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二、探究新知 1、认识厘米 (1)教师开门见山说: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统一用尺子来量。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 教师一介绍尺子上的大小刻度、数字、cm所表示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观 察自己手中的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 (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好动手、好奇心强,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认识了100 以内的数,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这些知识储备为我们进一 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 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但是个体认识应遵 循人类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小学生也不例外。
板块三、课堂练习 1.填一填。 (1)橡皮大约有5( )长。 (2)铅笔大约有( )块橡皮长,大约长10( )。 (3)10支这样的铅笔连在一起大约长1( )。
2.在圆圈里填上“>”“<”或“=”。
3米 30厘米
100厘米 10米
30厘米 1米-70厘米 3米 38厘米
3.判断。
(1)1米长的跳绳比100厘米长的跳绳长。( )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 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在 教学中我主要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情境,以激发他 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去充分感受、发现、获取新知识,此外 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等。
6.乐乐用一根4米的竹竿测量一个水池中水的深度,没有触到底。他把两 根4米长的竹竿接在一起再测量,已知重叠部分长1米,竹竿触底后刚好 和水池中的水面持平。池中水深多少米? 7.小明高1米,小红比小明矮25厘米,小蓝比小红矮13厘米,求小蓝比 小明矮多少厘米?小蓝的身高又是多少厘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一致长度单位》教课反省这节课的目标主假如让学生认识一致长度单位的必需性。

主要策略是经过从学生喜爱的课本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换学习踊跃性。

而后经过组织学生实践操作,帮助学生认识一致长度单位的必需性。

让学生在详细的操作活动顶用例外的物件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量出的结果不同样;用例外的物件量例外的长度有时量出的结果同样,惹起学生的认知矛盾 ,从而理解一致长度单位的必需性。

为了使学生可以真切的感觉到一致长度的必需性,我叫孩子准备好了要用的学具,曲别针和一角的硬币 7 个。

课在井井有条的进行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教课活动中初步体验了用例外的长度作标准去丈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接着又用例外的长度做标准去丈量例外的物体的长度。

在这一个活动中有这样的教课方案:让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直尺去丈量课桌的长,而后再用曲别针去丈量数学书的宽。

明显教材设计者充足考虑教具的适用性,让孩子可以比较便当。

并且是为了让学生的比较简略进行比较,进行了大批的实践的。

可是孩子在丈量课桌的长的时候,因为学生用的尺子长度是不同样的,因此丈量的结果也不同样。

可是这一活动恰好又让学生体验了用例外的长度标准去丈量同一个物体。

这节课,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整体感觉上得太仓促,不废弛。

并且,每次总有个别学生不带学具,不仔细听操作要求 ,这也是个问题。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特别严重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讲堂纪律的控制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1 / 1。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长度单位》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长度单位》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长度单位》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长度单位》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长度单位》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本课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测一测、量一量、估一估等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及如何对一些较短的物体进行测量。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白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而且也学会了如何任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体长度。

但也有个别学生在量物体长度时总忘记对准“0”刻度。

看来在今后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测量的机会,以便熟练掌握测量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对于这课中涉及的估算内容学生们完成得不好,估算能力差,大部分学生是*用尺子量来完成估算习题的。

看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必须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上多下些功夫,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活跃。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花了近二周的时间结束了第一单元的新课和练习,并且进行了单元知识测验。

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已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知道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常用厘米做单位,学生能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1米到底有多长,1厘米到底有多长,并且知道1米=100厘米。

在建立长度单位观念的基础上,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估量出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够自己动手进行测量出它的实际长度。

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3篇]

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3篇]

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3篇]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3篇《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节上课,都说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发现人教版的第一单元几乎都是与生活常识密切联系,难道是教材编写人员要用这贴近实际的短短的一单元让学生度过开学的缓冲期吗?可是对于教师来说,这样的单元并不好上。

我总结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都是图画的课本很感兴趣,但预习时却抓不住重点,找不到明显的知识点进而匆匆过去。

2.新入学,学生心态上放松,家长也未能抓紧,认为这样的单元简单,可殊不知《长度单位》统一标准的思想影响深远,如果本单元大意了,小到影响高年级的千米等单位,大到以后接触的微观世界单位或是宇宙光年的长度单位等,而长度单位只是测量物体的一个物理量而已,生活总无论任何事情都需要统一的标准才能井井有序、规范制度。

