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16949与ISO9001差异对照表
TS16949和ISO9001的区别
![TS16949和ISO9001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c1a9a78910ef12d2bf9e71a.png)
1.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2.质量体系评审(QSA)3 产品质量的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APQP)4.测量系统分析(MSA)5.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6.统计过程控制(SPC)以下是ISO/TS16949要求,ISO9001不要求的:1、重视员工的激励和充分的授权,让员工快乐的工作,创造性的工作;2、对于顾客的工程标准以及变更,要求组织在2个工作周内完成平时和分发3、要求最高管理者,关注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产品的质量成本;4、组织的所有班次必须有质量负责人员,并不受外界干扰有权停止生产,终止不合格过程;5、采用多方论证方法,对策划和过程有效性进行评价;6、偶发性事故应急计划,并在产品实现阶段完成计划的分析和制定;7、重视安全生产和产品安全性,在设计和开发阶段识别这个需求;8、要求计数型数据的抽样计划的接受准则必须是零缺陷,否则须由顾客批准;9、任命顾客代表,并站在顾客的角度对产品特殊特性、质量目标、相关培训、预防措施、供应商的选择、设计和开发等提出意见和建议;10、分析实际和潜在的缺陷对质量、安全和环境的影响,输入管理评审;11、对产品开发人员要求设计技能和资格要求;12、组织应实施产品过程的批准,这同样适用于供应商,如PPAP/PPF等;13、要求供应商的质量体系开发,最终目的是这个供应链满足ts16949要求;14、要求组织采用多方论证方法制定控制计划,顾客批准、修改评审等;15、内部和外部实验室要按照ISO/IEC17025建立实验室质量体系;16、规定量具不仅仅要校准,还要求对控制计划规定的量具进行MSA分析;17、内部审核包括体系审核之外,实施产品审核和过程审核;18、要求对计数型和计量型数据进行过程能力研究;19、要求按照规定的频次进行全尺寸检验和性能试验;20、组织应规定解决问题的程序,确保消除真正的原因;21、提倡防错技术的应用,要求退回产品的试验和分析;22、ISO/TS16949技术规范要求企业的供应部门,设计中心,仓库必须纳入审核,但不能以此取得证书。
TS16949比ISO9001到底高在哪里1
![TS16949比ISO9001到底高在哪里1](https://img.taocdn.com/s3/m/45d3036c551810a6f4248666.png)
TS16949比ISO9001到底高在哪里?说TS16949标准比ISO9001高,理由如下:首先体现它的专业(行业)性。
最开始是美国的3大汽车公司发起的一项管理措施。
ISO/TS16949规定了汽车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要求,适用于汽车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
其次,TS16949的实质是技术规范。
它是在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IATF)以及ISO/TC1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委员会及其分委员会的代表在以ISO9001:1994版质量体系的基础上结合QS-9000、VDA6.1、EAQF(法国)94和AVSQ(意大利)95等质量体系的要求制定的。
它比一般要求更严,更具体。
再次,TS16949在内容上比ISO9001有更多的拓展。
另外,TS16949在ISO9001质量体系要求下,更关注产品成本、在供应链中持续不断的改进、产品质量改进、生产力改进、成本的降低、强调缺点的预防、SPC的应用、防错措施、减少变差和浪费、确保存货周转及最低库存量、质量成本、非质量的额外成本(待线时间,过多搬运)。
某种意义上说,由于TS16949规定的比ISO9001更有针对性,更像一本技术规范。
3 不通过TS16949认证有什么风险?当初,推行ISO9001认证的理由当中有这样一条:“获得了国际贸易绿卡----'通行证',消除国际贸易壁垒”。
并作了如下解说:“我国'入世'以后,就失去了区分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严格界限,所有贸易都有可能遭遇上述技术壁垒,主要是产品品质认证和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的壁垒,所以,获得认证是消除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
”如今,对汽车这一特殊行业来说,通过ISO9001认证却没有消除国内汽车产品通往国际贸易道路上的壁垒。
其理由是,2002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公布了一项行业性的质量体系要求:它的全名是“质量管理体系-汽车行业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的组织实施ISO9001:2000的特殊要求”,英文是ISO/TS16949。
ISO9001、14001、TS16949、OSAHS18001四体系标准和程序文件对照表
![ISO9001、14001、TS16949、OSAHS18001四体系标准和程序文件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c49daa7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3.png)
ISO9001、14001、TS16949、OSAHS18001四体系标准和程序文件对照表11范围范围2 1.1总则总则3 1.2应用应用4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53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194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20 4.1总要求总要求质量手册21 4.1.1总要求-补充质量手册22 4.2文件要求文件要求文件控制程序23 4.2.1总则总则质量手册24 4.2.2质量手册质量手册质量手册25 4.2.3文件控制文件控制文件控制程序26 4.2.3.1工程规范27 4.2.4记录控制记录控制记录控制程序28 4.2.4.1记录的保持记录控制程序335管理职责管理职责质量手册34 5.1管理承诺管理承诺质量手册35 5.1.1过程有效性质量手册36 5.2以顾客为关注点以顾客为关注点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程序37 5.3质量方针质量方针质量手册38 5.4策划策划质量手册39 5.4.1质量目标质量目标质量手册40 5.4.1.1质量目标-补充质量手册41 5.4.2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质量手册42 5.5职责、权限与沟通职责、权限与沟通质量手册43 5.5.1职责和权限职责和权限质量手册44 5.5.1.1质量职责质量手册45 5.5.2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质量手册46 5.5.2.1顾客代表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程序47 5.5.3内部沟通内部沟通内外部沟通程序48 5.6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控制程序49 5.6.1总则总则质量手册50 5.6.1.1质量管理体系绩效质量手册51 5.6.2评审输入评审输入52 5.6.2.1评审输入-补充53 5.6.3评审输出评审输出546资源管理资源管理55 6.1资源提供资源提供56 6.2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程序57 6.2.1总则总则人力资源管理程序58 6.2.2能力、培训和意识能力、培训和意识人力资源管理程序59 6.2.2.1产品设计技能人力资源管理程序60 6.2.2.2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程序61 6.2.2.3岗位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程序62 6.2.2.4员工激励和职权人力资源管理程序63 6.3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管理程序64 6.3.1工厂、设施及设备策划基础设施管理程序65 6.3.2应急计划66 6.4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环境手册67 6.4.1与实现产品质量相关的人员安全环境手册68 6.4.2生产现场的清洁环境手册697产品实现产品实现707.1产品实现的策划产品实现的策划717.1.1产品实现的策划-补充727.1.2接收准则737.1.3保密747.1.4更改控制75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与顾客有关的过程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程序76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777.2.1.1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78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797.2.