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课文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课文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课文知识点第12课《唐诗五首》1.文学常识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

王绩,字无功,号东镐子,唐代诗人。

崔颢,唐代诗人。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诗魔”。

2.文章思想内容《野望》: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

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

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复习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复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复习(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意: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打猎到的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四句运用对偶的手法,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满山遍野,树叶枯黄,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间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表达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流露出避世退隐的愿望。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运用典故,写出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像伯夷、叔齐那样的古代隐士交朋友了,表达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流露出避世退隐的愿望。

主题: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意: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一座巍峨的)黄鹤楼。

黄鹤离去不会再回来了,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的原野,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茂盛。

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赏析: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思乡之情。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8年级上册唐诗五首

8年级上册唐诗五首

8年级上册唐诗五首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学习资料。

1. 原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 作者简介。

3. 诗歌赏析。

- 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写远景,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皆”“唯”二字,在静态的景色描写中,烘托出一种静谧、萧瑟的氛围。

- 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转而写动态的人物活动,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画面充满田园气息,但在这种热闹之中,诗人却更显孤独,因为他与这些人“相顾无相识”。

-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人看到这些景象,却没有一个相识的人,只能追怀古代的隐士伯夷、叔齐,他们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

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在现实中的孤独和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

1.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 作者简介。

3. 诗歌赏析。

-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从传说落笔,仙人乘鹤而去,如今只剩下黄鹤楼。

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进一步深化这种感慨,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空中飘荡。

“悠悠”一词,既写出了白云的飘荡之态,也表现出时间的悠远和空间的广阔,诗人的惆怅之情也随之蔓延开来。

-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写登楼所见的实景,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繁茂。

这两句一写远眺的山川树木,一写近看的芳草洲渚,画面明丽,但在这种明丽之中,却蕴含着淡淡的哀愁。

-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时分,诗人望着江上的烟波浩渺,不禁思念起故乡,“愁”字点明全诗的主旨,将前面的历史感慨和眼前的思乡之情融为一体。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知识梳理(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知识梳理(含答案)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在东皋向远处眺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显得更加萧瑟。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我只好吟唱着那首《采薇》,怀念古代隐士伯夷和叔齐啦。

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首联写诗人傍晚时分独自徘徊的场景,表现了孤寂无依的彷徨心情。

同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欲何依”化用典故,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的画面,赏析这句诗的精妙所在。

画面:描绘了一幅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显得更加萧瑟。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营造了秋日傍晚的静谧氛围。

3、赏析“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一联转而写人,近景、动景。

颈联描绘了牧人、猎人归家的场景,充满温馨的氛围,实则是以牧人温馨的生活方式反衬诗人的孤寂落寞、无处安身的感慨。

赏析颔联和颈联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

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家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尾联直抒胸臆,这两句表面是说自己在现实中无认识之人,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

实则表现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境,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感。

首联在全诗的作用是什么?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7.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中的“望”字。

“望”字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8.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重要复习资料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重要复习资料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重要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⒈《观刈麦》的作者白居易,唐代中期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运动,主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我们还学过白居易的诗有《钱塘湖春行》。

⒉《赤壁》的作者杜牧,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著有《樊川诗集》、《樊川文集》。

我们学过杜牧的诗还有《江南春》、《泊秦淮》、《山行》。

⒊《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爱国诗人,著名抗元将领。

字覆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所著《指南录》,记述了平生所遭险难以及战友的事迹,可视为诗史。

他在大都狱中所作的《正气歌》,更为世所传诵。

⒋《已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一名巩祚,字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⒌《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张养浩,元代散曲家。

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山坡羊,曲牌名。

二、理解性默写⒈《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此句和白居易的《买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

⒉《观刈麦》中描写夏收季节丰收景象的诗句是“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描写青壮劳力辛苦劳碌情景的句子是“足蒸暑士气。

背灼炎天光”,刻画劳动人民心理的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借夏日长”,反映官府对贫苦农民残酷剥削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的诗句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⒊杜牧的《赤壁》诗中交代兴感之由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抒写诗人由“折戟”而生感慨(议论)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⒋《过零丁洋》中借用地名抒写自己孤独无援,忧患不安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抒写自己的身世之悲及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复习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复习课件

