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与儿童诵读古诗文活动
南怀瑾老师教育漫谈
南怀瑾老师教育漫谈沙弥:请问南师解答为什么小朋友要读《大学》?家长至少应对四书五经有怎样的认识?包括读儒、释、道三家的典籍,有不一样的方向,是否能开发儿童不同领域的智慧?背诵经典的由来南师:儿童读经要背诵,有几个问题。
第一、传统教育几千年至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的初期,中国的教育,读书素来是要背诵的,不只是儿童要背而已。
第二、背诵对脑智慧构成什么作用。
第一问题:中国过去上古两三千年以前,有文字没有纸张、笔,开始是用刀雕刻文字在甲骨文上,后来发展雕刻在竹简(竹片)上面,然后把一片片竹简打洞用牛皮筋穿起来。
这些一片一片认字很困难,所以读一篇书都要背诵,背了以后重新刻过,这样传下来。
到了周、秦,在秦始皇这个阶段,蒙恬才发明了笔,他是秦始皇派出去守北方的大将。
那么用笔以后就进一步的发展,就用笔写在牛皮、羊皮上面,写好了都要背得,就卷拢来,所以读书叫读一卷、两卷,是这样来的。
当时读书,借书很困难,政府里头除了帝王、世家,普通人几乎一卷书都没有,你想人家有书卷借给你,要赶快背,抄下来,非常困难。
所以从古读书又叫“传经”,传授你背经书,书就叫做“经典”。
古人对书重视得很,一辈子的经验,或者只写了一卷书,或几百字、千多字记下来。
所以传给学生叫传经,传了要背、要抄写,并不是只有中国,不过西方古代没有竹简、牛皮,当时怎么会流传不太清楚。
印度也是这样,靠硬笔写在制造过的树叶子,所以印度的经书叫做“贝叶经”。
从秦始皇烧书以后到汉代,这些经书流传下来,都是靠这些没有死的老先生,嘴里背出来,四书五经都是这样背下来的。
所以古人读书,譬如《大学》、《中庸》,这只是两篇不算,而是整部书能够背下来,这种学问实在使人很佩服。
不是会背就算了,还要像和尚念经一样,天天都要背一遍,古人读书有这样难。
到宋朝初期发明了活体字以后,把每个字雕刻好,排拢来放在一块版上,这就是硬版。
发明了以后,并不是普通流行,也是皇帝宫廷或高贵人家,有这个活字版印出来少数的书。
班主任提醒:暑期每天10分钟做好这件事 孩子成绩暴增
班主任提醒:暑期每天10分钟做好这件事孩子成绩暴增朗读是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是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大声朗读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孩子有许多好处。
暑假,每天坚持10分钟,帮孩子养成朗读的还习惯。
每每听到很多的家长抱怨孩子的成绩又下滑了,看到家长们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而四处去打听这个培训班那个加强班的,其实爸爸妈妈们忽略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朗读。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的起点和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同样的,朗读也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比如在数学解题时如果反复朗读题目,效果一定会更好。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中国当代诗文学家、教育家、诗人南怀瑾老师,在聊关于儿童为什么要读古诗词、古文,怎么读的问题时,也指出:读书,尤其是读中国书,就要高声朗诵。
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含意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
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
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
其实,高声朗诵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
它能培养语感、加深印象、提高理解、产生自信!在孩子的脑海中,将阅读与愉悦联系在一起。
孩子大声朗读,有以下十大好处——1.有利于开发右脑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2.能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孩子都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它文章、书籍,体会到优美发声的乐趣,孩子就会慢慢树立起信心,进而慢慢开朗起来。
3.有利于孩子体会到辩论、争论的价值这是更好的、高质量地参与未来事务的一种素质。
品读经典快乐习作 打好人生文化底色
114 吉林教育·教研19/2016品读经典快乐习作 打好人生文化底色刘金霞(济南市历城区文苑小学,山东济南 250100) 让学生多读一些健康有益的书、多背诵一些优秀古诗文,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润泽他们的心灵,提高其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快乐习作,为学生打好人生的文化底色。
为此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下列活动。
一、经典诵读,润泽孩子心灵南怀瑾先生认为,现在的学生读书是“中学以后,小学的不要了;大学以后,中学的不要了”。
根据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曼·艾宾豪斯通过多年的研究,得出了一组有关于人们学习与记忆的关系曲线图。
我们称它为“艾宾豪斯遗忘定律曲线”。
这条曲线图大致是这样的。
随着时间的延伸所学知识的遗忘曲线所学知识储存线学习以后的时间段2550751002550751000通过这条‘遗忘定律曲线’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瞬间对于所学知识的储存是100%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所学习的新知识在学过之后的不久的时间里,所遗忘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
但是,当到了一定的时候,这条遗忘曲线就和时间轴之间开始了平行。
换句话说,很长的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不再遗忘,只是所剩的知识已经寥寥无几。
通过我们平时的教学和学习可以看出,及时的复习是防止迅速遗忘的唯一的途径。
但是,经过复习所回升的知识并不像遗忘那么顺利。
学生背诵4-6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日积月累,背诵我们校本课程中的经典之作,如经典名篇《春江花月夜》《爱莲说》《论语》等,还在学校开展了“走进经典,润泽心灵”诗歌诵读展示会,受到学生家长、老师们的好评,平时诵读为孩子铺垫成长的基石,诗歌展示为孩子搭建成功的平台,孩子们在经典的陶冶中,快乐的成长着!二、快乐习作,培养孩子能力我们采取两步走的方针,既要注重积累,也要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快乐习作,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在真实的生活中,抒发他们的真实情感,以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孩子们的习作水平。
语文朗读比赛获奖心得五篇
语文朗读比赛获奖心得五篇语文朗读竞赛获奖心得1我有幸参与了学校进行的全市新经典诵教学观摩课,听了吕老师教学的《观沧海》,我感受颇深。
在这次活动中,听了吕敏老师执教的一节古诗诵读课,让我真正的明白了学校语文选入适量的古诗文的意义所在。
