸直的运动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发现在膝关节屈曲的过程中,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和腓肠肌等肌肉参与了运动,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协调配合,使得膝关节得以屈曲。
而在膝关节伸直的过程中,股四头肌和腓肠肌则起到主要作用,肌肉的收缩拉动髌骨,使得膝关节伸直。
通过对肌肉的观察和测量,我们深入了解了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和协调机制。
其次,我们对膝关节的韧带和软骨进行了观察和测量。
通过实验发现,膝关节内侧和外侧的韧带在运动过程中起到了稳定关节和限制关节活动范围的作用。
而软骨则在运动过程中起到了缓冲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通过对韧带和软骨的观察和测量,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结构在运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我们对膝关节运动过程中的骨骼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测量。
通过实验发现,在膝关节屈曲和伸直的过程中,股骨、胫骨和髌骨等骨骼结构协调配合,使得膝关节得以运动。
通过对骨骼结构的观察和测量,我们深入了解了骨骼在运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运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对肌肉、骨骼、关节等结构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和协调机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探讨运动解剖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本次实验通过对膝关节运动过程中肌肉、骨骼、关节等结构的观察和测量,深入了解了运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加深我们对运动解剖学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引言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通过对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运动机制,并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表现。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人体肩关节的解剖学研究,来揭示肩关节活动的机制与特点。
实验过程实验采用X光拍摄技术结合实物解剖的方法。
首先,我们在实验室使用X光机对被试者的肩关节进行拍摄,在不同角度下获取图像。
然后,使用解剖刀将被试者的肩关节进行解剖,取出肩关节的关键组织结构。
最后,将X光片与实物解剖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比X光片和实物解剖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肩关节由肩胛骨、锁骨和上臂骨组成。
肩胛骨呈鸟翅状,位于背部。
锁骨连接肩胛骨与胸骨,形成了肩关节的“架桥”,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2. 肩关节的主要活动包括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和旋转等。
这些动作是通过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面和关节囊之间的摩擦来实现的。
3. 肩关节的关节囊由多层坚韧的纤维组成,具有较大的可伸展性。
这种可伸展性使得肩关节具有较大的活动幅度,方便人体进行各种复杂的运动。
4. 肩关节肌肉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以及肩袖肌群等。
肩袖肌群由四个小肌肉组成,它们分别是冈下肌、冈上肌、小圆肌和肱小头肌。
这些肌肉对肩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肩关节的解剖结构和运动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肩关节的复杂结构和多向活动性使其成为人体运动中最灵活的关节之一。
肩关节的正常功能对于运动员的运动表现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肩关节的保护和锻炼,以提高运动的效果和减少运动伤害。
未来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动解剖学的发展,我们对人体运动机制的认识将会不断深入。
通过进一步研究肩关节的解剖学特点和运动机制,我们可以开发出更加有效的肩关节康复方案和训练方法,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训练保障和伤害预防措施。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探寻了肩关节的解剖学特点和运动机制。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
