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宁社火小曲
社火(会宁张志谦)
社火(会宁张志谦)社火文 \ 张志谦黄土地的人们,一年的辛苦,面朝黄土背朝天,压抑得沉默寡言,其实,他们是热情似火,一但爆发,高兴得狂热。
过年时,玩起社火来,几天几夜,才艺表演,玩狮子耍龙,秧歌小曲,真的热闹。
记得多年前,农村刚开始开放,社火由单一的样板戏向百花齐放转变,我们队也有了社火队。
过年几天,负责社火的头人给大家分了任务,扎灯笼,做纸马,修旱船,编狮子,还得灌灯蜡。
一切都是自己动手,大家齐心协力,赶在出社火的前一天完成。
那时候,人的思想单纯,有了任务就想办法完成,没有会与不会的概念,不会自己想办法。
节目也是一样,早下手去学习了。
灯是竹条扎的,彩纸糊了,有的地方贴上剪纸,上面缀着各式各样的纸花,形式多样。
由女孩子掌着,点亮后远观近看都美观。
特别是走在弯曲的山道上,远远看去,一排灯绕来绕去,多好看。
纸马是前后两部分构成。
竹条的骨架,纸糊的,夜里马里点蜡,男孩特别喜欢跑马了。
身上挂着一串铜铃,跑起来铃声一路。
一把马鞭摔得山响,引得周围的小孩眼热得不行。
旱船里是漂亮的姑娘,引得人们追来追去。
船上花灯彩带,各式纸花装扮一新。
帏子是蓝的,白的软布,姑娘踩着一路碎步,这船便飘来荡去,加上艄公的表演,众声齐唱的船歌,热闹非凡。
这狮子即是敬神的主角,又是社火的灵魂。
我记那时候的狮子是自己编的,挺沉的,舞起来,要用好大的劲儿。
我也舞过,进场轮首腾挪,进退甩须,张口伸颈。
要踏够四门,可不能越过其它队的狮子,这也是礼仪。
舞一场总得出汗,可心里真痛快。
咿呀的小曲,有各类胡琴,三弦,云板,碰铃,或唢呐伴奏,欢快流畅。
彩妆小妞翩翩起舞在影影约约的灯光下,似神乐仙境,看得人流连忘返。
看完躺在热炕上,眼前飘影,两耳余音。
乐哉悠哉。
社火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存着于农历过年时期,给百姓带来了无限乐趣。
但愿它世代相传,永远乐下去。
社火曲
社火曲刮地风正月里来是新春呀,百草芽芽往上升(呀哎咳哟),天凭上日月人凭上心;(那咳依儿哟)二月里来龙抬头呀,大沟小沟水长流,二月来雨水么江沿上流;三月里来是清明呀,桃花盛开杏花红,蜜蜂儿酿蜜儿忙做工;四月里四月八,种了豆子种西瓜,刮风下雨照管它;五月里五端阳,杨柳插在房沿上,雄黄药酒闹端阳;六月里来热难当,小麦不黄大麦黄,珍珠汗衫歇阴凉;七月里来秋风凉,田间地头翻金浪,手拿上弯镰忙收藏;八月里来月儿圆,西瓜月饼谢农田,有心肠吃来没心肠咽;九月里来九春阳,黄菊花儿开路旁,有心肠采来没心肠戴;十月里来冷寒天,兰驼滚子满场转,丰收景象满人间;十一月来天气寒,所有农活都做完,天将大雪兆丰年;十二月来一年满,庄稼人儿落清闲,欢欢喜喜筹办过新年。
十样景一绣黄豆城,城内扎大营,绣一个曹操观三兵;二绣一只船,船上过新年,八十岁的老翁把船搬;三绣周文王,渭水访贤良,姜子牙扶周灭纣王;四绣观世音,打坐莲花中,二十四帅拜观音;五绣扮五郎,出家当和尚,他也是忠良后,一心保宋王;六绣赵五娘,真是女贤良,画就了容颜找夫郎;七绣银河桥,牛郎会织女,他夫妻相依难分离;八绣八大仙,洞宾戏牡丹,岳阳楼上降妖盗牡丹;九绣张果老,骑驴过仙桥,四大名山驴后梢;十绣十样景,名传十三省,天女散花留下美姿容。
十个字一个字一支箭,平贵西凉招姻缘,好酒灌醉女代战,私盗令箭出三关;两个字儿成一双,千里路送媒找先郎,盘龙云搭大左肩上,金娘马上泪汪汪;三个字儿三盏灯,三战吕布虎牢关,虎牢关前谁好汉,金鞭打花紫金关;四个字儿四方面,韩信领兵赶霸王,赶的霸王没处去,手持宝剑丧黄泉;五个字儿一颗印,长坂坡大战赵子龙,杀了七处有七进,白龙马染成枣儿红;六个字儿六盏灯,渭水沟钓鱼姜太公,文王夜里梦飞熊,要保周朝万万春;七个字儿七星剑,秦琼敬德米籽川,打三鞭还二剑,要为唐王保江山;八个字八面方,老爷保的二皇娘,出五关斩六将,古城壕边斩蔡阳;九个字九连环,董卓要谋汉江山,王司徒设下美人计,风雨亭吕布戏貂婵;十个字十盏灯,卧式岗坐的诸葛孔明,鲁子敬请他要过江,两国共议破曹营。
会宁文化艺术
content
社会文化艺术 Add your title 教育文化艺术
民间艺术 文化艺术名人
content
会宁县文化馆成立于1951年,前身为1951年3月成立的教育馆, 馆址在山陕会馆(今会宁县公安局院内)。1952年3月迁至会宁县 东大街1号。2000年文化馆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
郭鹏胜,中国甘肃会宁人,研究生学 历。著名毛体书法家。国家一级书法 师。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 艺术学会鉴藏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 研究委员会理事,甘肃省书画研究委 员会理事,中国当代实力派书法家。
Thank you!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会 宁
社火小曲是会宁民间传统曲艺的典型代表,分布于县
县
内各村社。每年春节,由当地群众推选一人任社火头,
社
火
负责组织人员、编排节目、收拾服装道具以及演说打
小 曲
唱的各种器物。
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 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四、会宁文化艺术名人
书法家郭鹏胜
会宁一中
会宁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40 年,是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 中。
会宁一中第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会宁二中
会宁县第二中学(简称会宁二中),始称城关 中学, 1969年3月创建,1977年2月更为现名。 2003年12月,被白银市教育局命名为"白银市示范性普 通高中"。
会宁二中成人礼
三、民间艺术
甘肃风俗作文社火作品
甘肃风俗作文社火作品说起甘肃的风俗,那社火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社火,对于我们甘肃人来说,那可不仅仅是一场热闹的表演,更是一种深深扎根在心底的情怀,一种对家乡、对传统的热爱。
每年春节前后,当大街小巷还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时,社火的准备工作就已经悄然开始了。
各个村里的能人们纷纷出动,有组织队伍的,有准备道具的,还有排练节目的。
那场面,真叫一个热火朝天!我记得有一年,我跟着舅舅去他们村里看社火的筹备。
一进村口,就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那声音震耳欲聋,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社火要来了!我们顺着声音走去,来到了村里的一个大院子。
院子里挤满了人,大家都在为社火忙碌着。
