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拜伦 《外国文学史》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01年拜伦就读于哈罗中学,1805年入剑桥大学。 1801年拜伦就读于哈罗中学,1805年入剑桥大学。 年拜伦就读于哈罗中学 年入剑桥大学 1807年出版的诗集 闲散的时刻》 年出版的诗集《 1807年出版的诗集《闲散的时刻》遭到当时声望很 高的《爱丁堡评论》的攻击, 高的《爱丁堡评论》的攻击,使他异常敏感的自尊 心受到很大的伤害。 心受到很大的伤害。 他以《英格兰诗人与苏格兰评论家》 1809) 他以《英格兰诗人与苏格兰评论家》(1809)一诗 进行回击;这是一首英雄双行体讽刺长诗, 进行回击;这是一首英雄双行体讽刺长诗,诗中对 包括司各特、 包括司各特、柯尔律治和华兹华斯等人在内的许多 诗人都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和毫无顾忌的挖苦嘲笑, 诗人都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和毫无顾忌的挖苦嘲笑, 引起不小的轰动。 引起不小的轰动。 在取得上议院议员的资格后,拜伦与友人约翰· 在取得上议院议员的资格后,拜伦与友人约翰·霍 布豪斯到西班牙、希腊等国进行了历时两年的漫游。 布豪斯到西班牙、希腊等国进行了历时两年的漫游。 1812年发表叙事长诗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年发表叙事长诗《 1812年发表叙事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的前 两章,轰动了当时英国文坛。 两章,轰动了当时英国文坛。
评价:自由之子 评价:自由之子
鲁迅评价他“立意在反抗” 鲁迅评价他“立意在反抗”。 拜伦自己说: 我始终只具有两种情感:酷爱自由, 拜伦自己说:“我始终只具有两种情感:酷爱自由, 厌恶伪善。 是一切专制制度的死敌。 厌恶伪善。”是一切专制制度的死敌。 人格与诗歌完美的统一,令世人惊讶。 人格与诗歌完美的统一,令世人惊讶。既用自己的 诗歌又以自己的人格建立自己的纪念碑。 诗歌又以自己的人格建立自己的纪念碑。 极端的个人主义者, 极端的个人主义者 , 但这种个人主义受天生良知 的驱使而变为统摄整个欧洲精神的大我, 的驱使而变为统摄整个欧洲精神的大我,而一生颠 沛流离,哪里有硝烟就奔向哪里。 沛流离,哪里有硝烟就奔向哪里。 身世与创作的关系:天生叛逆的性格, 渴望自由, 身世与创作的关系 : 天生叛逆的性格 , 渴望自由 , 憎恨一切方式的专制和压迫。 憎恨一切方式的专制和压迫。但他心中的自由是抽 模糊的。 象、模糊的。
作
品
1、 爱情诗歌: 爱情诗歌: 雅典的少女》 Athens,1810) 《雅典的少女》(Maid of Athens,1810) 传奇色彩的叙事诗歌: 2、 传奇色彩的叙事诗歌: 海盗》 Corsair,1814) 《海盗》( The Corsair,1814) 锡隆的囚徒》 Chillon,1816) 《锡隆的囚徒》( The Prisoner of Chillon,1816)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Harold‘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Childe Harold‘s Pigrimage,1809-1818) Pigrimage,1809-1818) 唐璜》 1818-1823) 《唐璜》( Don Juan, 1818-1823) 政治讽刺诗: 3、 政治讽刺诗: 审判的幻景》 《审判的幻景》 (The Vision of Judgment,1822) 4、 哲理诗剧 : 曼弗雷德》 Manfred,1817) 《曼弗雷德》( Manfred,1817) 该隐》 Gain,1821) 《该隐》( Gain,1821)
第二节 乔治戈登拜伦 乔治戈登
一、生平 二பைடு நூலகம்创作 拜伦式英雄” 三、“拜伦式英雄”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四、《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拜伦
拜伦
(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 Byron, 1788-1824)
不崇拜深刻, 不崇拜深刻,对哲思 三心二意,却更具有 三心二意, 浪漫情绪与时代感, 浪漫情绪与时代感, 易被读懂, 易被读懂,能引起热 情的共鸣, 情的共鸣,更具有普 遍的影响力。 遍的影响力。
