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可操作性分析
第八章 教学策略
(二)因材施教策略
2、针对能力差异的教学组织策略 学生的能力差异可能跟其学习动力有关,也可 能跟其对学业成败的归因倾向有关,另外学习能 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对教师的个性要求也不同,因 此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3、针对学生认知方式的教学组织策略 认知方式一般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赖型。在教 学组织过程中,应把知识结构与认知方式联系起 来考虑,合理组织、安排讲授内容的知识结构, 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单元水平设计策略 1、含义:单元水平教学设计是基于整体学 习比分散学习更有效的理论,研究教师应 清楚在一个单元内应教什么内容和用什么 方法的问题。这促使教师提前考虑教学目 标中的困难而进行全面的考虑,使教学设 计更有效。 2、包含六个基本成分: ①目标;②内容;③技巧; ④活动;⑤手段和材料;⑥评价
(三)课堂水平设计策略 1、含义:课堂水平设计是为每天的教学提 前设置程序和教学活动。一般要考虑以下 因素的组合,即目标、动因、发展、方法、 材料和媒介、概括、总结、作业等。 2、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水平设计时应考虑 以下因素。 ①学生的差异;②课堂时间分配; ③应具有变通性;④尽量多的学生参与; ⑤评价与反思;
(一)先行组织者策略 5、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基本实施步 骤和方法<乔伊斯(B.Joice)>: ①呈现先行者; ②逐步分化; ③综合贯通。
(二)因材施教策略 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在年龄、能力以及 认知风格等的差异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教 学策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1、针对年龄差异的教学组织策略 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 不同,其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存在着明显 的差异,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群体间 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 学监控策略的各种具体策略的含义 2.掌握制订教学策略的依据 3.理解教学策略的可教性 4.能辨别各种具体策略 5.能就本书中的某章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 策略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作用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理解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1.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操作系统的组成:内核、shell、文件系统、设备驱动程序操作系统的分类: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分布式系统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开展小组讨论,比较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1.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和分类实例:Windows、Linux、macOS等操作系统的特点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类型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操作系统知识的学习第二章:进程管理2.1 教学目标了解进程的定义和作用掌握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理解进程同步和互斥的概念2.2 教学内容进程的定义和作用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进程调度、进程同步、进程互斥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实现:信号量、管程、事件等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进程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进程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实现方式2.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进程的定义、进程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进程同步和互斥的概念实例:进程调度算法、信号量的使用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进程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进程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进程同步和互斥知识的学习第三章:内存管理3.1 教学目标了解内存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内存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理解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原则3.2 教学内容内存的定义和作用内存管理的基本方法:分页、分段、虚拟内存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原则:首次适应法、最佳适应法、最坏适应法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内存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内存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原则3.