有几个大叔正蹲在地上,专心致志地给一个个灯笼糊纸。
他们的手就像魔术师的手一样,不一会儿,一个漂亮的灯笼就出现在眼前。
那些灯笼五颜六色的,有红的、黄的、绿的,上面还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有花鸟鱼虫,有神话人物,每一个都栩栩如生。
另一边,几个大妈正在缝制表演用的服装。
她们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布料之间,飞针走线,那认真的劲儿,让人忍不住点赞。
那些服装也是绚丽多彩,有的金光闪闪,有的绣满了花朵,一看就知道花了不少心思。
再看那边,一群年轻人正在排练舞蹈。
他们的动作虽然还不是很整齐,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热情和期待。
领舞的是一个小伙子,他一边喊着口号,一边示范着动作,汗水从他的额头滴落,他却毫不在意。
我和舅舅在院子里转了一圈,看到了各种各样为社火忙碌的身影。
有制作道具的,有排练节目的,还有准备音响设备的。
大家虽然忙碌,但脸上都带着笑容,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期待,让我也深受感染。
终于,到了社火表演的那一天。
天还没亮,我就被外面的吵闹声吵醒了。
我迫不及待地穿上衣服,跑出去一看,街上已经挤满了人。
大家都穿着新衣,脸上洋溢着笑容,等待着社火队伍的出现。
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了锣鼓声,社火队伍来了!走在最前面的是舞龙的队伍。
那龙做得可真逼真啊,金黄色的身子,长长的胡须,还有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随时都会飞起来一样。
浅谈会宁民歌走进中小学课堂的现实意义及实施方法
浅谈会宁民歌走进中小学课堂的现实意义及实施方法作者:姜丽琴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15期摘要: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的关注与保护,一些民歌文化比较丰富的地区,为了保护与传承当地的这种珍贵的遗产,先后实施了把民歌纳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这一教育政策。
本文以《会师山歌》为例,阐述了在当下这个时代,让民歌走进课堂,对民间文艺的保护和传承意义及对中小学生的历史教育意义。
关键词:会宁民歌中小学生传承保护民间文艺会宁民歌是会宁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运用会宁方言,通过口传心授,并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加工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民间音乐,是充满才情与智慧的艺术创造。
会宁民歌作为民间口头传唱,表达该地区劳动人民生活情感的一种民间文艺形式,有着悠久的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会宁是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为丝绸之路重镇。
会宁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山塬峰峦,梁峁沟川,地形独特,四季分明。
境内由汉、回、东乡、藏、哈萨克、蒙古等多民族杂居。
在历史长河中,战事和通商使南北文化融合,东西文明渗透,流传下灿烂历史文化的同时,形成了独特而丰富多彩的会宁民歌,而这些民歌大都散落民间,流传乡野,随着一些民间艺人的逐渐老去和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致使其几近失传。
近些年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愈来愈被国家和地方政府意识到。
会宁是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革命圣地,近年来正在朝着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而奋力迈进,会宁是教育大县,又是农业人口居多的县区,年末归乡年初外出的青壮年务工人口居多,民间老艺人年岁的渐增及不断故去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生自然而然成了会宁民歌传承的生力军,会宁民歌走进中小学课堂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2]一、会宁民歌的分类、风格特点及经典民歌例举会宁民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
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唱的歌,刚劲有力,一般具有指挥劳动、消除疲劳的作用。
如《夯歌》中所唱的“打夯的呀/往高哩抬呀,哎呀哎嗨夯呀,往高哩抬呀/呀夯一呀夯呀”。
新时期会宁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新时期会宁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作者:王建平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02期[摘要] 会宁民歌是会宁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音乐艺术精华,也是会宁人民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身的才智,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形成的智慧的结晶。
在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的今天,对会宁民间音乐艺术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很有必要。
[关键词] 会宁民间音乐;新时期;中职教育[中图分类号] J60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2-0006-02在会宁民间音乐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就是会宁民歌,会宁民歌语言明快朴素、诙谐自然,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会宁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文化沉淀,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现在会宁民歌也已经成为甘肃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传承发展好会宁民歌可以让会宁的地方文化进一步繁荣昌盛,会宁民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承、发展好会宁民歌,对于在新时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精神,也是很有帮助的。