远固定
下回旋
菱形肌、胸小肌、肩胛提肌
斜方肌上下部肌纤维、前锯肌下部肌纤维
肩关节伸
三角肌后部肌纤维、肱三头肌长头、背阔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
胸大肌、三角肌前部肌纤维、肱二头肌、喙肱肌
肘关节屈
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旋前圆肌
肘肌、肱三头肌
腕关节不动
无
静力工作(加固)
上固定
三、俯卧撑动作分析
关节运动
原动肌
对抗肌
工作性质
工作条件
肩胛骨前伸
前锯肌、胸大肌、胸小肌
斜方肌、菱形肌
向心工作
远固定
肩关节屈
三角肌前部、胸大肌、肱二头肌、喙肱肌
三角肌后部肌纤维、肱三头肌长头、背阔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
肘关节伸
肘肌、肱三头肌
肱肌、肱桡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腕关节不动
无
静力工作(固定)
四、仰卧起坐动作分析
关节运动
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耻骨肌
膝关节伸
股四头肌
腓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
踝关节不动
无
静力(支持)
原动肌
对抗肌
工作性质
工作பைடு நூலகம்件
躯干屈
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髂腰肌、胸锁乳突肌
竖脊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臀大肌
向心工作
下固定
五、纵跳动作分析
关节运动
原动肌
对抗肌
工作性质
工作条件
髋关节伸
臀大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耻骨肌
向心工作
远固定
膝关节伸
股四头肌
体育运动解剖学分析报告
(四)中和肌
1.当原动肌对动点骨有两种以上的功能时,为了有效 地发挥其中一种功能,需借助其他肌肉抑制另外的功能, 这里其它肌肉就叫中和肌。起着抵消(中和)某种功能的 作用。
在向前踢腿时,如果不需要出现大腿
旋外的动作,就需要臀小肌、臀中肌
等旋内的肌肉收缩发力,抵消髂腰肌
收缩时可能出现的旋外动作,这时臀
3.加强肌肉伸展性练习,可避免或减轻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
如在武术的擒拿术中,可用力弯曲对手的腕关节,使其握不紧 手中器物,被迫放下武器,就是利用伸肌的“被动不足”。
充分屈腕后,再屈指则会感到困难。前臂的伸肌群作为对抗肌 发生了“被动不足”的现象。
六、肌肉工作的杠杆原理 人体在运动中的动作,都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 肌肉收缩为动力来完成的。 从力学的角度说,肌肉工作是完全遵循杠杆原理的。
在一个环节运动时已经被 拉长,在另一个环节运动时不 能再继续拉长。
如伸直膝关节后再屈髋 (直膝前摆),腿难以摆得高, 这就是股后肌群“被动不足” 现象。
(三)针对多关节肌工作特点:
1.在运动实践中加以利用。例如,调整身体位置,避免出现 “主动不足”或“被动不足”;
2.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练习,加强肌肉力量发展,以克服或减 轻“主动不足”;如踢定位球时,为便于小腿发力,支撑腿脚应 落在球横轴稍前方,以避免股直肌出现“主动不足”。
1、骨骼肌在身体上配布的规律: 1)骨骼肌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性: ①骨骼肌只能主动做一件事:收缩发力,具有缩短的趋
势,它不能象被压缩的弹簧那样在缩短后再主动使其 附着点分离。需要有其它力才能让它们的附着点相互 离开。例如,当某块屈肌收缩,使关节完成屈的动作 后,这块屈肌不能再使这个关节完成伸的动作。
远固定:四肢肌肉收缩 时定点在远侧端则称 该肌的工作条件为远 固定。
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相反 (反同)
趾长、mu长伸 肌,足背伸趾
短肌
近固定
向心 工作
落地缓冲阶段
环节运 关节与 与外力 原动肌
动趋势 运动 矩关系
肌肉工 肌肉工 作条件 作性质
骨盆相对 髋关节 于大腿 屈
大腿相对 膝关节 于小腿 屈
小腿相对 踝关节 于足弓 背屈
足趾相对 跖趾关 于足弓 节屈
相同 (慢反)
相同 (慢反)
远固定
静力性 工作
手指相对 掌指、指 于腕掌 间关节屈
相反 前臂屈指肌群、 (反同) 手部屈指短肌 近固定
静力性 工作
举腿向上阶段——躯干
环节运 关节与 与外力 动趋势 运动 矩关系
头相对 于胸廓
颈椎屈
相同 (慢反)
原动肌
肌肉工 肌肉工 作条件 作性质
竖脊肌 头、颈夹肌
下固定
静力性 工作
骨盆相对 于胸廓
动趋势 运动 矩关系
肌肉工 肌肉工 作条件 作性质
大腿相对 髋关节 于骨盆 屈
小腿相对 膝关节 于大腿 伸
足弓相对 踝关节 于小腿 背屈
相反 (反同)
髂腰肌 股直肌
近固定
相反 (反同)
股四头肌 近固定
相反 胫骨前肌,趾 (反同) 长、mu长伸肌 近固定
向心 工作
向心 工作
向心 工作
足趾相对 于足弓
跖趾关 节伸
向心 工作
向心 工作
静力性 工作
静力性 工作
头 胸廓 骨盆
颈椎
腰椎
上固定? 下固定?