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内存的定义、内存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原则实例:分页算法、分段算法、虚拟内存的实现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内存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内存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内存分配和回收知识的学习第四章:文件管理4.1 教学目标了解文件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文件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理解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4.2 教学内容文件的定义和作用文件管理的基本方法:文件的创建、删除、打开、关闭等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目录结构、文件存储方式、文件访问控制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文件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文件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4.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文件的定义、文件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实例:Linux、Windows等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文件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文件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文件系统结构和组织方式知识的学习第五章:设备管理5.1 教学目标了解设备的定义和作用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理解设备驱动程序第六章:设备管理(续)5.2 教学内容设备驱动程序:概念、作用和实现方式设备管理的基本方法:设备分配、设备请求调度、设备控制设备管理的高级主题:I/O中断处理、DMA传输、虚拟设备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设备驱动程序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设备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设备管理的高级主题5.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设备驱动程序的概念、设备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设备管理的高级主题实例:硬盘驱动程序、打印机驱动程序、I/O中断处理5.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设备驱动程序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设备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设备管理高级主题知识的学习第七章:操作系统用户界面7.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的基本设计和实现方法理解图形用户界面(GUI)和命令行用户界面(CLI)的差异和优缺点7.2 教学内容用户界面的定义和作用用户界面的基本设计原则:用户友好性、易用性、可访问性GUI和CLI的设计和实现方法:窗口管理、事件处理、命令解析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用户界面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开展小组讨论,探讨GUI和CLI的差异和优缺点7.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用户界面的定义、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方法、GUI和CLI的差异和优缺点实例:Windows操作系统、Linux终端、macOS的Finder7.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用户界面设计和实现方法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GUI和CLI差异和优缺点知识的学习第八章:操作系统安全8.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机制和策略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8.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安全机制:访问控制、身份验证、加密、审计安全策略:最小权限原则、安全分层模型、安全内核常见安全威胁:恶意软件、漏洞攻击、social engineering防护措施: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更新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安全机制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8.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安全机制和策略、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实例:操作系统安全漏洞案例分析、安全防护工具的使用8.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安全机制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知识的学习第九章:操作系统性能分析9.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操作系统性能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工具理解操作系统性能优化和调优的策略9.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性能分析方法:基准测试、模拟、监控和分析工具性能评价指标: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利用率性能优化策略:进程调度优化、内存管理优化、文件系统优化9.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操作系统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性能分析方法和工具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性能优化和调优的策略9.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操作系统性能的定义、性能分析方法和工具、性能优化和调优的策略实例:操作系统性能监控工具(如top, vmstat)的使用、性能优化的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1.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理解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核心组件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资源管理、程序执行和用户界面方面的关键作用。
第八章 教育实验法
3.无关变量
二、教育实验研究中的变量控制