诗歌朗读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歌赏析
叙事 抒情
写景
抒情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远景 静景
融 情
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近景 动景 于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孤寂惆怅
叙事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典故
问题探究
1.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表现了诗人什么 情感?
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传达出被排挤出朝廷 的惆怅和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问题探究
2.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欣赏: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 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迹异景,烽火台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 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 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定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 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 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 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
黄鹤楼
崔颢
诗歌朗读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知识回顾
崔颢(hào)(704-754),汴州(开封) 人。开元十一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 于写诗,系盛唐诗人,天宝中为尚书司勋 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 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 凛然,雄浑奔放。《旧唐书·文苑传》 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 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有《崔颢集》。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 唐诗五首 知识梳理(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 唐诗五首 知识梳理(附答案)

唐诗五首野望一、文学常识作者: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

写作背景: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应该就是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的时候。

二、翻译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三、注释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四、古诗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首联,景中含情,景中有人。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幅图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心里默默“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欲何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

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把作者的心绪交代的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

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

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

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3唐诗五首【考点精讲版】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3唐诗五首【考点精讲版】


首联 点题
律诗结构


写景 转折 叙事 变换

议论 抒情
读诗五步法
诵读诗歌,读出节奏与韵味 知人论世,了解诗人与背景 读懂诗意,理解词义与句意 品读诗韵,品析炼字与手法 读透情理,体会情感与哲理

望王

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ɡāo) 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绩 曾三仕三隐,一生郁郁不得志。其山水田园诗朴素 自然,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 创唐诗盛世做出了重要贡献。
背景链接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产 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为神话传 说所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于是写下了这 首浑然天成的千古绝唱。
诗词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黄鹤楼
[唐]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zǎi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合】抒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浓浓乡愁
(设问)
“烟波”写出了江面渺茫的景象,与日暮
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更增乡愁。
尾联运用设问,以愁作结,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日暮时分登临黄鹤楼的心 情。这渺茫的忧思与上文草木茂盛、山川分明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渲染 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本诗三美: ①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虚写神话,实写景象,意境悠远。 ②色彩缤纷的绘画美: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
“落晖”两词充满了秋意,蕴含着淡淡的伤感。营造出清冷、
静谧的氛围。
静态、远景,侧重宏观描绘
默写常考
【转】写人 牧猎归来
牧 人 驱 犊 ·返 , 猎 马 带 禽 归·。

八年级上唐诗五首知识点

八年级上唐诗五首知识点

八年级上唐诗五首知识点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又以唐代的诗歌创作最为辉煌。

作为一名八年级的中学生,唐诗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下面,我将根据八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内容,总结出五首重点唐诗。

一、《登高》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登高》是一首名篇。

这首诗以山川的美景为背景,描写了杜甫的脚步幸福地登上了众山之巅。

其中,“俯冲浦”“翻落雾”等描写动态具象形象的描写方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时,这首诗以正大光明的心态望着前方,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坚持真理的情感。

二、《夜泊牛渚怀古》唐代大诗人杨炯所作的《夜泊牛渚怀古》是一首沉浸在古代思想的诗篇。

这首诗以古代故事为背景,以宁静的夜晚为背景,表现出了诗人对古代历史的向往之情。

诗歌中提到:“艰难苦恨繁霜鬓”,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杨炯对古代历史的信仰与敬畏。

此外,“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描写为这首诗增添了浓郁的田园情趣。

三、《江雪》唐代诗人潘耒所作的《江雪》是一首以雪景为背景的诗歌。

这首诗以形象直观的描写方式,使我们沉浸在雪中的美丽。

潘耒利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描写,表现出雪景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诗的结尾,诗人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来表现出童话般的画面,使我们沉浸在雪中的美妙体验。

四、《静夜思》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静夜思》是一首短而精美的诗歌。

这种形式简洁的诗歌常常被广泛传颂,成为许多人学习唐诗的门户。

这首诗以一个人独处的情景为背景,赞颂了幸福和富足的生活。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清楚地表现了人与月光的关系。

这首诗的简单、清新、悠远的声音使得它在中国文学中得到认可。

五、《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以游牧民族为背景的诗歌。

在诗歌中,白居易表达了对于朋友离别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下一站的渴望。

这首诗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描写为背景,使我们感受到小草虽然悠远而历久,但它们的生命却是易逝的。

这种情感极具感染力,同时也给了现代人的生活以启示。

统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3.-唐诗五首-重点习题练习复习ppt课件

统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3.-唐诗五首-重点习题练习复习ppt课件

10. 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_ _ _____
_
_
_一__
_
_
_

