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10游褒禅山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三页,共126页。
4.作者逸事 (1)王安石三难苏轼
第三十四页,共126页。
王安石觉得苏轼既有才气,又有傲气,应该煞一煞他的傲 气,于是先后三次拟出上联,要苏东坡对出下句,苏东坡虽善 于赋对,终敌不过王安石,每每无以应对,深感惭愧。
王安石出的第一个上联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王安石出联那年闰八月,正月立春,12 月又立春,所以说 是个“两头春”。他的上联构思巧妙,词句凝练,数字用得自 然。苏东坡虽是才子,只因事属罕见,一时寻对不出,被王安 石难住,“羞颜可掬,面皮通红了。”
第三十八页,共126页。
王安石按照先生的话,每日写文章,足足写秃了一百支笔, 但仍未找到生花笔,他有些泄气,又找到杜子野问:“先生, 我怎么还没有找到生花笔?”杜子野没有说什么,而是饱蘸墨 汁,挥笔写了“锲而不舍”四个大字送给他。
过了几年,王安石写秃了九百九十八支笔。一天深夜,他 提起第九百九十九支笔写策论,颇觉文思泉涌,行笔如云,一 篇颇有见地的策论一挥而就。他高兴地跳起来喊:“我找到了, 我找到生花笔了……”
第二十六页,共126页。
1.走近作者
第二十七页,共126页。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 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庆历二年(1042)登 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神宗熙宁二 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 年再为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今江苏南 京市),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 故世称荆公。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 忧愤去世,卒谥文。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4)火尚足以明.也(
)
(5)则其至.又加少矣(
)
(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7)常在于险.远.(
)
) )
)
)
第十六页,共126页。
(8)问其深.(
)
(9)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10)往往有得.(
)
(11)有泉侧.出(
)
(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第二十页,共126页。
4.(1)名词,道路/动词,说/名词,道德,道义 (2)形容词,平常,寻常/副词,常常 (3)动词,观看/名词,景象 (4) 名 词 , 碑 文 / 名 词 , 碑 上 残 存 的 文 字 / 名 词 , 文 章 / 通 “纹”,纹理、花纹 (5)动词,命名/动词,识其本名/动词,说出 (6)连词,因为/连词,表承接,来/连词,表递进,更,又, 而且/连词,表承接,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第三十五页,共126页。
王安石的第二个上联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联语说的是从苏州的金闾门外到虎丘,这一带路叫作山塘, 有七里之遥,路的中间正巧取名为半塘。要对这个上联,既要 切地名,又要切数词,的确不易。难怪“东坡思想多时,不能 成对”。 从湖州到黄州,路经镇江,镇江古代又名铁瓮城,临于大 江,有金山、银山、玉山,都建有佛殿僧房。当王安石得知苏 东坡已游览过这三座山时,又以此内容出了第三个上联:
第三十二页,共126页。
游记 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取材范围极广, 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 可以反映平常人家的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 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游记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 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 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 石潭记》。
第二十一页,共126页。
(7)代词,远指,相当于“那”/句首发语词,表议论/名词, 成年男子
(8)代词,那,指代慧褒之后/代词,它,指代碑/助词,无 实在意义/代词,自己,我/代词,指代古人/副词,难道/副词, 还是
(9)副词,大概/动词,超过,胜过/连词,推论原因,说明 原因,因为/动词,遮盖,掩盖
第二十三页,共126页。
6.(1)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2)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3)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头 (4)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5)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6)动词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形容词用作名词,险阻僻远的地方
第二十四页,共126页。
(8)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9)形容词用作动词,弄错,使……错。动词用作名词, 流传的文字。名词用作动词,识其本名 (10)动词用作名词,心得,收获 (11)名词用作状语,从侧面 (12)形容词用作名词,幽暗昏惑的地方
第二十八页,共126页。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 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 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 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香·金陵怀 古》颇有名。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王安石反对因循守旧,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主要作品有诗作《元日》《梅花》《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 壁》等,词作《桂枝香》《浣溪沙》《南乡子》《渔家傲》等,小 品文《读孟尝君传》《伤仲永》等。
第四页,共126页。
1.字音识记
(一)单音字
梵.语( ) 庐冢.( )
窈.然( )
瑰.怪( ) 咎.其欲出者( )
褒.禅( ) 洞穴.( )
第五页,共126页。
(二)多音字
仆仆仆..道人
相相宰.互相.
舍舍屋.弃舍.
父老王父回.亲深父.