教育实验的变量控制主要是指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1. 消除法。即把无关变量排除在实验之外,尽可能不让这些 因素影响实验结果。 2. 平衡法。通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是所有无关变量都以 同一种水平同时作用于这两个组,使之对两个组的教育效 果的影响相同,以此平衡无关变量的影响,再来比较对照 组与实验组的教育效果的差异,从而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 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3. 抵消法。这种方法是让同样的被试先后接受几种不同的实 验处理,被试自身以及实验顺序造成的练习、适应和疲劳 等无关变量效应在先后轮换过程中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提 高实验精确度。 4. 恒定法。恒定法是使无关变量效应在实验前后保持不变。 5. 随机法。随机是指选择被试、安排实验处理顺序等许多实 验环节上不受实验人员主观意图的影响,随机安排决定, 它是教育实验中唯一有可能控制所有无关变量的方法。
1.历史(或同时事件) 2.成熟 3.测验 4.工具 5.统计回归 6.差异的选择 7.受试者的流失
8.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18
第二节 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二)外在效度 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 验对象以外的其他受试者,或实验情境 以外的其他情境。
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的可推广度。具体说来, 就是指一项实验的发现能应用于被研究对象以 外的个人和环境的程度。 结果能被推广到的人、情境和条件。 外在效度反映研究所具有的社会价值。
33
上述实验设计在实践中有时被简化为: (RG) Y1 X Y2 X为实验处理,Y1为施行处理前对被试的观测结 果,Y2为施行处理后的观测结果。实验结束后, 通过前测与后测结果的比较,来判别实验处理是 否对实验结果产生明显的效应。这样,实验简便 易行多了。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比较,归因分析是 很不充分的,它没有排除被试本身自然成熟的影 响。为了弥补实验设计的不足,研究者应尽可能 使用有常模参照的各种标准化测验,将实验班学 生的发展同相应的常模比较;寻找可用对照的比 较组。
幕墙工程的重点、难点分析
幕墙工程的重点、难点分析第八章:本工程重点、难点、特殊部位处理的详细方法及处理措施本章将详细介绍本工程的重点、难点和特殊部位的处理方法和措施。
1.脚手架及工期问题在本工程中,脚手架的建设和拆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确保施工安全和进度,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脚手架的搭建和拆除。
同时,还需要对脚手架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
2.不同幕墙接缝处理措施本工程中使用了不同类型的幕墙,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幕墙采取不同的接缝处理措施。
这些措施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以确保幕墙的质量和安全性。
3.石材开槽在本工程中,需要对石材进行开槽处理。
这个过程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以确保开槽质量和安全性。
4.钢结构的施工重点钢结构的施工是本工程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以确保钢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5.幕墙用材料的控制在本工程中,幕墙的用材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为确保幕墙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对用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查。
6.幕墙施工测量幕墙施工测量是本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必须对测量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查。
7.幕墙防水幕墙的防水是本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确保幕墙的防水效果,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水措施,并对防水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
8.密封胶的施工密封胶的施工是本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确保密封胶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
9.幕墙安装施工隐蔽工程验收幕墙安装施工隐蔽工程验收是本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必须对隐蔽工程进行严格的验收。
文章中存在格式错误,建议进行修改。
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后,可以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的改写,如下所示:在建筑施工中,测量放线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需要确保放线的精度和准确性,以保证整个建筑的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在施工过程中特别关注这个问题。
(127)幕墙的加工制造精度和安装精度的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点难点。
人机工程学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人机系统设计的 一般程序
❖人机系统的目标建立与作业要求
❖定义人机系统的输人/输出及其功能
❖初步设计
①制定对使用者的素质要求和选择 操作人员的标准。②设计操作手册;
❖人机界面设设计计作业辅助手段;设计培训方案。
❖作业辅助设计
❖系统的验证和发展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人机系统设计的 一般程序
指数 值
3 2 1 0
表8-18 密集指数 密集程度
典型事例
能舒服地进行作业 身体的一部分受到限制 身体的活动受到限制
操作受到显著限制,作业相当 困难
在宽敞的地方操作机床
在无容膝空间工作台上 工作 在高台上仰姿作业 维修化铁炉内部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①对环境的第一印象;②照度;③眩
光感觉;④亮度分布;⑤光影;⑥颜
❖人机系统的目标建立与作业要求
❖定义人机系统的输人/输出及其功能
❖初步设计
❖人机界面设计 系统验证阶段的工作包括制定验证标
