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

合集下载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标准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标准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标准一、检测方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应采用稳态法或非稳态法进行。

稳态法适用于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精确测定,非稳态法则适用于工程初步评估或现场快速检测。

具体选用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测试需求。

二、检测仪器检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所需的仪器应满足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

主要仪器包括:热流计、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必要的辅助设备。

所有仪器都应在有效期内,并定期进行校准。

三、检测步骤1. 准备工作:确定测试对象,清理围护结构表面,安装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

2. 开始测试:启动数据采集器,记录测试过程中的热流量和温度数据。

3. 结束测试:测试结束后,关闭数据采集器,并记录所有数据。

4. 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四、检测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应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计算等步骤。

应根据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和仪器,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得出准确的传热系数值。

五、检测报告编写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测试对象描述、测试环境、测试方法、仪器校准、测试步骤、数据处理方法、测试结果及判定等。

报告的编写应清晰、准确,易于理解。

六、检测精度要求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精度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测试条件确定。

通常情况下,精度要求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七、检测人员资质进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资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熟悉测试方法和仪器操作。

八、检测安全要求在进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时,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测试现场的安全。

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例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等。

九、检测结果判定根据所测得的传热系数值,与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对比,判定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对于不满足要求的围护结构,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十、检测周期与频次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周期与频次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进行确定。

对于新建工程,应在工程竣工验收时进行一次检测;对于既有建筑,应根据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以评估其热工性能状况。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研究总结。

1. 引⾔随着能源和环境形势⽇益严峻,建筑节能将是我国的⼀项长期国策。

传热系数是建筑热⼯节能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建筑构件(如门、窗等)的传热系数,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进⾏测试。

⽽建筑围护结构是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其传热系数需要现场检测才能确定。

通过检测建筑的实际传热性能,来判定建筑保温隔热系统的产品、技术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以此来鉴定新系统的产品、技术的优缺点等,同时对分析建筑物实际运⾏中的能耗状况和施⼯过程的偏差也起着⾮常重要的作⽤。

本⽂对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进⾏综述,注重对热流计法研究总结。

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前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的⽅法主要有四种,即热流计法、热箱法、控温箱热流计法和常功率平⾯热源法。

2.1热流计法。

(1)热流计法原理[1]。

热流计法是利⽤温差和热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传热系数的测定。

通常的做法是⽤热流计、热电偶在现场检测出被测围护结构的热流密度以及内、外表⾯温度,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得出建筑物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如图1)。

计算公式如下:(2)热流计法特点。

热流计法的核⼼是测量通过被测对象的热流,并假定传热为⼀维。

否则,热流有分量,计算出的被测物的热阻偏⼩,传热系数就偏⼤。

该⽅法是国家检测标准⾸选的⽅法,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法,但是这种⽅法⽤在现场测试有严重的局限性。

因为使⽤该⽅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在采暖期才能进⾏测试,我国的现实情况是有些地区基本不采暖、采暖地区的有些⼯程⼜在⾮采暖期竣⼯等,这样就限制了它的使⽤。

在计算时所⽤到的内外墙表⾯换热系数受环境(温度、风速、辐射等)的影响显著。

如⽂献[2]对实验⽤房进⾏了不同风速的情况下,外墙表⾯换热系数A 的研究,结果表明外环境(风速)对外墙表⾯换热系数的影响很⼤(如表1)。

⽂献[3][4]就其它环境(如⾬⽔和太阳辐射等)条件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影响也作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也有较⼤的影响。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研究总结。

1. 引言随着能源和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建筑节能将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国策。

传热系数是建筑热工节能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建筑构件(如门、窗等)的传热系数,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进行测试。

而建筑围护结构是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其传热系数需要现场检测才能确定。

通过检测建筑的实际传热性能,来判定建筑保温隔热系统的产品、技术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以此来鉴定新系统的产品、技术的优缺点等,同时对分析建筑物实际运行中的能耗状况和施工过程的偏差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注重对热流计法研究总结。

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目前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热流计法、热箱法、控温箱热流计法和常功率平面热源法。

2.1热流计法。

(1)热流计法原理[1]。

热流计法是利用温差和热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传热系数的测定。

通常的做法是用热流计、热电偶在现场检测出被测围护结构的热流密度以及内、外表面温度,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得出建筑物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如图1)。