1816年因婚姻问题遭人诽谤,不得不永远离开英国。 1816年因婚姻问题遭人诽谤,不得不永远离开英国。 年因婚姻问题遭人诽谤 1816-1817年他在瑞士度过 年他在瑞士度过。 1816-1817年他在瑞士度过。在这里同雪莱建立了 密切的友谊。 密切的友谊。 1817年秋天 拜伦迁居意大利, 年秋天, 1817年秋天,拜伦迁居意大利,参加了烧炭党人的 反抗奥地利统治的活动。 反抗奥地利统治的活动。 1818年在写完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四章后, 年在写完《 1818年在写完《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四章后, 开始创作叙事长诗《唐璜》 1823年去世前一年 开始创作叙事长诗《唐璜》,到1823年去世前一年 为止,共完成了16章又14 16章又14节 计一万六千行。 为止,共完成了16章又14节,计一万六千行。 1823年夏天 年夏天, 1823年夏天,到希腊去参加希腊反对土耳其的民族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 因过分劳累患了热病,1824年 19日逝世 日逝世。 因过分劳累患了热病,1824年4月19日逝世。
(二)创 作
1807年 出版第一本诗集《 懒散的时日》 1807 年 , 出版第一本诗集 《 懒散的时日 》 , 表 现出诗人对周围庸俗环境及上流社会的轻蔑与 鄙视, 鄙视 , 以及诗人在空虚的喧嚣中所感到的寂寞 和孤独的悲哀。 诗集出版第二年, 和孤独的悲哀 。 诗集出版第二年 , 《 爱丁堡评 发表匿名文章对其进行挖苦、讽刺。 论》发表匿名文章对其进行挖苦、讽刺。 1809年拜伦写出长篇讽刺诗 年拜伦写出长篇讽刺诗《 1809 年拜伦写出长篇讽刺诗 《 英格兰诗人与苏 格兰评论》 进行回击。 格兰评论 》 进行回击 。 这首长诗显示了拜伦作 为一个讽刺诗人的才华, 为一个讽刺诗人的才华 , 确立了他在英国诗坛 上的地位(还批评了湖畔派诗人与司各特) 上的地位(还批评了湖畔派诗人与司各特)。
(三)拜伦式英雄
文学史上著名的“拜伦式英雄” 文学史上著名的“拜伦式英雄”是拜伦塑造的一系列 叛逆者形象。主要有异教徒( 异教徒》)、康拉德 叛逆者形象。主要有异教徒(《异教徒》)、康拉德 海盗》)、莱拉 莱拉( 莱拉》)、阿尔普 阿尔普( (《海盗》)、莱拉(《莱拉》)、阿尔普(《柯林 斯的围攻》)、曼弗雷特 曼弗雷特( 曼弗雷特》 斯的围攻》)、曼弗雷特(《曼弗雷特》)。 精神特征: 精神特征: 反叛性。与社会对立,坚决与命运相抗衡。 1、反叛性。与社会对立,坚决与命运相抗衡。 孤独性。高傲不羁,惟我独尊,鄙视一切。 2、孤独性。高傲不羁,惟我独尊,鄙视一切。 浪漫性。大都有热烈奔放的爱情,充满情感, 3、浪漫性。大都有热烈奔放的爱情,充满情感, 为爱复仇。 为爱复仇。 由于这些主人公身上有诗人本人生活遭遇和思想情绪 的明显印记,所以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的明显印记,所以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诗剧《该隐》 诗剧《该隐》
拜伦在《该隐》 拜伦在 《 该隐 》 中 , 批判传统信仰和 “ 原罪 ” 理 批判传统信仰和“原罪” 否定上帝的存在和操纵人们命运的神权, 论 , 否定上帝的存在和操纵人们命运的神权 , 揭 露宗教的伪善。诗剧这种鲜明的反宗教倾向, 露宗教的伪善 。 诗剧这种鲜明的反宗教倾向 , 在 神圣同盟”以宗教、 “ 神圣同盟 ” 以宗教 、 神圣掩盖他们血腥罪行的 历史条件下,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 历史条件下 , 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 ( 该 隐由《圣经》中的“第一个杀人犯” 隐由 《 圣经 》 中的 “ 第一个杀人犯 ” 变成了反抗 专制统治与专制神权的战士; 专制统治与专制神权的战士 ; 魔鬼路息非由第一 个背叛上帝的堕落天使变成了反抗神权统治、 个背叛上帝的堕落天使变成了反抗神权统治 、 赞 扬理性与自由理想的战士) 扬理性与自由理想的战士)。
(二)创
作
《东方叙事诗》是以东方为背景的浪漫主义组 东方叙事诗》 异教徒》 1813) 诗 , 共 6 篇 : 《 异教徒 》 ( 1813 ) 、 《 阿比托 斯的新娘》 1813) 海盗》 1814) 斯的新娘 》 ( 1813 ) 、 《 海盗 》 ( 1814 ) 、 莱拉》 1814) 巴里西耶》 1816) 《 莱拉 》 ( 1814 ) 、 《 巴里西耶 》 ( 1816 ) 科林斯的围攻》 1816) 在组诗中, 和《科林斯的围攻》(1816)。在组诗中,诗 人对封建的资本主义的现实提出了强烈抗议, 人对封建的资本主义的现实提出了强烈抗议, 进行了彻底否定。 进行了彻底否定。由于其带有浪漫主义的抽象 性而缺乏明确的规定性, 性而缺乏明确的规定性,所以它就变成对一切 社会制度的抗议和否定, 社会制度的抗议和否定,有虚无主义和个人主 义倾向。 义倾向。