❖作业辅助设计准,实施验证和做出验证结论。 ❖系统的验证和发展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第三节 人机系统分析
一、连接分析 二、作业分析 三、操作顺序图分析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 (1)功能分配。功能分配是指为了使系 统达到最佳匹配,在研究分析人和机器 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潜 能,合理地将系统各项功能分配给人和 机器的过程。
– 功能分配的任务是决定系统的哪一部分功能 由人完成,哪一部分功能由机器完成。因此, 必须对人和机器的特性充分分析比较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连接分析
连接分析的目的
第八章可操作性分析
进一步的分析。
安全系统工程
18
8.1 概述
8.1.2 特点
1
可操作性研究也 是一种定性危险 分析方法,它是 一种以系统工程 为基础,针对化 工装置而开发的 一种危险性评价 方法。
2
3
它的基本过程是以关 键词为引导,找出过 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 (即偏差),然后再 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 原因、后果及可以采 取的对策。
可操作性研究 近年来常称作 危险及可操作 性研究 (HAZOP)。
含义
可操作性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 的出发点是先找出系统运行过程中工艺状态参数(如 温度、压力、流量等)的变动以及操作、控制中可能 出现的偏差(离),然后分析每一偏差产生的原因和造 成的后果。据此查找原因,采取对策。
OS
Operablility Study, 简称 OS
安全系统工程
5
要达到此目的, 仅依靠设计人 员的经验和相 应的标准、规 范、手册,是 很难实现的。
特别是那些工艺 过程复杂、操作 条件严格的系统, 更需要用新方法, 在设计开始时能 对拟议工艺流程 的安全性进行预 先审查,在设计 定型时能对工艺 图纸进行详细的 有关安全的校核。
安全系统工程
4
8.1 概述
8.1.1 可操作性研究的含义(是什么)
混合、浓度、pH 值等;特殊性能如温度、压力、相态、流量等。
安全系统工程
9
8.3 分析步骤
8.3.1 分析步骤 可操作性研究的主要分析步骤是:
(1)充分了解分析对象,准备有关资料。 (2)将分析对象划分为若干单元,在连续过程中单元以管道为主, 在间歇过程中单元以设备为主。 (3)按关键词(见表),逐一分析每个单元内工艺条件等可能产 生的偏差。 (4)分析发生偏差的原因及后果。 (5)制定对策。 (6)将上述分析结果填入表格中。
第八章常见模型的数据分析过程与技巧
Logit回归的SPSS操作
SPSS操作
首先,在主菜单中点击Analyze > Regression > Binary Logistic,点击后出现Logistic Regression 对话框。其次,将因变量国际新市场进入选入 Dependent框中,自变量企业规模、企业国际化经验和 国际环境不确定性选入Covariates框中,Methods选项 选择默认值,即“Enter”。再次,点击Categorical 键,可显示Logistic Regression:Define Categorical Variables对话框。
02 偏相关分析 03 距离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联系
变量间关系的方向一致; 对同一样本的假设检验一致; 用回归解释相关系数的平方
r2称为决定系数,是回归平 方和与总的离均差平方和之 比,故回归平方和是引入相 关变量后总平方和减少的部 分,其大小取决于r2。
区别
在回归分析中,变量X和变量Y主要为因果关 系或从属关系,而在相关分析中,变量X和变 量Y处于平等相互的地位。
05 曲 线 回 归
曲线关系的检验——SPSS操作
建立创业导向的乘积项
从“Analyse Data”菜单选择“Descriptives”,然 后选择“Descriptives”。将属于所有变量的标签调 转入标记有“Variables”的筐,点击左下角方框将标 准化得分另存为变量,得到ZEO。其次,从 “Transform”菜单选择“Compute”。在标记为 “Target Variables”的筐内,输入代表新列或乘积 项的名称,如“EO-squ”。在标记为“Numerical Expression”的筐内,制定合适的公式,如ZEO*ZEO。
分析化学 第八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第八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2. 分解法
17
分解后,进行无机元素测定;湿法和干法; 分解后,进行无机元素测定;湿法和干法; (1) 湿法
C、 、 H
金属元素
CO2 + H2O 硝酸盐 硝酸盐 或硫酸盐 阴离子
四川理工学院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有机 试样
硫酸 或硝酸 或混合酸
非金属元素
四川理工学院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第八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3. 待测组分的性质 存在形式、稳定性、 存在形式、稳定性、毒性等 4. 共存组分的影响 干扰大小、掩蔽、分离等 干扰大小、掩蔽、 5. 实验室条件
20
试剂、仪器精度、去离子水规格、 试剂、仪器精度、去离子水规格、实验室环境 6. 文献资料利用 标准方法、研究方法, 标准方法、研究方法,方法评价指标
试样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常用干基表示。 试样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常用干基表示。 试样通常需要干燥至恒重。 试样通常需要干燥至恒重。 热稳定性样品: 热稳定性样品:烘干 易受热分解试样的干燥:真空干燥至恒重; 易受热分解试样的干燥:真空干燥至恒重;
四川理工学院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第八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四川理工学院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第八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19
第三节 测定方法的选择
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指标,选择合理的分析方法; 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指标,选择合理的分析方法; 理想的分析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 理想的分析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准确 度高、操作简便。 度高、操作简便。 选择测定方法应考虑的问题: 选择测定方法应考虑的问题: 1. 测定的具体要求 目的、要求 准确度 精密度)、 准确度、 目的、要求(准确度、精密度 、试样性质等 2. 待测组分的测量范围 常量、微量、痕量、超痕量、 常量、微量、痕量、超痕量、分子水平
第八章-教育实验研究法
五、样本
一般根据实验所要求的精确度来确定。精确度越高,样 本容量越大。但如果样本过大,则增加实验上的困难, 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样本容量的确定可按着以下 规则来进行:控制严密的实验样本可小一些,反之应 大一些;抽样误差大的,样本含量应大一些,反之则 小一些;第一轮实验样本含量可小一些,第二轮、第 三轮实验样本含量应逐渐增大;实验室实验样本含量 可 小 一 些 ( 10 以 上 就 可 以 了 ) , 自 然 实 验 应 大 一 些 (至少要在30以上)。