3.对于教师来说,本单元需要学生大量的实践操作,这需要教师示范、学生引领等课堂活动,对于经验不很丰富的我来说,课堂管理是个挑战,要从声音、动作、提问方式、奖励机制等多种课堂技巧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控制课堂,在稳住课堂的同时又要有效的生成,突出重点。

正因为这些,所以第一课要慎重。

本节课我采取重经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让学生知道古代人庹、拃、脚长、步长等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工具,独立测量课桌的长度,通过一个物体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体现出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这样才能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长。

接着很自然过渡到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呢?学生很整齐的回答直尺,这点让我非常意外。

孩子们脑海中有直尺的印象,选择工具去解决问题,我非常开心,于是又问了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我现在挑选了班级同学的几把直尺,这些直尺有的红色、有的透明、有20厘米、有15厘米、还有折叠的直尺,样子、长度都不一样,用它们来测量数学书短边的长度,测量出来的结果相同吗?(出于这样的问题是由于一次听课测量的结果不同,孩子说是因为直尺不一样)许多孩子被问住了,回答:不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四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四篇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后,又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

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他们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心里完全没有数。

所以,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1米的概念。

教学时,我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你想知道你的身高吗?要知道你的身高,必须要用到什么?从而引出尺子。

然后介绍尺子的基本构造,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认识1米,安排了三次活动:第一次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米的长度,体会尺子的长是1米——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第二次让学生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五块瓷砖的长度﹑窗子的宽度、从脚到身子某部位的高度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米的长度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在让学生汇报交流这一环节里,当学生表达不出或不清楚时,我不够耐心,急于给学生提示,这样不利于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如果当时我能不急于帮学生下定论,而是请其他同学发表意见,相互补充,将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更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今天教学了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一位的退位减法,本节课的内容是建立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教学基础上进行的,在之前的退位减法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退位的基本思想:“个位减不够,十位要退一作十”的想法。

在教学这部分退位减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回家预习这部分内容,然后上课时让学生说一说我们今天将学习什么?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等)随后讨论今天要学习的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竖式计算有什么不同?引出:当个位减不够的时候就要想到向十位“借”,从而十位要退一还十。

通过“借”想到“退”,让学生在脑海中能较形象的体会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1长度单位1.1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素材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1长度单位1.1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素材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1教学反思: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反思
1.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忽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

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但是个体认识应遵循人类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小学生也不例外。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让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测量—比较—探究”,进而深刻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3篇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3篇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3篇《长度单位》教学反思3篇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长度单位》教学反思3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一《长度单位》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

尽管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知识已有一定生活经验和基础,但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针对二年级的小朋友的认知能力水平来说,比较难。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1厘米和1米、用厘米测量线段及较短的物体的学习活动中并不感到困难,但是要把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单位时,一部分孩子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

长度单位的选择需要学生在亲身经历过程中有所经验积累。

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安排了许多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自然、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提高。

学生以此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注重学生个体参与的过程性与实效性,让学生想参与,能参与,有效参与,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例如: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时,让每个学生用手比一比,动手测一测,量一量,用眼看一看,用口说一说,用脑想一想,估一估,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的始终。

如先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再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宽度、一节手指的长度、牙齿、田字格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后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案与反思

一统一长度单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江缘学校陈思梅
一课时
教学反思
1.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忽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

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但是个体认识应遵循人类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小学生也不例外。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让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测量—比较—探究”,进而深刻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素材积累】
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有选择旧会有错误,有错误旧会有遗恨,但即使第一步错了,只要及时地发现并纠正,未必步步都错下去。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路断尘埃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双翅膀;厄运突降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雨雪连绵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份责任和梦想。

天下路都是相连的,沿着心中的路坚定地走下去,同样能抵达你想要去的地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 统一长度单位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  统一长度单位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1 长度单位
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初步估测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通用6篇)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通用6篇)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通用6篇)《长度单位》教学反思(通用6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度单位》教学反思(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新学期刚开学,二年级数学就碰到了难题——长度单位。

虽然他们在去年一年的学习中有触及到关于“米”或“厘米”这类的词语,但是他们真正的意思还是不知道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学习长度单位。

这对于他们是新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经验了。

所以这样的课我希望能做到以下几点:1、在原来知识经验基础上构建新知识的框架,发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我们很近。

2、纠正老经验的错误认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两者建立联系,能用新知识去测量生活中的物体。