笔者对此有一定的思考,下文将具体阐述。
一、传承与发展会宁民歌的必要性首先,会宁民歌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
会宁在历史上是多民族的聚集地,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这里交替统治、交互融合。
同时,又由于自然环境的特殊,会宁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勤劳朴素、豪迈奔放的性格特色。
这使会宁民歌在诞生之初就具备了极其鲜明的地方文化色彩。
会宁民歌种类繁多,包括会宁山歌、民间短剧、社火小曲、蜡花小调等等。
也就是说,会宁民歌在内容上非常丰富,既有反映民间劳动生活的歌谣,也有会宁地区的一些传统故事和民间传说。
会宁民歌在演奏的过程中,不仅有单人独唱或多人合唱,对唱,还在歌唱的过程中会伴有舞蹈以及乐器伴奏等。
也就是说会宁民歌也是一種比较成熟的音乐艺术形式。
同时,会宁民歌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会宁人用口耳相传的方式,延续着这种独特的地方音乐文化,积累了很深的文化沉淀。
天水最好听的社火小曲
天水最好听的社火小曲标题:《天水之韵:绝美社火小曲》在甘肃省的怀抱中,有一座古老而宁静的城市,它叫做天水。
这片土地承载着千年的文化沉淀,而其中最为独特、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便是社火。
社火小曲,就如同一幅绚烂的画卷,描绘着天水人民的欢声笑语、生活百态。
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社火小曲被传承发展,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 1. 天水之夜:社火小曲初现天水的夜晚,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交响乐。
当社火小曲初现时,整个城市仿佛被温柔的音符包裹,流光溢彩的灯火点缀着夜空。
在这宁静而神秘的时刻,社火小曲如同一位灵巧的音乐家,轻轻拨动着琴弦,唤醒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 2.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社火小曲的美妙,源于传统与创新的巧妙融合。
传统的旋律中,古老的乐器回响着祖先的智慧;而创新的编曲中,则蕴含着年轻一代的激情与活力。
这种融合不仅在音乐上体现,更表现在表演形式的多样性上。
社火小曲的演绎,既有传统的舞蹈、杂技,也融入了现代的艺术元素,呈现出一幅时空交错的绚烂画卷。
### 3. 舞动的火焰:社火小曲的表演艺术社火小曲最令人陶醉之处在于其独特的表演艺术。
舞者们翩翩起舞,如同飞扬的火焰,舞动在夜空中。
火把的明亮照耀着他们的笑脸,每一个动作都如同一个个魔法的符号,勾勒出神秘而华丽的图案。
观众们沉浸在这舞动的火焰之中,仿佛穿越时光,融入了千年的文化传承。
### 4. 曲调悠扬,情感荡漾社火小曲的曲调悠扬,仿佛是大自然的呼吸,流淌在天水的山水之间。
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人们的情感,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在社火小曲的陪伴下,人们共同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共鸣着心灵的共振。
### 5. 社火小曲的历史渊源要理解社火小曲的美,就必须追溯其历史渊源。
社火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在天水扎根已久。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人们庆祝丰收、祈愿吉祥的一种表达方式。
经过千年的传承,社火小曲不仅保存了传统的元素,更吸纳了时代的养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甘肃的社火曲子
甘肃的社火曲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甘肃的社火,源自民间的庆祝活动,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表现形式。
在甘肃各地,社火活动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其中不乏优美的曲子。
社火曲子是社火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通过音乐的形式传递着节日的喜庆和祥和。
甘肃社火曲子的风格多样,既有激昂欢快的节奏,也有深沉悠扬的旋律。
在社火表演中,曲子往往与舞蹈、杂技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更显得热闹繁华。
最为常见的甘肃社火曲子包括《甘肃大会师》、《黄河饵》、《甘肃风情》等。
《甘肃大会师》是一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社火曲子,其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激情和力量。
这首曲子通常在甘肃各地的社火表演中被广泛演奏,成为了一种代表性的曲目。
在演奏过程中,乐手们奏响铜锣、钹、锣鼓等打击乐器,配合舞蹈和表演,构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
另一首广为人知、备受喜爱的甘肃社火曲子是《黄河饵》。
这首曲子的旋律简单明快,节奏轻快欢快,富有节日气氛,常常引领着社火表演的节奏。
在这首曲子的伴奏下,表演者们舞动身姿,展示出优美的舞蹈动作,让观众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
除了以上两首曲子外,还有《甘肃风情》这样的社火曲子,也备受欢迎。
这首曲子以其婉转悠扬的旋律和深沉凝重的情感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
