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析-杜甫《孤雁》原文译文鉴赏

合集下载

孤雁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

孤雁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

孤雁原文翻译及赏析孤雁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孤雁原文翻译及赏析1解连环·孤雁原文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宋代·张炎《解连环·孤雁》译文及注释译文在空阔的楚江夜晚,我痛心突然被惊散后,自己已脱离雁群万里之远。

顾影自怜,想到飞下寒塘,只见地面一片眼前草枯沙净,江水平阔伸向遥远天边。

孤单一只的我无法排成字形,只能寄去相思情意的一点。

还生怕这样徘徊迁延会耽误北地吞毡嚼雪的故人,传达他们眷念故园的心愿。

有谁会可怜我长途飞行的艰难?让我想起深夜孤居长门宫的皇后,锦筝弹着心中无限的幽怨。

料想自己的伴侣还栖宿在芦花中,他们是否正惦念我在春前,会转程从旧路飞回北边。

我仿佛听到他们在暮雨中声声呼唤,只怕在边塞突然相见。

这样当双燕归来后栖息于画帘半卷的房檐,我也不会羞惭。

注释楚:泛指南方。

恍(huǎng)然:失意貌。

自顾影:对自己的孤独表示怜异之意。

自顾影:顾影自怜,对自己的孤单表示怜惜。

下寒塘:崔涂《孤雁》诗:“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写不成书:雁飞行时行列整齐如字,孤雁而不成字,只像笔画中的“一点”,故云。

这里还暗用了苏武雁足传书的故事。

因循:迟延。

残毡拥雪:用苏武事。

苏武被匈奴强留,毡毛合雪而吞食,幸免于死。

这里喻指困于元统治下有气节的南宋人物。

荏苒(rěn rǎn):形容愁苦连绵不绝。

谩:漫,徒然的意思。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

这里用长门宫的寂寞冷落来形容孤雁的凄凉哀怨。

锦筝:筝的美称。

古筝有十二或十三弦,斜列如雁行,称雁筝,其声凄清哀怨,故又称哀筝。

《晋书·桓伊传》“抚哀筝而歌怨诗”。

蓦地:忽然。

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北方。

杜甫《孤雁》(带拼音、注释、译文)

杜甫《孤雁》(带拼音、注释、译文)

杜甫《孤雁》(带拼音、注释、译文)《孤gū雁yàn》作zuò者zhě:杜dù甫fǔ孤gū雁yàn不bù饮yǐn啄zhuó,飞fēi鸣míng声shēng念niàn群qún。

谁shuí怜lián一yī片piàn影yǐng,相xiāng失shī万wàn重zhòng云yún? 望wàng尽jìn似sì犹yóu见jiàn,哀āi多duō如rú更gèng闻wén。

野yě鸦yā无wú意yì绪xù,鸣míng噪zào自zì纷fēn纷fēn。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注释:饮啄:鸟类饮水啄食。

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望尽:望尽天际。

意绪:心绪,念头。

鸣噪:野鸦啼叫。

自:自己。

译文:一只离群的孤雁既不饮水也不啄食,边飞边叫呼唤着同伴。

谁来怜惜这只孤雁,雁群已经消失在云海之中。

放眼望断天涯,仿佛看到同伴的身影,哀鸣不绝,好像听到了同伴的声音。

野鸭不理解孤雁的心情,只顾自己鸣嗓不停。

【唐诗三百首】《孤雁》注解+赏析+译文

【唐诗三百首】《孤雁》注解+赏析+译文

【唐诗三百首】《孤雁》注解+赏析+译文作者: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缴,孤飞自可疑。

注解
1、之:往。

2、失:失群。

3、渚:水中的小洲。

译文
几阵齐飞的旅伴,全部回到了塞上,
只有你这孤雁,不知独自飞向何方。

暮雨中,你悲凄地呼唤丢失的伙伴,
你想栖息,却又迟疑畏惧不下寒塘。

渚上低暗,你孤独地穿越过了云层;
只有关山的冷月,伴随你孤苦凄凉。

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把生命葬丧,
只是失群孤飞,毕竟叫人疑惧恐慌。

赏析
这是一首咏孤雁的诗,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

一联写同伴归尽,唯尔独去,写“离群”切题。

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

三联写失群之苦楚。

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

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

今人徐培均以为此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孤雁》原文及翻译赏析

《孤雁》原文及翻译赏析

《孤雁》原文及翻译赏析《孤雁》原文及翻译赏析《孤雁》原文及翻译赏析1解连环·孤雁宋朝张炎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解连环·孤雁》译文在空阔的楚江夜晚,我痛心突然被惊散后,自己已脱离雁群万里之远。