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评审-补充807.2.2.2组织制造可行性817.2.3顾客沟通顾客沟通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程序827.2.3.1顾客沟通-补充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程序837.3设计和开发设计和开发847.3.1设计和开发策划设计和开发策划857.3.1.1多方论证方法867.3.2设计和开发输入设计和开发输入877.3.2.1产品设计输入887.3.2.2制造过程输入897.3.2.3特殊特性907.3.3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和开发输出917.3.3.1产品设计输出-补充927.3.3.2制造过程设计输出937.3.4设计和开发评审设计和开发评审947.3.4.1监控957.3.5设计和开发验证设计和开发验证967.3.6设计和开发确认设计和开发确认977.3.6.1设计和开确认-补充987.3.6.2样件计划997.3.6.3产品批准过程100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1017.4采购采购采购控制程序1027.4.1采购过程采购过程1037.4.1.1法定、规章的符合性1047.4.1.2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开发1057.4.1.3顾客批准的供货来源1067.4.2采购信息采购信息1077.4.3采购产品的验证采购产品的验证1087.4.3.1供货产品的符合性要求1097.4.3.2供货商监控1107.5生产和服务验证生产和服务验证111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生产和服务运行控制程序1127.5.1.1控制计划1137.5.1.2工作指导书1147.5.1.3作业准备的验证1157.5.1.4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1167.5.1.5生产工装的管理1177.5.1.6生产计划经营计划控制程序1187.5.1.7服务信息的回馈1197.5.1.8与顾客的服务协议120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生产和服务运行控制程序1217.5.2.1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补充1227.5.3标识和可追溯性标识和可追溯性1237.5.3.1标识和可追溯性-补充1247.5.4顾客财产顾客财产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程序1257.5.5产品防护产品防护1267.5.5.1储存和库存127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1287.6.1测量体系分析1297.6.2校准/验证记录1307.6.3实验室要求1317.6.3.1内部实验室1327.6.3.2外部实验室1338测量分析和改进测量分析和改进1348.1总则总则1358.1.1统计工具的确定1368.1.2基本统计概念知识1378.2监视和测量监视和测量1388.2.1顾客满意顾客满意顾客满意度调查程序1398.2.1.1顾客满意度-补充1408.2.2内部审核内部审核内部审核程序1418.2.2.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1428.2.2.2制造过程审核1438.2.2.3产品审核1448.2.2.4内部审核计划145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过程的监视和测量1468.2.3.1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147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1488.2.4.1全尺寸检查和功能试验1498.2.4.2外观项目1508.3不合格品控制不合格品控制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1518.3.1不合格品的控制-补充1528.3.2返工产品的控制1538.3.3通知顾客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程序1548.3.4顾客特许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程序1558.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1568.4.1数据的分析和使用1578.5改进改进1588.5.1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持续改善控制程序1598.5.1.1组织的持续改进1608.5.1.2制造过程的改进1618.5.2纠正措施纠正措施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1628.5.2.1解决问题1638.5.2.2防错1648.5.2.3纠正措施的影响1658.5.2.4拒收产品的试验/分析1668.5.3预防措施预防措施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ISO14001OHSAS1800111范围范围22引用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4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环境与安全管理方案管理程序5 4.1总要求总要求环境与安全手册6 4.2环境方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环境与安全手册7 4.3策划策划经营计划控制程序8 4.3.1环境因素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程序9 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法规和其他要求法律法规管理程序10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目标环境与安全手册11 4.3.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环境与安全管理方案管理程序12 4.4实施与运行实施与运行环境与安全运行控制程序13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结构和职责环境与安全手册14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能力、培训和意识人力资源管理程序15 4.4.3信息交流协商和沟通内部外部沟通程序16 4.4.4文件文件文件控制程序17 4.4.5文件控制文件和资料控制文件控制程序18 4.4.6运行控制运行控制19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应急准备和响应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20 4.5检查检查和纠正措施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21 4.5.1检测和测量绩效测量和监视环境与安全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22 4.5.2合规性评价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职业安全事件处理程序23 4.5.3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和记录管理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24 4.5.4记录控制审核记录控制程序和内部审核程序25 4.5.5内部审核内部审核程序264.6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四体系标准条款对照表序号条款号标准文件程序文件。
ISO9001与TS16949内容的大概区别
![ISO9001与TS16949内容的大概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c00bbe352ea551811a68709.png)
ISO9001与TS16949内容的大概区别重点在过程方法和五大手册的应用。
.TS一般分为体系审核,过程审核,产品审核。
而9001只有质量管理体系内审。
ISO9000族标准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英文缩写为ISO)于1987年制订,后经不断修改完善而成的系列标准。