计算公式如下:(2)热流计法特点。

热流计法的核心是测量通过被测对象的热流,并假定传热为一维。

否则,热流有分量,计算出的被测物的热阻偏小,传热系数就偏大。

该方法是国家检测标准首选的方法,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用在现场测试有严重的局限性。

因为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在采暖期才能进行测试,我国的现实情况是有些地区基本不采暖、采暖地区的有些工程又在非采暖期竣工等,这样就限制了它的使用。

在计算时所用到的内外墙表面换热系数受环境(温度、风速、辐射等)的影响显著。

如文献[2]对实验用房进行了不同风速的情况下,外墙表面换热系数A 的研究,结果表明外环境(风速)对外墙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很大(如表1)。

文献[3][4]就其它环境(如雨水和太阳辐射等)条件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影响也作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也有较大的影响。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报告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报告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报告传热系数检测通常采用热流法、测温法或数值模拟法。

热流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测量热流大小和温度差来确定传热系数。

测温法则通过在围护结构内外部设置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差来计算传热系数。

数值模拟法则是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估算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检测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检测目的和依据:说明进行传热系数检测的原因和依据,指导检测的目标和要求。

2.检测范围和方法:说明检测的具体范围和使用的方法,如热流法、测温法或数值模拟法。

3.检测仪器和设备:列出使用的仪器和设备的名称、型号和技术指标。

4.检测样品和试验条件:说明检测的围护结构样品的特点和尺寸,并说明试验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5.检测过程和结果:详细描述检测的过程和方法,并列出测得的传热系数数值和误差范围。

如果使用数值模拟法,还需说明模型参数和计算结果。

6.结果分析和评价: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评估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7.检测结论和建议:总结检测结果,给出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在实际检测中1.严格遵守检测标准和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检测前要做好样品的准备工作,如清洁表面、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等。

3.检测过程中要保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精确测量。

4.数据处理要科学合理,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计算公式。

5.检测结果要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评估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报告是评估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重要依据,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的检测结果对于改进建筑设计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编写检测报告时,需要详细记录检测过程和结果,并给出相应的分析和评价,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指导和建议。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1、适用范围适用于现场采用热流计法检测建筑不透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2、检测依据2.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57-2015)2.2《建筑物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GB/T23483-2016)3、技术指标热流计的物理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4、主要仪器设备4.1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仪5、检验人员检验人员须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持证上岗人员,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应认真负责。

6、试验方法6.1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测定6.1.1建筑物围护结构主体传热系数宜采用热流计法进行测定。

6.1.2 测点位置:宜用红外热像技术协助确定,测点应避免靠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分,不要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风扇的直接影响。

被测区域的外表面要避免雨雪侵袭和阳光直射。

6.1.3将热流计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要与表面完全接触;热流计不应受阳光直射。

6.1.4在被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温度传感器。

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位置安装。

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应受到太阳辐射或室内热源的直接影响。

温度传感器连同其引线应与被测表面接触紧密,引线长度不应少于0.1m。

6.1.5检测期间室内空气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测试时室内空气温度的波动范围在±3K之内,围护结构高温侧表面温度与低温侧表面温度以满足下表的要求。

在检测过程中的任何时刻不应高于低温侧表面温度。

温差要求6.1.6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应同步记录,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30mm,可以取多次采样数据的平均值,采样间隔短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1/2。

6.2建筑物室内外平均温度的测定6.2.1采用温度自记仪进行连续检测,检测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60min,测试持续时间不应少于72h。

6.2.2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的检测部位应为底层、顶层和中间层的代表性房间,且每层的测点数不应少于3个。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方法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方法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方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表征围护结构传热量大小的一个物理量,是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评价指标,也是隔热性能的指标之一。

热流计法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现场测试方法,国际标准和美国ASTM 标准都对热流计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国家行业标准《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中明确指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宜采用热流计法或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定的其他方法。

1. 检测原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可定义为:在稳态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热流计法其本质是要求通过热流计的热流即为通过被测对象的热流,并且该热流平行于温度梯度方向,即通过热流计的热流为一维传导,并且不考虑向四周的扩散,此时只要同时测得冷热两端的温度,即可根据公式计算出被测对象的热阻和传热系数。

2.热流计传感器介绍热流计是一种用于测定建筑围护结构热流密度的传感,输出的电信号是通过热流计热流密度的函数。

它由芯、热电堆、骨架、表面板及引线柱组成,如图 1 所示。

图 1 热流计构造图3.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方法(1)刚刚完工的外围护结构含水率特别高,检测时热流值不稳定,对现场热工性能检测的数据会有异议。