在表演中,这首曲子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观众们在欢快的社火表演中感受到了一份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甘肃的社火曲子是甘肃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音乐的形式传达着人们对节日和传统的热爱与热情。
这些曲子既反映了甘肃地方的独特风情,又展示了甘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希望未来能够保留和传承这些优美的社火曲子,让更多的人共同感受甘肃的文化魅力。
第二篇示例:甘肃的社火,又称为社火舞,是一种源自民间庆典活动的舞蹈形式,常常在节日、喜庆场合等活动中表演。
社火舞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表达形式,更是一种体现民风民俗的文化瑰宝。
甘肃的社火曲子因地域和民族习俗的不同而大不相同,每种社火曲子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节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会宁的社火作文
会宁的社火作文《会宁的社火》哇塞!一提到会宁的社火,我这心里就跟揣了只小兔子似的,兴奋得不得了!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们会宁那叫一个热闹!社火表演可是重头戏。
那场面,真的就像一个超级大派对!你看,大街上早早地就挤满了人,男女老少,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期待的眼神,仿佛在说:“社火啥时候来呀?”终于,远处传来了锣鼓声,“咚咚锵,咚咚锵”,声音越来越近。
只见一群穿着鲜艳服装的人走了过来,这就是社火队伍啦!打头阵的是舞龙的队伍,那条龙可真威风!长长的身子,金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舞龙的叔叔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把龙舞得活灵活现。
那龙一会儿高高跃起,一会儿又俯冲而下,就好像真的在云里穿梭一样。
我忍不住想:这龙难道是活了不成?接着是扭秧歌的队伍,阿姨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手里拿着扇子和手绢,扭动着腰肢,那步伐轻盈得就像春天里的小燕子。
她们一边扭,一边笑,那欢快的样子,让我也想跟着跳起来。
我就问旁边的奶奶:“奶奶,她们咋这么高兴呀?”奶奶笑着说:“过年嘛,大家都开心!”还有踩高跷的,那可真是技术活!踩着那么高的高跷,还能走得稳稳当当,做出各种动作。
有个叔叔扮成了孙悟空,在高跷上挥舞着金箍棒,那模样,简直跟电视里的一模一样!我在心里暗暗佩服:这叔叔太厉害了,难道他有轻功?社火队伍里还有划旱船的、耍狮子的……各种各样的表演让人目不暇接。
我一会儿跑到这边看看,一会儿又跑到那边瞧瞧,眼睛都不够用啦!这时候,我看到一个小伙伴也在人群里,眼睛瞪得大大的,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好看,太好看啦!”我跑过去拉住他说:“咋样,是不是特别精彩?”他连连点头:“嗯嗯,比我想象的还棒!”社火表演不仅让我们这些小孩子看得开心,大人们也都乐在其中。
大家聚在一起,分享着这份快乐,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会宁的社火,就像是一场盛大的狂欢,让整个城市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它不仅是一种表演,更是我们会宁人的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难道你不觉得吗?我觉得,每一次看社火,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存在状态浅析——以甘肃省会宁县南门村徐川社眉户戏10年来演出情况为例
2010年9月第8卷第3期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 our nal of Zhej i ang V ocat i onal A c ade m y of A r tS e pt em be r,2010V oL8N o.3徐海波文章编号:1672-2795f2010)03-0118-07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存在状态浅析——以甘肃省会宁县南门村徐川社眉户戏10年来演出情况为例摘要:自2000年起,笔者开始关注流行于甘肃省会宁县丁沟乡南门村的眉户戏演出,并以南门村徐川社的“演出团体”①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自己的观察、参与,可以看出它发挥的功能在日渐减小,和我国其他民间文化一样,存在着走向衰亡的危机。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眉户戏;会宁县;徐川社中图分类号:j026文献标识码:AB r i ef A na l ys i s of E xi st enc eC ondi t i on of I nt angi bl e C ul t ur e of M us i c—TaI‘i ng t he Per f or m a nc e of M ei hu O per a i n Ten yea r i n X uch uanN a nm e n V i l l age H ui ni ng C ount y G a n s u Pr ovi nce as an E xa m pl e×U H a l-boA bs t r ac t:Fr om t he year of2000,t he a ut hor st ar t ed t o pay at t ent i on t o t he per f orm ance of m ei hu oper apopul ar i n X uch uan N anm e n V i l l age H ui ni ng C ou nt y G ans u Provi nc e,a nd t ak es t he per f orm ance ass oci a-t i on i n X u C hu an N anm e n vi l l age af t t he m ai n r ese a rc h obj ect.T hr ough obser va t i on a nd pa r t i c i pat i on,t h e aut hor f i n ds out t hat t he r ol e i t pl ays i s r educi ng,a nd is de cl i ni ng l i ke ot he r f ol k cu l t ur e s i n our count r y.K ey w ords:i nt angi b l e cul t ur e;m e/hu oper a;H ui ni ng C ount y;X u C hu an会宁县地处甘肃腹地,是笔者老家,此地属“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2200米以上”…。