现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此标准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
我国等同采用ISO9000族标准的国家标准足GB/T19000族标准。
一般地讲组织活动由三方面组成:经营、管理和开发。
在管理上又主要表现为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
ISO9000族标准主要针对质管理,同时涵盖了部分行政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范畴。
ISO9000族标准并不是产品的技术标准,而是针对组织的管理结构、人员、技术能力、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文件和内部监督机制等一系列体现组织保证产品及服务质量的管理措施的标准。
具体地讲ISO9000族标准就是在以下四个方面规范质量管理:1、机构:标准明确规定了为保证产品质量而必须建立的管理机构及职责权限。
2、程序:组织的产品生产必须制定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质量手册、质量体系操作检查程序,并使之文件化。
3、过程:质量控制是对生产的全部过程加以控制,是面的控制,不是点的控制。
从根据市场调研确定产品、设计产品、采购原材料,到生产、检验、包装和储运等,其全过程按程序要求控制质量。
并要求过程具有标识性、监督性、可追溯性。
4、总结:不断地总结、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地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管理呈螺旋式上升。
通俗地讲就是把组织的质量管理标准化,而标准化上质量管理生产的产品及其服务,其质量是可以信赖的。
ISO9000族标准的推行,与我国实行的现代企业改革具有十分强烈的相关性。
两者都是从制度上、体制上、管理上入手改革,不同点在于前者处理组织的微观环境,后者侧重于组织的宏观环境。
由此可见,ISO9000族标准非常适宜我国国情。
因此,国家明文规定“九五”期间全面推行ISO9000族标准。
ISO9001、IATF16949、ISOTS16949对照表
![ISO9001、IATF16949、ISOTS16949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367e98bea2161479171128e9.png)
ISO 9001:2015条款IATF 16949:2016标准内容IATF 16949:2016条款ISO/TS 16949:2009条款0.1 总则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能够帮助其提高整体绩效,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组织根据本标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如下潜在益处:a)持续提供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b)促成增强顾客满意的机会;c)应对与组织环境和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遇;d)证实符合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能力。
内部和外部各方均可使用本标准。
实施本标准并不意味着需要:——统一不同质量管理体系的架构;——形成与本标准条款结构相一致的文件;——在组织内使用本标准的特定术语。
本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补充。
本标准采用过程方法,该方法结合了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与基于风险的思维。
过程方法使组织能够策划其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PDCA循环使组织能够确保其过程得到充分的资源和管理,确定改进机会并采取行动。
基于风险的思维使组织能够确定可能导致其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偏离策划结果的各种因素,采取预防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利影响,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出现的机遇(见附录A.4)。
在日益复杂的动态环境中持续满足要求,并针对未来需求和期望采取适当行动,这无疑是组织面临的一项挑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组织可能会发现,除了纠正和持续改进,还有必要采取各种形式的改进,如突破性变革、创新和重组。
在本标准中使用如下助动词:“应”表示要求;0.1 总则0.2 质量管理原则本标准是在GB/T 19000所述的质量管理原则基础上制定的。
每项原则的介绍均包含其释义、该原则对组织的重要性的理论依据、应用该原则的主要益处示例以及应用该原则改进组织绩效的典型措施示例。
质量管理原则包括:——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积极参与;——过程方法;——改进;——循证决策;0.3 过程方法0.2 过程方法0.3.1 总则本标准倡导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提高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TS16949与ISO9001差异对照表
![TS16949与ISO9001差异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d802f9f003d8ce2f01662378.png)
5。5.1。1 质量职责
无
7.3。4设计和开发评审
7.3。4
5.5。2管理者代表
5。5。2
7。3.4.1 监控
无
5.5。2.1 顾客代表
无
7。3.5设计和开发的验证
7。3.5
5.5。3内部沟通
5。5.3
7。3。6设计和开发的确认
7.3。6
5。6
管
理
评
审
5.6.1总则
5.6
7.3。6。1 设计和开发的确认-补充
无
8。5。2.4 退货产品试验
无
7.6。3实验室要求
无
8。5.3预防措施
8.5.3
7.6。3。1 内部实验室
无
7。6.3.2 外部实验室
无
8。1 总则
8.1
8。1。1统计工具的确定
无
8。1。2基本的统计概念知识
无
8。2
8。2 监视和测量
8.2
8。2.1顾客满意
8。2。1
8.2。1。1顾客满意-补充要求
无
8。2.2内部审核
8.2。2
8.2.2。1内部审核计划
无
8.2.2.2 体系审核
无
8.2.2.3 过程审核
无
8。2。2。4 产品审核
无
8。2.2.5 审核员资格
无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
8。2.3.1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补充要求
无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8。2。4
8.2.4.1 接收标准
4。2。1
7。2.1。1 顾客指明的特殊特性
无
4.2.2质量手册
4.2。2
TS16949与ISO9001以及QS900的差异
![TS16949与ISO9001以及QS900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1824532edd36a32d737581ae.png)
一、TS16949与QS9000的区别QS9000是最初的汽车领域的质量标准,比较强调六大工具的应用。
TS16949是QS整合了ISO9001:2000的标准,更加注重对客户要求的遵从与符合,以达到与客户的一致。
举个简单例子:沟通方面,QS要求使用客户规定的格式,TS则更要求使用客户规定的语言加格式。
QS9000 主要是3大汽車製造公司为方便供应商管理而制定的管理体系,只是用于汽车制造系统。
二TS16949则针对所有汽车供应链,其融合了ISO9000及QS9000QS-9000 与ISO/TS 16949:2002 的总体比较QS-9000是以ISO 9000:94 质量体系要求为基础加上美国三大车厂的要求;ISO/TS 16949:2002 是以ISO 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基础,加上国际汽车行业的要求;ISO 9000:94 是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体系模式标准,ISO 9001:2000 是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 体系标准,ISO 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包括了产品质量保证及顾客满意。
QS-9000基本上是按制造业流程次序编写由4.1 ~ 4.20 共有20 条要素;ISO/TS 16949:2002 是按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并采用PDCA 方法,标准要求共有八个大部份:1. 范围2.引用标准3.术语和定义4.质量管理体系5. 管理职责6.资源管理7.产品实现8.测量、分析和改进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VDA:VBRBANO DER AUTOBOMIL INDUSTRIE) 于1970 年提出了VDA 要求,于1991 年发行了VDA 6.1 第一版,1999 年1 月1 日发行到第4 版,1999 年4 月1 日起强制适用。