顾影自怜,想到飞下寒塘,只见地面一片眼前草枯沙净,江水平阔伸向遥远天边。

孤单一只的我无法排成字形,只能寄去相思情意的一点。

还生怕这样徘徊迁延会耽误北地吞毡嚼雪的故人,传达他们眷念故园的心愿。

有谁会可怜我长途飞行的艰难?让我想起深夜孤居长门宫的皇后,锦筝弹着心中无限的幽怨。

料想自己的伴侣还栖宿在芦花中,他们是否正惦念我在春前,会转程从旧路飞回北边。

我仿佛听到他们在暮雨中声声呼唤,只怕在边塞突然相见。

这样当双燕归来后栖息于画帘半卷的房檐,我也不会羞惭。

《解连环·孤雁》注释楚:泛指南方。

恍(huǎng)然:失意貌。

自顾影:对自己的孤独表示怜异之意。

自顾影:顾影自怜,对自己的孤单表示怜惜。

下寒塘:崔涂《孤雁》诗:“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写不成书:雁飞行时行列整齐如字,孤雁而不成字,只像笔画中的“一点”,故云。

这里还暗用了苏武雁足传书的故事。

因循:迟延。

残毡拥雪:用苏武事。

苏武被匈奴强留,毡毛合雪而吞食,幸免于死。

这里喻指困于元统治下有气节的南宋人物。

荏苒(rěnrǎn):形容愁苦连绵不绝。

谩:漫,徒然的意思。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

这里用长门宫的寂寞冷落来形容孤雁的凄凉哀怨。

锦筝:筝的美称。

古筝有十二或十三弦,斜列如雁行,称雁筝,其声凄清哀怨,故又称哀筝。

《晋书·桓伊传》“抚哀筝而歌怨诗”。

蓦地:忽然。

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北方。

古代爱情诗词《》孤雁篇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古代爱情诗词《》孤雁篇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古代爱情诗词《》孤雁篇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玉关万里秋风远,南归雁渡芦洲晚。

数行中断忽分飞,零落寒空谁作伴?可怜孤雁不胜情,常伴寒星夜夜鸣。

客舍凄凉魂欲断,深闺辗转梦难成。

客舍深闺听凄恻,绝弦更有伤心客。

十载同栖连理枝,一朝忽拆双飞翼。

空馆经秋冷繐帷,黄昏微雨画帘垂。

当年漫作求凤引,此日翻成别鹤悲。

悲来常向西风恸,重纩难温谁与共?一似孤鸿失侣飞,湘江不作鸳鸯梦。

天上人间两渺茫,年年岁岁恨难忘。

尺书肯寄重泉去,为道萧郎正断肠。

晚唐诗人崔涂有一首题为《孤雁》的五律,全篇咏赋孤零之雁,而尤秉元的这首《孤雁篇》,则是以孤雁自况,悼念亡妻。

诗的首六句,托物起兴。

一开始就以“玉关万里”、北雁南归烘托凄凉萧条的气氛。

“玉关”,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为通往西域的门户。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后汉书·班超传》:“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均谓玉关之遥远。

空间已有万里之遥,时令又值秋风萧飒的悲秋季节。

这就给人一种凄凉萧条之感。

何况北雁南归时又“中断”、“分飞”,更显得孤独无依。

诗人把孤雁安排在“万里秋风”和“零落寒空”的时空领域里面,为下文的直接抒情提供了一种凄凉的背景。

据传,诗人三十几岁丧偶,悲痛欲绝。

他对妻子情真意切,后无再娶,孤独零丁,无人作伴。

故此处写孤雁“零落寒空谁作伴”,“常伴寒星夜夜鸣”,实乃以孤雁喻己,感情悲切深沉。

底下转入直接抒情。

先分说如今自己无论寄寓“客舍”,或家居“深闺”,都是“魂欲断”、“梦难成”。

这两句是互文见义。

后总说自己“凄恻”、“伤心”的情绪。

从“十载同栖连理枝”至“年年岁岁恨难忘”,诗人象春蚕吐丝,用今昔对比,连绵不断地发抒丧妻的痛苦哀伤,感情层层深化,最后达到顶点。

“十载同栖连理枝”,是忆昔。

夫妻恩爱十几年,犹如比翼鸟一同栖息在连理枝上。

诗句化用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忽然,飞来横祸,拆散了“双飞翼”,使馆空帷冷画帘垂。