第八章 教育实验法
本章内容
• 教育实验法概述 • 教育实验的类型 • 教育实验的构成因素 • 教育实验设计 • 教育实验的操作 • 教育实验研究计划 • 实验的评价标准
第一节 教育实验法概述
一、教育实验法含义 (一)广义教育实验法 泛指一切实证性的教育研究方法。
——来自于实验教育学派 (二)狭义教育实验法 通过探索性的工作安排来检验某种教育思想与预期结果关系的方法。
——科学方法论 2. 单项实验
整体实验(综合实验) 无中生有—— 3. 思想实验 4. 建构性实验 5. 国内外其他提法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构成因素
一、被试(subject)与分组(match group) 被试——指参加实验研究的对象。 分组方式:
固定组(G_group)—— 随机组 (RG_random group)——
四、选择实验设计的原则
• 实际性 • 精确性 • 灵活性 • 简单性
第五节 教育实验法的操作
一、准备阶段
选择课题——分析变量——选择样本——制定实 验方案
实验方案的结构:
第八章 运动技能学习和控制
2、连续性运动技能、非连续性运动技能、 系列性技能
3、闭锁性运动技能和开放性运动技能 4、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
二、运要素。
(一)认知要素 第一是知觉环境特征 第二是思维决策 第三是动作发动前的肌肉运动程序的组织化准
(三)影响迁移的因素 1、新旧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 2、对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3、学生的认知结构 (四)如何促进迁移 1、掌握有关基本知识和技能 2、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3、正确地运用比较的方法 4、学习时间安排和掌握训练程度
第四节 运动技能学习研究存在的 问题与未来发展
2、练习进步的先慢后快
3、练习进步的高原现象
在练习中期练习的进步出现了暂时停顿, 经过一段时间又继续进步的现象叫做高 原现象。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
第一,由于技能的提高需要改变旧的动 作结构和完成动作的方式方法,建立新 的动作结构或技术风格,练习者在没有 完成并适应这一改造之前,技能的进步 就出现了暂时停顿甚至有所下降的情况。
备
(二)运动要素 第一是动作姿势 第二是身体移动 第三是动作操作
三、运动技能学习阶段及心理特征
对运动技能学习阶段的划分有多种,一 般认为运动技能学习可分为以下三个阶 段。
(一)认知阶段 (二)联结阶段 (三)自动化阶段
阶段 心理特点
认知阶段
联结阶段
自动化阶段
信号来源
运动知觉精细分 化,并形成专门 化知觉,运动表 象清晰、准确、 完动整觉表象控制、 调节动作
第二节 运动技能学习理论与结构
一、闭环理论和图式理论 (一)亚当斯的闭环理论 (二)图式理论 二、运动技能的测量
第三节 运动技能学习中的反馈
第八章:掘进机
( 16 )任何人到工作面检查时,必须闭锁截割电 动机。 ( 17 )遇有过硬岩层,不得用机器硬割,必须打 眼放震动炮处理。此时,机器应退后至最大可能 距离,并对照明灯等怕蹦的组件妥善遮蔽。 ( 18 )副司机应随时注意电源电缆和水管,不得 拉伸压埋。 ( 19 )随时注意工作面的瓦斯和粉尘。 2 .掘进机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掘进机常见故 障、原因及排除方法见表 10 一 1 所列。
掘进机法与钻爆法比较,有以下优点: 1)掘进速度快,成本低。速度提高1~1.5倍;工 效提高1~1.2倍; 掘进成本下降30%~50%。 2)安全性好。消除哑炮现象,围岩不易被破坏, 减小冒顶和瓦斯涌出的危险。 3)有利于回采工作面的准备。 4)超挖工程量小。巷道超挖量小,仅为5%,减 少支护填充量和工程量,提高掘进速度,降低掘 进成本。 5)劳动条件好。
•
( 6 )液压缸行程至极限位置后,应迅速扳回操作 手柄,以免溢流阀长时间溢流发热。 7 )截割头必须在旋转中钻出,不得停止外拉不 得带负荷启动,不得超负荷运转,保持机器在满 载、高效、最佳状态工作。 ( 8 )截割头降到最低位置时,不得抬铲板,避免 耙爪碰截割臂。 ( 9 )截割中,随时注意各部声音和温度,遇有异 常情况时,必须停机检查处理。特别是耙爪,埋 在煤中作业不易看见,其不正常情况全靠耳听。 液压油油温不得超过 70 ℃ 。 ( 10 )要保持巷道断面正确的中心,断面不得因 煤软而超掘,或因煤硬而缩小。
三、掘进机的发展趋势: 1、增强截割能力:300MPa 2、提高工作可靠性 3、采用紧凑化设计,降低重心,提高工作 稳定性 4、增强对各种复杂地质条件的适应性 5、研究新型刀具和截割技术 6、发展自动控制技术 7、发展掘锚机组,实现快速掘进
第二节 部分断面掘进机
《第八章2普查和抽样调查》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12六年级下册
《普查和抽样调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预习、实践和巩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特点及适用场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并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抽样方案。
二、作业内容(一)预习部分1. 学生需自行阅读教材中关于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及分类,并尝试总结两者的异同点。
2. 完成相关练习题,包括但不限于判断题、选择题等,以检验预习效果。
(二)实践部分1. 设计一个简单的抽样调查方案,包括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选择抽样方法、设计问卷内容等步骤。
学生需注意保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 小组内进行讨论,互相评价抽样调查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巩固部分1. 完成一份关于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复习题,包括概念题、应用题等。
2. 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普查和抽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三、作业要求1. 预习部分需在课前完成,并做好笔记,记录自己的疑问和思考。
2. 实践部分需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至少包含两名成员,并由组长负责汇总和整理小组意见。
3. 巩固部分需在课后完成,并按时提交作业,作业需字迹清晰、格式规范。
4. 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需独立思考、认真分析,遇到问题可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老师。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预习部分的笔记和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预习效果。