(一)确定开始姿势(略) (二)划分动作阶段
1. 举腿向上阶段 2. 向下还原阶段 (三)分析动作 (四)小结
运动解剖学 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引言: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及其相关机制的学科,它通过解剖学的知识和技术手段,揭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和功能调节。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运动解剖学的实践操作,深入了解人体运动的机制和相关结构。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人体运动的解剖学特征,了解运动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以及运动对身体结构和功能的调节机制。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人体模型、解剖刀、解剖镊等。
2. 实验方法:通过解剖人体模型,观察并分析不同部位的肌肉、骨骼、关节等结构。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1. 肌肉系统通过解剖人体模型的肌肉系统,我们发现人体肌肉的分布非常广泛,不同肌肉之间通过肌腱连接,形成肌肉链。
肌肉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不同肌肉的形态和组织结构也有所差异。
例如,骨骼肌由肌纤维组成,可以通过收缩产生力量,而平滑肌则主要存在于内脏器官,具有自主收缩和松弛的能力。
2. 骨骼系统人体骨骼系统是支撑和保护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解剖人体模型的骨骼系统,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不同骨骼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关节和韧带等。
骨骼系统的结构决定了人体的姿势和运动能力。
例如,脊柱的弯曲使得我们可以保持直立行走,而关节的灵活性则使得我们可以进行各种复杂的运动。
3.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运动的调节中枢,通过解剖人体模型的神经系统,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神经的分布和连接方式。
神经系统通过传递神经冲动,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从而实现运动的目的。
例如,大脑通过运动皮层向脊髓发送指令,脊髓再通过神经纤维将指令传递给相应的肌肉,使其产生运动。
四、实验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运动解剖学的特征和机制。
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是人体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实现人体各种复杂的运动。
不同运动形式对身体结构和功能的调节也有所不同。
例如,长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耐力;而力量训练则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体积。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3)分析结果:
环节 肩带 上臂 前臂
手
指
关节 运动 与外力 原动 工作 关系 肌 条件
胸锁 肩关节 肘关节 桡腕关节
掌指关节 指关节
上回旋 外展 伸、旋内 微屈
屈
相反 M肌=M外
斜方肌上 下部、前 锯肌下部
相反 M肌=M外 三角、冈 上、肱三、
肘
相反 M肌=M外 旋前圆、 旋前方
用
相同
①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
肌力大于外力
环节运动方向
外力
[反-同]
屈
完成动作的原动肌是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同侧
②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
a. 环节运动速度快
环节运动方向
[快-同]
伸
外力
快速运动
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同侧
b. 环节运动速度慢
环节运动方向
[慢-反] 伸
外力 慢速运动
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反侧
跑,下肢动作可分为后蹬、摆动和着地缓冲3阶段, 因后蹬阶段用力最大,故将后蹬阶段确定为开始阶段。 ②非周期性运动,按动作的先后顺序确定动作的开始阶段。 如立定跳远,以预蹲阶段作为开始阶段。
(1)环节名称 (2)关节名称 (3)运动 (4)环节的受力情况 (5)分析肌肉工作时的协作关系(原动肌) (6)指出各环节原动肌的工作条件 (7)说明环节的工作性质
站立时,膝关节周围肌肉工作也是固定工作。 手倒立,屈肘与伸肘肌肉同时收缩固定肘关节。
二、动作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一)动作分析的步骤与要求
1.确定动作名称 2.描述动作要领 3.划分动作阶段和确定动作的开始阶段 4.分析各阶段各环节的运动状况 5.小结