《孤雁》杜甫唐诗鉴赏

《孤雁》杜甫唐诗鉴赏

《孤雁》杜甫唐诗鉴赏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杜甫诗鉴赏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

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同时又融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而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思念它的同伴!不仅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

清人浦起龙评论说:“‘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

次联境界骤然开阔。

高远浩渺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刻的心情可想而知,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引起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愁:“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诗人所思念者不仅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

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而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托了诗人自己的思绪。

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它不停地飞鸣。

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那失去的雁群仿佛总在它眼前晃;似乎那雁群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1987·《唐诗鉴赏大典》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

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

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

写生至此,天雨池矣!”(《读杜心解》)结尾以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

孤雁念群之情那么痛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理解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无意绪”是孤雁面对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情。

杜甫《孤雁》译文及赏析

杜甫《孤雁》译文及赏析

杜甫《孤雁》译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译文】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

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注释】①饮啄:鸟类饮水啄食。

②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③“望尽”二句:望尽天际,仿佛看见了失去的同伴;哀唤声声,似乎同伴的叫鸣在耳边响。

④意绪:心绪,念头。

⑤自:一作“亦”。

【赏析】《孤雁》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

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

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

这首《孤雁》诗,表达的就是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依常规方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的事物是不宜直接说破的。

杜甫则不是这样,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这只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非常想念它的同伴。

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

清人浦起龙评价说:“‘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第二联境界忽然开阔。

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

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它不知道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

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将诗人胸中的情感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

清人朱鹤龄评注这首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而且诗人所思念的不单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

杜甫《孤雁》原文翻译及鉴赏

杜甫《孤雁》原文翻译及鉴赏

杜甫《孤雁》原文翻译及鉴赏《孤雁》全诗以孤雁象征自己。

诗写的是孤雁,无一字涉及诗人自己。

但通过这只不饮不啄、穿飞哀鸣、思寻伙伴的失群的孤雁间接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只身颠沛流离、怀念亲朋的情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孤雁》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孤雁》原文唐代: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雁》译文及注释译文一只离群孤雁,不想饮水,不肯进食,只是低飞哀叫,思念追寻它的同伴。

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间,谁来怜惜着天际孤雁?放眼望尽天涯,好像看到同伴身影;哀鸣响震山谷,好像听到同伴的声音。

野鸦不解孤雁心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

注释①饮啄:鸟类饮水啄食。

②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③望尽:望尽天际。

④意绪:心绪,念头。

⑤鸣噪:野鸦啼叫。

自:自己。

一作“亦”。

《孤雁》赏析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唤出“孤雁”,“不饮啄”。

写得孤雁有品骨。

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

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

“不饮啄”体现出孤雁的执着,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决心。

寄寓诗人当时渴望与亲人朋友团聚的心情。

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境界忽然开阔。

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

“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

诗人所思念的不单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

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

杜甫《孤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甫《孤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甫《孤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甫的咏物诗《孤雁》写于杜甫居住在夔州时。

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绝妙。

孤雁创作年代:唐代作者:杜甫作品体裁:五言律诗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释①饮啄:鸟类饮水啄食。

②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③“望尽”二句:望尽天际,仿佛看见了失去的同伴;哀唤声声,似乎同伴的叫鸣在耳边响。

④意绪:心绪,念头。

⑤自:一作“亦”。

相关试题(1) 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

(4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

(2分。

关键词“孤单困苦”“执着念群”,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2分。

答对第一点得1分,答对第二点或第三点得1分。

)(2)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

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

(2分。

手法答对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2分。

手法答对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3)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3分)答案: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杜甫《孤雁》原文和译文

