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20古诗两首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古诗两首
第课时
1.学会出此刻《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两个生字:舍、君。
2.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该诗。
3.感悟诗歌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况,领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比较该诗与前一首诗的差别,感觉人间真情。
5.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育课外主动累积诗歌的优秀习惯。
【要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背诵这首诗。
【难点】
想象诗歌中所描述的情况,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师:上节课我们陪着诗人李白送走了孟浩然,这节课我们又要和诗人王维一同送走此外一个人。
(师板书课题 ,学生看教师一笔一画认真写字的情况 ,认识到本课所学的也是一首送别诗。
)
2.解题 ,指引学生认识有关资料 ,如王维的平生 ;“元二”是指一个排行第二的姓元的人 ;“使”是出使的意思 ;“安西”指唐朝安西都护
府,在今新疆库车邻近。
(学生依据老师的解说认识题目的意思。
)
3.指引学生比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本诗题目的异同。
(学生与教师一同明确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点了然送其他地址 , 却没有说出走开的人去做什么 ; 《送元二使安西》没说明送其他地址 , 却点出了元二是作为一个使节去安西的。
)
4.回首 :上一首诗中有两句成了千古绝唱,请问是哪两句 ?(学生齐答: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
5.引入课文 :今日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中也有千古佳句,它也是作者
目送友人走开时发出的感触吗?让我们来看看吧。
(学生带着好奇进入
课文的学习。
)
[设计企图 ]将本诗的导入与前一首诗联系起来,用比较的方式来
解题 ,能较好地调换学生的情绪 ,并帮助其迅速抓住题意。
[根源 :学,科,网 Z,X,X,K][ 根源 :学+科+网 Z+X+X+K]
一、合作学习 ,明意悟情
1.师:同学们 ,本节课将以大家自学为主,你们能够经过绘画、表演、编故事、理解朗读等方式来认识诗的意思。
(老师将学生按兴趣分组 , 在组内研读课文 ,学生按兴趣结组 ,在组内议论沟通 ,认识诗意 ,并用自己选
择的方式来演绎该诗 ,准备在全班展现。
)
2.理解诗意。
学生展现学习成就 ,教师指引、点拨。
①这首诗写景的诗句是——(学生回答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
青柳色新。
)描述了一幅如何的画面?( 学生自由说一说。
)
师解说 :首句 ,点明送其他地址、时间、天气 ,清晨一场蒙蒙的小雨 , 如丝如雾 ,轻轻地洒在昨天尘埃飞扬的阡陌上 ,滋润了渭城的街头巷尾 , 暗中酝酿送别氛围。
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 ,紧承首句。
一场如酥小
雨,滋润了早春清早的空气,给人以清爽舒心之感 ,瓦楞青青 ,路边柳色
清爽如洗。
以上两句勾画了一幅色彩清爽明亮的图景,为送别供给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②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 :这一别 ,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了 !与李白送孟浩然对比 ,王
维是在用什么送别友人呢 ?(生回答 :酒。
)[ 根源 :学.科.网 Z.X.X.K]
师 :是一杯酒吗 ?(生回答 :不是 ,诗句中“更尽”是“再喝完”的
意思。
)
师解说:第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恋恋不舍,万语千言无从提及,只好屡次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以平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量的感情。
3.学生试译全诗。
(渭城清晨的小雨 ,湿润了路上轻飘的浮尘 , 客舍
边一片翠绿 ,柳色嫩绿清爽。
临其他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 ,向西边出
了阳关 ,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了!)
4.指导朗诵全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全诗,试试背诵。
)
[设计企图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和善于的方式学习诗文,能够培育
他们的剖析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资料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迁徙学法 ,拓展思想[根源 :学& 科& 网]
1.组织议论 :本课的两首诗有什么异同?(学生沟通 ,明确 :《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描绘了友人远去的情况,没写送其他过程 ,而《送元
二使安西》则写了为友人饯行的情况,没描述友人离开的情况。
两首
诗都点了然送其他时间和地址,有必定的光景描绘 ,都表现出作者与友
人之间的浓重友情。
)
指引学生从古诗的内容和内涵双方面去剖析。
2.展现几首有代表性的送别诗 (如:《山中送别》《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等),指引学生领会它们的异同 ,感觉诗中丰富的感情 ,品尝人间真情。
(学生赏识古诗 ,体会真情。
)
3.组织沟通 :除了送别诗 ,你还知道哪些类其他诗 ?(学生在教师的
指引下梳理诗歌的种类 ,留神诗歌间的内在联系 ,对诗歌有更深层的
领会 ,激发对古诗的兴趣。
)
可用详细的诗作来提示学生,归纳出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
[设计企图 ] 本环节的设置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另一方面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诗歌艺术的绚烂 ,激发对其热爱的感情 ,并生发主动去探知的欲念。
师 :“多情自古伤分别” ,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送元二使安西》与上节课学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送别挚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 ,王维对元二的流连忘返 ,
都是朋友间真情的自然表露。
两位诗人既是诗坛巨匠,更是重情重义之人 ,此时此刻 ,没有诗人的身份、没有荣誉的光环,有的不过在相互心中汩汩流淌的真情 ,想念与祝愿、惦念与鼓舞 ,皆在这翘首凝视中 ,皆在这屡次祝愿中。
作业 1
1.达成教材第 102 页课后作业第 2 题:我们来谈谈下边诗句的意思,再领会领会此中的感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达成教材第 102页课后作业第 3 题:我还读过其他表达人间真情的
古诗词 ,我来给大家背一背。
作业 2
一、火眼金睛 ,辨字组词。
孟( ) 陵( ) 唯(
) 孤( )
{
)
{
)
{
)
{
)
盆(
凌(
推(
狐(
二、我会选。
辞:①辞别 ;②离职 ;③解雇 ;④推托 ;闪避。
王叔叔辞 ( )别母校已经十四年了。
今年夏季 ,他辞 (
)去了职务 ,
.