同时也懂得了学古诗文,重在吟诵。
在教学中,要让同学反复朗诵,体会古诗文的韵味和美妙的意境。
通过听课学习,我总结出学习古诗文的最基本的方法:首先,要结合图体会“意境”。
其次能够有感情朗读诗文理解古诗文的含义。
听了吕敏老师阅历沟通,我明白了:今日,我们为什么要诵读经典,知道了学习经典诵读的最佳年龄。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在心灵纯洁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犹如每天的饮食,会变成养分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之后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
至于成年后再来读这些书,由于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如同脾胃不健康的人,即便面对川盛的美食,也难以汲取其养分了”。
因此,学习经典诵读的最佳年龄是4—12岁的孩子。
这个时段的孩子,直感力量强,记忆力也强,若以唱歌和嬉戏及说故事的方法教孩子们学古诗,他们不仅很快就可以熟记成诵,而且会产生很大爱好。
若老师善加引导,他们还可以在学古诗文的同时,学到许多有关历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类学问,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无穷。
其实,古诗文中所表现的既是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行、修养和理想。
假如老师能把诗歌中感人的力气传述出来,对于孩子们的品行素养肯定有着重大意义。
让孩子背诵古诗文不是要让他们学习许多学问,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
经典古诗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行,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行缺少的作用。
总之,学校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学校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同学品德形成和智力进展的有效载体。
由此可见,学校阶段诵读诗文肯定能为孩子营造欢乐的童年、诗意般的人生。
国学大师南怀瑾谈背诵对儿童教育的意义【神尔】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一生致力于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的 传统文化,在儿童的教育方法上,他也给广大家长们上了意 义深远的一堂课。南怀瑾先生认为,给儿童最好的教育就是 让他背诵经典,让儿童在背诵经典中走向健康、快乐、高尚。 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奇怪,处在如今这样一个科技发 达的信息时代,为何还要教孩子背书?南怀瑾先生指出,一 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人类原始的 教育方法,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高 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含意很多,听得多了,朗读多 了,自然懂得语言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就懂得文字 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 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 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 法,一学就会。
南怀瑾先生还指出,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 法,大家都会的。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没有文化根基。 我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 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 不习四书五经,或是古书,任何一段,都能像唱 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背诵,不用给他讲解,偶然稍稍带 讲解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 不掉。不但中国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背诵的方法,不 但不妨碍社会的发展,反而使社会文化发展更发达,更精 详。如何培养面对压力能够从容有度、高瞻远瞩的人才, 才是我们教育的方面,我们现在倡导的开发儿童智慧的方 式就是背诵,让孩子在借助国学机诵读经典文化中提升智 力、记忆力、思考能力。
大陆读经十年回顾(张利民)
大陆读经十年回顾海印子(张利民)十年,光阴如电,一闪而过,人事尽非,万象更新。
读经,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教育运动,划出了十年中国文化的心路,道出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声。
十年,大陆的读经运动,做为推广的推动者,有多少不可忘怀,又有多少沉浮回忆,有多少精神回响,感慨和交集,任重而道远,或可回首一顾。
1994年,国学大师牟宗三先生的弟子、台湾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振臂一呼,奔走各地,宣讲儿童读经教育,迅速得到台湾社会的高度响应,未几遍布台湾,风行而过,读经之声遍地可闻,各种文化教育团体莫不热烈响应。
ICI国际文教基金会引进读经教育1997年秋,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请王财贵博士到香港,举行一次公开讲演,讲述读经教育的理念,介绍指导儿童读经的具体做法。
1997年6月,天平儿童基础教育中心的主持人陈鸿远律师从国际文教基金会听到介绍后,就开办了第一个"经典文学诵读乐园"课程。
天平中心不仅自己开展读经活动,而且逐渐向香港其它教育机构推广。
特区政府教育署的总督学在考察了天平中心的读经课程后颇为欣赏,主动向其它学校推介。
(见《重整中国文化断层的宏图大业》)1997年10月,国际文教基金会邀请王财贵教授前往海南岛,在海南航空总部,进行了第一场大陆的公开读经演讲。
1998年春天,ICI国际文教基金会正式在大陆推广读经教育,成立国内最早推广机构--武汉大方文教儿童中西文化导读推广中心,以中西文化导读的名义开始了点火播种工作。
1998年的暑假,王财贵老师开始在大陆巡回演讲,犹忆在广西的演讲,从桂林到南宁,从南宁连夜赶往柳州,一夜未休息,次日又开讲两场,晚上又赶往玉林,所到之处,惊醒四座,一片哗然,读经,这个名字迅速传播开来,那时的家长,甚至都不敢认为经典是可以读的,更多的认为经典还是有糟粕的,尽管如此,对教育的反省,可以说是从读经打开了国人教育反省的天窗。
天津是国际文教基金会大陆推广的前沿,也是国内儿童读经的里程碑式的起点,得到时任天津河西区的副区长张俊芳的大力支持。
特色课程——经典诵读的介绍
经典诵读,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文化趣味或思想方式,不是限制个人心智发展的空间。把握好经典诵读的指向,客观看待其教育方向和价值,对于活动发挥正面作用至关重要。
趣、力、思、Biblioteka ,是经典诵读目标指向中不可忽视的四个方面。