杜甫《孤雁》原文和译文

杜甫《孤雁》原文和译文
原文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一、作者介绍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

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二、注释
1、孤雁:失群的大雁。

大雁喜群居,飞时一般排列成行。

2、饮啄:鸟类饮水啄食。

3、意绪:心绪,念头。

4、自:一作“亦”。

三、译文
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

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杜甫诗词《孤雁》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孤雁》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孤雁》的诗意赏析《孤雁》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律。

这是一首咏物诗,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表达的就是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全诗通过对雁孤苦伶仃的描写来象征诗人自己。

《孤雁》【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赏: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州时。

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依常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之物是不宜道破的。

杜甫则不然,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想念它的同伴!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

清人浦起龙评曰:“‘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 (《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次联境界倏忽开阔。

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 间,此时此际的心情该多么惶急、焦虑,又该多么迷茫啊!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间仿佛打开了一道闸门,诗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

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且诗人所思念者恐不独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

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

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

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

《孤雁》赏析

《孤雁》赏析

《孤雁》赏析《孤雁》赏析《孤雁》赏析1《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译文翻译一只离群孤雁,不想饮水,不肯进食,只是低飞哀叫,思念追寻它的同伴。

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间,谁来怜惜着天际孤雁?放眼望尽天涯,好像看到同伴身影;哀鸣响震山谷,好像听到同伴的声音。

野鸦不解孤雁心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

注释解释①饮啄:鸟类饮水啄食。

②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③望尽:望尽天际。

④意绪:心绪,念头。

⑤鸣噪:野鸦啼叫。

自:自己。

一作“亦”。

创作背景《孤雁》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

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

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

诗文赏析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唤出“孤雁”,“不饮啄”。

写得孤雁有品骨。

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

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

“不饮啄”体现出孤雁的执着,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决心。

寄寓诗人当时渴望与亲人朋友团聚的心情。

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境界忽然开阔。

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

“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

诗人所思念的不单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

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

“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

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杜甫诗词《孤雁》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孤雁》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孤雁》的诗意赏析杜甫诗词《孤雁》的诗意赏析《孤雁》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律。

这是一首咏物诗,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表达的就是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全诗通过对雁孤苦伶仃的描写来象征诗人自己。

《孤雁》【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赏: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州时。

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依常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之物是不宜道破的。

杜甫则不然,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想念它的同伴!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

清人浦起龙评曰:“‘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 (《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次联境界倏忽开阔。

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 间,此时此际的心情该多么惶急、焦虑,又该多么迷茫啊!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间仿佛打开了一道闸门,诗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

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且诗人所思念者恐不独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

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

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

杜甫《孤雁》赏析

杜甫《孤雁》赏析

杜甫《孤雁》赏析《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诗名《孤雁》,大雁是候鸟,都要长途飞行的,这倒也像是漫漫人生路。

然而大雁一般都是成群结队,一起飞的。

可是这里却有一只孤独的大雁,它怎么样呢?我们来看原诗:“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赏析杜甫说,有一只孤独的大雁,它独自地在飞着,它既不饮水也不啄食。

它飞翔时鸣叫着,声声都在念着原来的雁群。

这是一只掉队的大雁,它一直在念着原来的群体。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字词典故“相失”:【相互失去联系。

屈原《九章之三哀郢》“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qian1?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赏析杜甫说,谁来可怜这一片小小的影子,它是不是和原来的群体相失了万重的云?这里的“万重云”指遥远的距离了。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赏析杜甫说,它飞着飞着,望尽天涯,似乎又隐约看到同伴的影子。

哀伤多的时候,就更像听到同伴的声音。

老杜其实就是在写自己,这人啊,越是期盼得厉害,就越是渴望,越是渴望,就越是容易自我臆想,产生幻觉。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字词典故“意绪”:【心意,情绪。