美国三大汽车厂(通用[GM]、福特[FORD]、戴姆勒–克莱斯勒[CHRYSLER]) 于1988 年成立特别工作小组,1994 年8 月颁布QS-9000 第一版,至今已发行至第三版。
TS16949与ISO9001以及QS900的差异
![TS16949与ISO9001以及QS900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1b3118c5a98271fe910ef9ec.png)
一、TS16949 与 QS9000 的区别QS9000是最初的汽车领域的质量标准,比较强调六大工具的应用。
TS16949是QS整合了 ISO9001 : 2000的标准,更加注重对客户要求的遵从与符合,以达到与客户的一致。
举个简单例子:沟通方面,QS要求使用客户规定的格式,TS则更要求使用客户规定的语言加格式。
QS9000主要是3大汽車製造公司为方便供应商管理而制定的管理体系,只是用于汽车制造系统。
二TS16949则针对所有汽车供应链,其融合了ISO9000及QS9000QS-9000 与 ISO/TS 16949:2002 的总体比较QS-9000是以ISO 9000:94质量体系要求为基础加上美国三大车厂的要求;ISO/TS 16949:2002是以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基础,加上国际汽车行业的要求;ISO 9000:94是质量保证 (Quality Assuranee)体系模式标准,ISO 9001:2000 是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体系标准,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包括了产品质量保证及顾客满意。
QS-9000基本上是按制造业流程次序编写由 4.1 ~ 4.20共有20条要素;ISO/TS 16949:2002是按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并采用 PDCA方法,标准要求共有八个大部份:1.范围2引用标准3•术语和定义4•质量管理体系5.管理职责6•资源管理7•产品实现8•测量、分析和改进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VDA : VBRBANO DER AUTOBOMIL INDUSTRIE) 于1970年提出了 VDA要求,于 1991年发行了 VDA 6.1 第一版,1999年1月1日发行到第 4版,1999年4月1日起强制适用。
美国三大汽车厂(通用[GM]、福特[FORD]、戴姆勒 -克莱斯勒[CHRYSLER])于1988年成立特别工作小组,1994年8月颁布 QS-9000第一版,至今已发行至第三版。
IATF16949-2016差异分析对照表
![IATF16949-2016差异分析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84d478bb284ac850ad024228.png)
测量系统分析
7.1.5.1.1
7.6.1
测量系统分析
明确: a.控制计划中所有检 满足 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ISO/TS16949:2009 进行MSA分析 要求 b.替代方法的顾客接 受记录应与结果应保 留(见9.1.1.1) a.溯源到国家标准, 并按标准检定,无标 准时应保留依据成文 信息; b.确定标示状态; c.保护防止失效
总则
4.4.1
4.1
总要求
★产品和过程的符合性
4.4.1.1
新要求
无
★产品安全
4.4.1.2
新要求
无
★所必要到达的程度,组织应: 文件化信息 领导作用 领导作用与承诺 ★公司责任 过程有效性和效率 ★过程拥有者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方针 建立质量方针 沟通质量方针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补充 ☆产品要求和纠正措施的职责和权 限 ☆策划
满足 未涵盖变更部分 ISO/TS16949:2009
未包含新标准中要 求,如: 满足 5.1.1.1公司责任; ISO/TS16949:2009 5.1.1.3过程拥有 者; 5.2.2沟通质量方针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应考虑4.1、 4.2要设备策划
7.1.3.1
6.3.1
工厂、设施及设备策划
过程操作的环境
7.1.4
6.4
工作环境
★过程操作的环境-补充 监视和测量资源
7.1.4.1 7.1.5
新要求 7.6
无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
★总则
7.1.5.1
ISO新要求 无
增加监视、测量资源 满足 的:1.适合性评价; ISO/TS16949:2009 2.对资源维护,确保 要求 适合
TS16949与ISO9001差异化分析及文件策划建议
![TS16949与ISO9001差异化分析及文件策划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6cf86ae284ac850ad024212.png)
32
33 34
制造过程设计输出应以能根据制造过程输入的要求进行验证和 确认的形式来表示,制造过程的输出应包括: - 规范和图样 - 制造过程流程图/布置图 - 制造过程FMEA 7.3.3.2制造过程设计 - 控制计划(见7.5.1.1) 输出 - 作业指导书 - 过程批准接收准则 - 有关质量、可靠性、可维修性及可测量性的数据 - 适当时防错活动的结果 - 产品/制造过程不合格的及时发现和反馈方法。 在设计和开发特定的阶段的测量应加以规定、分析,并对汇总 结果进行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7.3.4.1 监视 注:这些测量应包括质量风险、成本、提前期、关键路径和其 他适宜的方面。
2
4.2.3.1工程规范
3
4.2.4.1记录保存
记录控制应满足法规和顾客的要求。
4
5.1.1 过程效率
最高管理者应评审产品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以确保它们的有 效性和效率。
5
5.4.1.1 质量目标-补 中,用于质量方针的展开。 充 注:质量目标应当体现顾客期望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可实现的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质量目标和测量要求,并应包含在经营计划
6
5.5.1.1 质量职责
应立即把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过程通报给负有纠正措施职 责和权限的管理者。 负责产品质量的人员,应有权停止生产,以纠正质量问题。 所有班次的生产作业都应安排负责质量的人员,或指定其代理 人员。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人员,赋予其职责和权限,以确保顾客的要 求得以体现,包括特殊特性的选择、制定质量目标和相关的培 训,纠正和预防措施、产品设计和开发。 作为持续改进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些评审应包括对 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要求及其业绩趋势的评审。 对质量目标进行监视及对不良质量成本定期报告和评价应是管 理评审的一部分内容。(见8.4.1和8.5.1) 这些结果应予以记录,至少能为以下方面的成绩提供证据: —经营计划中规定的质量目标; —顾客对所供产品的满意情况。
TS16949、ISO9001标准条文对比解释
![TS16949、ISO9001标准条文对比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3089dd949649b6648d74793.png)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见7.2.1和8.2.1)5.5.1 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其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5.1.1 过程有效性5.1 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5.3 质量方针5.4.1 质量目标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5.4 策划5.5.3 内部沟通5.6.3 评审输出5.6 管理评审 5.5.2 管理者代表5.5 职责、权限和沟通5.6.1 总则5.6.2 评审输入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b)制定质量方针;c)进行管理评审;e)确保资源的获得。
a)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b)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d)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e)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见7.1a)。