运动解剖学实践教学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通过对运动解剖学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运动系统,为运动训练、运动康复、运动医学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本报告旨在总结运动解剖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以期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实践教学过程1. 实践教学目的(1)加深对运动解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2)掌握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3)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2. 实践教学内容(1)人体运动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2)人体运动系统各器官的生理功能;(3)人体运动系统各器官的相互关系;(4)运动解剖学在运动训练、运动康复、运动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3. 实践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由教师讲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2)实验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人体运动系统各器官的解剖实验;(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了解运动解剖学在运动训练、运动康复、运动医学等领域的应用;(4)讨论交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就运动解剖学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三、实践教学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实践学习,我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掌握了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解剖刀、剪刀等工具进行人体运动系统的解剖。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分析问题能力方面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学会了如何运用运动解剖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通过分析案例,提高了自己的分析问题能力。
4. 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在讨论交流环节,我与同学们共同探讨运动解剖学相关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践教学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动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通过实践教学,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运动解剖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形态结构,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2. 熟悉运动解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的观察(1)观察人体骨骼标本,了解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2)识别骨骼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颅骨、脊柱、胸廓、骨盆和四肢骨。
2. 肌肉系统的观察(1)观察人体肌肉标本,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2)识别肌肉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头部肌肉、颈部肌肉、躯干部肌肉和四肢肌肉。
(3)了解肌肉的起止点、神经支配和运动功能。
3. 关节系统的观察(1)观察人体关节标本,了解关节系统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2)识别关节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3)了解关节的运动方式和关节的稳定结构。
4. 运动系统的整体观察(1)观察人体运动系统整体标本,了解运动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2)了解运动系统的运动机制和协调作用。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法:观察人体骨骼、肌肉和关节标本,识别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 比较法:比较骨骼、肌肉和关节在不同个体和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差异。
3. 分析法:分析运动过程中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相互作用和协调。