南朝齐王融《咏琵琶》:“丝中传意绪,花里寄春情。

”】“鸣噪”:【鸣叫聒guo1噪,声音喧闹,令人烦躁。

】赏析杜甫说,可是当它飞近一看,竟是一群野鸦。

这野鸦懂什么意绪啊?它们只会胡鸣乱叫,自己制造纷纷扰扰。

哎,很残酷的结果,正所谓“曲高和寡”。

好,问题来了,老杜把自己比成一只孤雁,那么它所脱离的是什么“群体”呢?有的说是和弟弟妹妹的分离。

如果是自己亲人,那“野鸦”还有什么可比性呢?有的说是原来在朝廷的官员群体,这有点接近,但应该也不是,因为“意绪”两字。

在南朝齐的“王融”诗中是这样写“丝中传意绪,花里寄春情。

”在丝竹声中传意绪,在鲜花里头寄春情,多么的诗情画意。

所以我们认为老杜这里的群体主要是指文人的群体,比如以前的李白,岑参,高适他们,还有郑虔老先生等京城中的文人吧。

《孤雁》全诗及赏析

《孤雁》全诗及赏析

《孤雁》全诗及赏析《孤雁》全诗及赏析【诗句】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出处】唐.崔涂《孤雁》【意思】我想,你今后的飞程呵,月冷云低。

纵然不遭受利箭的伤害,也总叫人担心疑虑。

【全诗】《孤雁》.[唐].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释】①几行两句:指失群之雁。

意谓同飞的几行全已回到塞上了,你却飞往哪里呢? 尔:你。

之:往。

②失:失群。

寒塘句:指孤雁盘旋空中,孤踪自怯,故欲下又不能下。

所谓“相呼失”,应是一阵暮雨中,惊散了雁伴,要想呼唤时已感失群了。

③渚云句:指孤雁飞度渚上很低的浮云,反衬飞得高。

渚:水中小洲。

④未必两句:是说孤飞虽不一定丧生,失群毕竟可以疑惧。

矰(zeng):短箭。

缴 (zhuo):系在箭上的丝绳,后以矰缴喻伤人之物。

【鉴赏】在唐代的众多咏雁诗中,杜甫和崔涂的两首《孤雁》诗一直倍受后世推崇。

二诗不但描写“孤”字入神,而且成功地将孤雁和诗人自己的形象融合在一起,以至于千年之后的读者仍能够通过吟咏其诗,想见其人。

首联即描述此雁的孤单失群,点明题中的“孤”字。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两句先以“几行”和“尔独”进行对比,然后又以诗人的疑问发出,这样就造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越发突出孤雁的孤单、可怜。

也正因为如此孤单、可怜,所以当它从诗人的眼前飞过时,诗人立马就联想到了羁旅他乡、漂泊流离的自己。

由此可知,“念尔独何之”一句其实包含了多种复杂感情,既是诗人询问孤雁,也是诗人自问;既是诗人怜悯孤雁,也是诗人自怜,故语意极为辛酸、悲凉。

颔联则述说孤雁失群的原因及失群以后的仓皇行为。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一群大雁不顾气候恶劣继续北上,然而毕竟风急雨大,飞行艰难,不一会儿,其中的一只就发现自己掉队了。

它惶恐不已,急切地想找到自己的同伴,于是在风雨中呼号着、哀鸣着,声音无比凄厉。

失群的恐惧已让它心神俱伤,再加上风雨的打击,它几乎承受不住,好容易看到了一个萧瑟的池塘,想下来栖息却又迟疑不敢,在空中几度盘旋,最终还是没有下来。

《孤雁》崔涂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孤雁》崔涂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孤雁》崔涂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孤雁》是唐代诗人崔涂的组诗作品,共二首。

其中第二首诗描绘了孤雁独自飞翔,孤苦无依的凄凉情状,借此以喻诗人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感情真挚,凄婉动人。

作品原文:孤雁其一湘浦离应晚,边城去已孤。

如何万里计,只在一枝芦。

迥起波摇楚,寒栖月映蒲。

不知天畔侣,何处下平芜?其二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词句注释:其二几行(háng):几排(大雁)。