__
_
_
_孤__
_不__
_不__

_
_边__ _边__ _ _情__ _,__表__现__ _孤__雁__ _执__着__。
_________
11. 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衬托(反衬;对比)。蕴含了作者对野鸦(像
二、 【2019•日照】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2. “ 月是故乡明 ” 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
要赏析。
这句诗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融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_ _ _ _ _ _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五、六两句,诗人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 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 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杨阴里”的白沙堤上,这里的 景色美不胜收,诗人久久不忍离去,不禁发出“最 爱”这样的赞叹。
9.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C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D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解析】A项“怜”古今意思分别是“喜爱”“怜悯”;B项“ 长河”古今意思分别是“黄河”“长的河流”;C项“单车” 古今意思分别是“一辆车”“自行车”;D项“牧”古今意思 都是“放牧”。

八上语文唐诗五首笔记

八上语文唐诗五首笔记

八上语文唐诗五首笔记
一、积累词汇
在这五首唐诗中,有许多精彩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值得积累的词汇:
1. 《使至塞上》: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2. 《渡荆门送别》:远渡、楚国、巫峡、巴东、云梦、月下。

3. 《登岳阳楼》:昔闻、今上、吴楚、乾坤、戎马、霜雪。

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娇儿、寒风、冷雨、床头、屋漏。

5. 《黄鹤楼》:黄鹤楼、白云、鹦鹉洲、晴川历历、芳草萋萋。

二、了解诗人背景
通过学习这五首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思想感情。

例如,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和边塞生活;杜甫则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人民疾苦。

三、欣赏诗歌意境
这五首唐诗都有非常优美的意境。

例如,《登高》中描绘了壮美的长江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赤壁》则通过对古战场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战争的深刻思考。

四、理解诗歌主题
这五首唐诗的主题是多样的,包括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羁旅诗和田园诗等。

通过学习这些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唐代诗歌的各种主题和表现形式。

五、学习诗歌技巧
这五首唐诗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诗人们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
巧。

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通过描绘春景来表现离别的情感;《登高》中,诗人运用对偶、夸张等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语言积累与运用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语言积累与运用

《唐诗五首》语言积累与运用1.重点字词《野望》:选自《王绩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gāo)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东皋:地名,今属山西万荣。

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

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

薄,接近。

徙倚:徘徊。

犊(dú):小牛。

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采食野菜。

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黄鹤楼》:选自《全唐诗》卷一三O(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hú)矶上。

《太平寰宇记》:“昔费祎(yī)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

崔颢(hào)(?-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川、原野。

历历:分明的样子。

汉阳:地名,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qī)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乡关:故乡。

《使至塞上》:选自《王维集校注》卷二(中华书局1997年版)。

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

塞上,边境地区,亦泛指北方长城内外。

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

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

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

孤烟:指烽烟。

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长河:指黄河。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都护: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唐诗五首 复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唐诗五首 复习要点

012 唐诗五首复习要点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文学常识本诗选自《王绩诗注》。

诗人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后人集有《东皋子集》。

诗人于隋大业年间举孝悌(tì)廉洁及第。

简傲嗜酒,屡被弹劾。

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

唐初,曾任大乐丞。

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

这首诗作于唐初,始终流露出诗人避世退隐的意愿。

二、注释野望:眺望原野。

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

薄,接近。

徙倚(xǐyǐ):徘徊。

犊:小牛。

这里指牛群。

晖:指阳光,这里指夕阳。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采食野菜。

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三、翻译傍晚在东皋向远处眺望,(独自)徘徊而心里无所依托。

树木都已染上了枯黄的颜色,起伏的山峦在余晖中显得更加萧瑟。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圈,猎马带着猎物归来。

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个认识的人,我只好吟唱着那首《采薇》,怀念古代隐士伯夷和叔齐了。

四、中心思想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五、知识点1、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符合律诗的基本章法。

2、朴素清新,流畅自然这首诗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式,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3、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作者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写出了诗人眼前静景: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间唯见些许余晖,多么宁静、开阔、美丽。

4、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作者的笔锋由静转动,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牧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12课 唐诗五首(第01课时)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12课 唐诗五首(第01课时)

知识《野望》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尝居东皋(gao),号东皋子。

原有集,已散失,后人集有《东皋子集》。

本诗选自《王绩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诗人于隋大业年问举孝悌廉洁及第,除秘书正字、扬州六合县丞。

简傲嗜酒,屡被弹劾。

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

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

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

这首诗作于唐初,诗中流露出诗人避世退隐的意愿。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全唐诗》中收录了他42首诗。