. 自己办了一家企业 ,此后 ,不辞 ( )辛苦地工作着。
.
三、翻译句子。
1.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四、阅读直通车。
[根源 :ZXXK]
草木有情
都说“草木无情” ,我却不这样以为。
全部活着的东西都潜伏地拥有一种心理 ,草木也不例外。
记得两年前 ,朋友送我一株桂花 ,长得其实不旺盛 ,我把它种在一只花盆里。
当时收下它是由于朋友的好心难却 ,还由于朋友说它不需要管理 , 凭着这两条原由 ,我把它收下来了。
第一年的八月它没有香味 ,由于它没有开过花。
家人也没有对它寄托什么希望 ,更没有人去打理它。
第二年开春 ,我决定把它移到院子里的空.(k ō ng kòng)地上。
我开始挖它的根 ,可是在没法挖出来 ,最后不得不将花盆弄破 ,没想到它的
根竟是这样达——的、短的、的都抓着土壤。
我不得不惊它生命力
的。
移到地面后 ,我依旧它疏于管理。
一次有时的时机 ,我它得生气勃勃了,片片新叶布了枝丫 ,柔弱的枝干也粗了多。
惊喜之
余,我开始注意它了 ,定水施肥 ,关注着它。
不久 ,它嫩黄的新叶也得油油的 ,都披上了装。
金秋八月 ,院香 ,家人坐在桂的周 ,着桂花的香 ,着有关桂花的故事⋯⋯
我由此感悟 ,凡是世上的万事万物 ,都有它生计的空 ,假如硬要将它束在固定的地方 ,必影响它。
就好像人 ,人有情 ,草木亦有“情”!
1.文中加点字正确音,打“√”。
2“.弱”字在词典里的解有 :①跟“ ”相反 ;②年小 ;③不足 ,偏少。
“瘦小”中的“弱”字解。
依据② ,能够用“弱”
字。
3.真全文 ,达成以下各。
(1)桂花在季开放。
(2)作者收下桂花有两个原由,一是;二
是。
4.用波涛画出直接归纳本文中心的一句。
【参照答案】
一、孟春花盆丘陵腾空独一推孤狐狸
二、①②④
三、1.孤帆远去 ,逐渐在碧空消失 ,只看见浩浩大荡的江水向天边奔腾。
2.渭城的晨雨 ,湿润了地上的沙土 ,客舍旁的柳枝在雨中格外清爽。
四、1.k òng 2.①老弱病残 3.(1) 秋(2)朋友的好心难却朋友说它不需要管理 4.凡是世上的万事万物 ,都有它生计的空间 ,假如硬要将它约束在固定的地方,必然影响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人物 :孟浩然李白
事件 :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眼光送心相随情深谊长
地址 :黄鹤楼
时间 :三月
送元二使安西
人物 :王维元二
时间 :柳色新——春季
事件 :更尽一杯酒——王维为元二摆宴饯行
地址 :客舍
1.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能够说诗中情浓 ,课中亦情浓。
整堂课的设计都力争环绕一个“情”字。
第一是理解诗题 ,整体掌握“情”。
开头音乐的衬着 ,李、孟关系的认识都使学生对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为后边深悟诗情确立基础。
其次是赏析词句深
入体验“情”。
这一环节以李、孟关系为铺垫,以“烟花三月”“碧空尽” 等要点词句为要点 ,将体验感情的过程推向热潮。
2.第二课时的这首古诗与前节课所学的均为送别诗,因此在教课中采纳了比较阅读的方法。
此外,经过前一节课的学习 ,学生对品尝该类诗的方法有了初步领会,因此本节课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整交给学生,让他们依据兴趣自由结组 ,选择不一样的方式来演绎诗歌 ,在理解诗意、领会感情的同时 ,拓展了各方面的能力。
第二课时淡化了对诗歌的朗诵 ,形式也较为单调。
学习古诗要让学生频频朗读 ,最后悟诗情。
这一环节要“读”占
鳌头 ,形式多样。
激情的引读、个性化的练读、充满鼓舞的范读、情
绪高昂的赛读等都能使师生感情获得进一步升华。
2.我们来谈谈下边诗句的意思 ,再领会领会此中的感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答案大家找〕前两句的意思是 :我屹立江边 ,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 ,逐渐消失在水天一线的地方 ,只看见浩浩大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从中能够领会出诗人目送朋友远行时的难过及对朋友的迷恋之情。
后两句的意思是 :朋友 ,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 ,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以后 ,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沉的老友了。
从饱含深情的劝酒中 ,能够领会出朋友间的那种恋恋不舍与惦念。
3.我还读过其他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 ,我来给大家背一背。
〔答案大家找〕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
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
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他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1.几首送别诗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
寂
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分别意,同是宦游人。
国内存知音,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子女共沾巾。
王维《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天曛 ,寒风吹雁雪纷繁。
莫愁前路无
知音 ,天下谁人不识君。
2.与课文生字有关的成语
浩:浩浩大荡浩然正气阵容浩大
辞:溘然长逝当仁不让万死不辞
唯:利欲熏心唯唯诺诺惟我独尊
舍:舍己救人恋恋不舍杀身成仁
察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
划的先安排与少儿生活靠近的,能理解的察看内容。
随机察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风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察看,
一边发问,兴趣很浓。
我供给的察看对象,注意形象传神,色彩鲜亮,