“趣”,即趣味、乐趣。“趣”至少包含三方面意思,一是活动本身有“趣”,内容的选择、教学的方式、考核的方法,应区别于考试课程的功利化、强制性,不应给人以压迫感。二是课程立足于培养兴趣,读了多少,背会多少,这不是活动成效的最重要指标。在学生心中培育乐读诗文的种子,细心呵护,助其生根发芽,让他们课外或工作后,会觉得离不开经典诗文,这才是最值得期待的目标。三是立足于培养文化趣味。当前的教育灌输了太多理性,诗文典籍自然也蕴含丰富的思想性,诵读活动中理性培育当然重要,但窃以为,其中趣味性的东西更突出,且不存在太多的时代性和争议性,更值得挖掘和凸显。孔子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王国维说“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如高尚纯洁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都是特别强调美育,这值得深思。
内容:
我校的国学经典诵读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我校的实际,制定了我校各年段国学经典诵读的分目标。
低段(1-2年级):主要阅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在经典诵读中巩固汉语拼音,增大识字量;通过诵读初步了解读书人的礼仪规范,有关心周围世界和他人的想法和兴趣;结合诵读内容学习洒扫清洁,整理个人仪容等。
原则:
1、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方法:
1、由语文老师负责让学生进行记忆、朗读与背诵的前期工作。
论少年儿童读经教育的德育意义
论少年儿童读经教育的德育意义——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有益探索华东师范大学金林祥,张正江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少年儿童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以下简称读经教育),在全国城乡的许多学校和社区广泛开展。
尽管这项教育活动目前还处于民间推动的阶段,学术界对此也还有不同意见的争论,但是它以其显著成效,如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少年儿童的语言文字能力,发展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陶冶情操、培养人格等,使愈来愈多的老师和家长认同它,愈来愈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关注它。
可以这样说,“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已经成为许多少年儿童的自觉行动,并逐渐在中华大地上蔚然成风。
本文拟对读经教育的道德教育意义做一初步探讨。
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所谓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就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而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几种读经教育教材,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儒家、道家等学派的经典著作,如《诗经》、《孝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等;二是优秀古诗文,如唐诗、宋词、元曲等;三是广泛流传的古代蒙学读本,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
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代表作,既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又蕴涵着极为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如《论语》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经典,它包含了立身、处事、为学、从政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融政治、伦理、道德与教育为一体,其核心是做人,是伦理道德修养。
它提出了许多做人的原则和格言,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又如《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理想人格。
认为通过长期的道德实践,可以培养出一种坚定的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所谓“浩然之气”。
这种气“至大至刚”,能够主动扩张,充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中的许多语言已经成为两千多年来志士仁人立身行事和判断他人行为的准则,并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儿童读经网
南怀瑾对儿童背诵经典的这种看法是有科学依据的。德国医学博士林助雄医师论证说: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记忆犹如计算机资料的输入和保存;理解犹如程序的设计和应用。没程序空有资料,则资料是死的;没资料空有程序,程序是虚的。二者缺一不可,但记忆力与理解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1至3岁即有显著发展,3至6岁,其进展更为迅速,6至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13岁为一生记忆力的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往往20岁以后,心境一不平衡,便有减退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零岁开始酝酿,1至13岁总是缓慢上升,13岁以后方有长足之发展,18岁以后渐渐成熟,但依然可因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13岁以前儿童正处于记忆力黄金时期,因此,提倡儿童背诵经典的效果最好。
美国医学博士杨定一医师在台湾长庚纪念医院进行儿童读经所经历的身心变化的科学试验。他说,初步研究显示:参加读经活动的儿童,其记忆力增强,且数项EEC变化也类似深度打坐的反应。当朗读经典时脑波韵律慢下来,而且比较同步,类似激光作用。这些脑波变化,可以解释为儿童在读经时所呈现宁静安详的身心状态,也因此更有助于注意力集中与持久。经常有家长表示,参加读经活动后,会迸发创造性见解,这些是与缓慢的α波及同步的脑波韵律十分有关联的。
然而,“五四”运动时,胡适一班人提倡白话文。这本来有益于普及文化,但他们却以废弃文言文为代价。于是,这一代知识分子不再能够使用文言文,基本上就读不懂古书,结果失去了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无法再从传统经典中吸取养料,产生出新的创造活力。相反,只得拾人牙慧,从欧美文化中一麟半爪地讨一点来卖弄。因此,如今提出重整中国文化断层,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有实际内容的,就是要培养熟悉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一代人,找回打开这个上下五千年文化宝库的钥匙,让传统重新成为文化创造的动力。
小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