2. 教师将根据学生实践部分的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和小组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教师将根据学生巩固部分的复习题完成情况和实际生活应用举例的合理性,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对于优秀作业和进步明显的作业,教师将在班级内进行表扬和展示。
3. 教师将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及根据实际情景选择恰当调查方式的能力。
8第八章幼儿园游戏评价[63页]
六、对幼儿各类游戏的评价
(四)规则游戏评价 1 规则游戏评价的内容 (1)幼儿对规则的遵守 (2)评价幼儿对规则打破后的反应 (3)幼儿对规则与自由的认识
六、对幼儿各类游戏的评价
(四)规则游戏评价 2 评价规则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在评价幼儿的规则游戏时,幼儿有时会对自己的自由行为辩护,教师也时常会在 崇尚自由与强调规则之间动摇,有时倾向于对规则的严格遵守而无视幼儿的主体 性。 规则和自由并不矛盾,如果规则来自于幼儿,符合幼儿内部游戏心理需要,有利 于游戏的开展,那么幼儿不仅能够较好地理解和遵守规则,而且也有利于幼儿在 游戏规则的指引下更好地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而自主地参与游 戏,并从中逐渐将规则内化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在游戏和活动中建立良好的行 为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评价时理性地作出判断,不能因规则而压抑幼儿的个性, 也不能过于尊重个体而无视规则的存在。
六、对幼儿各类游戏的评价
(三)表演游戏评价 1 表演游戏评价内容 (1)幼儿的模仿能力 (2)幼儿角色扮演情况 (3)幼儿的想象力 (4)幼儿的独立性表现 (5)幼儿制作、设计布景道具和场面布局的能力 (6)幼儿在游戏中的计划性和组织性
六、对幼儿各类游戏的评价
(三)表演游戏评价
2 评价表演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表演游戏是种综合性游戏,涉及幼儿发展的诸多方面,在评价中容易出现深度与 广度的矛盾问题。在一个表演游戏中,面面俱到进行评价难以做到深刻,只关注 某一方面又会导致片面,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教师可以每次表演游戏只关注幼儿在游戏中表现的某一方面,做到充分了解,再 通过不同的表演游戏进而对幼儿得出较为全面的认识。
二幼儿园游戏评价的类型一根据评价内容的复合程度分为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二根据评价的功能和用途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根据评价参照标准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四根据评价主体分为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五根据评价的方法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三幼儿园游戏评价的原则一发展性原则二全面性原则三动态性原则四差异性原则五多元性原则四幼儿园游戏评价的意义一对游戏作品的评价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解决问题提高应变能力二检验教师指导组织游戏的能力和效果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三评价游戏环境及整体状况有助于园所提高管理效能五幼儿园游戏评价应注意的问题一评价主体的一元与多元二评价方式的单一与多渠道三评价内容的片面与全面四评价功能的失调与齐全五评价标准的主观与客观第二节幼儿园游戏评价的基本内容一评价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第一幼儿能否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
安全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安全系统工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afety system engineering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理论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教学对象: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专业课和从事本专业的科研、生产工作必备的理论基础。
通过课程学习,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深入地掌握各种系统危险分析方法及其在安全工程的应用,掌握过程系统安全评价的方法。
使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技能锻炼,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得以充实与提高。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安全系统工程学的内容与任务及其现状与进展;熟练掌握各种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及其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掌握可靠性工程在事故预防中的应用;掌握对各类重大事故的后果分析、各种安全评价方法;了解掌握科学决策作深入地阐述。
教学内容:第一章安全系统工程概述(1学时)1.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2.安全系统工程的发展概况3.安全系统工程的内容4.人-机-环境系统基本要求:了解掌握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内容:系统安全分析、安全评价和安全措施;人-机-环境系统的内容。
重点:准确理解系统与系统工程、安全与系统安全、安全系统工程,系统安全分析、安全评价和安全措施和人-机-环境系统等基本概念。
难点:准确理解系统与系统工程、安全与系统安全、安全系统工程,系统安全分析、安全评价和安全措施和人-机-环境系统等基本概念。
第二章危险性预先分析(2学时)1.概述2.危险性预先分析的步骤3.危险性识别4.危险性等级5.危险性控制6.分析举例基本要求:了解掌握危险性预先分析的含义和主要内容;理解掌握危险性预先分析的步骤;分析掌握危险性的识别原理;理解掌握危险性等级;掌握危险性控制的方法。
重点:准确理解危险性预先分析的含义;分析掌握危险性的识别原理;理解掌握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和确定的方法;掌握危险性控制的方法。
难点:危险性的识别原理;确定危险性等级的方法;危险性控制的方法。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十大基本方法名词解释:1、直观形象法: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这种方法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儿童思维的特点。