四、实验步骤1. 骨骼系统观察(1)观察颅骨,识别颅骨的各个部分,如顶骨、颞骨、额骨等。
(2)观察脊柱,识别脊柱的各个部分,如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
(3)观察胸廓,识别胸廓的各个部分,如肋骨、胸骨和胸椎。
(4)观察骨盆,识别骨盆的各个部分,如髂骨、耻骨和坐骨。
(5)观察四肢骨,识别四肢骨的各个部分,如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骨和腓骨。
2. 肌肉系统观察(1)观察头部肌肉,识别头部肌肉的起止点和神经支配。
(2)观察颈部肌肉,识别颈部肌肉的起止点和运动功能。
(3)观察躯干部肌肉,识别躯干部肌肉的起止点和运动功能。
(4)观察四肢肌肉,识别四肢肌肉的起止点和运动功能。
运动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引体向上开 始阶段(正
握)
引体向 上阶段 (正握)
3.列表分析(引体向上阶段)
环节名 称பைடு நூலகம்
胸阔部 相 对 肩 带
胸阔部 相 对 肩 带
肩带相 对 上 臂
关节与 于外力关 原动肌 运动 系
肌肉工 作 条 件
肩胛骨 反同 下回 旋
胸小肌、 远固定 菱 形 肌
肩胛骨 反同 后缩
肩关节 反同 伸
斜方肌、 远固定 菱 形 远固定 肌
背阔肌 、 三 角 肌 后
肌肉工作 性质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5.环节受力分析法的目的就是寻找动作中的 原动机。
6.环节受力分析法中的”受力“主要指两种 力,一种是外力,一种是内力。外力作用于 运动环节上,包括重力、阻力、支撑反作用 力等。内力只有一个,即;肌力。
7.环节受力分析法的实质是通过环节受力情 况来定性分析肌拉力的方向和作用。
四 一般运动动作的三种情况
第一: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 反
说明肌力矩大于外力矩,运动环节随着 肌肉拉力方向转动。原动肌位于环节运 动方向的同侧。
即:“反同”,“反”表示环节运动与外 力作用方向相反,”同“表示原动肌位 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同侧。
第二: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 同
1.“慢反”中的“慢”表示环节运动方向 与外力方向相同,运动环节速度慢。 “反”表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 对侧或反面。
2.通过对人体重心轨迹的移动、肢体关 节角度的变化,以及运动中肌肉发力状 况等进行综合技术诊断与技术评价。随 着体育运动研究的不断深入,动作分析 理论会不断开拓、总结、应用于实践。
二解剖学动作分析的概念
解剖学动作分析仅以人体运动器官系统 为基础,结合体育动作的实际情况,围 绕运动环节来分析寻找原动肌。即“环 节受力分析法”,它是根据环节运动中 受力情况寻找原动肌的一种方法,不受 场地、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是将所 学的运动解剖学知识与运动实践加以结 合,灵活使用的一种方法。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细胞及组织的细微结构的观察 实验二:四肢骨的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三:中轴骨的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四:人体主要关节类型和结构的观察 实验五:人体主要肌肉位置、形态和起止点的观察 实验六:内脏器官形态结构及位置观察 实验七:心血管系统的形态结构及位置观察 实验八: 脊髓、脑的位置、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观察 实验九: 观察躯干和四肢的一般感觉传导路,意识性
本或模型、下肢肌肉标本或躯干肌肉标本或模型挂 图。模型
实验方法及步骤:
1.运动上肢带、下肢带肌肉的观察; 2.运动肩关节、肘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手关节肌
肉的观察;
10
实验五:人体主要肌肉位置、形态和起止点的观察
3.运动髋关节、膝关节、足关节肌肉的观察; 4.活体表面上肢肌肉的触扪;运动脊柱肌肉的观
型,手部血管标本、足部血管标本。
13
实验七:心血管系统的形态结构及位置观察
实验方法及步骤: 1、观察心脏的位置及形态; 2、观察心脏各腔、心壁的结构和心传导系; 观察心的血管; 观察体循环的动脉血管; 观察体循环的静脉血管。 实验小结:写出及左心室相连的大血管名称 或写出下肢主要动、静脉名称
实验方法及步骤 观察脊髓的外形及相关结构; 观察脊髓的内部结构; 观察大脑的位置及外形; 观察大脑、脑干、小脑的主要结构。 实验小结:(注意:不须抄题目,直接答题) 写出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躯
体运动中枢、语言中枢、内脏运动中枢在大脑 皮层的所在部位。P304—P305
16
3
实验一:细胞及组织的细微结构的观 察
实验方法及步骤: 1、教师讲解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2、观察细胞的类型和形态结构; 3、观察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运动解剖实验报告效果
运动解剖实验报告效果一、实验背景运动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学科。