小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小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 1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宝库。
它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
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所说的: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之后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
至于成年后再来读这些书,因为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犹如脾胃不健康的人,即便面对串盛的美食,也难以吸收其营养了。
我们的经典琳琅满目,经典诗文的诵读,这项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受益匪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斜将杜老先生那种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彰显出来,那种豪迈的气概又影响了多少后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老先生的这句话,让我更偏重理解的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这一方面。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白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等这些千古名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要珍惜时间,时间是宝贵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古诗句教育人们要做一名爱国,尊重他人,孝敬父母的人。
通过经典诵读,孩子们从小就能体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我希望今后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能真正喜欢上古诗文,真切的感受到古诗文之中的美,并将它发扬光大小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 2这个学期最让我开心的时刻就是每周三下午的综合实践课,我们一起打开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新书———《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一起诵读经典诗文。
从这本新书里,我认识了古代的圣贤孔子、孟子、老子……特别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在老师的讲解下变得浅显和易懂,里面的一句句话都包含着一个个深刻的做人做事道理。
从中我知道了做学问要“温故而知新”,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事情要从小做起,从简单开始,由易到难地去做,这就是“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论文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论文概要:中华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结晶,是蕴含着人类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智慧的宝藏。
让儿童在一生成长中的黄金时期,有意识地学习经典,积累经典,将会为孩子的精神世界储备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潜移默化地滋养孩子的心灵,影响孩子的品行气质,为孩子的生命打上浓厚的底色。
著名学家、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学问?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人家,这是我十三岁之前熟背经典的结果。
”中国语言文字的根在古诗文经典,学生通过大量诵读经典,必可丰厚文化底蕴,启迪品性灵气,全方位地提升语文素养。
一、花式“歌吟唱诵”优美地读经典一位化学老师自创了一首化学版的《青花瓷》,深得学生喜欢,一时红遍网络。
学生在歌唱的同时牢记了化学相关知识,并恍然发现原来化学还可以这么有趣。
化学尚可欢天喜地地唱一回,语文岂不更应该理直气壮得让学生潇洒地“歌吟唱诵”?语文与音乐的渊源更为久远,最早的文学样式《诗经》就是可以合乐而唱的,以及后来的诗歌也一样,可见,诗词名篇本身要求的节奏感和声律美,就是具有音乐性。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歌诀体读小古文,用手拍桌子、打节奏,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整个班级整齐富有节奏的诵读声,形成了强大的磁场,学习氛围浓郁,利于孩子快速记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艰涩难懂的小古文也能读得趣味盎然,在读熟的基础上加快速度,不仅便于记忆,还能矫正孩子口笨舌拙的现象,逐渐达到朱熹所谓的“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的境界;采用吟诵的方式读古诗词,平长仄短、依字行腔,吟出了古诗词独特的韵味;采用唱的方式读《弟子规》、《三字经》、李清照的《月满西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煜的《虞美人》、《相见欢》等等,与我们有时间感和空间感的作品变成一首首歌曲之后,旋律或轻缓抒情、或轻快明朗,一旦被学生接受并传唱后,记忆便可成为长久之事;歌、吟、唱外还可采用诵读,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高回低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李白《梦游天姥》,携文天祥《过零丁洋》,陪王之涣《登鹳雀楼》,与张岱《湖心亭看雪》,邀王勃诵《滕王阁序》,到杜牧的《题乌江亭》小憩。
课内外古诗文积累方法探究
课内外古诗文积累方法探究作者:张启薇来源:《丝路视野》2020年第03期摘要:語文教育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关键词:课内外古诗文积累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中国当代诗文学家、教育家、诗人南怀瑾老师,在聊关于儿童为什么要读古诗词、古文,怎么读的问题时,也指出:“读书,尤其是读中国书,就要朗诵。
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
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
一、从娃娃抓起,融入生活近代中国各个领域有成就的大师,在童年时期,几乎都受过中国传统私塾的读经教育。
有李政道、杨振宁这样的科学家,还有李嘉诚、霍英东这样的商界精英。
儿童诵读经典,目前已经成为一股社会潮流,教育部明确发文表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各地不少学校已经把经典诵读作为一项工作在全体师生中开展。
(一)节奏记忆法,帮孩子快速背诵经典儿童具有强大的记忆和资料储存能力,他们对事物没有难易的分别心。