P1612、观察法:观察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运用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方法。
P1623、演示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即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
P1624、示范法:是直观教学方法之一,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
P1635、范例法:也是直观形象法之一,指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
P163(注:此知识点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6、参观法:参观法是与直观形象法有关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
它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
P1647、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P166(注:此知识点还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8、语言法:是儿童教师最常用的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
P1689、故事法:是指幼儿园运用故事这种首都向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
P16810、讨论法:是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
讨论法主要是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问题、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困难的问题、相互关系中矛盾的问题,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
P16911、移情法: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
P17212、角色扮演法: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
第八章技术分析、有效市场
① 当短期的 RSI > 长期的 RSI 时,说明市场属于多头市 场;反之则为空头市场。
② 当RSI > 85 时,表示市场出现超买,是卖出信号。 ③ 当RSI < 15 时,表示市场出现超卖,是买入信号。 ④ 当RSI 处于50—80 之间时,表示市场交易强烈,是买进 信号。 ⑤ 当RSI 处于20—50 之间时,表示市场交易冷清,是卖出 信号。 ⑥ 当RSI在较高或较低的位置形成头肩形或多重顶(底)时, 是采取行动的信号。 ⑦ 当RSI在高位,并形成一峰比一峰低的两个峰,而此时股 价却一峰比一峰高时,是顶背离,是卖出信号。反之是买进信 号。
③ 为了缓减每日的波动,通常把 NHNL 加到其10 日移动平均线上,再画出图形看其运动变化的趋势;
④ 如果 NHNL 上升,说明市场强势,是买入信号; 反之,则为卖出信号。
3、阿姆氏指标(TRIN)
(1)定义 它是利用上市公司涨跌家数的比值除以涨跌股数
成交量的比值来判断整个市场多空力量强弱的指标。 (2)计算公式
(4)应用法则
① 当股价上升而 OBV 线下降时,表示买盘无力,股价很可能会下跌。 ② 当股价下降而 OBV 线上升时,表示买盘旺盛,逢低接手强劲,股价 可能会止跌回升。 ③ 当股价处于低位,OBV 线从低位缓慢上升,表示买气逐渐加强,为买 入信号。 ④ 当股价处于相对高位,OBV 线急速上升时,表示多方力量即将用尽, 为卖出信号。 ⑤ 当股价自第一个高峰下跌又再次回升时,如果 OBV 线能够随股价趋 势同步上升且价量配合,则可持续多头市场并出现更高峰。相反,当股价再 次回升时OBV线未能同步配合,却见下降,则可能形成第二个顶峰,完成 双重顶的形态,导致股价反转下跌。 ⑥ OBV线从正的累积数转为负数时,为下跌趋势,应该卖出持有股票。 反之,OBV线从负的累积数转为正数时,应该买进股票。 ⑦ OBV线最大的用处,在于观察股市盘局整理后,何时会脱离盘局以及 突破后的未来走势,OBV线变动方向是重要参考指标,其具体的数值并无 实际意义。
危险性分析方法
危险性分析方法第八章危险性分析方法分辩危险、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影响后果的过程就是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分析是为防止危险造成事故所采取的手段,其作用是为制定防止事故发生的对策提供依据。
危险性分析需要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危险性分析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类型:①定性分析:找出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在什么状况下能发生事故,以及对系统安全影响的大小,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操纵危险。
定性分析不对各种危险因素作定量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定性危险性分析方法。
②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事故或故障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数量大小评定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在第八章介绍。
8.1危险、危害因素8.1.1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因素。
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和作业环境破坏的因素。
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二者有时难以区分,故有时统称为危险因素,更多的是并称为危险、危害因素。
8.1.2危险、危害因素分类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理由,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点如强度不够、刚度不够、运动件外露、制动器缺点、外形缺点等。
(2)防护缺点如无防护、防护不当、防护距离不够、防护设施缺点等。
(3)电危害(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6)电磁辐射如电离辐射:X射线、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激光、紫外线等。
(7)运动物危害如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气流冲击、岩土滑动等。
(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用环境不良如采光照明不良、安全过道缺点、通风不良、气温过高或过低、空气质量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此、在设计 开始就应注意 消除系统中的 危险件,这样 不仅能提高工 厂生产的安全 性和可靠性, 而且能起到事 半功倍的作用。