甘谷秧歌小曲
简介秧歌又称社火,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祭祀活动,后来经过慢慢的演变,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熟悉的秧歌(社火),又有“故事”之称。
社火产生的年代非常久远,它是随着古老的祭祀活动而形成的.远古时的人正处于幼推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先民们对人类的生死,及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如日月/灾荒等即不能抗拒,也不可能理解,只能幻想借助于自然的力量来主宰它.于是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当社会生产由渔猎转入农耕,土地便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于是渴望风调雨顺,农作丰收或驱鬼逐疫的祈祷性祭祀活动便产生了,<礼记祭法>中记载: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其中还有个神话故事,相传水神共工的儿子勾龙是社神,共工长得人脸蛇身满头红发,性格暴烈好战,一次他和火神祝融作战,一怒之下头触不周山,竟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顿时天崩地裂,洪水泛滥,多亏女娲炼石及时把天补好,勾龙见父亲捅下大祸心里非常难过,于是把九州大裂缝一一填平,黄帝见后,便封他为“后土”让他丈量并掌管土地,从此勾龙便成为人们祭祀的社神,到商周时期逐渐演变成祈福、祭祀、娱乐的一种活动。
还有一种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皇帝叫妙庄王,在自己的都城过着安静的生活,可是有一天,敌人的千军万马包围了都城,但他并不着急,他慢慢召集军队大臣商量对策,只见敌人在离城二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营挨着营,旗连着旗,最前面有个高士骑着马,后面依次跟着一字长蛇旗,二龙出水旗,三才混元旗,四门兜底旗,五处五方旗,六丁甲子旗,七星北斗旗,八卦连环旗,九宫遮阳旗,十面埋伏旗……场面十分浩大,不一会有大臣提议说让两位大臣装扮成两位财主,让财主后面再跟两位大将,其中一位后面跟上一些男扮女装的人,和一些大臣模样的人,一个后面跟上一些一手拿扇子一手拿灯笼的人,皇上自己可以打扮成反穿皮袄,头戴羊皮帽子的自由人,皇后可以打扮成满脸是麻子的大肚婆,最前面由一些搭几面旗子的人带队,皇上听后觉得非常好,就赶快让所有人准备,准备好后一群人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出了城门,躲过了敌人的追杀。
天水最好听的社火小曲
天水最好听的社火小曲
天水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社火表演。
社火表演是天水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天水最好听的社火小曲”。
这首小曲是社火表演中的经典之作,它融合了天水地方音乐和舞蹈的元素,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表演中,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服装,在伴随着鼓点和铙钹声中跳跃起舞,舞姿优美动人,引人入胜。
这首小曲的动听之处在于它的旋律和节奏,它的音乐元素包括了二胡、笛子、锣鼓等传统乐器,使得它的音乐韵律独具特色。
同时,小曲的歌词也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歌颂了天水的美景和风土人情,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
在天水,社火表演和“天水最好听的社火小曲”已经成为了当地文化的象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它不仅展示了天水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传承了天水民间艺术的精髓。
相信这首小曲将会继续传承下去,成为天水文化的一部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个美丽的地方。
青海社火歌曲100首
青海社火歌曲100首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其地域广阔,文化繁荣。
其中,社火文化更是独具特色。
社火是表达民间文化的一种方式,它不仅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精神风貌,也传递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在青海的社火活动中,歌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是一百首青海社火歌曲,按照分类列表呈现。
1.《独角戏》2.《舞狮》3.《吉祥三宝》4.《莲花》5.《千手观音》6.《腰鼓》7.《草原情歌》8.《破风》9.《舞龙》10.《黑马》11.《精忠报国》12.《红太阳》13.《大地飞歌》14.《春天的故事》15.《有一个美丽的地方》16.《给妈妈的一封信》17.《欢乐的节日》18.《中国风》19.《神话》20.《东方红》21.《走西口》22.《黄土高坡》23.《塞上牧歌》24.《中国人》25.《千年等一回》26.《阿妈妈》27.《岁月无声》28.《阳光总在风雨后》29.《上海滩》30.《再回首》31.《我的未来不是梦》32.《原来你还在这里》33.《爱的奉献》34.《改革春风吹满地》35.《我和我的祖国》36.《歌唱祖国》37.《歌颂新时代》38.《我爱你中国》39.《大花轿》40.《愿你平安》41.《大唐盛世》42.《碧海青天》43.《人类的事业》44.《河西走廊》45.《我和草原有个约定》46.《哥哥》47.《贵妃醉酒》48.《心花怒放》49.《草原细雨》50.《葫芦娃》51.《草原风情》52.《绿色》53.《亲亲我的宝贝》54.《门前的小河》55.《舞梅花》56.《天涯歌女》57.《爱拼才会赢》58.《回家过年》59.《离家五年》60.《爱江山更爱美人》61.《精彩黄河》62.《一条大河》63.《红旗颂》64.《山水之间》65.《哎呀妈妈》66.《相亲相爱》67.《爱我中华》68.《我相信》69.《请你原谅我》70.《长安道》71.《九九归一》72.《深情岁月》73.《贴心良宵》74.《山南情歌》75.《为了抗疫而歌》76.《再别康桥》77.《好久不见》78.《天空之城》79.《喜洋洋》80.《红龙舞》81.《长城谣》82.《绿岛小夜曲》83.《老鹰捉小鸡》84.《踏雪寻梅》85.《春之声》86.《声声慢》87.《精忠报国进行曲》88.《小苗苗》89.《丝绸之路》90.《花儿为什么这样红》91.《大海啊故乡》92.《东方瑰丽》93.《普通朋友》94.《抗日战争颂》95.《告别》96.《春节序曲》97.《放飞梦想》98.《不羁的心》99.《仰望星空》100.《祖国的花蕾》。