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质量目标和测量要求,并应包含在经营计划中,用于质量方针的展开。
注:质量目标应当体现顾客期望并在所定时间内是可实现的。
a)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以及4.1的要求;b)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5.5.1.1 质量职责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
成员,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使其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5. 管理职责最高管理层应评审产品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以确保它们的有效性和效率。
*最高管理者对产品实现过程及支持过程进行评审,包括:是否持续改进过程,产品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的识别是否充分,过程更改的验证(保证所需的资源、沟通);*验证过程是否有效和有效率的运作。
ISO9001、14001、TS16949、OSAHS18001四体系标准和程序文件对照表
![ISO9001、14001、TS16949、OSAHS18001四体系标准和程序文件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7d6123c24028915f804dc259.png)
四体系标准条款对照表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条款号 ISO14001 1 2 3 4 4.1 4.2 4.3 4.3.1 4.3.2 4.3.3 4.3.4 4.4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5 4.5.1 4.5.2 4.5.3 4.5.4 4.5.5 4.6 实施与运行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能力、培训和意识 信息交流 文件 文件控制 运行控制 应急准备和响应 检查 检测和测量 合规性评价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记录控制 内部审核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 范围 引用标准 术语和定义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总要求 环境方针 策划 环境因素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目标、指标和方案 标准文件 OHSAS1800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 总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策划 环境与安全管理方案管理 程序 环境与安全手册 环境与安全手册 经营计划控制程序 程序文件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程序
顾客沟通 设计和开发 设计和开发策划 设计和开发输入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程序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程序
设计和开发输出
设计和开发评审 设计和开发验证 设计和开发确认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采购 采购过程
采购控制程序
采购信息 采购产品的验证
2生产现场的清洁环境手册iso9001产品实现产品实现的策划isots16949产品实现产品实现的策划产品实现的策划补充接收准则保密更改控制与顾客有关的过程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评审补充组织制造可行性顾客沟通顾客沟通补充设计和开发设计和开发策划多方论证方法设计和开发输入产品设计输入制造过程输入特殊特性设计和开发输出产品设计输出补充制造过程设计输出设计和开发评审监控设计和开发验证设计和开发确认设计和开确认补充样件计划产品批准过程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采购采购过程法定规章的符合性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开发顾客批准的供货来源采购信息采购产品的验证供货产品的符合性要求供货商监控生产和服务验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控制计划工作指导书作业准备的验证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生产工装的管理生产计划服务信息的回馈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77
差异对照表--9001新旧版差异对照表
![差异对照表--9001新旧版差异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e43139e79b89680203d825ad.png)
8 6.4 工作环境
9 7.3.1 设计和研发策划
10 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
增加注释「工作环境指达成产品要求符合性必须 的条件,如洁净室、防静电措施和卫生控制」。 增加注释「设计研发评审、验证和确认的目的有 区别,可以视产品和组织的方式或结合实施 及记录」。
增加注释:「产品和服务提供包括产品防护」
增加「应保持审核及其结果的记录。」
增加注释:「在确定适宜方法时,组织应根据其 过程对产品要求符合性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 性的影响,考虑对其每一过程并行监视和测量的 适宜类型和程度。」
审核记录保持范围需明 确 过程监视和测量对象的 每一个过程需明确。同时 强调确定过程监视和测 量方法时应考虑到应用 的价值。
在策划阶段(7.1)了以考虑」;「例如焊接、消 务组织是否适用 7.5.2 的
毐、培训、热处理、呼叫中心服务或紧急响
争论。」
应等过程可能需要确认。」
12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13 8.2.2 内部审核
14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增加两注释:「监视测量装置包括测量设备(无 论其用于监视还是测量)及用于监视用途的测量 设备以外的其它装置」;「计算机软件满足期望 用途能力的确认其典型活动包括对软件的验证和 配置管理,以保持其适用性。」
15 8.2.4
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淮,适用时得到顾客 放行对象需明确,包含:
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
的批淮,否则在策划的安排(见 7.1)己圆满完成 提示应保留的合格证据
淮,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淮,
之前,不应向顾客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增加注 不限于记录。有时其它方
否则在策划的安排(见 7.1)
释:「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可以是一份记录或 式的证据更为全面客观。
TS16949相对于ISO9001的特殊要求清单
![TS16949相对于ISO9001的特殊要求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5f979895e53a580216fcfe9a.png)
7.3.2.2
7.3.2.3
要求在设计输入时,按产品设计输入和过程设计输入分别进行,并在设计输入时考虑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
17
7.3.3
7.3.3.1
7.3.3.2
要求在设计和开发输出时,按产品设计输出和过程设计输出分别进行。
18
7.3.6
7.3.6.1
7.3.6.2
7.3.6.3
要求按顾客指定的方式进行产品和过程的确认
6
5.5.2
5.5.2.1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专人担当顾客代表,负责顾客要求,如对产品特殊特性要求、质量目标、相关培训、预防措施、供应商的选择及开发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7
5.6.1
5.6.2
5.6.1.1
5.6.2.1
管理评审的输入项还应关注质量成本和本公司产品的失效给顾客造成的关于质量、环境和安全的影响分析。
组织应准备紧急应变计划,当发现设施中断、劳动力短缺等状况时,仍可确保准时交付。
10
6.4
6.4.1
6.4.2
重视劳动安全和产品安全性,并特别注意在设计过程和生产过程中考虑人员安全。