大小适中,指引少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察看,保证每个少儿看获得,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察看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少儿
学习正确的察看方法,即按次序察看和抓住事物的不一样特点要点察看,察看与说话相联合,在察看中累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指引少儿察看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巨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少儿
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海洋的波涛。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速。
”我加以必定说“这是乌云滔滔。
”当少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少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
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少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察看,让少儿
掌握“滂沱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少儿察看明朗的天空,朗诵
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
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点见景生情,少儿不单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
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并且会应用。
我还在察看的基础上,指引少儿联想,让他们与过去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
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
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经过联想,少儿能够生动形象
地描述察看对象。
3.黄鹤楼简介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 (223 年),在历史的长河中 ,黄鹤楼历经
沧桑 ,屡毁屡建 ,不停于世 ,可考据的就达三十余次之多。
黄鹤楼最后的一次被毁是清光绪十年 (1884)八月 ,因邻近居民房子起火 ,风大火猛 ,
殃及城楼,很快将这座千古名楼化为灰烬,仅存数千斤宝盖铜楼鼎一架。
1981 年 7 月黄鹤楼开始重修 ,到 1984 年落成 ,重修的黄鹤楼在蛇山上 ,
高 51.4 米,钢筋混凝土仿古构造。
虽较黄鹤楼原址离江远了些 ,但因山高楼耸 ,气概宏伟 ,无与伦比。
4.广陵简介
广陵 ,就是今江苏省扬州市。
先人曾用“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恶棍是扬州”的诗句来形容扬州城的繁华华丽、风光旖旎。
作为漕运和盐运
的中心 ,纵横的河网上来往不停的船只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极度的繁华。
宋此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呼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当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盛行,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
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
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帮手
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此后,关于在“校”或“学”中教
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方
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5.渭城简介
其实 ,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照本宣科 ,要点是记忆有技巧 ,“死记”以
后会“活用”。
不记着那些基础知识 ,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特别是语文
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 ,要真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单靠剖析文章的写作
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一定从基础知识抓起,每日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语 ,以及丰富的词语、新奇的资料等。
这
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穷的内容。
日
积月累 ,日积月累 ,进而收到磨铁成针 ,绳锯木断的功能。
渭城 ,即今陕西咸阳。
古代西、北方交通不如东、南方交通发达。
凡西、北行者 ,
一般在渭城相别。
渭城在渭河北岸 ,即秦咸阳宫原址。
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中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二句 ,写尽送人者依依惜别之情而成为唐朝最闻名的一首分别诗 ,渭城亦所以名扬天下。
6.阳关简介
阳关在玉门关之阳 (即南边之意 ),所以得名。
与玉门关同为古代有
名的西部边关 ,同是汉武帝时所置。
阳关和玉门关共处古代边境大漠
地域 ,担负着又防边又开道的共同任务 ,同呼吸共命运 ,是一对姊妹关。
阳关位于今甘肃敦煌西南 70 千米的“古玩滩”。
其原址长久埋于茫茫黄沙之下 ,不为人知。
现挖掘出原址面积有上万平方米 ,房基摆列齐整,城堡的
墙基宽厚 ,说明它当初的规模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