会宁的社火作文
会宁的社火作文《会宁的社火》哇塞!一提到我们会宁的社火,我的心就激动得砰砰直跳!那可真是热闹非凡,让人欢喜得不得了!每年过年的时候,社火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让整个会宁都变得热闹起来。
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记得有一次,我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社火。
还没到地方呢,就听到了敲锣打鼓的声音,那声音震耳欲聋,仿佛在大声告诉所有人:“社火来啦,快来瞧呀!”等我们好不容易挤到前面,那场面,简直让人目瞪口呆!你看,那些舞龙的叔叔们可真是厉害!那条龙在他们手里就像活了一样,一会儿高高飞起,一会儿又蜿蜒盘旋,难道它是在天空中玩耍吗?这不就像我们在操场上尽情奔跑一样自在嘛!再看舞狮子的,两个大狮子眨着眼睛,张着大嘴,摇头晃脑的,威风极了!我就在想,这狮子是不是把自己当成森林之王啦?还有扭秧歌的阿姨们,她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手里拿着彩色的扇子,扭来扭去,就像一群漂亮的花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这难道不像春天里花园里那些盛开的花朵,争奇斗艳吗?这时候,旁边一个小朋友大声喊着:“太好看啦!”我也跟着喊:“就是就是,比电视里还好看呢!”踩高跷的队伍走过来了,他们就像巨人一样,高高在上。
我心里直犯嘀咕:他们站那么高,难道不害怕吗?不过看他们一脸轻松的样子,肯定是练了好久啦!社火表演中,还有划旱船的。
那船做得可真像,划船的阿姨就好像真的在水面上航行一样。
这难道不像我们在梦里的奇幻冒险吗?我扭头问爸爸:“爸爸,他们为啥要表演社火呀?”爸爸笑着说:“这是咱们的传统习俗呀,是为了庆祝新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看着这热热闹闹的社火,我心里暖暖的。
这不仅仅是一场表演,更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呀!我真希望社火能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感受到我们会宁的独特魅力!。
甘肃民勤小曲子戏的传承研究
甘肃民勤小曲子戏的传承研究作者:宋运娜王明政来源:《丝绸之路》2017年第14期[摘要]被誉为“沙乡人飘移的文化记忆”的民勤小曲子,作为民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对其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兴趣,希望这种具有浓郁地域性的、作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
本文着力于对民勤小曲子的传承进行研究。
[关键词]民勤;小曲子戏;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4-0048-02曾经,温家宝总理的“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批示,使民勤受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关注,如何拯救民勤恶劣的生态环境,成为令人关注的重大科研课题。
今天,一个濒危的曲种——民勤小曲子,再次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
作为当地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民勤小曲子被誉为“沙乡人飘移的文化记忆”。
但是,目前民勤小曲子面临非常严重的危机,即将从民勤人的记忆中消亡的民勤小曲子的传承研究,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学课题。
民勤小曲子,素称“小调”“社火”,起源于明代初期,形成于清代初期,兴盛于清代和民国时期。
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戏曲“活化石”,是民勤最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深受民勤人欢迎的地方小戏,更是民勤宝贵的文化资源。
从《中国曲艺志》(甘肃卷)的甘肃曲种分布图中看到,民勤小曲子不仅在民勤,而且在武威、金昌、嘉峪关等地也有分布。
传承民勤小曲子对于繁荣民勤的群众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缺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民勤小曲子戏的地域性特征正在逐步丧失。
笔者对民勤小曲子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兴趣,曾多次实地调研,并查阅大量的资料,希望尽自己微薄之力保护民勤小曲子,对民勤小曲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行研究。
目前国内学者研究民勤小曲子的不很多,这些研究文章主要是从音乐的角度研究民勤小曲子,如杨若芳、项亮撰写的《民勤小曲戏历史变迁和发展》;还有从文化普及的角度探讨的,如王慧莲、王玉花的《浅谈民勤小曲子艺术特色》,以普及方式让人们了解了民勤小曲子;也有以比较的方式进行研究的,如李成秀的学位论文《甘肃曲子戏研究——以敦煌小曲子和民勤小曲子为例》。
会宁民间小调概1
会宁民间小调概览--转自会师楼论坛(2011-04-23 16:59:50)标签:分类:会宁,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面积6439平方千米,人口61万。
会宁历史悠久,远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会宁建县也较早,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建立安定郡时,就有祖厉县建制,迄今已逾2100多年。
会宁地处甘肃中部要冲,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是驰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重要信道。