11
7.1
7.1.1
~
7.1.4
要求计数型数据,抽样计划的接受准则为零缺陷,如果不是须顾客批准;
要求对策划过程发生的变更的管理;
4.2.4.1
强调表单记录的管理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顾客的要求。
3
5.1
5.1.1
要求最高管理者关注员工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和产品实现相关的过程。
4
5.4
5.4.1
强调质量目标的策划需包含在公司的经营计划中。
5
5.5.1
TS16949与ISO9001之比较
![TS16949与ISO9001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96a4fe3856a561252d36f5d.png)
所 以说 ,T S1 49标 准 比 69
IO 0 1 ,其理 由如下 : S 90 高
表 1T 1 9 9 内容 上的拓宽 S 4 在 6
1 务 计 划 ( 司经 营 计 划— — 分 长期 和 短 期 ) 6 测量 系统 分析 业 公
2 明 确 顾 客 满 意 、 趋 势 和 指 示 ,基 准等 7 供 方 交付 能 力的 监控 8 持 续 改进 9 防错
准 比较
IO9 0 认证对象 适合于各行 S 0 1 各业 的组 织 ,是 对组织 ( 企业 )的
一
搬 运 ) 。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 由 于 但在 国内市场上 ,同样也面临潜在
T 19 9规定的 比 IO 0 1 S64 S 9 0 更有针 的风险。如果弱势企业 长期被排在 T 19 9 其管理水平及产 品 对性 ,使 T 19 9 S 6 4 标准更像 一本技 I S 6 4 以外 ,
的其他企业来讲 , 无疑是 一种挑 战。 以 IO 0 1 9 4 I 于公布 了一项 S S 9 0 :19 版质量体系的基 际标准化组织 ( O) 础上结 合 QS 0 0 一9 0 、VDA6. 、 行业性的质量体系要求 :它的全名 1
1客车企业面对 的法律法规环 EAQF ( )9 AVS 法国 4和 Q 境要求是越来 越严格
维普资讯
城 市 车 辆
T 9 9 I 90 之比较 S 4 与 0 1 6 S 0 1
雷 洪 钧
内容提 要 : 本文 分析 了客 车 企业执 行 T 199 准 的切 入点 ,同时也指 出 了&@ T l99 准 的意 义。 S 64 标 S64 标
4其他客车企业是否跟进通过tsl6949认证如今宇通金龙等客车企业在表1tsl6949在内容上的拓宽1业务计划公司经营计划分长期和短期6测量系统分析2明确顾客满意趋势和指示基准等7供方交付能力的监控5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8持续改进4过程能力分析9防错5生产件批准1o更关注职业安全和环境要求通过is09001标准认证的基础上提出来全面执行质量管理体系一汽车行业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的组织实施tsl6949为我国客车如对生
IATF16949标准与TS16949之间的对照表
![IATF16949标准与TS16949之间的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c9751c146c85ec3a87c2c55b.png)
4.3.1 确定质量管 理体系的范围 - 补 充
支持功能,无论其在现场或外部场所(例如:设计中心、公司总部和配 送中心),应包含在质量管理体系(QMS) 的范围中。本汽车 QMS 标 准唯一允许的删减是 ISO 9001 第 8.3 条中的产品设计和开发要求。 删减应以形成文件的信息(见 ISO 9001 第 7.5 条)的形式进行证明 和保持。 应对顾客特定要求进行评价,并将其包含在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内 。
设备), 其校准/验证活动的记录应予以保持。组织应确保校准/验证 活动的记录应包括以下细节: a) 根据影响测量系统的工程更改进行的修订; b) 校准/验证时获得的任何偏离规范的读数; c) 对偏离规范情况导致的产品预期使用风险的评估; d) 当在计划验证或校准期间,或在其使用期间,检验、测量和试验设 备被查出偏离校准或存在缺陷,应保留有关此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先 前测量结果有效性的形成文件的信息,包括校准的报告上显示的相关标 准 的最后一次校准日期和下一次校准到期日; e) 如果查可疑产品或材料已被发运,对顾客的通知; f) 校准/验证后,有关符合规范的声明; g) 对用于产品和过程控制的软件版本符合规定的验证; h) 所有量具(包括员工拥有的设备、顾客拥有的设备或现场供应商拥 有的设备)校准和维护活动的记录; i) 对用于产品和过程控制的生产相关软件的验证(包括安装员工拥有 的设备、顾客拥有的设备或现场供应 商拥有的设备的软件)
计量器具 的管理相 关的的规 定加入
7.6.3.1 内部实 验室 7.6.3.1 内部实 验室
7.1.5.3 实验室要 求 7.5.1.3.1 内部实 验室
组织的内部实验室设施应有一个确定的范围,包括其从事所要求的检验 、试验可校准服务的能力。该实验室 范围应包括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中。实验室至少应为以下事项明确规定并实施要求:a) 实验室技术程 序的充分性; b) 实验室人员的资格; c) 产品试验;d) 正确执行这些服务的能力,可追溯到相关过程标准 (例如:ASTM、EN 等);如果没有可用的国家或国际 标准,组织应 明确并实施一个验证测量系统能力的方法;e) 顾客要求,如有;f) 对 有关记录的评审。注:通过 ISO/IEC17025(或等效标准)第三方认可可 以证明组织内部实验室符合这个要求。
ISO9001IATF16949ISO14001QC 080000对照表
![ISO9001IATF16949ISO14001QC 080000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c359c9f3b8f67c1cfad6b8cb.png)
ISO9001、IATF16949、ISO14001、QC 080000对照表ISO 9001:2015IATF 16949:2016ISO 14001:2015QC 080000:2017 0.1 总则0.1 背景0.2 质量管理原则0.2 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0.3 过程方法0.3 成功因素0.3.1 总则0.3.2 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策划0.3.3 基于风险的思维0.4 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关系0.4 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0.5 本标准内容1 范围 1 范围 1 范围1.1 范围 - 汽车行业对ISO9001:2015 的补充1.1 总则1.1 应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2.1 标准化和信息化的参考3.0 术语和定义 3 术语和定义 3.0 术语和定义3.1 汽车行业的术语和定义4 组织环境 4 组织所处的环境 4 组织环境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4.3 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4.3 确定HSPM体系的范围4.3.1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 补充4.3.2 顾客特定要求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4.4 环境管理体系 4.4 HSPM体系及其过程4.4.1 4.4.1总则4.4.1.1 产品和过程的符合性4.4.1.2 产品安全4.4.25 领导作用5 领导作用5 领导作用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5.1.1 总则 5.1.1 总则5.1.1.1 公司责任5.1.1.2 过程有效性和效率5.1.1.3 过程拥有者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2 方针 5.2 环境方针 5.2 HSF方针5.2.1 建立质量方针 5.2.1 建立 HSF方针5.2.2 沟通质量方针 5.2.2 沟通 HSF方针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5.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5.3.1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补充5.3.2 产品要求和纠正措施的职责和权6 策划 6 策划 6 策划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策划QMS时,组织应.. 6.1.1 总则 6.1.1 HSPM体系的策划6.1.2 组织应策划…. 6.1.2 环境因素 6.1.2 组织6.1.2.1 风险分析6.1.2.2 预防措施6.1.2.3 应急计划6.1.3 合规义务6.1.4 措施的策划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 HSF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1 组织应针对相关职责…. 