为了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系统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和生化变化,我们进行了运动解剖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体运动系统的形态结构,探究运动对人体各部位的影响,以及运动对肌肉、骨骼、关节等组织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熟悉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分析运动对人体各部位的影响。
4. 探讨运动对肌肉、骨骼、关节等组织的影响。
三、实验内容1. 人体运动系统观察- 观察人体运动系统的骨骼、肌肉、关节等形态结构。
- 分析运动对骨骼、肌肉、关节等组织的影响。
2. 肌肉力量与耐力测试- 测试肌肉力量和耐力指标,如握力、背力、耐力等。
- 分析不同运动对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影响。
3. 关节活动度测试- 测试关节活动度,如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
- 分析不同运动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4. 人体运动功能测试- 测试人体运动功能,如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反应速度等。
- 分析不同运动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四、实验效果1. 理论认识提升- 通过实验,同学们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认识到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运动对人体各部位的影响。
2. 实践操作能力增强- 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肌肉力量、耐力、关节活动度等指标的测试方法。
-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3. 运动健身意识提高- 通过实验,同学们了解到运动对人体各部位的影响,提高了运动健身意识。
- 认识到科学锻炼的重要性,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4. 团队协作能力提升-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团队精神。
五、实验结论1. 运动对人体运动系统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肌肉力量、耐力、关节活动度等指标。
2. 不同的运动方式对人体的作用不同,应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引言: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的科学领域,它通过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分析,揭示了运动的原理和机制。
本实验旨在通过运动解剖学的方法,对人体运动过程中的肌肉、骨骼和关节的协同作用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增进我们对人体运动的理解。
实验一:肩关节的运动机制肩关节是人体上肢最灵活的关节之一,它的运动范围广泛且复杂。
本实验通过观察肩关节的解剖结构和模拟运动过程,探究肩关节的运动机制。
1. 解剖结构分析肩关节由锁骨、肩胛骨和上臂骨组成。
锁骨与肩胛骨通过锁骨肩峰关节相连,肩胛骨与上臂骨通过肩胛上肌腱和肩袖肌腱相连。
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肩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2. 运动模拟实验请实验者将手臂伸直,然后尝试进行以下动作: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和上举。
观察并记录肩关节的运动轨迹和肌肉的活动情况。
实验二:膝关节的负荷分析膝关节是人体下肢的主要关节之一,它承受着身体重量的巨大负荷。
本实验通过测量膝关节在行走和跳跃过程中的负荷分布,探究膝关节的运动特点和负荷承受能力。
1. 负荷测量仪器使用压力敏感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测量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的负荷分布情况。
将传感器安装在膝关节和脚底部,记录负荷数据。
2. 运动模拟实验请实验者进行行走和跳跃动作,并在实验过程中测量负荷数据。
观察并分析负荷分布的变化,探讨膝关节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负荷特点。
实验三:肌肉活动的电生理分析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关键组织之一,它通过收缩和松弛来产生力量和控制运动。
本实验通过肌电图记录和分析,研究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活动模式和特点。
1. 肌电图记录仪器使用肌电图记录仪器,将电极贴附在实验者的肌肉上,记录肌肉收缩和松弛的电信号。
2. 运动模拟实验请实验者进行一系列肌肉活动,如屈膝、伸腕等。
同时记录肌电图数据,并进行分析。
观察并比较不同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活动模式和特点。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对人体运动的解剖学特点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书模板