禅禅禅..房让
第六页,共126页。
2.字形辨认
褒裹
)
第十七页,共126页。
7.特殊句式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2)此余之所得也(
)
(3)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4) 今 言 “ 华 ” 如 “ 华 实 ” 之 “ 华 ” 者 , 盖 音 谬 也
(
)
(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第十八页,共126页。
(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第三(dì sān)单元
古代山水(shānshuǐ)游记类散文
第一页,共126页。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自主学习夯基础
课堂探究破重难
课堂内外话阅读
课时作业
第二页,共126页。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或喷涌而为泉,或积聚而为潭, 或飞流直下而为瀑,或汇纳百川而为海。同是一棵树,或叶绿 而吐雾,或根劲而裂石。同是一座山,或拔地而独秀,或逶迤 而苍茫……
以 独故 其其 为后 文名 犹之 可曰 识“褒禅”
既其出
(8)其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孰能讥之乎
吾其还也
第十一页,共126页。
(9)盖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第十二页,共126页。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以故其后名之曰“126页。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以险以远,则至者少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7)夫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第十页,共126页。
(10)然有然穴视窈其然左右
吴广以为然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11)于唐至浮于图幽慧暗褒昏始惑舍而于无其物址以相 之
常在于险远
第十三页,共126页。
5.古今异义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十九页,共126页。
2.背景解读 宋仁宗(赵祯)至和元年(1054)四月,王安石从舒州(今安徽潜 山)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七月以 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作者叙述游山经历,并以此为喻,说明 要实现伟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 更需要有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王安石是北宋改革派的代 表,青年时他就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 国强兵的政策。但他也认识到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将遇到
(
)
(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8)其孰能讥之乎(
)
(9)何可胜道也哉(
)
(10)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第十九页,共126页。
答案 1.(一)fàn zhǒnɡ yǎo ɡuī jiù bāo xué (二)pú/pū xiànɡ/xiānɡ shè/shě fǔ/fù chán/shàn 2.褒扬/包裹/亵渎 瑰丽/气魄/魅力 禅房/婵娟/掸子 3.“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10)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然而/形容词,对, 正确
(11)介词,对,对于/介词,在/介词,到/介词,不译
第二十二页,共126页。
5.(1)不平凡 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2)泛指求学的人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十分之一 数字“11” (4)“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 词连用 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 事引起的 (5)“至”是“到”,“于”为介词,引出下文地点 ① 介词,表另提一事;②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瑰魄
禅婵
亵 魅 掸
3.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 ________
第七页,共126页。
4.一词多义
(1)道有何碑可仆胜道道也哉 得道多助
(2)常非常常在之于观险远
(3)观古世人之之奇观伟于、天瑰地怪、、山非川常之…观…
第八页,共126页。
其文漫灭
(4)文独属其予为作文文犹以可记识之
在诗人眼中,风雪雨露皆含情,一草一木可为诗;在哲人 眼中,阴晴圆缺皆有道,一山一石可言理。王安石就是这样的 诗人和哲人。他从一次未尽兴的游览中悟出了成就一番事业所 必需的“志”“力”“物”三要素,他能在歪倒的石碑的模糊 碑文中感悟“深思慎取”的治学道理。
第三页,共126页。
自主学习夯基础
本栏目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整合知识, 要点记熟,夯基固本
第二十五页,共126页。
7.(1)判断句 (2)判断句 (3)判断句 (4)判断句 (5)判断句 (6)介词结构后置句 (7)介词结构后置句 (8)固定句式,“其……乎”意为“难道……吗” (9)固定句式,“何……哉”意为“哪里……呢” (10)固定句式,“此所以……也”意为“这(就是)……的 缘故”
第三十页,共126页。
重重阻碍,要成功,“志、力、物”缺一不可,但“物”与“力” 不可强求,一个人要想为社会作贡献,必须“尽吾志”。“尽 吾志”思想正是王安石后来百折不挠实行变法的思想基础,也 是他“有补于世”思想的具体体现。
第三十一页,共126页。
3.记和游记 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 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 志。
第三十六页,共126页。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东坡虽是博雅鸿儒,娴于联对,但这个上联出得实在奇巧, 当场又没应对上来。苏东坡三次难住,“只得谢罪而出”。
第三十七页,共126页。
(2)王安石的“生花笔” 一天,王安石在宜黄鹿风翰林书院问杜子野:“先生,李 白的诗写得那么好,真的是有一支笔头生花的笔吗?”杜子野 说:“当然有啊!只是人们用肉眼看不见罢了。”接着,他拿 出一大捆毛笔,又说:“这里有九百九十九支笔,其中有一支 生花笔。你用这些笔写文章,写秃一支换一支,一直写下去, 就能找到它。”
第三十九页,共126页。
课堂探究破重难
第十四页,共126页。
(4)于.是.余有叹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五页,共126页。
6.词类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