能用老经验检验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于是根据以上的认知我将这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为: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同一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在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先观察我用不同的标准测量长度相等的彩带,通过发现得出的结论不同从而引发“为什么同样长的彩带,结果会不一样?”让学生感知“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同桌合作去验证我们共同得出的结论。

2、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我分三步走:先让学生认识尺子,明确尺子上0到1是1厘米。

再让学生再在尺子上找一找其他的1厘米。

比如1到2、2到3。

最后寻找身边的1厘米,比如手指甲、图钉等。

借助具体的食物构建好1厘米的长度单位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两物体的长度。

因为没有实物投影仪,没有请学生上来演示测量的方法,厘米太小了,在黑板上画是看不到的。

所以我只好采取了自己正确示范、学生模仿和自己错误示范、学生纠正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一新学期的第一节课,通过我的课前动员,学生学习情绪高涨,面对第一节在动手实践中得来新知的课堂,学生有着极大的爱好.学生的测量活动和交流汇报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为此在课堂中给学生充裕的时刻去发觉,去交流。

学生在亲身探究的过程中领会了靠教师仅仅用语言不易表达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伙儿都体会到量物体应该要统一用一样东西去量,明白了统一长度单位的意义.学生关于估量身高有几个头高还有一定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学生对数感的敏锐度,还要加强估量的练习.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二本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差不多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基础上,学习认识长度单位的。

在教学中我依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生动爽朗的建构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明白得。

教学中我利用例1,让学生充分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长度,结果学生发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让学生摸索:什么缘故差不多上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第二种情形: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可能数值上一样,但由于它们的长度不同,因此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接着引出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由此引出厘米尺,为后面学习厘米作了铺垫。

最后通过“做一做”、“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学生的认识。

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

通过教学,我发觉在本节课中有以下的不足。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1.1《统一长度单位》教案(含反思)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1.1《统一长度单位》教案(含反思)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看、摸、摆的活动中进行直观学习,体会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测量用的课桌测量用的凳子学生准备一角硬币小正方体回形针三角形纸板橡皮铅笔铅笔盒等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活动1故事导入,引发思考1.课件出示图片:2.导思: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汇报。

4.教师指导: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活动2观看课件,引发探究1.课件出示:2.导思:学生和教师一起用拃作单位量同样大小课桌的长,学生量的是5拃长,教师量的是3拃长,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3.学生汇报。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操作指导:教师要注重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引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组织活动,体验教学活动1探究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1.教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体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每四人为一个小组,每人从四个物体一角硬币、小正方体、回形针、三角形纸板中任意选用一个物体进行测量。

测量时注意要做好记录。

3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己测量出的结果。

4让选用同一个物体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提问: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宽,而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预设生1:我用一角硬币进行测量,由于硬币是圆的,在滚动时有误差。

生2:我用的是回形针,在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宽时,回形针的两头是半圆形的,测量时不太准确。

生3:我们小组四人分别选用了不同的物体作为测量的标准:一角硬币、小正方体、回形针、三角形纸板,因为它们的长度不一样,所以测量出的结果也不一样。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主要策略是通过用不同的物品量统一长度,量出的结果不一样;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有时量出的结果一样,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在量的练习中,先是用同一样的物品一个接一个摆着量,再是用同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测量。

后者有一定的难度。

课前让学生自带的硬币或曲别针,在活动过程中,感觉操作活动组织还不够有序。

如果能小组活动,教师准备好学具,每组四样,学生组内每人选一样来摆,对比起来学生的认识会更直观,也便于组织教学。

而且,每次总有个别学生不带学具,这也是个问题。

因为活动中,时间不够紧凑,处理练习时,第二题没来得及量。

第三题学生估测有一定的难度,课上也没处理完。

这节课,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感觉上得太匆忙。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控制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通过我的课前动员,学生学习情绪高涨,面对第一节在动手实践中得来新知
的课堂,学生有着极大的兴趣.
学生的测量活动和交流汇报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为此在课堂中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发现,去交流。

学生在亲身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靠教师仅仅用语言不易表达的内容。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都体会到量物体应该要统一用一样东西去量,明白了统一长度单位的意义.学生对于估计身高有几个头高还有一定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学生对数感的敏感度,还要加强估计的练习.
大学路小学赵媛媛
页脚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含试卷)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含试卷)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新学期的第一节课,通过我的课前动员,学生学习情绪高涨,面对第一节在动手实践中得来新知的课堂,学生有着极大的兴趣.学生的测量活动和交流汇报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为此在课堂中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发现,去交流。