“这对孩子来说太难了”完全是大人的感受。
背诵经典和背诵儿歌对他们来说是一样的。
所以古人都是在十三岁前,让孩子把有用的东西都装在肚子里,一辈子的学问根基就有了。
十三岁以前根基打好了,往后学习任何学科就会非常轻松,非常简单。
(二)锻炼文学语感,提升记忆能力古文比白话文更有节奏感和音韵感,在高声吟诵中,孩子的语感将得到迅速提升,记忆会越来越快。
实验证明,通过1~2年的经典诵读,多数孩子能够背诵《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三万字以上的经典著作,部分孩子甚至拥有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
(三)促进亲子关系,亲子相长许多经典是家长们也没有接触过的,因此,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诵读,除了能有效地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外,还能取得健脑、健身、缓解压力、解除疲劳、提高文化层次的良好效益。
幼儿园古诗文诵读活动指南 幼儿园活动
幼儿园古诗文诵读活动指南导言1. 活动的意义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对幼儿进行古诗文诵读有助于培养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幼儿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2. 活动的目标通过古诗文诵读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幼儿的文学情感,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活动的准备1. 选择古诗文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语言能力,选择一些简短、朗朗上口的古诗文,如《静夜思》、《小儿垂钓》等,确保幼儿能够轻松理解并流利朗读。
2. 制定活动计划教师应提前制定好古诗文诵读活动的时间、地点、流程等,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制作教具老师可以制作一些与古诗文相关的教具,如挂图、手工制作的道具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的实施1. 导入活动在活动开始前,老师可以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方式,如唱歌、音乐欣赏等,引导幼儿进入诵读的氛围。
2. 诵读古诗文教师可以先朗读一遍选定的古诗文,然后逐句进行解释,让幼儿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情感,并指导幼儿进行朗读训练。
3. 分角色表演让幼儿分角色进行古诗文的表演,可以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文的内涵,同时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
4. 互动交流在活动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幼儿对古诗文的思考和感悟,增强互动性。
5. 创设情境老师还可以根据古诗文的内容,创设一些情境,让幼儿在情景中感受诗文的意境,增强幼儿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
活动的总结1. 奖励鼓励在活动结束时,老师可以对幼儿进行表扬和奖励,激励幼儿参与积极性。
2. 总结反思老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总结活动的收获和感受,反思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展示成果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表演所学的古诗文,展示他们的成果,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结语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对幼儿的语言表达、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国学诵读活动美篇:经典诗文的情感共鸣与体验
幼儿园国学诵读活动美篇:经典诗文的情感共鸣与体验幼儿园国学诵读活动美篇:经典诗文的情感共鸣与体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幼儿园教育的品质,尤其是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的国学诵读活动中,经典诗文的情感共鸣与体验成为了备受家长和老师们关注的焦点。
1. 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国学教育是指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教育。
在幼儿园阶段,引导幼儿接触经典诗文对其德、智、体、群、美全面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意义。
通过国学诵读活动,幼儿可以初步领略古人的智慧和人生哲理,从而提升其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2. 经典诗文的情感共鸣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智慧。
在幼儿园的国学诵读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解读,幼儿可以与经典诗文建立情感共鸣,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在诵读《静夜思》时,幼儿可以通过诗中描绘的美丽意境和对生活的思考,感受到孤独、思念等情感,从而培养其情感表达和体验的能力。
3. 经典诗文的情感体验国学诵读活动中,幼儿接触到的经典诗文包含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诵读《咏鹅》,幼儿可以通过诗中描绘的形象和情节,体验到童真无邪的快乐与天性。
又如,诵读《静夜思》,幼儿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倾慕和思念,从而拓展情感体验的广度和深度。
4. 个人观点及总结国学诵读活动中,经典诗文的情感共鸣与体验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幼儿可以培养情感体验和表达的能力,拓展审美情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幼儿园的国学诵读活动应该在深度和广度上加以重视,为幼儿提供更多更好的经典诗文学习与体验。
通过以上对幼儿园国学诵读活动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经典诗文的情感共鸣与体验对于幼儿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的国学教育中,加强对经典诗文的学习与体验,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希望未来在幼儿园的国学诵读活动中,能够更加重视经典诗文的教学与体验,让更多的幼儿受益其中。
幼儿园国学诵读教育活动美篇
幼儿园国学诵读教育活动美篇幼儿园国学诵读教育活动美篇教育是国家未来之根,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好孩子的国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国学诵读教育活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喜欢唱、念、读一些有趣的国学诗歌,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获得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滋养。