唐宋以来,突厥、金、党项、蒙古各族,百战角逐,争夺此地。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更是名震中外。
悠久的历史,便利的交通,多民族的交流融合,使会宁的文化异常发达。
“高考状元县”的美誉已文明全国,会宁的民间文化也异彩纷呈,民间小调就是其中一朵奇葩。
现将部分民间小调的歌词收集到这里,与大家共享——(一)、逢年过节,会宁广大农村的民众要在庙上演唱小调,多是向神灵祈祷来年好运,以及赞颂古代英烈的丰功伟绩。
如:十柱香刘彦昌进庙堂,双膝跪倒呀,香炉里斜插上十柱真香。
一柱香烧于了玉皇大帝呀,二柱香烧于了灌洲二郎,三柱香烧于了三星娘娘呀,四柱香烧于了四海龙王,五柱香烧于了五方五帝呀,六柱香烧于了南斗六郎,七柱香烧于了北斗七星呀,八柱香烧于了八大金刚,九柱香烧于了九天仙女呀,十柱香烧于了十殿阎君。
十锦绣一绣天高十万丈,二绣地狱十八层。
三绣我佛莲台坐,四绣童儿拜观音。
五绣五方真罗汉,六绣长老年樊经。
七绣鹦哥巧说话,八绣猛虎闯山林。
九绣九天真仙女,十绣河山百样红。
杨家将天上灯呀地上风,略表古人杨家将。
辈辈儿是大呀忠臣哎!平地里撒来了八只猛虎呀,水平上飘雪者两条蛟龙哎!破箭花任汤会烟瘴打死,蓖桃花寇莱公怀抱上日月,鸡冠花老令公柳林逼丧,松柏花佘太君冬夏常青,只奎花杨大郎替君一死,韭菜花杨二郎短刀随死,苜蓿花杨三郎马蹋肉泥,栀子花杨四郎失落番邦,萝卜花杨五郎贪生怕死,五台山出了家拜佛学法,葫芦花杨六郎忠臣良将,潘仁美害杨家乍死埋命,刺梅花杨七郎年纪虽小,苍耳花小应宗百步藏身,打碗花杨八郎年轻骨软,不愿忠在北番他要招亲,扁豆花小冤家赤面大王,黑风岭报冤大谢神台。
社火曲儿
《十对花》我唱我的正呀,谁人对我正呀?什么花开开正呀月家正呀?你唱你的正呀,奴家对你正呀,迎春花开开正呀月家正呀!我唱我的二呀,谁人对我二呀?什么花开开嘻春风呀?你唱你的二呀,奴家对你二呀,柳木子花开嘻春风呀!我唱我的三呀,谁人对我三呀?什么花开开三呀月家三呀?你唱你的三呀,奴家对你三呀,桃杏花开开三呀月家三呀!我唱我的四呀,谁人对我四呀?什么花开开长下一身刺呀?你唱你的四呀,奴家对你四呀,刺玫花开开长下一身刺呀我唱我的五呀,谁人对我五呀?什么花开开五呀月家五呀?你唱你的五呀,奴家对你五呀,石榴花开开五呀月家五呀!我唱我的六呀,谁人对我六呀?什么花开开六呀月家六呀?你唱你的六呀,奴家对你六呀,洋芋花开开六呀月家六呀!我唱我的七呀,谁人对我七呀?什么花开开七呀月家七呀?你唱你的七呀,奴家对你七呀,迎春花开开正呀月家正呀!《进状元》*正月里要唱正月里连呀,家家的户户过新年。
你的新年过得好呀,保佑儿孙进状元。
*二月里要唱二月里连呀,抱子抱到府门前。
大抱子来了为丞相,二抱子来了进状元。
*三月里要唱三月里连呀,清明它在谷雨前。
*四月里要唱四月里连呀,蚕儿老了吐丝线,青蚕儿吐的黄丝线,织上个绫罗进状元。
*五月里要唱五月里连呀,五只轮船站江边。
五只轮船江边站,登上轮船进状元。
*六月里要唱六月里连呀,六月的日头火连连。
身穿汗衫你嫌热,手打黄伞进状元。
*七月里要唱七月里连呀,秋风凉了好行船。
大船小船齐开渡,丢上个花船接状元。
*八月里要唱八月里连呀,八十老儿站门前。
八十老人门前站,老少无用接状元。
*九月里要唱九月里连呀,九月里菊花开满园,摘上一朵头上戴,再摘上两朵接状元。
*十月里要唱十月里连呀,金盆端水来洗脸,大花手巾来擦脸,绣花手巾接状元。
*十一月里要唱十一月里连呀,十一月雪花飘满院,身穿棉袄你嫌冷,赶上个毡袄接状元。
*十二月里要唱十二月里连呀,十二个状元来团圆,十二个状元来相会,荣华富贵万万年!。
会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
会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1、会宁皮影戏皮影戏始于汉代,成熟于宋初。
会宁皮影戏在明清时最为盛行,是一种用牛皮剪制形象并借助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进行表演的戏曲形式,主要流传于会宁县东南部和中部的杨崖集乡、党家岘乡、侯家川乡、新添堡乡、韩家集乡、平头川乡、老君坡乡、太平店镇、翟家所乡、中川乡、丁家沟乡、会师镇、八里湾乡、柴家门乡等乡镇。
会宁传统皮影戏唱腔独特,主要为灯影腔,还有秦腔、眉户、唢呐调、打击乐、白口等唱腔。
灯影腔是会宁皮影戏最具艺术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唱腔,主要演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中胡等弦乐,唢呐、笛子等管乐,还有大鼓、干鼓、梆子、大锣、小锣、钹、磬等多种乐器。
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曲调为全省所独有,是研究会宁地方戏曲流变不可多得的资料。
会宁皮影戏人物众多、形态各异、色彩艳丽,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会宁皮影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流程较长,有“大线子”、“小线子”两种,道具有头梢、线子、桌椅、房屋、庙宇以及其它砌末道具,雕绘工艺精致,造型逼真。
最能代表会宁皮影艺术特色的当属庙宇殿堂造型和神官梢,有较高艺术收藏价值。
皮影表演又称“捉线子”,由前台艺人(一般为皮影班班主)双手捉持表演,根据不同剧情,一边演唱,一边操控影人做行、卧、跪、整冠、打揖、提袍、甩袖等动作。
悍妇泼辣,恶鬼狰狞,老生衣冠楚楚,小丑滑稽可笑,可谓灵活自如,栩栩如生,是生活性和艺术性的传神体现。
会宁皮影戏现存剧本300多册,140多个剧目。
皮影演唱剧本主要由老艺人口传或手抄,是一代代老艺人呕心沥血的结晶。
演唱内容主要为反映通俗宗教的因果报应类、英雄人物的传奇类以及反映孝道仁义的家庭婆媳、妯娌之间关系的伦理类。
会宁皮影戏是会宁民间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也是民间传统道德的最直白的表现形式,更是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是研究会宁民间文化、民俗风情、戏曲流变的重要资料。
会宁皮影的演出道具简单,主要是“油灯”和“影窗”,“影窗”俗称“亮子”,用木条围框,上糊白纸而成,一般高三尺、长五尺,最大不能超过高四尺、长六尺,取材成本低,制作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会宁社火小曲
摘要
社火小曲是会宁民间传统曲艺的典型代表,分布于县内各村社。
每年春节,由当地群众推选一人任社火头,负责组织人员、编排节目、收拾服装道具以及演说打唱的各种器物。
全村男女老少人人参与,主要表演曲目有《绣荷包》、《十杯酒》、《割麦》等十多首。
曲调属北方小调,歌词多为欢庆场面的描述、质朴爱情的问答,反映生产生活的叙事、婆媳妯娌之间的矛盾等。
唱腔粗犷中有着细腻,质朴中透着戏谑婉约,是民间文化娱乐的主要形式。
其中,以郭城驿镇大羊营村的小曲最为完整,也最具代表性。