5、椎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第2颈椎棘突、第7颈椎棘突、第7颈椎以下的全部椎骨的棘突可在皮下触摸到,常以第7颈椎棘突为确定椎骨序数的标志;第11胸椎棘突
(二)观察骶骨、尾骨、胸骨、肋骨(略)
三、观察脊柱标本
1、脊柱的组成
2、脊柱的各面观特点
3、脊柱的功能
5、实验结果
(三)白线: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的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而成。上方起自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白线的上部较薄而宽,下部较厚而窄,在白线中部有一圆形腱环,称脐环,在胎儿期有脐血管通过。脐环和腹白线上部是腹前壁的薄弱部位。如腹腔脏器由此处膨出,可发生“脐疝”或“白线疝”。
(四)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下缘,为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面与各层腹肌之间的一条斜行裂隙,由外上斜向内下方,长约4—5厘米。管内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二、观察分离的躯干骨
(一)椎骨:属不规则骨
l、位置:位于脊柱
2、定位:短圆柱形的结构朝向前,称椎体,呈弓形上有突起的结构朝向后,称椎弓,椎体和椎弓的连结部分较细称椎弓根,根上方凹陷浅,下方的凹陷深。
3、观察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找一胸椎辩认以下结构。
椎体、椎弓、椎弓根、椎骨上切迹和下切迹、椎间孔、椎弓板、棘突、横突、上关节突、下关节突、椎孔。
2、实验目的
1.掌握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及表面形态特点,并掌握其功能。
2.掌握呼吸系统各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及表面形态特点,并掌握其功能。
3.握泌尿系统各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及表面形态特点,并掌握其功能。
3、实验器材
1、人体内脏各系统、器官模型。
2、消化系统模型。消化管各段模型。肝、肝小叶模型。
03-10体育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前臂在 腕关节
由稍屈 至过伸 位
相反
指伸肌、 桡侧腕伸 肌、尺侧 腕伸肌
(4)对动作分析评定
俯卧撑练习的主要作 用,是发展前锯肌、 胸小肌、胸大肌、三 角肌、和肱三头肌的 力量。根据不同的对 象、不同的训练目的, 采取不同的练习姿势。
静力性动作分析(以双杠双杠直角支撑为例)
1.动作姿态描述 双杠直角支撑动作为两 手握杠,肘关节伸,人 体撑于杠上;头与颈正 直,躯干垂直于双杠; 骨盆近于水平位,两髋 关节屈约90°,膝关节 伸直,足关节屈。
上臂在 肩关节 上臂在 肘关节
伸(与 躯干下 落有关 ) 屈
慢 速 慢 速
一致
胸大肌 三角肌 前部 肱三头 肌 肱肌 指伸肌、 桡侧腕 伸肌、 尺侧腕 伸肌
远固 定
离心工作
一致
近固 定
离心工作
前臂在 腕关节
由伸至 稍屈位
慢 速
一致
远固 定
离心工作
制表(二)(俯卧撑上升阶段 )
环 节 (或关 节)名 称 关节 运动 环节运动 方向与外 力作用方 向关系 主要原动 肌 肌 肉 的 固 定 点 近 固 定 肌 肉 工 作 类 型 向 心 工 作 向 心 工 作 向 心 工 作 向 心 工 作 原动肌的作用
2、制表
关节(或环节) 名 手指 桡腕关节 肘关节 肩关节 称 关节运动 位 屈位 伸位 伸位 内收位 屈 肩胛骨 前伸位 下降位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屈位 伸位 屈位 屈 外展屈 伸 后缩 上提 伸 屈 屈 相 外力矩引起的 环节运动趋势 伸 肌力矩 功 屈 能 主要原动肌 名 称 肌肉工作 类 型
肩胛骨
前伸
相反
前锯肌 胸小肌
肌力矩>肩胛骨后 缩的阻力矩。克服 阻力作用 肌力矩>躯干的重 力矩,克服重力作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拮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称为对抗肌。 例如,作屈肘关节(弯举)运动时,肱二头肌是原动肌, 而起伸肘作用的肱三头肌则为对抗肌。
原动肌和对抗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动作改变而变化。 例如,在做伸肘运动(俯卧撑)时,肱三头肌又成为原动肌,
而肱二头肌则成为对抗肌。 如果原动肌和对抗肌同时收缩,则可使关节固定。
②在一个关节运动轴的两侧配布有作用相反的两组肌肉,单轴关节分 布有两组肌肉,双轴关节分布有四组肌肉,三轴关节分布有六组肌 肉。
③肌肉的分布和人的直立行走及劳动特点有关:
人体的躯干肌和下肢肌,由于适应直立行走,伸肌比屈肌强大,上肢 肌在劳动时经常要克服重力作用,故屈肌比伸肌强大。
• 以相互拮抗的原则配布于关节轴的两侧
1、骨骼肌在身体上配布的规律: 1)骨骼肌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性: ①骨骼肌只能主动做一件事:收缩发力,具有缩短的趋
势,它不能象被压缩的弹簧那样在缩短后再主动使其 附着点分离。需要有其它力才能让它们的附着点相互 离开。例如,当某块屈肌收缩,使关节完成屈的动作 后,这块屈肌不能再使这个关节完成伸的动作。
单轴关节 两组肌 如肘关节
屈肌、伸肌(冠状轴)