所以检测房间的选择现场检测宜在受检墙体已干透或主体结构施工完成至少3个月后进行。

使墙体基本干燥后对墙体进行热工性能检测,当测试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时,为了使传热过程接近一维传热,检测墙面长度和宽度越大越好,一定程度上检测房间越大越好。

热流计的测点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大面积墙面的中央。

如果建筑结构复杂,需按不同部位设置测点,求加权平均值。

另外考虑到房间的内外空气流动所选房间要易于封闭。

温度测点应选择在热流计测点边沿15 cm处,室外对应位置也应布置温度测点,在被测部位的内表面布置至少3块热流计,在热流计的周围布置不少于3个铜-康铜热电偶,在对应的外表面也同样地布置相应的热电偶,将这些热流计和热电偶用导线与温度、热流巡回自动检测仪连接之后,在内侧用加热器加热、或用空调控温,将温度设定为内外相差10℃以上,每30 min记录1次数据,开始一段时间的数据只能作为参考。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研究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研究

04 检测结果
根据现场测量数据,得出围护结构 的传热系数,为建筑节能性能评估 提供依据。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02
03
04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 测方法研究结论
经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了一 种有效的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 数现场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 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实际应用,我们验证了该 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建筑围护 结构的传热系数,为建筑节能 设计和改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 支持。
04
工程案例分析与应用
工程案例一
检测方法
检测设备
检测条件
检测结果
采用热流计法进行现场检测,通 过在围护结构表面安装热流计, 测量热流密度,并结合温度梯度 计算传热系数。
使用专业热流计、温度传感器等 设备进行测量。
在稳定的室外气候条件下进行, 确保室内外温差稳定,避免瞬时 温度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建筑或已有建筑改造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 • 测量精度:高 • 测量范围: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围护结构,包括混凝土、砖墙、玻璃等。 • 设备要求:需要使用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等设备。 • 操作难度:中等,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装和操作。 • 对围护结构的影响:会破坏围护结构表面或内部,影响较小。
根据现场测量数据,得出围护结 构的传热系数,为建筑节能性能 评估提供依据。
工程案例二
检测方法
采用热像仪法进行现场检测,通过红外热像仪测量围护结 构表面温度分布,结合测量结果计算传热系数。
检测设备
使用专业红外热像仪、温度传感器等设备进行测量。
检测条件
在稳定的室外气候条件下进行,确保室内外温差稳定,避 免瞬时温度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标准(热箱法)-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标准(热箱法)-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
I
DBJ64/ T056—2015
前 言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 本标准代替DB64/T244-2001《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标准(热箱法)》,与原标准相比 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删除术语中“围护结构”定义; ——检测设备增加红外热像仪(见 3.4); ——建筑物围护结构被检测部位高温侧表面温度应高于低温侧为 8℃以上,并增加了相关规定(见
黑度值ε应大于0.85,加热功率(130~150)W。 A.2.2 控制箱
数量为l台,尺寸为400mm×300mm×150mm,采用PID自整定控制算法。主要是用来采集各点温度、 热箱功率等值并进行控制、运算、存储。其中,热箱内温度控制精度为±0.2℃,功率计算精度为±1%FS, 数据记录及计算间隔为10min,通讯接口为RS232。 A.2.3 温度传感器
II
DBJ64/ T056—2015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标准(热箱法)
1 总则
1.1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热箱法)现场检侧方法和数据计算方法。 1.2 本标准适用于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建筑物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4.3); ——删除附录 A 中 A.2; ——增加附录 B。 本标准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的编制单位:宁夏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宁夏建设新技术产品推广协会、宁夏建筑标准 设计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卜勇、郭志军、李燕、熊芳、邝山鹰、慈强、刘国荣、陈学文。 本标准代替DB64/ T244-20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一适用围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设置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及节能技术措施的节能效果检验。

二引用标准JGJ 132-2001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三仪器设备建筑热工温度热流巡回检测仪四检测条件检测期间室平均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热流计不得受直射,围护结构被测区域的外表面宜避免雨雪侵袭和直射,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96h。

五建筑物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六试验步骤1 测点位置的确定测量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时,测点位置不应靠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位,不应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风扇的直接影响。