著有《崔颢诗集》。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三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写下此诗。

律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抒写了游子的乡愁。

《使至塞上》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迁蒲(今山西永济),故又称蒲人。

一生写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与孟浩然齐名,并称为“王孟”。

著有《王右丞集》。

名作有《鸟鸣涧》,》《从军行》《观猎》《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本诗选自《王维集校注》卷二(中华书局1997年版)。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当时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诗人单车问边,虽有孤寂之感,但更多的是凌云之气。

此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塞时沿途所见之景。

这首律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感。

10.写出正确汉字和读音。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同步练习1、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同步练习一、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悌廉洁科,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合丞。

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中,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

工诗赋,尤擅五言诗。

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二、故事背景王绩入唐后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中以足疾罢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之时。

三、课文翻译原文:东皋:地名,在今山西万荣,弃官后隐居于此。

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

薄,接近。

徙倚:徘徊。

依:归依。

落晖:落日。

犊:小牛。

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采食野菜。

译文:黄昏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着不知归依何处。

每棵树都披上枯黄的秋色,每一座山峰都涂上余晖。

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大家相对无言并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

四、问题归纳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有何作用?首联写傍晚诗人在东皋伫望山野秋景及感受。

这两句诗以平平淡淡的叙述,写在暮色之中,诗人伫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且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静色彩,表现了孤寂无依的彷徨心情。

同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2. 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诗的精妙所在。

颔联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棵棵树木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余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3.赏析“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颈联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练。

八年级上册唐诗5首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唐诗5首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唐诗5首知识点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在所有唐诗中,有一些名篇更是脍炙人口。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八年级上册学习的五首唐诗,以及其中的知识点。

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静夜思》堪称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传诵流传,它的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诗歌的韵律,这首诗使用的是七绝的韵律,每句四个字,第一句与第三句押平声,第二句与第四句押仄声;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诗中的“低头思故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念乡之情的特点。

2.《绝句·古风》---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绝句·古风》有着深刻的哲理内涵,其中的知识点也很多,如诗的创作背景,写景的手法和饶舌性旋律等,但最主要的还是体现了诗人的高度思想境界,让人叹为观止。

3.《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春望》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它主要是通过描绘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破坏与悲痛,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同时也表现了杜甫诗歌的思想性和反映社会现实的特点。

4.《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登高》同样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它写的是诗人的生活苦难和历史背景下的悲苦,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历史的感慨与反思。

而其中关于“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描述,也体现了杜甫对于人生的醒悟和思考。

5.《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即开踵。

这首《客至》是杜甫的客人诗之一,通过描述诗人与来客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生活细节,展现了杜甫诗歌中的淡雅和自然,同时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之意,诗中的“盘飧市远无兼味”更是反映了唐代社会中贫穷人民生活的艰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神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唐诗五首《野望》复习要点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9.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10.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答: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答:颔联和颈链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图。

11.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答: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

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1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景与人)动静结合,活现一幅浓浓的秋暮晚归图。

1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1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15、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黄鹤楼》知识点总结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答: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6.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7. .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答:岳阳楼、滕王阁8.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9.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寂寞、惆怅10.“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4分)答: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1分)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1分)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1分)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11、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

(4分)答: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

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

(2分)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2分)12. 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13.体会“空”的意味。

(1)“空余”的“空”意义是:略带遗憾之情,有只、仅仅的意思(2)“空悠悠”的“空”意义是:有辽远的味道14(1)从诗词的对偶的角度看,这首诗对偶最工整的一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从表达方式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__写景_,“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__抒情_。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句是诗的__尾__联,这是__疑__问句,“使人愁”,诗人的“愁”是_乡愁__《使至塞上》知识点总结⒈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⒉从体裁上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边塞诗。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⒊古诗中常用飞蓬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与首句的“单车”相照应。

⒋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⒌生动描绘出了塞外的荒凉萧瑟,运用比喻的修辞,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⒍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了一幅塞外风光图)⒎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

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

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

对仗工整、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直”表现孤烟之高,又表现了他的劲拔、坚毅之美;“圆”表现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两词表现大漠、长河地区的平阔⒏赏析“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余地。

⒐从“诗中有画”的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充分表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诗的画面感。

首先,他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其次,他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画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第三,在色彩上也很丰富。

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

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的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⒑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并把自己的孤寂悲凉之情巧妙融入景中,侧面表露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

《渡荆门送别》知识点总结1. 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2. 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1分)3.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1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分)a.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

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b.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5.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之情6.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