双轴关节 四组肌 如桡腕关节 多轴关节 六组肌 如肩关节
屈肌、伸肌 内收肌、外展肌(矢状轴)
屈肌、伸肌 内收肌、外展肌 旋内肌、旋外肌(垂直轴)
有明显的对称性
有明显的适应性
当一个动作只包括一个环节的运动时,原动肌只有 一组,如射击时的扣板机动作,只有食指的一个环节运 动,原动肌就只有一组。
第三章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人体的任何运动都是由若干个不同的动作组成,在对 人体运动进行动作分析时,首先应做解剖学分析,分析运 动时人体各环节的运动形式、肌肉收缩特征以及在不同动 作阶段肌肉工作的变化规律等内容。 人体完成动作的基本结构包括骨、关节和肌肉:
骨的形态结构决定了人体运动的骨杠杆类型和各环节 的大小与运动幅度;
快速起动的抓举
三 、肌群的分工与协作
人体动作,即使是最简单的体育动作,也是 许多肌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共同活动的结果。
根据肌肉在同一活动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 把它分为: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
(一)原动肌
可以主动收缩直接完 成动作的肌肉。
按原动肌在完成动作中 效率的不同,又可将原 动肌分为:主动肌和副 动肌。例如,握哑铃弯 举中的肱肌、肱二头肌 为主动肌,肱桡肌、旋 前圆肌为副动肌。
关节的形态结构决定了人体各环节的具体运动形式和 肌肉配布规律;
肌肉则通过其收缩与舒张牵引骨在关节处实现人体的 各种形式的运动。
骨骼肌是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骨上,中间跨过一个或 数个关节,肌肉收缩时,可牵引它所附着的骨绕关节的某一 个运动轴运动。
一、 肌肉的起止和工作条件
起点和止点 从人体结构角度
近固定和远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叫近固定,定 点若在远侧端叫远固定。
近固定和远固定主要适用于四肢肌
上固定和下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上端的称为上固定, 若定点在下端称为下固定。
无固定: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则称为无固定。 上固定、下固定和无固定主要适用于躯干肌
二、骨骼肌配布规律
每一个环节运动都有 一组原动肌,当一个动作 是由多个环节运动组成时, 有几个环节运动就有几组 原动肌。如跑步时的后蹬 动作,下肢有骨盆、大腿、 小腿、足等4个环节运动, 原动肌也至少有4组。
一个动作是否能够准确、协调地完成,对抗肌的力量 与协调伸展能力亦是关键因素。当关节一个运动轴两侧的 原动肌与对抗肌肌肉力量与柔韧性发展不均衡时,则易导 致运动中动作变形和肌肉拉伤。另外,在一些快速起动、 快速停止等动作中,对抗肌的协调配合还有预防关节损伤 等作用。
(3)固定肌: 肌肉只能主动做一件事---收缩
发力,使它的两端向中心靠拢,在 实际生活中,常常不需要这种两端 都运动的动作,因此,为了充分发 挥原动肌对动点骨的作用,必须有 其它肌肉固定原动肌的定点骨,这 些固定定点骨的肌肉,叫固定肌。
例如,在做向前踢腿动作时,
为了保持躯干直立姿势,就需要脊 柱上某些肌肉收缩,固定髂腰肌的 定点骨。
远固定:四肢肌肉收缩 时定点在远侧端则称 该肌的工作条件为远 固定。
上固定和下固定
上固定:头颈、躯干肌 肉工作时,定点在上 端的称为上固定
下固定:头颈、
躯干肌肉工作
时,定点在下 端 的 称 为B 下 固
定
无固定: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则称为 无固定。
定点和动点:肌肉工作时运动明显的一端称为动点,另一 端称为定点。
小肌、臀中肌就起中和肌的作用。
2.在完成一个动作时,不同的肌肉起着不同的作用,这 就是分工:
(1)参与工作的肌肉所起的作用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而 只能在互相配合中表现出来,这就是协作。离开或缺乏这 种协作关系,体育动作将很难完成,或者极不协调。
(2)肌肉的分工和协作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随着动作 的改变,也是会引起变化的。
②骨骼肌收缩发力缩短时,它将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它所 附着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上,至于最终是让哪块骨运 动,不取决于这块肌肉,骨骼肌只能把它的两端向中心 拉。
2)根据这些事实,骨骼肌在身体上有以下的配布规律:
①至少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骨上,中间必须跨过一个或一个以上 的关节,两端都附着在一块骨上的肌肉是没有作用的,因而也是不 存在的。
(四)中和肌
1.当原动肌对动点骨有两种以上的功能时,为了有效 地发挥其中一种功能,需借助其他肌肉抑制另外的功能, 这里其它肌肉就叫中和肌。起着抵消(中和)某种功能的 作用。
在向前踢腿时,如果不需要出现大腿
旋外的动作,就需要臀小肌、臀中肌
等旋内的肌肉收缩发力,抵消髂腰肌
收缩时可能出现的旋外动作,这时臀
肌肉的起止点是固定不变的
靠近身体正中面或在肢体 近端的附着处为起点,另 一端为止点。
定点和动点
从运动的角度讲
定点:肌肉收缩时,相对固定或运动幅较小的附着端。
动点:肌肉收缩时,相对运动或运动幅度较大的附着端。
肌肉的动点与定点可随肌肉的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工作条件 近固定和远固定
近固定:四肢肌肉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