归塞尽:全部回到塞上。

归,回。

塞,边塞。

尽,完。

“念尔”句:不知大雁独自飞向哪里。

念,惦记,想。

尔,你。

独,独自。

何之,倒装结构,到哪里。

之,往,去。

暮:傍晚。

失:失群。

寒塘:寒冷的池塘。

渚(zhǔ):水中的小洲。

度:度过,飞越。

关月:指关塞上的月亮。

缯缴(zēng zhuó):指矰缴。

猎取飞鸟的工具。

缴,即在短箭上的丝绳。

孤:独自。

白话译文:其二几行归雁消失在遥远的塞外,不知你形单影只要往何处飞?暮雨中呼唤同伴已失去联系,想要落下寒塘却只畏惧迟疑。

沙洲上层云低垂慢慢地穿过,只有关山冷月与你紧紧相随。

虽说不一定会遇到强弓暗箭,独自奋飞难免让人疑虑凝眉。

创作背景:作者是江南人,一生中常在巴、蜀、湘、鄂、秦、陇一带作客,多天涯羁旅之思。

此诗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

作品鉴赏:其二这首诗题名《孤雁》,全篇皆实赋孤雁,“诗眼”就是一个“孤”字。

一个“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

这是一只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

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为了突出孤雁,首先要写出“离群”这个背景。

所以诗人一开头便说:“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站在驿楼上,极目远望,群雁不见了,只留下一只孤雁,在低空盘旋。

从“归塞”二字,可以看出雁群是在向北,且又是在春天;因为只有在春分以后,鸿雁才飞回塞外。

杜甫《孤雁》赏析

杜甫《孤雁》赏析

杜甫《孤雁》赏析杜甫《孤雁》赏析作品名称:《孤雁》创作年代:唐代作者:杜甫作品体裁:五言律诗作品出自:《杜甫全集》作品原文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作品译文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

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作品赏依常规方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的事物是不宜直接说破的。

杜甫则不是这样,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这只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非常想念它的同伴。

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

清人浦起龙评价说:“‘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第二联境界忽然开阔。

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

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它不知道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

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将诗人胸中的情感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

清人朱鹤龄评注这首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而且诗人所思念的`不单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

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第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

它望尽天际,不停地望,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不停地唤,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

诗歌《孤雁》——杜甫

诗歌《孤雁》——杜甫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译文: 一只离群孤雁,不饮水,不进食,只低飞哀叫,思念追寻它的同伴。 谁来怜惜着天际像一片影子一样的孤雁?它与雁群失散在云海间。 望尽天涯,好像看到同伴身影;哀鸣响震山谷,好像听到同伴声音。 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孤雁的心情,只顾着自己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不宜直接说破的。杜甫则不这样,他开篇 即唤出"孤雁",而这只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 着,声音里透出,它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 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
第二联境界忽然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 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天高路遥, 云海迷漫,它不知道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 一问,将诗人胸中的情感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 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安史之 后,在那动荡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 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自己的影子。
(1) 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 (2分。关键词“孤单困苦”“执着念群”,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 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2分。答对第一点得1分,答对第二点或第三点得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孤雁》原文|译文|鉴赏
'《孤雁》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律。

这是一首咏物诗,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表达的就是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孤雁》吧。

唐代: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译文
一只离群孤雁,不想饮水,不肯进食,只是低飞哀叫,思念追寻它的同伴。

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间,谁来怜惜着天际孤雁?
放眼望尽天涯,好像看到同伴身影;哀鸣响震山谷,好像听到同伴的声音。

野鸦不解孤雁心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

注释
①饮啄:鸟类饮水啄食。

②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③望尽:望尽天际。

④意绪:心绪,念头。

⑤鸣噪:野鸦啼叫。

自:自己。

一作“亦”。

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唤出“孤雁”,“不饮啄”。

写得孤雁有品骨。

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

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

“不饮啄”体现出孤雁的执着,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决心。

寄寓诗人当时渴望与亲人朋友团聚的心情。

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境界忽然开阔。

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

“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

诗人所思念的不单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

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

“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

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

它望尽天际,不停地望,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

它哀唤声声,不停地唤,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

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

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

从中体现出诗人流离失所,生活困苦,又没有亲人和朋友可以依靠的状态。

“犹”和“更”道出了诗人心中的沉重的悲哀与伤痛。

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

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坚持不懈。

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
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

孤雁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虽然命薄但是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

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读者以“立体感”。

全诗以孤雁象征自己。

诗写的是孤雁,无一字涉及诗人自己。

但通过这只不饮不啄、穿飞哀鸣、思寻伙伴的失群的孤雁间接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只身颠沛流离、怀念亲朋的情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