受现代影视传媒以及现代舞台艺术的影响,会宁民间小曲演唱者越来越少,面临断代失传的局面,亟待保护。
关键词:
会宁社火渊源旱船杂耍的表演
正文:
追溯 " 社火 " 其源,它与远古时的图腾崇拜、原始歌舞也有着渊源关系。
图腾崇拜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极为漫长的时间,原始社会的人们,把本氏族的图腾标志雕刻在石壁、木柱或刺在身上,画在脸上,有的还制成面具,每逢祭祀的时节,人们在身上绘有图腾图案或戴上图腾面具,边击打着劳动工具,边跳着模拟图腾物的舞蹈,狂呼狂舞,祈望所崇拜的图腾能给予他们一种神奇的力量。
到了商周时期(公元前 11 世纪 - 前 256 年),宫廷里就有了逐鬼的祭祀仪式,周代称之为、 " 大傩 " ,是一种带有巫术性的舞蹈。
《论语疏》称傩为逐疫鬼也。
(乐府杂录)记:驱傩用方相氏,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口唱巫术咒语,在室内到处乱打,以使鬼惧怕而逃遁。
随着岁月的流逝,经朝历代,这种驱傩由宫廷传入民间,逐渐形成巨大的民俗礼仪活动,演变为乡村祭神、娱神、迎神的赛会,并加进杂戏表演。
这种古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陕西等地都要举行盛大的、热闹非凡的社火活动。
在中国西北,每年春节,各乡村群众自发组织各种社火活动。
社火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包括锣鼓手,舞狮等等。
群众燃放爆竹迎接社火队伍,并赠予烟酒等礼物。
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气氛热烈。
" 社火 " 亦称 " 射虎 " ,是我国西北地区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
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
火具有红火、热闹之意。
社火产生的年代相当久远,它是随着古老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
远古时的人类正处于幼稚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先民们对人类的生死,及自然界星的许多现象如对日月、灾荒等既不能抗拒,也不可能理解,只能幻想不能抗拒,也不可能理解,只能幻想借助于超自然的力量来主宰它,于是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
当社会生产由渔猎转入农耕,土地便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于是渴望风调雨顺、农作丰收或驱鬼逐疫的祈禳性祭祀活动便产生了。
《礼记· !祭法》中载: " 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 这里面还有一个神话帮事呢!相传水神共工的儿子勾龙是社神。
共工长得人脸蛇身,满头红发,性格暴烈好战。
一次他和祝融(传说火神)作战,一怒之下头触不周山,竟把撑天的柱子碰断,顿时天崩地裂,洪水泛滥,多亏女娲炼了五彩石及时把天补好。
勾龙见父亲闯下大祸,心理非常难过,于是把九州大裂缝一一填平。
黄帝见状,便封他为 " 后土 " ,让他丈量并掌管土地,从此勾龙便成为人们祭祀的社神。
民俗学家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辩· 第一册首序》中是这样记述社的: " 社是土地之神,从天子到庶民立有不等的社。
""…… 乡村祭神的结会,迎神送崇的庙会,朝顶进香的香会,都是社会的变相。
"
2月5日(正月十四日),会宁县2012年春节社火表演活动今天正式拉开序幕。
今年登记报名的社火队共有41家,分别为各乡镇、各社区的学生和农民组织的团队。
县城街道到处锣鼓喧天,欢天喜地,一条条巨龙上下翻飞,一只只雄狮奔腾跳跃,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当中。
社火表演队员们身着喜庆的盛装,带着新春的祝福,舞龙(图1)、舞狮子、扭秧歌、赶毛驴、划旱船(图2),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阵阵喝彩声。
正月十五,会宁城区大街小巷锣鼓喧天,人潮涌动,彩旗飘飘。
11时许,会宁县贺新春庆元宵大型社火展演在会师广场隆重举行,由各乡镇、社区组织的社火表演队伍满怀激情,为全县人民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充满浓郁乡土
气息的太平鼓、威风锣鼓、秧歌、狮子舞、龙灯、旱船、扇子舞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
丰富多彩的表演内容,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粗犷、豪放、热烈而又充满古朴气息。
黄土地的美好旋律跳跃在每一个表演者的举手投足间,浓郁的“年味”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铿锵的鼓声和多姿多彩的社火,传递着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伟大祖国的祝福。
又是一年元宵至,又是一春盛世隆。
元宵节晚上,贾汝昌、刘汉宝、王科健、宋维平等县上领导与城区群众欢聚会师旧址,兴致勃勃地观赏规模盛大的焰火晚会,共度元宵佳节。
晚上7时30分,一串串彩灯把整个会师旧址装扮得格外灿烂辉煌,将节日的气氛渲染得分外浓郁。
焰火晚会在隆隆炮声中拉开了序幕,一簇簇绿色的礼花拖着长长的尾巴在夜空中绽放出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鲜花,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如展开一幅春光明媚的诗情画卷。
接着,各种不同造型的烟花伴着大气势的变色礼花升上夜空,使人赏心悦目。
随即,金色、红色、银色杂然竞艳,万菊齐放,构成了一个菊花的海洋,把整个夜空装扮得瑰丽多姿。
当人们还沉浸在刚才的新奇中时,一朵朵红牡丹、绿牡丹、紫花、蓝花又争相在夜空绽放,将人们带到了星光灿烂、令人难忘的境界,把焰火晚会推向了高潮。
30分钟的焰火晚会结束了,那姹紫嫣红的夜空、花好月圆的佳节令人难以忘怀,人们仰望高空,感受着绚丽多彩的节日气氛,久久不愿离去。
参考文献:
①《白银市志》2010版
②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2012年2月1日
③《会宁县志(一九九○年—二○○五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 10美术教育班
图1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