2 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① 热流计应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表面上,且应与表面完全接触。

② 温度传感器应在被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

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的位置安装。

温度传感器连同0.1m 长引线应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传感器表面的辐射系数应与被测表面基本相同。

3 记录数据检测期间,应逐时记录热流密度和、外表面温度。

可记录多次采样数据的平均值,采样间隔宜短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二分之一。

七 数据处理1 数据分析可采用算术平均法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数据分析时,应按下式计算围护结构的热阻,并符合下列规定。

∑∑===n j 1jn 1j Ej Ij q )-(R θθ式中: R——围护结构的热阻(m2·K/W);θIj——围护结构表面温度的第j次测量值;θEj——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的第j次测量值;q j——热流密度的第j次测量值;①对于轻型围护结构(单位面积比热容小于20KJ/(M2·K)),宜使用夜间采集的数据(日落后1h至日出)计算围护结构的热阻。

当经过连续四个夜间测量之后,相邻两测量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于5%时,方可结束测量;②对于重型围护结构(单位面积比热容大于等于20KJ/(m2·K)),应使用全天数据(24h的整数倍)计算围护结构的热阻,且只有在下列条件得到满足时方可结束测量。

a 末次R计算值与24h之前的R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b 检测期间第一个INT(2×DT/3)天与最后一个同样长的天数的R 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注:DT为检测持续天数,INT表示取整数部分。

2.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计算:按下式计算:K=1/(Ri+R+Re)式中: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K);Ri——表面换热阻,应按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绝热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一适用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测定匀质材料二应用标准GB 10294-1988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其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三检测装置TPMBE-300平板导热仪由热板、冷板、防护箱体、夹紧机构、控制系统、水箱和测控软件组成。

四试件的准备1 试件的加工试验前,应将试件加工成300mm(长)×300mm(宽)的正方形,并且保证冷热两个传热面的平行度,特别是硬质材料的试件,如果冷热两个测试面不平行,仪器的冷热板将难与试件良好地接触,热流传递不均匀,导致测试数据不准确。

这种情况下必须将试件磨平后才能做试验。

2 试件厚度的测量由于材料的热膨胀和冷热板对试件的技压力,试件的厚度会比自由状态变小,特别是弹性比较大的松软材料的试件,应在试验装置中夹紧后测量厚度。

刚度大的硬质试件也可以先放在大平台上用高度尺测量。

3 试件的安装按下驱动箱体侧面的电机控制松开按纽,冷板向后移动,退到一定位置后,将试件放入测试箱体,按下驱动箱体侧面的电极控制开关夹紧,冷板向前移动,到一定位置后,试件被夹紧在冷热板之间。

盖上测试箱体上盖。

五测试操作1 根据试验温度设定围设定热板和冷板的冷热位置。

2 将控制机柜上的总电源按纽打到开的位置。

冷却水箱的电极启动,循环水开始流动。

这时控制机柜上的各仪表得电并且显示,从MR13可以看到中心热板、护热板、热后板的当前温度值,从SR93可以看到冷板当前温度。

3 按下“启动”按纽,这时中心热板和护热板以及热后板,冷板的四个温控系统开始启动并工作。

4 根据试验要求设定热板温度和冷板的温度。

5 冷热板的温度设定好后,应观察各仪表的显示是否正常,首先看热板温控仪,在三个通道中,热后板的温度上升是最快的,其次是中心热板的升温速率,最慢的是护热板的升温速率,护热板的热负荷约是中心加热板的3倍。

六 传热稳定与数据处理1对于材料热阻大,试件厚度也大的试件,要比热阻小,厚度薄的试件需要更长的测试时间。

第一阶段:温度控制及传热稳定阶段。

第二阶段:平均功率计算阶段。

第三阶段:稳定性观察校准阶段2 导热系数的计算导热系数按下式计算:λ=AT Q d ×)(×T2-1 λ——材料的导热系数,W/(℃.m )T1——热板的设定温度,℃T2——冷板的设定温度,℃A ——中心加热板面积,㎡Q——中心加热板传热功率,Wd——试件厚度,m;3 试验结束后,关闭设备电源七使用注意事项1 试验开始时,水箱必须工作,水路必须畅通,才能保证冷板的制冷器正常工作。