6.2.1 环境目标 6.2.1 HSF目标6.2.2 策划如何实现质量目标时… 6.2.2 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的策划 6.2.2 HSF目标的策划6.2.2.1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 补充6.3 更改的策划 6.3 更改的策划 6.3 更改的策划7 支持 7 支持 7 支持7.1 资源 7.1 资源 7.1 资源7.1.1 总则 7.1.1 总则7.1.2 人员 7.1.2 人员7.1.3 基础设施7.1.3 基础设施7.1.3.1 工厂、设施和设备策划7.1.4 过程操作的环境7.1.4 过程操作的环境7.1.4.1 过程操作的环境 - 补充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 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7.1.5.1 总则7.1.5.1 总则7.1.5.1 测量系统分析7.1.5.2 测量溯源7.1.5.2 测量溯源7.1.5.2.1 校准/验证记录7.1.5.3 实验室要求7.5.1.3.1 内部实验室7.5.1.3.2 外部实验室7.1.6 组织的知识7.1.6 组织的知识7.2 能力 7.2 能力 7.2 能力7.2.1 能力 - 补充7.2.2 能力 - 在职培训7.2.3 内部审核员能力7.2.4 第二方审核员能力7.3 意识 7.3 意识 7.3 意识7.3.1 意识-培训7.3.2 员工激励和授权7.4 沟通 7.4 信息交流7.4 沟通7.4.1 总则7.4.2 内部信息交流7.4.3 外部信息交流7.5 成文信息 7.5 文件化信息 7.5 成文信息7.5.1 总则7.5.1 总则7.5.1 总则7.5.1.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7.5.2 创建和更新7.5.2 创建和更新7.5.2 创建和更新7.5.3 成文信息的控制7.5.3 文件化信息的控制7.5.3 成文信息的控制7.5.3.1 应控制QMS和本标准所要求的成文信息,以确保..7.5.3.2 为控制成文信息, 适用时,组织应关注下列活动:7.5.3.2.1 记录保留7.5.3.2.2 工程规范8 运行8 运行8 运行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8.1.1 运行策划和控制 - 补充8.1.2 保密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8.2 产品和服务的HSF要求8.2.1 顾客沟通8.2.1 顾客沟通8.2.1.1 顾客沟通 - 培训8.2.2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 8.2.2 产品和服务HSF要求的确定8.2.2.1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 - 补充8.2.3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8.2.3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8.2.3.1 组织应确保其有能力满足...8.2.3.1.1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补充8.2.3.1.2 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8.2.3.1.3 组织制造可行性8.2.3.2 适用时, 组织应保留..8.2.4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8.2.4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3.1 总则 8.3.1 总则8.3.1.1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补充8.3.2 设计和开发策划8.3.2 设计和开发策划8.3.2.1 设计和开发策划 - 补充8.3.2.2 产品设计技能8.3.2.3 带有嵌入式软件产品的开发8.3.3 设计和开发输入8.3.3 设计和开发输入8.3.3.1 产品设计输入8.3.3.2 制造过程设计输入8.3.3.3 特殊特性8.3.4 设计和开发控制8.3.4 设计和开发控制8.3.4.1 监视8.3.4.2 设计和开发确认8.3.4.2 原型样件方案8.3.4.4 产品批准过程8.3.5 设计和开发输出8.3.5 设计和开发输出8.3.5.1 设计和开发输出-补充8.3.5.2 制造过程设计输出8.3.6 设计和开发更改8.3.6 设计和开发更改8.3.6.1 设计和开发更改-补充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4.1 总则8.4.1 总则8.4.1.1 总则-补充8.4.1.2 供应商选择过程8.4.1.3 顾客指定的货源 (亦称"指向性购买")8.4.2 控制类型和程度8.4.2 控制类型和程度8.4.2.1 控制类型和程度-补充8.4.2.2 法律和法规要求8.4.2.3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8.4.2.3.1 汽车产品 - 汽车产品相关要求或带有嵌入式软件的汽车产品8.4.2.4 供应商监视8.4.2.4.1 第二方审核8.4.2.5 供应商开发8.4.3 提供给外部供方的信息8.4.3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4.3.1外部供方的信息-补充8.5 生产和服务提供 8.5 生产和服务提供8.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8.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8.5.1.1 控制计划8.5.1.2 标准化作业-操作指导书和目视标准8.5.1.3 作业准备验证8.5.1.4 停机后的验证8.5.1.5 全面生产维护8.5.1.6 生产工装及制造、试验、检验工装和设备的管理8.5.1.7 生产排程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 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8.5.2.1 标识和可追溯性-补充8.5.3 顾客或外部供方财产8.5.3 顾客或外部供方财产8.5.4 防护 8.5.4 防护8.5.4.1 防护-补充8.5.5 交付后活动 8.5.5 交付后活动8.5.5.1 服务信息的反馈8.5.5.2 与顾客的服务协议8.5.6 更改控制 8.5.6 更改控制8.5.6.1 更改控制-补充8.5.6.1 过程控制的临时变更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8.6.1 产品和服务放行-补充8.6.2 全尺寸检验和功能性试验8.6.3 外观项目8.6.4 外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验证和接受8.6.5 法律法规的符合性8.6.6 接收准则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8.7.1 组织应确保对不符合….8.7.1 组织应确保对HSF不符合….8.7.1.1 顾客的让步授权8.7.1.2 不合格品控制-顾客规定的过程8.7.1.3 可疑产品的控制8.7.1.4 返工产品的控制8.7.1.5 顾客通知8.7.1.6 不合格品的处置8.7.2 组织应保留以下…8.7.2 组织应保留以下…9 绩效评价 9 绩效评价 9 绩效评价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 总则9.1.1 总则9.1.1 总则9.1.1.1 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9.1.1.2 统计工具的识别9.1.1.3 统计概念知识9.1.2 顾客满意 9.1.2 合规性评价9.1.2 顾客满意9.1.2.1 顾客满意-补充9.1.3 分析和评价9.1.3 分析和评价9.1.3.1 优先级9.2 内部审核 9.2 内部审核 9.2 内部审核9.2.1 组织应按照策划时间…9.2.1 总则9.2.2 组织应有一个文件化的.9.2.2 内部审核方案9.2.2.1 内部审核方案9.2.2.2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9.2.2.3 制造过程审核9.2.2.4 产品审核9.3 管理评审 9.3 管理评审 9.3 管理评审9.3.1 总则9.3.1 总则9.3.2.1 管理评审 - 补充9.3.2 管理评审输入9.3.2 管理评审输入9.3.2.1 管理评审输入-补充9.3.3 管理评审输出9.3.3 管理评审输出9.3.3.1 管理评审输出-补充10 改进 10 改进 10 改进10.1 总则 10.1 总则 10.1 总则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10.2.1 当出现不合格时, 包括..10.2.1 当出现不合格时, 包括..10.2.2 组织应保留文本信息..10.2.2 组织应保留文本信息..10.2.3 问题解决10.2.4 防错10.2.5 保修管理体系10.2.6 顾客投诉及使用现场失效试验分析10.3 持续改进10.3 持续改进10.3 持续改进10.3.1 持续改进 - 补充。