(二)创
作
2、1809年大学毕业后,拜伦在贵族院获 1809年大学毕业后 年大学毕业后, 取了世袭议员的席位, 但却受到歧视。 取了世袭议员的席位 , 但却受到歧视 。 于是拜伦愤懑地离开祖国, 于是拜伦愤懑地离开祖国 , 先后游历了 葡萄牙、 西班牙、 马耳他、 阿尔巴尼亚、 葡萄牙 、 西班牙 、 马耳他 、 阿尔巴尼亚 、 希腊、土耳其等地。1811年 希腊、土耳其等地。1811年7月拜伦回到 英国。 这次旅行孕育了后来的《 英国 。 这次旅行孕育了后来的 《 东方叙 事诗》,并在归途中创作了《恰尔 哈罗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 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
拜伦故居
(一)生 平
拜伦( 拜伦 (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英国 1788~1824) 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788年1月22日出 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788年 22日出 生在一个古老没落的贵族家庭。 生在一个古老没落的贵族家庭 。 父亲曾供职于英国 海军, 母亲是英格兰人 。 海军 , 母亲是英格兰人。 父亲将母亲的财产挥霍尽 净 , 为避债逃到法国, 并于1791 年死于异乡。 拜伦 为避债逃到法国 , 并于 1791年死于异乡 。 跟随母亲在苏格兰度过了贫穷而孤寂的童年。 跟随母亲在苏格兰度过了贫穷而孤寂的童年 。 十岁 时 , 继承了家族的爵位与庄园 。 父母的离异 , 他自 继承了家族的爵位与庄园。 父母的离异, 己的生理残疾, 己的生理残疾 , 苏格兰大自然的风光以及乡间的朴 实生活,在拜伦幼年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实生活,在拜伦幼年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三)“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
1816年 1816年4月,拜伦因统治阶级利用其同妻子分居的 家庭纠纷对他进行诋毁而永远离开了英国。 家庭纠纷对他进行诋毁而永远离开了英国。流亡瑞 士期间,他创作了《锡隆的囚徒》 曼弗雷德》 士期间,他创作了《锡隆的囚徒》和《曼弗雷德》。 前者主人公博尼瓦尔是历史人物, 前者主人公博尼瓦尔是历史人物,为捍卫瑞士独立 而被囚入监狱长达六年之久,长诗对为了民族自由 而被囚入监狱长达六年之久, 而遭受苦难的战士充满同情。诗剧《曼弗雷德》 而遭受苦难的战士充满同情。诗剧《曼弗雷德》表 现了启蒙主义理想的幻灭: 现了启蒙主义理想的幻灭:知识只能给人带来痛苦 从而怀疑知识的成果。诗剧中对英国社会的否定, 从而怀疑知识的成果。诗剧中对英国社会的否定, 发展成对整个人类生存意义的怀疑和否定, 发展成对整个人类生存意义的怀疑和否定,主人公 只寻求“忘却”和死亡。 只寻求“忘却”和死亡。诗人过分地夸大和美化了 孤独者的精神力量, 孤独者的精神力量,而且没有认识到曼弗雷德脱离 人脱离生活实践和社会斗争, 人脱离生活实践和社会斗争,正是他自我毁灭的真 正原因。 正原因。
(三)“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
《东方叙事诗》中的主人公都是悲剧性的孤傲的反 东方叙事诗》 抗社会制度的叛逆者,他们都有不凡的才能和力量, 抗社会制度的叛逆者,他们都有不凡的才能和力量, 但在社会中却找不到用武之地。 但在社会中却找不到用武之地。他们为自己的无所 作为而感到痛苦, 作为而感到痛苦,因自己的力量和情感的虚耗而感 到绝望。他们以挑战示威的态度, 到绝望。他们以挑战示威的态度,以异样的勇敢和 热情,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毫不妥协的精神, 热情,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毫不妥协的精神,或报 复或反抗社会的专制与压迫,甚至宗教和道德。 复或反抗社会的专制与压迫,甚至宗教和道德。但 他们又都是以个人的力量反抗社会,因其轻视群众, 他们又都是以个人的力量反抗社会,因其轻视群众, 脱离社会,最后只能在绝望中毁灭自己。 脱离社会,最后只能在绝望中毁灭自己。拜伦通过 这些形象表现了自己对社会的反抗,也反映出忧郁、 这些形象表现了自己对社会的反抗,也反映出忧郁、 孤独的悲观情绪, 孤独的悲观情绪,因为叙事诗中的主人公都带有拜 伦个人的性格特点,所以被称为“拜伦式的英雄” 伦个人的性格特点,所以被称为“拜伦式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