首先,诵读国学诗歌能拓宽孩子的视野。
国学是中华文化自古以来的精华,通过诵读国学诗歌,孩子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名篇、典故,知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孩子们还可以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中华传统节日,增强自己的身份认同感。
例如《孔雀东南飞》、《静夜思》、《青玉案·元夕》等都是经典名篇,诵读这些名篇不仅能锤炼孩子的口才,还能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其次,国学诵读也是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有力途径。
孩子们在诵读过程中运用语言练习技能,通过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的口语水平不断提升,为以后更好的社交奠定基础。
同时,诵读国学诗歌也能为孩子们的写作提供素材,让他们在写作时能加入更多的中华文化元素,让作品更有特色,更有观赏性,其效果倍增。
最后,国学诵读还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修养。
国学中蕴含深厚的人文精神,通过诵读他们能够领会其中的哲理和情感,在弥补孩子道德修养的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在诵读中领悟中华文化的人文精髓,可以让孩子们在性格、与人交往、家庭共处等方面更加和谐、健康。
总之,幼儿园国学诵读教育活动具有很多值得推崇的特点,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技能,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
国学诵读不仅是一种语文教育形式,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希望幼儿园能在以后的教育中,更加注重国学教育,打好培养孩子良好文化素质的基础。
南怀瑾谈儿童经典教育
春雨雨人、春风化人——《南怀瑾谈儿童经典教育》简介《南怀瑾谈儿童经典教育》一书是南怀瑾先生谈儿童经典教育的文集,包含南先生的文章、讲座辑录,南先生推荐的小学弦歌选本,还收录了少数跟经典诵读相关的研究或论文。
全书约十万字,16开,定价10元,已于2012年2月由明天出版社出版。
南怀瑾先生是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
南先生从传统文化传承及理想人格养成的角度着眼,从儿童经典诵读的途径切入,多年来在多种场合通过多种途径在全球倡导儿童经典诵读,体现了他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和人生经验与智慧的自然流露,其谋深远,其情真切。
读过南先生著作的人大都有这种感觉:平日里在普通读者印象中深奥刻板的经典,经先生用活泼浅白的文字一点拨,读者顿觉经典果然处处精妙、字字珠玑,这正是先生文字的独特之处和过人之处。
《南怀瑾谈儿童经典教育》一书也一如南先生平日的文字风格,深入浅出,在口语般的亲切中娓娓道出经典的微言大义和儿童读经典的重要意义。
南先生认为,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长大之后在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会自然运用出来。
至于成年后再来读经典,因为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就像脾胃不健康的人,即便面对丰盛的美食,也难以吸收其营养了。
《礼记·学记篇》中所提到的“记诵之学,不足为人师”也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儿童经典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在南先生看来,儿童经典教育的目标崇高而远大,可用宋儒张横渠的话来概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南先生更是将儿童经典教育看成是民族延续国家强盛的必要手段,他认为,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根的,南先生多次意味深长地说:“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
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创造力,只会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模仿。
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
亲子古诗诵读技巧教案
亲子古诗诵读技巧教案教案标题:亲子古诗诵读技巧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其古诗诵读的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听说能力。
3. 培养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增进亲子间的沟通和合作。
教学准备:1. 选择适合幼儿的古诗材料,如《咏鹅》、《静夜思》等。
2. 准备录音设备或音乐播放器。
3. 准备相关图片或绘本,以便引起幼儿的兴趣。
4. 准备相关游戏或活动道具,如卡片、拼图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幼儿回忆并分享他们对古诗的认识和经验。
2. 展示一些古诗的图片或绘本,激发幼儿的兴趣。
古诗诵读:1. 选择一首简短的古诗,如《咏鹅》。
2. 教师先朗读古诗,然后引导幼儿模仿跟读。
3. 鼓励幼儿逐句朗读,并帮助他们理解古诗的意思。
4. 利用录音设备或音乐播放器播放古诗的朗读录音,让幼儿跟随录音朗读。
5. 分组进行古诗诵读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情感体验:1. 给幼儿讲述古诗的背景故事,如《静夜思》的创作背景。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感受。
3. 分组进行情感表达活动,让幼儿用肢体语言或绘画表达古诗中的情感。
亲子互动:1. 邀请家长参与古诗诵读活动,与幼儿一起朗读古诗。
2. 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古诗卡片,每个卡片上写有一句古诗,家长和幼儿一起翻阅、诵读。
3. 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古诗拼图游戏,通过拼图的方式复习古诗的内容。
巩固与评价:1. 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诵读古诗,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教师观察幼儿的古诗诵读情况,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参观古诗相关的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或古诗诵读会。
2.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古诗,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展示。