开机后观察流量计的浮子是否正常,每两个月检查一次液位计,水位下降则应加满。

2 水箱的设定水温一般比冷板设定温度高8-15度。

3如果加电后某一通道的温度不上升,则控温系统出现问题,如果温度显示为HHHH,则是热电偶回路断路。

如果某一通道的温度直线上升,超过系统最大的超调量(50%)以上,依然不停止,则应立即关闭总电源,并与设计单位联系,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混凝土多孔砖传热系数的测定一适用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以混凝土多孔砖为墙体材料的热工性能的检验。

二应用标准DB13(J)/T 46-2004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程》三检测设备JW-1型墙体保温性能检测装置建筑热工温度热流巡回检测仪四砌体的热工技术指标砌体的热工参数可按表1中数值采用表1 砌体的热工参数注:20Φ22孔的砌体为双面抹20mm厚水泥砂浆,单排双孔砌体为双面抹10mm水泥砂浆;其它规格的多孔砖砌体热工参数由生产厂提供。

五试验步骤1 试件的安装把试件(板材、砌体等)安装或砌筑在冷热箱之间的试件架,试件冷热表面根据用户要求做适当的粉刷层。

如对于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炉渣混凝土空心砌块两面必须抹灰,以避免空气渗透。

通常用水泥砂浆抹1~1.5cm厚的粉刷层,等待干燥硬化之后布点测量温度和热流。

2 测温布点和粘贴热流计当表面材料凝固和干燥后,用乳胶与水泥拌合物或者其他粘结剂,将铜——康铜热电偶温度传感元件粘贴在试件的冷热表面上,同时用黄油把热流计粘贴在试件的热表面上,粘贴热电偶和热流计时一定要粘紧,防止出现空隙,否则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

在一平方米大小的试件上,至少应布置两块热流计,在热流计周围布置四个热电偶,对应的冷表面上也相应的布置两块热流计,在冷热箱布置两个带有防辐射罩的热电偶,用来观察箱的控温状况,然后将冷热箱与试件架一起合上并扣紧。

3 温度控制冷热箱两侧空气温差值至少应控制在20℃。

通常热箱空气温度控制恒定值为18℃,冷箱的空气温度控制在恒定值为-2℃以下。

一般说来,冷热箱的空气温度差值越大,则其读数误差相对越小,因而所得结果较为精确。

4 测量时间测量包括瞬变过程及若干测量周期。

瞬变过程的长短和测量周期是由试件、控制状况、计量仪表及所要求的精度而确定的。

瞬变过程一直持续到接近达到稳定状态之前,然后进入热稳定状态。

计量时间包括足够数量的测量周期,以获得所要求精度的试验结果。

测量可按以下方式进行:计量期限至少需要三个小时,热流值及温度读数在此测量期有三个周期是均匀地分布的,取这三个计量期的热流和温度平均值,然后根据这些平均值算出此计量期的热阻,并和前面的测量期热阻相比较。

如果有两个测量期的热阻值相差小于2%,则此检测就结束,而热阻就按两次测量期的平均值计算。

因此,一个完整的测量期至少需要六个小时。

六检测结果及数据处理1 试件冷热表面的平均温度AtA t mi ii∑=×=1式中 A ——试件冷表面或热表面的总面积,㎡ A i ——试件i 区域的面积,㎡ t i ——试件I 区域的温度,℃2 不利部位的表面温度及其影响围如保温板有导热能力强的肋,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的砌筑接缝,则这种存在热桥的部位将影响试件整体的保温性能,其影响围和程度可测定热桥部位的表面温度而确定。

3 热流量热流读数值应有代表性,对于匀质单一保温板材,其保温性能几乎处处相同,因此在特定的温差条件下,板材不同部位通过的热流量是相同的。

故检测时只需布置1~2块热流计就可以了,取其热流平均值。

4 试件热阻FC tR ×=式中:R ——试件本身热阻值,m 2﹒k /w ;△t ——试件冷热表面温差,℃;C ——热流计标定系数,w /m 2﹒mv ; F ——电动势(热流计读数),mv 。

5 试件传热系数Re++=Ri R K 1式中:K ——试件总传热系数,W/㎡.K ; R ——试件本身热阻值,㎡.K/W ;Ri ——试件表面换热阻值,取0.11,㎡.K/W ; Re ——试件外表面换热阻值,取0.04,㎡.K/W ;作业指导书批准人:颁布日期:实施日期:审核:编写:目录修改页目录第一章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第二章绝热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第三章混凝土多孔砖传热系数的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