要达到此目的, 仅依靠设计人 员的经验和相 应的标准、规 范、手册,是 很难实现的。
特别是那些工艺 过程复杂、操作 条件严格的系统, 更需要用新方法, 在设计开始时能 对拟议工艺流程 的安全性进行预 先审查,在设计 定型时能对工艺 图纸进行详细的 有关安全的校核。
–掌握:事件树的编制与实施,能根据实际分析
对象编制事件树
–理解:事件树的含义、原理和作用
–了解:事件树分析的注意事项
安全系统工程
3
8.1 事件树分析概述
概述
1、含义(是什么)
2、特点(特别性)
安全系统工程
4
8.1 概述
8.1.1 可操作性研究的含义(是什么)
1
2
3
4
据统计,由于 设计不良,将 个安全因素带 入生产中而造 成的事故约占 总事故的l/4。
安全系统工程
13
8.3 分析步骤
8.3.1 分析步骤
(1)研究准备
②建立研究小组 开展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的小组成员一般由5~7人 组成,包括有关各领域专家、对象系统的设计者等,以便 发挥和利用集体的智慧和经验。
安全系统工程
14
8.3 分析步骤
8.3.1 分析步骤
(1)研究准备
③资料收集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资料包括各种设计图纸、流程 图、工厂平面图、等比例图和装配图,以及操作指令、设 备控制顺序图、逻辑图或计算机程序,有时还需要工厂或 设备的操作规程和说明书等。
在进行可操作性研究过程中,分析人员对于 单元中的工艺过程及设备将会有深入了解, 对于单元中的危险及应采取的措施会有透彻的认识, 因此,可操作性研究还被认为是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有效方法。
安全系统工程 7
8.2 原理
8.2.1 可操作性研究分析的原理
可操作性研究的含义就是“对危险性的严格检查”,其理论依据就 是“工艺流程的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一旦与设计规定的 基淮状态发生偏离,就会发生问题或出现危险”。 其方法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概念,即各个专业、具有不同知识背景 的人员所组成的分析组一起工作比他们独自一人单独工作更具有创造 性与系统性,能识别更多的问题。
(6)工艺参数。生产工艺的物理或化学特性,一般性能如反应、
混合、浓度、pH 值等;特殊性能如温度、压力、相态、流量等。
安全系统工程
10
8.3 分析步骤
8.3.1 分析步骤 可操作性研究的主要分析步骤是: (1)充分了解分析对象,准备有关资料。 (2)将分析对象划分为若干单元,在连续过程中单元以管道为主, 在间歇过程中单元以设备为主。 (3)按关键词(见表),逐一分析每个单元内工艺条件等可能产 生的偏差。
安全系统工程
15
8.3 分析步骤
8.3.1 分析步骤
(1)研究准备
④制定研究计划 制定研究计划。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组织者要 制定研究计划。在对每个生产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进行 分析时, 要计划好所花费的时间和研究的内容。
安全系统工程
16
8.3 分析步骤
8.3.1 分析步骤
(1)研究准备
(2)进行审查
安全系统工程
5
8.1 概述
8.1.1 可操作性研究的含义(是什么)
含义
可操作性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 的出发点是先找出系统运行过程中工艺状态参数(如 温度、压力、流量等)的变动以及操作、控制中可能 出现的偏差(离),然后分析每一偏差产生的原因和造 成的后果。据此查找原因,采取对策。
安全系统工程
18
8.3 分析步骤
8.3.3 分析流程图
HAZOP分析需要将工艺图或操作 程序划分为分析节点或操作步 骤,然后用引导词找出过程的 危险。 得到的结果为: ①偏差的原因、后果、保护装置、
建议措施;
②需要更多的资料才能对偏差进行 进一步的分析。
安全系统工程
19
3
可操作性研究 近年来常称作 危险及可操作 性研究 (HAZOP)。
4Hale Waihona Puke 通过可操作性研 究的分析,能够 探明装置及过程 存在的危险,根 据危险带来的后 果明确系统中的 主要危害;
5
如果需要,可利 用故障树对主要 危害继续分析, 因此这又是确定 故障树“顶上事 件”的一种方法, 可以与故障树配 合使用。
(4)分析发生偏差的原因及后果。
(5)制定对策。 (6)将上述分析结果填入表格中。
安全系统工程
11
8.3 分析步骤
8.3.1 分析步骤
安全系统工程
12
8.3 分析步骤
8.3.1 分析步骤
(1)研究准备
①确定研究目的、对象和范围 进行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时,对所研究的对象要有 明确的目的。其目的是查找危险源,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或审查现行的指令、规程是否完善等,防止操作失误,同 时要明确研究对象的边界、研究的深入程度等。
Brain Storming
(头脑风暴)
安全系统工程
8
8.2 原理
8.2.1可操作性研究分析的原理 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引导词)为引导,找出过程中 工艺过程状态的变化(即偏差),然后再继续分析造成偏 差的原因、后果及可以采取的对策。
“引导词”及其含义:
(1)意图。工艺某一部分完成的功能,一般情况下用流程图表示。
环境与资源学院矿业工程系
第八章 可操作性分析
主讲 谭钦文
E_mail: tanqinwen@
第八章 可操作性分析
本章内容:
概述
原理
步骤
应用
1. 含义 2. 特点
1 原理 2 程序 3 建造 方法
1 实例 2 注意 事项
1 实例 2 注意 事项
安全系统工程
2
第八章 可操作性分析
本章要点:
对生产工艺的每个部分或每个操作步骤进行审查时,
应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和启发各位专家,对可能出现的偏离 及其原因、后果和应采取的措施充分发表意见。
安全系统工程
17
8.3 分析步骤
8.3.2 分析的成败关键
分析研究所依据的制造过程图表及有关数据; 小组成员的专业技术和洞察能力; 小组成员运用此方法帮助其想象动作偏离、原因和后 果的透视能力; 小组成员具备事故严重性分析能力,尤其是对已指出 的危害, 在评估其严重性之时能对危害可能引起的严 重性大小,具有衡量其轻重之感。
(2)偏离。与设计意图的情况不一致, 在分析中运用引导词系统地
审查工艺参数来发现偏离。 (3)原因。产生偏离的原因,通常是物的故障、人失误、意外的工艺
状态(如成分的变化) 或外界破坏等原因引起。
安全系统工程 9
8.2 原理
8.2.1 可操作性研究分析的原理 …… “引导词”及其含义: (4)后果。偏离设计意图所造成的局果(如有毒物质泄漏等)。 (5)引导词。在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为了启发人的思维,对 设计意图定性或定量描述的简单词语。
OS
Operablility Study, 简称 OS
安全系统工程
6
8.1 概述
8.1.2 特点
1
可操作性研究也 是一种定性危险 分析方法,它是 一种以系统工程 为基础,针对化 工装置而开发的 一种危险性评价 方法。
2
它的基本过程是以关 键词为引导,找出过 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 (即偏差),然后再 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 原因、后果及可以采 取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