教学反思:1. 教师需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古诗诵读兴趣和能力。
这份教案旨在通过亲子古诗诵读活动,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其古诗诵读的能力,并促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
儿童唱古诗教学计划
“儿童唱古诗”活动计划一、开设背景: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经典古诗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
也许正因为如此,国学大师南怀瑾认为,经典古诗文能使孩子们渐渐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生进入“文学”化的境界。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
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
一首古诗,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社会、人物、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也可以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二、学情分析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
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
儿童唱古诗班一共有20名孩子,以古诗文诵读为基础,尝试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古诗文特色活动,激发孩子们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孩子们的人文修养。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每个孩子掌握背诵表演技巧,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活动中让学生尝试合作竞争的分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学会大胆表演古诗。
4、激发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背诵古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四、内容安排儿童唱古诗课程由于教师水平有限,学生没有训练基础,学习内容力求学习学生常见的易于掌握的古诗,旋律简单、优美,易于学生演唱。
具体如下:第一周:小儿垂钓第二周:清明第三周:四时田园杂兴第四周:回乡偶书第六周:池上第七周:所见第八周:绝句第九周:咏柳第十周:复习展示第十一周:江南春第十二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第十三周:饮湖上初晴后雨第十四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第十五周:复习展示第十六周:欣赏《读唐诗》第十七周:读唐诗复习第十九周:复习展示(备注:以上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或删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怀瑾先生与儿童诵读古诗文活动王学信当我们的后代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从小浸淫于中华文化这最深切、最久远的人文关怀之中,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我们并不奢望未来的他们人人都成为鲁迅、陈寅恪、林语堂、老舍,抑或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但他们的胸襟将因之而博大,目光将因之而睿智,人格将因之而优秀,人生目标将因之而高远,因为他们曾确确实实地站在巨人的肩上。
也许,这正是中华民族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也许,这也正是我们对未来世纪最引以自豪的贡献。
--作者题记--"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当5岁的丁淑淳和孟子杰手持麦克风,不慌不忙,好整以暇地背完全本《诗经》时,全场的家长和来宾惊讶得拍红了手,对孩子们的出色表现激赏不已。
75名由两岁至14岁的"儿童读经班"的学生们,不久前在美国新泽西州利文斯顿市台湾塑胶公司举办的儿童读经联谊会上,将半年多来读经的丰硕成果展现在惊叹莫名的家长和来宾面前。
望着孩子们全身心投入的专注神情,倾听着孩子们诵读古诗文那愉悦的稚语童声,感受着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深挚爱,"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怦然心动,不禁涌出欣喜的泪水。
在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数十年矢志不渝的大力倡导下,在众多有识之士的殷殷期盼中,台中师院教授王财贵博士率先身体力行,创办并推广儿童读经活动。
此活动甫一问世,迅即以"多米诺骨牌"效应向全球华人社会的纵深发展,掀起持久不衰的儿童读经热潮。
其影响所及,从台湾至香港,从祖国大陆到美利坚合众国,从东南亚到大洋洲,凝集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被人为冷藏了80余年后,重新回到了炎黄子孙的手中,成为他们一生中将具有的高远见识和优秀人格的源头活水。
历史惊人的相似,恩格斯在高度评价结束了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曾深刻指出:"新时代是以返回到希腊人开始的。
"而中华民族在未来世纪的伟大振兴,也许正是以回归到孔孟老庄为其开端。
这在无尽时空的背后,莫非真有一条看不见的神奇纽带?25年前,南先生大声疾呼早在五、六十年代,南怀瑾先生眼见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加之现代工商社会,人们趋于急功近利,物欲横流,以及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思相与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的现状,忧心若焚,遂致力于宏扬中华传统文化,以期挽救世道人心。
在大学讲坛及社会各界举办的相关讲习班上,怀师向莘莘学子及各界人士讲授儒学、佛学、道学经典,将自己数十年苦心研讨的心得,以学贯中西的新税视角,倾囊而授。
中华文化本身博大精深的底蕴和怀师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讲演,在台岛各界掀起阵阵涟猗。
其后,怀师的重要著述--"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易经杂说》、《禅海蠡测》、《金刚经说什么》等等,相继面世,一纸风行,洛阳纸贵。
怀师矢志振兴中华文化之锲而不舍的努力,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引起众多有识之士的共鸣。
大约在25年前,也就是70年代初,怀师又进而关注教育层面,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新式教育和以往的旧式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剖析,认为问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教育。