TS16949比ISO9001增加的特殊要求
![TS16949比ISO9001增加的特殊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40d70c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6d.png)
TS16949比ISO9001增加的特殊要求第一篇:TS16949比ISO9001增加的特殊要求ISO/TS16949:2009比 ISO9001:2008增加的特殊要求01 重视激励员工与充分授权,给员工创造一个革新环境,让员工快乐地工作,创造性地工作。
02 对于顾客的工程规范,要求组织在两周时间内完成评审与分发。
此要求同样适用于工程规范变更。
03 要求最高管理者关注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成本。
04 组织必须在生产过程和所有的作业班次设置质量控制人员(质量代表),质量控制人员在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时有停止生产的权利,这种权利不受其他外界因素干扰。
05 组织应采用多方论证的方法对工厂、设施及设备的有效性进行策划,使工厂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转移和搬运,优化、简化生产流程,以达到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制造过程能力的目的。
06 组织应准备紧急应变计划,当发现供应和设施中断、劳动力短缺等状况时,仍可确保准时交付。
07 重视劳动安全和产品安全性,并特别注意在设计过程和生产过程中考虑人员安全。
08 推荐采用APQP或顾客规定的方法开发产品实现过程。
要求计数型数据,抽样计划的接受准则为“零缺陷”,如果不是须顾客批准。
09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专人担当顾客代表,负责顾客要求,如对产品特殊特性要求、质量目标、相关培训、预防措施、供应商的选择及开发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分析实际和潜在的缺陷对质量、安全和环境的影响,以作为管理评审及质量审核的依据。
对产品技术人员提出资格和技能要求。
组织应执行产品批准程序,产品批准程序同样适用于供应商(供方)。
要求对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开发,最终目的是使所有供应商符合ISO/TS16949要求。
要求组织使用多方论证方法开发FMEA和控制计划,如果顾客要求,控制计划应提交顾客评审与批准,如果修改控制计划,可能需要顾客重新评审与批准。
组织应规定内部实验室的业务范围与能力,如果委托外部实验室进行试验,要求外部实验室符合ISO/IEC17025或相应国家实验室要求,或顾客认可与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O/TS16949:2002 条款
ISO9001:
2002条款
备注
ISO/TS16949:2002 条款
ISO9001:
2002条款
备注
4.1 总要求
4.1
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
7.2.1
注1.技术责任
无
注
无
4.2
7.4.2
6.2.2.3 岗位培训
无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7.4.3
6.2.2.4 员工鼓励和授权
无
7.5
7.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
7.5
6.3 基础设施
6.3
7.5.1生产和服务的控制
7.5.1
6.3.1工厂、设施和设备策划
无
7.5.1.1 控制计划
7.5.2
6.3.2应急计划
无
7.5.1.2 作业指导书
5.5
7.3.3.2 制造过程设计输出
无
5.5.1.1 质量职责
无
7.3.4设计和开发评审
7.3.4
5.5.2管理者代表
5.5.2
7.3.4.1 监控
无
5.5.2.1 顾客代表
无
7.3.5设计和开发的验证
7.3.5
5.5.3内部沟通
5.5.3
7.3.6设计和开发的确认
7.3.6
5.6
管
理
评
审
5.6.1总则
8.2.4
8.2.4.1 接收标准
无
8.2.4.2 进货产品的质量
无
8.2.4.3 供方监控
无
8.2.4.4 全尺寸检验和功能实验
无
8.2.4.5 外观项目
无
8.3 不合格品控制
8.3
8.3.1顾客通知
无
8.3.2返工产品的控制
无
8.3.3顾客授权
无
8.4 数据分析
8.4
8.4.1
无
8.5.1
7.5.4顾客财产
7.5.4
8.5.1.1 组织的持续改进
无
7.5.4.1 顾客拥有的工装
无
8.5.1.2 制造过程的改进
无
7.5.5产品维护
7.5.5
8.5.2纠正措施
7.5.5.1 储存和库存
无
8.5.2.1 问题解决法
无
7.6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7.6
8.5.2.2 防错
无
7.6.1测量系统分析
4.2.4.1 记录保存
无
7.3
设
计
和
开
发
7.3 设计和开发 提示
无
5.1 管理承诺
5.1
7.3.1设计和开发计划
7.3.1
5.1.1以过程为导向的组织
无
7.3.1.1 多学科的途径
无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
7.3.2设计和开发的输入
7.3.2
5.3 质量方针
5.3
7.3.2.1 产品设计输入
无
ISO/TS16949与ISO9001差异对照表 ②
ISO/TS16949:2002 条款
ISO9001:
2002条款
备注
ISO/TS16949:2002 条款
ISO9001:
2002条款
备注
7.5
7.5.2生产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7.5.2
8.5 改进
8.5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7.5.3
8.5.1持续改进
8.2.1
8.2.1.1 顾客满意-补充要求
无
8.2.2内部审核
8.2.2
8.2.2.1内部审核计划
无
8.2.2.2 体系审核
无
8.2.2.3 过程审核
无
8.2.2.4 产品审核
无
8.2.2.5 审核员资格
无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
8.2.3.1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补充要求
无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4.2.1总则
4.2.1
7.2.1.1 顾客指明的特殊特性
无
4.2.2质量手册
4.2.2
7.2.2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
7.2.2
4.2.3文件控制
4.2.3
7.2.2.1 制造可行性
无
4.2.3.1 工程规范
无
7.2.3顾客沟通
7.2.3
4.2.4记录的控制
4.2.4
7.2.3.1 顾客沟通-补充
无
5.6
7.3.6.1 设计和开发的确认-补充
无
5.6.1.1质量管理体系表现
无
7.3.6.2 样件计划
无
5.6.2评审输入
5.6.2
7.3.6.3 产品批准过程
无
5.6.2.1 评审输入-补充
无
7.3.7设计和开发变更的控制
7.3.7
5.6.3评审输出
5.6.3
7.3.7.1 变更的控制-补充要求
无
无
8.5.2.3 纠正措施的影响
无
7.6.2校准记录
无
8.5.2.4 退货产品试验
无
7.6.3实验室要求
无
8.5.3预防措施
8.5.3
7.6.3.1 内部实验室
无
7.6.3.2 外部实验室
无
8.1 总则
8.1
8.1.1统计工具的确定
无
8.1.2基本的统计概念知识
无
8.2
8.2 监视和测量
8.28.2.1顾客满意源自注无7.4 采购
7.4
6.1 资源提供
6.1
7.4.1采购过程
7.4.1
6.1
人
力
资
源
6.2.1总则
6.2.1
7.4.1.1法规的符合性
无
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6.2.2
7.4.1.2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开发
无
6.2.2.1 产品设计技能
无
7.4.1.3顾客批准的供方
无
6.2.2.2 培训
无
7.4.2采购信息
无
6.4 工作环境
6.4
7.5.1.3 作业设定的验证
无
6.4.1安全考虑
无
7.5.1.4 预防和预防性维护
无
6.4.2生产现场的清洁
无
7.5.1.5 工装管理
无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
7.5.1.6 生产计划
无
7.1.1质量计划要求
无
7.5.1.7 服务信息反馈
无
7.1.2变更控制
无
7.5.1.8 与顾客的服务协议
无
5.3.1质量方针-补充要求
无
7.3.2.2 制造过程设计输入
无
5.4
策
划
5.4.1质量目标
5.4
7.3.2.3 特殊特性
无
5.4.1.1 质量目标-补充
无
7.3.3设计和开发的输出
7.3.3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5.4.2
7.3.3.1 产品设计输出
无
5.5
职责权限与
沟通
5.5.1职责与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