学生在亲身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靠教师仅仅用语言不易表达的内容。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都体会到量物体应该要统一用一样东西去量,明白了统一长度单位的意义.学生对于估计身高有几个头高还有一定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学生对数感的敏感度,还要加强估计的练习.大学路小学赵媛媛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正方体,如果把它展开,可以是下列图形中的()A.B.C.D.2.下面的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

A.B.C.D.3.如图,甲摸到白球得1分,乙摸到黑球得1分,在( )箱中摸是公平的。

A. B. C. D.4.一个梯形最多有()个直角。

A.1 B.2 C.3 D.45.14本书借给4位小朋友,总有一位小朋友至少可以借到( )本书。

A.14 B.4 C.2 D.16.在一幅地图上,图上距离4cm表示实际距离16k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A.1∶4 B.1∶40 C.1∶400 D.1∶4000007.超市在学校的东偏南35°方向上,学校在超市的( )方向上。

A.南偏东35° B.北偏西35° C.西偏北35°8.一件商品,先提价20%,以后又降价20%,现在的价格与原来相比,()A.提高了B.降低了C.不变D.无法确定9.一根绳子分成两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比较两段绳子的长度是()A.第一段长B.第二段长C.一样长D.无法比较10.记录发热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最适合的统计图是( )。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二、填空题11.如下图,已知a=2b,长方体的表面积为250平方厘米,长方体的体积为________立方厘米。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通用9篇)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通用9篇)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通用9篇)《长度单位》教学反思(通用9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度单位》教学反思(通用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本课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测一测、量一量、估一估等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及如何对一些较短的物体进行测量。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白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而且也学会了如何任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体长度。

但也有个别学生在量物体长度时总忘记对准“0”刻度。

看来在今后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测量的机会,以便熟练掌握测量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对于这课中涉及的估算内容学生们完成得不好,估算能力差,大部分学生是用尺子量来完成估算习题的。

看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必须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上多下些功夫,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活跃。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花了近二周的时间结束了第一单元的新课和练习,并且进行了单元知识测验。

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已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知道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常用厘米做单位,学生能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1米到底有多长,1厘米到底有多长,并且知道1米=100厘米。

在建立长度单位观念的基础上,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估量出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够自己动手进行测量出它的实际长度。

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线段,线段的特点有哪些,以及学生能够用刻度尺画线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落实的比较好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

第一种情况: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第二种情况: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可能数值上一样,但由于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由此引出厘米尺,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选择将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与例2厘米的认识合在一块上,意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那么,这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呢?这节课认识其中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当然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

通过试教、执教发现,把两部分内容和起来上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1、准备工作要充分。

动手让学生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必然准备很多供操作使用的学具,又因为地段学生本来就好动好玩,现在又给他们准备了这么多玩具,这必然让他们不能自控。

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在课前先将学具发下,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接触学具,让他们“玩”个够,并可适当约定一些手势或语言来当指令,这样课堂进程会更顺趟些的。

2、分清重点。

将两部分内容合起来上,要十分明确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虽然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长度单位统一的必要性非常好,但也要注意控制好时间,不要一操作就收不回来而导致后面的重点只能一飘而过。

要能合理掌控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下达要求时要注意讲清楚、说明白,这样,操作的有效性也能更好的体现,而正堂课的重点也能十分突出,还能展现出不少亮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主要策略是通过从学生喜欢的课本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然后通过组织学生实践操作,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在详尽的操作活动中用例外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量出的结果不一样;用例外的物品量例外的长度有时量出的结果一样,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统一长度的必要性,我叫孩子准备好了要用的学具,曲别针和一角的硬币7个。

课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体验了用例外的长度作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接着又用例外的长度做标准去测量例外的物体的长度。

在这一个活动中有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直尺去测量课桌的长,然后再用曲别针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显然教材设计者充分考虑教具的实用性,让孩子能够比较便当。

而且是为了让学生的比较简易进行比较,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的。

但是孩子在测量课桌的长的时候,由于学生用的尺子长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但是这一活动恰恰又让学生体验了用例外的长度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

这节课,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感觉上得太匆忙,不松弛。

而且,每次总有个别学生不带学具,不认真听操作要求,这也是个问题。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严重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控制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