怀师在《值得反省的代差与教育》等系列文章中指出:"必须承认新时代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于开启国民知识和普及教育的效果,的确迥非前代可比。
但是知识并非就是"学问",人格养成和国家民族文化精神的栽接,并非有了知识就能成功的。
尤其对于儿童教育来说,问题更为严生。
因为我们现在采用的教育方法,为了配合当前时代的需要,大体上都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并没有真正顾虑到国家民族'承先启下'的百年大计。
旧式的教育,虽然也没有明文确定是为这一目的而教育,但几千年来的一贯精神,实在是与此目的相契合的。
"怀师有直斥以考试为学问的流弊时说:"我们现行的小学课本,与中学、大学并非都能衔接。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拼命教儿童们背诵现行课本上的许多大可不必要的知识,来准备月考和期考。
因此弄得有心'望子成龙'的家庭,比较上进的子弟,'三更灯火五更鸡',背书作功课,比起科举时代的考功名、背'八股',更加严重。
""我们当时旧式读书受教育的方法,是'读古书、背经史,作文章,讲义理',那是一贯的作业。
"怀师不无感慨地回忆道:"那种'摇头摆尾去心火'的读书姿态,以及朗朗上口的读书声……以我个人的体验,那种方式的读书,乐在其中的味道,确比现在念书的方式好多了。
而且一劳永逸,由儿童时代背诵得'经'、'史'和中国文化等基本的典籍以后,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当年摇头摆尾装进去,经过咀嚼融化以后,现在只要带上一支粉笔,就可摇头摆尾地上讲堂吐出来。
所以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要,并不太过外行,更不会有'空白'之感,这不得不归功于当年的父母师长,保守地硬性要我们如此读书。
"有鉴于此,怀师大声疾呼:"我总希望自己的国人、自己的民族,都能先行深切地了解自己的文化。
"在今日世界的竞争与发展中,国人的当务之急是"反求诸己--研究中国文化的精要。
"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唤,犹如习习春风带来的甘霖春雨,浸入人们"久旱之望云霓"的心田,播下了待时而发的颗颗良种。
数年之后,一颗种子破土萌发,植根于中华古老文明的沃壤,迅即成长浓荫复盖的参天大树,而大树的周围则是芳菲满目,桃李芬芳。
回归传统,王财贵博士敢为人先"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1992年初春,从台北县中和市的一条寻常巷弄,伴随着柳花飘溢的清香,传来稚嫩清纯的朗朗读书声。
当是,大概不会有太多的人想到,这清脆悦耳的读书声竟开启了传统直觉式语文教学的回归,并在短短的8年间,狂飙突百地推展到包括中华热土在内的全球华人世界。
循声而及,便可来到华山讲堂,一进大门,迎面可见前来读经的学童们的鞋子一字整齐地排开。
在中式装潢的典雅敞亮的大厅里,30多位学童及其陪读的父母正兴致盎然、摇头晃脑地诵读古诗文。
而读经班的王贵财老师此刻坐在高脚雕花的硬木书桌后面,闭目晃脑,配合音韵的平仄,面露击节称赏、陶然而醉的神情,令人不禁莞尔。
此情此景,仿佛时空倒流,又回到了古代的私塾。
毕业于师专的王财贵先生早在逢甲国小任教时,便有了回归传统语文教学的想法,并实施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由此还引来好友、书法名家杜忠诰将女儿送到王家"就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良好的读经效果引起中华文化基金会的宗教哲学研究社和卯鲤山文教基金会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
于是,相继有了王财贵先生在华山讲堂免费招徒授课的儿童读经班,以及免费的儿童读经师资训练班;有了以王先生担任主任的社会读经风气推广中心、《读经通讯》、读经出版社等等。
为便于儿童诵读,王先生应众多家长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精心编选了"大字注音经典诵读本系列",该系列包括如下诵读本:一,《大学》、《中庸》、《论语》,二,《老子》、《庄子选》,三,《唐诗三百首》,四《孟子》,五,《诗经》,六,《易经》,七,《古文选》,八,《词曲选》,九,《礼春秋选》,十,《佛经选》。
王先生认为,这些当属儿童优先诵读的最重要的教材,也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书,又正好配合儿童的心灵发展而施教,因而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为哲学大师牟宗三的嫡传弟子、台中师院语文系教授的王财贵博士,为什么如此执著地全身心地推动儿童读经活动?他说:"这八十多年来,老中青三代的中国人,已经是不敢(也真不会)读经了!而中国人是不是因此更理性了?中国社会的文化教养是不是因此更提高了?是不是因为充分西化而更受外国人所敬重了?当然历史不可重复实验来做比较,不过,在一般人的心中,总难免有一些隐约的痛楚。
切身的问题是:他的语文程度不够,他看见左右的人心量不广,涵养不深,他的人生态度无所依归,理想不敢坚持。
其次是:感受到社会正义的日渐消亡,君子之风的日见远去短视近利,诈虞日盛。
尤其是近年来犯罪率的增高,而犯罪年龄层的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频传,显示了人心的极度空虚,人生方向感彻底的失落!这其实是整个社会只顾发展经济,而未能相对提升国民文化教养所必致的后果。
知识分子也越来越感受到:丧失自我文化的民族,托钵乞怜的结果,纵有再大的天才本事,终究不能参与于世界文明的创建,而永为其他民族所轻贱。
"因此,他认为,最根本最切实的是教育革新,即普遍恢复读经的教育,尤其要从儿童时期开始,以期固本培元,童蒙养正。
而"养正"之方,应以读经为最方便,最实际有效,从而救助文化,扶持人心。
怀师热诚推展"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活动1997年8月8日上午7时零5分,历经8年的艰苦努力,1400万浙西南人民企盼了近一个世纪的梦想终于成真--由怀师全力倡导和推动的金温铁路全线铺通。
在万人庆祝大会上,侯承业博士诵读了怀师所作"感言"一首,与大会来宾共享,诗曰:"铁路已铺成,心忧意未平。
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
"怀师殚精竭虑,力排众难,终于栽种出金温铁路的硕果,并在其正式营运、全面收益之际,实现了他老人家"功成身退,还路于民"的夙愿。
此时此刻,怀师正致力于修建一条比金温铁路"还紧急重要百倍以上"的通往人心的大道,即北宋大儒张横渠先生所云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对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怀师任理事长的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鉴于台湾和香港相继开展的"儿童读经"活动收效颇佳,上百万儿童在此活动中受益,为中华民族"百年树人"计,筹划将"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活动向祖国大陆全面推广,以开发儿童多种潜能,传承中华文脉,陶冶高雅情操。
对台港等地业已广泛开展的"儿童读经"活动,怀师甚感欣慰和欢悦,他老人家说:"很高兴看到了香港陈鸿远先生和台湾的王财贵先生、陈履安先生、侯秋东先生等,能够领先尝试传统文化的教育法,为后一代的民族幼苗,培养文化的读书种子,使他们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生进入'文学'化的境界,不禁使人倦眼顿开,欣然乐为之介。
"1998年元月,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活动在祖国大陆正式启动。